CN209875912U - 变速器油底壳及使用该变速器油底壳的动力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变速器油底壳及使用该变速器油底壳的动力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875912U
CN209875912U CN201920105020.3U CN201920105020U CN209875912U CN 209875912 U CN209875912 U CN 209875912U CN 201920105020 U CN201920105020 U CN 201920105020U CN 209875912 U CN209875912 U CN 2098759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oil pan
pan
motor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10502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东方
程晓伟
王印束
吴胜涛
王彪
牛绍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tong Bu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ngzhou Yutong Bu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ngzhou Yutong Bu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ngzhou Yutong Bu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10502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8759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8759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8759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速器油底壳及使用该变速器油底壳的动力装置,变速器油底壳包括油底壳本体,油底壳本体上设有用于与电机回油口连通的油底壳进油口、用于将油底壳本体内的润滑油吸走的油底壳吸油口以及用于与润滑油泵进油口连通的油底壳出油口,油底壳出油口通过油底壳油道分别与油底壳进油口和油底壳吸油口连通。通过在油底壳本体上设置油底壳进油口、油底壳吸油口以及通过油底壳油道分别与油底壳进油口和油底壳吸油口连通的油底壳出油口,使润滑油泵在向润滑油通道泵油时能够同时从变速器油底壳内和电机内腔吸润滑油,从而使电机内腔聚集的润滑油能够快速回流至变速器油底壳内,降低了电机转子转动过程中的阻力,保证了电机的正常运行。

Description

变速器油底壳及使用该变速器油底壳的动力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速器油底壳及使用该变速器油底壳的动力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目前的双电机双行星排混合动力装置,考虑到电机轴承通过脂润滑的使用寿命较短,现在的电机轴承多采用油润滑的设计,即动力系统中的两个电机通过油泵吸取变速器油底壳中的存油来实现润滑和冷却,完成电机轴承润滑的润滑油排至电机内腔,润滑油在重力作用下,经电机内腔最下端与变速器油底壳相通的回油孔回流至变速器油底壳,最终完成油路循环。
申请公布号为CN108343732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文件公开了一种动力装置及使用该动力装置的车辆,动力装置包括装置壳体,装置壳体被隔挡分割成电机腔室和行星排腔室,行星排腔室即变速器腔室,电机腔室中设置有电机,行星排腔室中设置有行星排,行星排腔室的下部具有回油槽,回油槽中设置有润滑油泵,润滑油泵的进油口处设有过滤网,装置壳体上设置有与润滑油泵的出油口相连的用于将润滑油导向行星排和对应轴承安装位的润滑油通道,然后通过回油槽槽壁上的电机回油口流入回油槽内,完成油路循环。
由于润滑油本身粘度比较大,特别是在冬季温度较低的情况下,润滑油的流动性会变得更差,进入电机内腔的润滑油仅靠重力作用不能及时回流至变速器油底壳,容易使润滑油在电机内腔聚集,聚集的润滑油会导致电机转子转动过程中阻力变大,影响电机的正常运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速器油底壳,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润滑油在温度较低情况下流动性较差,容易在电机内腔聚集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使用该变速器油底壳的动力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润滑油在电机内腔聚集使转子转动过程中阻力变大,造成能量损失较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变速器油底壳的技术方案是:
变速器油底壳包括油底壳本体,所述油底壳本体上设有用于与电机回油口连通的油底壳进油口、用于将油底壳本体内的润滑油吸走的油底壳吸油口以及用于与润滑油泵进油口连通的油底壳出油口,所述油底壳出油口通过油底壳油道分别与油底壳进油口和油底壳吸油口连通。
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在油底壳本体上设置油底壳进油口、油底壳吸油口以及通过油底壳油道分别与油底壳进油口和油底壳吸油口连通的油底壳出油口,使润滑油泵在向润滑油通道泵油时能够同时从变速器油底壳内和电机内腔吸润滑油,从而使电机内腔聚集的润滑油能够快速回流至变速器油底壳内,有效降低了电机转子转动过程中的阻力,保证了电机的正常运行。
所述油底壳进油口的数量为两个且对称设置在油底壳本体的两侧。油底壳进油口的数量为两个,能够使两个电机内腔聚集的润滑油快速回流至油底壳内;油底壳进油口对称设置在油底壳本体的两侧,便于油底壳进油口的加工。
所述油底壳进油口朝向上设置。能够适用于大多数变速器壳体。
所述油底壳吸油口靠近油底壳本体的相应角落设置。以避让变速器壳体内变速器油底壳上方的行星排。
所述油底壳本体的上端设有用于与变速器壳体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的连接法兰,所述油底壳吸油口高于连接法兰的上端面。在油底壳本体上设置连接法兰,方便油底壳本体与变速器壳体的连接;油底壳吸油口高于连接法兰的上端面,避免润滑油中的杂质进入润滑油泵内,影响润滑油的正常工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动力装置的技术方案是:
动力装置包括电机壳体和与电机壳体固定连接的变速器壳体,电机壳体内设有电机,电机壳体的底部设有电机回油口,变速器壳体内设有变速器,变速器壳体上设有变速器壳体油道,变速器壳体的下部设有变速器油底壳,变速器油底壳包括油底壳本体,所述油底壳本体上设有通过变速器壳体油道与电机回油口连通的油底壳进油口、用于将油底壳本体内的润滑油吸走的油底壳吸油口以及用于与润滑油泵进油口连通的油底壳出油口,所述油底壳出油口通过油底壳油道分别与油底壳进油口和油底壳吸油口连通。
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在油底壳本体上设置油底壳进油口、油底壳吸油口以及油底壳油道分别与油底壳进油口和油底壳吸油口连通的油底壳出油口,使润滑油泵在向润滑油通道泵油时能够同时从变速器油底壳内和电机内腔吸润滑油,从而使电机内腔聚集的润滑油能够快速回流至变速器油底壳内,有效降低了电机转子转动过程中的阻力,保证了电机的正常运行,提高了整车经济性。
所述电机壳体的数量为两个且变速器壳体位于两个电机壳体之间,所述油底壳进油口的数量为两个且对称设置在油底壳本体的两侧以使各油底壳进油口与相应的电机回油口连通。油底壳进油口的数量为两个,能够使两个电机内腔聚集的润滑油快速回流至油底壳内;油底壳进油口对称设置在油底壳本体的两侧,便于油底壳进油口的加工。
所述油底壳进油口朝向上设置。能够适用于大多数变速器壳体。
所述油底壳吸油口靠近油底壳本体的相应角落设置。以避让变速器壳体内变速器油底壳上方的行星排。
所述油底壳本体的上端设有用于与变速器壳体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的连接法兰,所述油底壳吸油口高于连接法兰的上端面。在油底壳本体上设置连接法兰,方便油底壳本体与变速器壳体的连接;油底壳吸油口高于连接法兰的上端面,避免润滑油中的杂质进入润滑油泵内,影响润滑油的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动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动力装置的变速器油底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动力装置的变速器油底壳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1-变速器壳体;102-电机壳体;1-油底壳本体;2-连接法兰;3-油底壳吸油口;4-吸油油道;5-油底壳出油口;6-排油口;7-进油油道;8-油底壳进油口;9-第一封堵螺栓;10-第二封堵螺栓;11-密封圈;12-变速器壳体油道;13-电机壳体油道;14-电机回油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动力装置的具体实施例,如图1所示,动力装置包括电机壳体102和与电机壳体102固定连接的变速器壳体101,电机壳体102内设有电机(未画出),电机壳体102的底部设有电机壳体油道13,电机壳体油道13具有电机回油口14;变速器壳体101内设有变速器(未画出),变速器壳体101上设有变速器壳体油道12,变速器壳体101的下部设有变速器油底壳。如图2所示,变速器油底壳包括油底壳本体1,油底壳本体1上设有通过变速器壳体油道12与电机回油口14连通的油底壳进油口8、用于将油底壳本体1内的润滑油吸走的油底壳吸油口3以及用于与润滑油泵进油口连通的油底壳出油口5,油底壳出油口5通过进油油道7和吸油油道4分别与油底壳进油口8和油底壳吸油口3连通,进油油道7和吸油油道4构成了油底壳油道。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在油底壳本体1上设置油底壳进油口8、油底壳吸油口3以及油底壳出油口5,使润滑油泵在向润滑油通道泵油时能够同时从变速器油底壳内和电机内腔吸润滑油,从而使电机内腔聚集的润滑油能够快速回流至变速器油底壳内,有效降低了电机转子转动过程中的阻力,保证了电机的正常运行,提高了整车经济性。本实施例中,变速器壳体101和变速器油底壳之间设有密封圈11,以保证密封性能。
如图1和图2所示,电机壳体102的数量为两个且变速器壳体101位于两个电机壳体102之间,油底壳进油口8的数量为两个且对称设置在油底壳本体1的两侧以使各油底壳进油口8通过变速器壳体油道12与相应的电机回油口14连通,油底壳进油口8的数量为两个,能够使两个电机壳体102内腔聚集的润滑油快速回流至变速器油底壳内;油底壳进油口8对称设置在油底壳本体1的两侧,便于油底壳进油口8的加工。在其他实施例中,只在变速器壳体一侧设置电机壳体,且在变速器油底壳上只设置一个油底壳进油口。本实施例中,油底壳进油口8朝向上设置,以适用于大多数变速器壳体,在其他实施例中,油底壳进油口沿水平方向朝向变速器油底壳外设置。
如图2和图3所示,油底壳吸油口3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设置在油底壳本体1的两个角处,不仅能加快润滑油泵的吸油速度,而且还能避让变速器壳体101内变速器油底壳上方的行星排,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油底壳吸油口的数量为一个或三个以上;或者油底壳吸油口设置在油底壳本体两侧的中间位置。本实施例中,油底壳本体1的上端设有连接法兰2,连接法兰2上均布有螺纹孔,油底壳本体1通过螺栓和螺纹孔配合固定连接在变速器壳体101上,在油底壳本体1上设置连接法兰2,方便油底壳本体1与变速器壳体101的连接,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油底壳本体1焊接在变速器壳体101上。本实施例中,油底壳吸油口3高于连接法兰2的上端面,润滑油中的杂质均下沉在油底壳本体1的底部,油底壳吸油口3较高,避免润滑油中的杂质经油底壳吸油口3进入润滑油泵内,影响润滑油的正常工作。在其他实施例中,油底壳吸油口等于或低于连接法兰的上端面。本实施例中,油底壳本体1的一侧设有排油口6和用于封堵排油口6的第一封堵螺栓9,在变速器壳体内的润滑油需要更换时,将第一封堵螺栓9旋松打开排油口6,需要更换的润滑油从排油口排出,排完后再将第一封堵螺栓9旋紧在排油口6上,然后从变速器壳体101的进油口注入新的润滑油,以完成润滑油的更换。本实施例中,进油油道7和吸油油道4为由机加工成型的盲孔油道,在对应的油道一端设有第二封堵螺栓10,以避免润滑油泄露。
本实用新型的变速器油底壳的具体实施例,本实施例中的变速器油底壳与上述动力装置的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的变速器油底壳的结构相同,不予赘述。

Claims (10)

1.变速器油底壳,包括油底壳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底壳本体上设有用于与电机回油口连通的油底壳进油口、用于将油底壳本体内的润滑油吸走的油底壳吸油口以及用于与润滑油泵进油口连通的油底壳出油口,所述油底壳出油口通过油底壳油道分别与油底壳进油口和油底壳吸油口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器油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底壳进油口的数量为两个且对称设置在油底壳本体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速器油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底壳进油口朝向上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速器油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底壳吸油口靠近油底壳本体的相应角落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速器油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底壳本体的上端设有用于与变速器壳体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的连接法兰,所述油底壳吸油口高于连接法兰的上端面。
6.动力装置,包括电机壳体和与电机壳体固定连接的变速器壳体,电机壳体内设有电机,电机壳体的底部设有电机回油口,变速器壳体内设有变速器,变速器壳体上设有变速器壳体油道,变速器壳体的下部设有变速器油底壳,变速器油底壳包括油底壳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底壳本体上设有通过变速器壳体油道与电机回油口连通的油底壳进油口、用于将油底壳本体内的润滑油吸走的油底壳吸油口以及用于与润滑油泵进油口连通的油底壳出油口,所述油底壳出油口通过油底壳油道分别与油底壳进油口和油底壳吸油口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壳体的数量为两个且变速器壳体位于两个电机壳体之间,所述油底壳进油口的数量为两个且对称设置在油底壳本体的两侧以使各油底壳进油口与相应的电机回油口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底壳进油口朝向上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底壳吸油口靠近油底壳本体的相应角落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底壳本体的上端设有与变速器壳体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的连接法兰,所述油底壳吸油口高于连接法兰的上端面。
CN201920105020.3U 2019-01-22 2019-01-22 变速器油底壳及使用该变速器油底壳的动力装置 Active CN2098759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05020.3U CN209875912U (zh) 2019-01-22 2019-01-22 变速器油底壳及使用该变速器油底壳的动力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05020.3U CN209875912U (zh) 2019-01-22 2019-01-22 变速器油底壳及使用该变速器油底壳的动力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875912U true CN209875912U (zh) 2019-12-31

Family

ID=689514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105020.3U Active CN209875912U (zh) 2019-01-22 2019-01-22 变速器油底壳及使用该变速器油底壳的动力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87591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15077A (zh) * 2021-03-31 2021-05-18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混动变速器箱体回油油路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15077A (zh) * 2021-03-31 2021-05-18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混动变速器箱体回油油路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875912U (zh) 变速器油底壳及使用该变速器油底壳的动力装置
WO2024087601A1 (zh) 一种混合动力电驱动系统以及混合动力车辆
CN112032539A (zh) 一种离心泵轴承润滑结构
CN207437743U (zh) 一种变速器壳体油路布置结构
CN218118486U (zh) 一种收获机械用换向齿轮箱
CN105422741A (zh) 一体式减速驱动系统
CN112202259A (zh) 一种电机转子冷却系统及电驱动总成
CN218094157U (zh) 一种变速箱润滑油冷却装置
CN209430737U (zh) 一种新能源纯电动减速箱润滑系统
CN207039388U (zh) 多冷却通道冷却道电机
CN113525066B (zh) 一种混合动力式驱动系统的壳体及车辆
CN110805689B (zh) 用于电动汽车的高功率密度电机齿轮箱机构
CN115263487A (zh) 一种无附加动力的泵油装置
CN209688489U (zh) 一种便于将残余油液排入油底壳的转子泵
CN113431892A (zh) 一种集成有内油道的多功能变速器后壳体
CN207961481U (zh) 一种新型高效的汽车减速器的润滑系统
CN218718703U (zh) 一种变速器集成式润滑系统及一种变速器及车辆
CN115435067A (zh) 一种电驱桥减速器轴承油池润滑装置
CN220022484U (zh) 一种高散热性的织机用开关磁阻电机
CN218118559U (zh) 一种带循环润滑系统的减速机
CN211715195U (zh) 一种发动机多功能机油冷却与滤清装置
CN217362746U (zh) 一种电机
CN211819556U (zh) V型多缸柴油机的机油滤清器
CN218000357U (zh) 减速器的润滑结构、减速器以及车辆
CN216407686U (zh) 一种用于齿轮箱的空气滤清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450061 Yudao Road, Guancheng District, Zhengzhou City, Hen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Yutong Bus Co.,Ltd.

Address before: 450061 Yudao Road, Guancheng District, Zhengzhou City, Hen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ENGZHOU YUTONG BUS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