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358230U - 一种热交换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热交换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358230U
CN217358230U CN202220945637.8U CN202220945637U CN217358230U CN 217358230 U CN217358230 U CN 217358230U CN 202220945637 U CN202220945637 U CN 202220945637U CN 217358230 U CN217358230 U CN 2173582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
flat
pipe
gear shaping
exchange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94563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冬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Cstar Graphene Inc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Cstar Graphene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Cstar Graphene Inc filed Critical Suzhou Cstar Graphene Inc
Priority to CN20222094563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3582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3582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3582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热交换装置,包括一热交换总成和一热交换接头;所述热交换总成包括若干扁管、进液管和出液管,所述扁管沿其高度方向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每根所述扁管的上下方均留有空间,所述扁管两端分别插入进液管和出液管;所述热交换接头包括基板和插齿,所述插齿位于所述基板的一侧,所述插齿插入所述热交换总成中与所述扁管紧密接触。本实用新型的热交换装置具有新颖的结构,带插齿的热交换接头可以实现冷热源最大面积的接触,实现高效率的热交换。

Description

一种热交换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管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热交换装置。
背景技术
热交换装置是将一种流体的热量传给另一种流体的装置,通常是通过热流与冷流的对流或热传导实现。随着现代工业设备和器件的精密化程度越来越高,其对温度控制的要求也随之增加。在一些使用到热交换装置的场合,由于设备或器件本身大小有限,需要在不增加热交换装置体积的前提下实现温度控制的要求,这就要求热交换装置必须提高效率。
本实用新型旨在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种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小型化的且具有较高的热交换效率的热交换器,以满足众多小空间内实现精准温度控制的目标。
为了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热交换总成和一热交换接头;所述热交换总成包括若干扁管、进液管和出液管,所述扁管沿其高度方向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每根所述扁管的上下方均留有空间,所述扁管两端分别插入进液管和出液管;所述热交换接头包括基板和插齿,所述插齿位于所述基板的一侧,所述插齿插入所述热交换总成中与所述扁管紧密接触。
优选地,所述插齿的数量比所述扁管的数量多1个,这样可以使得插齿与扁管的接触面积最大化。
所述进液管和出液管的宽度比所述扁管的宽度略大。
所述基板的另一侧设有若干夹头,所述夹头设有夹缝。
所述基板直接与外部热源紧密接触,或者所述夹头上的夹缝与外部热源的导热体紧密接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热交换装置具有新颖的结构,带插齿的热交换接头可以实现冷热源最大面积的接触,实现高效率的热交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H-H方向的剖面图。
图3为图1中G-G方向的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热交换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F-F方向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本实施例以扁管设置4根时的结构进行说明。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热交换装置,包括热交换总成100和热交换接头200;热交换总成包括4根扁管130、进液管110和出液管120,进液,110和出液管120的宽度比扁管130的宽度略大,扁管130沿其高度方向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每根扁管的上下方均留有空间,扁管两端分别插入进液管110和出液管120;热交换接头包括基板210、插齿220和夹头230,插齿220位于基板210的一侧,插齿210插入热交换总成100中与扁管130紧密接触,插齿220的数量比扁管130的数量多1个,这样可以使得插齿220与扁管130的所有上下面都接触,实现换热面积最大化,夹头230位于基本210的另一侧,夹头230上的夹缝231夹紧外部热源的导热体。
本实用新型中的进液管和出液管并无实质区别,具体应用中二者可以互换。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应用中,扁管的的尺寸和数量可以根据应用场景空间的大小调整,夹头的数量也可以根据热源的控温需求调整。而扁管中冷却液的种类和流速也可以根据需要调整以实现不同的控温需求。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6)

1.一种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热交换总成和一热交换接头;所述热交换总成包括若干扁管、进液管和出液管,所述扁管沿其高度方向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每根所述扁管的上下方均留有空间,所述扁管两端分别插入进液管和出液管;所述热交换接头包括基板和插齿,所述插齿位于所述基板的一侧,所述插齿插入所述热交换总成中与所述扁管紧密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齿的数量比所述扁管的数量多1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和出液管的宽度比所述扁管的宽度略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的另一侧设有若干夹头,所述夹头设有夹缝。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直接与外部热源紧密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头上的夹缝与外部热源的导热体紧密接触。
CN202220945637.8U 2022-04-22 2022-04-22 一种热交换装置 Active CN2173582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945637.8U CN217358230U (zh) 2022-04-22 2022-04-22 一种热交换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945637.8U CN217358230U (zh) 2022-04-22 2022-04-22 一种热交换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358230U true CN217358230U (zh) 2022-09-02

Family

ID=830567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945637.8U Active CN217358230U (zh) 2022-04-22 2022-04-22 一种热交换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35823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3939C (zh) 调温装置用热交换装置
CN201983656U (zh) 一种盘管式热交换器
CN110351991A (zh) 传热基板及散热器结构
WO2022253206A1 (zh) 换热器
CN217358230U (zh) 一种热交换装置
JP2003329376A (ja) 2重管式熱交換器
CN210862322U (zh) 一种三介质换热器
CN100471374C (zh) 热管散热装置
CN210379348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水冷散热系统
CN215982881U (zh) 一种空调机组用高效翅片换热器
CN217363619U (zh) 热管连接结构
CN215864785U (zh) 夹片式换热器
CN210036400U (zh) 一种折流板与纵向隔板的安装结构
CN211702842U (zh) 水冷板
CN212006841U (zh) 一种高效换热装置
CN204007211U (zh) 液冷板
CN210036392U (zh) 一种组装式纵向隔板结构
CN211234027U (zh) 换热装置
CN114234676B (zh) 一种换热器安装结构
CN212109070U (zh) 换热器
CN210922304U (zh) 一种冷却液通道带有铆边设计的油冷器
CN219589483U (zh) 三介质换热器、三介质换热系统及空调系统
CN217275735U (zh) 一种高效的复合材料的翅片式热交换器
CN214148949U (zh) 一种换热器
CN213543309U (zh) 一种双通道进口的板式换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