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358160U - 恒温恒湿箱及换热器 - Google Patents

恒温恒湿箱及换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358160U
CN217358160U CN202220855320.5U CN202220855320U CN217358160U CN 217358160 U CN217358160 U CN 217358160U CN 202220855320 U CN202220855320 U CN 202220855320U CN 217358160 U CN217358160 U CN 2173581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transmission piece
shaped pipe
straight
moun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85532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利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Labstone Instrument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Labstone Instrument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Labstone Instrument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Labstone Instrument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85532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3581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3581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3581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恒温恒湿箱及换热器,包括翅片组件、第一传输件及第二传输件。其中,翅片组件设有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安装通道及第二安装通道。第一传输件穿设于第一安装通道,第一传输件用于沿第一方向传输换热流体。第二传输件穿设于第二安装通道,第二传输件用于沿第一方向的反方向传输换热流体。本申请通过分别向第一传输件及第二传输件传输方向相反的换热流体,使得第一传输件与第二传输件之间形成温度差,并能够通过翅片组件进行热量传递,从而提高了翅片组件、第二传输件及第三传输件上温度分布的均匀性、及换热气体通过换热器换热后的温度均匀性。

Description

恒温恒湿箱及换热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测试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恒温恒湿箱及换热器。
背景技术
换热器是不同温度流体间实现冷/热量传递的装置,使热量由温度较高的流体传递给温度较低的流体,从而使受控空间和位置达到目标温度。传统的换热器通过换热管穿过翅片并输送换热流体,使得换热管内的换热流体能够通过翅片与流过翅片表面的换热气体进行换热。但是,传统的换热器中的换热流体在传输的过程中不断传递热量,使得换热流体与换热气体之间在靠近换热管的进口处温差大而在靠近换热管的出口处温差小,进而使得通过换热器的换热气体不能均匀换热,从而导致受控空间内的温度均匀性达不到试验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受控空间内的温度均匀性达不到试验要求的问题,提供一种恒温恒湿箱及换热器。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换热器,包括:
翅片组件,所述翅片组件设有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安装通道及第二安装通道;
第一传输件,所述第一传输件穿设于所述第一安装通道,所述第一传输件用于沿第一方向传输换热流体;及
第二传输件,所述第二传输件穿设于所述第二安装通道,所述第二传输件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反方向传输所述换热流体。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通道及所述第二安装通道均至少为两个,沿所述翅片组件的高度方向,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安装通道及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安装通道对应交替设置,所述第一传输件对应穿过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安装通道,所述第二传输件对应穿过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安装通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传输件包括至少两个第一直管,至少两个所述第一直管与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安装通道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第二传输件包括至少两个第二直管,至少两个所述第二直管与所述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安装通道一一对应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传输件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U型管,至少一个所述第一U型管用于将至少两个所述第一直管对应连通;所述第二传输件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U型管,至少一个所述第二U型管用于将至少两个所述第二直管对应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直管的两侧分别为相邻的所述第一直管及相邻的所述第二直管,所述第二直管的两侧分别为相邻的所述第一直管及相邻的所述第二直管;所述第一传输件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三U型管,所述第二传输件还包括至少一个第四U型管,间隔两个所述第二直管的两个所述第一直管之间通过所述第一U型管对应连通,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直管之间通过第三U型管对应连通,间隔两个所述第一直管的两个所述第二直管之间通过所述第二U型管对应连通,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二直管之间通过第三U型管对应连通;其中,所述第一U型管能够设置于所述第四U型管的外侧,所述第二U型管能够设置于所述第三U型管的外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安装通道之间的间距、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安装通道之间的间距、及相邻的所述第一安装通道与所述第二安装通道之间的间距均相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传输件包括相互间隔设置的第一入口端及第一出口端,所述第二传输件包括相互间隔设置的第二入口端及第二出口端,所述第一入口端及所述第二出口端均设置于所述翅片组件的一端,所述第一出口端及所述第二出口端均设置于所述翅片组件的另一端,所述翅片组件的一端与所述翅片组件的另一端相对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翅片组件包括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翅片本体,至少两个所述翅片本体均设有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使得至少两个所述第一通孔配合形成所述第一安装通道,及至少两个所述第二通孔配合形成所述第二安装通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传输件与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壁过盈配合;和/或所述第二传输件与所述第二通孔的内壁过盈配合。
另一方面,一种恒温恒湿箱,包括箱本体及所述的换热器,所述换热器与所述箱本体的一侧连通。
上述实施例中的恒温恒湿箱及换热器,使用时,将第一传输件及第二传输件对应穿设于第一安装通道及第二安装通道,使得第一传输件、第二传输件及翅片组件装配形成换热器后,再将换热器对应设置在箱本体的外侧,进而使得通过换热器换热后的换热气体能够传输至箱本体。当需要进行换热时,沿第一方向向第一传输件内传输换热流体,及沿第一方向的反方向向第二传输件内传输相同的换热流体,使得第一传输件内的换热流体的温度沿第一方向逐渐升高或降低,第二传输件内的换热流体的温度沿第一方向的反方向逐渐升高或降低,进而使得第一传输件与第二传输件之间形成温度差,并能够通过翅片组件进行热量传递,从而提高了翅片组件、第二传输件及第三传输件上温度分布的均匀性、及换热气体通过换热器换热后的温度均匀性,满足试验对温度均匀性的要求。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个实施例的换热器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换热器的左视图;
图3为图1的换热器的轴测视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的恒温恒湿箱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换热器;100、翅片组件;110、第一安装通道;120、第二安装通道;130、翅片本体;200、第一传输件;210、第一直管;220、第一U型管;230、第三U型管;240、第一入口端;250第一出口端;300、第二传输件;310、第二直管;320、第二U型管;330、第四U型管;340、第二入口端;350、第二出口端;400、箱本体;500、恒温恒湿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如图1至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换热器10,包括翅片组件100、第一传输件200及第二传输件300。其中,翅片组件100设有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安装通道110及第二安装通道120。第一传输件200穿设于第一安装通道110,第一传输件200用于沿第一方向(如图1及图3中A方向所示)传输换热流体。第二传输件300穿设于第二安装通道120,第二传输件300用于沿第一方向的反方向传输换热流体。
上述实施例中的恒温恒湿箱500及换热器10,使用时,将第一传输件200及第二传输件300对应穿设于第一安装通道110及第二安装通道120,使得第一传输件200、第二传输件300及翅片组件100装配形成换热器10后,再将换热器10对应设置在箱本体400的外侧,进而使得通过换热器10换热后的换热气体能够传输至箱本体400内。当需要进行换热时,沿第一方向向第一传输件200内传输换热流体,及沿第一方向的反方向向第二传输件300内传输相同的换热流体,使得第一传输件200内的换热流体的温度沿第一方向逐渐升高,第二传输件300内的换热流体的温度沿第一方向的反方向逐渐升高,进而使得第一传输件200与第二传输件300之间形成温度差,并能够通过翅片组件100进行热量传递,从而提高了翅片组件100、第二传输件200及第三传输件300上温度分布的均匀性、及换热气体通过换热器10换热后的温度均匀性,满足试验对温度均匀性的要求。例如,当需要对气体介质进行降温时,沿第一方向向第一输送件200内传输温度低于气体介质的温度的换热流体,沿第一方向的反方向向第二输送件300内传输温度低于气体介质的温度的换热流体,使得在换热器的过程中,第一传输件200内的换热流体的温度沿第一方向逐渐升高,第二传输件300内的换热流体的温度沿第一方向的反方向逐渐身高,进而使得第一传输件200与第二传输件300之间存在温度差,并能够通过翅片组件100进行热量传递,从而提高了翅片组件100、第二传输件200及第三传输件300上温度分布的均匀性、及换热气体换热后的温度均匀性。
其中,换热流体可以为水、空气或其他能够换热的流体介质。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传输件200内的换热流体的传输方向可以与第二传输件300内的换热流体的传输方向互换。
如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安装通道110及第二安装通道120均至少为两个。沿翅片组件100的高度方向(如图2中B方向所示),至少两个第一安装通道110及至少两个第二安装通道120对应交替设置。第一传输件200对应穿过至少两个第一安装通道110。第二传输件300对应穿过至少两个第二安装通道120。如此,通过交替设置至少两个第一安装通道110及第二安装通道120,且第一传输件200及第二传输件300对应穿过至少两个第一安装通道110及至少两个第二安装通道120,使得翅片组件100的内部均能进行热量传递,从而提高了翅片组件100上温度分布的均匀性,进而提高了换热气体换热后的温度均匀性。
其中,第一安装通道110及第二安装通道120的数量均可以根据实际使用的需要进行灵活调整,例如第一安装通道110及第二安装通道120的数量均可以为六个、八个或十二个等。
其中,至少两个第一安装通道110及至少两个第二安装通道120对应交替设置,可以为一个第一安装通道110与一个第二安装通道120依次交替设置,也可以是一对第一安装通道110与一对第二安装通道120依次交替设置。
如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传输件200包括至少两个第一直管210。至少两个第一直管210与至少两个第一安装通道110一一对应设置。第二传输件200包括至少两个第二直管310。至少两个第二直管310与至少两个第二安装通道120一一对应设置。如此,利用第一直管210及第二直管310对应穿过第一安装通道110及第二安装通道120,便于第一传输件200与翅片组件100之间及第二传输件300与翅片组件100之间的装配。
其中,第一直管210及第二直管310的数量均可以根据实际使用的需要进行灵活调整。例如第一直管210及第二直管310的数量均可以为六个、八个或十二个等。
其中,换热器10可以直接通过第一直管210及第二直管310进行换热流体的传输,也可以对应将全部的第一直管210及全部的第二直管310连通进行换热流体的传输。
如图1及图3所示,可选地,第一传输件200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U型管220。至少一个第一U型管220用于将至少两个第一直管210对应连通。第二传输件300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U型管320。至少一个第二U型管320用于将至少两个第二直管310对应连通。如此,通过至少一个第一U型管220将至少两个第一直管210对应连通、及通过至少一个第二U型管320将至少两个第二直管310对应连通,延长了换热流体在第一传输件200及第二传输件300内的流动路径,从而提高了换热流体的利用率。
其中,第一U型管220及第二U型管320的数量均可以根据第一直管210及第二直管310的数量进行调整。例如第一U型管220及第二U型管320的数量均可以对应为五个、七个或十一个等。
如图1至图3所示,进一步地,第一直管210的两侧分别为相邻的第一直管210及相邻的第二直管310。第二直管310的两侧分别为相邻的第一直管210及相邻的第二直管310。第一传输件200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三U型管230。第二传输件300还包括至少一个第四U型管330。间隔两个第二直管310的两个第一直管210之间通过第一U型管220对应连通。两个相邻的第一直管210之间通过第三U型管230对应连通。间隔两个第一直管210的两个第二直管310之间通过第二U型管320对应连通。两个相邻的第二直管310之间通过第三U型管230对应连通。其中,第一U型管220能够设置于第四U型管330的外侧。第二U型管320能够设置于第三U型管230的外侧。如此,避免了第一U型管220与第四U型管330之间、及第二U型管320与第三U型管230之间发生干涉,提高了换热器10的可靠性及安装的便利性。
其中,第一U型管220的两端的间距大于第四U型管330的两端的间距,且第一U型管220的凹槽的深度大于第四U型330管的凹槽的深度。第二U型管320的两端的间距大于第三U型管230的两端的间距,且第二U型管320的凹槽的深度大于第三U型管230的凹槽的深度。
如图1至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第一安装通道110之间的间距、相邻的两个第二安装通道120之间的间距、及相邻的第一安装通道110与第二安装通道120之间的间距均相同。如此,提高了翅片组件100上的温度分布的均匀性,进而提高了换热气体换热后的温度均匀性。
如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传输件200包括相互间隔设置的第一入口端240及第一出口端250。第二传输件300包括相互间隔设置的第二入口端340及第二出口端350。第一入口端240及第二出口端350均设置于翅片组件100的一端。第一出口端250及第二出口端340均设置于翅片组件100的另一端。翅片组件100的一端与翅片组件100的另一端相对设置。如此,第一传输件200及第二传输件300能够贯穿于翅片组件100,使得第一传输件200及第二传输件300能够更加分散的安装在翅片组件100上,提高了翅片组件100上温度分布的均匀性。
其中,翅片组件100的一端与翅片组件100的另一端相对设置,可以为翅片组件100左右相对的两端、也可以为翅片组件100上下相对的两端。
如图1及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翅片组件100包括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翅片本体130。至少两个翅片本体130均设有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使得至少两个第一通孔配合形成第一安装通道110,及至少两个第二通孔配合形成第二安装通道120。如此,换热流体能够通过第一传输件200及第二传输件300将热量均匀的传递至翅片本体130,然后,再向翅片组件100吹送换热气体,使得换热气体在通过相邻两个翅片本体130之间的间隙的过程中与翅片本体130进行换热,提高了换热器10的换热效率。
其中,翅片本体130上的第一通孔的数量可以根据第一安装通道110的数量进行调整。翅片本体130上的第二通孔的数量可以根据第二安装通道120的数量进行调整。例如翅片本体130上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的数量均可以是六个、八个或十二个等。
其中,第一传输件200穿设于第一安装通道110、及第二传输件300穿设于第二安装通道120均可以通过插接、卡接、焊接、过盈配合或其他连接方式。
如图2所示,进一步地,第一传输件200与第一通孔的内壁过盈配合。如此,翅片本体130与第一传输件200相对固定,使得相邻的两个翅片本体130之间的间距保持稳定,进而使得换热气体能够均匀、稳定的通过换热器10,提高了换热气体换热的均匀性。
如图2所示,进一步地,第二传输件300与第二通孔的内壁过盈配合。如此,翅片本体130与第二传输件300相对固定,使得相邻的两个翅片本体130之间的间距保持稳定,进而使得换热气体能够均匀、稳定的通过换热器10,提高了换热气体换热的均匀性。
如图4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恒温恒湿箱500,包括箱本体400及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换热器10,换热器10与箱本体400的一侧连通。
上述实施例中的恒温恒湿箱500,使用时,将第一传输件200及第二传输件300对应穿设于第一安装通道110及第二安装通道120,使得第一传输件200、第二传输件300及翅片组件100装配形成换热器10后,再将换热器10对应设置在箱本体400的外侧,进而使得通过换热器10换热后的换热气体能够传输至箱本体400。当需要进行换热时,沿第一方向向第一传输件200内传输换热流体,及沿第一方向的反方向向第二传输件300内传输相同的换热流体,使得第一传输件200内的换热流体的温度沿第一方向逐渐升高,第二传输件300内的换热流体的温度沿第一方向的反方向逐渐升高,进而使得第一传输件200与第二传输件300之间形成温度差,并能够通过翅片组件100进行热量传递,从而提高了翅片组件100、第二传输件200及第三传输件300上温度分布的均匀性、及换热气体通过换热器10换热后的温度均匀性,满足试验对温度均匀性的要求。
如图4所示,进一步地,换热器10至少为两个。至少两个换热器10与箱本体400相对的两侧一一对应连通。如此,通过换热器10均匀换热后的换热气体能够从箱本体400的相对两侧传输至箱本体400内,使得换热后的换热气体能够快速填满箱本体400,提高了恒温恒湿箱500对温度调节的效率、及恒温恒湿箱500内温度分布的均匀性。
其中,换热器10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例如换热器10可以为一个、两个或四个等。
在其他实施例中,至少两个换热器10也可以与箱本体400相邻的两侧一一对应连通、或与箱本体400同一侧对应连通。其原理跟至少两个换热器10与箱本体400相对的两侧一一对应连通相同,此处不在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还应当理解的是,在解释元件的连接关系或位置关系时,尽管没有明确描述,但连接关系和位置关系解释为包括误差范围,该误差范围应当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确定的特定值可接受的偏差范围内。例如,“大约”、“近似”或“基本上”可以意味着一个或多个标准偏差内,在此不作限定。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翅片组件,所述翅片组件设有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安装通道及第二安装通道;
第一传输件,所述第一传输件穿设于所述第一安装通道,所述第一传输件用于沿第一方向传输换热流体;及
第二传输件,所述第二传输件穿设于所述第二安装通道,所述第二传输件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反方向传输所述换热流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通道及所述第二安装通道均至少为两个,沿所述翅片组件的高度方向,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安装通道及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安装通道对应交替设置,所述第一传输件对应穿过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安装通道,所述第二传输件对应穿过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安装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输件包括至少两个第一直管,至少两个所述第一直管与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安装通道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第二传输件包括至少两个第二直管,至少两个所述第二直管与所述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安装通道一一对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输件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U型管,至少一个所述第一U型管用于将至少两个所述第一直管对应连通;所述第二传输件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U型管,至少一个所述第二U型管用于将至少两个所述第二直管对应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管的两侧分别为相邻的所述第一直管及相邻的所述第二直管,所述第二直管的两侧分别为相邻的所述第一直管及相邻的所述第二直管;所述第一传输件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三U型管,所述第二传输件还包括至少一个第四U型管,间隔两个所述第二直管的两个所述第一直管之间通过所述第一U型管对应连通,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直管之间通过第三U型管对应连通,间隔两个所述第一直管的两个所述第二直管之间通过所述第二U型管对应连通,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二直管之间通过第三U型管对应连通;其中,所述第一U型管能够设置于所述第四U型管的外侧,所述第二U型管能够设置于所述第三U型管的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安装通道之间的间距、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安装通道之间的间距、及相邻的所述第一安装通道与所述第二安装通道之间的间距均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2至5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输件包括相互间隔设置的第一入口端及第一出口端,所述第二传输件包括相互间隔设置的第二入口端及第二出口端,所述第一入口端及所述第二出口端均设置于所述翅片组件的一端,所述第一出口端及所述第二出口端均设置于所述翅片组件的另一端,所述翅片组件的一端与所述翅片组件的另一端相对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组件包括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翅片本体,至少两个所述翅片本体均设有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使得至少两个所述第一通孔配合形成所述第一安装通道,及至少两个所述第二通孔配合形成所述第二安装通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输件与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壁过盈配合;和/或所述第二传输件与所述第二通孔的内壁过盈配合。
10.一种恒温恒湿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箱本体及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所述换热器与所述箱本体的一侧连通。
CN202220855320.5U 2022-04-13 2022-04-13 恒温恒湿箱及换热器 Active CN2173581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55320.5U CN217358160U (zh) 2022-04-13 2022-04-13 恒温恒湿箱及换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55320.5U CN217358160U (zh) 2022-04-13 2022-04-13 恒温恒湿箱及换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358160U true CN217358160U (zh) 2022-09-02

Family

ID=830554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855320.5U Active CN217358160U (zh) 2022-04-13 2022-04-13 恒温恒湿箱及换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35816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274482A (en) Laminated evaporator
ATE529717T1 (de) Wärmetauscher mit fluidexpansion in der endkammer
US5095972A (en) Heat exchanger
CN217358160U (zh) 恒温恒湿箱及换热器
CN211552541U (zh) 换热器
CN210862322U (zh) 一种三介质换热器
JP4416670B2 (ja) 多流体熱交換器
CN112880436A (zh) 换热器
US11892251B2 (en) Heat exchanger
KR20110083019A (ko) 이중관 열 교환기용 커넥터 및 이를 갖는 열 교환기
CN111156836B (zh) 微通道换热器、加工方法及空调
CN216482482U (zh) 一种集流结构、微通道换热器及空调
EP3572743B1 (en) Heat exchanger assembly
CN216482483U (zh) 一种集流结构、微通道换热器及空调
CN112013710A (zh) 分配管和换热器
CN218270293U (zh) 换热器及车辆空调
CN112033184A (zh) 换热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11623560B (zh) 换热器
CN218973308U (zh) 一种用于增强换热效果的管道连接装置
CN110595248A (zh) 扁管、换热管和换热器以及换热管的制造方法
CN216347033U (zh) 管翅单体、换热器和空调器
CN218120206U (zh) 燃气热水器及其热交换器
CN211425152U (zh) 换热器
CN216114802U (zh) 多级列管式冷凝器
CN217719744U (zh) 一种集成组件以及热管理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