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346468U - 一种模具及注塑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模具及注塑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346468U CN217346468U CN202220855922.0U CN202220855922U CN217346468U CN 217346468 U CN217346468 U CN 217346468U CN 202220855922 U CN202220855922 U CN 202220855922U CN 217346468 U CN217346468 U CN 21734646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ole
- push rod
- groove
- communicated
- die bod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1746 injection mould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9
- 229920003023 plastic Polymer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9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0
- 239000002994 raw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3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9000002991 molded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10000005056 cell body Anatomy 0.000 claims 7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3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3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493 shap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08000034189 Sclerosi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1875 compound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Inject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模具及注塑机,模具包括第一模体和第二模体,第一模体包括第一表面,第二模体包括第二表面,当所述第一模体的第一表面和第二模体的第二表面相贴合时,所述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共同围合有主通道、成品腔、缓冲通道和注胶通道,所述主通道的一端与所述缓冲通道的一端连通,所述注胶通道的一端与所述主通道的一端连通,所述注胶通道的另一端与成品腔连通,其中,所述第二模体还设置有进料孔,所述进料孔与所述主通道的另一端连通。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能使得进料孔处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的塑胶原料在注塑时停留在缓冲通道内,从而提高塑胶产品的质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模具及注塑机。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塑料产品的加工,大多都是用模具来加工成型,即将塑胶原料放入机器内加热至大约220°至280°,以使其熔化成熔融状态后,再将熔融状态的塑胶原料注入模具中成型,待塑胶原料冷却后即可脱模形成所需要的塑料产品。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实施过程中,发明人发现:在每成型一模产品后,将产品取出的时间段内,模具的进料孔处的熔融状态下的塑胶原料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从而使得模具进料孔处的塑胶原料出现温度降低硬化的情况,而模具进料孔至模具中的产品成型腔都是单一流道,当将塑胶原料推入产品成型腔以成型下一个产品时,会连带将该硬化的塑胶原料推入产品成型腔中,进而导致成型的塑料产品出现瑕疵,严重的,还会影响产品的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模具及注塑机,能够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了上述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模具,所述模具包括第一模体和第二模体,所述第一模体包括第一表面,所述第二模体包括第二表面,当所述第一模体的第一表面和第二模体的第二表面相贴合时,所述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共同围合有主通道、成品腔、缓冲通道和注胶通道,所述主通道的一端与所述缓冲通道的一端连通,所述注胶通道的一端与所述主通道的一端连通,所述注胶通道的另一端与成品腔连通,其中,所述第二模体还设置有进料孔,所述进料孔与所述主通道的另一端连通。
可选地,所述第一模体的第一表面设置有第一主导槽、第一延伸槽和第一型腔,所述第一延伸槽的一端连通于所述第一主导槽,以使得所述第一主导槽分为位于第一延伸槽两侧的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所述第一延伸槽的另一端连通于所述第一型腔,所述第二模体的第二表面设置有第二主导槽和第二延伸槽,所述第二延伸槽连通于所述第二主导槽,以使得所述第二主导槽分为位于第二延伸槽两侧的第三槽体和第四槽体,所述进料孔的一端连通于所述第三槽体,当所述第一模体的第一表面抵接于所述第二模体的第二表面时,所述第一槽体和第三槽体共同构成主通道,所述第二槽体和第四槽体共同构成缓冲通道,所述第二延伸槽和第一延伸槽共同构成注胶通道,所述第一型腔和第二模体的第二表面共同构成成品腔。
可选地,所述主通道包括输入段和平直段,所述输入段与所述平直段连通,所述进料孔连通于输入段,所述平直段分别与缓冲通道和注胶通道连通,所述平直段和缓冲通道的夹角为180度,所述平直段和注胶通道的夹角为180度以外的角度。
可选地,所述模具包括进料管,所述进料管的一端插接于所述进料孔,所述进料管的另一端用于导入熔融状态下的塑胶原料。
可选地,所述模具还包括第一推杆,所述第一模体还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连通于所述第一型腔的一端,所述第一推杆插接于所述第一通孔,并且所述第一推杆可相对于第一通孔运动,所述第一推杆推动成型后的塑胶产品离开所述第一型腔。
可选地,所述模具还包括第二推杆,所述第一模体还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连通于所述第一型腔的另一端,所述第二推杆插接于所述第二通孔,并且所述第二推杆可相对于第二通孔运动,所述第二推杆和第一推杆共同用于推动成型后的塑胶产品离开所述第一型腔。
可选地,所述模具还包括第一推动块和第二推动块,所述第一推动块设置有第一收容槽、第二收容槽、第一导孔和第二导孔,所述第一收容槽和第二收容槽均设置于所述第一推动块的一表面,所述第一导孔和第二导孔均设置于所述第一推动块的另一表面,所述第一导孔与所述第一收容槽连通,所述第二导孔与所述第二收容槽连通,所述第一推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一推杆穿过所述第一导孔后插接于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凸起部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槽,所述第二推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二推杆穿过所述第二导孔后插接于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二凸起部收容于所述第二收容槽,所述第二推动块固定于所述第一推动块的一表面,以使得所述第一推杆和第二推杆均与所述第一推动块相固定。
可选地,所述主通道、注胶通道、缓冲通道、成品腔、第一推杆、第一通孔、第二推杆、第二通孔、第一收容槽、第一导孔、第二收容槽和第二导孔的数量均为多个,所述多个主通道的另一端均连通于所述进料孔,一所述注胶通道的一端连通于一所述主通道的一端,一所述注胶通道的另一端连通于一所述成品腔,一所述第一通孔连通于一所述成品腔的一端,一所述第一推杆穿过一所述第一导孔后插接于一所述第一通孔,一所述第一推杆的第一凸起部收容于一所述第一收容槽,一所述第二通孔连通于一所述成品腔的另一端,一所述第二推杆穿过一所述第二导孔后插接于一所述第二通孔,一所述第二推杆的第二凸起部收容于一所述第二收容槽,所述多个第一推杆和第二推杆共同用于推动成型后的塑胶产品离开所述第一型腔。
可选地,所述模具还包括第三推杆,所述第三推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三凸起部,所述第一推动块的一表面还设置有第三收容槽,所述第一推动块的另一表面还设置有第三导孔,所述第三导孔连通于所述第三收容槽,所述第一模体还设置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连通于所述第一槽体远离所述第二槽体的一端,所述第三推杆穿过所述第三导孔后插接于所述第三通孔,所述第三凸起部收容于所述第三收容槽,所述第三推杆用于推动填充于所述第一主导槽内的塑胶原料离开所述第一主导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注塑机,包括上述的模具。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设置缓冲通道,使得熔融状态下的塑胶原料首先填充缓冲通道后经过注胶通道进入成品腔,在将产品取出的时间段内,模具的进料孔处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的塑胶原料会先填充在缓冲通道内,而不会进入成品腔,有效提高了塑胶产品的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装配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第一模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第二模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第一推动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成品腔的数量为多个的实施例的第一模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成品腔的数量为多个的实施例的第二模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成品腔的数量为多个的实施例的第一推动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内”、“外”、“垂直的”、“水平的”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请参阅图1和图2,所述模具100包括:第一模体1、第二模体2、进料管3、第一推杆4、第二推杆5、第三推杆6、第一推动块7和第二推动块8。在往所述模具100内注入塑胶原料的过程中,所述第一模体1的第一表面和第二模体2的第二表面保持贴合,当注胶完成后便可以将所述第一模体1和第二模体2分离。所述进料管3安装于所述第二模体2,所述第一推杆4、第二推杆5和第三推杆6均安装于所述第一模体1,并且所述第一推杆4、第二推杆5和第三推杆6均可相对于所述第一模体1运动,所述第一推动块7和第二推动块8共同用于推动所述第一推杆4、第二推杆5和第三推杆6运动。
对于上述的第一模体1,请参阅图3,所述第一模体1设置有第一主导槽11、第一延伸槽12、第一型腔13、第一通孔14、第二通孔15、和第三通孔16。所述第一主导槽11、第一延伸槽12和第一型腔13均设置于所述第一模体1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一延伸槽12的一端连通于所述第一主导槽11,并且所述第一延伸槽12使得所述第一主导槽11分为位于第一延伸槽12两侧的第一槽体111和第二槽体112,所述第一延伸槽12的另一端连通于所述第一型腔13。所述第一通孔14连通于所述第一型腔13的一端,所述第一推杆4插接于所述第一通孔14,并且所述第一推杆4可相对于第一通孔14运动。所述第二通孔15连通于所述第一型腔13的另一端,所述第二推杆5插接于所述第二通孔15,并且所述第二推杆5可相对于第二通孔15运动,所述第二推杆5和第一推杆4共同用于推动成型后的塑胶产品离开所述第一型腔13。所述第三通孔16连通于所述第一槽体111远离所述第二槽体112的一端,所述第三推杆6插接于所述第三通孔16,所述第三推杆6用于推动填充于所述第一主导槽11内的塑胶原料离开所述第一主导槽11。
对于上述的第二模体2,请参阅图3和图4,所述第二模体2设置有第二主导槽21、第二延伸槽22和进料孔23。所述第二延伸槽22的一端连通于所述第二主导槽21,所述第二延伸槽22使得所述第二主导槽21分为位于第二延伸槽22两侧的第三槽体211和第四槽体212,所述进料孔23的一端连通于所述第三槽体211远离所述第四槽体212的一端,所述进料管3的一端插接于所述进料孔23,所述进料管3的另一端用于导入熔融状态下的塑胶原料。当所述第一模体1的第一表面抵接于所述第二模体2的第二表面时,所述第一槽体111和第三槽体211共同构成主通道(未标号),所述第二槽体112和第四槽体212共同构成缓冲通道(未标号),所述第二延伸槽22和第一延伸槽12共同构成注胶通道,所述第一型腔13和第二模体2的第二表面共同构成成品腔(未标号)。
请参阅图3和图4,所述第一槽体111包括第一输入槽111A和第一平直槽111B,所述第三槽体211包括第二输入槽211A和第二平直槽211B,当所述第一模体1的第一表面抵接于所述第二模体2的第二表面时,所述第一输入槽111A和第二输入槽211A共同形成所述主通道的输入段,所述第一平直槽111B和第二平直槽211B共同形成所述主通道的平直段。所述输入段与所述平直段连通,所述进料孔23连通于所述输入段,所述平直段分别与缓冲通道和注胶通道连通,所述平直段和缓冲通道的夹角为180度,所述平直段和注胶通道的夹角为180度以外的角度。在使用所述模具100来制造塑胶产品时,每成型一模塑胶产品后,将塑胶产品取出的时间段内,处于进料孔23处的熔融状态下的塑胶原料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从而使得所述进料孔23处的塑胶原料出现温度降低硬化的情况。通过将所述主通道的平直段分别连通于缓冲通道和注胶通道,并且所述平直段和缓冲通道的夹角为180度,所述平直段和注胶通道的夹角为180度以外的角度,因此,在将塑胶原料注入所述成品腔时,塑胶原料经过所述主通道后会首先填充所述缓冲通道,当所述缓冲通道被塑胶原料填满后,塑胶原料才会经过注胶通道进入成品腔,塑胶原料在成品腔中形成塑胶产品,采用这种方式可以使得位于所述进料孔23处的出现硬化的塑胶原料停留在所述缓冲通道内,保证了塑胶产品的质量。
对于上述的第一推动块7,请参阅图2、图3和图5,所述第一推动块7设置有第一收容槽71、第二收容槽72、第三收容槽73、第一导孔74、第二导孔75和第三导孔76。所述第一收容槽71、第二收容槽72和第三收容槽73均设置于所述第一推动块7的一表面,所述第一导孔74、第二导孔75和第三导孔76均设置于所述第一推动块7的另一表面。所述第一导孔74与所述第一收容槽71连通,所述第一推杆4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凸起部41,所述第一推杆4穿过所述第一导孔74后插接于所述第一通孔14,并且所述第一凸起部41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槽71。所述第二导孔75与所述第二收容槽72连通,所述第二推杆5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凸起部51,所述第二推杆5穿过所述第二导孔75后插接于所述第二通孔15,并且所述第二凸起部51收容于所述第二收容槽72。所述第三导孔76与所述第三收容槽73连通,所述第三推杆6设置有第三凸起部61,所述第三推杆6穿过所述第三导孔76后插接于所述第三通孔16,并且所述第三凸起部61收容于所述第三收容槽73。所述第二推动块8固定于所述第一推动块7的一表面,从而使得所述第一推杆4、第二推杆5和第三推杆6均和所述第一推动块7相固定,因此,推动所述第一推动块7沿所述第一通孔14的轴线方向运动即可同时带动所述第一推杆4沿所述第一通孔14运动、第二推杆5沿第二通孔15运动以及第三推杆6沿第三通孔16运动,并且,所述第一推杆4、第二推杆5和第三推杆6具有相同的运动速度。在注塑完成后,需要将所述第一模体1和第二模体2分离,然后将塑胶产品进行脱模,由于刚刚成型的塑胶产品自身的温度无法在短时间内冷却到室温,此时的塑胶产品受力时容易发生变形,通过将所述第一推杆4插接于所述第一通孔14,第二推杆5插接于所述第二通孔15,并且所述第一通孔14连通于所述第一型腔13的一端,所述第二通孔15连通于所述第一型腔13的另一端,同时,所述第一推动块7和第二推动块8使得所述第一推杆4和第二推杆5具有相同的速度,因此,在塑胶产品脱模时,可以通过推动所述第二推动块8来带动所述第一推杆4和第二推杆5来推动塑胶产品脱离所述第一模体1,由于塑胶产品的两端同时受力,从而有效避免了因受力不均匀而导致塑胶产品在脱模时出现变形的情况。通过将所述第三推杆6插接于所述第三通孔16,并且所述第三通孔16连通于所述第一槽体111远离所述第二槽体112的一端,并且所述第三推杆6和所述第一推动块7相固定,因此,在塑胶产品脱模时,所述第三推杆6可以推动位于所述第一主导槽11以及第一延伸槽12内的塑胶产品离开所述第一模体1。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图3和图5,所述模具100还包括第四推杆9,所述第四推杆9的一端设置有第四凸起部91。所述第一模体1还设置有第四通孔17,所述第四通孔17均连通于所述第一槽体111、第二槽体112和第一延伸槽12。所述第一推动块7的一表面还设置有第四收容槽77,所述第一推动块7的另一表面还设置有第四导孔78,所述第四导孔78连通于所述第四收容槽77,所述第四推杆9穿过所述第四导孔78后插接于所述第四通孔17,并且所述第四凸起部91收容于所述第四收容槽77,所述第四推杆9可沿所述第四通孔17运动,所述第四推杆9和第三推杆6共同用于在塑胶产品脱模时推动位于所述第一主导槽11以及第一延伸槽12内的塑胶产品离开所述第一模体1。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图7和图8,所述第一槽体111、第二槽体112、第一延伸槽12、第一型腔13、第三槽体211、第四槽体212、第二延伸槽22、第一推杆4、第一通孔14、第二推杆5、第二通孔15、第三推杆6、第三通孔16、第四推杆9、第四通孔17、第一收容槽71、第一导孔74、第二收容槽72、第二导孔75、第三收容槽73、第三导孔76、第四收容槽77和第四导孔78的数量均为多个,所述多个第一型腔13均设置于所述第一模体1的第一表面,一所述第一槽体111和一所述第二槽体112共同构成一所述第一主导槽11,一所述第三槽体211和一所述第四槽体212共同构成一所述第二主导槽21,一所述第一主导槽11和一所述第二主导槽21共同构成一所述主通道,一所述第一延伸槽12和一所述第二延伸槽22共同构成一所述注胶通道,一所述第一型腔13和所述第二模体2的第二表面共同构成一所述成品腔。所有主通道的另一端均连通于所述进料孔23,一所述注胶通道的一端连通于一所述主通道的一端,一所述注胶通道的另一端连通于一所述成品腔。一所述第一通孔14连通于一所述成品腔的一端,一所述第一推杆4穿过一所述第一导孔74后插接于一所述第一通孔14,一所述第一推杆4的第一凸起部收容于一所述第一收容槽71。一所述第二通孔15连通于一所述成品腔的另一端,一所述第二推杆5穿过一所述第二导孔75后插接于一所述第二通孔15,一所述第二推杆5的第二凸起部收容于一所述第二收容槽72。一所述第四通孔15均连通于一所述第一槽体111、一所述第二槽体112和一所述第一延伸槽12,一所述第四推杆9穿过一所述第四导孔78后插接于一所述第四通孔17,一所述第四推杆9的第四凸起部收容于一所述第四收容槽77。通过设置多个主通道、注胶通道、缓冲通道、成品腔,可以一次性成型多个塑胶产品,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缓冲通道,使得熔融状态下的塑胶原料首先填充缓冲通道后经过注胶通道进入成品腔,在将产品取出的时间段内,模具100的进料孔23处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的塑胶原料填充在缓冲通道内,而不会进入成品腔,有效提高了塑胶产品的质量。
本实用新型又提供注塑机实施例,所述注塑机包括上述的模具100,对于模具100的具体结构和功能可参阅上述实施例,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模体,包括第一表面;
第二模体,包括第二表面,当所述第一模体的第一表面和第二模体的第二表面相贴合时,所述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共同围合有主通道、成品腔、缓冲通道和注胶通道,所述主通道的一端与所述缓冲通道的一端连通,所述注胶通道的一端与所述主通道的一端连通,所述注胶通道的另一端与成品腔连通,其中,所述第二模体还设置有进料孔,所述进料孔与所述主通道的另一端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模体的第一表面设置有第一主导槽、第一延伸槽和第一型腔,所述第一延伸槽的一端连通于所述第一主导槽,以使得所述第一主导槽分为位于第一延伸槽两侧的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所述第一延伸槽的另一端连通于所述第一型腔;
所述第二模体的第二表面设置有第二主导槽和第二延伸槽,所述第二延伸槽连通于所述第二主导槽,以使得所述第二主导槽分为位于第二延伸槽两侧的第三槽体和第四槽体,所述进料孔的一端连通于所述第三槽体,当所述第一模体的第一表面抵接于所述第二模体的第二表面时,所述第一槽体和第三槽体共同构成主通道,所述第二槽体和第四槽体共同构成缓冲通道,所述第二延伸槽和第一延伸槽共同构成注胶通道,所述第一型腔和第二模体的第二表面共同构成成品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通道包括输入段和平直段,所述输入段与所述平直段连通,所述进料孔连通于输入段,所述平直段分别与缓冲通道和注胶通道连通,所述平直段和缓冲通道的夹角为180度,所述平直段和注胶通道的夹角为180度以外的角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模具包括进料管,所述进料管的一端插接于所述进料孔,所述进料管的另一端用于导入熔融状态下的塑胶原料。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模具还包括第一推杆,所述第一模体还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连通于所述第一型腔的一端,所述第一推杆插接于所述第一通孔,并且所述第一推杆可相对于第一通孔运动,所述第一推杆推动成型后的塑胶产品离开所述第一型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模具还包括第二推杆,所述第一模体还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连通于所述第一型腔的另一端,所述第二推杆插接于所述第二通孔,并且所述第二推杆可相对于第二通孔运动,所述第二推杆和第一推杆共同用于推动成型后的塑胶产品离开所述第一型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模具还包括第一推动块和第二推动块,所述第一推动块设置有第一收容槽、第二收容槽、第一导孔和第二导孔,所述第一收容槽和第二收容槽均设置于所述第一推动块的一表面,所述第一导孔和第二导孔均设置于所述第一推动块的另一表面,所述第一导孔与所述第一收容槽连通,所述第二导孔与所述第二收容槽连通;
所述第一推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一推杆穿过所述第一导孔后插接于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凸起部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槽;
所述第二推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二推杆穿过所述第二导孔后插接于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二凸起部收容于所述第二收容槽,所述第二推动块固定于所述第一推动块的一表面,以使得所述第一推杆和第二推杆均与所述第一推动块相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通道、注胶通道、缓冲通道、成品腔、第一推杆、第一通孔、第二推杆、第二通孔、第一收容槽、第一导孔、第二收容槽和第二导孔的数量均为多个,所述多个主通道的另一端均连通于所述进料孔,一所述注胶通道的一端连通于一所述主通道的一端,一所述注胶通道的另一端连通于一所述成品腔,一所述第一通孔连通于一所述成品腔的一端,一所述第一推杆穿过一所述第一导孔后插接于一所述第一通孔,一所述第一推杆的第一凸起部收容于一所述第一收容槽,一所述第二通孔连通于一所述成品腔的另一端,一所述第二推杆穿过一所述第二导孔后插接于一所述第二通孔,一所述第二推杆的第二凸起部收容于一所述第二收容槽;
所述多个第一推杆和第二推杆共同用于推动成型后的塑胶产品离开所述第一型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模具还包括第三推杆,所述第三推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三凸起部,所述第一推动块的一表面还设置有第三收容槽,所述第一推动块的另一表面还设置有第三导孔,所述第三导孔连通于所述第三收容槽;
所述第一模体还设置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连通于所述第一槽体远离所述第二槽体的一端,所述第三推杆穿过所述第三导孔后插接于所述第三通孔,所述第三凸起部收容于所述第三收容槽,所述第三推杆用于推动填充于所述第一主导槽内的塑胶原料离开所述第一主导槽。
10.一种注塑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模具。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855922.0U CN217346468U (zh) | 2022-04-13 | 2022-04-13 | 一种模具及注塑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855922.0U CN217346468U (zh) | 2022-04-13 | 2022-04-13 | 一种模具及注塑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346468U true CN217346468U (zh) | 2022-09-02 |
Family
ID=830553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0855922.0U Active CN217346468U (zh) | 2022-04-13 | 2022-04-13 | 一种模具及注塑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346468U (zh) |
-
2022
- 2022-04-13 CN CN202220855922.0U patent/CN21734646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976508B (zh) | 一种注塑成型用模具 | |
CN217346468U (zh) | 一种模具及注塑机 | |
CN208452168U (zh) | 一种手表壳注塑模具 | |
CN217169530U (zh) | 反牛角进胶模具结构 | |
CN212554821U (zh) | 一种便于出模的蜗杆注塑模具 | |
CN210308841U (zh) | 一种型腔侧抽芯防脱模注塑模具 | |
CN211416367U (zh) | 一种用于复合材料生产的拉挤模具及具有型腔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 |
CN209755944U (zh) | 一种双产品同步成型模具 | |
CN208324068U (zh) | 一种新型橡胶护套模具 | |
CN107618147B (zh) | 一种软硬胶双色注塑模 | |
CN218838485U (zh) | 塑料日用品模具的一模多件成型结构 | |
CN219427335U (zh) | 一种线束卡的成型模具 | |
CN114179298B (zh) | 一种连体扎带模具及其使用方法 | |
CN214082656U (zh) | 一种模内部多腔挤压模具机构 | |
CN219855747U (zh) | 一种汽车按钮双色注塑成型模具 | |
CN204725771U (zh) | 一种具有定距分段控制滑块式注塑模具 | |
CN217373275U (zh) | 一种隧道式进胶模具 | |
CN221851040U (zh) | 隧道行位潜浇口结构及注塑模具 | |
CN216683144U (zh) | 一种中空且周边深腔骨带卡扣的模具结构 | |
CN219360159U (zh) | 一种塑料卡箍的成型模具 | |
CN219213931U (zh) | 一种可辅助脱料的模架 | |
CN216683213U (zh) | 一种四边抽芯深骨的模具结构 | |
CN210999766U (zh) | 箱体倒装浇注的注塑模 | |
CN218462788U (zh) | 一种笔记本按键的双通道注塑模具 | |
CN215151433U (zh) | 滑块内置斜楔抽芯结构的塑胶模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120 Address after: 518000, 4th Floor, No. 31, Xiacun Community, Gongming Street, Guangming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Baoxinchua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2nd floor, no.6, huidebao Industrial Park, No.11, second industrial zone, Baihua community, Guangming Street, Guangming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baoxinchuang Technology Co.,Ltd.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