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334465U - 一种方便连接卡合的连接器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方便连接卡合的连接器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334465U
CN217334465U CN202220241087.1U CN202220241087U CN217334465U CN 217334465 U CN217334465 U CN 217334465U CN 202220241087 U CN202220241087 U CN 202220241087U CN 217334465 U CN217334465 U CN 2173344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face
contact pin
connector assembly
block
interface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24108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谌永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rting Zhuhai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rting Zhuhai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rting Zhuhai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rting Zhuhai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24108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3344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3344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3344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方便连接卡合的连接器组件,包括连接适配器和连接母座,连接适配器包括外壳件和多个插针,外壳件设置有连接板和两个接口块,连接板连接在两个接口块之间,外壳件贯穿设置有多个装配孔,第一接口块在装配孔的外侧设置有第一配合周壁,第一配合周壁围成第一接口槽,第一配合周壁在第一接口槽内设置有连接卡块,第二接口块在装配孔的外侧设置有第二配合周壁,第二配合周壁围成第二接口槽,一个插针穿过一个装配孔并与装配孔过盈配合,插针的第一端位于装配孔外并位于第一接口槽内,插针的第二端位于装配孔外并位于第二接口槽内。利用连接板起加固作用,提高连接适配器的整体强度,再通过配合周壁内的连接卡块,方便连接定位。

Description

一种方便连接卡合的连接器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方便连接卡合的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连接器是在电气工程中常用的一种部件,它的作用是连接不同设备上的电路或者连接电路中不同的模块,使电流或者信号得以流通或传输,使电路实现预定的功能。
在固定的两个电路板之间的连接通常采用刚性连接适配器进行连接,连接适配器具有两个接口端,两个接口端之间连接有多个并排布置的连接插针,而插针则是裸露布置,因而防护性相对较弱且结构强度欠佳,且连接时则需要更方便的卡合设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方便连接卡合且结构稳定的连接器组件。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方便连接卡合的连接器组件,包括连接适配器和连接母座,连接适配器包括外壳件和多个插针,外壳件设置有连接板、第一接口块和第二接口块,连接板连接在第一接口块和第二接口块之间,外壳件贯穿设置有多个平行布置的装配孔,多个装配孔贯穿第一接口块、连接板和第二接口块,第一接口块在装配孔的外侧设置有第一配合周壁,第一配合周壁围成第一接口槽,第一配合周壁在第一接口槽内设置有连接卡块,第二接口块在装配孔的外侧设置有第二配合周壁,第二配合周壁围成第二接口槽,一个插针穿过一个装配孔并与装配孔过盈配合,插针的第一端位于装配孔外并位于第一接口槽内,插针的第二端位于装配孔外并位于第二接口槽内;连接母座包括母座外壳和多个母座端子,母座外壳设置有多个安装孔,一个母座端子设置一个安装孔内,母座外壳的外壁上设置有连接卡槽;连接适配器与连接母座连接,母座外壳位于第一接口槽内并与第一配合周壁间隙配合,一个插针插入一个安装孔内并与母座端子连接,连接卡块与连接卡槽卡合。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插针在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连接设置有连接部,插针在连接部和第一端之间设置有第一卡部,插针在连接部和第二端之间设置有第二卡部,第一卡部靠近于第一接口块并与装配孔过盈配合,第二卡部靠近于第二接口块并与装配孔过盈配合。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连接部与位于连接板处的装配孔间隙配合。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连接板设置有底板和设置在底板上的多个隔板,底板连接第一接口块和第二接口块之间,相邻的两个隔板与底板围在一个装配孔的外侧,装配孔在连接板处朝外设置有敞口。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多个装配孔呈两排排列设置,两排的装配孔的敞口朝相反方向布置。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接口块、连接板连接和第二接口块依次沿直线布置。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配合周壁在相对的两侧设置有连接卡块,连接母座在相对两侧的外壁上设置有连接卡槽。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在同一侧的第一配合周壁上设置有两个连接卡块,连接母座在同一侧的外壁上设置有两个连接卡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一体的外壳件,其装配孔贯穿连接板、第一接口块和第二接口块,继而插针设置在装配孔中,插针的两端分别位于两个接口块处,并利用连接板对插针起加固作用,避免插针的弯折以及弯折后的相互短接,提高连接适配器的整体强度,提升产品的稳定性,再通过位于第一配合周壁内的连接卡块与连接母座上的连接卡槽卡合,继而在连接时不仅通过第一配合周壁限位引导,随着插入连接继而实现连接卡块的卡合,方便于连接定位操作,再通过两侧和同侧两个连接卡块的布置,提高连接的稳定性。并通过底板、隔板和敞口的设置,方便于外壳件的一体注塑成型,且具有中部敞口的连接板方便于插针上的卡部与接口块过盈配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组件实施例中连接适配器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组件实施例中连接适配器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组件实施例中连接适配器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组件实施例中连接母座的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组件实施例中连接母座的结构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组件另一实施例中连接母座的结构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3,连接器组件包括连接适配器和连接母座,连接适配器1包括外壳件11和多个插针12,外壳件11设置有连接板111、第一接口块112和第二接口块113,外壳件11呈一体注塑成型,连接板111连接在第一接口块112和第二接口块113之间,第一接口块112、连接板111 连接和第二接口块113依次沿直线布置,外壳件11贯穿设置有多个平行布置的装配孔14,多个装配孔14贯穿第一接口块112、连接板111和第二接口块113,多个装配孔14呈两排排列设置。
第一接口块112在装配孔14的外侧设置有第一配合周壁1121,第一配合周壁1121围成第一接口槽1122,第一配合周壁1121在第一接口槽 1122内设置有多个连接卡块13,连接卡块13位于相对的两侧第一配合周壁1121上,在同一侧的第一配合周壁1121上设置有两个连接卡块13。第二接口块113在装配孔14的外侧设置有第二配合周壁1131,第二配合周壁1131围成第二接口槽1132。
插针12在第一端121和第二端122之间连接设置有连接部,插针12 在连接部和第一端121之间设置有第一卡部123,插针12在连接部和第二端122之间设置有第二卡部124,一个插针12穿过一个装配孔14,第一卡部123靠近于第一接口块112并与装配孔14过盈配合,第二卡部124 靠近于第二接口块113并与装配孔14过盈配合,插针12的第一端121位于装配孔14外并位于第一接口槽1122内,插针12的第二端122位于装配孔14外并位于第二接口槽1132内。
连接板111设置有底板114和设置在底板114上的多个隔板115,底板114连接第一接口块112和第二接口块113之间,相邻的两个隔板115 与底板114围在一个装配孔14的外侧,装配孔14在连接板111处朝外设置有敞口116,两排的装配孔14的敞口116朝相反方向布置,连接部与位于连接板111处的装配孔14间隙配合。
参照图4和图5,连接母座2包括母座外壳21和多个母座端子,母座外壳21设置有多个安装孔23,一个母座端子设置一个安装孔23内,连接母座2在相对两侧的外壁上设置有连接卡槽22,连接母座在同一侧的外壁上设置有两个连接卡槽22,连接适配器1与连接母座2连接,母座外壳 21位于第一接口槽1122内并与第一配合周壁1121间隙配合,一个插针插入一个安装孔23内并与母座端子连接,连接卡块13与连接卡槽22卡合。
另外,连接母座3可如图6所示结构,连接母座3具有较少的安装孔和母座端子,对应地,连接适配器也设置较少插针,继而连接适配器能够与连接母座3连接,并通过连接母座3的连接卡槽卡合固定。
由上可见,插针设置在装配孔中,插针的两端分别位于两个接口块处,并利用连接板对插针起加固作用,避免插针的弯折以及弯折后的相互短接,提高连接适配器的整体强度,提升产品的稳定性,再通过位于第一配合周壁内的连接卡块,随着插入连接继而实现连接卡块的卡合,方便于连接定位操作。

Claims (8)

1.一种方便连接卡合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适配器和连接母座,连接适配器包括外壳件和多个插针;
所述外壳件设置有连接板、第一接口块和第二接口块,所述连接板连接在所述第一接口块和所述第二接口块之间,所述外壳件贯穿设置有多个平行布置的装配孔,多个所述装配孔贯穿所述第一接口块、所述连接板和所述第二接口块,所述第一接口块在所述装配孔的外侧设置有第一配合周壁,所述第一配合周壁围成第一接口槽,所述第一配合周壁在所述第一接口槽内设置有连接卡块,所述第二接口块在所述装配孔的外侧设置有第二配合周壁,所述第二配合周壁围成第二接口槽;
一个所述插针穿过一个所述装配孔并与所述装配孔过盈配合,所述插针的第一端位于所述装配孔外并位于所述第一接口槽内,所述插针的第二端位于所述装配孔外并位于所述第二接口槽内;
所述连接母座包括母座外壳和多个母座端子,所述母座外壳设置有多个安装孔,一个所述母座端子设置一个所述安装孔内,所述母座外壳的外壁上设置有连接卡槽;
所述连接适配器与所述连接母座连接,所述母座外壳位于所述第一接口槽内并与所述第一配合周壁间隙配合,一个所述插针插入一个所述安装孔内并与所述母座端子连接,所述连接卡块与所述连接卡槽卡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针在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连接设置有连接部,所述插针在所述连接部和所述第一端之间设置有第一卡部,所述插针在所述连接部和所述第二端之间设置有第二卡部,所述第一卡部靠近于所述第一接口块并与所述装配孔过盈配合,所述第二卡部靠近于所述第二接口块并与所述装配孔过盈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部与位于所述连接板处的所述装配孔间隙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板设置有底板和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的多个隔板,所述底板连接所述第一接口块和所述第二接口块之间,相邻的两个所述隔板与所述底板围在一个所述装配孔的外侧,所述装配孔在所述连接板处朝外设置有敞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装配孔呈两排排列设置,两排的所述装配孔的所述敞口朝相反方向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口块、所述连接板连接和所述第二接口块依次沿直线布置。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配合周壁在相对的两侧设置有所述连接卡块,所述连接母座在相对两侧的外壁上设置有所述连接卡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
在同一侧的所述第一配合周壁上设置有两个所述连接卡块,所述连接母座在同一侧的外壁上设置有两个所述连接卡槽。
CN202220241087.1U 2022-01-28 2022-01-28 一种方便连接卡合的连接器组件 Active CN2173344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41087.1U CN217334465U (zh) 2022-01-28 2022-01-28 一种方便连接卡合的连接器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41087.1U CN217334465U (zh) 2022-01-28 2022-01-28 一种方便连接卡合的连接器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334465U true CN217334465U (zh) 2022-08-30

Family

ID=829951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241087.1U Active CN217334465U (zh) 2022-01-28 2022-01-28 一种方便连接卡合的连接器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33446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659717U (zh) 插头电连接器
CN112952423B (zh) 一种板端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CN217740824U (zh) 一种储能连接器组件
CN217334465U (zh) 一种方便连接卡合的连接器组件
CN117039517A (zh) 连接器组件
CN208539199U (zh) 一种连接器
CN212062753U (zh) 一种电源连接器
CN107425356B (zh) 一种车用电连接器组件
CN220368195U (zh) 板端连接器
CN220914603U (zh) 一种电连接器的公端模块
CN220209528U (zh) 层叠连接器结构及电子设备
CN218123778U (zh) 一种板端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CN209948287U (zh) 一种拨盖式对插自锁电连接器
CN221041581U (zh) 电连接器
CN218482420U (zh) 一种插板焊接且防脱落的电连接器
CN217334553U (zh) 一种新型复合型汽车连接器
CN217848438U (zh) 一种板端电连接器
CN213071467U (zh) 一种铆合式直角连接器
CN217823411U (zh) 一种线端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CN220544353U (zh) 连接器组件
CN217983806U (zh) 弹片倒扣式免铆压的双头母座连接器
CN220753890U (zh) 一种贯穿对孔插拔接线端子
CN217589617U (zh) 一种用于hqv2针公母芯的外壳装置
CN220421060U (zh) 一种线端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CN219419768U (zh) 一种双联usb type-c母头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