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334421U - 静电释放结构、充电连接机构、供电连接机构以及运输车 - Google Patents

静电释放结构、充电连接机构、供电连接机构以及运输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334421U
CN217334421U CN202221042801.0U CN202221042801U CN217334421U CN 217334421 U CN217334421 U CN 217334421U CN 202221042801 U CN202221042801 U CN 202221042801U CN 217334421 U CN217334421 U CN 2173344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on mechanism
shell
charging
power supply
grou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04280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Jizhiji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Jizhiji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Jizhiji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Jizhiji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04280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3344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3344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3344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4Plug-in electric vehicl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静电释放结构、充电连接机构、供电连接机构以及运输车,包括第一接地轴和金属弹性结构,所述金属弹性结构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接地轴电连接,所述金属弹性结构的另一端在自身的弹性作用下与设备的外壳抵接,所述设备的外壳的静电在所述第一接地轴与地面导通的状态下经所述金属弹性结构和所述第一接地轴释放到地面。本实用新型中,金属弹性结构是利用自身的弹性与设备的外壳相抵接,不容易松动且不会出现绞线问题,确保运输车能将其外壳上的静电释放到地面,并且金属弹性结构在运输车运动的过程中不会与运输车上的其他结构件之间发生干涉,确保运输车的正常运行。

Description

静电释放结构、充电连接机构、供电连接机构以及运输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导引运输车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静电释放结构、充电连接机构、供电连接机构以及运输车。
背景技术
自动导引运输车(AGV,Automated Guided Vehicles),也称为搬运机器人,其自身装有自动导向系统,可以保障系统在不需要人工引航的情况下就能够沿预定的路线自动行驶,将货物或物料自动从起始点运送到目的地。仓储物料现场地面一般有环氧地坪、水泥地面、木质地板等,因此与地面绝缘,导致小车表面集聚大量的静电荷无法释放,对小车运行路线造成干扰,并且人为操纵小车时可能受到静电伤害的现象,同时,当小车表面集聚的静电荷太多时容易释放到其搬运的商品上,而导致商品中装配的电子元件被击穿损坏。
现有技术中,通过电线将自动导引运输车的底盘与接地轴连接,使小车表面的静电释放到地面,但由于自动导引运输车设有非常多个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在运动时容易绞动底盘连接的电线而造成该电线松动,导致小车表面的静电无法正常释放,并且该电线会与其他结构造成干涉而影响自动导引运输车的正常运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静电释放结构、充电连接机构、供电连接机构以及运输车,以解决目前自动导引运输车的底盘与接地轴之间的连接电线容易在运动过程中出现绞线并与其他结构发生干涉,导致该连接电线松动而无法正常释放静电以及自动导引运输车无法正常运行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可采用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静电释放结构,包括第一接地轴和金属弹性结构,所述金属弹性结构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接地轴电连接,所述金属弹性结构的另一端在自身的弹性作用下与设备的外壳抵接,所述设备的外壳的静电在所述第一接地轴与地面导通的状态下经所述金属弹性结构和所述第一接地轴释放到地面。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金属弹性结构包括金属主弹片,所述金属主弹片通过折弯形成安装部和弹性部,所述安装部固定在所述设备上并与所述第一接地轴连接,所述弹性部与所述设备的外壳抵接。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部上设有金属副弹片,所述金属副弹片具有相对的两端,其一端与所述弹性部连接,其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金属副弹片上设有折弯部,所述折弯部朝所述设备的外壳折弯并与所述设备的外壳抵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充电连接机构,包括上述静电释放结构,所述充电连接机构安装在所述设备的外壳上,所述充电连接机构上还设有充电针,所述充电针与所述设备的电池驱动单元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充电连接机构与供电连接机构配合插接;其中,所述充电连接机构为插座,所述供电连接机构为插头,所述供电连接机构插设在所述充电连接机构中;或者所述充电连接机构为插头,所述供电连接机构为插座,所述充电连接机构插设在所述供电连接机构中。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充电连接机构上还设有通信针,所述通信针与所述设备的主控单元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接地轴相对于所述充电针和所述通信针先通过所述供电连接机构与地面导通。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充电连接机构包括安装壳体,所述安装壳体上设有至少两个定位孔和至少四个第一固定孔,且至少两个所述定位孔相对于所述安装壳体对称设置,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固定孔位于所述定位孔的两侧,所述设备的外壳上设有至少两个定位柱和至少四个第二固定孔,所述定位柱与所述定位孔相匹配,至少四个所述第二固定孔和至少四个所述第一固定孔相对应,所述安装壳体与所述设备的外壳通过至少四个连接件相连接,所述连接件穿设于所述第一固定孔和所述第二固定孔中。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供电连接机构,其安装在供电设备上,上述充电连接机构通过所述供电连接机构与所述供电设备连接充电,所述供电连接机构上设有第二接地轴,所述第一接地轴通过所述第二接地轴与地面导通。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运输车,包括上述充电连接机构,所述充电连接机构安装在所述运输车的外壳上,所述金属弹性结构与所述运输车的外壳抵接。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运输车的外壳包括底盘,所述充电连接机构安装在所述底盘上,所述金属弹性结构与所述底盘的内壁面抵接。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及优点是:
本实用新型的静电释放结构,通过金属弹性结构将第一接地轴与设备的外壳连接,当第一接地轴与地面导通后,设备的外壳上的静电便经金属弹性结构和第一接地轴释放到地面,由于金属弹性结构是利用自身的弹性与设备的外壳相抵接,不容易松动且不会出现绞线问题,避免松动而造成静电无法正常释放,同时也不会与设备内的其他结构件之间发生干涉,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本实用新型的充电连接机构、供电连接机构以及运输车,通过将静电释放结构安装在充电连接机构上,在进行运输车的充电操作将充电连接机构和供电连接机构后,使第一接地轴通过供电连接机构上的第二连接轴与地面导通,从而使运输车的外壳上的静电依次经金属弹性结构、第一接地轴以及第二接地轴后释放到地面,从而实现运输车的静电释放,并且金属弹性结构在运输车运动的过程中不会与运输车上的其他结构件之间发生干涉,确保运输车的正常运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静电释放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金属弹性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充电连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充电连接机构和供电连接机构的爆炸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充电连接机构和供电连接机构的插接配合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运输车的底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充电连接机构;11、第一接地轴;12、金属弹性结构;121、金属主弹片;1211、安装部;1212、弹性部;122、金属副弹片;1221、折弯部;123、安装孔;124、连接孔;125、穿孔;13、第一充电针;14、第一通信针;15、第一安装壳体;151、内壳体;152、外壳体;153、定位孔;154、固定孔;155、插口;2、供电连接机构;21、第二接地轴;23、第二充电针;24、第二通信针;25、第二安装壳体;3、设备的外壳;31、底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方式一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静电释放结构,包括第一接地轴11和金属弹性结构12,金属弹性结构12的一端与第一接地轴11电连接,金属弹性结构12的另一端在自身的弹性作用下与设备的外壳3抵接,设备的外壳3的静电在第一接地轴11与地面导通的状态下经金属弹性结构12和第一接地轴11释放到地面。
本实用新型的静电释放结构,通过金属弹性结构12将第一接地轴11与设备的外壳3连接,当第一接地轴11与地面导通后,设备的外壳3上的静电便经金属弹性结构12和第一接地轴11释放到地面,由于金属弹性结构12是利用自身的弹性与设备的外壳3相抵接,避免松动而造成静电无法正常释放,同时也不会与设备内的其他结构件之间发生干涉,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具体的,设备的外壳3为金属制成,设备的外壳3指设备上任一暴露在外的壳体或面板等构件。如图3所示,为避免操作人员与第一接地轴11接触而受到静电伤害,第一接地轴11通过第一安装壳体15或其他绝缘构件安装在设备的外壳3上,该第一安装壳体15具有内壳体151和外壳体152,其内壳体151伸于设备的外壳3内,外壳体152则伸于设备的外壳3外,第一接地轴11的一端插设在该第一安装壳体15中,金属弹性结构12的一端通过紧固件与该第一安装壳体15的内壳体151和第一接地轴11的一端相连接,金属弹性结构12的另一端则与设备的壳体的内壁面相抵接。可选的,金属弹性结构也可通过其他方式与第一接地轴相连接。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金属弹性结构12包括金属主弹片121,金属主弹片121通过折弯形成安装部1211和弹性部1212,安装部1211固定在设备上并与第一接地轴11连接,弹性部1212与设备的外壳3抵接。金属主弹片121通过折弯使其具有弹性,抵接面积大,更可靠,并且结构简单,不会占据太多的空间。具体的,金属主弹片121大体呈L型,其安装部1211上设有至少一连接孔124以及至少一安装孔123,通过连接件穿过该安装孔123固定在第一安装壳体15的内壳体151上,通过至少另一连接件穿过该连接孔124与第一接地轴11相连接。可选的,金属主弹片大体呈波浪形、S形、C形等其他形状。可选的,金属弹性结构为弹簧或其他具有弹性的结构。
如图2所示,弹性部1212上设有金属副弹片122,金属副弹片122具有相对的两端,其一端与弹性部1212连接,其另一端为自由端,金属副弹片122上设有折弯部1221,折弯部1221朝设备的外壳3折弯并与设备的外壳3抵接。通过金属主弹片121和金属副弹片122联合施加弹性,确保金属弹性结构12与设备的外壳3抵接得更可靠。此外,当金属副弹片122的弹性减小甚至失效时仍然能在金属主弹片121的弹性作用下与设备的外壳3相抵接。具体的,通过在弹性部1212上切割形成一金属片,进而通过冲压折弯构成金属副弹片122。可选的,金属副弹片也可采用其他具有弹性且导电的结构替代。
实施方式二
如图3、图4以及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充电连接机构1,包括静电释放结构,充电连接机构1安装在设备的外壳3上,充电连接机构1上还设有第一充电针13,第一充电针13与设备的电池驱动单元电连接。本实施方式中静电释放结构与实施方式一中静电释放结构的具体结构、工作原理以及有益效果均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充电连接机构1,通过将静电释放结构安装在充电连接机构1上,在进行设备的充电操作时便可使第一接地轴11与地面导通,从而实现设备的外壳3的静电释放。
具体的,充电连接机构1包括第一安装壳体15,第一充电针13和第一接地轴11均安装在该第一安装壳体15上,该第一安装壳体15固定在设备的外壳3上。
充电连接机构1与供电连接机构2配合插接。供电连接机构2上设有第二充电针23和第二接地轴21。第一充电针13通过第二充电针23与供电设备导通,从而进行充电。第一接地轴11通过第二接地轴21与地面导通,从而进行静电释放。具体的,第一充电针13与第二充电针23配合插接;其中,第一充电针13设有充电针公头,第二充电针23设有充电针母头;或者,第一充电针13设有充电针母头,第二充电针23设有充电针公头。第一接地轴11与第二接地轴21配合插接;其中,第一接地轴11设有接地轴公头,第二接地轴21设有接地轴母头;或者,第一接地轴11设有接地轴母头,第二接地轴21设有接地轴公头。可选的,充电连接机构也可通过其他外部电连接件与地面导通后进行静电释放。
本实施例中,充电连接机构1为插座,供电连接机构2为插头,供电连接机构2插设在充电连接机构1中。具体的,第一安装壳体15的外壳体152设有用于插入供电连接机构2的插口155,且该插口155由内向外逐渐增大,以提供充电连接机构1与供电连接机构2配合插接过程中的容差能力,即插头与插座的位置出现一定的偏差时仍能实现对接。可选的,充电连接机构为插头,供电连接机构为插座,充电连接机构插设在供电连接机构中。
充电连接机构1上还设有第一通信针14,第一通信针14与设备的主控单元电连接。设备的主控单元与供电设备之间通过第一通信针14进行通信,进而主控单元根据反馈的信息控制电池驱动单元进行充电。具体的,如图2所示,金属主弹片121的安装部1211上还设有至少一穿孔125,用于第一通信针14或第一充电针13穿过。供电连接机构2上还设有第二通信针24。第一通信针14与第二通信针24配合插接;其中,第一通信针14设有通信针公头,第二通信针24设有通信针母头;或者,第一通信针14设有通信针母头,第二通信针24设有通信针公头。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接地轴11相对于第一充电针13和第一通信针14先通过供电连接机构2与地面导通。充电连接机构1与供电连接机构2配合插接时,第一接地轴11与供电连接机构2上的第二接地轴21先插接配合进行静电释放,第一充电针13和第一通信针14再分别与第二充电针23和第二通信针24配合插接实现充电和通信,从而提高充电的安全性以及避免静电对通信造成干扰。具体的,如图3所示,第一接地轴11相对于第一充电针13以及第一通信针14伸入第一安装壳体15内的长度更长,从而使供电连接机构2中第二接地轴21、第二充电针23以及第二通信针24对应插入第一安装壳体15的过程中,第一接地轴11与第二接地轴21最先插接配合,从而与地面导通进行静电释放。可选的,通过调整第二接地轴与第二充电针和第二通信针之间的相对位置,使第一接地轴与第二接地轴先插接配合。
第一安装壳体15上设有至少两个定位孔153和至少四个第一固定孔154,且至少两个定位孔153相对于安装壳体对称设置,至少两个第一固定孔154位于定位孔153的两侧,设备的外壳3上设有至少两个定位柱和至少四个第二固定孔,定位柱与定位孔153相匹配,至少四个第二固定孔和至少四个第一固定孔154相对应,第一安装壳体15与设备的外壳3通过至少四个连接件相连接,连接件穿设于第一固定孔154和第二固定孔中。通过第一安装壳体15上的定位孔153和设备的外壳3上的定位柱相配合,从而实现充电连接机构1的初步定位,进而通过连接件进行固定,便于安装,并确保安装位置准确。
实施方式三
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供电连接机构2,其安装在供电设备上,充电连接机构1通过供电连接机构2与供电设备连接充电,供电连接机构2上设有第二接地轴21,第一接地轴11通过第二接地轴21与地面导通。本实施方式中供电连接机构2以及充电连接机构1和实施方式二中供电连接机构2以及充电连接机构1的具体结构、工作原理以及有益效果均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具体的,供电连接机构2包括第二安装壳体25,第二安装壳体25固定在供电设备上。第二接地轴21、第二充电针23以及第二通信针24均插设在第二安装壳体25内,其中,第二接地轴21与地面连接,第二充电针23和第二通信针24分别与供电设备内的充电控制系统电连接。供电设备为充电箱。可选地,供电设备为充电桩。
实施方式四
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运输车,包括充电连接机构1,充电连接机构1安装在运输车的外壳上,金属弹性结构12与运输车的外壳抵接。本实施方式中充电连接机构1和实施方式二中充电连接机构1的具体结构、工作原理以及有益效果均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具体的,运输车通过自身的移动定位实现充电连接机构1与供电连接机构2之间的自动对接,从而进行静电释放,或者同时根据反馈的信息控制其电池驱动单元进行充电。
如图6所示,运输车的外壳包括底盘31,充电连接机构1安装在底盘31上,金属弹性结构12与底盘31的内壁面抵接。运输车的车体安装在底盘31的上方,通过将充电连接机构1安装在底盘31上,充电连接机构1更不容易与车体内的其他结构件之间发生干涉。第一接地轴11通过第二接地轴21与地面导通后,底盘31和车体表面的静电依次经金属弹性结构12、第一接地轴11以及第二接地轴21释放到地面。可选的,充电连接机构也可安装在运输车的外壳的其他位置。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申请文件公开的内容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或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1)

1.一种静电释放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接地轴和金属弹性结构,所述金属弹性结构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接地轴电连接,所述金属弹性结构的另一端在自身的弹性作用下与设备的外壳抵接,所述设备的外壳的静电在所述第一接地轴与地面导通的状态下经所述金属弹性结构和所述第一接地轴释放到地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释放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金属弹性结构包括金属主弹片,所述金属主弹片通过折弯形成安装部和弹性部,所述安装部固定在所述设备上并与所述第一接地轴连接,所述弹性部与所述设备的外壳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静电释放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部上设有金属副弹片,所述金属副弹片具有相对的两端,其一端与所述弹性部连接,其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金属副弹片上设有折弯部,所述折弯部朝所述设备的外壳折弯并与所述设备的外壳抵接。
4.一种充电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静电释放结构,所述充电连接机构安装在所述设备的外壳上,所述充电连接机构上还设有充电针,所述充电针与所述设备的电池驱动单元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充电连接机构与供电连接机构配合插接;其中,所述充电连接机构为插座,所述供电连接机构为插头,所述供电连接机构插设在所述充电连接机构中;或者所述充电连接机构为插头,所述供电连接机构为插座,所述充电连接机构插设在所述供电连接机构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电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充电连接机构上还设有通信针,所述通信针与所述设备的主控单元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电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地轴相对于所述充电针和所述通信针先通过所述供电连接机构与地面导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充电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充电连接机构包括安装壳体,所述安装壳体上设有至少两个定位孔和至少四个第一固定孔,且至少两个所述定位孔相对于所述安装壳体对称设置,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固定孔位于所述定位孔的两侧,所述设备的外壳上设有至少两个定位柱和至少四个第二固定孔,所述定位柱与所述定位孔相匹配,至少四个所述第二固定孔和至少四个所述第一固定孔相对应,所述安装壳体与所述设备的外壳通过至少四个连接件相连接,所述连接件穿设于所述第一固定孔和所述第二固定孔中。
9.一种供电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其安装在供电设备上,权利要求4-8中任一项所述的充电连接机构通过所述供电连接机构与所述供电设备连接充电,所述供电连接机构上设有第二接地轴,所述第一接地轴通过所述第二接地轴与地面导通。
10.一种运输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4-8中任一项所述的充电连接机构,所述充电连接机构安装在所述运输车的外壳上,所述金属弹性结构与所述运输车的外壳抵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运输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运输车的外壳包括底盘,所述充电连接机构安装在所述底盘上,所述金属弹性结构与所述底盘的内壁面抵接。
CN202221042801.0U 2022-04-29 2022-04-29 静电释放结构、充电连接机构、供电连接机构以及运输车 Active CN2173344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42801.0U CN217334421U (zh) 2022-04-29 2022-04-29 静电释放结构、充电连接机构、供电连接机构以及运输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42801.0U CN217334421U (zh) 2022-04-29 2022-04-29 静电释放结构、充电连接机构、供电连接机构以及运输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334421U true CN217334421U (zh) 2022-08-30

Family

ID=829512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042801.0U Active CN217334421U (zh) 2022-04-29 2022-04-29 静电释放结构、充电连接机构、供电连接机构以及运输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33442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820743B1 (ko) 이동 로봇의 충전 장치
EP3115248B1 (en) Vehicle charging connectors
US20210086633A1 (en) Energy supply arrangement for supplying a motor vehicle with electrical energy via a conductive plug connection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an energy supply arrangement
CN217334421U (zh) 静电释放结构、充电连接机构、供电连接机构以及运输车
CN107891772A (zh) 一种用于自动引导车的自动充电装置
CN110696660A (zh) 一种收纳便捷的稳定性高的充电桩
CN103826925B (zh) 用于混合动力车辆的电力连接盒
CN114030381B (zh) 重载agv小车大功率无线能量传输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2449854B (zh) 电耦接器系统及其制造方法
CN106026281A (zh) Agv蓄电池充电装置
WO2019082076A1 (en) INDUCTION RECHARGEABLE APPARATUS FOR HIGH-PERFORMANCE ELECTRIC VEHICLES
CN212022355U (zh) 充电桩、自动导引车以及充电系统
CN214822693U (zh) 一种用于自动驾驶车辆的充电配套系统
CN209780382U (zh) 车库充电结构及其智能车库
JP2001273945A (ja) 移動ロボットの外部電源接続構造
CN112510427A (zh) 接触式气电连接器、充电装置及方法
CN111403958A (zh) 三向浮动机构及连接器
CN215204460U (zh) 汽车无线充电装置
CN218300508U (zh) 一种线束转接装置及换电站
CN109263503A (zh) 带车车互联功能的充电桩
KR102657258B1 (ko) 카스토퍼를 통해 주차된 차를 충전하는 충전 장치
CN214798993U (zh) 充电系统
CN220363245U (zh) 一种可控功率的汽车充电桩设备
US11705609B2 (en) Contact structure
CN211907768U (zh) 充电桩的电连接器电极改进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