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07768U - 充电桩的电连接器电极改进结构 - Google Patents
充电桩的电连接器电极改进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907768U CN211907768U CN202020876564.2U CN202020876564U CN211907768U CN 211907768 U CN211907768 U CN 211907768U CN 202020876564 U CN202020876564 U CN 202020876564U CN 211907768 U CN211907768 U CN 21190776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lectrode
- elastic
- insulating sleeve
- electric connector
- charging pi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4—Plug-in electric vehicl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桩的电连接器电极改进结构,包括载体以及设置在载体上的相互触碰导电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其特征是,还包括弹性绝缘体,所述弹性绝缘体分别与第一电极和载体相抵或相近,以使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相触碰时,第一电极具有弹性,本实用新型的弹性绝缘体提供的弹力、能够保证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紧密地贴合,从而保证电性连接的可靠。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桩的电连接器电极改进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电动车等新能源交通工具越来普及。其中,由于环保的要求采用电能驱动的电动车的数量逐年上升。
当电动车等新能源交通工具的能源有一定的耗用或者耗尽后,电动车等新能源交通工具通常需要通过充电桩的输出端(即充电枪)连接进行充电。为了提高电动车等新能源交通工具的周转率、缩短电动车等新能源交通工具的充电时无法使用的时,目前的技术趋势是,采用较大的电流对电动车等新能源交通工具进行充电。相应地、对电动车等新能源交通工具充电的可靠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需对电动车等新能源交通工具的充电方式进行改进;现有充电桩的电连接器,其电极组件结构如下:它包括载体以及设置在载体上的相互触碰导电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其中,第一电极连接电源输入单元(供电),充电时,推动第二电极与第一电极触碰,以实现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的电连接,但是,由于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均为金属电极,两金属电极触碰时,很难保持紧密贴合,造成供电连接不可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供电连接不稳定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充电桩的电连接器电极改进结构,弹性绝缘体提供的弹力、能够保证接触端与被接电物紧密地贴合,从而保证电性连接的可靠。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详细技术方案为:充电桩的电连接器电极改进结构,包括载体以及设置在载体上的相互触碰导电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其特征是,还包括弹性绝缘体,所述弹性绝缘体分别与第一电极和载体相抵或相近,以使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相触碰时,第一电极具有弹性。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绝缘体是弹簧和绝缘套,第一电极与弹簧之间设置有绝缘套,所述弹簧与载体相抵或相近。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绝缘体是弹性绝缘套,所述第一电极设置在弹性绝缘套上。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绝缘套上设置有容纳空间,第一电极设有外延伸部位形成限位体,第一电极插入容纳空间,限位体从弹性绝缘体外露,沿第一电极看、限位体存在超出容纳空间的部分。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极与容纳空间的内壁贴合。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极的断面以及弹性绝缘体的断面均为圆形,限位体的断面为环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极开设有接线孔,第一电极的另一端开有与接线孔联通的抵持孔,抵持孔包括螺纹段。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绝缘体的侧壁开设有与容纳空间联通的穿线孔,穿线孔正对接线孔。
进一步地,穿线孔为长孔且与接线孔相切。
进一步地,容纳空间延伸形成正对螺纹段的操作口。
根据权利要求所述充电桩的电连接器电极改进结构,其特征是,抵持孔还包括固定段,固定段、螺纹段分别位于接线孔的两侧。
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1)弹性绝缘体提供的弹力、能够保证接触端与被接电物紧密地贴合,从而保证电性连接的可靠;
2)能够消除或者减少电线W从电极脱落的风险;
3)能够从操作口将螺栓旋入螺纹段,便于电极与电线W电性连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第一电极1的半剖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弹性绝缘套2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实施例一)的充电桩的电连接器电极改进结构的半剖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实施例一)的充电桩的电连接器结构的半剖的示意图,剖面与图3垂直。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实施例二)的充电桩的电连接器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实施例(实施例三)的弹性绝缘套2的立体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实施例(实施例三)的弹性绝缘套2的半剖的立体示意图。
图8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实施例(实施例三)的充电桩的电连接器结构的侧视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实施例四)的充电桩的电连接器结构前视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实施例五)的充电桩的电连接器电极结构的侧视的分解示意图;弹性绝缘套2未画出。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实施例五)的绝缘套331的半剖的立体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实施例五)的隔离垫332的立体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实施例五)的卡簧141的立体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实施例五)的弹性绝缘套2的立体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实施例五)的弹性绝缘套2的立体示意图;固定板25未画出。
图16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实施例五)的充电桩的电连接器电极结构的侧视示意图;弹性绝缘套2未画出。
图17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实施例六)的供电装置4的框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实施例七)的供电装置4的框图。
第一电极1;接线孔12;抵持孔13;螺纹段131;固定段132;限位体 14;卡簧141;卡簧槽142;接触端19;弹性绝缘套2;容纳空间21;限位壁211;穿线孔22;操作口23;可移板24;固定板25;接线装置3;第一电极组31;第一电极组电极311;弹性件312;第二电极组32;第二电极组电极321;隔离组件33;绝缘套331;隔离垫332;连接凸起333;供电装置4;输入部41;火线411;零线412;地线413;保险装置414;充电桩42;输出部43;接触器44;电线W1;新能源交通工具W2;弹簧7;第二电极8;弹性绝缘体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实施例一。
充电桩的电连接器电极改进结构,包括载体以及设置在载体(附图未标出,通常为ABS等绝缘材料制成的外壳)上的相互触碰导电的第一电极 1和第二电极8,还包括弹性绝缘体,所述弹性绝缘体分别与第一电极1和载体相抵或相近,以使第一电极1与第二电极8相触碰时,第一电极1具有弹性。
充电桩的电连接器电极改进结构,包括第一电极1以及设置有容纳空间21的弹性绝缘套2。通常,弹性绝缘套2具备绝缘性。通常,第一电极 1为导电材料制成,比如黄铜等。
第一电极1向外延伸形成限位体14,第一电极1插入容纳空间21,限位体14从弹性绝缘套2(即接触端19)外露。
弹性绝缘套2具备弹性。比如,弹性绝缘套2为橡胶制成。弹性绝缘套2的邵氏硬度为二十度到八十度,优选为,四十度。
沿第一电极1看、限位体14存在超出容纳空间21的部分。
工作原理:使用前,将第一电极1与电线W1电性连接。
使用时,将弹性绝缘套2靠近被接电物(附图未画出,通常为另一充电桩的电连接器电极改进结构,也可以为与电线W1电性连接的导体),直至接触端19与被接电物接触;继续移动弹性绝缘套2、第一电极1沿容纳空间21移动,继续移动弹性绝缘套2直至限位体14抵持弹性绝缘套2使弹性绝缘套2发生弹性形变后;保持弹性绝缘套2的位置(可以用手保持,也可以通过其他常规的保持结构、比如卡扣等保持)。弹性绝缘套2提供的弹力、能够保证接触端19与被接电物紧密地贴合,从而保证电性连接的可靠。
优选的,第一电极1与容纳空间21的内壁贴合;以保证第一电极1不会在容纳空间21内晃动。
优选的,第一电极1的断面、弹性绝缘套2的断面均为圆形,限位体 14的断面为环形。
进一步的,第一电极1开设有接线孔12,第一电极1的另一端(即接触端19的另一端)开有与接线孔12联通的抵持孔13,抵持孔13包括螺纹段131。将电线W1插入接线孔12,然后将螺栓(附图未画出)旋入螺纹段131、抵持电线W1,即可将第一电极1与电线W1电性连接,便于第一电极1与电线W1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弹性绝缘套2的侧壁开设有与容纳空间21联通的穿线孔22,穿线孔22正对接线孔12,即沿接线孔12看、接线孔12完全位于穿线孔 22内。电线W1穿过穿线孔22插入接线孔12后,可将电线W1与第一电极1固定,电线W1不会被第一电极1、容纳空间21的内壁夹持而不易移动,从而能够消除或者减少电线W1从第一电极1脱落的风险。
优选的,穿线孔22为长孔且与接线孔12相切。弹性绝缘套2发生弹性形变时、穿线孔22的内壁不会抵持电线W1,从而能够消除或者减少电线W1从第一电极1脱落的风险。
进一步的,容纳空间21延伸形成正对螺纹段131的操作口23,即沿第一电极1看、螺纹段131完全位于操作口23内。将电线W1穿过穿线孔22 插入接线孔12后,能够从操作口23将螺栓旋入螺纹段131,便于第一电极 1与电线W1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抵持孔13还包括固定段132,固定段132、螺纹段131分别位于接线孔12的两侧。通常,固定段132为工艺孔形成。螺栓抵持电线 W1、使电线W1弯曲并插入固定段132,能够提高第一电极1与电线W1 的连接强度。
优选的,第一电极1的断面为非圆形(断面为非圆形的第一电极1、附图未画出);比如矩形、正方形、椭圆形等圆形以外的形状。能够防止第一电极1在容纳空间21内旋转、而造成穿线孔22的内壁不会抵持电线W1,能够消除或者减少电线W1从第一电极1脱落的风险。
优选的,接线孔12贯穿第一电极1,穿线孔22为两个。输入部41能够穿过接线孔12实现接线,进一步的减少电线W1从第一电极1脱落的风险。
实施例二。
充电桩的电连接器结构,包括第一电极1以及设置有容纳空间21的弹性绝缘套2,第一电极1向外延伸形成限位体14,第一电极1插入容纳空间21,限位体14从弹性绝缘套2(即接触端19)外露;弹性绝缘套2具备弹性。
限位体14、弹性绝缘套2之间设置有硬质的可移板24,
沿第一电极1看、可移板24超出弹性绝缘套2或者与弹性绝缘套2重合。可移板24通常为ABS塑料、电木等硬质的绝缘材料制成。
工作原理:使用前,将第一电极1与电线W1电性连接。
使用时,将弹性绝缘套2靠近被接电物(附图未画出,通常为另一充电桩的电连接器结构,也可以为与电线W1电性连接的导体),直至接触端 19与被接电物接触;继续移动弹性绝缘套2、第一电极1沿容纳空间21移动,继续移动弹性绝缘套2直至限位体14抵持可移板24、可移板24均匀地(因接触面积较大)抵持弹性绝缘套2、使弹性绝缘套2均匀地发生弹性形变后;保持弹性绝缘套2的位置(可以用手保持,也可以通过其他常规的保持结构、比如卡扣等保持)。弹性绝缘套2提供的较均匀地弹力、能够保证接触端19与被接电物紧密地贴合,从而保证电性连接的可靠。
进一步的,弹性绝缘套2还包括硬质的固定板25,固定板25与弹性绝缘套2的另一端(可移板24所在一端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比如通过粘接等从常规第方式实现固定连接。固定板25通常为ABS塑料、电木等硬质的绝缘材料制成。通常,固定板25开设有正对操作口23的孔;以不阻挡操作口23。能够使弹性绝缘套2的两端均被均匀地抵持,使弹性绝缘套2均匀地发生弹性形,进一步的保证电性连接的可靠。
优选的,第一电极1、容纳空间21均为两个以上,第一电极1分别插入弹性绝缘套2。将第一电极1分别与电线W1电性连接,能够使充电桩的电连接器结构通过较大的电流的同时,能够减小涡流损耗、比较节能。
进一步的,各可移板24连接为一体,各固定板25连接为一体。限位体14抵持可移板24、可移板24抵持弹性绝缘套2时,可移板24能够使各第一电极1联动,保证各第一电极1被接电物之间的抵持力较均一。
实施例三。
充电桩的电连接器结构,弹性绝缘套2为两排以上,各弹性绝缘套2 连接为一体。
进一步的,弹性绝缘套2的侧壁开设有与容纳空间21联通的穿线孔22,穿线孔22正对接线孔12,即沿接线孔12看、接线孔12完全位于穿线孔 22内,且分别从弹性绝缘套2的两侧外露。弹性绝缘套2的两侧均能插入电线W1接线、比较方便。
进一步的,连接为一体的弹性绝缘套2的断面为旋转对称图形,比如、矩形、圆形、椭圆形、正六边形等。弹性绝缘套2旋转一百八十度后也能够分别从弹性绝缘套2的两侧插入电线W1接线,无需区分弹性绝缘套2 的正反、便于使用。
进一步的,可移板24、固定板25分别与弹性绝缘套2的两端固定连接且重合,即可移板24的断面、固定板25的断面均与弹性绝缘套2的断面重合。
实施例四。
充电桩的电连接器结构,弹性绝缘套2为两列。将第一电极1分别与电线W1电性连接,两列弹性绝缘套2的中间不存在中间列的弹性绝缘套2 (中间列的弹性绝缘套2的两侧因为弹性绝缘套2阻挡而不便于接线),便于将第一电极1与电线W1连接的同时,能够使充电桩的电连接器结构通过较大的电流的同时,能够减小涡流损耗、比较节能。
实施例五。
充电桩的电连接器电极结构,包括接线装置3;接线装置3包括第一电极组31。
第一电极组31包括硬质的、且设置有容纳空间21的弹性绝缘套2。通常,弹性绝缘套2为ABS塑料、电木等硬质绝缘材料制成。
第一电极组31还包括插入容纳空间21的第一电极组电极311以及弹性件312。
第一电极组电极311插入容纳空间21且一端从弹性绝缘套2外露。
弹性件312分别与弹性绝缘套2、第一电极组电极311连接,弹性件312提供弹力使第一电极组电极311从弹性绝缘套2外露的一端、有远离弹性绝缘套2的趋势。
工作原理:使用前,将第一电极组电极311与电线W1电性连接。
使用时,将弹性绝缘套2靠近被接电物(附图未画出,通常为第二电极组32,也可以为与电线W1电性连接的导体),直至第一电极组电极311 与被接电物接触。弹性件312能够提供较大的弹力、保证第一电极组电极 311与被接电物紧密地贴合,从而保证电性连接的可靠。
优选的,第一电极组电极311向外延伸形成限位体14,弹性件312为弹簧且两端分别抵持限位体14、容纳空间21的内壁(即固定板25),限位体14抵持容纳空间21的内壁(即限位壁211)。弹性件312提供的斥力使第一电极组电极311从弹性绝缘套2外露的一端、有远离弹性绝缘套2的趋势。当然,弹性件312的两端也可以分别与限位体14、容纳空间21的内壁固定连接、提供拉力使第一电极组电极311从弹性绝缘套2外露的一端、有远离弹性绝缘套2的趋势。
优选的,第一电极组电极311为两个以上,弹性绝缘套2包括固定板 25,固定板25为容纳空间21的内壁且与弹性绝缘套2固定连接(粘接或者螺栓紧固等方式)。组装时,只需第一电极组电极311分别插入容纳空间 21并分别放入弹性件312,然后将固定板25与弹性绝缘套2固定连接即可,能够使第一电极组31的组装效率较高。
进一步的,第一电极组31还包括隔离组件33,隔离组件33包括绝缘的隔离垫332,弹性件312套设在第一电极组电极311,隔离垫332设置在弹性件312的端头、限位体14的内壁之间。能够使弹性件312与第一电极组电极311的限位体14绝缘、第一电极组电极311通电时电流不经过弹性件312,能够防止弹性件312通电发热烧熔或失去弹性、确保弹性件312的功能不受通电影响,从而能够避免弹性件312的弹力减弱而产生接触不良的现象。
进一步的,隔离组件33还包括柔性且绝缘的绝缘套331,绝缘套331 套设在第一电极组电极311上且位于弹性件312、第一电极组电极311之间。绝缘套331通常为PP塑料制成的波纹管。能够使弹性件312与第一电极组电极311绝缘、第一电极组电极311通电时电流不经过弹性件312,能够防止弹性件312通电发热烧熔或失去弹性、确保弹性件312的功能不受通电影响,从而能够避免弹性件312的弹力减弱而产生接触不良的现象。
进一步的,隔离垫332固定设置有连接凸起333,绝缘套331的两端分别嵌入隔离垫332。绝缘套331与隔离垫332能够预组装为一体,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进一步的,接线装置3还包括第二电极组32,第二电极组32还包括第二电极组电极321,第二电极组32包括硬质的、设置有第二电极组电极321 的弹性绝缘套2,第二电极组电极321可分别与第一电极组电极311正对,即沿第一电极组电极311看时、各第一电极组电极311可分别与各第二电极组电极321存在重叠的部分。
优选的,弹性绝缘套2设置有容纳空间21,第二电极组电极321向外延伸形成限位体14,第二电极组电极321开设有卡簧槽142,卡簧141卡入卡簧槽142,卡簧141、限位体14夹持弹性绝缘套2,从而使第二电极组电极321设置在弹性绝缘套2上。便于第二电极组32的组装。
实施例六。
新能源交通工具供电装置,包括供电装置4以及接线装置3。
供电结构4包括依次电性连接的输入部41、充电桩42以及输出部43。
输入部41通过接线装置3与充电桩42电性连接。充电桩42为常规的用于对新能源交通工具W2充电的装置,其通常能够将交流电逆变为直流电,并通过与新能源交通工具W2电线连接的新能源交通工具W2向新能源交通工具W2供电。
接线装置3包括第二电极组32以及第一电极组31,第一电极组31可相对第二电极组32移动,使接线装置3可通电、断电。
进一步的,第一电极组31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电极组电极311,第二电极组32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电极组电极321,第二电极组电极321可分别与第一电极组电极311正对,即沿第一电极组电极311看时、各第一电极组电极311可分别与各第二电极组电极321存在重叠的部分。以提高接线装置3允许通过的电流。
进一步的,输入部41为五相供电结构,即输入部41包括三个火线411、一个零线412、一个地线413。
进一步的,输入部41的火线411中至少一个设置有保险装置414。通常,保险装置414为保险丝、空气开关等过载保护装置。以提高供电装置4 的用电安全性。通常,输入部41的火线411全部设置有保险装置414。
进一步的,输入部41还包括接触器44,输入部41的火线411均与接触器44电性连接。通常,接触器44为继电器等。
优选的,接线装置3通电时接触器44通电,接线装置3断开时接触器 44断开。能够防止接线装置3通电或断电导致第一电极组电极311、第二电极组电极321之间放电,从而能够防止第一电极组电极311、第二电极组电极321之间产生电弧、火花而造成电极氧化,进而能够避免电气火灾或设备损坏。
进一步地,接触器44为接线装置3的输出端供电(为常规的电路、电路图未画出),从而使接线装置3通电时接触器44通电,接线装置3断开时接触器44断开。结构比较简单、无需设置PLC等电控装置,有利于降低成本。
进一步地,接触器44分别与第二电极组电极321电性连接。
实施例七。
新能源交通工具供电装置,充电桩42通过接线装置3与输出部43电性连接。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为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内容的限制。
Claims (11)
1.充电桩的电连接器电极改进结构,包括载体以及设置在载体上的相互触碰导电的第一电极(1)和第二电极(8),其特征是,还包括弹性绝缘体(9),所述弹性绝缘体(9)分别与第一电极(1)和载体相抵或相近,以使第一电极(1)与第二电极(8)相触碰时,第一电极(1)具有弹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充电桩的电连接器电极改进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弹性绝缘体(9)是弹簧(7)和绝缘套(331),第一电极(1)与弹簧(7)之间设置有绝缘套(331),所述弹簧(7)与载体相抵或相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充电桩的电连接器电极改进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弹性绝缘体(9)是弹性绝缘套(2),所述第一电极(1)设置在弹性绝缘套(2)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充电桩的电连接器电极改进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弹性绝缘套(2)上设置有容纳空间(21),第一电极(1)设有外延伸部位形成限位体(14),第一电极(1)插入容纳空间(21),限位体(14)从弹性绝缘套(2)外露,沿第一电极(1)看、限位体(14)存在超出容纳空间(21)的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充电桩的电连接器电极改进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一电极(1)与容纳空间(21)的内壁贴合。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充电桩的电连接器电极改进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一电极(1)的断面以及弹性绝缘套(2)的断面均为圆形,限位体(14)的断面为环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充电桩的电连接器电极改进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一电极(1)开设有接线孔(12),第一电极(1)的另一端开有与接线孔(12)联通的抵持孔(13),抵持孔(13)包括螺纹段(13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充电桩的电连接器电极改进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弹性绝缘套(2)的侧壁开设有与容纳空间(21)联通的穿线孔(22),穿线孔(22)正对接线孔(12)。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充电桩的电连接器电极改进结构,其特征是,穿线孔(22)为长孔且与接线孔(12)相切。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充电桩的电连接器电极改进结构,其特征是,容纳空间(21)延伸形成正对螺纹段(131)的操作口(23)。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充电桩的电连接器电极改进结构,其特征是,抵持孔(13)还包括固定段(132),固定段(132)、螺纹段(131)分别位于接线孔(12)的两侧。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876564.2U CN211907768U (zh) | 2020-05-22 | 2020-05-22 | 充电桩的电连接器电极改进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876564.2U CN211907768U (zh) | 2020-05-22 | 2020-05-22 | 充电桩的电连接器电极改进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907768U true CN211907768U (zh) | 2020-11-10 |
Family
ID=732717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876564.2U Active CN211907768U (zh) | 2020-05-22 | 2020-05-22 | 充电桩的电连接器电极改进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907768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628323A (zh) * | 2020-05-22 | 2020-09-04 | 韶关市方晟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 充电桩的电连接器电极改进结构 |
-
2020
- 2020-05-22 CN CN202020876564.2U patent/CN211907768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628323A (zh) * | 2020-05-22 | 2020-09-04 | 韶关市方晟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 充电桩的电连接器电极改进结构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2366273U (zh) | 充电桩的弹力压接式电连接器 | |
CN109713764B (zh) | 电池包 | |
CN203871894U (zh) | 充电器及充电系统 | |
US10374268B2 (en) | Battery module | |
CN106935780A (zh) | 电池模块和电池组 | |
KR20180088045A (ko) | 전기자동차용 충전장치 | |
CN211907768U (zh) | 充电桩的电连接器电极改进结构 | |
CN111816820B (zh) | 电池包、工具系统及充电系统 | |
CN212148434U (zh) | 配电组件及车载配电装置 | |
CN211879649U (zh) | 充电桩的电连接器结构 | |
US20020055289A1 (en) | Wire connecting connector | |
CN202534813U (zh) | 直流电源连接器 | |
CN212195145U (zh) | 新能源交通工具供电装置 | |
CN207743319U (zh) | 一种锂离子蓄电池及其电路 | |
CN111628323A (zh) | 充电桩的电连接器电极改进结构 | |
CN111585085A (zh) | 充电桩的电连接器结构 | |
CN107672475B (zh) | 充电连接器,充电装置以及套件和充电方法 | |
CN212380645U (zh) | 锂电池充放电插头连接器 | |
CN109449698B (zh) | 直流插头、直流插座及用电设备 | |
JP2013171728A (ja) | 電池モジュール | |
CN111546925A (zh) | 新能源交通工具供电装置 | |
CN207758582U (zh) | 充电连接器,充电装置以及套件 | |
CN221428109U (zh) | 充电极片组件和洗地机器人 | |
CN104821468A (zh) | 插头连接器、插座连接器及连接器组合 | |
CN214505964U (zh) | 一种电动车用充电安全保护插座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