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822693U - 一种用于自动驾驶车辆的充电配套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自动驾驶车辆的充电配套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822693U CN214822693U CN202023316645.6U CN202023316645U CN214822693U CN 214822693 U CN214822693 U CN 214822693U CN 202023316645 U CN202023316645 U CN 202023316645U CN 214822693 U CN214822693 U CN 21482269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harging
- vehicle
- plate
- field
- sliding tab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2—Electric charging station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自动驾驶车辆的充电配套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车端系统(1)和场端系统(2);其中,车端系统(1,包括底盘1‑1)、后立板(1‑2)和车端充电系统(1‑3);底盘(1‑1)的顶部后端,竖直安装于有后立板(1‑2);底盘(1‑1)和后立板(1‑2)上,安装有车端充电系统(1‑3);其中,场端系统(2),包括充电箱(2‑1)和充电箱支架(2‑2);充电箱(2‑1)安装于垂直分布的充电箱支架(2‑2)顶部;充电箱支架(2‑2)的底部,固定在地面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自动驾驶车辆的充电配套系统,其能够方便、可靠地对自动驾驶车辆进行充电,具有重大的生产实践意义。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驾驶车辆充电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自动驾驶车辆的充电配套系统。
背景技术
自动驾驶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尤其是在低速领域,已经开始进行商业化产品落地。
目前,绝大部分的低速自动驾驶车辆为电动车,由于自动驾驶车辆的运营频率高、时间长,需要较频繁的对电池进行充电,而传统的人工充电方式,必然会占用一定的人工工时,并且人工充电也与低速自动驾驶技术解放人力的初衷相背离。
因此,自动驾驶车辆,对充电方式进行了自动化升级。现有自动驾驶车辆,主要采用两种自动充电方式,一种是利用柔性工业机械臂加装现有的人工充电枪,通过视觉或激光等装置进行辅助定位充电;另一种是硬接触式充电,利用自动驾驶自身的定位功能,将车辆与充电装置进行匹配定位,然后通过倒车等动作使车辆停靠在充电位置,同时使车辆上的充电块与充电装置硬接触进行充电。
对于机械臂式自动充电方式,由于需要自带精准定位的对准装置,对车辆自身的定位要求不高,但是,机械臂和视觉(或激光)定位装置的成本很高;而对于硬接触式充电方式,其充电装置成本低,但是,对车辆自身的定位精度要求高,容易产生对接不准而需要反复调整的情况,也容易因为接触不良而导致充电效率低的问题,另外,硬接触式充电装置仅有充电正、充电负两级,不能满足车规级(即车用导航的规格级别)电池的充电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用于自动驾驶车辆的充电配套系统。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自动驾驶车辆的充电配套系统,其包括车端系统和场端系统;
其中,车端系统,包括底盘、后立板和车端充电系统;
底盘的顶部后端,竖直安装于有后立板;
底盘和后立板上,安装有车端充电系统;
其中,场端系统,包括充电箱和充电箱支架;
充电箱安装于垂直分布的充电箱支架顶部;
充电箱支架的底部,固定在地面上。
优选地,车端充电系统,包括电池、充电线束和车端充电板;
其中,电池,安装于底盘中部;
车端充电板,安装于后立板的后侧;
车端充电板和电池,通过充电线束相连接。
优选地,车端充电板,包括车端充电板底板、大电流刷板、车端充电板基座、车端充电板导电片、车端充电板导向槽、光电对射开关发射端、第一光电对射开关支架和车端充电板感应柱;
其中,车端充电板底板的后侧中部,安装有大电流刷板;
车端充电板底板后侧在大电流刷板左右两边的位置,分别安装有一个车端充电板基座;
每个车端充电板基座上,分别安装有多个车端充电板导电片;
其中,车端充电板底板的后侧上下两端,分别安装有两个车端充电板导向槽;
其中,车端充电板底板的后侧上下两端,分别安装有一个光电对射开关发射端;
其中,车端充电板底板的后侧上下两端中部,分别安装有一个车端充电板感应柱;
两个车端充电板感应柱,分别安装于所述大电流刷板的上下两侧。
优选地,充电箱,包括充电箱箱体、两轴丝杠滚珠滑台模组、场端充电板支架和场端充电板;
其中,充电箱箱体内,安装有两轴丝杠滚珠滑台模组;
其中,场端充电板通过场端充电板支架,安装在两轴丝杠滚珠滑台模组中的纵向滑台上面。
优选地,两轴丝杠滚珠滑台模组,包括横向滑台、纵向滑台、驱动器、控制器和电源;
其中,横向滑台、纵向滑台、驱动器和电源,均固定在充电箱箱体的内部底板上;
其中,控制器固定在充电箱箱体的侧板上。
优选地,横向滑台和纵向滑台上的步进电机分别与驱动器相连接,驱动器与控制器相连接;
电源分别与横向滑台和纵向滑台上的步进电机、驱动器以及控制器相连接,用于提供工作用电。
优选地,场端充电板,包括场端充电板底板、大电流刷块、场端充电模块基座、场端导电弹片、场端充电板定位柱、光电对射开关接收端、第二光电对射开关支架和电感式接近开关;
其中,大电流刷块安装于场端充电板底板的前侧中部,用于与车端充电板中的大电流刷板相对应接触;
场端充电板底板前侧,在大电流刷块的左右两边的位置,分别安装有一个场端充电模块基座;
每个场端充电模块基座上,安装有多个场端导电弹片;
场端导电弹片,用于与车端充电板中的车端充电板导电片相对应接触;
其中,场端充电板底板的前侧上下两端,分别安装有两个场端充电板定位柱;
场端充电板定位柱,用于在充电时,插入到位于前方的车端充电板中的车端充电板导向槽;
其中,场端充电板底板的前侧上下两端,分别具有一个光电对射开关接收端;
两个光电对射开关接收端,用于接收车端系统中的两个光电对射开关发射端发射出的光线,并且当接收到光线时,向控制器发出停止信号;
对应地,控制器,用于在收到光电对射开关接收端发来的停止信号后,控制横向滑台停止横向左右移动;
其中,场端充电板底板的前侧上下两端中部,分别安装有一个电感式接近开关;
两个电感式接近开关,分别位于大电流刷块的上下两侧;
其中,电感式接近开关,用于当与车端充电板感应柱达到预定距离时,产生感应信号并传输给控制器;
对应地,控制器,与电感式接近开关相连接,用于在接收到电感式接近开关发来的感应信号后,控制纵向滑台停止纵向移动。
优选地,场端导电弹片,为具有弹性的弧形导电弹片。
优选地,充电箱前侧具有预留的开口,该开口与场端充电板正对应设置;
场端系统,还包括场端定位块;
位于充电箱支架前方的地面上,固定安装有两个场端定位块。
优选地,两个场端定位块为左右间隔分布,位于同一纵向直线上;
两个场端定位块,与需要充电的自动驾驶车辆后端左右两侧的车轮对应设置;
两个场端定位块之间的间距,小于需要充电的自动驾驶车辆后端左右两侧的车轮外侧间距,并且大于需要充电的自动驾驶车辆后端左右两侧的车轮内侧间距。
由以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见,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自动驾驶车辆的充电配套系统,其能够方便、可靠地对自动驾驶车辆进行充电,具有重大的生产实践意义。
对于本实用新型,其利用自动驾驶技术现有的定位功能,结合较低成本的场端用于自动驾驶车辆的充电配套系统,能够实现可靠性高、成本适中的自动驾驶车辆的自动充电。
对于本实用新型,通过较低的成本,即可实现较高精准度的自动驾驶车辆自动充电功能,提高自动驾驶车辆的充电使用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自动驾驶车辆的充电配套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自动驾驶车辆的充电配套系统中,车端充电板从后侧(即朝向场端系统的一侧)观察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自动驾驶车辆的充电配套系统中,充电箱在打开顶盖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自动驾驶车辆的充电配套系统中,场端充电板从前侧(即朝向车端系统的一侧)观察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车端系统:1,底盘:1-1,后立板:1-2,车端充电系统:1-3;
电池:1-3-1,充电线束:1-3-2,车端充电板:1-3-3,车端充电板底板: 1-3-3-1,大电流刷板:1-3-3-2,车端充电板基座:1-3-3-3,车端充电板导电片:1-3-3-4,车端充电板导向槽:1-3-3-5,光电对射开关发射端:1-3-3-6,第一光电对射开关支架:1-3-3-7,车端充电板感应柱:1-3-3-8;
场端系统:2,充电箱:2-1,充电箱支架:2-2,场端定位块:2-3;
充电箱箱体:2-1-1,两轴丝杠滚珠滑台模组:2-1-2,场端充电板支架: 2-1-3,场端充电板:2-1-4,横向滑台:2-1-2-1,纵向滑台:2-1-2-2,驱动器:2-1-2-3,控制器:2-1-2-4,电源:2-1-2-5,场端充电板底板:2-1-4-1,大电流刷块:2-1-4-2,场端充电模块基座:2-1-4-3,场端导电弹片:2-1-4-4,场端充电板定位柱:2-1-4-5,光电对射开关接收端:2-1-4-6,第二光电对射开关支架:2-1-4-7,电感式接近开关:2-1-4-8。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更容易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申请,而非对该申请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申请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安装,也可以是可拆卸安装。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参见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自动驾驶车辆的充电配套系统,包括车端系统1和场端系统2;
其中,车端系统1,包括底盘1-1、后立板1-2和车端充电系统1-3;
底盘1-1的顶部后端,竖直安装于有后立板1-2;
底盘1-1和后立板1-2上,安装有车端充电系统1-3;
其中,场端系统2,包括充电箱2-1、充电箱支架2-2和场端定位块2-3;
充电箱2-1安装于垂直分布的充电箱支架2-2顶部;
充电箱支架2-2的底部,固定在地面上;
位于充电箱支架2-2前方的地面上,固定安装有两个场端定位块2-3。
在本实用新型中,具体实现上,参见图1所示,车端充电系统1-3,包括电池1-3-1、充电线束1-3-2和车端充电板1-3-3;
其中,电池1-3-1,安装于底盘1-1中部;
车端充电板1-3-3,安装于后立板1-2的后侧;
车端充电板1-3-3和电池1-3-1,通过充电线束1-3-2相连接。
具体实现上,电池1-3-1为可充放电电池,例如为可充放电锂电池。
具体实现上,参见图2所示,车端充电板1-3-3,包括车端充电板底板 1-3-3-1、大电流刷板1-3-3-2、车端充电板基座1-3-3-3、车端充电板导电片 1-3-3-4、车端充电板导向槽1-3-3-5、光电对射开关发射端1-3-3-6、第一光电对射开关支架1-3-3-7和车端充电板感应柱1-3-3-8;
其中,车端充电板底板1-3-3-1的后侧(即朝向场端系统2的一侧)中部,安装有大电流刷板1-3-3-2;
需要说明的是,两个大电流刷板1-3-3-2,用于与电池1-3-1的两个充电端(例如电池的正极端和负极端)相连接,用于进行大电流充电;
车端充电板底板1-3-3-1后侧在大电流刷板1-3-3-2左右两边的位置,分别安装有一个车端充电板基座1-3-3-3;
每个车端充电板基座1-3-3-3上,分别安装有多个车端充电板导电片 1-3-3-4;
需要说明的是,具体实现上,车端充电板基座1-3-3-3为绝缘材料,其上根据充电需求分别安装有3~4个车端充电板导电片1-3-3-4,两个车端充电板基座1-3-3-3上的车端充电板导电片1-3-3-4,分别用于与电池1-3-1 的两个充电端(例如电池的正极端和负极端)相连接,用于进行小电流充电。
其中,车端充电板底板1-3-3-1的后侧(即朝向场端系统2的一侧)上下两端,分别安装有两个车端充电板导向槽1-3-3-5;
需要说明的是,具体实现上,车端充电板导向槽1-3-3-5共有4个,分布于车端充电板底板1-3-3-1后侧的四个角上,用于在充电时引导对正。
其中,车端充电板底板1-3-3-1的后侧(即朝向场端系统2的一侧)上下两端,分别安装有一个光电对射开关发射端1-3-3-6;
需要说明的是,具体实现上,光电对射开关发射端1-3-3-6共有2个,通过第一光电对射开关支架1-3-3-7分别安装于车端充电板底板1-3-3-1的后侧(即朝向场端系统2的一侧)左上角和右下角,用于在自动充电时进行装置对正。
其中,车端充电板底板1-3-3-1的后侧上下两端中部,分别安装有一个车端充电板感应柱1-3-3-8;
两个车端充电板感应柱1-3-3-8,分别安装于所述大电流刷板1-3-3-2 的上下两侧。
在本实用新型中,具体实现上,参见图3所示,充电箱2-1,包括充电箱箱体2-1-1、两轴丝杠滚珠滑台模组2-1-2、场端充电板支架2-1-3和场端充电板2-1-4;
其中,充电箱箱体2-1-1内,安装有两轴丝杠滚珠滑台模组2-1-2;
其中,场端充电板2-1-4通过场端充电板支架2-1-3,安装在两轴丝杠滚珠滑台模组2-1-2中的纵向滑台2-1-2-2上面(具体是滑块上面);
需要说明的是,场端充电板2-1-4由于通过场端充电板支架2-1-3,安装在两轴丝杠滚珠滑台模组2-1-2的纵向滑台2-1-2-2的滑块上面,从而能够跟随纵向滑台2-1-2-2上的滑块进行纵向移动(即前后移动,向前为自动驾驶车辆方向)。
具体实现上,两轴丝杠滚珠滑台模组2-1-2,包括横向滑台2-1-2-1、纵向滑台2-1-2-2、驱动器2-1-2-3、控制器2-1-2-4和电源2-1-2-5;
其中,横向滑台2-1-2-1、纵向滑台2-1-2-2、驱动器2-1-2-3和电源2-1-2-5,均固定在充电箱箱体2-1-1的内部底板上;
其中,控制器2-1-2-4固定在充电箱箱体2-1-1的侧板上。
需要说明的是,具体实现上,横向滑台2-1-2-1和纵向滑台2-1-2-2均带有步进电机,横向滑台2-1-2-1和纵向滑台2-1-2-2上的步进电机、驱动器 2-1-2-3、控制器2-1-2-4和电源2-1-2-5之间通过线缆相连接。具体为:横向滑台2-1-2-1和纵向滑台2-1-2-2上的步进电机分别与驱动器2-1-2-3相连接,驱动器2-1-2-3与控制器2-1-2-4相连接;电源2-1-2-5分别与横向滑台2-1-2-1 和纵向滑台2-1-2-2上的步进电机、驱动器2-1-2-3以及控制器2-1-2-4相连接,用于提供工作用电。
还需要说明的是,横向滑台2-1-2-1、纵向滑台2-1-2-2的滑块可以在控制器2-1-2-4的控制下,通过驱动器2-1-2-3驱动,分别进行横向左右和纵向前后移动。
具体实现上,场端充电板2-1-4,包括场端充电板底板2-1-4-1、大电流刷块2-1-4-2、场端充电模块基座2-1-4-3、场端导电弹片2-1-4-4、场端充电板定位柱2-1-4-5、光电对射开关接收端2-1-4-6、第二光电对射开关支架 2-1-4-7和电感式接近开关2-1-4-8;
其中,大电流刷块2-1-4-2安装于场端充电板底板2-1-4-1的前侧(即朝向车端系统1的一侧,也是朝向自动驾驶车辆的一侧)中部,其一端与自动驾驶车辆的现有充电设备(例如便携式充电机)的充电输出端(具体是大电流输出端)相连接,另一端与车端充电板1-3-3中的大电流刷板1-3-3-2相对应接触,从而进行大电流的正负极充电;
场端充电板底板2-1-4-1前侧,在大电流刷块2-1-4-2的左右两边的位置,分别安装有一个场端充电模块基座2-1-4-3;
每个场端充电模块基座2-1-4-3上,安装有多个场端导电弹片2-1-4-4;
其中,场端充电板底板2-1-4-1的前侧(即朝向车端系统1的一侧)上下两端,分别安装有两个场端充电板定位柱2-1-4-5;
场端充电板定位柱2-1-4-5,用于在充电时,插入到位于前方的车端充电板1-3-3中的车端充电板导向槽1-3-3-5,与位于前方的车端充电板1-3-3中的车端充电板导向槽1-3-3-5配合引导对正;
需要说明的是,具体实现上,场端充电板定位柱2-1-4-5共有4个,分布于场端充电板底板2-1-4-1的四个角上。
其中,场端充电板底板2-1-4-1的前侧(即朝向车端系统1的一侧)上下两端,分别具有一个光电对射开关接收端2-1-4-6;
需要说明的是,光电对射开关接收端2-1-4-6共有2个,通过第二光电对射开关支架2-1-4-7分别安装于场端充电板底板2-1-4-1左下角和上下角;
两个光电对射开关接收端2-1-4-6,用于自动充电时与车端充电板1-3-3 中的光电对射开关发射端1-3-36配合对正,具体用于接收车端系统1中的两个光电对射开关发射端1-3-3-6发射出的光线,并且当接收到光线时,向控制器2-1-2-4发出停止信号;
对应地,控制器2-1-2-4,用于在收到光电对射开关接收端2-1-4-6发来的停止信号后,控制横向滑台2-1-2-1停止横向左右移动(通过控制横向滑台2-1-2-1上的步进电机);
其中,场端充电板底板2-1-4-1的前侧(即朝向车端系统1的一侧)上下两端中部,分别安装有一个电感式接近开关2-1-4-8;
两个电感式接近开关2-1-4-8,分别位于大电流刷块2-1-4-2的上下两侧;
其中,电感式接近开关2-1-4-8,用于与车端系统1中的车端充电板感应柱1-3-3-8感应,从而在充电时提供开关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电感式接近开关2-1-4-8共有2个,安装于大电流刷块 2-1-4-2的上下两侧。
需要说明的是,电感式接近开关2-1-4-8,用于当与车端充电板感应柱 1-3-3-8达到预定距离时,产生感应信号并传输给控制器2-1-2-4;
对应地,控制器2-1-2-4,与电感式接近开关2-1-4-8相连接,用于在接收到电感式接近开关2-1-4-8发来的感应信号后,控制纵向滑台2-1-2-2停止纵向移动(通过控制纵向滑台2-1-2-2上的步进电机),并启动充电(即触发启动自动驾驶车辆的现有充电设备输出电流,进行充电)。
具体实现上,充电箱2-1前侧(即朝向车端系统1方向的一侧)具有预留的开口,该开口与场端充电板2-1-4正对应设置,用于让场端充电板2-1-4 从该开口向前伸出。
需要说明的是,具体实现上,场端充电模块基座2-1-4-3共有2个,安装在大电流刷块2-1-4-2的两侧,场端充电模块基座2-1-4-3为绝缘材料,其上根据充电需求分别安装有3~4个场端导电弹片2-1-4-4,场端导电弹片 2-1-4-4的一端与自动驾驶车辆的现有充电设备(例如便携式充电机)的充电输出端(具体是小电流输出端)相连接,另一端与车端充电板1-3-3中的车端充电板导电片1-3-3-4相对应接触,从而进行小电流充电。
在本实用新型中,具体实现上,自动驾驶车辆的现有充电设备,可以是威海天力电源有限公司生产的型号为WTL2450ZLD的便携式充电机。具体实现上,充电机自带充电枪插入对应的充电座,充电座后端通过导线直接与对应的大电流刷块2-1-4-2和场端导电弹片2-1-4-4连接(例如压接)。
具体实现上,场端导电弹片2-1-4-4,优选为具有弹性的弧形导电弹片。
在本实用新型中,具体实现上,两个场端定位块2-3为左右间隔分布,位于同一纵向直线上;
两个场端定位块2-3,与需要充电的自动驾驶车辆后端左右两侧的车轮对应设置;
具体实现上,需要说明的是,两个场端定位块2-3之间的间距,小于需要充电的自动驾驶车辆后端左右两侧的车轮外侧间距(即相反一侧的间距),并且大于需要充电的自动驾驶车辆后端左右两侧的车轮内侧间距(即相对一侧的间距)。
为了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在需要进行自动充电时,自动驾驶车辆通过自动驾驶定位停靠在场端定位块2-3上,场端系统2中的电源2-1-2-5接通,控制器2-1-2-4通过驱动器 2-1-2-3控制启动横向滑台2-1-2-1进行左右横向移动,当场端系统2中的两个光电对射开关接收端2-1-4-6均接收到车端系统1中的两个光电对射开关发射端1-3-3-6发射出的光线时,即向控制器2-1-2-4发出停止信号,横向滑台2-1-2-1随即停止左右移动,这时场端充电板2-1-4即与车端充电板1-3-3 对正。
需要说明的是,自动驾驶车辆通过安装在后部的深度相机、激光雷达判断与场端的相对位置,通过控制系统控制车辆后退缩短与场端(具体为场端定位块2-3)的距离,从而实现后方的车轮停靠在场端定位块2-3上。其中采用的自动驾驶定位技术为现有公知的车辆自动驾驶定位停靠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还需要说明的是,场端定位块2-3,用于进行机械硬限位,对车辆最终停靠位置进行最终限位。
然后,控制器2-1-2-4通过驱动器2-1-2-3,控制启动纵向滑台2-1-2-2 进行纵向移动,场端充电板2-1-4在纵向滑台2-1-2-2的带动下,向前伸出场端系统2中的充电箱2-1,该充电箱2-1朝向车端系统1方向的一侧(即前侧)具有预留的开口,从而场端充电板2-1-4接触车端系统1中的车端充电板1-3-3,实现对车辆进行充电。
需要说明的是,当场端充电板2-1-4与车端充电板1-3-3对接时,场端充电板2-1-4中的四个场端充电板定位柱2-1-4-5首先分别插入车端充电板 1-3-3中的四个车端充电板导向槽1-3-3-5中,当两个电感式接近开关2-1-4-8 与车端充电板感应柱1-3-3-8达到预定距离时,即产生感应信号并传输给控制器2-1-2-4,控制器2-1-2-4随即控制纵向滑台2-1-2-2停止纵向移动并启动充电。
综上所述,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自动驾驶车辆的充电配套系统,其能够方便、可靠地对自动驾驶车辆进行充电,具有重大的生产实践意义。
对于本实用新型,其利用自动驾驶技术现有的定位功能,结合较低成本的场端用于自动驾驶车辆的充电配套系统,能够实现可靠性高、成本适中的自动驾驶车辆的自动充电。
对于本实用新型,通过较低的成本,即可实现较高精准度的自动驾驶车辆自动充电功能,提高自动驾驶车辆的充电使用效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用于自动驾驶车辆的充电配套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车端系统(1)和场端系统(2);
其中,车端系统(1),包括底盘(1-1)、后立板(1-2)和车端充电系统(1-3);
底盘(1-1)的顶部后端,竖直安装于有后立板(1-2);
底盘(1-1)和后立板(1-2)上,安装有车端充电系统(1-3);
其中,场端系统(2),包括充电箱(2-1)和充电箱支架(2-2);
充电箱(2-1)安装于垂直分布的充电箱支架(2-2)顶部;
充电箱支架(2-2)的底部,固定在地面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自动驾驶车辆的充电配套系统,其特征在于,车端充电系统(1-3),包括电池(1-3-1)、充电线束(1-3-2)和车端充电板(1-3-3);
其中,电池(1-3-1),安装于底盘(1-1)中部;
车端充电板(1-3-3),安装于后立板(1-2)的后侧;
车端充电板(1-3-3)和电池(1-3-1),通过充电线束(1-3-2)相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自动驾驶车辆的充电配套系统,其特征在于,车端充电板(1-3-3),包括车端充电板底板(1-3-3-1)、大电流刷板(1-3-3-2)、车端充电板基座(1-3-3-3)、车端充电板导电片(1-3-3-4)、车端充电板导向槽(1-3-3-5)、光电对射开关发射端(1-3-3-6)、第一光电对射开关支架(1-3-3-7)和车端充电板感应柱(1-3-3-8);
其中,车端充电板底板(1-3-3-1)的后侧中部,安装有大电流刷板(1-3-3-2);
车端充电板底板(1-3-3-1)后侧在大电流刷板(1-3-3-2)左右两边的位置,分别安装有一个车端充电板基座(1-3-3-3);
每个车端充电板基座(1-3-3-3)上,分别安装有多个车端充电板导电片(1-3-3-4);
其中,车端充电板底板(1-3-3-1)的后侧上下两端,分别安装有两个车端充电板导向槽(1-3-3-5);
其中,车端充电板底板(1-3-3-1)的后侧上下两端,分别安装有一个光电对射开关发射端(1-3-3-6);
其中,车端充电板底板(1-3-3-1)的后侧上下两端中部,分别安装有一个车端充电板感应柱(1-3-3-8);
两个车端充电板感应柱(1-3-3-8),分别安装于所述大电流刷板(1-3-3-2)的上下两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自动驾驶车辆的充电配套系统,其特征在于,充电箱(2-1),包括充电箱箱体(2-1-1)、两轴丝杠滚珠滑台模组(2-1-2)、场端充电板支架(2-1-3)和场端充电板(2-1-4);
其中,充电箱箱体(2-1-1)内,安装有两轴丝杠滚珠滑台模组(2-1-2);
其中,场端充电板(2-1-4)通过场端充电板支架(2-1-3),安装在两轴丝杠滚珠滑台模组(2-1-2)中的纵向滑台(2-1-2-2)上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自动驾驶车辆的充电配套系统,其特征在于,两轴丝杠滚珠滑台模组(2-1-2),包括横向滑台(2-1-2-1)、纵向滑台(2-1-2-2)、驱动器(2-1-2-3)、控制器(2-1-2-4)和电源(2-1-2-5);
其中,横向滑台(2-1-2-1)、纵向滑台(2-1-2-2)、驱动器(2-1-2-3)和电源(2-1-2-5),均固定在充电箱箱体(2-1-1)的内部底板上;
其中,控制器(2-1-2-4)固定在充电箱箱体(2-1-1)的侧板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自动驾驶车辆的充电配套系统,其特征在于,横向滑台(2-1-2-1)和纵向滑台(2-1-2-2)上的步进电机分别与驱动器(2-1-2-3)相连接,驱动器(2-1-2-3)与控制器(2-1-2-4)相连接;
电源(2-1-2-5)分别与横向滑台(2-1-2-1)和纵向滑台(2-1-2-2)上的步进电机、驱动器(2-1-2-3)以及控制器(2-1-2-4)相连接,用于提供工作用电。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自动驾驶车辆的充电配套系统,其特征在于,场端充电板(2-1-4),包括场端充电板底板(2-1-4-1)、大电流刷块(2-1-4-2)、场端充电模块基座(2-1-4-3)、场端导电弹片(2-1-4-4)、场端充电板定位柱(2-1-4-5)、光电对射开关接收端(2-1-4-6)、第二光电对射开关支架(2-1-4-7)和电感式接近开关(2-1-4-8);
其中,大电流刷块(2-1-4-2)安装于场端充电板底板(2-1-4-1)的前侧中部,用于与车端充电板(1-3-3)中的大电流刷板(1-3-3-2)相对应接触;
场端充电板底板(2-1-4-1)前侧,在大电流刷块(2-1-4-2)的左右两边的位置,分别安装有一个场端充电模块基座(2-1-4-3);
每个场端充电模块基座(2-1-4-3)上,安装有多个场端导电弹片(2-1-4-4);
场端导电弹片(2-1-4-4),用于与车端充电板(1-3-3)中的车端充电板导电片(1-3-3-4)相对应接触;
其中,场端充电板底板(2-1-4-1)的前侧上下两端,分别安装有两个场端充电板定位柱(2-1-4-5);
场端充电板定位柱(2-1-4-5),用于在充电时,插入到位于前方的车端充电板(1-3-3)中的车端充电板导向槽(1-3-3-5);
其中,场端充电板底板(2-1-4-1)的前侧上下两端,分别具有一个光电对射开关接收端(2-1-4-6);
两个光电对射开关接收端(2-1-4-6),用于接收车端系统(1)中的两个光电对射开关发射端(1-3-3-6)发射出的光线,并且当接收到光线时,向控制器(2-1-2-4)发出停止信号;
对应地,控制器(2-1-2-4),用于在收到光电对射开关接收端(2-1-4-6)发来的停止信号后,控制横向滑台(2-1-2-1)停止横向左右移动;
其中,场端充电板底板(2-1-4-1)的前侧上下两端中部,分别安装有一个电感式接近开关(2-1-4-8);
两个电感式接近开关(2-1-4-8),分别位于大电流刷块(2-1-4-2)的上下两侧;
其中,电感式接近开关(2-1-4-8),用于当与车端充电板感应柱(1-3-3-8)达到预定距离时,产生感应信号并传输给控制器(2-1-2-4);
对应地,控制器(2-1-2-4),与电感式接近开关(2-1-4-8)相连接,用于在接收到电感式接近开关(2-1-4-8)发来的感应信号后,控制纵向滑台(2-1-2-2)停止纵向移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自动驾驶车辆的充电配套系统,其特征在于,场端导电弹片(2-1-4-4),为具有弹性的弧形导电弹片。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自动驾驶车辆的充电配套系统,其特征在于,充电箱(2-1)前侧具有预留的开口,该开口与场端充电板(2-1-4)正对应设置;
场端系统(2),还包括场端定位块(2-3);
位于充电箱支架(2-2)前方的地面上,固定安装有两个场端定位块(2-3)。
10.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自动驾驶车辆的充电配套系统,其特征在于,两个场端定位块(2-3)为左右间隔分布,位于同一纵向直线上;
两个场端定位块(2-3),与需要充电的自动驾驶车辆后端左右两侧的车轮对应设置;
两个场端定位块(2-3)之间的间距,小于需要充电的自动驾驶车辆后端左右两侧的车轮外侧间距,并且大于需要充电的自动驾驶车辆后端左右两侧的车轮内侧间距。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3316645.6U CN214822693U (zh) | 2020-12-31 | 2020-12-31 | 一种用于自动驾驶车辆的充电配套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3316645.6U CN214822693U (zh) | 2020-12-31 | 2020-12-31 | 一种用于自动驾驶车辆的充电配套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822693U true CN214822693U (zh) | 2021-11-23 |
Family
ID=789554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3316645.6U Active CN214822693U (zh) | 2020-12-31 | 2020-12-31 | 一种用于自动驾驶车辆的充电配套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822693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523869A (zh) * | 2022-04-02 | 2022-05-24 | 重庆赛迪奇智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充电设备、铁水运输载体及充电方法 |
CN114954058A (zh) * | 2021-02-26 | 2022-08-30 | 武汉智行者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自动驾驶车辆的手动自动一体式充电装置 |
-
2020
- 2020-12-31 CN CN202023316645.6U patent/CN214822693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954058A (zh) * | 2021-02-26 | 2022-08-30 | 武汉智行者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自动驾驶车辆的手动自动一体式充电装置 |
CN114523869A (zh) * | 2022-04-02 | 2022-05-24 | 重庆赛迪奇智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充电设备、铁水运输载体及充电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4822693U (zh) | 一种用于自动驾驶车辆的充电配套系统 | |
US4158802A (en) | Rechargeable battery powered electric car and recharging station therefor | |
CN205724950U (zh) | 一种充电系统、充电组件、充电桩及自动导引车 | |
US10507733B2 (en) | Energy supply vehicle for supplying an electrically drivable motor vehicle with electrical energy | |
US20200361329A1 (en) | Mobile charging station and method for charging an electric transportation vehicle | |
US20170210238A1 (en) | Vehicle Charging Station Comprising A Supply-Contact Device Mounted On An Arm | |
WO2011116394A1 (en) | Wireless charging device for electric and plug-in hybrid vehicles | |
CN211961937U (zh) | 智能扫地机器人 | |
US20220176839A1 (en) | Electrified vehicle charging station configured to provide parking guidance to electrified vehicles | |
CN110774915B (zh) | 立体停车设备、车库系统及自动停车充电方法 | |
US11280102B2 (en) | Automated vehicular parking apparatus with electric vehicle charging capabilities | |
JP4645724B2 (ja) | 移動ロボットの外部電源接続装置 | |
CN103326410A (zh) | 车辆用充电装置 | |
JP2002158062A (ja) | 移動ロボットの外部電源接続装置 | |
CN209780382U (zh) | 车库充电结构及其智能车库 | |
CN216659643U (zh) | 一种电动汽车扩容系统 | |
CN103661303A (zh) | 一种可以自行移动的智能电动汽车电池系统 | |
CN112677788B (zh) | 一种自适应调整充电头 | |
JP2001273945A (ja) | 移動ロボットの外部電源接続構造 | |
CN110901431A (zh) | 车辆充电系统以及立体停车库 | |
US20240140233A1 (en) | Electric vehicle charging system with charging tray | |
CN114954058A (zh) | 一种用于自动驾驶车辆的手动自动一体式充电装置 | |
CN218640692U (zh) | 一种适用于新能源电动汽车的移动对接式充电装置 | |
CN218858727U (zh) | 无人机自动对接充电装置 | |
CN108608874A (zh) | 一种电动汽车行进间自主接触式同步充电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Address after: Room 101-901, 8th Floor, Building 4, Zone 3, No. 22, Jinghai 4th Road, Beiji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Daxing District, Beijing 100176 (Yizhuang Cluster, High end Industrial Zone, Beijing Pilot Free Trade Zone) Patentee after: Beijing Idriverplus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00 B416, maker Plaza, 338 Huilongguan East Street, Changping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Idriverplus Technology Co.,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