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334236U - 一种水冷式新能源动力电池铝壳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冷式新能源动力电池铝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334236U
CN217334236U CN202123202423.6U CN202123202423U CN217334236U CN 217334236 U CN217334236 U CN 217334236U CN 202123202423 U CN202123202423 U CN 202123202423U CN 217334236 U CN217334236 U CN 2173342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casing
battery
new forms
energy p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20242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莲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anxi Liling Zhiji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2320242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3342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3342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3342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冷式新能源动力电池铝壳,属于新能源电池配件技术领域,包括壳体和电池,壳体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安装板,电池固定安装在壳体的内部,壳体的上端固定安装有盖板,壳体的内部开设有过水腔,且壳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导热硅胶,且导热硅胶上均匀开设有通孔,导热硅胶与电池相接触,通过在壳体的内部开设有过水腔,且循环泵将储水腔内部的水抽入到过水腔的内部,且通过回水管回流至储水腔的内部,便于对电池进行冷却,且设有制冷环,便于对循环水进行降温,且设有导热硅胶和空气弹簧,便于对电池进行缓冲,方便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水冷式新能源动力电池铝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铝壳,具体为一种水冷式新能源动力电池铝壳,属于新能源电池配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采用电池作为动力的新能源汽车日益增多,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安装时,往往会使用到壳体,但现在的壳体在使用时,往往结构简单,不便于进行使用,且对电池的降温效果较差,不便于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水冷式新能源动力电池铝壳,能够便于对电池进行安装和便于对电池进行降温。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水冷式新能源动力电池铝壳,包括壳体和电池,所述壳体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安装板,所述电池固定安装在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壳体的上端固定安装有盖板,所述壳体的内部开设有过水腔,且所述壳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导热硅胶,且所述导热硅胶上均匀开设有通孔,所述导热硅胶与所述电池相接触。
优选的,为了便于对电池进行安装,所述盖板的下表面固定安装空气弹簧,且所述空气弹簧的下表面固定安装压板,所述压板的下表面与所述电池的上表面相接触。
优选的,为了便于对空气弹簧进行充气,所述盖板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充气管,且所述充气管的一端与所述空气弹簧相连通。
优选的,为了便于对盖板进行安装,所述壳体与所述盖板的上表面均匀开设有螺纹孔,且所述螺纹孔的内部均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母,且所述盖板通过所述固定螺母固定安装在所述壳体上。
优选的,为了便于循环水进行循环,所述安装板的内部开设有储水腔,且所述过水腔的外侧均固定安装有回水管,所述回水管的一端与所述储水腔相连通。
优选的,为了便于循环水从储水腔进入到过水腔的内部,所述安装板的内部中间位置开设有空腔,且所述空腔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循环泵,所述循环泵的进水端与所述储水腔相连通,所述循环泵的出水端与所述过水腔相连通。
优选的,为了便于对循环水进行降温,所述储水腔的内部下表面固定安装有制冷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壳体的内部开设有过水腔,且循环泵将储水腔内部的水抽入到过水腔的内部,且通过回水管回流至储水腔的内部,便于对电池进行冷却,且设有制冷环,便于对循环水进行降温,且设有导热硅胶和空气弹簧,便于对电池进行缓冲,方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电池,3、安装板,4、盖板,5、过水腔,6、导热硅胶,7、通孔,8、空气弹簧,9、压板,10、充气管,11、螺纹孔,12、固定螺母,13、储水腔,14、回水管,15、空腔,16、循环泵,17、制冷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所示,一种水冷式新能源动力电池铝壳,包括壳体1和电池2,壳体1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安装板3,电池2固定安装在壳体1的内部,壳体1的上端固定安装有盖板4,壳体1的内部开设有过水腔5,且壳体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导热硅胶6,且导热硅胶6上均匀开设有通孔7,导热硅胶6与电池2相接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盖板4的下表面固定安装空气弹簧8,且空气弹簧8的下表面固定安装压板9,压板9的下表面与电池2的上表面相接触,便于对电池2进行安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盖板4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充气管10,且充气管10的一端与空气弹簧8相连通,便于对空气弹簧8进行充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壳体1与盖板4的上表面均匀开设有螺纹孔11,且螺纹孔11的内部均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母12,且盖板4通过固定螺母12固定安装在壳体1上,方便对盖板4进行安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安装板3的内部开设有储水腔13,且过水腔5的外侧均固定安装有回水管14,回水管14的一端与储水腔13相连通,便于循环水循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安装板3的内部中间位置开设有空腔15,且空腔15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循环泵16,循环泵16的进水端与储水腔13相连通,循环泵16的出水端与过水腔5相连通,方便循环水循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储水腔13的内部下表面固定安装有制冷环17,便于将对储水腔13内部的水进行降温。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电池2安装在壳体1的内部,且使得电池2的外侧与导热硅胶6相接触,将盖板4通过固定螺母12安装在壳体1上,且通过充气管10对空气弹簧8进行充气,使得压板9与电池2的上表面相接触,进而便于对电池2进行安装,且导热硅胶6和空气弹簧8便于对电池2进行缓冲,且开启循环泵16,循环泵16将储水腔13内部的水抽入到过水腔5的内部,且经过回水管14,使得过水腔5内部的水回流至储水腔13的内部,便于对电池2进行水冷,且设有制冷环17,便于对储水腔13内部的水进行降温,方便对电池2进行冷却。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7)

1.一种水冷式新能源动力电池铝壳,包括壳体(1)和电池(2),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安装板(3),所述电池(2)固定安装在所述壳体(1)的内部,所述壳体(1)的上端固定安装有盖板(4),所述壳体(1)的内部开设有过水腔(5),且所述壳体(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导热硅胶(6),且所述导热硅胶(6)上均匀开设有通孔(7),所述导热硅胶(6)与所述电池(2)相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冷式新能源动力电池铝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4)的下表面固定安装空气弹簧(8),且所述空气弹簧(8)的下表面固定安装压板(9),所述压板(9)的下表面与所述电池(2)的上表面相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冷式新能源动力电池铝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4)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充气管(10),且所述充气管(10)的一端与所述空气弹簧(8)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冷式新能源动力电池铝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与所述盖板(4)的上表面均匀开设有螺纹孔(11),且所述螺纹孔(11)的内部均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母(12),且所述盖板(4)通过所述固定螺母(12)固定安装在所述壳体(1)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冷式新能源动力电池铝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3)的内部开设有储水腔(13),且所述过水腔(5)的外侧均固定安装有回水管(14),所述回水管(14)的一端与所述储水腔(13)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水冷式新能源动力电池铝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3)的内部中间位置开设有空腔(15),且所述空腔(15)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循环泵(16),所述循环泵(16)的进水端与所述储水腔(13)相连通,所述循环泵(16)的出水端与所述过水腔(5)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水冷式新能源动力电池铝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腔(13)的内部下表面固定安装有制冷环(17)。
CN202123202423.6U 2021-12-17 2021-12-17 一种水冷式新能源动力电池铝壳 Active CN2173342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02423.6U CN217334236U (zh) 2021-12-17 2021-12-17 一种水冷式新能源动力电池铝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02423.6U CN217334236U (zh) 2021-12-17 2021-12-17 一种水冷式新能源动力电池铝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334236U true CN217334236U (zh) 2022-08-30

Family

ID=829899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202423.6U Active CN217334236U (zh) 2021-12-17 2021-12-17 一种水冷式新能源动力电池铝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33423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031561A (zh) * 2023-03-24 2023-04-28 合肥召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储能电池包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031561A (zh) * 2023-03-24 2023-04-28 合肥召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储能电池包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01548B (zh) 一种纯电动汽车整车控制器
CN217334236U (zh) 一种水冷式新能源动力电池铝壳
CN111649503B (zh) 一种太阳能散热装置
CN215042117U (zh) 一种高散热型电动汽车车载充电器
CN211046012U (zh) 一种具有高效散热功能的电力柜
CN111315195A (zh) 一种纯电动车电机控制器散热装置
CN111815976A (zh) 一种散热交通信号灯
CN220692122U (zh) 一种用于电动车辆的电池的冷却装置
CN211260417U (zh) 一种节能便携式led灯
CN212116049U (zh) 散热型汽车电压转换器
CN220358190U (zh) 一种带有散热装置的移动电源
CN219677361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冷却机构
CN112018941A (zh) 一种汽车电机的散热装置
CN220254967U (zh) 一种用于电动载具的半导体水冷集成
CN213878104U (zh) 一种含有esd保护结构的vdmos器件
CN215990379U (zh) 一种安全型高温预警节能电机
CN220210478U (zh) 一种带电池的手机散热背夹
CN214647550U (zh) 一种具有高效散热功能的拖拉机壳体
CN219103767U (zh) 一种带有水冷结构的金属散热器
CN219534633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降温装置
CN218846499U (zh) 一种水冷风冷易散热冷凝器
CN217544727U (zh) 一种散热性强的电动车蓄电池固定装置
CN215216152U (zh) 一种高效散热的激光舞台灯
CN219876646U (zh) 一种高效散热的新能源汽车整车控制器
CN212970631U (zh) 施工节电管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102

Address after: 710000, Room 9821, 2nd Floor, Building 4, Free Trade Industrial Park, No. 2168 Zhenghe Fourth Road, Fengdong New City, Xixian New District, Xi'an City, Shaanx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aanxi Liling Zhijia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3, Wangshengtang Back Street, Yuexiu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0000

Patentee before: Zhang Lianhui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