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324217U - 一种用于双联齿轮的齿部感应淬火一次性加工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双联齿轮的齿部感应淬火一次性加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324217U
CN217324217U CN202220856625.8U CN202220856625U CN217324217U CN 217324217 U CN217324217 U CN 217324217U CN 202220856625 U CN202220856625 U CN 202220856625U CN 217324217 U CN217324217 U CN 2173242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duction coil
frequency induction
high frequency
double
hard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85662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费建华
朱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orite Yangzhou Technology And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orite Yangzhou Technology And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orite Yangzhou Technology And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Porite Yangzhou Technology And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85662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3242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3242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3242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25Process efficiency

Landscapes

  • Heat Treatment Of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用于双联齿轮的齿部感应淬火一次性加工装置,包括两侧对应设置的侧板,一侧的侧板上延伸设置有高频感应线圈,该高频感应线圈延伸设置一圈后构成上层高频感应线圈,且向下延伸设置有连接部,并且从该连接部同样延伸设置一圈后构成下层高频感应线圈,该下层高频感应线圈对应设置在上层高频感应线圈的下方,且下层高频感应线圈又相应延伸安装到另一侧板上。本装置中上下设置两个高频感应线圈之间的间距以及感应线圈的大小外径等与双联齿的两个齿部对应,将双联齿轮放置在两个高频感应线圈中,两个齿部与两个高频感应线圈的位置对应,在感应加热的原理即可对两个齿部进行感应淬火加热,可相应节省一台设备,有效的提升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双联齿轮的齿部感应淬火一次性加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精度的粉末冶金处理技术领域,具体说是一种用于双联齿轮的齿部感应淬火一次性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双联齿轮在加工时,双联齿轮上下的两个齿部都需要经过感应淬火工艺,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通过设置的一个高频感应线圈对两个齿部进行高频感应淬火,但是这种方式效率非常低。
因此,现有技术中也有同时设置两个不同内径的高频感应线圈,同时对双联齿轮的两个齿部进行感应淬火,并进行冷却。
例如:申请公布号:CN 105936957 A的专利文件中就公开了“一种用于双联齿轮的双圈淬火装置”,该技术方案中相应设置有双圈感应器,可同时对双联齿轮的两个齿部进行感应淬火。
例如:申请公布号:CN 113293265 A的专利文件中公开了“一种用于双联齿轮的淬火装置”,该技术方案也是通过设置的“大感应器”和“小感应器”对双联齿轮的两个齿部进行感应淬火。
但是上述技术方案中,无论是双圈感应器,还是大感应器和小感应器,其结构设置都不够理想,都需要与感应器分别连接设置,结构设置较为复杂;另外上述技术方案中均未设置感应淬火后的冷却方案,导致技术效率低,工艺不稳定。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需要研发一种技术效果好的用于双联齿轮的齿部感应淬火一次性加工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双联齿轮的齿部感应淬火一次性加工装置。
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双联齿轮的齿部感应淬火一次性加工装置,包括两侧对应设置的侧板,一侧的侧板上延伸设置有高频感应线圈,该高频感应线圈延伸设置一圈后构成上层高频感应线圈,且向下延伸设置有连接部,并且从该连接部同样延伸设置一圈后构成下层高频感应线圈,该下层高频感应线圈对应设置在上层高频感应线圈的下方,且下层高频感应线圈又相应延伸安装到另一侧板上,从而构成双层高频感应线圈,该双层高频感应线圈之间的间距以及线圈大小与所要感应淬火加工的双联齿轮的两个齿部的位置对应。
进一步地,两侧的侧板外部还均安装有循环水槽,两侧侧板的端部对应安装有与循环水槽连通的循环水箱,循环水箱上对应安装有进水管和出水管。
进一步地,两侧的侧板上还安装有固定支架,所述的固定支架上还设置有螺栓固定件。
进一步地,双层高频感应线圈的外侧还设置有一冷却环座,该冷却环座的内部设置有储水腔,且冷却环座上还安装有进水管和出水管。
进一步地,所述冷却环座的内径大于双层高频感应线圈的外径,且冷却环座的内壁还设置有出水孔。
进一步地,双层高频感应线圈中上层高频感应线圈和下层高频感应线圈之间的间距设置为11.8mm;同时感应线圈上的导磁体数量和位置可以有效调整零件不同外径的硬化深度和金相。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装置中上下设置两个高频感应线圈,在具体使用时,设置两个高频感应线圈之间的间距以及感应线圈的大小外径等与双联齿的两个齿部对应,将双联齿轮放置在两个高频感应线圈中,两个齿部与两个高频感应线圈的位置对应,在感应加热的原理即可对两个齿部进行感应淬火加热,可相应节省一台设备,有效的提升工作效率;
(2)本装置中上下两个高频感应线圈为一体延伸式的结构,上下层之间的感应线圈通过连接部对应连接,上下层的高频感应线圈形成邻近效应:通以交变电流的两邻近导体,由于电流磁场的相互作用,导体上的电流将重新分布,同向电流主要集中在两相邻导体的外侧,反向电流主要集中在两相邻导体的内侧,两导体离的越近,效果越明显;本装置中两层有效高频感应线圈距离较远,设置为11.8mm,邻边效应不明显,因此同向电流加热效率更高;
(3)本装置中还在侧板的后侧设置循环水箱以及侧板上设置循环水槽;而双层高频感应线圈的外侧还设置有冷却环座,同样设置有进水管和出水管,以及在内壁上设置出水孔,在淬火工艺完成断电之后,可通过冷却环座以及冷却水箱等对双层感应线圈进行冷却,能够有效的增加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图;
图2为图1中上层高频感应线圈结构图;
图3为图1中连接部结构图;
图4为图1中下层高频感应线圈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一种用于双联齿轮的齿部感应淬火一次性加工装置,包括两侧对应设置的侧板1,一侧的侧板1上延伸设置有高频感应线圈,该高频感应线圈延伸设置一圈后构成上层高频感应线圈2,且向下延伸设置有连接部3,并且从该连接部3同样延伸设置一圈后构成下层高频感应线圈4,该下层高频感应线圈4对应设置在上层高频感应线圈2的下方,且下层高频感应线圈4又相应延伸安装到另一侧板1上,从而构成双层高频感应线圈,该双层高频感应线圈之间的间距以及线圈大小与所要感应淬火加工的双联齿轮的两个齿部的位置对应。
本装置主要利用感应加热原理对双联齿轮的两个齿部进行淬火处理,将金属导体放在通有交变电流的线圈中,在交变磁场的作用下,导体中会产生感应电流(涡流),利用导体中产生的感应电流使其加热的方法称之为“感应加热”。
本装置中上下设置两个高频感应线圈,在具体使用时,设置两个高频感应线圈之间的间距以及感应线圈的大小外径等与双联齿的两个齿部对应,将双联齿轮放置在两个高频感应线圈中,两个齿部与两个高频感应线圈的位置对应,在感应加热的原理即可对两个齿部进行感应淬火加热,可相应节省一台设备,有效的提升工作效率。
本装置中上下两个高频感应线圈为一体延伸式的结构,上下层之间的感应线圈通过连接部对应连接,上下层的高频感应线圈形成邻近效应:通以交变电流的两邻近导体,由于电流磁场的相互作用,导体上的电流将重新分布,同向电流主要集中在两相邻导体的外侧,反向电流主要集中在两相邻导体的内侧,两导体离的越近,效果越明显;本装置中两层有效高频感应线圈距离较远,设置为11.8mm,邻边效应不明显,因此同向电流加热效率更高;同时感应线圈上的导磁体数量和位置可以有效调整零件不同外径的硬化深度和金相。
两侧的侧板1外部还均安装有循环水槽5,两侧侧板1的端部对应安装有与循环水槽5连通的循环水箱6,循环水箱6上对应安装有进水管7和出水管8。
两侧的侧板1上还安装有固定支架9,所述的固定支架9上还设置有螺栓固定件10。
双层高频感应线圈的外侧还设置有一冷却环座11,该冷却环座11的内部设置有储水腔,且冷却环座11上还安装有进水管7和出水管8。
冷却环座11的内径大于双层高频感应线圈的外径,且冷却环座11的内壁还设置有出水孔12。
本装置中还在侧板的后侧设置循环水箱以及侧板上设置循环水槽;而双层高频感应线圈的外侧还设置有冷却环座,同样设置有进水管和出水管,以及在内壁上设置出水孔,在淬火工艺完成断电之后,可通过冷却环座以及冷却水箱等对双层感应线圈进行冷却,能够有效的增加工作效率。
具体实施方式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并不是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与权利要求范围的,凡依据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保护范围内容做出的等效变化和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用于双联齿轮的齿部感应淬火一次性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侧对应设置的侧板(1),一侧的侧板(1)上延伸设置有高频感应线圈,该高频感应线圈延伸设置一圈后构成上层高频感应线圈(2),且向下延伸设置有连接部(3),并且从该连接部(3)同样延伸设置一圈后构成下层高频感应线圈(4),该下层高频感应线圈(4)对应设置在上层高频感应线圈(2)的下方,且下层高频感应线圈(4)又相应延伸安装到另一侧板(1)上,从而构成双层高频感应线圈,该双层高频感应线圈之间的间距以及线圈大小与所要感应淬火加工的双联齿轮的两个齿部的位置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双联齿轮的齿部感应淬火一次性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侧的侧板(1)外部还均安装有循环水槽(5),两侧侧板(1)的端部对应安装有与循环水槽(5)连通的循环水箱(6),循环水箱(6)上对应安装有进水管(7)和出水管(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双联齿轮的齿部感应淬火一次性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侧的侧板(1)上还安装有固定支架(9),所述的固定支架(9)上还设置有螺栓固定件(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双联齿轮的齿部感应淬火一次性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双层高频感应线圈的外侧还设置有一冷却环座(11),该冷却环座(11)的内部设置有储水腔,且冷却环座(11)上还安装有进水管(7)和出水管(8)。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双联齿轮的齿部感应淬火一次性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环座(11)的内径大于双层高频感应线圈的外径,且冷却环座(11)的内壁还设置有出水口(1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双联齿轮的齿部感应淬火一次性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双层高频感应线圈中上层高频感应线圈(2)和下层高频感应线圈(4)之间的间距设置为11.8mm;同时感应线圈上的导磁体数量和位置可以有效调整零件不同外径的硬化深度和金相。
CN202220856625.8U 2022-04-13 2022-04-13 一种用于双联齿轮的齿部感应淬火一次性加工装置 Active CN2173242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56625.8U CN217324217U (zh) 2022-04-13 2022-04-13 一种用于双联齿轮的齿部感应淬火一次性加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56625.8U CN217324217U (zh) 2022-04-13 2022-04-13 一种用于双联齿轮的齿部感应淬火一次性加工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324217U true CN217324217U (zh) 2022-08-30

Family

ID=829461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856625.8U Active CN217324217U (zh) 2022-04-13 2022-04-13 一种用于双联齿轮的齿部感应淬火一次性加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32421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05678B (zh) 一种钢管内壁硬化淬火设备及淬火方法
CA2708509C (en) Controlled electric induction heating of an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workpiece in a solenoidal coil with flux compensators
CN203360512U (zh) 一种钢管内壁硬化淬火设备
CN201172669Y (zh) 一种用于中频淬火的带导磁体的感应器
CN217324217U (zh) 一种用于双联齿轮的齿部感应淬火一次性加工装置
CN101787426B (zh) 台阶轴超音频感应淬火的方法及其专用感应线圈
CN201006887Y (zh) 台阶轴类零件单匝半环式中频感应器
CN102181615B (zh) 汽车半轴淬火工艺方法及淬火感应圈
CN111304417B (zh) 一种对双台阶法兰盘同时感应加热淬火的感应器
CN205774697U (zh) 一种用于大模数齿轮感应加热的辅助定位装置
CN203360495U (zh) 一种弯钢管内壁硬化淬火设备
CN215404357U (zh) 一种粉末冶金vvt压板链轮锁销孔高频感应淬火感应器
CN204981956U (zh) 一种同时处理内外齿轮的感应器
CN201682647U (zh) 感应加热器及感应加热热处理设备
CN204898015U (zh) 叉车半轴中频感应淬火感应器
CN212504971U (zh) 一种用于大直径齿轮齿面淬火的感应加热装置
CN218321511U (zh) 一种采用中频感应装置的磁淬火装置
CN204417549U (zh) 一种感应淬火装置
CN210683847U (zh) 一种轴类零件表面淬火用感应线圈
CN205874501U (zh) 一种挖掘机支重轮支撑滚道部感应加热工装
CN214361519U (zh) 一种用于感应淬火的感应器
CN216752145U (zh) 一种高效低碳中高频电磁感应加热线圈
CN206345883U (zh) 支重轮轴中频感应加热淬火保护装置
CN219934624U (zh) 一种gyt工频有芯感应电炉
CN217104005U (zh) 一种驻车棘爪加热淬火感应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