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319464U - 一种用于模具的压合辅助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模具的压合辅助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319464U
CN217319464U CN202220771350.8U CN202220771350U CN217319464U CN 217319464 U CN217319464 U CN 217319464U CN 202220771350 U CN202220771350 U CN 202220771350U CN 217319464 U CN217319464 U CN 2173194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e
bracket
limiting
limiting part
press f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77135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凡
王少鹏
靳博兴
叶方云
罗春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anxi Junpeng Avi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anxi Junpeng Avi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anxi Junpeng Avi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anxi Junpeng Avi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77135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3194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3194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3194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nting, Exchange, And Manufacturing Of D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模具的压合辅助装置,包括型架、横梁、驱动件和夹持组件,其中,所述型架包括上支架、侧支架和下支架,所述上支架通过所述侧支架与下支架连接;所述横梁横向设置于所述下支架上,用于支承上模和下模合模后的模具;所述驱动件设置于所述下支架上,用于驱使所述横梁、模具上升并抵紧所述上支架;所述夹持组件,用于在模具抵紧于所述上支架后将上模和下模相固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先利用驱动件将横梁、模具上升并抵紧上支架,再利用夹持组件将横梁、模具相固定,从而可以给模具提供较大的压紧力,不仅节省了无人机小型机体制作人力,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及合模精度,从而确保了产品质量把控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模具的压合辅助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辅助工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模具的压合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无人机机体制作时模压工艺应用广泛,大型模具在上下模两侧安装了夹具,在合模时通过自身的重力及夹具的夹持,使上下模具合模紧密贴合,合模缝较小,生产出的产品具有较高质量的外形质量和生产强度。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模具尺寸较小,上下模具两侧安装配合夹具不现实,通常在合模时,利用C型夹将上下模具夹紧,以希望可以获得较高质量的产品。
然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能够明显地发现,用该种夹持固定模具的方法,操作时因手工夹紧受力不均匀,制造的产品会出现合模缝大,模具中间部位出现弯曲,外形存在一定瑕疵,导致与其他组件装配时,会发生干涉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模具的压合辅助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模具在夹持操作时因手工夹紧受力不均匀,导致产品良品率低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提供一种用于模具的压合辅助装置,包括:
型架,包括上支架、侧支架和下支架,所述上支架通过所述侧支架与下支架连接;
横梁,横向设置于所述下支架上,用于支承上模和下模合模后的模具;
驱动件,设置于所述下支架上,用于驱使所述横梁、模具上升并抵紧所述上支架;
夹持组件,用于在模具抵紧于所述上支架后将上模和下模相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件为设置于所述下支架上侧的千斤顶,所述千斤顶的输出端抵触于所述横梁下侧。
进一步的,还包括至少2个中间双梁,每一所述中间双梁包括上梁、下梁和2个侧梁;
所述下梁一端固设于所述下支架一侧、另一端与其中一所述侧梁的下端连接,所述上梁两端分别与2个所述侧梁的上端连接,另一所述侧梁下端固设于所述下支架,所述横梁滑动连接于所述上梁上侧。
进一步的,所述横梁通过滑动组件与所述上梁连接,所述上梁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滑槽,所述滑动组件包括嵌入所述滑槽的连接架、至少2组滚动连接于所述滑槽的滑轮,每组滑轮包括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接架两侧的滑轮。
进一步的,所述滑槽内侧上端设置有限位条,所述限位条与所述上梁形成限位所述滑轮的限位空间。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架包括下端与所述滑轮连接的连接部、固设于所述连接部上端的抵接部,所述抵接部上侧用于抵触所述横梁下侧,所述连接部为工字钢。
进一步的,所述千斤顶沿所述下支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至少2个。
进一步的,所述夹持组件包括限位件、抵紧杆,所述限位件包括围合成C状的上限位部、侧限位部、下限位部,所述侧限位部上下两端分别固设于所述上限位部和下限位部的一端,所述抵紧杆螺纹连接于所述下限位部的另一端、并用于将上模上侧抵紧于所述上限位部内侧。
进一步的,所述上限位部、侧限位部、下限位部内侧均设置有第一抵接片,所述抵紧杆上端固设有第二抵接片。
进一步的,所述夹持组件设置有多组,每组夹持组件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夹持组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模具的压合辅助装置,包括型架、横梁、驱动件和夹持组件,其中,所述型架包括上支架、侧支架和下支架,所述上支架通过所述侧支架与下支架连接;所述横梁横向设置于所述下支架上,用于支承合模后的模具;所述驱动件设置于所述下支架上,用于驱使所述横梁、模具上升并抵紧所述上支架;所述夹持组件,用于在模具抵紧于所述上支架后将上模和下模相固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先利用驱动件将横梁、模具上升并抵紧上支架,再利用夹持组件将横梁、模具相固定,从而可以给模具提供较大的压紧力,不仅节省了无人机小型机体制作人力,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及合模精度,从而确保了产品质量把控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模具的压合辅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模具的压合辅助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模具的压合辅助装置中的夹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识说明:
1、型架;11、上支架;12、侧支架;13、下支架;2、横梁;3、驱动件;4、夹持组件;41、限位件;42、抵紧杆;43、上限位部;44、侧限位部;45、下限位部;5、中间双梁;51、上梁;52、侧梁;53、下梁;54、滑槽;6、滑动组件;61、连接架;62、滑轮;63、连接部;64、抵接部;7、限位条;71、限位空间;8、第一抵接片;81、第二抵接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当理解,当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和“包含”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还应当理解,在此本实用新型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实用新型。如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
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结合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模具的压合辅助装置,包括:
型架1,包括上支架11、侧支架12和下支架13,上支架11通过侧支架12与下支架13连接;
横梁2,横向设置于下支架13上,用于支承上模和下模合模后的模具;
驱动件3,设置于下支架13上,用于驱使横梁2、模具上升并抵紧上支架11;
夹持组件4(如图3所示),用于在模具抵紧于上支架11后将上模和下模相固定。
具体的,侧支架12设置有2个,2个侧支架12和上支架11、下支架13围合成框型,且各支架以及横梁2均为工字钢,同时相邻支架之间设置有加强筋,以提高型架1的结构强度。
在安装的场景下,先将横梁2放置于驱动件3上,然后将下模放置于横梁2预设位置(沿横梁2长度方向放置)上,再将上模与下模合模,得到合模后的模具,在上模和下模合模成功后,通过驱动件3驱使横梁2以及模具上升并抵紧于上支架11下侧,即在模具受到预设的压力后,停止加压,然后利用夹持组件4将上模和下模固定在一起,最后利用驱动件3将固定后的模具下降到预设高度(即复位),方便工作人员取走模具并转运至烘房烘干,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驱动件3的挤压方式,可减少人力参与,同时可以确保模压时受力均匀,提高了工作效率及合模精度,从而确保了产品质量把控。
需要说明的是,在制造的时候,需要对型架1进行强度校核,确保其结构强度满足模具对其的挤压强度。
在一实施例中,驱动件3为设置于下支架13上侧的千斤顶,千斤顶的输出端抵触于横梁2下侧。
在本实施例中,千斤顶的底座通过螺栓固设于下支架13上侧,在制造的时候,根据实际需要,千斤顶也可以被气缸替换,或者被丝杆滑台等驱动结构替换,只要能通过机械代替人工的方式实现横梁2的升降即可,故不再阐述。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至少2个中间双梁5,每一中间双梁5包括上梁51、下梁53和2个侧梁52;
下梁53一端固设于下支架13一侧、另一端与其中一侧梁52的下端连接,上梁51两端分别与2个侧梁52的上端连接,另一侧梁52下端固设于下支架13,横梁2滑动连接于上梁51上侧。
在本实施例中,下梁53、侧梁52呈U型状,在保证中间双梁5的结构强度下,又可以减少中间双梁5的重量,上梁51的延伸方向与横梁2的延伸方向垂直;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将横梁2放置于中间双梁5的外端上,在将模具合模后,将横梁2从中间双梁5的外端推至中间双梁5的内端,即让横梁2位于上支架11的正下方,以及位于千斤顶的正上方,通过这样的设计,方便上模和下模的合模,减少合模与型架1的位置干涉问题,同时,在利用夹持组件4夹持住模具、并在千斤顶复位后,可以将横梁2、模具从中间双梁5的内端推至中间双梁5的外端,从而方便工作人员转运合模后的模具。
具体的,侧梁52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与上梁51外端、下梁53外端、下支架13连接的加强筋。
在一实施例中,横梁2通过滑动组件6与上梁51连接,上梁51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滑槽54,滑动组件6包括嵌入滑槽54的连接架61、至少2组滚动连接于滑槽54的滑轮62,每组滑轮62包括分别转动连接于连接架61两侧的滑轮62。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移动横梁2,减少横梁2与中间双梁5的摩擦力,利用滑轮62以及连接架61的配合使用,对横梁2进行支承,另外,通过多组滑轮62的配合使用,可以提高连接架61的移动稳定性,需要说明的是,连接架61相对两侧设置有连接轴,滑轮62通过轴承与连接轴外端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滑槽54内侧上端设置有限位条7,限位条7与上梁51形成限位滑轮62的限位空间71。
在本实施例中,限位条7沿滑槽54长度方向延伸设置,通过限位条7和上梁51的配合使用,可以避免滑轮62与上梁51脱离的情况。
在一实施例中,连接架61包括下端与滑轮62连接的连接部63、固设于连接部63上端的抵接部64,抵接部64上侧用于抵触横梁2下侧,连接部63为工字钢。
在本实施例中,抵接部64的表面积大于连接部63的顶端面积,通过这样的设计,提高抵接部64与横梁2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对横梁2的支承效果。
在一实施例中,千斤顶沿下支架13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至少2个。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多个千斤顶可以有效减少单个千斤顶的压力,从而延长千斤顶的使用寿命;同时,多个千斤顶可以确保模压时受力均匀,减少模具变形的情况出现。
结合图1和图3,在一实施例中,夹持组件4包括限位件41、抵紧杆42,限位件41包括围合成C状的上限位部43、侧限位部44、下限位部45,侧限位部44上下两端分别固设于上限位部43和下限位部45的一端,抵紧杆42螺纹连接于下限位部45的另一端、并用于将上模上侧抵紧于上限位部43内侧。
在本实施例中,上限位部43、侧限位部44、下限位部45一体成型,能够有效提高限位件41的结构强度,在安装的时候,将合模后的模具从限位件41的缺口嵌入限位件41内部,此时上模上侧抵触于上限位部43内侧,然后转动抵紧杆42,使得抵紧杆42上端向上移动并抵触于下模下侧,在施加预设的力后,夹持组件4夹紧上模和下模,使得两者相对固定。
在一实施例中,上限位部43、侧限位部44、下限位部45内侧均设置有第一抵接片8,抵紧杆42上端固设有第二抵接片81。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抵接片8和第二抵接片81,可以有效的提高限位件41的结构强度,通过增大限位件41与模具的接触面积,从而确保模压时受力均匀。
在一实施例中,夹持组件4设置有多组,每组夹持组件4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夹持组件4。
在本实施例中,夹持组件4设置有3组,通过3组夹持组件4可以有效的确保模压时受力均匀。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用于模具的压合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型架(1),包括上支架(11)、侧支架(12)和下支架(13),所述上支架(11)通过所述侧支架(12)与下支架(13)连接;
横梁(2),横向设置于所述下支架(13)上,用于支承上模和下模合模后的模具;
驱动件(3),设置于所述下支架(13)上,用于驱使所述横梁(2)、模具上升并抵紧所述上支架(11);
夹持组件(4),用于在模具抵紧于所述上支架(11)后将上模和下模相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模具的压合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3)为设置于所述下支架(13)上侧的千斤顶,所述千斤顶的输出端抵触于所述横梁(2)下侧。
3.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模具的压合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2个中间双梁(5),每一所述中间双梁(5)包括上梁(51)、下梁(53)和2个侧梁(52);
所述下梁(53)一端固设于所述下支架(13)一侧、另一端与其中一所述侧梁(52)的下端连接,所述上梁(51)两端分别与2个所述侧梁(52)的上端连接,另一所述侧梁(52)下端固设于所述下支架(13),所述横梁(2)滑动连接于所述上梁(51)上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模具的压合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2)通过滑动组件(6)与所述上梁(51)连接,所述上梁(51)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滑槽(54),所述滑动组件(6)包括嵌入所述滑槽(54)的连接架(61)、至少2组滚动连接于所述滑槽(54)的滑轮(62),每组滑轮(62)包括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接架(61)两侧的滑轮(6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模具的压合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54)内侧上端设置有限位条(7),所述限位条(7)与所述上梁(51)形成限位所述滑轮(62)的限位空间(71)。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模具的压合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架(61)包括下端与所述滑轮(62)连接的连接部(63)、固设于所述连接部(63)上端的抵接部(64),所述抵接部(64)上侧用于抵触所述横梁(2)下侧,所述连接部(63)为工字钢。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模具的压合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千斤顶沿所述下支架(13)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至少2个。
8.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模具的压合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组件(4)包括限位件(41)、抵紧杆(42),所述限位件(41)包括围合成C状的上限位部(43)、侧限位部(44)、下限位部(45),所述侧限位部(44)上下两端分别固设于所述上限位部(43)和下限位部(45)的一端,所述抵紧杆(42)螺纹连接于所述下限位部(45)的另一端、并用于将上模上侧抵紧于所述上限位部(43)内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模具的压合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限位部(43)、侧限位部(44)、下限位部(45)内侧均设置有第一抵接片(8),所述抵紧杆(42)上端固设有第二抵接片(81)。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模具的压合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组件(4)设置有多组,每组夹持组件(4)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夹持组件(4)。
CN202220771350.8U 2022-04-02 2022-04-02 一种用于模具的压合辅助装置 Active CN2173194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71350.8U CN217319464U (zh) 2022-04-02 2022-04-02 一种用于模具的压合辅助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71350.8U CN217319464U (zh) 2022-04-02 2022-04-02 一种用于模具的压合辅助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319464U true CN217319464U (zh) 2022-08-30

Family

ID=830042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771350.8U Active CN217319464U (zh) 2022-04-02 2022-04-02 一种用于模具的压合辅助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31946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60150A (zh) 浮动压装装置
CN212192899U (zh) 一种自动压装机用管件夹具
KR101403206B1 (ko) 소재 벤딩장치
CN210828572U (zh) 高绝缘性轻量化复合材料横担
CN216370934U (zh) 一种汽车扶手座的磁铁压扣装置
CN217319464U (zh) 一种用于模具的压合辅助装置
CN210062083U (zh) 高绝缘性轻量化复合材料横担生产系统
CN205519100U (zh) 一种新型c型钣金折弯装置
CN217889191U (zh) 一种具有合模缓冲结构的商务面包车底承重梁冲压件模具
CN216151604U (zh) 用于钢带加工线的焊接装置
CN215143696U (zh) 细长薄壁管用双向挤压装置
CN210614674U (zh) 一种压管设备、复合管拉拔设备
CN205660624U (zh) 水泵机械密封装配工装
CN212949319U (zh) 一种多引线晶体管器件引线批量成形装置
CN114769382A (zh) 一种c型钢加工设备及加工工艺
CN213103907U (zh) 一种钣金自动化折弯设备
CN210998485U (zh) 一种汽车阀套生产用套胶圈机
CN210586821U (zh) 一种压铆机辅助装置
CN211277159U (zh) 一种装配台
CN112776104A (zh) 一种圆模板用液压成型机及方法
CN107159818B (zh) S扣成型机
CN110976592A (zh) 一种铝合金板材冲压成型装置
CN111941900A (zh) 一种拉压及部零部件拆分多功能液压机及其工作方法
CN218229232U (zh) 一种铝合金半挂车纵梁组对工装
CN206253495U (zh) 一种铁塔角钢反向单曲加工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