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306308U - 绕线机 - Google Patents

绕线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306308U
CN217306308U CN202220014095.2U CN202220014095U CN217306308U CN 217306308 U CN217306308 U CN 217306308U CN 202220014095 U CN202220014095 U CN 202220014095U CN 217306308 U CN217306308 U CN 2173063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casing
assembly
guide pin
clam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01409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忠华
麦荣建
李海中
王立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City Posonwon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City Posonwon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City Posonwon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City Posonwon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01409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3063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3063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3063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nipulat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绕线机,该绕线机包括机架以及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出线套管装置、引线装置和夹料装置,所述引线装置包括围绕所述出线套管装置周侧布置的上引线组件和下引线组件。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绕线机通过将上引线组件和下引线组件分别布置在夹料装置的周侧,从而使得上引线组件和下引线组件可分别实现上下运动,避免出现两者移动时出现干涉的情况。

Description

绕线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绕线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绕线机。
背景技术
变压器和电感器都是一种在铁芯或磁芯上缠绕线圈制成的电子部件,在现有制造生产变压器和电感器过程中,一般是通过绕线机将导线缠绕在铁芯或磁芯上,并使得导向的两端与铁芯或磁芯上的导电柱电连接。
现有如公开号为CN212676097U的中国专利,通过将工件夹持,然后通过双导针组件引出导线传递组件上的导线,从而通过导线的自转将导线缠绕在工件上。但是,由于现有双导针组件整体位于导线传递组件的一侧,且双导针组件中的上导针和下导针呈上下状态布置,从而导致现有上导针和下导针上下移动时存在干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绕线机,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绕线机包括机架以及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出线套管装置、引线装置和夹料装置,所述引线装置包括围绕所述出线套管装置周侧布置的上引线组件和下引线组件。
优选地,所述上引线组件包括上导针、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和第一夹线机构,所述上导针上具有沿竖直方向贯穿的第一导线孔,所述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所述上导针沿竖直方向移动,所述第二驱动机构驱动所述上导针自转,所述第一夹线机构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的输出端连接并夹持穿过所述第一导线孔的导线。
优选地,所述第一夹线机构包括两个第一夹头、第一动力源和第二动力源,所述第一动力源驱动两个所述第一夹头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导线孔移动,所述第二动力源驱动两个所述第一夹头相向或相背移动。
优选地,所述下引线组件包括下导针、第三驱动机构、第四驱动机构、第五驱动机构和第二夹线机构,所述下导针上具有沿竖直方向贯穿的第二导线孔,所述第三驱动机构驱动所述下导针沿竖直方向移动,所述第四驱动机构驱动所述下导针朝向所述上导针移动、并使所述第二导线孔与所述第一导线孔对接,所述第五驱动机构驱动所述下导针自转,所述第二夹线机构与所述第五驱动机构的输出端连接并夹持穿过所述第二导线孔的导线。
优选地,所述第二夹线机构包括两个第二夹头和第三动力源,两个所述第二夹头位于所述第二导线孔正下方,所述第三动力源驱动两个所述第二夹头相向或相背移动。
优选地,所述出线套管装置包括线管输出机构、套管裁切机构和套管长度检测机构,所述线管输出机构具有套管输出口和导线输出口,所述套管裁切机构包括裁管组件、夹管组件和第一驱动组件,所述裁管组件裁切从所述套管输出口输出的套管,所述夹管组件夹持裁切后的套管,所述第一驱动组件驱动所述夹管组件在所述套管输出口与所述导线输出口之间往复移动,所述套管长度检测机构检测从所述套管输出口输出的套管的长度。
优选地,所述套管长度检测机构包括安装座、抵接片、检测部件和第二驱动组件,所述抵接片安装于所述安装座上并可相对于所述安装座转动,所述抵接片形成有位于其两端的第一抵接部和第二抵接部,所述第一抵接部承接从所述套管输出口输出的套管,所述检测部件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并位于所述第二抵接部的上方,所述检测部件在所述第二抵接部翘起预设程度后触发控制信号,所述第二驱动组件驱动所述安装座靠近或远离所述夹管组件移动。
优选地,所述检测部件为接近开关。
优选地,所述安装座上设有调节螺钉,所述调节螺钉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抵接部抵接,所述安装座上设有供所述调节螺钉穿过的螺纹孔。
优选地,所述夹料装置包括取料机构和机械手,所述机械手驱动所述取料机构移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绕线机,通过将上引线组件和下引线组件分别布置在夹料装置的周侧,从而使得上引线组件和下引线组件可分别实现上下运动,避免出现两者移动时出现干涉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绕线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示上引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所示第一夹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所示下引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所示第二夹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所示出线套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所示线管输出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6中所示套管裁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6中所示套管长度检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7中所示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7中所示抵接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中所示夹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DEST_PATH_GDA0003643803260000031
Figure DEST_PATH_GDA0003643803260000041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还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上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绕线机,如图1所示,该绕线机包括机架1000以及设置在机架1000上的出线套管装置2000、引线装置3000和夹料装置4000,引线装置3000包括围绕出线套管装置2000周侧布置的上引线组件3100和下引线组件3200。
其中,出线套管装置2000、夹料装置4000、上引线组件3100和下引线组件3200均可参照现有结构进行布置,本方案的主要改进点在于将上引线组件3100和下引线组件3200围绕出线套管装置2000布置,以可避免上引线组件3100和下引线组件3200中的导针在沿竖直方向移动时不存在干涉,即上引线组件3100在出线套管装置2000的一侧沿竖直方向上下移动,而下引线组件3200在出线套管装置2000的另一侧沿竖直方向上下移动。具体的,优选上引线组件3100和下引线组件3200相对布置在出线套管装置2000的周侧,从而有利于保持设备的重心位于中心位置。此时,优选上引线组件3100和下引线组件3200中的导针呈上下状态对接布置,从而便于导线依次从上引线组件3100和下引线组件3200上的导针穿出。工作原理:通过出线套管装置2000 输出导线并依次输出至上引线组件3100和下引线组件3200,然后利用下引线组件3200带动导线下行,再利用夹料装置4000抓取工件后与下引线组件3200 夹持的导线抵接,并利用下引线组件3200与夹料装置4000配合将导线的一端挂接在工件的一个导电柱上后,利用夹料装置4000驱动工件自转进行绕线动作,在绕线完成后通过上引线组件3100与夹料装置4000配合将导线的另一端挂接在工件的另一个导电柱上,最后将导线剪断即可完成整个绕线工序。本实施例中,通过将上引线组件3100和下引线组件3200分别布置在夹料装置4000的周侧,从而使得上引线组件3100和下引线组件3200可分别实现上下运动,避免出现两者移动时出现干涉的情况。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优选上引线组件3100包括上导针3110、第一驱动机构3120、第二驱动机构3130和第一夹线机构3140,上导针3110上具有沿竖直方向贯穿的第一导线孔,第一驱动机构3120驱动上导针3110沿竖直方向移动,第二驱动机构3130驱动上导针3110自转,第一夹线机构3140与第二驱动机构3130的输出端连接并夹持穿过第一导线孔的导线。其中,优选第一驱动机构3120包括第一安装板、第一滑板和第一直线气缸,第一安装板设置在机架1000上,且优选第一安装板呈条状沿竖直方向布置,第一滑板通过直线导轨安装在第一安装板上并可沿竖直方滑动,第一直线气缸设置在第一安装板上,且第一直线气缸的输出端与第一滑板连接,以驱动第一滑板移动。优选第二驱动机构3130包括第一电机和第一安装条,第一电机设置在第一安装板上,第一安装条呈水平状态布置,且第一安装条的一端与第一电机的输出端连接,以便于利用第一电机驱动第一安装条自转。此时,上导针3110和第一夹线机构3140均位于第一安装条上,优选上导针 3110布置在第一安装条远离第一电机的一端,并与第一安装条可拆卸连接,如卡接或螺纹连接等方式,以便于根据实际情况更换不同孔径的上导针3110,而第一夹线机构3140布置在第一安装条的底部,从而便于夹持由上至下穿过第一导线孔的导线。当然,也可以采用丝杠组件、同步带轮组件或直线模组等组件替换上述第一直线气缸,以能驱动第一滑板移动即可,还可以采用旋转气缸替换上述第一电机,以能驱动第一安装条转动即可。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夹线机构3140在绕线完成后夹持导线并控制上导针3110转动,以将导线折叠预设角度,从而便于与夹料装置4000配合将导线挂接在工件的一个导电柱上。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优选第一夹线机构3140包括两个第一夹头3141、第一动力源3142和第二动力源3143,第一动力源3142驱动两个第一夹头3141靠近或远离第一导线孔移动,第二动力源3143驱动两个第一夹头3141相向或相背移动。其中,优选第一动力源3142为直线气缸,第二动力源3143为手指气缸,具体为手指气缸的缸体通过直线导轨安装在第一安装条上,直线气缸的输出端与手指气缸的缸体连接,两个第一夹头3141分别设置在手指气缸的两个气动手指一一对应连接,从而便于利用第一动力源 3142驱动两个第一夹头3141移动至上导针的下端,然后利用第二动力源3143 驱动两个第一夹头3141对穿过上导针的导线进行夹持。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优选下引线组件3200包括下导针 3210、第三驱动机构3220、第四驱动机构3230、第五驱动机构3240和第二夹线机构3250,下导针3210上具有沿竖直方向贯穿的第二导线孔,第三驱动机构3220驱动下导针3210沿竖直方向移动,第四驱动机构3230驱动下导针 3210朝向上导针移动、并使第二导线孔与第一导线孔对接,第五驱动机构3240 驱动下导针3210自转,第二夹线机构3250与第五驱动机构3240的输出端连接并夹持穿过第二导线孔的导线。其中,优选第三驱动机构3220包括第二安装板、第二滑板和第二直线气缸,第二安装板设置在机架1000上,且优选第二安装板呈条状沿竖直方向布置,第二滑板通过直线导轨安装在第二安装板上并可沿竖直方滑动,第二直线气缸设置在第二安装板上,且第二直线气缸的输出端与第二滑板连接,以驱动第二滑板移动。优选第四驱动机构3230包括第三滑板和第三直线气缸,第三滑板通过直线导轨安装在第二滑板上并可朝向上述上引线组件3100移动,第三直线气缸设置在第二滑板上且其输出端与第三滑板连接,以驱动第三滑板移动。优选第五驱动机构3240包括第二电机和第二安装条,第二电机设置在第三滑板上,第二安装条呈水平状态布置,且第二安装条的一端与第二电机的输出端连接,以便于利用第二电机驱动第二安装条自转。此时,下导针3210和第二夹线机构3250均位于第二安装条上,优选下导针3210布置在第二安装条远离第二电机的一端,并与第二安装条可拆卸连接,如卡接或螺纹连接等方式,以便于根据实际情况更换不同孔径的下导针3210,而第二夹线机构3250布置在第二安装条的底部,从而便于夹持由上至下穿过第二导线孔的导线。当然,也可以采用丝杠组件、同步带轮组件或直线模组等组件替换上述第二直线气缸或第三直线气缸,以能驱动第二滑板或第三滑板移动即可,还可以采用旋转气缸替换上述第二电机,以能驱动第二安装条转动即可。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二夹线机构3250夹持位于上引线组件3100上的导线下移后,夹料装置4000夹取工件并使工件的一侧与导线(即上引线组件3100和下引线组件3200之间靠近下引线组件3200一端的导线)抵接,然后控制下导针转动,以将导线折叠预设角度,从而便于与夹料装置4000配合将导线挂接在工件的一个导电柱上。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优选第二夹线机构3250包括两个第二夹头3251和第三动力源3252,两个第二夹头3251位于第二导线孔正下方,第三动力源3252驱动两个第二夹头3251相向或相背移动。其中,优选第三动力源3252手指气缸,具体为手指气缸的缸体安装在第二安装条上,两个第二夹头3251分别设置在手指气缸的两个气动手指一一对应连接,从而便于利用第三动力源3252驱动两个第二夹头3251对穿过下导针的导线进行夹持。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优选上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上设有第一遮光片,第二电机的输出端上设有第二遮光片,同时第一滑板上设有与第一遮光片配合的第一光电开关,第三滑板上设有与第二遮光片配合的第二光电开关,以此便于通过第一光电开关检测第一遮光片的位置以及第二光电开关检测第二遮光片的位置,从而控制上导针和下导针转动的角度。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如图6至图8所示,出线套管装置2000包括线管输出机构2100、套管裁切机构2200和套管长度检测机构2300,线管输出机构 2100具有套管输出口2110和导线输出口2120,套管裁切机构2200包括裁管组件2210、夹管组件2220和第一驱动组件2230,裁管组件2210裁切从套管输出口2110输出的套管,夹管组件2220夹持裁切后的套管,第一驱动组件 2230驱动夹管组件2220在套管输出口2110与导线输出口2120之间往复移动,套管长度检测机构2300检测从套管输出口2110输出的套管的长度。本实施例中,在套管长度检测机构2300检测到从套管输出口2110移出预设长度的套管后(此时套管移出的部分位于夹管组件2220的两夹头之间),裁管组件 2210对套管进行裁切,此时夹管组件2220夹持的套管被裁切为上下两段(如裁管组件2210具有两个切刀,以将套管切断和分段),然后第一驱动组件2230 驱动夹管组件2220夹持的套管移动至导线输出口2120的正下方,使得输出的导线可依次穿过套管以及上导针3110和下导针3210,然后利用上述两个第一夹头3141和两个第二夹头3251分别夹持两段套管,最后由两个第二夹头 3251带动导线下行,以完成出线动作。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如图9和图10所示,套管长度检测机构2300包括安装座2310、抵接片2320、检测部件2330和第二驱动组件2340,抵接片2320 安装于安装座2310上并可相对于安装座2310转动,抵接片2320形成有位于其两端的第一抵接部2321和第二抵接部2322,第一抵接部2321承接从套管输出口2110输出的套管,检测部件2330设置在安装座2310上并位于第二抵接部2322的上方,检测部件2330在第二抵接部2322翘起预设程度后触发控制信号,第二驱动组件2340驱动安装座2310靠近或远离夹管组件2220移动。其中,检测部件2330可以是接近开关、光电开关等形式,接近开关作为优选,抵接片2320的长度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通过抵接片2320的中部区域与安装座2310转动连接,且优选连接点靠近第一抵接部2321布置,以实现与跷跷板类似的功能,即在抵接片2320一端下降的同时另一端上升,优选在正常状态下抵接片2320呈水平状态或第一抵接部2321呈上翘的状态,而在第一抵接部2321受到套管的压力后则下降,第二抵接部2322上翘并直至进入检测部件2330的检测区域,从而触发对应的控制信号,如在检测部件2330 检测到第一抵接部2321移动至预设位置后即表明移出套管的长度以达到预设要求,从而即可施行裁剪工作,以此便于保证裁剪套管的精度。优选第二驱动组件2340与第一驱动组件2230的输出端连接,第二驱动组件2340优选采用直线气缸,从而便于将第一抵接部2321移动至夹管组件2220的正下方承接套管。本实施例中,通过抵接片2320上的第一抵接部2321受到套管的压力下降时第二抵接部2322同步上翘,并使得第二抵接部2322移动至检测部件2330的检测区域,从而即可便于检测部件2330在检测到第二抵接部2322 移动至特定位置后即发出裁切套管的信号,以此有利于保证套管裁切的精度。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优选安装座2310上设有可收纳第一抵接部2321的避位缺口2313。其中,抵接片2320贴合布置在安装座2310的顶面,而安装座2310上位于第一抵接部2321对应的一端设有避位缺口2313,以便于为第一抵接部2321在受外力作用下下降提供避位空间,使得抵接片 2320可在受到套管的压力后转动。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优选安装座2310上设有调节螺钉2315,调节螺钉2315的一端与第一抵接部2321抵接,安装座2310上设有供调节螺钉2315穿过的螺纹孔。其中,优选螺纹孔由安装座2310的底部向上延伸并贯穿设置,且优选螺纹孔的上开口端位于上述避位缺口2313内,从而便于通过控制调节螺钉2315的位置(即调节螺钉2315上端的高度)来控制抵接片2320转动的角度范围,以此便于抵接片2320进入检测部件2330的检测区域。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优选安装座2310包括第一块体2311 和与第一块体2311可拆卸链接的第二块体2312,抵接片2320转动安装在第一块体2311上,检测部件2330安装在第二块体2312上。其中,优选第一块体2311为与抵接片2320长度一致的块状体,第二块体2312与第一块体2311 优选通过螺钉连接,以便于拆装。当然,还可以是第二块体2312上沿竖直方向设有多个供螺钉穿过的螺钉孔,从而便于通过螺钉穿过不同的螺钉孔与第一块体2311连接来控制检测部件2330的高度,即检测部件2330与抵接片2320 之间的距离。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如图10和图11所示,优选抵接片2320上设有两个相对布置的连接部2323,且两个连接部2323均位于第一抵接部2321与第二抵接部2322之间,安装座2310上设有转轴2314,安装座2310通过转轴2314 分别与两个连接部2323转动连接。其中,优选两个连接部2323均为片状体,从而使得两个连接部2323可分别位于上述第一块体2311的相对两侧,以分别与转轴2314的两端连接。此时,转轴2314可以是固定设置在第一块体2311 上,而连接部2323上则需与转轴2314转动连接,当然转轴2314也可以是转动设置在第一块体2311上,而连接部2323则与转轴2314固定连接即可。同时,优选两个连接部2323靠近第一抵接部2321布置,从而便于提升第二抵接部2322上翘的高度。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优选夹料装置4000包括取料机构4100 和机械手4200,三轴机械手4200驱动取料机构4100移动。其中,优选机械手4200参照现有的三轴机械手进行布置即可,以便于驱动取料机构4100在空间任意一点移动,取料机构4100同时具有夹料和驱动被夹工件自转的功能,从而便于利用机械手4200驱动取料机构4100完成取料后与下引线组件3200 配合将导线的一端挂接在工件的一个导电柱上,然后下引线组件3200释放导线并利用取料机构4100驱动工件自转进行绕线动作,最后在绕线完成后利用机械手4200驱动取料机构4100与上引线组件3100(此时)配合将导线的另一端挂接在工件上的另一个导电柱上。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优选绕线机还包括剪线组件,此时剪线组件可以是设置在机架1000上,也可以是设置在上述第二安装条上,从而便于在绕线完成且将导线的一端挂接在工件的一个导电柱上后,利用剪线组件对导线实施剪断操作。
以上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或优选实施例,无论是文字还是附图都不能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凡是在与本实用新型一个整体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绕线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以及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出线套管装置、引线装置和夹料装置,所述引线装置包括围绕所述出线套管装置周侧布置的上引线组件和下引线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绕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引线组件包括上导针、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和第一夹线机构,所述上导针上具有沿竖直方向贯穿的第一导线孔,所述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所述上导针沿竖直方向移动,所述第二驱动机构驱动所述上导针自转,所述第一夹线机构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的输出端连接并夹持穿过所述第一导线孔的导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绕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线机构包括两个第一夹头、第一动力源和第二动力源,所述第一动力源驱动两个所述第一夹头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导线孔移动,所述第二动力源驱动两个所述第一夹头相向或相背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绕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引线组件包括下导针、第三驱动机构、第四驱动机构、第五驱动机构和第二夹线机构,所述下导针上具有沿竖直方向贯穿的第二导线孔,所述第三驱动机构驱动所述下导针沿竖直方向移动,所述第四驱动机构驱动所述下导针朝向所述上导针移动、并使所述第二导线孔与所述第一导线孔对接,所述第五驱动机构驱动所述下导针自转,所述第二夹线机构与所述第五驱动机构的输出端连接并夹持穿过所述第二导线孔的导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绕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线机构包括两个第二夹头和第三动力源,两个所述第二夹头位于所述第二导线孔正下方,所述第三动力源驱动两个所述第二夹头相向或相背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绕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线套管装置包括线管输出机构、套管裁切机构和套管长度检测机构,所述线管输出机构具有套管输出口和导线输出口,所述套管裁切机构包括裁管组件、夹管组件和第一驱动组件,所述裁管组件裁切从所述套管输出口输出的套管,所述夹管组件夹持裁切后的套管,所述第一驱动组件驱动所述夹管组件在所述套管输出口与所述导线输出口之间往复移动,所述套管长度检测机构检测从所述套管输出口输出的套管的长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绕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长度检测机构包括安装座、抵接片、检测部件和第二驱动组件,所述抵接片安装于所述安装座上并可相对于所述安装座转动,所述抵接片形成有位于其两端的第一抵接部和第二抵接部,所述第一抵接部承接从所述套管输出口输出的套管,所述检测部件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并位于所述第二抵接部的上方,所述检测部件在所述第二抵接部翘起预设程度后触发控制信号,所述第二驱动组件驱动所述安装座靠近或远离所述夹管组件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绕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部件为接近开关。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绕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上设有调节螺钉,所述调节螺钉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抵接部抵接,所述安装座上设有供所述调节螺钉穿过的螺纹孔。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绕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料装置包括取料机构和机械手,所述机械手驱动所述取料机构移动。
CN202220014095.2U 2022-01-04 2022-01-04 绕线机 Active CN2173063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14095.2U CN217306308U (zh) 2022-01-04 2022-01-04 绕线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14095.2U CN217306308U (zh) 2022-01-04 2022-01-04 绕线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306308U true CN217306308U (zh) 2022-08-26

Family

ID=829236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014095.2U Active CN217306308U (zh) 2022-01-04 2022-01-04 绕线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30630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997056A (zh) * 2024-04-07 2024-05-07 深圳市金岷江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套管分块绕线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997056A (zh) * 2024-04-07 2024-05-07 深圳市金岷江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套管分块绕线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306308U (zh) 绕线机
CN108582190A (zh) 一种液晶显示模组生产用基板切割装置
JPH08224631A (ja) 線条材の曲げ加工装置
CN112217358A (zh) 一种自动转子绕线机
CN218168206U (zh) 一种多线切分轧制用定位装置
CN217878660U (zh) 一种铜杆拉伸强度试验机
CN215824568U (zh) 一种视觉调整机构及激光切管机
CN214684046U (zh) 一种旋转切线送线装置
CN110824334A (zh) 一种具有定位功能的pcb板检测治具
CN211361258U (zh) 一种笔顶自动装配机
CN216749589U (zh) 绕线包胶机
JP3343821B2 (ja) キャリパーの内径加工装置
JPH0785849B2 (ja) ワイヤー電極edm機械
CN112974716A (zh) 汽车尾门支架热压铆钉自动装配设备
CN114300260A (zh) 绕线包胶机
CN216462838U (zh) 一种物料移动组件及自动装配装置
CN220297108U (zh) 一种侧取机械手总成
CN213411887U (zh) 一种线圈骨架定向调整装置
CN221101871U (zh) 绕线机的绕线装置及绕线机
CN220239706U (zh) 一种折弯机的折弯机构
CN215496233U (zh) 一种电阻绕线机
JPS6324575A (ja) ケーブル支持・供給装置
CN110682076B (zh) 一种笔顶自动装配机
CN220542643U (zh) 一种端子拉力测试仪
CN108436222B (zh) 全自动线束加工组装设备的线束焊针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