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90175U - 用以制造空气炸锅风叶的模具 - Google Patents

用以制造空气炸锅风叶的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290175U
CN217290175U CN202221040861.9U CN202221040861U CN217290175U CN 217290175 U CN217290175 U CN 217290175U CN 202221040861 U CN202221040861 U CN 202221040861U CN 217290175 U CN217290175 U CN 2172901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e
mold
punching
sub
fan bla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04086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新航
马言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ixi Zhaofeng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ixi Zhaofeng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ixi Zhaofeng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ixi Zhaofeng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04086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2901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2901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2901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以制造空气炸锅风叶的模具,用于将基板加工形成风叶,其中,包括:第一模具;第二模具,与第一模具相对设置,两者之间限定出供待加工的基板放置其中、并允许基板沿其长度方向前移的加工通道;加工通道沿基板的进料方向依次布置有用于形成凸筋、凸台的凸部成型区、用于形成连接轴孔的孔槽加工区、用于将基板上一个风叶加工区之外的余料进行切除的余料切除区、用于形成叶片的叶片成型区以及用于形成翻边并同时将风叶与基板脱离的翻边成型区。仅需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的一次冲压过程,便能够在基板上的各风叶加工区域同时进行上述的各部分的成型加工,实现了能够对风叶的各部分的连续加工,极大地提高了风叶的加工效率。

Description

用以制造空气炸锅风叶的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工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以制造空气炸锅风叶的模具。
背景技术
空气炸锅是一种利用高速空气循环技术进行烹饪的小家电。现有的空气炸锅的发热装置包括产生热风的电机和风扇(风叶),为了保证风扇的整体强度,风扇包括基体及与基体连接的扇叶,并且多个扇叶的叶片部依次连接在一起,这种风扇的结构更加稳定,不容易变形,进而使得空气炸锅的工作过程更稳定、安全且可靠,同时机器的结构也可以设计得更紧凑。
如申请号为CN201520316379.7(授权公告号为:CN204708674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这种风扇结构。其中,这种扇叶一体的风扇结构一般采用冲压的方式在基体板材上形成上述的叶片,叶片与基体所在平面的夹角一般为90°左右。此外,风扇的基体的中部还一般设置有圆形凸台,圆形凸台上需要开设有连接轴孔,基体的外周缘还具有翻边,基体上还需要设置径向延伸的凸筋结构。但,现有技术中还没有一种上述风扇进行连续、高效加工成型的模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用以制造空气炸锅风叶的模具,该模具能够对风叶的各部分进行连续加工,从而有效提高风叶的加工效率。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以制造空气炸锅风叶的模具,用于将基板加工形成风叶,其中,风叶包括具有轴线的基体以及围绕基体的轴线在圆周方向上依次布置的叶片,每个所述叶片沿所述基体的轴线翻折,基体的中部具有沿轴线向一侧凸起的凸台,凸台上开设有连接轴孔,基体上还具有围绕基体的轴线在圆周方向上依次布置凸筋以及在其外周缘形成的翻边;
包括:
第一模具;
第二模具,与所述第一模具相对设置,两者之间限定出供待加工的基板放置其中、并允许基板沿其长度方向前移的加工通道,所述第二模具能由驱动机构驱动而相对第一模具靠近以对放置在加工通道中的基板进行加工以及能相对第一模具远离而打开所述的加工通道以允许所述基板沿加工通道继续前移;
所述加工通道沿基板的进料方向依次布置有用于形成所述凸筋、凸台的凸部成型区、用于形成连接轴孔的孔槽加工区、用于将基板上一个风叶加工区之外的余料进行切除的余料切除区、用于形成所述叶片的叶片成型区以及用于形成所述翻边并同时将风叶与基板脱离的翻边成型区。
为了方便基板加工过程中的持续进料,所述第一模具位于所述第二模具的下方,所述第一模具上沿所述加工通道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有多组扶正柱组件,每组扶正柱组件包括分别位于所述基板的左右两侧第一扶正柱和第二扶正柱,所述第一扶正柱的侧壁上开设有供所述基板的左侧边限位其中的第一限位导槽,所述第二扶正柱的侧壁上开设有供所述基板的右侧边限位其中的第二限位导槽,各组所述扶正柱组件的第一限位导槽和第二限位导槽基本位于的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第一扶正柱以及第二扶正柱均能相对所述第一模具上下移动,以允许放置在所述扶正柱组件的第一限位导槽和第二限位导槽中的基板能在第二模具的施压作用下下移而与所述第一模具贴合,以及在第二模具上移后由第一弹性件驱动而反向复位至初始位置,在初始位置状态下,放置在所述扶正柱组件上的基板与第一模具的顶面具有预定距离。
为了能对基板进行预压紧后再进行冲压加工,保证加工精度,所述第二模具包括连接座、浮动模具以及第二弹性件,所述浮动模具以能相对所述连接座上下浮动的方式设于所述连接座的下方,所述第二弹性件设于所述连接座与所述浮动模具之间,并作用于所述的浮动模具,从而使所述浮动模具始终具有相对所述连接座下移的趋势。
为了在基板上冲压形成凸筋以及凸台结构,所述第一模具包括定位基座以及设于所述定位基座上、并与所述的凸部成型区相对应的第一子模,所述浮动模具上设有与所述的凸部成型区相对应的第二子模,所述第一子模的顶面上具有冲压凸筋部以及冲压凸台部,所述第二子模的底面上具有与所述冲压凸筋部相适配的冲压筋槽部以及与所述冲压凸台部相适配的冲压凹槽部。
为了在基板上冲压形成弧形槽以及连接轴孔,所述第一模具包括设于所述定位基座上并与所述的孔槽成型区相对应的第三子模和第四子模,所述连接座上具有竖向延伸的弧形冲板以及第一冲针,所述弧形冲板以及第一冲针均能随该连接座上下移动,所述浮动模具上具有供所述弧形冲板通过的弧形让位槽以及供所述第一冲针穿过的第一让位孔,所述第三子模上具有用于套接所述弧形冲板的弧形冲槽,所述第四子模上具有用于套接所述第一冲针的第一冲孔,所述的弧形冲板具有左右间隔布置的两个,两个所述弧形冲板的凹口朝向相对设置,所述第三子模也对应具有左右相对设置的两个,两个所述第三子模上均具有所述的弧形冲槽,两个所述弧形冲板与两个所述弧形冲槽相互配合从而在基板上的一个风叶加工区上冲压形成两个相对的弧形槽,两个弧形槽的内壁部分构成了风叶的基体周沿上的相对第一弧形段和第二弧形段。
为了在基板上形成风叶的外周轮廓,并保证拟进行叶片加工的风叶及基板不脱离,所述第一模具包括设于所述定位基座上、并与所述的余料切除区相对应的第五子模,所述连接座上具有能随该连接座上下移动的余料冲块,所述浮动模具上具有供所述余料冲块通过的让位口,所述第五子模上具有用于套接所述余料冲块的冲压缺口,所述余料冲块具有相对的两个弧形壁,两个所述弧形壁在加工通道的左右方向上延伸,且两者的凹口分别朝前以及朝后设置,所述余料冲块与所述第五子模上的冲压缺口相互配合从而将基板上相邻的两个风叶加工区之间的余料部分进行切除形成一个隔断缺口,该隔断缺口上与两个所述弧形壁相对应的内壁部分分别构成了基板上后一风叶的基体周沿上的第四弧形段和前一风叶的基体周沿上的第三弧形段,所述基板上前一隔断缺口与两个所述弧形槽的前端部分预留有用于连接所述风叶的基体的第一间隔,所述基板上后一隔断缺口与两个所述弧形槽的后端部分预留有用于连接所述风叶的基体的第二间隔。
为了降低叶片的加工难度,降低废品率考虑,所述的叶片成型区包括沿基板的送料方向依次布置的第一冲压区和第二冲压区;
所述第一模具包括能上下活动地设于所述定位基座上、并与所述第一冲压区相对应的第六子模,所述浮动模具上具有与所述第六子模相对的第七子模,所述定位基座上对应于所述第六子模还具有沿着周向依次布置的第一冲压块,所述第六子模上具有供各所述第一冲压块容置其中的第一导向通道,各所述第一冲压块的顶部具有第一楔形面,所述第七子模上具有与各所述第一导向通道对应的第一安装口,各所述第一安装口中对应设有第一冲压配合块,各所述第一冲压配合块上具有与所述第一冲压块的第一楔形面倾斜方向一致的第二楔形面,所述第六子模与所述定位基座之间设有第三弹性件,所述第六子模在所述第七子模下移施压过程中能克服所述第三弹性件的弹力而向下移动,并使各所述第一冲压块的顶部露出从而在所述基板上的风叶加工区形成具有预定倾斜角度的叶片,以及在所述第七子模的压力撤销后由第三弹性件向上驱动而复位,并使各所述的第一冲压块收容于各所述的第一导向通道中;
所述第一模具包括能上下活动地设于所述定位基座上、并与所述第二冲压区相对应的第八子模,所述定位基座上对应于所述第八子模还具有沿着周向依次布置的第二冲压块,所述第八子模上具有供各所述第二冲压块容置其中的第二导向通道,所述浮动模具上具有与各所述第二导向通道对应的第二安装口,各所述第二安装口中对应设有第二冲压配合块,所述第八子模与所述定位基座之间设有第四弹性件,所述第八子模在所述浮动模具下移施压过程中能克服所述第四弹性件的弹力而向下移动,并使各所述第二冲压块的顶部露出从而将基板上的各叶片由预定倾斜角度偏转成与基板相大致垂直的状态,以及在所述浮动模具的压力撤销后由第四弹性件向上驱动而复位至初始位置,并使各所述的第二冲压块收容于各所述的第二导向通道中。
为了加工形成风叶的翻边,对应于所述翻边成型区,所述第一模具还包括设于所述定位基座上的第一定模以及能相对所述第一定模上下移动的第一动模,所述第一定模的顶面与所述定位基座的顶面基本齐平,所述第一定模上具有用于安置所述第一动模的第一安装腔,所述定位基座上还设有作用在所述第一动模的底部以使该第一动模具有向上移动趋势的第五弹性件,在所述第一动模不受外力作用下,所述第一动模的顶面高出所述的第一定模的顶面,并且,所述第一安装腔横截面的尺寸小于所述风叶基体的外周尺寸,所述第一定模上还设有与所述基板上风叶加工区上的第一间隔和第二间隔相对应的第三冲压块,所述的第三冲压块的顶面高出所述第一定模的顶面;
所述浮动模具上还具有与所述第一定模相对应的第二定模,所述连接座上设有能相对所述第二定模上下移动的第二动模,所述第二定模的底面与所述浮动模具的底面基本齐平,所述第二定模上具有供所述第二动模的穿过的贯通孔道,所述第二定模上对应于所述第三冲压块还具有供所述第三冲压卡块的顶部收容其中的定位凹口,在第一动模与第二动模抵接在一起状态下,所述第一动模的顶面与所述第二动模的底面之间形成与风叶的形状相适配的仿形腔;
在所述第一动模受第二动模施压相对所述第一定模下移过程中,所述第三冲压块将所述基板上的第一间隔和第二间隔切除,而使所述的风叶相对基板脱离,并在第一动模相对所述第一定模持续下移过程中,由所述第一定模向风叶基体的外周沿向上施压形成所述的翻边。
为了能将基板相对定位基座进行精确定位,避免发生偏移问题,所述连接座上邻近于凸部成型区的位置还具有能穿过所述浮动模具而对基板进行冲压形成定位孔的第二冲针,所述第一模具上具有用于套接所述第二冲针的第二冲孔;
所述浮动模具上还具有沿所述加工通道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的定位销,所述第一模具上具有与各所述定位销相对应的定位插口,各所述定位销能穿过所述基板上的定位孔中插入到所述第一模具上的定位插口中,以将基板相对所述第一模具进行定位。
为了保证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之间的相对移动的平稳性,所述第一模具与所述第二模具中一个上设有竖向延伸的导向柱,另一个上设有与所述导向柱滑动插入其中的导向筒。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基板沿其长度方向可以形成多个风叶加工区域,各风叶加工区域可以依次在加工通道中凸部成型区、孔槽加工区、余料切除区、叶片成型区以及翻边成型区完成凸筋、凸台的成型加工、连接轴孔的加工、风叶基体的外轮廓的加工、叶片的成型加工以及叶片基体的翻边的加工,并可以在进行翻边加工的同时将风叶与基板脱离。上述一系列的加工过程在同一个模具上进行,也即仅需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的一次冲压过程,便能够在基板上的各风叶加工区域同时进行上述的各部分的成型加工,实现了能够对风叶的各部分的连续加工,极大地提高了风叶的加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工完成后的风叶成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基板的连续加工过程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模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第二模具处于下压状态);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模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第二模具处于升起状态);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模具的右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模具沿前后方向剖切的竖向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模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示出有基板;
图8为图7省去基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模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省去浮动模具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模具的局部部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的第六子模以及第八子模处于下移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模具的局部部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子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子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对风叶的翻边进行加工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了表示方向的术语,诸如“前”、“后”、“上”、“下”、“左”、“右”、“侧”、“顶”、“底”等,用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结构部分和元件,但是在此使用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的目的,是基于附图中显示的示例方位而确定的。由于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实施例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向设置,所以这些表示方向的术语只是作为说明而不应视作为限制,比如“上”、“下”并不一定被限定为与重力方向相反或一致的方向。
图1示出了一种空气炸锅的风叶10成品结构,其包括具有轴线的基体11以及围绕基体11的轴线O在圆周方向上依次布置的叶片12。基体11的外周缘基本呈圆形,且其外周缘形成有翻边15。每个叶片12沿基体11的轴线翻折并沿基体11的径向延伸(或稍相对基体11的轴线O偏心布置),叶片12与基体11所在平面的夹角一般为90°左右。基体11的中部具有沿轴线O向一侧凸起的凸台14,凸台14上开设有连接轴孔140。基体11上还具有围绕基体11的轴线O在圆周方向上依次布置凸筋131,凸筋131的数量与叶片12的数量一致,并邻近叶片12与基体11的接合位置布置。
图2示出了将基板1加工形成风叶10的连续加工过程示意图,其中,基板1为条形板,在喂入模具的加工通道20后,可以沿其进料方向(如图2示出的A1方向)依次进行凸筋131、凸台14的成型加工、连接轴孔140以及弧形槽16的成型加工、隔断缺口18的成型加工、叶片12的成型加工、风叶10基体11的翻边15的加工(同时将风叶10与基板1脱离)。具体地,基板1上会形成多个风叶加工区域,基板1每次前移的距离为一个风叶加工区域的长度。
弧形槽16的成型加工以及隔断缺口18的成型加工是为了形成风叶10基体11的外周轮廓,并使风叶10基体11与基板1不脱落,如在弧形槽16的成型加工以及隔断缺口18的成型加工后,风叶10基体11与基板1是通过第一间隔191和第二间隔192连接在一起,以保证后续叶片12成型加工的精确定位,在叶片12成型加工完成后,可以将上述的第一间隔191和第二间隔192切除(如图2中的局部放大图图2b示出了基板上的第一间隔191和第二间隔192被切除后的状态),而使风叶10相对基板1脱离,在风叶10与基板1脱离的同时完成风叶10基体11的翻边15的加工。基板1的上述加工过程将在下文中结合模具的具体结构进行具体说明。
继续参见图2,基板1上还开设有定位孔190,该定位孔190是由设于第二模具4上的第二冲针471在基板1初始进料位置冲压形成,基板1上的定位孔190具有左右间隔设置的两个。在基板1连续加工后,会在基板1上形成两排平行的定位孔190组。浮动模具41上还具有沿加工通道20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的定位销472,第一模具3上具有与各定位销472相对应的定位插口302。在第二模具4下移时,各定位销472能穿过基板1上的定位孔190中插入到第一模具3上的定位插口302中,从而将基板1相对第一模具3进行精确定位。
参见图3-图16,示出了一种用以制造空气炸锅风叶10的模具,用于将上述的基板1加工形成风叶10。
本实施例的模具包括第一模具3和第二模具4,其中,第二模具4与第一模具3相对设置,第二模具4位于第一模具3的上方,两者之间限定出供待加工的基板1放置其中、并允许基板1沿其长度方向前移的加工通道20。其中,第二模具4能由驱动机构(未示出)驱动而相对第一模具3靠近以对放置在加工通道20中的基板1进行加工以及能相对第一模具3远离而打开所述的加工通道20以允许所述基板1沿加工通道20继续前移。
为了方便对加工通道20的加工区域进行说明,图7示出了省去第二模具4后的模具结构图,加工通道20沿基板1的进料方向依次布置有用于形成凸筋131、凸台14的凸部成型区21、用于形成连接轴孔140的孔槽加工区22、用于将基板1上一个风叶加工区之外的余料进行切除的余料切除区23、用于形成叶片12的叶片成型区24以及用于形成翻边15并同时将风叶10与基板1脱离的翻边成型区25。其中,在孔槽加工区22可以对基板1进行加工同时形成连接轴孔140以及弧形槽16,余料切除区23可以对基板1进行加工形成上述的隔断缺口18。叶片成型区24依次分别第一冲压区241和第二冲压区242,其中,在第一冲压区241预先形成具有预定倾斜角度(如45°左右)的叶片12,然后再在第二冲压区242将该叶片12继续冲压形成与基体11成90°角的叶片12结构。经过两个冲压,可以降低叶片12的冲压难度,减少了废品率。
继续参见图7,为了方便空间布局考虑,在叶片成型区24的第二冲压区242与翻边成型区25之间还具有一个空位区250。在该空位区250,并不对基板1进行加工,是为了适配基板1进料过程中的节拍考虑,同时,也是为了避免叶片成型区24与翻边成型区25相距太近,而导致基板1的对应部分出现变形问题。对应地,基板1上与上述空位区250相对应的风叶加工区域为图2中S区域。
参见图6-图8,第一模具3包括定位基座30、第一子模31、第三子模32、第四子模33、第五子模34、第六子模35、第八子模36、第九子模39、第一定模37以及第一动模38。其中,定位基座30提供了一个用于安装上述各部件的支撑平台。
参见图9及图10,第二模具4包括连接座40、浮动模具41、第二子模42、第七子模43、第二定模45、第二动模46、第一冲针402、第二冲针471、弧形冲板401以及余料冲块403。其中,浮动模具41设于连接座40的下方,并能相对连接座40上下移动。第二子模42、第七子模43以及第二定模45设于浮动模具41上,并能随浮动模具41上下移动。而第一冲针402、第二冲针471、弧形冲板401、余料冲块403以及第二动模46设于连接座40上,并能随连接座40上下移动。对应地,浮动模具41上对应开设有供第一冲针402穿过的第一让位孔411、供第二冲针471穿过的第二让位孔415、供弧形冲板401穿过的弧形让位槽410、供余料冲块403穿过的让位口412以及供第二动模46通过的让位孔道414,第二定模45安装在上述的让位孔道414中。
连接座40与浮动模具41的整体形状大体一致。连接座40可以与外部的驱动机构连接,从而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上下移动。连接座40上具有竖向延伸的连接架404,连接架404上具有限位滑块,对应地,浮动模具41的周壁上具有竖向延伸的限位滑槽413,连接座40的连接架404上的限位滑块滑动约束在浮动模具41的限位滑槽413中。连接座40与浮动模具41之间还设有第二弹性件532,第二弹性件532可以为弹簧,在该弹簧的作用下,浮动模具41始终具有相对连接座40下移的趋势。在自然状态下,也即浮动模具41相对连接座40下移至低位置状态下,第一冲针402、第二冲针471、弧形冲板401以及余料冲块403均对应收容在浮动模具41的第一让位孔411、第二让位孔415、弧形让位槽410以及让位口412中。
参见图3及图4,为了保证第一模具3与第二模具4之间的相对平稳移动,第一模具3的定位基座30上具有竖向延伸的导向柱300,第二模具4的连接座40上与各导向柱300对应的位置具有导向筒48。第二模具4下移时,导向筒48能够套设在导向柱300中,并沿导向柱300移动,由此保证第二模具4下移过程中不会相对第一模具3发生偏移,进而保证风叶10的加工精度。其中,导向柱300能上下活动地约束在定位基座30上,定位基座30上还设有第六弹性件536,第六弹性件536为套设在导向柱300上的弹簧,在第六弹性件536的作用下,导向柱300具有上移的趋势,并起到了减振的作用。
结合图7及图8,第一模具3上沿加工通道20的长度方向还依次设置有多组扶正柱组件。每组扶正柱组件包括分别位于基板1的左右两侧第一扶正柱51和第二扶正柱52,其中,第一扶正柱51的侧壁上开设有供基板1的左侧边限位其中的第一限位导槽510,第二扶正柱52的侧壁上开设有供基板1的右侧边限位其中的第二限位导槽520。各组扶正柱组件的第一限位导槽510和第二限位导槽520基本位于的同一水平面上,以便更好地放置基板1并供基板1沿第一限位导槽510和第二限位导槽520向前移动。
第一模具3的定位基座30上具有多个竖向延伸的导向孔303。第一扶正柱51及第二扶正柱52均能上下活动地设于与之对应的导向孔303中。第一模具3上的导向孔303中还设有第一弹性件。在第二模具4的施压作用下,各第一扶正柱51和第二扶正柱52下移,这样放置在扶正柱组件的第一限位导槽510和第二限位导槽520中的基板1也能下移而与第一模具3贴合,并由浮动模具41压紧。在第二模具4上移后,各第一扶正柱51和第二扶正柱52由第一弹性件驱动而反向复位至初始位置,在初始位置状态下,放置在扶正柱组件上的基板1与第一模具3的顶面具有预定距离,从而避免基板1与第一模具3的定位基座30的顶面之间因摩擦力大而不能顺利前移。
继续参见图7,定位基座30上与加工通道20的进料位置相对应的位置还设有导向座301。导向座301上具有沿基板1的进料方向减缩的导向口3010。在导向口3010的导向作用下,基板1在初始进料过程中能够更准确地进入到扶正柱组件的第一限位导槽510和第二限位导槽520中。
由于扶正柱组件的第一扶正柱51以及第二扶正柱52仅是对基板1的左右两侧提供支撑,因而,基板1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中部区域下凹的问题,为此,在定位基座30的中部还沿加工通道20的长度方向还依次布置有支撑块70,其中,支撑块70的底部设有第七弹性件537,第七弹性件537可以采用弹簧。在第七弹性件537的作用下,支撑块70的顶部露出定位基座30的顶面支撑在基板1的底部,而当浮动模具41对基板1向下施压时,支撑块70可克服第七弹性件537的弹力下移,移位至定位基座30的顶面之下。支撑块70的顶部为斜面结构,避免对基板1的前移造成影响。
参见图8及图10,第二冲针471设于连接座40上,并邻近于凸部成型区21的位置设置。第一模具3的定位基座30上对应于第二冲针471设有第九子模39,第九子模39的顶面与定位基座30的顶面基本齐平。该第九子模39上具有用于套接第二冲针471的第二冲孔390,该第二冲孔390为上下贯通的孔道结构,以方便下落废料。
第一子模31设于定位基座30上,并与加工通道20的凸部成型区21相对应。装配在定位基座30上的第一子模31的顶面与定位基座30的顶面基本齐平。第一子模31的顶面上具有冲压凸筋部311以及冲压凸台部312。第二子模42设于浮动模具41上,也与凸部成型区21相对应,转配在浮动模具41上的第二子模42的底面与浮动模具41的底面基本齐平。第二子模42与第一子模31在上下方向上正对。第二子模42的底面上具有与冲压凸筋部311相适配的冲压筋槽部421以及与冲压凸台部312相适配的冲压凹槽部422。第一子模31与第二子模42的冲压配合可以在基板1上加工形成风叶10的凸筋131以及凸台14结构。
参见图8,第三子模32和第四子模33与加工通道20的孔槽成型区相对应。其中,第三子模32上具有用于套接弧形冲板401的弧形冲槽320,第四子模33上具有用于套接第一冲针402的第一冲孔330。其中,连接在连接座40上的弧形冲板401具有左右间隔布置的两个,两个弧形冲板401的凹口朝向相对设置,第三子模32也对应具有左右相对设置的两个。两个弧形冲板401与两个弧形冲槽320相互配合从而在基板1上的一个风叶加工区上冲压形成两个相对的弧形槽16,两个弧形槽16的内壁部分构成了风叶10的基体11周沿上的相对第一弧形段171和第二弧形段172。弧形冲槽320以及第一冲孔330也均为上下贯通的孔道结构,以方便下落废料
可以理解,上述的第三子模32以及第四子模33可以为独立的分体件,也可以为一体件,也即,弧形冲槽320以及第一冲孔330可以设置在一个子模上。
第五子模34与加工通道20的余料切除区23相对应,第五子模34的顶面也与定位基座30的顶面大致齐平。第五子模34上具有用于套接余料冲块的冲压缺口340。具体地,余料冲块具有相对的两个弧形壁4030,两个弧形壁4030在加工通道20的左右方向上延伸,且两者的凹口分别朝前以及朝后设置。第五子模34上的冲压缺口340的横截面的形状与冲压缺口340的横截面的形状相一致。余料冲块与第五子模34上的冲压缺口340相互配合从而将基板1上相邻的两个风叶加工区之间的余料部分进行切除形成一个隔断缺口18,该隔断缺口18上与两个弧形壁相对应的内壁部分分别构成了基板1上后一风叶10的基体11周沿上的第四弧形段174和前一风叶10的基体11周沿上的第三弧形段173。其中,基板1上前一隔断缺口18与两个弧形槽16的前端部分预留有用于连接风叶10的基体11的第一间隔191,基板1上后一隔断缺口18与两个弧形槽16的后端部分预留有用于连接风叶10的基体11的第二间隔192,详见图2中局部放大图图2a所示出的基板1结构。
参见图11及图12,第六子模35上下活动地设于定位基座30上,其与叶片成型区24的第一冲压区241相对应。定位基座30上对应于第六子模35还具有沿着周向依次布置的第一冲压块351,第六子模35上具有供各第一冲压块351容置其中的第一导向通道350,各第一冲压块351的顶部具有第一楔形面3510。第六子模35与定位基座30之间设有第三弹性件533,第三弹性件533可采用气弹簧结构。在自然状态下,第六子模35受第三弹性件533的作用,第六子模35的顶面高出定位基座30的顶面,并且各第一冲压块351收容于第六子模35对应的第一导向通道350中。第七子模43设于浮动模具41,并与第六子模35上下正对。第七子模43的底面与浮动模具41的底面基本齐平,第七子模43上具有与各第一导向通道350对应的第一安装口430。第七子模43的各第一安装口430中对应设有第一冲压配合块431,各第一冲压配合块431上的底部具有与第一冲压块351的第一楔形面3510倾斜方向一致的第二楔形面4310。第六子模35在第七子模43(随浮动模具41)下移施压过程中能克服第三弹性件533的弹力而向下移动,并使各第一冲压块351的顶部露出从而在基板1上的风叶加工区形成具有预定倾斜角度的叶片12。在第七子模43的压力撤销后,第六子模35可由第三弹性件533向上驱动而复位,并使各第一冲压块351再次收容于对应的各第一导向通道350中。
由于第一冲压块351的顶部以及第一冲压配合块431的底部均采用楔形面结构,因此,基板1上风叶加工区可以在第一冲压区241预先形成具有预定倾斜角度(如45°左右)的叶片12。
第八子模36也能上下活动地设于定位基座30上,其与加工通道20的第二冲压区242相对应。定位基座30上对应于第八子模36还具有沿着周向依次布置的第二冲压块361,第八子模36上具有供各第二冲压块361容置其中的第二导向通道360。第八子模36与定位基座30之间设有第四弹性件534,第四弹性件534可采用气弹簧结构。在自然状态下,第八子模36受第四弹性件534的作用,第八子模36的顶面高出定位基座30的顶面,并且各第二冲压块361收容于第八子模36对应的第二导向通道360中。浮动模具41上具有与各第二导向通道360对应的第二安装口440,各第二安装口440与第八子模上的第二导向通道360在上下方向上一一对应。各第二安装口440中还对应设有第二冲压配合块441,其中,第二冲压配合块441在第二安装口440装配到位后,第二安装口440中其余空间形成一个与第二冲压块361正对的预留口4401。第二冲压配合块441朝向预留口4401的侧壁为竖向延伸平直壁,第二冲压块361与第二冲压配合块441相对应的侧壁也为竖向延伸的平直壁。第二冲压配合块441的底部与第二冲压块361的顶部均为平面结构。在浮动模具41下移施压过程中,第八子模36克服第四弹性件534的弹力而向下移动,并使各第二冲压块361的顶部相对第八子模露出伸入到浮动模具41的预留口4401中,进而将基板1上的各叶片12由预定倾斜角度偏转成与基板1相大致垂直的角度状态。在浮动模具41的压力撤销后,第八子模又能由第四弹性件534向上驱动而复位至初始位置,并使各第二冲压块361收容于第八子模上对应的第二导向通道360中。
浮动模具41的底面上对应于空位区250具有与风叶10的形状相适配的第二仿形凹部49,对应于第二仿形凹部49,定位基座30上设有支撑块70,以对该基板1上的风叶加工区域向上形成支撑。
参见图8及图13,第一定模37以及第一动模38设于定位基座30上,并与加工通道20的翻边成型区25对应。第一定模37的顶面与定位基座30的顶面大致齐平。第一定模37的中部具有上下贯通的第一安装腔370,第一动模38上下活动地设于第一定模37的第一安装腔370中,第一安装腔370横截面的尺寸小于风叶10基体11的外周尺寸。定位基座30上还设有能作用在第一动模38的底部以使该第一动模38具有向上移动趋势的第五弹性件535,第五弹性件535可以采用气弹簧。在第一动模38不受外力作用下,第一动模38的顶面高出第一定模37的顶面,第一定模37上还设有与基板1上风叶加工区上的第一间隔191和第二间隔192相对应的第三冲压块380,第三冲压块380的顶面高出第一定模37的顶面。如图2所示,第一间隔191和第二间隔192均具有两个,对应地,第三冲压块380具有四个,分别与两个第一间隔191和两个第二间隔192一一对应。
浮动模具41上还具有与第一定模37在上下方向上对应的第二定模45,第二定模45的底面与浮动模具41的底面基本齐平,第二定模45上对应于第三冲压块380还具有供第三冲压卡块的顶部收容其中的定位凹口451。连接座40上设有能相对第二定模45上下移动的第二动模46,第二定模45上具有供第二动模46的穿过的贯通孔道450。第二动模46的底面上具有用于容纳风叶10的凹陷区或与风叶10的顶部相适配的第一仿形凹部460,并且第二动模46的周沿部分能压紧在风叶10基体11的外周边沿的内侧部分上。
在第一动模38受第二动模46施压相对第一定模37下移过程中,第三冲压块380与第二定模45上的定位凹口451配合将基板1上的第一间隔191和第二间隔192切除,而使风叶10基体11相对基板1脱离,并且,在第一动模38相对第一定模37持续下移过程中,由第一定模37向风叶10基体11的外周沿向上施压形成风叶10的翻边15结构。在第一动模38的顶面与第二动模46的底面抵接在一起状态下,第一动模38的顶面与第二动模46的底面之间形成与风叶10的形状相适配的仿形腔或供风叶10整体容置其中的凹腔60。
第二动模46的中部具有上下延伸的安装孔道,安装孔道中设有能上下移动的顶出销71以及第八弹性件538,第八弹性件538优选为弹簧,在第八弹性件538的作用下,顶出销71的下端始终具有露出第二动模46的底面的趋势。在风叶10的翻边15加工完成后,第二动模46及第二定模45随移动座上移,加工完成后的风叶10在顶出销71的作用下而停留在第一动模38上,其中,第一动模38又在第五弹性件535的作用下向上复位至初始位置,在第一动模38处于初始位置状态下,脱离基板1后的风叶10与基板1也基本处于同一水平面上,这样,在基板1的持续前行过程中,脱离的风叶10在基板1的推动下,可移出翻边成型区25实现自动下料。
随着基板1向加工通道20中的持续进料,基板1沿其长度方向可以形成多个风叶加工区域,各风叶加工区域可以依次在凸部成型区21、孔槽加工区22、余料切除区23、叶片成型区24以及翻边成型区25完成凸筋131、凸台14的成型加工、连接轴孔140的加工、风叶10基体11的外轮廓的加工、叶片12的成型加工以及叶片12基体11的翻边15的加工,并可以在进行翻边15加工的同时将风叶10与基板1脱离。这一系列的加工过程在同一个模具上进行,也即仅需第一模具3和第二模具4的一次冲压过程,便能够在基板1上的各风叶加工区域同时进行上述的各部分的成型加工,实现了能够对风叶10的各部分的连续加工,极大地提高了风叶10的加工效率。

Claims (10)

1.一种用以制造空气炸锅风叶的模具,用于将基板(1)加工形成风叶(10),其中,风叶(10)包括具有轴线的基体(11)以及围绕基体(11)的轴线在圆周方向上依次布置的叶片(12),每个所述叶片(12)沿所述基体(11)的轴线翻折,基体(11)的中部具有沿轴线向一侧凸起的凸台(14),凸台(14)上开设有连接轴孔(140),基体(11)上还具有围绕基体(11)的轴线在圆周方向上依次布置凸筋(131)以及在其外周缘形成的翻边(15);
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模具(3);
第二模具(4),与所述第一模具(3)相对设置,两者之间限定出供待加工的基板(1)放置其中、并允许基板(1)沿其长度方向前移的加工通道(20),所述第二模具(4)能由驱动机构驱动而相对第一模具(3)靠近以对放置在加工通道(20)中的基板(1)进行加工以及能相对第一模具(3)远离而打开所述的加工通道(20)以允许所述基板(1)沿加工通道(20)继续前移;
所述加工通道(20)沿基板(1)的进料方向依次布置有用于形成所述凸筋(131)、凸台(14)的凸部成型区(21)、用于形成连接轴孔(140)的孔槽加工区(22)、用于将基板(1)上一个风叶加工区之外的余料进行切除的余料切除区(23)、用于形成所述叶片(12)的叶片成型区(24)以及用于形成所述翻边(15)并同时将风叶(10)与基板(1)脱离的翻边成型区(2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以制造空气炸锅风叶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具(3)位于所述第二模具(4)的下方,所述第一模具(3)上沿所述加工通道(20)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有多组扶正柱组件,每组扶正柱组件包括分别位于所述基板(1)的左右两侧第一扶正柱(51)和第二扶正柱(52),所述第一扶正柱(51)的侧壁上开设有供所述基板(1)的左侧边限位其中的第一限位导槽(510),所述第二扶正柱(52)的侧壁上开设有供所述基板(1)的右侧边限位其中的第二限位导槽(520),各组所述扶正柱组件的第一限位导槽(510)和第二限位导槽(520)基本位于的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第一扶正柱(51)以及第二扶正柱(52)均能相对所述第一模具(3)上下移动,以允许放置在所述扶正柱组件的第一限位导槽(510)和第二限位导槽(520)中的基板(1)能在第二模具(4)的施压作用下下移而与所述第一模具(3)贴合,以及在第二模具(4)上移后由第一弹性件驱动而反向复位至初始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以制造空气炸锅风叶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模具(4)包括连接座(40)、浮动模具(41)以及第二弹性件(532),所述浮动模具(41)以能相对所述连接座(40)上下浮动的方式设于所述连接座(40)的下方,所述第二弹性件(532)设于所述连接座(40)与所述浮动模具(41)之间,并作用于所述的浮动模具(41),从而使所述浮动模具(41)始终具有相对所述连接座(40)下移的趋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以制造空气炸锅风叶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具(3)包括定位基座(30)以及设于所述定位基座(30)上、并与所述的凸部成型区(21)相对应的第一子模(31),所述浮动模具(41)上设有与所述的凸部成型区(21)相对应的第二子模(42),所述第一子模(31)的顶面上具有冲压凸筋部(311)以及冲压凸台部(312),所述第二子模(42)的底面上具有与所述冲压凸筋部(311)相适配的冲压筋槽部(421)以及与所述冲压凸台部(312)相适配的冲压凹槽部(42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以制造空气炸锅风叶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具(3)包括设于所述定位基座(30)上并与所述的孔槽成型区相对应的第三子模(32)和第四子模(33),所述连接座(40)上具有竖向延伸的弧形冲板(401)以及第一冲针(402),所述弧形冲板(401)以及第一冲针(402)均能随该连接座(40)上下移动,所述浮动模具(41)上具有供所述弧形冲板(401)通过的弧形让位槽(410)以及供所述第一冲针(402)穿过的第一让位孔(411),所述第三子模(32)上具有用于套接所述弧形冲板(401)的弧形冲槽(320),所述第四子模(33)上具有用于套接所述第一冲针(402)的第一冲孔(330),所述的弧形冲板(401)具有左右间隔布置的两个,两个所述弧形冲板(401)的凹口朝向相对设置,所述第三子模(32)也对应具有左右相对设置的两个,两个所述第三子模(32)上均具有所述的弧形冲槽(320),两个所述弧形冲板(401)与两个所述弧形冲槽(320)相互配合从而在基板(1)上的一个风叶加工区上冲压形成两个相对的弧形槽(16),两个弧形槽(16)的内壁部分构成了风叶(10)的基体(11)周沿上的相对第一弧形段(171)和第二弧形段(17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以制造空气炸锅风叶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具(3)包括设于所述定位基座(30)上、并与所述的余料切除区(23)相对应的第五子模(34),所述连接座(40)上具有能随该连接座(40)上下移动的余料冲块(403),所述浮动模具(41)上具有供所述余料冲块(403)通过的让位口(412),所述第五子模(34)上具有用于套接所述余料冲块(403)的冲压缺口(340),所述余料冲块(403)具有相对的两个弧形壁(4030),两个所述弧形壁(4030)在加工通道(20)的左右方向上延伸,且两者的凹口分别朝前以及朝后设置,所述余料冲块(403)与所述第五子模(34)上的冲压缺口(340)相互配合从而将基板(1)上相邻的两个风叶加工区之间的余料部分进行切除形成一个隔断缺口(18),该隔断缺口(18)上与两个所述弧形壁相对应的内壁部分分别构成了基板(1)上后一风叶(10)的基体(11)周沿上的第四弧形段(174)和前一风叶(10)的基体(11)周沿上的第三弧形段(173),所述基板(1)上前一隔断缺口(18)与两个所述弧形槽(16)的前端部分预留有用于连接所述风叶(10)的基体(11)的第一间隔(191),所述基板(1)上后一隔断缺口(18)与两个所述弧形槽(16)的后端部分预留有用于连接所述风叶(10)的基体(11)的第二间隔(19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以制造空气炸锅风叶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叶片成型区(24)包括沿基板(1)的送料方向依次布置的第一冲压区(241)和第二冲压区(242);
所述第一模具(3)包括能上下活动地设于所述定位基座(30)上、并与所述第一冲压区(241)相对应的第六子模(35),所述浮动模具(41)上具有与所述第六子模(35)相对的第七子模(43),所述定位基座(30)上对应于所述第六子模(35)还具有沿着周向依次布置的第一冲压块(351),所述第六子模(35)上具有供各所述第一冲压块(351)容置其中的第一导向通道(350),各所述第一冲压块(351)的顶部具有第一楔形面(3510),所述第七子模(43)上具有与各所述第一导向通道(350)对应的第一安装口(430),各所述第一安装口(430)中对应设有第一冲压配合块(431),各所述第一冲压配合块(431)上具有与所述第一冲压块(351)的第一楔形面(3510)倾斜方向一致的第二楔形面(4310),所述第六子模(35)与所述定位基座(30)之间设有第三弹性件(533),所述第六子模(35)在所述第七子模(43)下移施压过程中能克服所述第三弹性件(533)的弹力而向下移动,并使各所述第一冲压块(351)的顶部露出从而在所述基板(1)上的风叶加工区形成具有预定倾斜角度的叶片(12),以及在所述第七子模(43)的压力撤销后由第三弹性件(533)向上驱动而复位,并使各所述的第一冲压块(351)收容于各所述的第一导向通道(350)中;
所述第一模具(3)包括能上下活动地设于所述定位基座(30)上、并与所述第二冲压区(242)相对应的第八子模(36),所述定位基座(30)上对应于所述第八子模(36)还具有沿着周向依次布置的第二冲压块(361),所述第八子模(36)上具有供各所述第二冲压块(361)容置其中的第二导向通道(360),所述浮动模具(41)上具有与各所述第二导向通道(360)对应的第二安装口(440),各所述第二安装口(440)中对应设有第二冲压配合块(441),所述第八子模(36)与所述定位基座(30)之间设有第四弹性件(534),所述第八子模(36)在所述浮动模具(41)下移施压过程中能克服所述第四弹性件(534)的弹力而向下移动,并使各所述第二冲压块(361)的顶部露出从而将基板(1)上的各叶片(12)由预定倾斜角度偏转成与基板(1)相大致垂直的状态,以及在所述浮动模具(41)的压力撤销后由第四弹性件(534)向上驱动而复位至初始位置,并使各所述的第二冲压块(361)收容于各所述的第二导向通道(360)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以制造空气炸锅风叶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对应于所述翻边成型区(25),所述第一模具(3)还包括设于所述定位基座(30)上的第一定模(37)以及能相对所述第一定模(37)上下移动的第一动模(38),所述第一定模(37)的顶面与所述定位基座(30)的顶面基本齐平,所述第一定模(37)上具有用于安置所述第一动模(38)的第一安装腔(370),所述定位基座(30)上还设有作用在所述第一动模(38)的底部以使该第一动模(38)具有向上移动趋势的第五弹性件(535),在所述第一动模(38)不受外力作用下,所述第一动模(38)的顶面高出所述的第一定模(37)的顶面,并且,所述第一安装腔(370)横截面的尺寸小于所述风叶(10)基体(11)的外周尺寸,所述第一定模(37)上还设有与所述基板(1)上风叶加工区上的第一间隔(191)和第二间隔(192)相对应的第三冲压块(380),所述的第三冲压块(380)的顶面高出所述第一定模(37)的顶面;
所述浮动模具(41)上还具有与所述第一定模(37)相对应的第二定模(45),所述连接座(40)上设有能相对所述第二定模(45)上下移动的第二动模(46),所述第二定模(45)的底面与所述浮动模具(41)的底面基本齐平,所述第二定模(45)上具有供所述第二动模(46)的穿过的贯通孔道(450),所述第二定模(45)上对应于所述第三冲压块(380)还具有供所述第三冲压卡块的顶部收容其中的定位凹口(451),在第一动模(38)与第二动模(46)抵接在一起状态下,所述第一动模(38)的顶面与所述第二动模(46)的底面之间形成与风叶(10)的形状相适配的仿形腔;
在所述第一动模(38)受第二动模(46)施压相对所述第一定模(37)下移过程中,所述第三冲压块(380)将所述基板(1)上的第一间隔(191)和第二间隔(192)切除,而使所述的风叶(10)相对基板(1)脱离,并在第一动模(38)相对所述第一定模(37)持续下移过程中,由所述第一定模(37)向风叶(10)基体(11)的外周沿向上施压形成所述的翻边(15)。
9.根据权利要求3~8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以制造空气炸锅风叶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40)上邻近于凸部成型区(21)的位置还具有能穿过所述浮动模具(41)而对基板(1)进行冲压形成定位孔(190)的第二冲针(471),所述第一模具(3)上具有用于套接所述第二冲针(471)的第二冲孔(390);
所述浮动模具(41)上还具有沿所述加工通道(20)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的定位销(472),所述第一模具(3)上具有与各所述定位销(472)相对应的定位插口(302),各所述定位销(472)能穿过所述基板(1)上的定位孔(190)中插入到所述第一模具(3)上的定位插口(302)中,以将基板(1)相对所述第一模具(3)进行定位。
10.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以制造空气炸锅风叶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具(3)与所述第二模具(4)中一个上设有竖向延伸的导向柱(300),另一个上设有与所述导向柱(300)滑动插入其中的导向筒(48)。
CN202221040861.9U 2022-04-24 2022-04-24 用以制造空气炸锅风叶的模具 Active CN2172901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40861.9U CN217290175U (zh) 2022-04-24 2022-04-24 用以制造空气炸锅风叶的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40861.9U CN217290175U (zh) 2022-04-24 2022-04-24 用以制造空气炸锅风叶的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290175U true CN217290175U (zh) 2022-08-26

Family

ID=829164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040861.9U Active CN217290175U (zh) 2022-04-24 2022-04-24 用以制造空气炸锅风叶的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29017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204245B1 (en) Method for assembling heat sink
CN206810956U (zh) 冲压成型模具
CN217290175U (zh) 用以制造空气炸锅风叶的模具
CN113909374A (zh) 一种端盖侧冲孔模具
CN212822121U (zh) 一种双工位侧冲孔模具
CN113231545A (zh) 一种具有自动压铆作用的连续模
CN116967369A (zh) 用以制造空气炸锅风叶的模具
CN218906200U (zh) 深孔板网格推板顶出结构及应用该结构的模具
KR20050118941A (ko) 전자부품 등의 측벽홀의 천공을 위한 금형천공장치
CN215391927U (zh) 一种冲压模具板料定位装置
CN214517098U (zh) 一种整体式波形片的多子片成形级进模
CN215965758U (zh) 电机铁芯用带料正反冲裁分离装置
CN206343518U (zh) 一种弧形多腔壳体零件的冲压模具
CN212551214U (zh) 一种数控铜板自动冲压机
CN211564203U (zh) 一种边沿向内斜弯曲扣件液压复合模
CN209736423U (zh) 一种便于槽口冲裁单列一出一定子铁芯级进模
CN216027528U (zh) 一种一模两出的盖板加工模具
CN220127376U (zh) 一种散热器侧板冷冲压模具结构
CN111097848A (zh) 真空助力器壳体底部向上翻边冲压模具
CN220717474U (zh) 一种用于四面弯曲产品成型的级进模
CN219114185U (zh) 一种可调式定位底板及切边工装
CN216606868U (zh) 一种端盖侧冲孔模具
CN112453207A (zh) 一种翻边模具
CN218925917U (zh) 一种用于压力点骨架成型的复合模具
CN210754654U (zh) 翻边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