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85495U - 机头组件和空气炸锅 - Google Patents

机头组件和空气炸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285495U
CN217285495U CN202221038607.5U CN202221038607U CN217285495U CN 217285495 U CN217285495 U CN 217285495U CN 202221038607 U CN202221038607 U CN 202221038607U CN 217285495 U CN217285495 U CN 2172854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control
assembly
piece
wind
control spa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03860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肖志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03860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2854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2854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2854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rying-Pans Or Fry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机头组件和空气炸锅,机头组件包括:机头,机头上设置有发热件和送风组件;挡风件,设置在机头中;温控件,设置在机头中,挡风件位于温控件和送风组件之间,以遮挡送风组件吹向温控件的风,温控件能够在检测到温度高于阈值时断开电路。本方面实施例提出的机头组件,在温控件和送风组件之间设置了挡风件,挡风件能够遮挡送风组件吹向温控件的气流,使得温控件具有单独的环境,不会因为送风组件不停吹向温控件的风而降低温控件的温度,导致温控件的测温不准,无法及时熔断保护,造成机头外壳熔胶起火等危险,并且,仅仅通过在机头中设置挡风件即可实现温控件的测温准确,熔断及时,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实现等多重优势。

Description

机头组件和空气炸锅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烹饪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机头组件和一种空气炸锅。
背景技术
空气炸锅利用高速空气循环的原理,将空气变成“油”,快速加热和脆化食物,做出和油炸类似的美味食物,由于空气炸锅需油量少,烹饪出的食物更加健康,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相关技术中的开盖式空气炸锅,发热件设置在机头组件上,为了防止发热件温度过高而导致机头外壳高温熔胶,甚至引发火灾等危险,通常设置了温控件用于检测发热件的温度,防止发生上述危险,但是,由于机头组件还设置有用于降温的送风组件等,送风组件吹出的风会影响温控件的判断,导致温控件不能及时熔断,出现控温不稳定现象,影响产品的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旨在至少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申请的第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机头组件。
本申请的第二方面在于提供一种空气炸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空气炸锅的机头组件,机头组件包括:机头,机头上设置有发热件和送风组件;挡风件,设置在机头中;温控件,设置在机头中,挡风件位于温控件和送风组件之间,以遮挡送风组件吹向温控件的风,温控件能够在检测到温度高于阈值时断开电路。
本方面实施例提出的机头组件包括机头、挡风件和温控件,机头上设置有送风组件以及用于加热食材的发热件,送风组件能够吹动发热件产生的热量,使得热量均匀分布到空气炸锅的烹饪腔中,以及能够加速机头内的空气流动,降低机头内的温度;机头中还设置有用于检测温度的温控件,温控件能够在检测到温度高于阈值时断开电路,避免发热件温度过高而造成机头外壳熔胶等危险,提升产品的安全性;进一步地,在温控件和送风组件之间设置了挡风件,挡风件能够遮挡送风组件吹向温控件的气流,使得温控件具有单独的环境,不会因为送风组件不停吹向温控件的风而降低温控件的温度,导致温控件的测温不准,无法及时熔断保护,造成机头外壳熔胶起火等危险,并且,仅仅通过在机头中设置挡风件即可实现温控件的测温准确,熔断及时,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实现、操作简单、低成本、安全可靠等多重优势。
另外,本申请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机头组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一些实施例中,机头包括:机头座;排风圈,连接在机头座的下部,排风圈的侧壁上具有通风口,挡风件设置在排风圈的内部并与排风圈为一体式结构。
在这些实施例中,机头包括机头座和排风圈,机头座用于安装送风组件等零部件,排风圈连接于机头座的下部,在排风圈的侧壁上设置多个通风口,有利于空气流通,能够降低机头座内部的温度,避免机头座内部的电子零部件温度过高,还能够降低排风圈的温度,避免排风圈温度过高而烫伤用户。进一步地,将挡风件设置在排风圈的内部并与排风圈为一体式结构,一体式结构的力学性能好,因而能够提高挡风件与排风圈之间的连接强度,另外,可将挡风件与排风圈一体制成,批量生产,以提高产品的加工效率,降低产品的加工成本。并且,通过将挡风件与排风圈设计为一体成型的一体式结构,提高了机头组件的整体性,减少了零部件数量,减少了安装工序,提高了安装效率,使机头组件的安装更为方便可靠。
在一些实施例中,送风组件包括:驱动电机;第一扇叶,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接,并位于排风圈中,挡风件位于第一扇叶和温控件之间。
在这些实施例中,驱动电机能够带动第一扇叶转动,第一扇叶用于降低驱动电机的温度,避免驱动电机及周围空间温度过热而造成部件损坏。第一扇叶位于排风圈中,有利于机头内的空气直接经由排风圈上的通风口流出,加速空气流动,提升换热效率;进一步地,将挡风件设置在第一扇叶和温控件之间,挡风件能够直接遮挡第一扇叶流向外侧的风,从而降低第一扇叶产生的风对温控件的影响。
在一些实施例中,机头还包括:内衬,设置在排风圈的下端,发热件和温控件安装在内衬上。如此设置,使得内衬能够起到安装发热件和温控件的作用,并且,通过将发热件和温控件均安装在金属材质的内衬上,更有利于通过温控件检测发热件的温度,提高了温控件的感温灵敏度,进而提高机头内部腔体温度的控制精度,避免温度过高而发生熔胶等问题,提升使用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机头还包括:温控件安装架,温控件安装架包括限位部和配合部,限位部能够与内衬固定连接,配合部弯折呈弧形板,弧形板的一面形成弧形槽,配合部能够将温控件限制在弧形槽中并压紧在内衬上。
在这些实施例中,温控件通过温控件安装架固定安装在内衬上,使得温控件的安装简单、稳固。具体地,温控件安装架包括限位部和配合部,限位部与内衬固定连接,配合部形成的弧形槽将温控件压紧在内衬上,实现温控件的安装,并且,由于配合部与温控件紧贴,限位部与内衬紧贴,发热件的热量能够依次传递到内衬、限位部、配合部进而传递到温控件上,使得温控件实现上下双面导热,提高了温控件的感温灵敏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内衬上设置有定位口,限位部的边缘弯折形成支脚,支脚与定位口相适配,并能够插入定位口中;内衬上还设置有固定孔,限位部上设置有配合孔,紧固件穿过配合孔并锁紧在固定孔中。
在这些实施例中,进一步说明了内衬与温控件安装架之间的装配结构,限位部的边缘弯折成支脚,支脚插入内衬上的定位口中,实现内衬与温控件安装架的初级限位安装,使得温控件安装架的安装位置准确;内衬上设置固定孔,限位部上设置与固定孔相适配的配合孔,紧固件穿过配合孔并锁紧在固定孔中实现内衬与温控件安装架的固定安装。
在一些实施例中,温控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温控件设置在内衬上相对的两端,每个温控件由一个温控件安装架固定在内衬上,且每个温控件与一个挡风件相对应。如此设置,使得温控件能够分布的范围更广,更有利于通过温控件及时检测到发热件温度超过阈值的情况,及时切断电路,提升产品的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机头组件还包括:盖体组件,盖体组件的顶部具有连接架,排风圈的底部具有开口向下的容纳凹槽,连接架的至少部分结构插入容纳凹槽中被隐藏,并可拆卸地连接在容纳凹槽中。
在这些实施例中,盖体组件可拆卸地连接在排风圈的下端,盖体组件用于盖合于空气炸锅的烹饪腔。在排风圈的下端设置有开口向下的容纳凹槽,使盖体组件的连接架能够插入容纳凹槽中被隐藏,并连接在容纳凹槽中,使得盖体组件能够由排风圈上拆卸下来进行清洗,清洗方便,同时,将连接结构直接设置在排风圈的容纳凹槽中,也使得连接结构简单,无需额外设置其他结构连接排风圈与盖体组件,既减少了零部件,也简化了机头组件的组装工艺。并且,将连接架隐藏在容纳凹槽中,一方面能够保证外观品质;另一方面,能够避免一些调料等等与连接架接触而发生化学反应,造成连接架开裂等等,保证盖体组件和排风圈可拆连接的稳定性。此外,还可避免外界灰尘或食材残渣进入盖体组件和排风圈的连接缝隙中,避免藏污纳垢。
在一些实施例中,盖体组件还包括盖本体和保护罩,盖本体的中部设置有安装孔,连接架位于盖本体的上方并覆盖安装孔的外边缘的上表面,保护罩位于盖本体的下方,并覆盖安装孔的外边缘的下表面,保护罩与连接架相连接;发热件位于内衬的下方,且发热件穿过安装孔而位于保护罩中。
在这些实施例中,通过将连接架和保护罩一上一下分别设置在盖本体的两侧,使得连接架和保护罩夹持住盖本体,并将保护罩与连接架直接连接,免除了直接在盖本体上设置用于固定连接架和保护罩的连接结构,不会影响盖本体的结构,也不会影响盖本体的表面整洁度。此外,由于机头组件打开烹饪腔后,发热件若外露,很容易因误触而烫伤,因此,在发热件的下方罩设保护罩,可有效避免用户直接触碰到发热件,而且提高视觉安全性。
如图9至图1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空气炸锅,包括:主体组件,主体组件内设置有烹饪腔;和如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的机头组件,机头组件连接于主体组件,机头组件能够向烹饪腔内送风。
本方面实施例提供的空气炸锅,由于具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机头组件,进而具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此不一一赘述。
将在接下来的描述中部分阐述本实用新型总体构思另外的方面和/或优点,还有一部分通过描述将是清楚的,或者可以经过本实用新型总体构思的实施而得知。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进行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和特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机头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隐藏驱动电机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3中A-A处的剖面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机头组件的部分结构拆分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机头组件的排风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机头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机头组件的盖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空气炸锅在盖体组件取下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空气炸锅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空气炸锅在开盖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空气炸锅在开盖取出炸锅组件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至图12附图标号说明:
10机头组件,110机头座,112挡风件,113温控件,114温控件安装架,1141限位部,1142配合部,1143支脚,1144配合孔,120排风圈,121容纳凹槽,123旋转卡扣,128安装柱,130内衬,131定位口,132固定孔,150盖体组件,151盖本体,152连接架,153扣位槽,1531引导槽,1532限位槽,154保护罩,161第一扇叶,162驱动电机,163第二扇叶,164发热件,166电路板,167面板,20主体组件,21炸锅组件,22烹饪腔。
具体实施方式
提供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以帮助读者获得对在此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全面理解。然而,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之后,在此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各种改变、修改和等同物将是清楚的。例如,在此描述的操作的顺序仅是示例,并且不限于在此阐述的那些顺序,而是除了必须以特定的顺序发生的操作之外,可如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之后将是清楚的那样被改变。此外,为了更加清楚和简明,本领域已知的特征的描述可被省略。
在此描述的特征可以以不同的形式来实现,而不应被解释为限于在此描述的示例。相反,已提供在此描述的示例,以仅示出实现在此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许多可行方式中的一些可行方式,所述许多可行方式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之后将是清楚的。
如在此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相关联的所列项中的任何一个以及任何两个或更多个的任何组合。
尽管在此可使用诸如“第一”、“第二”和“第三”的术语来描述各种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但是这些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不应被这些术语所限制。相反,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与另一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进行区分。因此,在不脱离示例的教导的情况下,在此描述的示例中所称的第一构件、第一组件、第一区域、第一层或第一部分也可被称为第二构件、第二组件、第二区域、第二层或第二部分。
在说明书中,当元件诸如,层、区域或基底被描述为“在”另一元件上、“连接到”或“结合到”另一元件时,该元件可直接“在”另一元件上、直接“连接到”或“结合到”另一元件,或者可存在介于其间的一个或多个其他元件。相反,当元件被描述为“直接在”另一元件上、“直接连接到”或“直接结合到”另一元件时,可不存在介于其间的其他元件。
在此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各种示例,并不将用于限制公开。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地指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在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含”、“包括”和“具有”说明存在叙述的特征、数量、操作、构件、元件和/或它们的组合,但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数量、操作、构件、元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术语“多个”代表两个以及两个以上中的任一数量。
本申请中的“上”、“下”、“顶部”和“底部”等方位词的限定,均是基于空气炸锅处于在正常使用状态下,正立放置时的方位限定。
除非另有定义,否则在此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由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理解本实用新型之后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的含义。除非在此明确地如此定义,否则术语诸如,在通用词典中定义的术语应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领域的上下文和本实用新型中的含义一致的含义,并且不应被理想化或过于形式化地解释。
此外,在示例的描述中,当认为公知的相关结构或功能的详细描述将引起对本实用新型的模糊解释时,将省略这样的详细描述。
下面将结合图1至图12描述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的机头组件10和空气炸锅。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空气炸锅的机头组件10,机头组件10包括:机头,机头上设置有发热件164和送风组件;挡风件112,设置在机头中;温控件113,设置在机头中,挡风件112位于温控件113和送风组件之间,以遮挡送风组件吹向温控件113的风,温控件113能够在检测到温度高于阈值时断开电路。
本方面实施例提出的机头组件10包括机头、挡风件112和温控件113,机头上设置有用于加热食材的发热件164以及送风组件,送风组件能够吹动发热件164产生的热量,使得热量均匀分布到空气炸锅的烹饪腔22中,以及能够加速机头内的空气流动,降低机头内的温度;机头中还设置有用于检测温度的温控件113,温控件113能够在检测到温度高于阈值时断开电路,避免发热件164温度过高而造成机头外壳熔胶等危险,提升产品的安全性;进一步地,在温控件113和送风组件之间设置了挡风件112,挡风件112能够遮挡送风组件吹向温控件113的气流,使得温控件113具有单独的环境,不会因为送风组件不停吹向温控件113的风而降低温控件113的温度,导致温控件113的测温不准,无法及时熔断保护,造成机头外壳熔胶起火等危险,并且,仅仅通过在机头中设置挡风件112即可实现温控件113的测温准确,熔断及时,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实现、操作简单、低成本、安全可靠等多重优势。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阈值是指预设温度值,也即设计人员预先设计的最高安全温度,当温控件113检测到温度高于该最高安全温度时断开电路,提升产品的安全性。
如图1至图4和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机头包括:机头座110;排风圈120,连接在机头座110的下部,排风圈120的侧壁上具有通风口,挡风件112设置在排风圈120的内部并与排风圈120为一体式结构。
在这些实施例中,机头包括机头座110和排风圈120,机头座110用于安装送风组件等零部件,排风圈120连接于机头座110的下部,在排风圈120的侧壁上设置多个通风口,有利于空气流通,能够降低机头座110内部的温度,避免机头座110内部的电子零部件温度过高,还能够降低排风圈120的温度,避免排风圈120温度过高而烫伤用户。进一步地,将挡风件112设置在排风圈120的内部并与排风圈120为一体式结构,一体式结构的力学性能好,因而能够提高挡风件112与排风圈120之间的连接强度,另外,可将挡风件112与排风圈120一体制成,批量生产,以提高产品的加工效率,降低产品的加工成本。并且,通过将挡风件112与排风圈120设计为一体成型的一体式结构,提高了机头组件10的整体性,减少了零部件数量,减少了安装工序,提高了安装效率,使机头组件10的安装更为方便可靠。
如图6所示,在实际应用中,挡风件112大体上呈U型,连接在排风圈120的内壁上,温控件113位于挡风件112与排风圈120围合形成一圈空间中,从而使得温控件113具有单独的环境,减少送风组件产生的风对温控件113的影响,提升测温准确性,进而提升温控件113的灵敏度,提高产品的安全。
如图1、图3和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送风组件包括:驱动电机162;第一扇叶161,与驱动电机162的输出轴相连接,并位于排风圈120中,挡风件112位于第一扇叶161和温控件113之间。
在这些实施例中,驱动电机162能够带动第一扇叶161转动,第一扇叶161用于降低驱动电机162的温度,避免驱动电机162及周围空间温度过热而造成部件损坏。第一扇叶161位于排风圈120中,有利于机头内的空气直接经由排风圈120上的通风口流出,加速空气流动,提升换热效率;进一步地,将挡风件112设置在第一扇叶161和温控件113之间,挡风件112能够直接遮挡第一扇叶161流向外侧的风,从而降低第一扇叶161产生的风对温控件113的影响。
在实际应用中,如图4所示,送风组件还包括第二扇叶163,与输出轴的下端相连接,并位于内衬130和发热件164之间;其中,第二风叶位于盖本体151的下方。第二风叶用于将发热件164产生的热空气吹向烹饪腔22,保证食材的加热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机头还包括:内衬130,设置在排风圈120的下端,发热件164和温控件113安装在内衬130上。如此设置,使得内衬130能够起到安装发热件164和温控件113的作用,并且,通过将发热件164和温控件113均安装在金属材质的内衬130上,更有利于通过温控件113检测发热件164的温度,提高了温控件113的感温灵敏度,进而提高机头内部腔体温度的控制精度,避免温度过高而发生熔胶等问题,提升使用体验。
在实际应用中,如图4和图5所示,发热件164由内衬130向下延伸,温控件113安装在内衬130的上表面上,也即温控件113与发热件164一上一下安装在内衬130的两侧,既能够准确测温,又不会在安装时互相干涉、互相影响。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5所示,机头还包括:温控件安装架114,温控件安装架114包括限位部1141和配合部1142,限位部1141能够与内衬130固定连接,配合部1142弯折呈弧形板,弧形板的一面形成弧形槽,配合部1142能够将温控件113限制在弧形槽中并压紧在内衬130上。
在这些实施例中,温控件113通过温控件安装架114固定安装在内衬130上,使得温控件113的安装简单、稳固。具体地,如图5所示,温控件安装架114包括限位部1141和配合部1142,限位部1141与内衬130固定连接,配合部1142形成的弧形槽将温控件113压紧在内衬130上,实现温控件113的安装,并且,由于配合部1142与温控件113紧贴,限位部1141与内衬130紧贴,发热件164的热量能够依次传递到内衬130、限位部1141、配合部1142进而传递到温控件113上,使得温控件113实现上下双面导热,提高了温控件113的感温灵敏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内衬130上设置有定位口131,限位部1141的边缘弯折形成支脚1143,支脚1143与定位口131相适配,并能够插入定位口131中;内衬130上还设置有固定孔132,限位部1141上设置有配合孔1144,紧固件穿过配合孔1144并锁紧在固定孔132中。
在这些实施例中,进一步说明了内衬130与温控件安装架114之间的装配结构,限位部1141的边缘弯折成支脚1143,支脚1143插入内衬130上的定位口131中,实现内衬130与温控件安装架114的初级限位安装,使得温控件安装架114的安装位置准确;内衬130上设置固定孔132,限位部1141上设置与固定孔132相适配的配合孔1144,紧固件穿过配合孔1144并锁紧在固定孔132中实现内衬130与温控件安装架114的固定安装。
在实际应用中,紧固件为螺钉、螺栓等,内衬130为金属内衬130,温控件113为大体上弯折呈U型的保险丝,在装配时,先将U型保险丝放置上内衬130上,再安装温控件安装架114,温控件安装架114上设置与温控件113相对应的弧形压板,用于固定及弧形导热感温,限位部1141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支脚1143插入定位口131中,有利于温控件安装架114的定位,再由限位部1141的中间通过螺丝锁入拉紧,确保温控件113的下表面与内衬130紧密贴合,上表面与温控件安装架114紧密贴合,实现温控件113的上下双面导热,高强度、高精度固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温控件11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温控件113设置在内衬130上相对的两端,每个温控件113由一个温控件安装架114固定在内衬130上,且每个温控件113与一个挡风件112相对应。如此设置,使得温控件113能够分布的范围更广,更有利于通过温控件113及时检测到发热件164温度超过阈值的情况,及时切断电路,提升产品的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至图9所示,机头组件10还包括:盖体组件150,盖体组件150的顶部具有连接架152,排风圈120的底部具有开口向下的容纳凹槽121,连接架152的至少部分结构插入容纳凹槽121中被隐藏,并可拆卸地连接在容纳凹槽121中。
在这些实施例中,盖体组件150可拆卸地连接在排风圈120的下端,盖体组件150用于盖合于空气炸锅的烹饪腔22。在排风圈120的下端设置有开口向下的容纳凹槽121,使盖体组件150的连接架152能够插入容纳凹槽121中被隐藏,并连接在容纳凹槽121中,使得盖体组件150能够由排风圈120上拆卸下来进行清洗,清洗方便,同时,将连接结构直接设置在排风圈120的容纳凹槽121中,也使得连接结构简单,无需额外设置其他结构连接排风圈120与盖体组件150,既减少了零部件,也简化了机头组件10的组装工艺。并且,将连接架152隐藏在容纳凹槽121中,一方面能够保证外观品质;另一方面,能够避免一些调料等等与连接架152接触而发生化学反应,造成连接架152开裂等等,保证盖体组件150和排风圈120可拆连接的稳定性。此外,还可避免外界灰尘或食材残渣进入盖体组件150和排风圈120的连接缝隙中,避免藏污纳垢。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至图9所示,盖体组件150还包括盖本体151和保护罩154,盖本体151的中部设置有安装孔,连接架152位于盖本体151的上方并覆盖安装孔的外边缘的上表面,保护罩154位于盖本体151的下方,并覆盖安装孔的外边缘的下表面,保护罩154与连接架152相连接;发热件164位于内衬130的下方,且发热件164穿过安装孔而位于保护罩154中。
在这些实施例中,通过将连接架152和保护罩154一上一下分别设置在盖本体151的两侧,使得连接架152和保护罩154夹持住盖本体151,并将保护罩154与连接架152直接连接,免除了直接在盖本体151上设置用于固定连接架152和保护罩154的连接结构,不会影响盖本体151的结构,也不会影响盖本体151的表面整洁度。此外,由于机头组件10打开烹饪腔22后,发热件164若外露,很容易因误触而烫伤,因此,在发热件164的下方罩设保护罩154,可有效避免用户直接触碰到发热件164,而且提高视觉安全性。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在连接架152上沿着安装孔的周向间隔设置第一螺纹孔,在保护罩154上沿着安装孔的周向间隔设置有第二螺纹孔,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均位于安装孔的内部,使紧固螺钉从保护罩154的下方向上穿过第二螺纹孔后与第一螺纹孔结合,一方面能够保证连接架152和保护罩154将盖本体151牢固夹持;另一方面由于紧固螺钉从下至上插入保护罩154和连接架152,且并不贯穿连接架152,使得紧固螺钉并不会外露于盖体组件150,保证外观品质,而且也可以避免螺帽外露沉积灰尘等杂质而为清洗增加难度。
如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机头座110上设置有多个通孔,排风圈120的内侧设置有多个安装柱128,多个安装柱128与多个通孔一一对应,连接件穿过通孔并锁紧在安装柱128上;机头座110的下端具有缺口,排风圈120的上端具有限位筋,缺口与限位筋相互配合以使排风圈120与机头座110对位安装。
在这些实施例中,通过连接件连接安装柱128和通孔,将排风圈120锁紧在机头座110上,实现排风圈120与机头座110的固定安装,使得两者的连接稳定、快速,方便拆卸维修等;进一步地,在机头座110上设置缺口,排风圈120的上端设置限位筋,通过缺口和限位筋能够指引安装,起到防呆作用,保证排风圈120与机头座110的正确安装,当限位筋与缺口错位时会导致排风圈120被顶起,无法安装,方便判断,并且,缺口与限位筋的结构简单,有利于产品的加工生产。
如图6所示,在实际应用中,安装柱128的数量为3个至5个,既能够实现机头座110与排风圈120之间的稳固连接,又避免设置过多的安装柱128而造成浪费。具体地,连接件为螺钉、螺栓等。安装柱128的数量优选为4个。
如图7和图9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架与容纳凹槽旋转扣合连接,连接架和容纳凹槽的内壁中一个上设置有扣位槽,另一个上设置有卡扣。
在这些实施例中,连接架与容纳凹槽旋转扣合连接,使得装配方便快捷,而且可避免盖组件轻易掉落;进一步地,设置旋转卡扣和扣位槽使得连接架与排风圈的连接结构简单,成本低廉,装配方便,而且盖体组件连接稳定、安全。
如图8所示,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扣位槽153包括竖直延伸的引导槽1531以及从引导槽1531横向延伸的限位槽1532,旋转卡扣123能够沿竖向进入引导槽1531,然后沿排风圈120的圆周方向滑动进入限位槽1532。具体而言,在安装盖体组件150时,只需上下对准旋转卡扣123和引导槽1531,将旋转卡扣123插入引导槽1531内,而后旋转盖体组件150,使旋转卡扣123插入限位槽1532内即可,操作方便。而在需要拆卸盖体组件150时,只需反向旋转盖体组件150,而后向下拔出盖体组件150即可。
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机头组件10还包括位于顶部的面板167。面板167可以为触控面板,方便用户操作。
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机头组件10还包括电路板166,与面板167电连接,用于控制机头组件10。
如图9至图1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空气炸锅,包括:主体组件20,主体组件20内设置有烹饪腔22;和如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的机头组件10,机头组件10连接于主体组件20,机头组件10能够向烹饪腔22内送风。
本方面实施例提供的空气炸锅,由于具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机头组件10,进而具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此不一一赘述。
如图9至图12所示,可选地,机头组件10可翻转地连接于主体组件20,方便用于开合盖操作。可选地,主体组件20还包括炸锅组件21,炸锅组件21内具有烹饪腔22,盖体组件150盖合于烹饪腔22。其中,图9示出了盖体组件150由机头上拆下的示意图,图10示出了盖体组件150盖合于烹饪腔22的示意图,图11示出了炸锅组件21放置在主体组件20内的示意图,图12示出了炸锅组件21从主体组件20中取出的示意图。
虽然上面已经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和变型。应当理解,在本领域技术人员看来,这些修改和变型仍将落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机头组件(10),用于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头组件(10)包括:
机头,所述机头上设置有发热件(164)和送风组件;
挡风件(112),设置在所述机头中;
温控件(113),设置在所述机头中,所述挡风件(112)位于所述温控件(113)和所述送风组件之间,以遮挡所述送风组件吹向所述温控件(113)的风,所述温控件(113)能够在检测到温度高于阈值时断开电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头组件(10),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头包括:
机头座(110);
排风圈(120),连接在所述机头座(110)的下部,所述排风圈(120)的侧壁上具有通风口,所述挡风件(112)设置在所述排风圈(120)的内部并与所述排风圈(120)为一体式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头组件(10),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组件包括:
驱动电机(162);
第一扇叶(161),与所述驱动电机(162)的输出轴相连接,并位于所述排风圈(120)中,所述挡风件(112)位于所述第一扇叶(161)和所述温控件(113)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头组件(10),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头还包括:
内衬(130),设置在所述排风圈(120)的下端,所述发热件(164)和所述温控件(113)安装在所述内衬(130)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头组件(10),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头还包括:
温控件安装架(114),所述温控件安装架(114)包括限位部(1141)和配合部(1142),所述限位部(1141)能够与所述内衬(130)固定连接,所述配合部(1142)弯折呈弧形板,所述弧形板的一面形成弧形槽,所述配合部(1142)能够将所述温控件(113)限制在弧形槽中并压紧在所述内衬(130)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机头组件(10),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衬(130)上设置有定位口(131),所述限位部(1141)的边缘弯折形成支脚(1143),所述支脚(1143)与所述定位口(131)相适配,并能够插入所述定位口(131)中;
所述内衬(130)上还设置有固定孔(132),所述限位部(1141)上设置有配合孔(1144),紧固件穿过所述配合孔(1144)并锁紧在所述固定孔(132)中。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机头组件(10),其特征在于,
所述温控件(11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温控件(113)设置在所述内衬(130)上相对的两端,每个所述温控件(113)由一个所述温控件安装架(114)固定在所述内衬(130)上,且每个所述温控件(113)与一个所述挡风件(112)相对应。
8.根据权利要求4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头组件(10),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头组件(10)还包括:
盖体组件(150),所述盖体组件(150)的顶部具有连接架(152),所述排风圈(120)的底部具有开口向下的容纳凹槽(121),所述连接架(152)的至少部分结构插入所述容纳凹槽(121)中被隐藏,并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容纳凹槽(121)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机头组件(10),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组件(150)还包括盖本体(151)和保护罩(154),所述盖本体(151)的中部设置有安装孔,所述连接架(152)位于所述盖本体(151)的上方并覆盖所述安装孔的外边缘的上表面,所述保护罩(154)位于所述盖本体(151)的下方,并覆盖所述安装孔的外边缘的下表面,所述保护罩(154)与所述连接架(152)相连接;
所述发热件(164)位于所述内衬(130)的下方,且所述发热件(164)穿过所述安装孔而位于所述保护罩(154)中。
10.一种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组件(20),所述主体组件(20)内设置有烹饪腔(22);和
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头组件(10),所述机头组件(10)连接于所述主体组件(20),所述机头组件(10)能够向所述烹饪腔(22)内送风。
CN202221038607.5U 2022-04-28 2022-04-28 机头组件和空气炸锅 Active CN2172854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38607.5U CN217285495U (zh) 2022-04-28 2022-04-28 机头组件和空气炸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38607.5U CN217285495U (zh) 2022-04-28 2022-04-28 机头组件和空气炸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285495U true CN217285495U (zh) 2022-08-26

Family

ID=829170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038607.5U Active CN217285495U (zh) 2022-04-28 2022-04-28 机头组件和空气炸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28549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148765B1 (en) A steam generating mechanism in a cooking vessel
JP6692719B2 (ja) 加熱調理器及び厨房家具
CN217285495U (zh) 机头组件和空气炸锅
US6823772B2 (en) Food cooking appliance with cooling flow
JP2008305704A (ja) 加熱調理装置
JP2017208218A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及び厨房家具
CN111449533A (zh) 空气炸锅
CN217185764U (zh) 机头组件和空气炸锅
JP4225495B2 (ja) フライヤ
CN216776766U (zh) 机头组件和空气炸锅
CN100423615C (zh) 电气加热烹调器
CN218246859U (zh) 锅盖组件和空气炸锅
CN219832548U (zh) 空气炸锅的保险丝防护结构
CN216393859U (zh) 机头组件和空气炸锅
KR101531062B1 (ko) 덕트 유니트를 포함한 오븐 레인지
JP6987193B2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CN216822997U (zh) 盖体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JP4774336B2 (ja) 電子レンジ
JP2004039356A (ja) 電磁誘導加熱コンロ
CN213308961U (zh) 一种烹饪器具
CN214017233U (zh) 料理机的主机及料理机
JP2015155763A (ja) 加熱調理器
CN214017234U (zh) 料理机的主机及料理机
CN215686708U (zh) 烹饪器具
JP7090583B2 (ja) 加熱調理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