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82618U - 一种装配工装 - Google Patents

一种装配工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282618U
CN217282618U CN202220798915.1U CN202220798915U CN217282618U CN 217282618 U CN217282618 U CN 217282618U CN 202220798915 U CN202220798915 U CN 202220798915U CN 217282618 U CN217282618 U CN 2172826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ge
carrier
assembly
workpiece
magne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79891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吉晓凯
沈海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Veg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Veg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Veg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Veg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79891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2826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2826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2826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Landscapes

  • Machine Tool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装配技术领域,公开一种装配工装,包括第一载台、第二载台以及载具,第一工件连接于第一载台上,第二载台上设置有第一定位槽,第一定位槽具有呈夹角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载具用于装载第二工件,载具包括呈夹角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装配时,将载具放置于第一定位槽内,并使第一侧面抵靠于第一侧壁,以及第二侧面抵靠于第二侧壁,以确保载具在第二载台上的位置准确,进而确保第二工件相对第一工件的位置符合装配要求。将该装配工装应用于直线电机的装配中,通过载具抵靠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即可快速精准地定位磁钢相对磁轭的位置,装配效率高,且能够保证装配后直线电机的性能达标。

Description

一种装配工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装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装配工装。
背景技术
随着自动控制技术和微型计算机的高速发展,对各类自动控制系统的定位精度以及系统的小型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旋转电机再加上一套传动转换机构(如齿轮齿条机构、丝杠螺母机构)组成的直线运动驱动装置,由于结构复杂、成本较高且占用空间较大,已无法满足现代控制系统的要求。
直线电机是一种将电能直接转化为直线运动的机械能,而不需要任何中间转换机构的传动装置,其在现代控制系统中的应用逐渐增多。直线电机包括初级和次级,初级为固定部分,也称定子,次级为活动部分,也称动子。与旋转电机中动子相对定子转动不同,直线电机的动子相对定子做直线运动。定子包括磁轭和多个磁钢,多个磁钢间隔设置于磁轭上,磁轭不具备磁性,而磁钢具有很强的磁性,二者为产生磁场的重要元件。为确保电机性能良好,推力达到设计要求,在装配直线电机时,保证磁轭和磁钢的相对位置准确以及多个磁钢之间的间距符合要求极为重要。
然而,现有技术中,在装配磁钢和磁轭时,无法准确定位磁钢相对磁轭的位置,导致装配后磁钢和磁轭的相对位置存在偏差,严重影响直线电机成品的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工装,能够快速准确地定位磁钢相对磁轭的位置,提高装配效率,确保装配后的直线电机性能达标。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装配工装,待装配件包括第一工件和第二工件,所述装配工装包括:
间距可调的第一载台和第二载台,所述第一载台用于装载所述第一工件,所述第二载台上设置有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一定位槽具有呈夹角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
载具,用于装载所述第二工件,所述载具设置于所述第一定位槽内,所述载具包括呈夹角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能够抵靠于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面能够抵靠于所述第二侧壁,以定位所述第二工件相对所述第一工件的位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配工装的优选方案,还包括第一安装件和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载台升降的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安装件设置于所述第二载台的上方,所述第一载台位于所述第一安装件和所述第二载台之间,所述第一驱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件的上方。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配工装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安装件和所述第二载台之间设置有第一导向件,所述第一载台上设置有第一滑套,所述第一滑套与所述第一导向件可滑动配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配工装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载台和所述第二载台之间设置有缓冲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配工装的优选方案,所述缓冲件包括弹簧、油压缓冲器、气压缓冲器中的一种或多种。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配工装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工件具有磁性,所述第二载台背向所述第一载台的一侧可升降地设置有第三载台,所述第三载台上设置有磁性件,所述磁性件与所述第二工件正对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配工装的优选方案,所述载具可拆卸设置于所述第一定位槽内,所述磁性件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三载台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配工装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定位槽的底壁设置有通孔,所述第三载台能够伸入所述通孔,以使所述磁性件靠近所述载具。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配工装的优选方案,还包括第二安装件和用于驱动所述第三载台升降的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安装件设置于所述第二载台的下方,所述第三载台位于所述第二安装件和所述第二载台之间,所述第二驱动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件背向所述第二载台的一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配工装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二载台和所述第二安装件之间沿竖向设置有第二导向件,所述第三载台上设置有第二滑套,所述第二滑套与所述第二导向件可滑动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装配工装,包括第一载台、第二载台以及载具,待装配件包括第一工件和第二工件,第一工件连接于第一载台上,第二工件通过载具连接于第二载台上。具体地,第二载台上设置有第一定位槽,第一定位槽用于放置载具。载具用于装载第二工件。为了精准定位载具在第一定位槽内的位置,第一定位槽具有呈夹角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用于对载具进行定位。载具具有呈夹角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装配时,将载具放置于第一定位槽内,并使第一侧面抵靠于第一侧壁,以及第二侧面抵靠于第二侧壁,以确保载具在第二载台上的位置准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配工装,通过第一定位槽即可快速精准地定位第二工件在第二载台上的位置,进而确保第二工件相对第一工件的位置符合装配要求。第一载台和第二载台的间距可调,定位完成后,驱使第一载台和第二载台靠近,直至第一工件与第二工件接触,以进一步完成后续装配步骤。将该装配工装应用于直线电机的装配中,通过载具抵靠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即可快速精准地定位磁钢相对磁轭的位置,装配效率高,且能够保证装配后直线电机的性能达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装配工装的第一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装配工装的第二视图(隐藏机架);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二载台和第三载台的连接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三载台和第二安装件的连接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滑动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第一载台;2、第二载台;3、载具;5、第三载台;6、磁性件;8、机架;
11、第一滑套;12、安装板;
21、第一定位槽;22、通孔;23、螺纹孔;24、支撑柱;25、连接柱;
211、第一侧壁;212、第二侧壁;213、第三侧壁;
41、第一安装件;42、第一驱动件;43、丝杠;44、第一支架;45、第一导向件;46、缓冲件;
51、承载板;52、滑动板;521、耳板;5211、第二滑套;
71、第二安装件;72、第二驱动件;73、顶杆;74、第二支架;75、第二导向件;
100、磁轭。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装配工装,包括第一载台1、第二载台2以及载具3,待装配件包括第一工件和第二工件,使用该装配工装可装配第一工件和第二工件,且保证第一工件和第二工件的相对位置准确。
第一工件连接于第一载台1上,第二工件通过载具3连接于第二载台2上。具体地,参见图3,第二载台2上设置有第一定位槽21,第一定位槽21用于放置载具3。载具3用于装载第二工件。为了精准定位载具3在第一定位槽21内的位置,第一定位槽21具有呈夹角设置的第一侧壁211和第二侧壁212,第一侧壁211和第二侧壁212用于对载具3进行定位。载具3具有呈夹角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装配时,将载具3放置于第一定位槽21内,并使第一侧面抵靠于第一侧壁211,以及第二侧面抵靠于第二侧壁212,以确保载具3在第二载台2上的位置准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配工装,通过第一定位槽21即可快速精准地定位第二工件在第二载台2上的位置,进而确保第二工件相对第一工件的位置符合装配要求。第一载台1和第二载台2的间距可调,定位完成后,驱使第一载台1和第二载台2靠近,直至第一工件与第二工件接触,以进一步完成后续装配步骤。
本实施例中,载具3上设置有第二定位槽,第二工件放置于第二定位槽内,以定位第二工件在载具3上的位置。其他实施例中,载具3也可通过其他方式装载第二工件,例如夹装、插接等方式,只要能够定位第二工件在载具3上的位置即可。
本实施例中,以装配直线电机的定子为例进行说明。第一工件为直线电机定子的磁轭100,第二工件为直线电机定子的磁钢。磁钢设置有多个,在装配时,需将多个磁钢间隔安装于磁轭100上。
参见图2,第一载台1与第二载台2平行且间隔设置,磁轭100安装于第一载台1面向第二载台2的一侧。参见图1,安装磁钢的载具3设置于第二载台2的第一定位槽21内,且抵靠于第一侧壁211和第二侧壁212上。载具3位于第二载台2面向第一载台1的一侧。载具3上的第二定位槽间隔设置有多个,与磁钢的数量和排布相对应,多个磁钢一一对应安装于多个第二定位槽内,以使磁钢之间的间距符合要求。即,通过设置第一定位槽21和多个第二定位槽,不仅能够保证多个磁钢的间距正确,还能保证磁钢相对磁轭100的位置符合要求。
将该装配工装应用于直线电机的装配中,通过载具3抵靠第一侧壁211和第二侧壁212即可快速精准地定位磁钢相对磁轭100的位置,装配效率高,且能够保证装配后直线电机的性能达标。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参见图1和图3,第一定位槽21的第一侧壁211和第二侧壁212相互垂直。相应地,载具3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也相互垂直,加工第一定位槽21和载具3时更加方便,适合批量生产。
当然,其他实施例中,也可设置呈钝角或呈锐角设置的第一侧壁211和第二侧壁212,相应地,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也呈钝角或呈锐角设置,只要能够保证第一侧面能够抵靠于第一侧壁211、以及第二侧面能够抵靠于第二侧壁212,实现载具3的快速定位即可。
进一步地,参见图3,第一定位槽21还包括第三侧壁213,第三侧壁213垂直于第一侧壁211,第一侧壁211、第二侧壁212以及第三侧壁213形成U型结构。显然,也可使用第一侧壁211和第三侧壁213进行定位,只需保证使用二者定位后的载具3相对第一工件的位置准确即可。
载具3定位完成后,在多个磁钢的上表面均涂抹胶水,随后可驱使第一载台1与第二载台2相互靠近,直至磁钢与磁轭100接触,静置一段时间后可将磁钢和磁轭100紧密粘接在一起。
可以理解的是,磁钢与第二载台2之间、以及磁轭100与第一载台1之间都是可拆卸连接的,当二者装配完成后,将其取下再安装新的磁钢和磁轭100。参见图2,本实施例中,第一载台1设置于第二载台2上方,第一载台1面向第二载台2的一侧设置有安装板12,磁轭100可拆卸连接于安装板12上,示例性地,可以是螺纹连接或可拆卸的粘胶连接。磁钢放置于载具3上的第二定位槽内即可,第二定位槽与磁钢的形状尺寸适应性配合,第二定位槽的槽壁能够限制磁钢在装配过程中发生偏移。
第一载台1和第二载台2的相互靠近或远离,可以是第一载台1和第二载台2中的一者固定,而另一者可相对移动,也可以是第一载台1和第二载台2二者可相向运动或相背运动。
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1,该装配工装还包括机架8,机架8放置于车间地面或者其他平台上,机架8为框架结构。第二载台2的底部设置有多个支撑柱24,第二载台2通过多个支撑柱24固定连接于机架8上。第一载台1可升降地设置于第二载台2上。
具体地,参见图1,该装配工装还包括第一安装件41和第一驱动件42,第一安装件41间隔设置于第二载台2的上方,第一驱动件42设置于第一安装件41上,用于驱动第一载台1升降。第一载台1位于第一安装件41和第二载台2之间,即,第一载台1可在第一安装件41和第二载台2之间升降移动。第一驱动件42设置于第一安装件41的上方,以空出第一安装件41底面的空间,从而保证第一载台1在第一安装件41和第二载台2之间具有足够的升降空间。
参见图1和图2,第一安装件41的上方设置有第一支架44,第一驱动件42安装于第一支架44上。可选地,第一驱动件42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有沿竖向设置的丝杠43,第二载台2上设置有安装孔,丝杠43远离第一驱动件42的一端可转动地设置于安装孔内。丝杠43上套设有螺母,第一载台1与螺母固定连接。第一驱动件42能够驱使丝杠43转动,以使螺母带动第一载台1沿丝杠43上下移动,以实现第一载台1的升降。为便于安装磁轭100和磁钢,需保证第一载台1和第二载台2之间具有足够的操作空间,因此第一安装件41与第二载台2之间距离较大,以容许第一载台1上升至足够高度。通过设置上述的丝杠螺母机构,能够满足第一载台1的升降要求。第一驱动件42优选为电机,电机的输出端与丝杠43之间通过联轴器连接。
当然,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驱动件42也可为气缸、油缸、电缸以及直线电机等,只要能够驱动第一载台1升降即可。
参见图1和图2,第一安装件41和第二载台2之间设置有第一导向件45,第一载台1上设置有第一滑套11,第一滑套11与第一导向件45可滑动配合,在第一载台1升降时能够起到导向作用。第一载台1近似矩形,其四角位置均设置有穿孔,每个穿孔内均设置有一个第一滑套11。相应地,第一安装件41和第二载台2之间设置有四个第一导向件45,四个第一导向件45一一穿设于对应的第一滑套11内,使得第一载台1的升降更为平稳。另外,四个第一导向件45还起到支撑第一安装件41的作用,保证第一安装件41和其上第一驱动件42的稳固性。其他实施例中也可适应性增加或减少第一导向件45的数量。
可选地,第一滑套11可为直线轴承,能够减小第一载台1升降时的摩擦阻力,减少第一驱动件42的能耗。
继续参阅图1和图2,第一载台1和第二载台2之间设置有缓冲件46,缓冲件46在第一载台1下降时能够起到缓冲作用,一方面确保第一载台1不会因自身重力作用而加速下降,保证第一载台1下降时的稳定性;另一方面,磁钢和磁轭100之间存在较大磁吸力,通过设置缓冲件46可以抵消一部分磁钢和磁轭100之间的磁吸力,避免磁吸力较多地传递至丝杠43上,利于该装配工装长久稳定地运行。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参见图1和图2,缓冲件46为套设于第一导向件45上的弹簧,其在第一载台1下降时可压缩,以起到缓冲作用。当然缓冲件46也可以是油压缓冲器或气压缓冲器,油压缓冲器或气压缓冲器设置于第一载台1或第二载台2上均可。或者,缓冲件46也可以包括弹簧、油压缓冲器、气压缓冲器中的至少两种,以组合使用实现缓冲功能。
载具3上的磁钢相对第二定位槽槽口凸出一定高度,以便涂抹胶水以及后期将装配好的定子拆卸下来。而多个磁钢均具有较强的磁性,相邻磁钢之间存在较大的磁吸力,在磁轭100下降至与磁钢接触时,可能导致磁钢侧倾。参见图1、图3以及图4,本实施例中,第二载台2背向第一载台1的一侧可升降地设置有第三载台5。第三载台5上间隔设置有多个磁性件6,多个磁性件6与载具3上的多个磁钢一一正对设置。即,多个磁性件6和多个磁钢在竖直方向上是一一正对的,且磁性件6和磁钢正对彼此的一侧极性相反,以使磁性件6与正对的磁钢之间存在磁吸力,且该磁吸力大于相邻两个磁钢之间的磁吸作用力,从而避免磁钢在接触到磁轭100时侧倾。装配时,可驱使第三载台5上升至合适位置处,以使其上的磁性件6为磁钢提供向下的磁吸力,一方面可确保磁钢稳定于第二定位槽内,另一方面可避免磁钢在接触到磁轭100时侧倾。
其他实施例中,当具有磁性的第二工件仅设置有一个时,相应地,第三载台5上也仅设置一个磁性件6即可,该磁性件6与上述第二工件正对,为第二工件提供向下的磁吸力。
由于直线电机的型号不同,磁钢的尺寸以及相邻两磁钢的间距也不同,因此,载具3设置有多种,以匹配多种型号的直线电机定子。本实施例中,载具3可拆卸地设置于第一定位槽21内,可根据直线电机型号选择不同的载具3安装于第一定位槽21内,提高该装配工装的通用性。相应地,多个磁性件6均可拆卸连接于第三载台5上。当载具3上的磁钢数量和分布发生变化时,可将磁性件6拆卸下来,并选择合适尺寸的磁性件6连接于第三载台5上,以保证磁性件6与磁钢在竖直方向能够上一一对应,以便为每个磁钢均提供一个向下的磁吸力。
可选地,参见图3,第一定位槽21的槽底间隔设置有多个用于穿设螺钉的螺纹孔23,载具3可通过螺钉安装于第一定位槽21的底壁上,拆装方便。磁性件6可通过螺栓固定于第三载台5上,也可通过可拆卸的粘胶粘接于第三载台5上。
参见图3,第一定位槽21的底壁设置有通孔22,上述多个螺纹孔23围绕该通孔23的边缘设置。第三载台5上升时能够伸入该通孔22,以使磁性件6靠近载具3的底部。通过在第一定位槽21的底壁设置通孔22,能够增大磁性件6在竖直方向上的可移动范围,从而确保磁性件6能够为磁钢提供足够的磁吸力。本实施例中,磁性件6与磁钢的结构一致,上升至合适位置的磁性件6与载具3底部依然存在一定距离,避免磁性件6与磁钢之间的磁吸力过大而不便拆卸装配完成的定子。
当然,磁性件6也可以设置为电磁铁,装配过程中,电磁铁通电,为磁钢提供向下的磁吸力,当装配工作完成后,电磁铁断电,可以顺利将卸装配完成的定子从装配工装上拆卸下来。
参见图3,第二载台2的下方间隔设置有第二安装件71,第二安装件71通过连接柱25连接于第二载台2上,连接柱25设置有多个,以保证第二安装件71的稳固性。第三载台5位于第二安装件71和第二载台2之间,即,第三载台5在第二安装件71和第二载台2之间升降。第二安装件71上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三载台5升降的第二驱动件72,第二驱动件72具体设置于第二安装件71的下方,以避免占用第二安装件71上方空间,从而保证第三载台5具有足够的升降空间。
参见图3,第二安装件71的下方连接有第二支架74,第二驱动件72固定安装于第二支架74上。第二驱动件72的输出端为可竖向移动的顶杆73,顶杆73与第三载台5连接,以带动第三载台5升降。第二驱动件72可为油缸、气缸、电缸或直线电机等,顶杆73即为油缸、气缸或电缸的伸缩杆,或直线电机的动子。当然,第二驱动件72还可以为旋转电机,其与丝杠螺母机构组合,也可驱动第三载台5升降。
参见图4,第二载台2和第二安装件71之间沿竖向设置有第二导向件75,第三载台5上设置有第二滑套5211,第二滑套5211与第二导向件75可滑动配合,为第三载台5的升降提供导向作用,保证第三载台5升降的平稳性。
参见图4,第三载台5包括滑动板52以及设置于滑动板52上的承载板51,多个磁性件6设置于承载板51背向滑动板52的一侧。即,第三载台5为分体式结构,制作加工时更为方便。
参见图5,滑动板52相对的两侧均设置有耳板521,耳板521上设置有穿孔,每个穿孔内均设置有一个第二滑套5211。相应地,第二载台2和第二安装件71之间设置有两个第二导向件75,两个第二导向件75一一穿设于对应的第二滑套5211内,以在滑动板52升降时进行导向。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导向件75的数量并不仅限于两个,这里不对第二导向件75的数量做限定。
可选地,第二滑套5211为直线轴承,能够减小滑动板52升降时的阻力,减小第二驱动件72的能耗。
本实施例提供的装配工装,在装配直线电机定子时的步骤大致如下:
将磁轭100安装于第一载台1上,并将载具3安装于第二载台2的第一定位槽21内,使载具3的第一侧面抵靠于第一侧壁211,第二侧面抵靠于第二侧壁212;随后将多个磁钢一一放置于载具3的第二定位槽内,驱动第三载台5上升至合适位置,以使第三载台5上的磁性件6为磁钢提供一定大小的向下的磁吸力,避免装配过程中磁钢发生侧倾;在磁钢上表面涂抹胶水,涂抹完成后,驱动第一载台1下降,直至磁轭100与磁钢接触,静置一段时间,待胶水固化后可将装配完成的定子(磁轭100与磁钢的组合)取下。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装配工装,待装配件包括第一工件和第二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工装包括:
间距可调的第一载台(1)和第二载台(2),所述第一载台(1)用于装载所述第一工件,所述第二载台(2)上设置有第一定位槽(21),所述第一定位槽(21)具有呈夹角设置的第一侧壁(211)和第二侧壁(212);
载具(3),用于装载所述第二工件,所述载具(3)设置于所述第一定位槽(21)内,所述载具(3)包括呈夹角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能够抵靠于所述第一侧壁(211),所述第二侧面能够抵靠于所述第二侧壁(212),以定位所述第二工件相对所述第一工件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安装件(41)和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载台(1)升降的第一驱动件(42),所述第一安装件(41)设置于所述第二载台(2)的上方,所述第一载台(1)位于所述第一安装件(41)和所述第二载台(2)之间,所述第一驱动件(42)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件(41)的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件(41)和所述第二载台(2)之间设置有第一导向件(45),所述第一载台(1)上设置有第一滑套(11),所述第一滑套(11)与所述第一导向件(45)可滑动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载台(1)和所述第二载台(2)之间设置有缓冲件(4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件(46)包括弹簧、油压缓冲器、气压缓冲器中的一种或多种。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工件具有磁性,所述第二载台(2)背向所述第一载台(1)的一侧可升降地设置有第三载台(5),所述第三载台(5)上设置有磁性件(6),所述磁性件(6)与所述第二工件正对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载具(3)可拆卸设置于所述第一定位槽(21)内,所述磁性件(6)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三载台(5)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槽(21)的底壁设置有通孔(22),所述第三载台(5)能够伸入所述通孔(22),以使所述磁性件(6)靠近所述载具(3)。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安装件(71)和用于驱动所述第三载台(5)升降的第二驱动件(72),所述第二安装件(71)设置于所述第二载台(2)的下方,所述第三载台(5)位于所述第二安装件(71)和所述第二载台(2)之间,所述第二驱动件(72)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件(71)背向所述第二载台(2)的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载台(2)和所述第二安装件(71)之间沿竖向设置有第二导向件(75),所述第三载台(5)上设置有第二滑套(5211),所述第二滑套(5211)与所述第二导向件(75)可滑动配合。
CN202220798915.1U 2022-04-07 2022-04-07 一种装配工装 Active CN2172826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98915.1U CN217282618U (zh) 2022-04-07 2022-04-07 一种装配工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98915.1U CN217282618U (zh) 2022-04-07 2022-04-07 一种装配工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282618U true CN217282618U (zh) 2022-08-23

Family

ID=828741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798915.1U Active CN217282618U (zh) 2022-04-07 2022-04-07 一种装配工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28261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948919U (zh) 无刷电机的定子转子合装设备
CN110011500A (zh) 无刷电机的定子转子合装设备
CN116469963A (zh) 一种具有自动定位功能的光伏组件边框安装机构
CN202517257U (zh) 一种汽车空调压缩机支架定位销安装夹具
CN217282618U (zh) 一种装配工装
CN201437221U (zh) 用于发动机或变速箱装配线的举升定位机构
CN213053452U (zh) 夹具及焊接装置
CN110176839B (zh) 集成电机定子与转子在线合装设备
CN108988585B (zh) 一种立式电机装配设备及电机装配方法
CN209831528U (zh) 一种振动器轴承的安装装置
CN211683543U (zh) 一种超声波焊接工位升降装置
CN111865011A (zh) 一种步进电机磁钢安装装置
CN209665282U (zh) 一种压轴承治具
CN220178591U (zh) 一种伺服电动压机
CN112372214A (zh) 一种用于焊接的工装定位平台
CN201776731U (zh) 马达齿轮压入治具
CN112355718A (zh) 一种稳定性高且结构紧凑的加工中心
CN210111808U (zh) 一种定子合装自动导向调心装置
CN213367595U (zh) 一种盘式电机转子磁钢装配工装
CN211841772U (zh) 一种精准定位合装托盘
CN212291766U (zh) 一种治具定位机构
CN216730213U (zh) 一种用于焊接自动化装夹设备的治具结构
CN216680951U (zh) 一种高精度焊接定位治具
CN203062383U (zh) 一种上顶组件
CN114852823B (zh) 一种适用于不同井道场景的电梯安装自动化施工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