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79922U - 全贴合曲面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全贴合曲面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279922U
CN217279922U CN202221208211.0U CN202221208211U CN217279922U CN 217279922 U CN217279922 U CN 217279922U CN 202221208211 U CN202221208211 U CN 202221208211U CN 217279922 U CN217279922 U CN 2172799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curved surface
side plate
display device
bea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20821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俊威
刘子平
冯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adbest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adbest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adbest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adbest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20821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2799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2799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2799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全贴合曲面显示装置,包括至少一个背光模组、至少一个显示面板、玻璃盖板和光学胶,背光模组包括胶框,胶框包括相对设置的承载曲面和承载平面,显示面板连接于承载平面,玻璃盖板连接于承载曲面,玻璃盖板与承载曲面的弧度相匹配,显示面板与玻璃盖板之间形成填充光学胶的间隙,胶框上设有至少一个与间隙连通的注胶孔,光学胶通过注胶孔注入间隙。本实用新型的全贴合曲面显示装置能够简化工艺,降低成本,提高制程的效率。

Description

全贴合曲面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屏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全贴合曲面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车载显示屏开始导入曲面的显示屏,以取得车内的多样化和个性化,传统的曲面显示屏是需要把TFT面板通过热弯或冷弯定型,同时背光源也开相应曲率的模具,使两者同曲率组装粘合在一起,然后再将TP盖板做成与TFT面板的曲率相同,将TFT面板通过胶带与TP盖板固定连接,由于背光源、TFT面板和TP盖板均为曲面,因此制程难度非常高,良率也往往比较低,使得成本非常高,产能也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全贴合曲面显示装置能够简化工艺,降低成本,提高制程的效率。
一种全贴合曲面显示装置,包括至少一个背光模组、至少一个显示面板、玻璃盖板和光学胶,背光模组包括胶框,胶框包括相对设置的承载平面和承载曲面,显示面板连接于承载平面,玻璃盖板连接于承载曲面,玻璃盖板与承载曲面的弧度相匹配,显示面板与玻璃盖板之间形成填充光学胶的间隙,胶框上设有至少一个与间隙连通的注胶孔,光学胶通过注胶孔注入间隙。
在一实施例中,胶框包括侧框和承载框,承载框固定连接于侧框的内侧,承载曲面设于侧框,承载平面设于承载框。
在一实施例中,侧框包括相对设置的外侧面和内侧面,注胶孔贯穿外侧面与内侧面,注胶孔设有两个,两个注胶孔沿胶框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侧框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相对设置,第三侧板与第四侧板相对设置,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固定连接于第三侧板、第四侧板,一注胶孔设于第一侧板靠近第三侧板的一端,另一注胶孔设于第一侧板靠近第四侧板的一端。
在一实施例中,显示面板通过第一胶带与承载平面固定连接,第一胶带包括第一粘贴部、第二粘贴部、第三粘贴部和第四粘贴部,第一粘贴部与第二粘贴部相对设置,第三粘贴部与第四粘贴部相对设置,第一粘贴部、第二粘贴部分别固定连接于第三粘贴部、第四粘贴部。
在一实施例中,显示面板通过多个依次拼接的第二胶带与承载平面固定连接,各第二胶带包括第一拼接端面和第二拼接端面,各第二胶带的第一拼接端面与相邻的另一第二胶带的第二拼接端面连接,第一拼接端面设有第一凹凸结构,第二拼接端面设有与第一凹凸结构互补的第二凹凸结构。
在一实施例中,玻璃盖板通过第三胶带或胶水固定连接于承载曲面。
在一实施例中,全贴合曲面显示装置包括两个背光模组和两个显示面板,两个背光模组之间电性连接,各显示面板分别固定连接于各承载平面,玻璃盖板包括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第一显示区与一胶框的承载曲面固定连接,第二显示区与另一胶框的承载曲面固定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背光模组包括下铁框,下铁框设有安装块,胶框设有与安装块配合的安装槽,安装块设于安装槽内固定连接下铁框与胶框。
在一实施例中,背光模组还包括反射膜、导光板和光学膜片,反射膜设于下铁框内,导光板设于反射膜上,光学膜片设于导光板上。
本实用新型的全贴合曲面显示装置中的胶框的承载面为平面,显示面板也为平面,将显示面板固定连接在承载面上,将玻璃盖板固定连接在承载曲面上,通过注胶孔在显示面板和玻璃盖板之间的间隙进行注入光学胶将显示面板与玻璃盖板固定连接,并形成全贴合的曲面显示装置,取代现有技术中需要将显示面板与玻璃盖板预先贴合再组装背光模组的工艺,此外,由于显示面板为平面,玻璃盖板为曲面,因此简化了工艺,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制程的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全贴合曲面显示装置的部分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胶框与下铁框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第二胶带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描述,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仅是为了区别属性类似的元件,而不是指示或暗示相对的重要性或者特定的顺序。
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除了包含所列的那些要素,而且还可包含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
第一实施例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全贴合曲面显示装置的部分拆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胶框与下铁框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全贴合曲面显示装置包括至少一个背光模组11、至少一个显示面板12、玻璃盖板13和光学胶,背光模组11包括胶框111,胶框111包括相对设置的承载曲面111b和承载平面111a,显示面板12连接于承载平面111a,玻璃盖板13连接于承载曲面111b,玻璃盖板13与承载曲面111b的弧度相匹配,显示面板12与玻璃盖板13之间形成填充光学胶的间隙,胶框111上设有至少一个与间隙连通的注胶孔101,光学胶通过注胶孔101注入间隙。在本实施例中,全贴合显示装置包括一个背光模组11和一个显示面板12;在另一较佳的实施例中,全贴合曲面显示装置包括两个背光模组11和两个显示面板12,两个背光模组11之间电性连接,各显示面板12分别固定连接于各承载平面111a,玻璃盖板13包括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第一显示区与一胶框111的承载曲面111b固定连接,第二显示区与另一胶框111的承载曲面111b固定连接,实现曲面双联屏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背光模组11与显示面板12的个数匹配,背光模组11和显示面板12还可为3个或4个等,实现曲面三联屏或曲面四联屏的效果,进一步提升车内内饰的个性化及豪华性。
本实用新型的全贴合曲面显示装置中的胶框111的承载面为平面,显示面板12也为平面,将显示面板12固定连接在承载面上,将玻璃盖板13固定连接在承载曲面111b上,通过注胶孔101在显示面板12和玻璃盖板13之间的间隙进行注入光学胶将显示面板12与玻璃盖板13固定连接,并形成全贴合的曲面显示装置,全贴合的效果比非全贴合的显示效果更加通透真实,画面效果更完美,从而取代现有技术中需要将显示面板12与玻璃盖板13预先贴合再组装背光模组11的工艺,此外,由于显示面板12为平面,玻璃盖板13为曲面,因此简化了工艺,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制程的效率。
如图2和图3所示,背光模组11包括下铁框112,下铁框112设有安装块1121,胶框111设有与安装块1121配合的安装槽102,安装块1121设于安装槽102内固定连接下铁框112与胶框111;胶框111包括侧框1111和承载框1112,承载框1112固定连接于侧框1111的内侧,承载曲面111b设于侧框1111,承载平面111a设于承载框1112。本实施例中的侧框1111与承载框1112为一体结构设计,
进一步地,侧框1111包括相对设置的外侧面和内侧面,注胶孔101贯穿外侧面与内侧面,注胶孔101设有两个,两个注胶孔101沿胶框11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需要注意的是,本实施例的注胶孔101的形状和大小在此不作限制,只需能够将光学胶注入显示面板12与玻璃盖板13之间的间隙即可。
进一步地,侧框1111包括第一侧板1111a、第二侧板1111b、第三侧板1111c和第四侧板1111d,第一侧板1111a与第二侧板1111b相对设置,第三侧板1111c与第四侧板1111d相对设置,第一侧板1111a、第二侧板1111b固定连接于第三侧板1111c、第四侧板1111d,一注胶孔101设于第一侧板1111a靠近第三侧板1111c的一端,另一注胶孔101设于第一侧板1111a靠近第四侧板1111d的一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侧板1111a、第二侧板1111b、第三侧板1111c和第四侧板1111d为一体结构,两个注胶孔101分别位于第一侧板1111a的两端可便于光学胶注入后分布均匀,便于光学胶在显示面板12与玻璃盖板13之间间隙内的均匀分布。
在另一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一侧板1111a和第二侧板1111b分别设有两个注胶孔101。
进一步地,显示面板12通过第一胶带与承载平面111a固定连接,第一胶带包括第一粘贴部、第二粘贴部、第三粘贴部和第四粘贴部,第一粘贴部与第二粘贴部相对设置,第三粘贴部与第四粘贴部相对设置,第一粘贴部、第二粘贴部分别固定连接于第三粘贴部、第四粘贴部。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粘贴部、第二粘贴部、第三粘贴部和第四粘贴部为一体结构,使第一胶带形成类似“口”字形的结构,且第一胶带的形状与承载平面111a的形状相匹配,第一胶带例如为VHB双面胶。
进一步地,玻璃盖板13通过第三胶带16或胶水固定连接于承载曲面111b。在本实施例中,第三胶带16例如为VHB双面胶,玻璃盖板13可通过3M(明尼苏达矿业及制造公司)的VHB双面胶固定连接在胶框111的承载曲面111b上;或玻璃盖板13与承载曲面111b之间通过点胶机点胶水从而实现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背光模组11还包括反射膜、导光板和光学膜片,反射膜设于下铁框112内,导光板设于反射膜上,光学膜片设于导光板上。在本实施例中,反射膜通过双面胶固定连接在下铁框112内,导光板通过双面胶固定连接在反射膜上,光学膜片通过双面胶固定连接在导光板上,此外,光学膜片与导光板的连接方式还可用过卡块与卡槽的配合进行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光学膜片包括扩散膜、增光膜和增亮膜,扩散膜通过双面胶固定连接在导光板上,增光膜通过双面胶固定连接在扩散膜上,增亮膜通过双面胶固定连接在增光膜上。
进一步地,背光模组11还包括灯条,灯条通过导热双面胶固定连接在下铁框112的内侧壁,灯条设于导光板的入光侧。
第二实施例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第二胶带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本实施的全贴合曲面显示装置与第一实施例的全贴合曲面显示装置在结构上大致相同,不同点在于显示面板12与承载平面111a之间贴合的胶带不同。
具体地,显示面板12通过多个依次拼接的第二胶带15与承载平面111a固定连接,各第二胶带15包括第一拼接端面和第二拼接端面,各第二胶带15的第一拼接端面与相邻的另一第二胶带15的第二拼接端面连接,第一拼接端面设有第一凹凸结构151,第二拼接端面设有与第一凹凸结构151互补的第二凹凸结构152;其中第二胶带15例如为VHB双面胶。
进一步地,第一凹凸结构151包括第一接触面151a、第二接触面151b和第一侧面151c,第一接触面151a与第二接触面151b错开设置,第一侧面151c连接于第一接触面151a和第二接触面151b之间,第二凹凸结构152包括第三接触面152a、第四接触面152b和第二侧面152c,第三接触面152a与第四接触面152b错开设置,第二侧面152c连接于第三接触面152a和第四接触面152b之间,第一接触面151a与第三接触面152a贴合,第二接触面151b与第四接触面152b贴合,第一侧面151c与第二侧面152c贴合。需要注意的是,第一凹凸结构151和第二凹凸结构152的形状并不限于上述,也可为异形拼接(如斜面或锯齿状)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全贴合曲面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背光模组(11)、至少一个显示面板(12)、玻璃盖板(13)和光学胶,所述背光模组(11)包括胶框(111),所述胶框(111)包括相对设置的承载平面(111a)和承载曲面(111b),所述显示面板(12)连接于所述承载平面(111a),所述玻璃盖板(13)连接于所述承载曲面(111b),所述玻璃盖板(13)与所述承载曲面(111b)的弧度相匹配,所述显示面板(12)与所述玻璃盖板(13)之间形成填充所述光学胶的间隙,所述胶框(111)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间隙连通的注胶孔(101),所述光学胶通过所述注胶孔(101)注入所述间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贴合曲面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胶框(111)包括侧框(1111)和承载框(1112),所述承载框(1112)固定连接于所述侧框(1111)的内侧,所述承载曲面(111b)设于所述侧框(1111),所述承载平面(111a)设于所述承载框(1112)。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贴合曲面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框(1111)包括相对设置的外侧面和内侧面,所述注胶孔(101)贯穿所述外侧面与所述内侧面,所述注胶孔(101)设有两个,两个所述注胶孔(101)沿所述胶框(11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贴合曲面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框(1111)包括第一侧板(1111a)、第二侧板(1111b)、第三侧板(1111c)和第四侧板(1111d),所述第一侧板(1111a)与所述第二侧板(1111b)相对设置,所述第三侧板(1111c)与所述第四侧板(1111d)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侧板(1111a)、所述第二侧板(1111b)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三侧板(1111c)、所述第四侧板(1111d),一所述注胶孔(101)设于所述第一侧板(1111a)靠近所述第三侧板(1111c)的一端,另一所述注胶孔(101)设于所述第一侧板(1111a)靠近所述第四侧板(1111d)的一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贴合曲面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12)通过第一胶带与所述承载平面(111a)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胶带包括第一粘贴部、第二粘贴部、第三粘贴部和第四粘贴部,所述第一粘贴部与所述第二粘贴部相对设置,所述第三粘贴部与所述第四粘贴部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粘贴部、所述第二粘贴部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三粘贴部、所述第四粘贴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贴合曲面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12)通过多个依次拼接的第二胶带(15)与所述承载平面(111a)固定连接,各所述第二胶带(15)包括第一拼接端面和第二拼接端面,各所述第二胶带(15)的所述第一拼接端面与相邻的另一所述第二胶带(15)的所述第二拼接端面连接,所述第一拼接端面设有第一凹凸结构(151),所述第二拼接端面设有与所述第一凹凸结构(151)互补的第二凹凸结构(152)。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贴合曲面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盖板(13)通过第三胶带(16)或胶水固定连接于所述承载曲面(111b)。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贴合曲面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全贴合曲面显示装置包括两个背光模组(11)和两个显示面板(12),两个所述背光模组(11)之间电性连接,各所述显示面板(12)分别固定连接于各所述承载平面(111a),所述玻璃盖板(13)包括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一显示区与一所述胶框(111)的所述承载曲面(111b)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显示区与另一所述胶框(111)的所述承载曲面(111b)固定连接。
9.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全贴合曲面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11)包括下铁框(112),所述下铁框(112)设有安装块(1121),所述胶框(111)设有与所述安装块(1121)配合的安装槽(102),所述安装块(1121)设于所述安装槽(102)内固定连接所述下铁框(112)与所述胶框(111)。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全贴合曲面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11)还包括反射膜、导光板和光学膜片,所述反射膜设于所述下铁框(112)内,所述导光板设于所述反射膜上,所述光学膜片设于所述导光板上。
CN202221208211.0U 2022-05-19 2022-05-19 全贴合曲面显示装置 Active CN2172799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08211.0U CN217279922U (zh) 2022-05-19 2022-05-19 全贴合曲面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08211.0U CN217279922U (zh) 2022-05-19 2022-05-19 全贴合曲面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279922U true CN217279922U (zh) 2022-08-23

Family

ID=828858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208211.0U Active CN217279922U (zh) 2022-05-19 2022-05-19 全贴合曲面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27992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36891A (zh) * 2022-08-26 2022-10-25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中控曲面显示屏及其制备工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36891A (zh) * 2022-08-26 2022-10-25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中控曲面显示屏及其制备工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43543B (zh) 无边框液晶显示装置
CN102809836B (zh) 无边框液晶显示装置
US9188800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202453599U (zh) 一种具有膜片定位功能的液晶模组结构
CN109765716B (zh) 超窄边框液晶显示模组
CN217279922U (zh) 全贴合曲面显示装置
CN112596307A (zh) 一种无边框显示器及其组装方法
KR100625552B1 (ko) 구성요소의 개수를 감축한 lcd 디바이스
CN211293511U (zh) 一种显示屏结构及电视
CN214540302U (zh) 显示装置
CN113687541A (zh) 背光结构、背光模组以及液晶显示装置及其组装方法
CN210982985U (zh) Led液晶显示器
CN112596312A (zh) 一种无边框显示器及其装配方法
JP3920761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US8711298B2 (en) Flat panel display device and stereoscopic display device
CN209014861U (zh) 超薄双面显示模组
US8733958B2 (en) Flat panel display device and stereoscopic display device
CN211905923U (zh) 显示装置
US8888307B2 (en) Reflector plate and backlight system
US8485695B2 (en) Backlight system
CN219512492U (zh) 一种基于无缝平凹透镜阵列的lcd背光模组
CN220271706U (zh) 双屏显示器
CN220020036U (zh) 一种全贴合式的全背板液晶模组
CN100434985C (zh) 导光板与框架的制造方法
CN216772152U (zh) 不同显示尺寸的液晶玻璃共用后背板的直下式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