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70390U - 油路系统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油路系统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270390U
CN217270390U CN202221456768.6U CN202221456768U CN217270390U CN 217270390 U CN217270390 U CN 217270390U CN 202221456768 U CN202221456768 U CN 202221456768U CN 217270390 U CN217270390 U CN 2172703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filter
limiting portion
oil inlet
pu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45676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金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aoqing Xiaopeng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aoqing Xiaopeng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aoqing Xiaopeng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aoqing Xiaopeng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45676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2703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2703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2703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ubrication Details And Ventilation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油路系统和车辆,其中,油路系统包括油池、油泵、滤清器和过滤件,所述油泵具有分别连通于所述油池的进油口和出油口,所述过滤件设置于所述进油口的前端,以对流入所述油泵的润滑油进行过滤,所述滤清器设置于所述出油口的后端,并位于所述油泵的上方,以对流向所述油池的润滑油进行过滤。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旨在对油路系统的润滑油进行过滤,以保障油泵及电驱系统的各部件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油路系统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配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油路系统和车辆。
背景技术
油冷润滑系统是发动机的重要组成系统之一,在发动机的运转过程中,润滑油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既起到润滑作用,又起到密封、冷却、清洁和缓冲的作用。然而,润滑油在流经整个润滑油路后会带走一定的杂质,带有杂质的润滑油经过油泵及电驱系统的各部件(齿轮、轴承、电机等),会对油泵及电驱系统的各部件造成损害,大大降低油泵及电驱系统的各部件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油路系统,旨在对油路系统的润滑油进行过滤,以保障油泵及电驱系统的各部件的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油路系统,包括:
油池;
油泵,所述油泵具有分别连通于所述油池的进油口和出油口;
过滤件,设置于所述进油口的前端,以对流入所述油泵的润滑油进行过滤;以及
滤清器,设置于所述出油口的后端,并位于所述油泵的上方,以对流向所述油池的润滑油进行过滤。
可选地,所述油路系统包括连通于所述进油口的进油通路,所述过滤件设置于所述进油通路。
可选地,所述进油通路具有相对而设的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所述过滤件卡合于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之间。
可选地,所述进油通路位于所述油池内,所述第一限位部为所述油池的与所述进油口相对的池壁,所述第二限位部为所述进油口的口壁。
可选地,所述过滤件设置为柱面滤网。
可选地,所述过滤件的轴向与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的分布方向相并行,至少部分所述过滤件的外周与所述油池的池壁相间隔设置。
可选地,所述过滤件的外周套设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过盈配合于所述油池的池壁和所述过滤件之间。
可选地,所述过滤件的两端各套设有一所述密封圈。
可选地,所述过滤件的端部设置有限位环槽,所述密封圈套设于所述限位环槽内。
可选地,所述油路系统还包括连通于所述出油口的回油通路,所述滤清器连通于所述回油通路和所述油池之间。
可选地,所述滤清器的滤材为玻璃纤维。
可选地,所述过滤件包括铝合金骨架和设于所述铝合金骨架的不锈钢滤网。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车辆,包括前述的油路系统。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过滤件设置于油泵的前端,滤清器设置于油泵的后端,油池内的润滑油需经由过滤件自油泵的进油口进入油泵前,而油泵内的润滑油自油泵的出油口流出后,需经由滤清器流向油池。由此,过滤件能够对进入油泵的润滑油进行过滤,经过滤件过滤大颗粒杂质后,润滑油再进入油泵,能够有效降低杂质对油泵运转的影响,滤清器则能对润滑油中的小颗粒杂质进一步过滤,以使回到油池的润滑油的杂质含量进一步减小,保障下游的电驱系统各部件的使用寿命,同时,能够避免小颗粒杂质在润滑油内积少成多,而对油泵的运转造成过度干扰。并且,滤清器设置于油泵的上方,能够延长润滑油在滤清器内的停留时间,以增强滤清器的吸附、过滤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油泵的前后端分别设置过滤件和滤清器,实现了对润滑油内的杂质的有效过滤,有利于保障油泵及电驱系统的各部件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油路系统一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油路系统一实施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油池 400 滤清器
200 油泵 510 进油通路
210 进油口 520 回油通路
220 出油口 610 第一限位部
300 过滤件 620 第二限位部
310 限位环凸 301 限位环槽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若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油路系统。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该油路系统,包括油池100、油泵200、滤清器400和过滤件300,所述油泵200具有分别连通于所述油池100的进油口210和出油口220,所述过滤件300设置于所述进油口210的前端,以对流入所述油泵200的润滑油进行过滤,所述滤清器400设置于所述出油口220的后端,并位于所述油泵200的上方,以对流向所述油池100的润滑油进行过滤。
以油路的流动方向为参照,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过滤件300设置于油泵200的前端,滤清器400设置于油泵200的后端,油池100内的润滑油需经由过滤件300自油泵200的进油口210进入油泵200前,而油泵200内的润滑油自油泵200的出油口220流出后,需经由滤清器400流向油池100。由此,过滤件300能够对进入油泵200的润滑油进行过滤,经过滤件300过滤大颗粒杂质后,润滑油再进入油泵200,能够有效降低杂质对油泵200运转的影响,滤清器400则能对润滑油中的小颗粒杂质进一步吸附、过滤,以使回到油池100的润滑油的杂质含量进一步减小,保障下游的电驱系统各部件的使用寿命,同时,能够避免小颗粒杂质在润滑油内积少成多,而对油泵200的运转造成过度干扰。并且,滤清器400设置于油泵200的上方,能够延长润滑油在滤清器400内的停留时间,以增强滤清器400的吸附、过滤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油泵200的前后端分别设置过滤件300和滤清器400,实现了对润滑油内的杂质的有效过滤,有利于保障油泵200及电驱系统的各部件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油路系统包括连通于所述进油口210的进油通路510,所述过滤件300设置于所述进油通路510。可以理解,油池100内的润滑油流入油泵200前,需经过该进油通路510,过滤件300设置于该进油通路510,能很好地对流入油泵200的润滑油起到粗过滤作用,以避免大颗粒杂质进入油泵200内影响油泵200的运转,从而保障油泵200的使用寿命。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过滤件300设置于油泵200上,通过覆设于进油口210,以对流入油泵200的润滑油进行过滤。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进油通路510具有相对而设的第一限位部610和第二限位部620,所述过滤件300卡合于所述第一限位部610和所述第二限位部620之间。如此,第一限位部610和第二限位部620能够对过滤件300起到限位作用,即使在润滑油的冲击下,过滤件300也不会移位,而能稳定地处于进油通路510内,持续地对进入油泵200的润滑油进行过滤,以保障油泵200的使用寿命。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过滤件300通过螺钉锁附、插接等方式固定于进油通路510。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进油通路510位于所述油池100内,所述第一限位部610为所述油池100的与所述进油口210相对的池壁,所述第二限位部620为所述进油口210的口壁。如此,能够充分利用油路系统本身的结构,不必对现有的油路系统改造,即可实现过滤件300的稳定安装,有利于节约改造成本,从而能够提升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适用性。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油池100的池壁形成有限位环槽,过滤件300卡合于限位环槽内,限位环槽相对的两槽壁即为第一限位部610和第二限位部620。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过滤件300设置为柱面滤网。可以理解,柱面滤网包括骨架和滤材,骨架的端面呈环形结构,滤材安装于骨架的周部,由此形成柱面状的过滤面,润滑油沿柱面滤网的径向流入柱面滤网的内侧或自柱面滤网的内侧流向进油口210,都能经过过滤面,而实现对润滑油的过滤。其中,所述过滤件300包括铝合金骨架和设于所述铝合金骨架的不锈钢滤网。也即,柱面滤网的骨架的材质设置为铝合金材质,滤材则选用不锈钢滤网,如此,能够提升柱面滤网的耐腐蚀性和使用寿命,以减小过滤件300的维修更换次数,从而节约本实用新型油路系统的维护成本。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过滤件300也可以是平面滤网,平面滤网的两侧分别朝向可以形成有抵接凸部,如此,通过两侧的抵接凸部与油池100的池壁及进油口210的口壁相抵接,在实现对平面滤网的卡合的同时,进油通路510在进油口210的轴向上的长度不至于过小,不会影响润滑油进入油泵200。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过滤件300的轴向与所述第一限位部610和所述第二限位部620的分布方向相并行(平行或大致平行),至少部分所述过滤件300的外周与所述油池100的池壁相间隔设置。也即,过滤件300的轴向与进油口210的轴向相并行,过滤件300的轴向两端分别朝向第一限位部610和第二限位部620设置,第一限位部610和第二限位部620分别对过滤件300的轴向两端限位,以使过滤件300卡合于其中。过滤件300具有外周与油池100的池壁相间隔设置的部位,润滑油能在此处沿过滤件300的径向经过过滤面流入过滤件300的内侧,而后沿过滤件300的轴向流向进油口210,由此,过滤件300即可对流入进油口210的润滑油进行过滤。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过滤件300的轴向与进油口210的轴向相并行,第一限位部610和第二限位部620在过滤件300的径向两侧对过滤件300进行限位,润滑油沿滤件的径向流经过滤件300,也即,润滑油先后经过两次过滤面,再进入进油口210。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过滤件300的外周套设有密封圈310,所述密封圈310过盈配合于所述油池100的池壁和所述过滤件300之间,用以限制所述过滤件300的径向位移。可以理解,第一限位部610和第二限位部620在过滤件300的轴向上对过滤件300进行限位,本实施例中,过滤件300的外周套设的密封圈310与油池100的池壁过盈配合,得以在过滤件300的径向对过滤件300进行限位,并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过滤件300的周向转动,如此,过滤件300能够稳定地安装于进油通路510,而能持续地过滤流向进油口210的润滑油,以保障油泵200的使用寿命。更进一步地,所述过滤件300的两端各套设有一所述密封圈310,如此,能够进一步提升过滤件300的安装稳定性。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第一限位部610和第二限位部620分别抵接于过滤件300的轴向两端,如此,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过滤件300的径向位移和周向转动。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过滤件300的端部设置有限位环槽301,所述密封圈310套设于所述限位环槽301内。如此,能够提升密封圈310和过滤件300的安装稳定性,从而保障过滤件300于进油通路510的安装稳定性。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密封圈310过盈套设于过滤件300外,以使密封圈310稳定安装于过滤件300,亦或者,过滤件300的端部设置有凸部,密封圈310设置有对应的切口,密封圈310安装时,通过使过滤件300的凸部卡入密封圈310的切口,也可提升密封圈310和过滤件300的装配稳定性。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油路系统还包括连通于所述出油口220的回油通路520,所述滤清器400连通于所述回油通路520和所述油池100之间。也即,回油通路520的一端连接于油泵200的出油口220,一端连接于滤清器400的其中一接口,滤清器400的另一接口连接于油池100,如此,油泵200的出油口220泵出的润滑油能经回油通道进入滤清器400的内腔,在滤清器400的作用下,回到油池100内的润滑油的杂质基本被滤清,有利于保障油泵200的使用寿命。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滤清器400的接口直接连接于油泵200的出油口220。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滤清器400的滤材为玻璃纤维。如此,滤清器400的滤材能够承受的冲击能够更大,且对润滑油的阻力小,同时,玻璃纤维的滤材的容尘量高,能够吸附更多的杂质,有利于提升滤清器400的使用寿命,甚至,滤清器400能够实现免维护,有利于节约油路系统的维修成本。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滤清器400的滤材也可以是植物纤维或半合成纤维。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油路系统,该油路系统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车辆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油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油池;
油泵,所述油泵具有分别连通于所述油池的进油口和出油口;
过滤件,设置于所述进油口的前端,以对流入所述油泵的润滑油进行过滤;以及
滤清器,设置于所述出油口的后端,并位于所述油泵的上方,以对流向所述油池的润滑油进行过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路系统包括连通于所述进油口的进油通路,所述过滤件设置于所述进油通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通路具有相对而设的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所述过滤件卡合于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通路位于所述油池内,所述第一限位部为所述油池的与所述进油口相对的池壁,所述第二限位部为所述进油口的口壁。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油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件设置为柱面滤网。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油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件的轴向与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的分布方向相并行,至少部分所述过滤件的外周与所述油池的池壁相间隔设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油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件的外周套设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过盈配合于所述油池的池壁和所述过滤件之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油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件的两端各套设有一所述密封圈;
和/或,所述过滤件的端部设置有限位环槽,所述密封圈套设于所述限位环槽内。
9.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油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路系统还包括连通于所述出油口的回油通路,所述滤清器连通于所述回油通路和所述油池之间;
和/或,所述滤清器的滤材为玻璃纤维;
和/或,所述过滤件包括铝合金骨架和设于所述铝合金骨架的不锈钢滤网。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油路系统。
CN202221456768.6U 2022-06-10 2022-06-10 油路系统和车辆 Active CN2172703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56768.6U CN217270390U (zh) 2022-06-10 2022-06-10 油路系统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56768.6U CN217270390U (zh) 2022-06-10 2022-06-10 油路系统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270390U true CN217270390U (zh) 2022-08-23

Family

ID=828876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456768.6U Active CN217270390U (zh) 2022-06-10 2022-06-10 油路系统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27039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781641U (zh) 一种重型双中间轴变速器润滑冷却系统
CN217270390U (zh) 油路系统和车辆
CN112413382A (zh) 矿用车后桥总成循环润滑装置及其润滑方法
CN106015897A (zh) 一种用于纺织机的润滑机构
CN211737242U (zh) 一种外置式机油粗滤器及发动机组件
CN204827588U (zh) 一种发动机机油收集器及汽车
US11007459B2 (en) Fuel pre-filtering element
CN211059341U (zh) 一种用于连接板式变速器的带润滑分离结构
CN206071673U (zh) 用于发动机机油过滤的过滤组件
CN203258028U (zh) 一种吸油过滤器的安装结构
CN107131292B (zh) 一种动力系统及汽车
CN220478348U (zh) 拆卸式油箱金属杂质吸附器
CN109339901A (zh) 一种自清式机油滤清器结构
CN215862825U (zh) 一种集成油滤的取力器
CN214330724U (zh) 一种发动机机油过滤器
CN219412702U (zh) 一种双重过滤的滤清器
CN205638600U (zh) 一种应用于柴油十六烷值测定机的机油集滤器装置
CN110685774A (zh) 一种超精细滤清器
CN215171245U (zh) 一种冷却压缩机油缸用油液过滤装置
CN210510242U (zh) 一种齿轮传动箱的润滑油循环过滤冷却装置
CN215310790U (zh) 稀油站过滤器
CN111288152A (zh) 一种轴承润滑装置
JPH0720458U (ja) 差動装置の潤滑構造
CN216974961U (zh) 一种机体、机油泵、发动机及车辆
CN210622887U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磁性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