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66675U - 一种融合盲道的无障碍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用交叉口 - Google Patents

一种融合盲道的无障碍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用交叉口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266675U
CN217266675U CN202220449191.XU CN202220449191U CN217266675U CN 217266675 U CN217266675 U CN 217266675U CN 202220449191 U CN202220449191 U CN 202220449191U CN 217266675 U CN217266675 U CN 2172666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ad
blind
way
motor vehicle
inter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44919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清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Huihua Constru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Huihua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Huihua Constru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Huihua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44919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2666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2666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26667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60Planning or developing urban green infrastructure

Landscapes

  • Refuge Islands, Traffic Blockers, Or Guard Fen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融合盲道的无障碍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用交叉口,包括一号路和二号路,所述一号路和二号路均由机动车道、一号非机动车道、二号非机动车道、三号非机动车道和盲道组成,所述一号路接近二号路处的盲道端部通过预留槽及安装架安装伺服电机。本实用新型一种融合盲道的无障碍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用交叉口,伺服电机可以在外部控制终端的控制下,改变转动板朝向上方的面,从而使得盲人行过此处时,是盲道砖处于路面上,汽车行过此处时,是无盲道砖的面朝向路面,从而对盲道砖进行保护,防止盲道砖被汽车压坏,并且,支撑板可以在二号液压缸的作用下对转动板起到支撑作用,以保证安全性,适合被广泛推广和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融合盲道的无障碍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用交叉口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城市道路交叉口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融合盲道的无障碍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用交叉口。
背景技术
交叉路口是指平面交叉路口,即两条或者两条以上道路在同一平面相交的部位,随着现代都市的建立,交叉路口也越来越多。
常见的道路交叉口存在以下不足:1、车辆经常行走在盲道上,导致盲道受力容易损坏,2、在非机动车右转路口处,会有直行的电动车将右转路口堵塞,导致正常右转的电动车无法正常行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融合盲道的无障碍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用交叉口,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融合盲道的无障碍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用交叉口,包括一号路和二号路,所述一号路和二号路均由机动车道、一号非机动车道、二号非机动车道、三号非机动车道和盲道组成,所述一号路接近二号路处的盲道端部通过预留槽及安装架安装伺服电机,且伺服电机之间设置有转动板,所述转动板顶部设置有盲道砖,所述伺服电机一侧动力输出端均通过安装架及螺栓连接转动板。
进一步地,所述一号路的二号非机动车道接近二号路的位置处开设有凹槽,且凹槽底部通过预留槽及安装架安装一号液压缸,所述一号液压缸顶部输出端通过安装架及螺栓安装护栏,所述护栏顶部设置有防护板;一号液压缸可以使得护栏做升降运动,以满足使用需求。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板底部通过预留槽及螺栓安装二号液压缸,且二号液压缸顶部输出端通过安装架及螺栓安装支撑板;二号液压缸能够带动支撑板升高,从而使支撑板对转动板起到支撑限位作业。
进一步地,所述机动车道两侧均设置有一号非机动车道,所述一号非机动车道一侧均设置有二号非机动车道,且二号非机动车道一侧均设置有三号非机动车道,所述三号非机动车道一侧均设置有盲道。
进一步地,所述一号路和二号路路面上设置有行向标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伺服电机、二号液压缸、支撑板和转动板,伺服电机可以在外部控制终端的控制下,改变转动板朝向上方的面,从而使得盲人行过此处时,是盲道砖处于路面上,汽车行过此处时,是无盲道砖的面朝向路面,从而对盲道砖进行保护,防止盲道砖被汽车压坏,并且,支撑板可以在二号液压缸的作用下对转动板起到支撑限位作用,以保证安全性。
2.通过设置一号液压缸、护栏和防护板,当护栏在一号液压缸的作用下伸出凹槽时,其能够将二号非机动车道和三号非机动车道隔开,进而防止直行电动车堵塞三号非机动车道,以保证右转电动车能够正常的在三号非机动车道上行进,而当一号路允许直行时,外部控制终端可以控制一号液压缸将护栏缩回凹槽内,此时,防护板会位于凹槽内顶部,从而使得二号非机动车道和三号非机动车道融合,进而增加可行驶面积,以便于人员行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融合盲道的无障碍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用交叉口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融合盲道的无障碍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用交叉口的盲道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融合盲道的无障碍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用交叉口的部分二号非机动车道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动车道;2、一号非机动车道;3、二号非机动车道;4、三号非机动车道;5、盲道;6、防护板;7、二号路;8、盲道砖;9、护栏;10、一号液压缸;11、凹槽;12、伺服电机;13、转动板;14、支撑板;15、二号液压缸;16、行向标记;17、一号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3所示,一种融合盲道的无障碍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用交叉口,包括一号路17和二号路7,所述一号路17和二号路7均由机动车道1、一号非机动车道2、二号非机动车道3、三号非机动车道4和盲道5组成,所述一号路17接近二号路7处的盲道5端部通过预留槽及安装架安装伺服电机12,且伺服电机12之间设置有转动板13,所述转动板13顶部设置有盲道砖8,所述伺服电机12一侧动力输出端均通过安装架及螺栓连接转动板13。
其中,所述一号路17的二号非机动车道3接近二号路7的位置处开设有凹槽11,且凹槽11底部通过预留槽及安装架安装一号液压缸10,所述一号液压缸10顶部输出端通过安装架及螺栓安装护栏9,所述护栏9顶部设置有防护板6。
本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护栏9可以位于凹槽11内顶部,从而使得二号非机动车道3和三号非机动车道4融合,以提高电动车可行驶面积。
其中,所述转动板13底部通过预留槽及螺栓安装二号液压缸15,且二号液压缸15顶部输出端通过安装架及螺栓安装支撑板14。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支撑板14能够对转动板13起到支撑限位作用,以保证安全性。
其中,所述机动车道1两侧均设置有一号非机动车道2,所述一号非机动车道2一侧均设置有二号非机动车道3,且二号非机动车道3一侧均设置有三号非机动车道4,所述三号非机动车道4一侧均设置有盲道5。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一号非机动车道2为左转车道,二号非机动车道3为直行车道,三号非机动车道4为右转车道,但当对应车道的转向被禁止时,对应车道应视为直行车道。
其中,所述一号路17和二号路7路面上设置有行向标记16。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行向标记16可以提醒人员的行驶方向。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融合盲道5的无障碍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用交叉口,工作时,人员先将一号液压缸10、二号液压缸15和伺服电机12连接外部控制终端,下一步,在绿灯时,外部喇叭可以提醒盲人此时可直行过马路,且盲道5砖向上位于路面,则盲人可以通过盲道5过马路,而当红灯时,控制终端可以控制二号液压缸15向下运动,从而使得支撑板14不与转动板13接触,随后,控制终端可以控制伺服电机12旋转180度,从而使得转动板13翻面,并通过二号液压缸15使得支撑板14接触盲道砖8,以对转动板13起到支撑作用,此时,当车辆行走在此处时,其不会直接对盲道5砖施加一定的力,从而对盲道5砖起到保护作用,以防止盲道5砖损坏,下一步,在一号路17禁止直行时,外部控制终端可以控制一号液压缸10工作,使其将护栏9顶出凹槽11,从而使得护栏9将二号非机动车道3和三号非机动车道4隔开,进而防止直行电动车堵塞三号非机动车道4,以保证右转电动车能够正常的在三号非机动车道4上行进,而当一号路17允许直行时,外部控制终端可以控制一号液压缸10将护栏9缩回凹槽11内,此时,防护板6会位于凹槽11内顶部,从而使得二号非机动车道3和三号非机动车道4融合,进而增加可行驶面积,以便于人员行进。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5)

1.一种融合盲道的无障碍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用交叉口,包括一号路(17)和二号路(7),所述一号路(17)和二号路(7)均由机动车道(1)、一号非机动车道(2)、二号非机动车道(3)、三号非机动车道(4)和盲道(5)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路(17)接近二号路(7)处的盲道(5)端部通过预留槽及安装架安装伺服电机(12),且伺服电机(12)之间设置有转动板(13),所述转动板(13)顶部设置有盲道砖(8),所述伺服电机(12)一侧动力输出端均通过安装架及螺栓连接转动板(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融合盲道的无障碍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用交叉口,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路(17)的二号非机动车道(3)接近二号路(7)的位置处开设有凹槽(11),且凹槽(11)底部通过预留槽及安装架安装一号液压缸(10),所述一号液压缸(10)顶部输出端通过安装架及螺栓安装护栏(9),所述护栏(9)顶部设置有防护板(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融合盲道的无障碍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用交叉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板(13)底部通过预留槽及螺栓安装二号液压缸(15),且二号液压缸(15)顶部输出端通过安装架及螺栓安装支撑板(1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融合盲道的无障碍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用交叉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动车道(1)两侧均设置有一号非机动车道(2),所述一号非机动车道(2)一侧均设置有二号非机动车道(3),且二号非机动车道(3)一侧均设置有三号非机动车道(4),所述三号非机动车道(4)一侧均设置有盲道(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融合盲道的无障碍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用交叉口,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路(17)和二号路(7)路面上设置有行向标记(16)。
CN202220449191.XU 2022-03-03 2022-03-03 一种融合盲道的无障碍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用交叉口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72666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449191.XU CN217266675U (zh) 2022-03-03 2022-03-03 一种融合盲道的无障碍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用交叉口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449191.XU CN217266675U (zh) 2022-03-03 2022-03-03 一种融合盲道的无障碍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用交叉口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266675U true CN217266675U (zh) 2022-08-23

Family

ID=828592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449191.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7266675U (zh) 2022-03-03 2022-03-03 一种融合盲道的无障碍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用交叉口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26667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29004B (zh) 干线公路与地方公路接入口交通疏导系统
CN108797467A (zh) 一种潮汐车道用隔离护栏装置
CN104093907B (zh) 一种城市十字路口结构
CN204238149U (zh) 柔性防撞活动隔离护栏
CN104963252A (zh) 城市多层环岛式立交桥
CN217266675U (zh) 一种融合盲道的无障碍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用交叉口
CN203295996U (zh) 一种道路立体强制禁行装置
CN207079456U (zh) 一种人行过街天桥
CN102787540A (zh) 一种畅行立交桥
CN103031789A (zh) 一种平面交通系统
CN203247471U (zh) 一种平面交通系统
CN201006969Y (zh) T字型路口立交桥
CN202164518U (zh) 十字定向无障碍立交桥
CN207987647U (zh) 一种模块拼装型多层立交路桥
CN207987644U (zh) 无过街信号灯控制的道路
CN106906768A (zh) 基于护栏结构调整的沙区高等级公路路面积沙的治理方法
CN210395068U (zh) 人车分流及观光休闲结构桥梁
CN210459050U (zh) 一种可以拼接的护栏
CN106284010A (zh) 用于十字路口的分离式立交桥
CN202925409U (zh) 半层高的立交桥单元
CN207047625U (zh) 一种城市路桥网
CN201546183U (zh) 隆起的人行道安全标识
CN201006968Y (zh) 十字路口立交桥
CN218622016U (zh) 一种道路中分带构造物防护装置
CN218148020U (zh) 一种老年人友好型安全岛升降栏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82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