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62494U - 一种上下料运输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上下料运输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262494U
CN217262494U CN202220371405.6U CN202220371405U CN217262494U CN 217262494 U CN217262494 U CN 217262494U CN 202220371405 U CN202220371405 U CN 202220371405U CN 217262494 U CN217262494 U CN 2172624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nsor
unloading
carrier
carrier plate
convey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37140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梦宇
张云平
崔卫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 Se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Guang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 Se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Guang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 Se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Guang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 Se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Guang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37140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2624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2624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2624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Intermediate Stations On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上下料运输装置,所述上下料运输装置包括支架、第一运输机构、第二运输机构和驱动机构;所述第一运输机构、第二运输机构和所述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支架内部,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一运输机构以及所述第二运输机构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运输机构包括第一载板,所述第二运输机构包括第二载板,所述第二载板设置在所述第一载板的下方;所述驱动机构设置有第一驱动电机,和/或所述驱动机构设置有第二驱动电机。所述上下料运输装置设置有第一载板、第二载板和驱动机构,通过驱动机构驱动第一载板和第二载板分别在上料区和下料区上停留,能够同时进行上下料操作,提高运输效率,减少加工生产中物料运输等待时间,提高加工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上下料运输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机械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上下料运输装置。
背景技术
在液晶面板加工生产过程中,根据加工步骤的设备不同,需要将液晶面板运输到下一工序的设备上进行加工,为了节省运输时间,一般采用运输装置进行运输。
目前的运输装置采用单层载台,来回折返在上料区和下料区,完成液晶板材的上下料操作,这种工作模式下,运输装置的载板在下料操作完成后,才能折返到上料区进行上料操作,运输等待时间长,导致加工生产效率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上下料运输装置,所述上下料运输装置设置有第一载板、第二载板和驱动机构,通过驱动机构驱动第一载板和第二载板分别在上料区和下料区上停留,能够同时进行上下料操作,提高运输效率,减少运输等待时间,提高加工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上下料运输装置,所述上下料运输装置包括支架、第一运输机构、第二运输机构和驱动机构;
所述第一运输机构、所述第二运输机构和所述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支架内部,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一运输机构以及所述第二运输机构配合连接
所述第一运输机构包括第一载板,所述第二运输机构包括第二载板,所述第二载板设置在所述第一载板的下方;
所述驱动机构设置有第一驱动电机,和/或所述驱动机构设置有第二驱动电机。
所述支架的一侧内壁上设置有第一滑槽,所述滑槽上设置有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
所述第一载板的一侧边基于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第一滑槽配合连接。
所述第一运输机构还包括第一运输带,所述第一运输带固定在所述支架的另一侧内壁上;
所述第一驱动电机与所述第一运输带连接配合。
所述第一运输机构还包括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运输带上,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载板的另一侧边上。
所述第一连接板上设置有第一感应片,所述第一运输带的一端设置有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一运输带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三传感器;
所述第一感应片与所述第一传感器对应配合,或所述第一感应片与所述第二传感器对应配合,或所述第一感应片与所述第三传感器对应配合。
所述第二运输机构还包括第二连接板和第二运输带,所述第二连接板设置在所述第二运输带上,所述第二载板固定在所述第二连接板上。
所述第二运输带设置在所述支架内部;
所述第二驱动电机与所述第二运输带配合连接。
所述第二载板的两侧边与所述支架的两侧内壁互不相接。
所述第二连接板上设置有第二感应片,所述第二运输带的一端设置有第四传感器和第五传感器,所述第二运输带的另一端设置有第六传感器;
所述第二感应片与所述第四传感器对应配合,或所述第二感应片与所述第五传感器对应配合,或所述第二感应片与所述第六传感器对应配合。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同步带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电机与所述同步带组件对应配合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上下料运输装置,所述上下料运输装置设置有第一载板、第二载板和驱动机构,通过驱动机构驱动第一载板和第二载板分别在上料区和下料区上停留,能够同时进行上下料操作,提高运输效率,减少加工生产中物料运输等待时间,提高加工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下料运输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运输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滑槽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运输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的上下料运输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同步带组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下料运输装置结构示意图,所述上下料运输装置包括支架1、第一运输机构2、第二运输机构3和驱动机构4,所述驱动机构4包括第一驱动电机41和第二驱动电机42,所述第一驱动电机41与所述第一运输机构2配合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电机42与所述第二运输机构3配合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电机41驱动所述第一运输机构2工作,所述第二驱动电机42驱动所述第二运输机构3工作。
具体的,所述支架1为长方体支架1,内部设置有容纳空间,用以容纳安装所述第一运输机构2、所述第二运输机构3和所述驱动机构4。
具体的,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运输机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滑槽结构示意图。所述第一运输机构2包括第一运输带21、第一连接板23和第一载板22,所述第一载板22用以承载物料。所述支架1的一侧内壁上设置有第一滑槽11,所述第一滑槽11上设置有第一滑块111和第二滑块112,所述第一滑块111上固定有第一承载板113,所述第二滑块112上固定有第二承载板114,所述第一承载板113和所述第二承载板114用以承接所述第一载板22。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载板22的一侧边与所述第一滑块111和所述第二滑块112连接固定,所述第一滑块111和所述第二滑块112与所述第一滑槽11配合连接,所述第一滑块111和所述第二滑块112确保所述第一载板22能够在所述支架1上移动。
具体的,所述第一运输带21固定在所述支架1的另一侧内壁上,所述第一载板22的另一侧边与所述第一连接板23连接固定。所述第一连接板23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载板22的另一侧边上,所述第一连接板23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运输带21上。所述第一连接板23用以连接所述第一载板22和所述第一运输带21,所述第一连接板23能够支撑所述第一载板22,确保所述上下料运输装置能正常工作。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驱动电机41固定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一运输带21配合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电机41驱动所述第一运输带21转动,所述第一载板22能够基于所述第一连接板23,随所述第一运输带21在所述支架1上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驱动电机41为伺服电机,能够准确控制所述第一运输带21的启停状态,从而确保所述第一载板22能够在所述支架1上移动到准确的位置上。
具体的,所述第一运输带21的底部设置有第一传感器24、第二传感器25和第三传感器26,所述第一连接板23上设置有第一感应片27,所述第一感应片27可以与所述第一传感器24、所述第二传感器25以及所述第三传感器26对应配合。所述第一传感器24设置在所述第一运输带21的一端,所述第三传感器26设置在所述第一运输带21的另一端,所述第一传感器24和所述第三传感器26对应所述第一载板22在所述支架1上的极限位置,当程序出现错误,导致设备运转异常时,所述第一感应片27与所述第一传感器24接触,或者所述第一感应片27与所述第三传感器26接触,所述设备自动停止运转,防止设备损坏。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传感器25用以标记所述第一载板22的运转起点,便于设备的调试。
具体的,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运输机构结构示意图。所述第二运输机构3包括第二运输带31、第二连接板33和第二载板32,所述第二运输带31设置在所述支架1内部上,所述第二连接板33固定在所述第二运输带31上,所述第二连接板33能够在所述第二运输带31上移动。所述第二载板32固定在所述第二连接板33上,所述第二载板32用以承载物料,所述第二载板32能够随所述第二连接板33在所述第二运输带31上移动。
具体的,所述第二驱动电机42与所述第二运输带31配合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电机42驱动所述第二运输带31转动,所述第二载板32设置在所述第一载板22的下方,所述第二载板32的板长小于所述第一载板22,即所述第二载板32与所述支架1内的侧壁形成有间隙,所述间隙用以容纳所述第一连接板23,方便所述第一载板22在所述支架1上移动,同时保证所述第一载板22和所述第二载板32在移动过程中互不干涉。
具体的,所述第二运输带31的底部设置有第四传感器34、第五传感器35和第六传感器36,所述第二连接板33上设置有第二感应片37,所述第二感应片37可以与所述第四传感器34、所述第五传感器35以及所述第六传感器36对应配合。所述第四传感器34设置在所述第二运输带31的一端,所述第六传感器36设置在所述第二运输带31的另一端,所述第四传感器34和所述第六传感器36对应所述第二载板32在所述支架1上的极限位置,当程序出现错误,导致设备运转异常时,所述第二感应片37与所述第四传感器34接触,或者所述第二感应片37与所述第六传感器36接触,所述设备自动停止运转,防止设备损坏。
进一步的,所述第五传感器35用以标记所述第二载板32的运转起点,便于设备的调试。
具体的,所述上下料运输装置工作时,所述上下料运输装置的一端设置在上料区,所述上下料运输装置的另一端设置在下料区,所述第一载板22设置在所述支架1的一端,所述第二载板32设置在所述支架1的另一端,操作人员在所述第一载板22上进行上料操作,完成上料后,同时启动所述第一驱动电机41和所述第二驱动电机42,所述第一运输带21和所述第二运输带31工作,所述第一载板22和所述第二载板32开始在所述支架1上移动,所述第一载板22移动到下料区,所述第二载板32移动到上料区时,所述第一驱动电机41和所述第二驱动电机42停止运转,操作人员在所述第一载板22上进行下料操作,同时可以在所述第二载板32上进行上料操作。所述上下料运输装置同时进行上下料操作,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上下料运输装置,所述上下料运输装置设置有第一运输机构2和第二运输机构3,所述第一运输机构2和所述第二运输机构3互不干涉,能够同步工作,能够满足生产加工过程中同时上下料的操作,提高生产效率。
实施例二: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下料运输装置结构示意图,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同步带组件结构示意图。所述上下料运输装置包括支架1、第一运输机构2、第二运输机构3和驱动机构4,所述支架1为长方体支架1,所述支架1内部设置有容纳空间,所述支架1内部用以容纳所述第一运输机构2、所述第二运输机构3和所述驱动机构4,所述驱动机构4包括第一驱动电机41和同步带组件,所述驱动机构4设置在所述支架1内部,所述同步带组件包括主动轮44、从动轮45和同步带43,所述主动轮44设置在所述支架1内的一端,所述从动轮45设置在所述支架1内的另一端,所述主动轮44和所述从动轮45之间通过所述同步带43配合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电机41的输出轴与所述主动轮44配合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电机41驱动所述主动轮44,所述从动轮45基于所述同步带43转动,所述同步带43开始转动。
所述第一运输机构2包括第一连接板23和第一载板22,所述第一载板22用以承载物料。如图3所示,所述支架1的一侧内壁上设置有第一滑槽11,所述第一滑槽11上设置有第一滑块111和第二滑块112,所述第一滑块111上固定有第一承载板113,所述第二滑块112上固定有第二承载板114,所述第一承载板113和所述第二承载板114用以承接所述第一载板22。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载板22的一侧边与所述第一滑块111和所述第二滑块112连接固定,所述第一滑块111和所述第二滑块112与所述第一滑槽11配合连接,所述第一滑块111和所述第二滑块112确保所述第一载板22能够在所述支架1上移动。
具体的,所述第一连接板23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载板22的另一侧边上,所述第一连接板23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同步带43的一侧上,所述同步带43转动时,所述第一载板22能够基于所述第一连接板23在所述支架1上移动。
具体的,所述第二运输机构3包括第二载板32和第二连接板33,所述第二连接板33固定在所述同步带43的另一侧上,所述第二载板32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板33上,所述同步带43转动时,所述第二载板32基于所述第二连接板33在所述同步带43上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载板32设置在所述第一载板22的下方,所述第二载板32的板长小于所述第一载板22,即所述第二载板32与所述支架1内的侧壁形成有间隙,所述间隙用以容纳所述第一连接板23,方便所述第一载板22在所述支架1上移动,同时保证所述第一载板22和所述第二载板32在移动过程中互不干涉。
具体的,所述同步带组件的一端设置有第七传感器46,所述同步带组件的另一端设置有第八传感器47,所述第一感应片27与所述第七传感器46以及所述第八传感器47对应配合,所述第七传感器46和所述第八传感器47对应所述第一载板22在所述支架1上的极限位置,当设备运转发生错误,所述第一感应片27与所述第七传感器46接触,或者所述第一感应片27与所述第八传感器47接触,所述设备停止运转,防止设备损坏。
具体的,所述同步带组件上还设置有第九传感器48,所述第九传感器48用以标记所述第一载板22的起始位置,便于设备的调试。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载板22和所述第二载板32设置在所述同步带43的两侧,当所述第一载板22移动到所述同步带43的一端时,所述第二载板32同步移动到所述同步带43的另一端。
具体的,所述上下料运输装置工作时,所述上下料设备的一端设置在上料区,所述上下料设备的另一端设置在下料区,所述第一载板22设置在所述设备的一端,所述第二载板32设置在所述设备的另一端,操作人员在所述第一载板22上进行上料操作,完成上料操作后,启动所述驱动机构4,所述第一载板22向下料区移动,所述第二载板32向上料区移动,当所述第一载板22到达所述下料区,所述第二载板32到达所述上料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41停止转动,操作人员能够在所述第一载板22进行下料操作,同时在所述第二载板32上进行上料操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上下料运输装置,所述上下料运输装置上设置有第一载板22、第二载板32和驱动机构4,所述第一载板22和所述第二载板32在所述驱动机构4的驱动下能够同步移动,能够实现同时上下料的操作,提高加工生产效率。
另外,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采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上下料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料运输装置包括支架、第一运输机构、第二运输机构和驱动机构;
所述第一运输机构、所述第二运输机构和所述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支架内部,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一运输机构以及所述第二运输机构配合连接;
所述第一运输机构包括第一载板,所述第二运输机构包括第二载板,所述第二载板设置在所述第一载板的下方;
所述驱动机构设置有第一驱动电机,和/或所述驱动机构设置有第二驱动电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下料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的一侧内壁上设置有第一滑槽,所述滑槽上设置有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
所述第一载板的一侧边基于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第一滑槽配合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下料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运输机构还包括第一运输带,所述第一运输带固定在所述支架的另一侧内壁上;
所述第一驱动电机与所述第一运输带连接配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上下料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运输机构还包括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运输带上,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载板的另一侧边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上下料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上设置有第一感应片,所述第一运输带的一端设置有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一运输带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三传感器;
所述第一感应片与所述第一传感器对应配合,或所述第一感应片与所述第二传感器对应配合,或所述第一感应片与所述第三传感器对应配合。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下料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运输机构还包括第二连接板和第二运输带,所述第二连接板设置在所述第二运输带上,所述第二载板固定在所述第二连接板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上下料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运输带设置在所述支架内部;
所述第二驱动电机与所述第二运输带配合连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下料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载板的两侧边与所述支架的两侧内壁互不相接。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上下料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板上设置有第二感应片,所述第二运输带的一端设置有第四传感器和第五传感器,所述第二运输带的另一端设置有第六传感器;
所述第二感应片与所述第四传感器对应配合,或所述第二感应片与所述第五传感器对应配合,或所述第二感应片与所述第六传感器对应配合。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下料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同步带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电机与所述同步带组件对应配合连接。
CN202220371405.6U 2022-02-23 2022-02-23 一种上下料运输装置 Active CN2172624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71405.6U CN217262494U (zh) 2022-02-23 2022-02-23 一种上下料运输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71405.6U CN217262494U (zh) 2022-02-23 2022-02-23 一种上下料运输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262494U true CN217262494U (zh) 2022-08-23

Family

ID=828559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371405.6U Active CN217262494U (zh) 2022-02-23 2022-02-23 一种上下料运输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26249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984786U (zh) 剥离式补强板全自动假贴机
CN107116832B (zh) 压卡机
CN107555151B (zh) 一种自动移料方法及机构
CN101127301A (zh) 全自动ic料条激光打标机
CN111071728A (zh) 一种自动移载测试线
CN112794061A (zh) 一种自动上料装置
CN217262494U (zh) 一种上下料运输装置
CN203984789U (zh) 冲裁式补强板假贴机
CN110202913A (zh) 一种液晶屏撕膜设备
CN112024428A (zh) Ocv测试机及电池
CN218363257U (zh) 一种起动机内齿圈和密封块自动装配设备
CN207382796U (zh) 一种全自动表面贴装生产线
CN215247778U (zh) 板件连续上下料装置
CN212607782U (zh) 一种X-ray检测机
CN209493072U (zh) 一种pcb自动化翻板、输送系统
CN209720156U (zh) 一种pos机装配线
CN219917073U (zh) 一种自动扣双胞设备
CN219929123U (zh) 一种拼接装置
CN211003685U (zh) 一种印刷装订设备传送装置
CN218641286U (zh) 一种铜箔自动上料装置
CN209739559U (zh) 一种电池钢壳加工检测装置
CN215746122U (zh) 电池串检测裁切移载机
CN216917733U (zh) 移料装置与加工设备
CN212580953U (zh) 用于烧录机的进料设备
CN218908757U (zh) 一种弹夹上下料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