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52087U - 一种冲压压薄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冲压压薄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252087U
CN217252087U CN202122875794.4U CN202122875794U CN217252087U CN 217252087 U CN217252087 U CN 217252087U CN 202122875794 U CN202122875794 U CN 202122875794U CN 217252087 U CN217252087 U CN 2172520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mping
die
punching
punch
thin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87579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加峰
陈明
杨鑫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ngshengcheng Technology Jiangs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ngshengcheng Technology Jiangs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ngshengcheng Technology Jiangsu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ngshengcheng Technology Jiangs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87579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2520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2520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2520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haping Metal By Deep-Drawing,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冲压压薄模具,包括第一安装架、第二安装架、上模具和下模具,上模具与下模具相配合,金属料带可从上模具与下模具之间穿过,上模具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冲压部、第二冲压部、第三冲压部、第四冲压部和第五冲压部,第一冲压部、第二冲压部、第三冲压部、第四冲压部和第五冲压部从进料端至出料端依次间隔设置,第一冲压部配置为冲压出定位孔;第二冲压部配置为排除废料;第三冲压部配置为将金属料带压分隔形成工件所需尺寸,第四冲压部配置为进行锻薄,所述第五冲压部配置为将冲压形成的工件从金属料带顶断分离。本冲压压薄模具可实现厚料产品的局部打薄,且可高效、准确地实现。

Description

一种冲压压薄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冲压机械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冲压压薄模具。
背景技术
冲压是以工具加压于金属材料,即利用模与模之间将金属材料加以压缩加工,使材料的一部或全部的高度缩小,宽度增加以完成目的形状,同时可改善材料的机械质的加工法。
一般所使用的金属材料为多结晶金属,铸造而成的均形成粗大的树枝状结晶,其内部具有铸巢、收缩孔、偏析等缺陷,所以缺乏材料的强韧性及安全性,因此把金属材料在高温加热软化状态下加压成形时,不单可将材料粗大树枝状结晶被机械破坏,也可起再结晶而微细化,并使铸巢、收缩孔消减,同时可将局部的偏析使其扩散均一化,而且因冲压成目的形状,所以可节省由以材料的流动变形而起的锻流线方向性及机械性质,尤其对提高材料锻流线方向的冲击值有显著效果,由上可知,冲压工作对提高抗拉强度,延伸断面收缩率,冲击值均有相当效果。
钣金件就是钣金工艺加工出来的产品,我们生活到处都离不开钣金件,在当今的汽车及无线电行业中,钣金件也是应用最为普遍的部件之一。而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钣金件的尺寸也被要求更高,但现有技术中,生产单块板材的尺寸有限制,过大容易影响其平整度等质量。
然而,现有生产中要想得到小尺寸的工件只能将工件的整体尺寸做小,如果原本较大的工件则无法通过模具使工件变薄,且其小尺寸的工位制作相对复杂,存在操作困难、效率较低的缺陷。因此,需对现有模具加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冲压压薄模具,至少能够解决上述问题之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冲压压薄模具,包括第一安装架、第二安装架、上模具和下模具,下模具安装于第二安装架,上模具安装于第一安装架且位于所述下模具的上方,上模具与下模具相配合,金属料带可从上模具与下模具之间穿过,上模具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冲压部、第二冲压部、第三冲压部、第四冲压部和第五冲压部,第一冲压部、第二冲压部、第三冲压部、第四冲压部和第五冲压部从进料端至出料端依次间隔设置,第一冲压部配置为冲压出定位孔;第二冲压部配置为排除废料;第三冲压部配置为将金属料带压分隔形成工件所需尺寸,第四冲压部配置为进行锻薄,所述第五冲压部配置为将冲压形成的工件从金属料带顶断分离。
由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全新结构的冲压压薄模具,该冲压压薄模具可实现厚料产品的局部打薄,可以高效、准确地实现厚料局部打薄量接近厚料厚度一半的目的,同时也解决传统工艺中分步打薄每步骤打薄工艺参数难以准确控制的缺陷。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模具的底部还设置有第六冲压部,第六冲压部位于第五冲压部的后方且配置为将冲压形成的工件从金属料带顶断分离。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冲压部为冲压顶针,冲压顶针与金属料带的两端部相配合。由此,通过第一冲压部的冲压,可在金属料带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形成定位孔,便于后续的定位和输送。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冲压部为冲压柱。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四冲压部为冲头,冲头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凸起。由此,第一凸起可起到局部打薄的效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五冲压部包括冲头和冲孔柱,冲头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凸起,冲孔柱安装于所述冲头的内部且依次穿过冲头、第二凸起伸出冲头底部。由此,第二凸起可进一步作用于打薄区域,且打薄区域可通过冲孔柱进行冲孔,满足后续组装要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冲压压薄模具还包括接料仓,接料仓安装于第二安装架且位于下模具的底部,接料仓的内部开设有料斗,料斗与下模具开设的落料孔相连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冲压压薄模具还包括驱动件,驱动件安装于第一安装架且驱动端与上模具相连接。由此,驱动件可带动上模具向下压合,与下模具完成合模,实现自动冲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全新结构的冲压压薄模具,该冲压压薄模具可实现厚料产品的局部打薄,可以高效、准确地实现厚料局部打薄量接近厚料厚度一半的目的,同时也解决传统工艺中分步打薄每步骤打薄工艺参数难以准确控制的缺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冲压压薄模具的简化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冲压压薄模具的第二冲压部的简化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冲压压薄模具的第三冲压部的简化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冲压压薄模具的第四冲压部的简化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的冲压压薄模具的第五冲压部的简化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的冲压压薄模具的第六冲压部的简化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金属料带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工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8中的附图标记:1-第一安装架;2-第二安装架;3-上模具;4-下模具;5-接料仓;6-金属料带;10-工件;31-第一冲压部;32-第二冲压部;33-第三冲压部;34-第四冲压部;35-第五冲压部;36-第六冲压部;51-料斗;101-定位孔;341-第一凸起;351-第二凸起;352-冲孔柱;361-第三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8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冲压压薄模具。
如图1~8所示,该冲压压薄模具包括第一安装架1、第二安装架2、上模具3和下模具4。下模具4安装于第二安装架2,上模具3安装于第一安装架1且位于所述下模具4的上方。上模具3与下模具4相配合。金属料带6可从上模具3与下模具4之间穿过。
上模具3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冲压部31、第二冲压部32、第三冲压部33、第四冲压部34和第五冲压部35。第一冲压部31、第二冲压部32、第三冲压部33、第四冲压部34和第五冲压部35从进料端至出料端依次间隔设置。第一冲压部31配置为冲压出定位孔101;第二冲压部32配置为排除废料;第三冲压部33配置为将金属料带6压分隔形成工件10所需尺寸,第四冲压部34配置为进行锻薄,所述第五冲压部35配置为将冲压形成的工件10从金属料带6顶断分离。
第一冲压部31为冲压顶针,冲压顶针与金属料带6的两端部相配合。由此,通过第一冲压部31的冲压,可在金属料带6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形成定位孔101,便于后续的定位和输送。
第二冲压部32为冲压柱。
第四冲压部34为冲头,冲头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凸起341。由此,第一凸起341可起到局部打薄的效果。
第五冲压部35包括冲头和冲孔柱352,冲头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凸起351,冲孔柱352安装于所述冲头的内部且依次穿过冲头、第二凸起351伸出冲头底部。由此,第二凸起351可进一步作用于打薄区域,且打薄区域可通过冲孔柱352进行冲孔,满足后续组装要求。
上模具3的底部还设置有第六冲压部36,第六冲压部36位于第五冲压部35的后方且配置为将冲压形成的工件10从金属料带6顶断分离。第六冲压部36为冲头,冲头的底部设置有第三凸起361。由此,第三凸起361可起到顶断工件10的效果。
冲压压薄模具还包括接料仓5,接料仓5安装于第二安装架2且位于下模具4的底部,接料仓5的内部开设有料斗51,料斗51与下模具4开设的落料孔相连通。
冲压压薄模具还包括驱动件(图中未画出),驱动件安装于第一安装架1且驱动端与上模具3相连接。由此,驱动件可带动上模具3向下压合,与下模具4完成合模,实现自动冲压。本实施方式的驱动件可以伸缩气缸或者电缸。
如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全新结构的冲压压薄模具,该冲压压薄模具对于金属料带6的冲压的工艺流程原理如下:
S1、依尺寸要求计算出成品重量;
S2、进行第一次冲压,通过第二冲压部32作用于A处将多余废料冲裁排除;
S3、进行第二次冲压,通过第三冲压部33作用于B处将上述金属料带6压成适当大小;
S4、进行第三次冲压,通过第四冲压部34作用于C处将内部位锻薄;
S5、进行冲孔,通过第五冲压部35作用于D处将锻薄后的内径部位冲裁掉;
S6、进行最后一次冲压,通过第六冲压部36作用于E处让工件10从料带分离。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全新结构的冲压压薄模具,该冲压压薄模具可实现厚料产品的局部打薄,可以高效、准确地实现厚料局部打薄量接近厚料厚度一半的目的,同时也解决传统工艺中分步打薄每步骤打薄工艺参数难以准确控制的缺陷。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冲压压薄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安装架(1)、第二安装架(2)、上模具(3)和下模具(4),所述下模具(4)安装于第二安装架(2),所述上模具(3)安装于第一安装架(1)且位于所述下模具(4)的上方,所述上模具(3)与所述下模具(4)相配合,金属料带(6)可从所述上模具(3)与下模具(4)之间穿过,所述上模具(3)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冲压部(31)、第二冲压部(32)、第三冲压部(33)、第四冲压部(34)和第五冲压部(35),所述第一冲压部(31)、第二冲压部(32)、第三冲压部(33)、第四冲压部(34)和第五冲压部(35)从进料端至出料端依次间隔设置;
所述第一冲压部(31)配置为冲压出定位孔(101);
所述第二冲压部(32)配置为排除废料;
所述第三冲压部(33)配置为将金属料带(6)压分隔形成工件(10)所需尺寸;
所述第四冲压部(34)配置为进行锻薄;
所述第五冲压部(35)配置为将锻薄区域进行冲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压压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具(3)的底部还设置有第六冲压部(36),所述第六冲压部(36)位于所述第五冲压部(35)的后方且配置为将冲压形成的工件(10)从金属料带(6)顶断分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压压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冲压部(31)为冲压顶针,所述冲压顶针与所述金属料带(6)的两端部相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压压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冲压部(32)为冲压柱。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压压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冲压部(34)为冲头,所述冲头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凸起(34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压压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冲压部(35)包括冲头和冲孔柱,所述冲头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凸起(351),所述冲孔柱安装于所述冲头的内部且依次穿过冲头、第二凸起(351)伸出冲头底部。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冲压压薄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接料仓(5),所述接料仓(5)安装于第二安装架(2)且位于所述下模具(4)的底部,所述接料仓(5)的内部开设有料斗(51),所述料斗(51)与下模具(4)开设的落料孔相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冲压压薄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件,所述驱动件安装于第一安装架(1)且驱动端与所述上模具(3)相连接。
CN202122875794.4U 2021-11-22 2021-11-22 一种冲压压薄模具 Active CN2172520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875794.4U CN217252087U (zh) 2021-11-22 2021-11-22 一种冲压压薄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875794.4U CN217252087U (zh) 2021-11-22 2021-11-22 一种冲压压薄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252087U true CN217252087U (zh) 2022-08-23

Family

ID=828824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875794.4U Active CN217252087U (zh) 2021-11-22 2021-11-22 一种冲压压薄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25208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367044U (zh) 一种带斜楔的v形件弯曲模
EP3459651B1 (en) Forging method and forging apparatus
CN101695727A (zh) 一种重型卡车整体车门门框的冲压工艺
JP3975715B2 (ja) プレス成形方法及びそれに用いる装置
CN107243548A (zh) 左右制动踏板支架板级进模
CN104384352A (zh) 一种制造可穿带设备天线端子的连续冲压模具
JP2008200709A (ja) プレス成形品の製造装置、プレス成形品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プレス成形品
KR20100073297A (ko) 딥 드로잉 방법과 프로그레시브 금형을 이용하여 차량용 리어 시트를 장착하기 위한 힌지 브라켓 조립체를 제조하는방법 및 상기 방법에 의하여 제조된 브라켓
CN111630685B (zh) 二次电池的顶板安全阀制造方法和制造装置、顶板制造方法、二次电池用顶板
KR101992580B1 (ko) 자동차 도어 프레임과 타 제품을 동시에 성형하는 금형 및 그 제조방법
CN217252087U (zh) 一种冲压压薄模具
KR20080102033A (ko) 후방가압형 냉간성형장치를 이용한 압출단조품 제조방법
JP3622062B2 (ja) ギヤの製造方法
US9757786B2 (en) Die apparatu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metal product using die apparatus
JP2021137815A (ja) プレス型
CN212469451U (zh) 一种汽车地板横梁的冲压模具
JP7063074B2 (ja) プレス加工装置
JPS59220215A (ja) プレス加工法
CN106391858A (zh) 一种汽车前座椅支撑板总成零件的模具
JP2011140927A (ja) ロッカーアー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1085831A (zh) 一种汽车电动座椅电机固定座的加工方法
KR0172924B1 (ko) 정밀 프레스 금형의 전단면 가공방법
CN111618152A (zh) 一种挤压半剪式成型凸包的工艺
CN205833955U (zh) 一种用于汽车后盖铰链加强板零件的模具
CN213559453U (zh) 一种提升翻孔精度的无裂纹模具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