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31479U - 一种定位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定位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231479U
CN217231479U CN202220374371.6U CN202220374371U CN217231479U CN 217231479 U CN217231479 U CN 217231479U CN 202220374371 U CN202220374371 U CN 202220374371U CN 217231479 U CN217231479 U CN 2172314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fixing
belt
assembly
hoo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37437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饶潇强
姚瑶
弓建春
刘小松
王彦伟
陈世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First Metallurgical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First Metallurgic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First Metallurgical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First Metallurgic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37437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2314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2314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2314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定位装置,包括固定组件以及转动组件;固定组件通过连接件与转动组件连接,转动组件能够相对固定组件转动;固定组件用于固定腹板钢筋;转动组件用于固定定位筋;通过设置固定组件与转动组件,固定组件固定腹板钢筋,转动组件固定定位筋,与传统的固定定位筋的方法相比,避免定位筋掉落和后期的补焊;同时,提高了施工效率,缩短了施工时间。

Description

一种定位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我国交通事业发展迅速,预应力桥梁工程现阶段使用最为广泛。在进行预应力桥梁建筑施工时,后张法预应力施工技术也日渐成熟,使用后张法预应力技术能大大降低桥梁建筑施工的难度,加快施工进程。预应力桥梁的预应力体系是结构承载的核心内容。在现浇预应力箱梁施工过程中,预应力波纹管需要在钢筋绑扎过程中、混凝土浇筑之前安装在现浇预应力箱梁的纵梁和横梁中,其中预应力波纹管竖向坐标是否准确是现浇预应力箱梁施工质量的关键,是现浇预应力箱梁设计承载能力是否实现的重要保障,也直接关系到现浇预应力箱梁的结构受力安全。由此可见,现浇预应力箱梁波纹管竖向坐标的精确定位是施工现场质量控制的首要环节。
为解决预应力波纹管坐标精确定位在施工中的质量控制,并且保证预应力波纹管弯曲角度及间距和管壁完整性的前提下,对施工过程中所出现的常见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传统工艺的预应力波纹管在穿入前,施工人员将按照图纸给定的预应力波纹管线形位置提前在已绑扎好的钢筋上做好标记,弯曲位置临时焊接定位钢筋。但由于现浇桥梁主要受力位置钢筋量较大(预应力筋均分布于现浇桥梁结构受力大的位置)。
然而,采用传统的固定定位筋的方法时,焊接定位筋时操作难度高,使得定位筋焊接不牢固,在后期波纹管及钢绞线穿入时,定位筋受到扰动后掉落,施工人员只能后期再重新进行补焊定位筋的工作,降低了施工效率,延长了施工时间。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定位装置,其优点是能够避免定位筋掉落,提高了施工效率,缩短了施工时间。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定位装置,包括固定组件以及转动组件;所述固定组件通过连接件与所述转动组件连接,所述转动组件能够相对所述固定组件转动;所述固定组件用于固定腹板钢筋;所述转动组件用于固定定位筋。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定位装置,所述转动组件包括管箍以及转动单元,所述转动单元的一端与所述管箍的外周壁连接,所述转动单元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件可转动连接,所述转动单元能够带动所述管箍转动。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定位装置,所述管箍包括圆弧带以及与所述圆弧带相适配的连接单元,所述圆弧带的一端通过转轴与所述连接单元的一端连接,所述圆弧带与所述连接单元均能够以所述转轴的中轴线为轴线转动,以使所述管箍处于打开或闭合状态;所述圆弧带用于与所述连接单元配合围设成容置通道,所述定位筋插设于所述容置通道内。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定位装置,所述连接单元包括转动带以及调节带,所述转动带的一端与所述转轴可转动连接,所述转动带的另一端与所述调节带连接,所述转动带能够带动所述调节带转动。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定位装置,所述调节带的内壁上开设有多个摩擦槽,多个所述摩擦槽用于增大所述定位筋与所述调节带的内壁之间的摩擦力。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定位装置,所述圆弧带远离所述转轴的一端设置有箍扣,所述箍扣沿着所述圆弧带的径向延伸,所述箍扣穿设于所述圆弧带上,所述圆弧带的内壁上开设有多个卡孔,多个所述卡孔沿着所述圆弧带的周向间隔设置,多个所述卡孔均贯通所述圆弧带。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定位装置,所述调节带远离所述转动带的一端的外壁上设置有多个固定块,多个所述固定块沿着所述调节带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固定块与所述卡孔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固定块与所述卡孔相适配,所述固定块用于插设于所述卡孔内,以使所述圆弧带与所述调节带连接;所述调节带靠近所述转动带的一端的外壁上开设有多个固定孔,多个所述固定孔沿着所述调节带的径向间隔设置,所述固定孔与所述箍扣朝向所述定位筋的一端相适配,所述箍扣朝向所述定位筋的一端用于插设于其中一个所述固定孔内,以使所述管箍锁紧。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定位装置,所述转动单元包括转杆,所述转杆的一端与所述连接件可转动连接,所述转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管箍连接,所述转杆能够相对所述连接件转动,所述转杆能够带动所述管箍转动。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定位装置,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套管以及固定件,所述固定件设置于所述套管上,所述固定件用于固定插设于所述套管内的腹板钢筋。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定位装置,所述固定件采用卡箍。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本申请提供的定位装置,包括固定组件以及转动组件;固定组件通过连接件与转动组件连接,转动组件能够相对固定组件转动;固定组件用于固定腹板钢筋;转动组件用于固定定位筋;通过设置固定组件与转动组件,固定组件固定腹板钢筋,转动组件固定定位筋,与传统的固定定位筋的方法相比,避免定位筋掉落和后期的补焊;同时,提高了施工效率,缩短了施工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定位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定位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定位装置中转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5是图2中B处的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定位装置中箍扣与调节带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定位装置中箍扣的仰视图。
图中,1、定位装置;10、固定组件;101、套管;102、固定件;1021、卡扣;20、转动组件;21、管箍;211、圆弧带;2111、箍扣;2112、摩擦纹;212、连接单元;2121、容置通道;2122、转动带;2123、调节带;2124、摩擦槽;2125、固定块;213、转轴;22、转杆;30、连接件;2、定位筋;3、腹板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定位装置1,包括固定组件10以及转动组件20;固定组件10通过连接件30与转动组件20连接,转动组件20能够相对固定组件10转动;固定组件10用于固定腹板钢筋3;转动组件20用于固定定位筋2;通过设置转动组件20能够相对固定组件10转动,在定位筋2与腹板钢筋3交叉连接时,通过转动转动组件20至满足定位筋2与腹板钢筋3之间的夹角时,对定位筋2与腹板钢筋3进行固定,与传统的固定方式相比,提高了施工效率,避免定位筋2掉落造成后期补焊。
以图1所述方位为例,转动组件20位于连接件30的上部,固定组件10位于连接件30的下部。
具体的,转动组件20的中轴线与固定组件10的中轴线之间夹设预设角度,通过转动转动组件20,进而对预设角度进行调节;其中,预设角度的大小和需要进行固定的定位筋2与腹板钢筋3之间的夹角基本一致。
继续参照图3,连接件30呈长方体状,连接件30朝向固定组件10的一侧设置有与固定组件10相适配的弧形面,弧形面与固定组件10的外周壁贴合,以实现连接件30与固定组件10的固定连接;转动组件20与连接件30背离固定组件10的一侧可转动连接,转动组件20能够相对连接件30转动。
本实施例提供的定位装置1的使用过程为:转动转动组件20至预设角度和定位筋2与腹板钢筋3之间的夹角一致,此时,停止转动转动组件20,将定位筋2穿设于转动组件20内,将腹板钢筋3穿设于固定组件10内,由此,实现定位筋2与腹板钢筋3的有效固定。
继续参照图3,本实施例中,转动组件20包括管箍21以及转动单元,转动单元的一端与管箍21的外周壁连接,转动单元的另一端与连接件30可转动连接,转动单元能够带动管箍21转动;通过设置转动单元,转动单元能够带动管箍21转动,进而调节预设角度的大小,由此,提高了定位装置1的适用范围。
具体的,管箍21具有打开与闭合两种状态,在初始时,管箍21处于打开状态,此时,将管箍21套设于定位筋2上,而后将管箍21闭合,定位筋2固定完成。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管箍21包括圆弧带211以及与圆弧带211相适配的连接单元212,圆弧带211的一端通过转轴213与连接单元212的一端连接,圆弧带211与连接单元212均能够以转轴213的中轴线为轴线转动,以使管箍21处于打开或闭合状态;圆弧带211用于与连接单元212配合围设成容置通道2121,定位筋2插设于容置通道2121内;通过设置圆弧带211以及连接单元212,由此,便于管箍21的打开与闭合。
具体的,在管箍21处于闭合状态时,圆弧带211与连接单元212共同围设成容置通道2121,其中,容置通道2121的截面面积可根据待固定的定位筋2的截面面积的调节,由此,便于管箍21对不同直径的定位筋2进行固定,提高管箍21的适用范围。
继续参照图3,本实施例中,转轴213沿着容置通道2121的中轴线方向延伸,圆弧带211一端沿其中轴线方向延伸的中部位置设置有转动套筒,转动套筒套设于转轴213上,转动套筒能够相对转轴213转动,转动套筒转动带动圆弧带211转动;其中,转动套筒沿着容置通道2121的中轴线方向延伸。
连接单元212的一端的相对两边分别设置有连接套筒,两个连接套筒均套设于转轴213上,两个连接套筒均能够相对转轴213转动,两个连接套筒转动带动连接单元212转动;其中,两个连接套筒均沿着容置通道2121的中轴线方向延伸。
在使用过程中,转动套筒位于两个连接套筒之间,且连接套筒与转动套筒间隔预设距离。
其中,圆弧带211的内周壁上设置有摩擦面,在固定定位筋2时,摩擦面与定位筋2的外周壁贴合,由此,提高了定位筋2与管箍21之间的摩擦力,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定位筋2产生转动,提高了定位筋2稳定性。
继续参照图4,摩擦面上设置有多个摩擦纹2112,其中,摩擦纹2112可呈任意角度,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连接单元212包括转动带2122以及调节带2123,转动带2122的一端与转轴213可转动连接,转动带2122的另一端与调节带2123连接,转动带2122能够带动调节带2123转动;通过设置调节带2123,由此,进一步提高了管箍21的适用范围。
具体的,在管箍21处于闭合状态时,调节带2123的外壁与圆弧带211的内周壁贴合,待固定的定位筋2的直径越小,调节带2123与圆弧带211贴合的面积越大。
继续参照图3和图5,在固定定位筋2时,定位筋2的外周壁与部分调节带2123的内壁贴合,为了提高定位筋2与调节带2123之间的摩擦力,调节带2123的内壁上开设有多个摩擦槽2124,多个摩擦槽2124用于增大定位筋2与调节带2123的内壁之间的摩擦力。
其中,多个摩擦槽2124呈矩形阵列,当然,多个摩擦槽2124也可无规则排列。
需要说明的是,转动带2122的结构与圆弧带211的结构基本一致,在此对转动带2122的结构不予赘述。
继续参照图6和图7,圆弧带211远离转轴213的一端设置有箍扣2111,箍扣2111沿着圆弧带211的径向延伸,箍扣2111穿设于圆弧带211上,圆弧带211的内壁上开设有多个卡孔,多个卡孔沿着圆弧带211的周向间隔设置,多个卡孔均贯通圆弧带211。
具体的,箍扣2111设置于圆弧带211的端部,箍扣2111与多个卡孔的中心点连接成一条弧线,也就是说箍扣2111与多个卡孔位于同一弧线上。箍扣2111沿着圆弧带211的径向向内延伸,箍扣2111的伸出端用于与调节带2123连接,以实现圆弧带211与调节带2123的连接。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调节带2123远离转动带2122的一端的外壁上设置有多个固定块2125,多个固定块2125沿着调节带2126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固定块2125与卡孔一一对应设置,固定块2125与卡孔相适配,固定块2125用于插设于卡孔内,以使圆弧带211与调节带2123连接,进一步提高圆弧带211与调节带2123连接的牢固性。
其中,调节带2123靠近转动带2122的一端的外壁上开设有多个固定孔,多个固定孔沿着调节带2123的径向间隔设置,固定孔与箍扣2111朝向定位筋的一端相适配,箍扣2111的朝向定位筋的一端用于插设于其中一个固定孔内,以使管箍21锁紧,由此,进一步提高了圆弧带211与调节带2123连接的牢固性。
具体的,多个固定孔的圆心与多个固定块的中心连接成一条弧线,也就是说多个固定孔与多个和固定块位于同一弧线上。
在使用过程中,调节带2123的外壁与圆弧带211的内周壁贴合,调节带2123的内壁与定位筋2的外周壁贴合,此时,调节带2123与圆弧带211重叠部分,调节带2123外壁上的每个固定块2125插设于相对应的卡孔内,此时,固定块2125的顶面与圆弧带211的外周壁齐平,实现圆弧带211与调节带2123的连接,与此同时,箍扣的伸出端插设于其中一个固定孔内,以实现管箍21的锁紧,避免在使用过程中,管箍21打开,定位筋2掉落。
其中,卡孔可呈十字型,固定块2125与卡孔相适配,固定块2125呈十字型。
示例性的,箍扣2111的朝向定位筋的一端可呈十字型,固定孔可呈十字孔。当然,箍扣2111的朝向定位筋的一端可呈一字型,固定孔可呈一字孔。
示例性的,圆弧带211的内周壁上可设置多个凸块,多个凸块沿着圆弧带211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多个凸块沿着圆弧带211的径向向内延伸;调节带2123的外周壁上开设有多个连接孔,连接孔与与凸块一一对应设置,且凸块与连接孔相适配;在管箍21处于锁紧状态时,调节带2123与圆弧带211重叠部分,圆弧带21上的每个凸块插设于相对应的连接孔内,以实现管箍21的锁紧。
继续参照图3,本实施例中,转动单元包括转杆22,转杆22的一端与连接件30可转动连接,转杆22的另一端与管箍21连接,转杆22能够相对连接件30转动,转杆22能够带动管箍21转动。
具体的,连接件30背离固定组件10的一侧开设有转孔,转孔沿着容置通道2121的径向延伸,转孔内插设有轴承,轴承的外周壁与转孔的内周壁抵接,转杆22的一端插设于轴承的内圈内,转杆22的另一端与转轴213的外周壁连接,转杆22转动带动管箍21转动,以实现预设角度的调整。
其中,转杆22沿着容置通道2121的径向延伸,转杆22的中轴线与转轴213的中轴线垂直设置。
继续参照图1和图2,本实施例中,固定组件10包括套管101以及固定件102,固定件102设置于套管101上,固定件102用于固定插设于套管101内的腹板钢筋3;通过设置固定件102,避免在使用过程中,腹板钢筋3产生转动,由此,提高了腹板钢筋3的稳定性。
具体的,套管101的中轴线与容置通道2121的中轴线之间夹设预设角度;在使用过程中,腹板钢筋3穿设于套管101内。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固定件102采用卡箍,卡箍套设于套管101的外周壁上,示例性的,卡箍可套设于套管101沿其中轴线方向延伸的中部位置,当然,卡箍也可套设于套管101的端部。
在卡箍套设于套管101沿其中轴线方向延伸的中部位置的可实现方式中,卡箍与套管101均与连接件30连接。在使用过程中,将卡箍打开,将腹板钢筋3穿设于套管101内,而后将卡箍上闭合,锁紧卡箍上的卡扣1021,此时卡扣1021的一端通过套管101抵顶在腹板钢筋3上,由此,避免腹板钢筋3产生转动。
示例性的,固定件102可采用螺栓,套管101的外周壁上开设有与螺栓相适配的螺纹孔,螺纹孔沿着套管101的径向延伸,螺纹孔与套管101的空腔连通;在使用过程中,将腹板钢筋3穿设于套管101内,而后将螺栓的一端穿过螺纹孔抵顶在腹板钢筋3上,由此,避免腹板钢筋3转动。
本实施例提供的定位装置1的使用过程为:转动转动组件20至预设角度与定位筋2和腹板钢筋3的夹角一致,而后将管箍21打开套设于定位筋2筋上,而后将管箍21闭合,将固定块2125插设于卡孔内,箍扣2111的伸出端插设于其中一个固定孔内,此时管箍21处于锁紧状态;将腹板钢筋3穿设于套管101内,而后将卡箍锁紧,以固定腹板钢筋3。
本申请提供的定位装置1,包括固定组件10以及转动组件20;固定组件10通过连接件30与转动组件20连接,转动组件20能够相对固定组件10转动;固定组件10用于固定腹板钢筋3;转动组件20用于固定定位筋2;通过设置固定组件10与转动组件20,固定组件10固定腹板钢筋3,转动组件20固定定位筋2,与传统的固定定位筋2的方法相比,避免定位筋2掉落和后期的补焊;同时,提高了施工效率,缩短了施工时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定位装置1,具有如下优点:该装置结构简单、制作容易,便于操作。
应当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最后应说明的是: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组件以及转动组件;
所述固定组件通过连接件与所述转动组件连接,所述转动组件能够相对所述固定组件转动;
所述固定组件用于固定腹板钢筋;
所述转动组件用于固定定位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组件包括管箍以及转动单元,所述转动单元的一端与所述管箍的外周壁连接,所述转动单元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件可转动连接,所述转动单元能够带动所述管箍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箍包括圆弧带以及与所述圆弧带相适配的连接单元,所述圆弧带的一端通过转轴与所述连接单元的一端连接,所述圆弧带与所述连接单元均能够以所述转轴的中轴线为轴线转动,以使所述管箍处于打开或闭合状态;
所述圆弧带用于与所述连接单元配合围设成容置通道,所述定位筋插设于所述容置通道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单元包括转动带以及调节带,所述转动带的一端与所述转轴可转动连接,所述转动带的另一端与所述调节带连接,所述转动带能够带动所述调节带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带的内壁上开设有多个摩擦槽,多个所述摩擦槽用于增大所述定位筋与所述调节带的内壁之间的摩擦力。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带远离所述转轴的一端设置有箍扣,所述箍扣沿着所述圆弧带的径向延伸,所述箍扣穿设于所述圆弧带上,所述圆弧带的内壁上开设有多个卡孔,多个所述卡孔沿着所述圆弧带的周向间隔设置,多个所述卡孔均贯通所述圆弧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带远离所述转动带的一端的外壁上设置有多个固定块,多个所述固定块沿着所述调节带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固定块与所述卡孔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固定块与所述卡孔相适配,所述固定块用于插设于所述卡孔内,以使所述圆弧带与所述调节带连接;
所述调节带靠近所述转动带的一端的外壁上开设有多个固定孔,多个所述固定孔沿着所述调节带的径向间隔设置,所述固定孔与所述箍扣朝向所述定位筋的一端相适配,所述箍扣朝向所述定位筋的一端用于插设于其中一个所述固定孔内,以使所述管箍锁紧。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单元包括转杆,所述转杆的一端与所述连接件可转动连接,所述转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管箍连接,所述转杆能够相对所述连接件转动,所述转杆能够带动所述管箍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套管以及固定件,所述固定件设置于所述套管上,所述固定件用于固定插设于所述套管内的腹板钢筋。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采用卡箍。
CN202220374371.6U 2022-02-23 2022-02-23 一种定位装置 Active CN2172314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74371.6U CN217231479U (zh) 2022-02-23 2022-02-23 一种定位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74371.6U CN217231479U (zh) 2022-02-23 2022-02-23 一种定位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231479U true CN217231479U (zh) 2022-08-19

Family

ID=828360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374371.6U Active CN217231479U (zh) 2022-02-23 2022-02-23 一种定位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23147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583235U (zh) 一种房屋建筑工程加固型模板
CN217231479U (zh) 一种定位装置
CN213793997U (zh) 一种钢筋笼主筋焊接定位装置
CN215282572U (zh) 一种用于预制墩柱钢筋同心同轴定位装置
CN211547368U (zh) 一种在波纹管中牵引预应力钢筋的装置
CN108894218B (zh) 一种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桩
CN211498976U (zh) 一种钢筋笼内测斜管固定装置
CN214942546U (zh) 一种支撑梁预埋钢筋架
CN112459500A (zh) 一种基于双向直螺纹套筒的钢筋对接拧紧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CN111734051A (zh) 一种房建剪力墙施工轻质钢筋卡具
CN219549766U (zh) 一种隧道竹缠绕复合排水管施工定位装置
JPH0447047A (ja) プレキャスト柱、梁の連結方法
CN216007859U (zh) 一种用于墙体预埋管的定位工具
CN218712911U (zh) 一种钻孔灌注桩钢筋笼辅助制作装置
CN219952710U (zh) 基于钢管的混凝土模板外侧固定器
CN212641952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钢筋连接结构
CN220013753U (zh) 一种斜插式角钢固定支撑调节装置
CN216275662U (zh) 一种预应力锚索u型段波纹管定位加固支架
CN215760472U (zh) 一种管道固定装置
CN219344088U (zh) 一种控制高强螺栓垂直度和水平间距的装置
CN217480164U (zh) 一种适用于钻孔中玻璃纤维锚杆锚固的轴向定位装置
CN212104533U (zh) 一种工业厂房钢结构安装用可拆卸拼接组件
CN211666269U (zh) 穿墙螺栓及模板系统
CN214144145U (zh) 一种预制装配式建筑快速安装支座
CN218053230U (zh) 一种高强度管桩钢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