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27430U - 车载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载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227430U
CN217227430U CN202220278114.2U CN202220278114U CN217227430U CN 217227430 U CN217227430 U CN 217227430U CN 202220278114 U CN202220278114 U CN 202220278114U CN 217227430 U CN217227430 U CN 2172274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device
front panel
arc surface
vehicle display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27811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岩泽大树
关口智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Automotive Electronic Syste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2274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2274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35/00Instru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f instruments in or on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35/00Instru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f instruments in or on vehicles
    • B60K35/20Output arrangements, i.e. from vehicle to user, associated with vehicle functions or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60K35/21Output arrangements, i.e. from vehicle to user, associated with vehicle functions or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using visual output, e.g. blinking lights or matrix displays
    • B60K35/22Display scree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1/00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1/02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radio sets, television sets, telephones, or the like; Arrangement of controls thereof
    • B60R11/0229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radio sets, television sets, telephones, or the like; Arrangement of controls thereof for displays, e.g. cathodic tubes
    • B60R11/0235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radio sets, television sets, telephones, or the like; Arrangement of controls thereof for displays, e.g. cathodic tubes of flat type, e.g. LCD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08Support structures for LCD panels, e.g. frames or bez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2360/0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groups B60K35/00 or B60K37/00 relating to details of instruments or dashboards
    • B60K2360/60Structural details of dashboards or instruments
    • B60K2360/68Features of instruments
    • B60K2360/691Hous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1/00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011/0001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position
    • B60R2011/0003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position inside the vehicle
    • B60R2011/0005Dashboar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1/00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011/0042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means
    • B60R2011/0049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means for non integrated articles
    • B60R2011/005Connection with the vehicle part
    • B60R2011/0052Connection with the vehicle part using screws, bolts, rivets or the lik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Fittings On The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And Device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的车载显示装置能够提高设计的自由度,具备前表面板和壳体。在所述前表面板的外周缘部的正面侧形成有向外侧鼓出的第1圆弧面。所述壳体从背面侧支承所述前表面板。在所述壳体的侧面侧形成有向外侧鼓出的第2圆弧面。所述壳体的所述侧面侧的局部比所述前表面板的背面向正面侧突出而与所述前表面板的外周缘部相对。

Description

车载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车载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对车辆的后部座位的乘员显示图像、影像的车载显示装置。作为设于该车载显示装置的显示面即乘员侧的最表面的前表面板,存在使用玻璃板的情况。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12-519344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
在上述的车载显示装置中,根据法规的要求,要求在产品外形设置R5即半径5mm以上的圆弧形状。另外,例如从追尾安全性的观点出发,以抑制前表面板的板破裂为目的,有时设置用于保护前表面板的端面的保护构件。由于这些要求对车载显示装置的产品外形产生制约,因此,存在对显示没有贡献的边框宽度变大等设计的自由度受损的情况。
本公开提供一种能够提高设计的自由度的车载显示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公开的车载显示装置具备前表面板和壳体。在所述前表面板的外周缘部的正面侧形成有向外侧鼓出的第1圆弧面。所述壳体从背面侧支承所述前表面板。在所述壳体的侧面侧形成有向外侧鼓出的第2圆弧面。所述壳体的所述侧面侧的局部比所述前表面板的背面向正面侧突出而与所述前表面板的外周缘部相对。
所述前表面板的外周缘部设于所述前表面板的比影像显示范围靠侧面侧的位置。
所述第1圆弧面和所述第2圆弧面分别为共同的圆弧面的局部。
所述前表面板的外周缘部和所述壳体的侧面侧的局部分离地配置。
在所述壳体的侧面侧的局部的靠所述前表面板的正面侧的位置形成有向外侧鼓出的第3圆弧面。
所述壳体具有:前部面板,该前部面板具有:主体部,在该主体部形成有所述第2圆弧面;以及支承部,该支承部从该主体部向与所述第2圆弧面相反的一侧延伸,并且在该支承部的正面侧从所述前表面板的背面侧支承所述前表面板;以及后部面板,该后部面板从背面侧支承所述支承部,并且在该后部面板的外周缘部的背面侧形成有向外侧鼓出的第4圆弧面。
所述第2圆弧面和所述第4圆弧面分别为共同的圆弧面的局部。
所述主体部的背面侧的端部和所述后部面板的外周缘部分离地配置。
在所述主体部的靠所述后部面板的背面侧的端部形成有向外侧鼓出的第5圆弧面。
所述第2圆弧面和所述第4圆弧面所内切的圆弧的半径为5mm以上。
所述第1圆弧面和所述第2圆弧面所内切的圆弧的半径为5mm以上。
实用新型的效果
根据本公开的车载显示装置,能够提高设计的自由度。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地表示实施方式的车辆的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的车载显示装置的外观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的车载显示装置的外观的一例的主视图。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的车载显示装置的结构的一例的局部剖视图。
图5是用于对实施方式的车载显示装置所具有的圆弧形状进行说明的图。
图6是用于对实施方式的车载显示装置所具有的圆弧形状进行说明的图。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的车载显示装置的结构的另一例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车载显示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出对汽车等车辆的后部座位的乘员显示图像、影像的车载显示装置。
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于具有与前面关于已经出现的图描述的功能相同或大致相同的功能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有时也适当省略说明。另外,即使在表示相同或大致相同的部分的情况下,也存在彼此的尺寸、比例根据附图而不同地表示的情况。另外,例如从确保附图的视觉辨认性的观点出发,也有时仅对各附图的说明中主要的构成要素标注参考标记,而对具有与前面在已经出现的图中描述的功能相同或大致相同的功能的构成要素不标注参考标记。
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相同”、“共同”不仅包括完全相同、共同的情况,还包括在误差的范围内从相同、共同偏离的情况。另外,“大致”是指在大概的范围内相同。
(第1实施方式)
图1是示意地表示实施方式的车辆1的结构的一例的图。在图1所示的示例中,车辆1的前后方向沿x轴方向延伸。在此,车辆1的前方设为车辆1的x轴方向的负的方向(以下记载为x-方向)的一侧。车辆1的后方设为x轴方向的正的方向(以下记载为x+方向)的一侧。另外,车辆1的左右方向沿y轴方向延伸。在此,车辆1的右方设为车辆1的y轴方向的正的方向(以下记载为y+方向)的一侧。车辆1的左方设为y轴方向的负的方向(以下记载为y-方向)的一侧。此外,有时也将车辆1的左方和右方统称为侧方。另外,车辆1的上下方向沿z轴方向延伸。在此,车辆1的上方设为车辆1的z轴方向的正的方向(以下记载为z+方向)的一侧。车辆1的下方设为z轴方向的负的方向(以下记载为z-方向)的一侧。
如图1所示,在车辆1设有前挡风玻璃11、前部座位13、后部座位15以及车载显示装置2。前部座位13设于车辆1的前方,供乘员P1落座。乘员P1例如是驾驶员。前部座位13包括驾驶位或副驾驶位。在与落座于前部座位13的乘员P1相对的位置设有前挡风玻璃11。后部座位15设于前部座位13的后方,供不同于乘员P1的乘员P2落座。在前部座位13的后方更具体地为前部座位13的后面设有车载显示装置2。车载显示装置2的显示面与落座于后部座位15的乘员P2相对。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简洁地说明,车载显示装置2的正面和背面分别设为与y-z平面平行的面。从车载显示装置2的背面朝向正面的方向设为x+方向。也就是说,在以下的说明中,正面侧是指x+方向的一侧。同样地,背面侧是指x-方向的一侧。在此,车载显示装置2的显示面设于正面侧。因此,也存在将车载显示装置2的正面记载为显示面的情况。另外,也存在将车载显示装置2的背面记载为后面的情况。
此外,以下说明的各实施方式的车载显示装置2的结构为一例,并不限定于以下的记载内容。例如,本实施方式的技术能够应用于作为相对于驾驶位、副驾驶位等前部座位13的乘员P1的后视镜装置的车载显示装置5、作为导航装置的车载显示装置7。车载显示装置5例如配置于前挡风玻璃11的上方。车载显示装置7例如配置于前挡风玻璃11的下方。车载显示装置5的显示面和车载显示装置7的显示面与前部座位13的乘员P1相对。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的车载显示装置2的外观的一例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的车载显示装置2的外观的一例的主视图。如图2和图3所示,车载显示装置2具有前表面板21和壳体28。另外,如图2所示,在车载显示装置2的后面侧设有壳体4。通过使用螺栓等将壳体4的连接部41紧固于前部座位13的后面,由此将车载显示装置2安装于车辆1。车载显示装置2的壳体28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连接于壳体4。壳体28例如以能够相对于壳体4绕z轴方向的旋转轴线旋转的方式与该壳体4连接,能够使车载显示装置2的显示面向左右方向倾斜即摆动。壳体28例如以能够相对于壳体4绕y轴方向的旋转轴线旋转的方式与该壳体4连接,能够使车载显示装置2的显示面向上下方向倾斜。壳体28例如以能够相对于壳体4绕x轴方向的旋转轴线旋转的方式与该壳体4连接,能够使车载显示装置2的显示面向左上方或右上方倾斜。
此外,壳体28与壳体4之间的连接或壳体4与前部座位13的后面之间的连接方式并不限于上述的例子,而是能够任意地设计。例如,壳体28和壳体4也可以一体地构成。在该情况下,壳体28也可以相对于壳体4固定。例如,壳体4并不限于前部座位13的后面,也可以紧固于在前部座位13设置的中控台部分、车辆1的顶棚部分、车辆1的B柱部分、后部座位15的扶手部分等。此外,在壳体4紧固于除前部座位13的后面以外的部分的情况下等,壳体4的形状能够任意设计。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的车载显示装置2的结构的一例的局部剖视图。图4例示了图3的A-A′线的局部剖视图。
如图4所示,前表面板21设于车载显示装置2的正面侧。即,前表面板21的正面211形成车载显示装置2的显示面。前表面板21例如是由玻璃形成的板状的构件。此外,前表面板21并不限于玻璃,也可以由聚碳酸酯、丙烯酸树脂等树脂材料形成。
在前表面板21的外周缘部的正面侧形成有向外侧鼓出的第1圆弧面212。在此,向外侧鼓出的圆弧面是指具有向外弯曲的圆弧形状的面。另外,向外弯曲是指朝向外侧凸出。另外,前表面板21的第1圆弧面212设于前表面板21的比影像显示范围靠侧面侧的位置。在此,影像显示范围是指,前表面板21中的能够借助前表面板21视觉辨认显示于后述的元件25的影像的范围。具体而言,第1圆弧面212的内侧的端部216设于比影像显示范围的端部215靠外侧的位置。另外,第1圆弧面212的外侧的端部217为前表面板21的正面211与前表面板21的侧面侧的端面214的分界部。
在前表面板21的背面213借助粘接层23贴合有元件25。作为粘接层23,例如使用作为膜状的光学粘合片的OCA(Optical Clear Adhesive:光学透明胶),但也可以使用OCR(Optical Clear Resin:光学透明树脂)。元件25例如构成为内置式的触摸面板。元件25例如也可以构成为外置式的触摸面板。
壳体28具有前部面板29和后部面板33。
前部面板29作为壳体28的侧面侧部件,例如沿着前表面板21的外周缘部设置。前部面板29例如由树脂材料形成。前部面板29的涂装、表面加工、形状等的自由度较高,能够赋予车载显示装置2外观设计性的附加价值。作为表面加工,能够适当利用纹理加工、压花加工、磨砂加工等。另外,例如由玻璃形成的前表面板21的侧面侧的端面214的强度较低。因此,通过设置正面侧的顶端部298a配置于与前表面板21的侧面侧的端面214相对的位置的前部面板29,能够降低在碰撞时等前表面板21被损坏的可能性。由此,即使在碰撞时等也能够确保车载显示装置2的安全性。另外,前部面板29还作为进行覆盖以防止壳体28的内部被看到的罩发挥功能。前部面板29具有主体部296和支承部297。主体部296和支承部297例如一体地形成。
在主体部296形成有第2圆弧面291。主体部296的形状相当于与底面大致垂直地剖切的圆柱的局部。具体而言,如图4所示,主体部296的剖面形状即相当于圆柱的局部的柱的底面由外侧的第2圆弧面291的圆弧以及内侧的侧面292和侧面293的弦限定。此外,内侧的侧面292和侧面293既可以设于同一直线上,也可以如图4所示距第2圆弧面291的距离不同。
主体部296的正面侧的顶端部298a比前表面板21的背面213向正面侧突出,而与前表面板21的外周缘部相对。在此,正面侧的顶端部298a和前表面板21的外周缘部分离地配置。正面侧的顶端部298a与前表面板21的外周缘部之间的间隙例如为10mm以下。在正面侧的顶端部298a形成有向外侧鼓出的第3圆弧面299a。
主体部296的背面侧的顶端部298b与后部面板33的外周缘部相对。在此,背面侧的顶端部298b与后部面板33的外周缘部分离地配置。背面侧的顶端部298b与后部面板33的外周缘部之间的间隙例如为10mm以下。在背面侧的顶端部298b形成有向外侧鼓出的第5圆弧面299b。
此外,主体部296的设于正面侧的顶端部298a的第3圆弧面299a的曲率和设于背面侧的顶端部298b的第5圆弧面299b的曲率既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第3圆弧面299a和第5圆弧面299b的曲率分别小于例如第1圆弧面212、第2圆弧面291或第4圆弧面335的曲率。第3圆弧面299a和第5圆弧面299b分别依据法规上的要求任意地设定曲率即可。第3圆弧面299a和第5圆弧面299b分别具有例如半径0.25mm以上的圆弧形状。优选的是,第3圆弧面299a和第5圆弧面299b分别具有例如半径0.3mm的圆弧形状。
支承部297从主体部296向与第2圆弧面291的相反的一侧延伸。换言之,支承部297从前部面板29的内侧的侧面292和侧面293之间延伸。支承部297例如具有沿着前表面板21的外周缘部延伸的四棱柱状的形状。支承部297的顶端部位于比前表面板21中的影像显示范围靠侧面侧的位置。支承部297的正面294从背面侧支承前表面板21。具体而言,支承部297的正面294利用粘接层27接合于元件25。另外,支承部297的背面295利用粘接层31接合于后部面板33。作为粘接层27和粘接层31,能够适当使用任意的粘合片、粘接材料。
后部面板33作为壳体28的背面侧部件而设置。后部面板33从背面侧支承前部面板29。在后部面板33的背面334的外周缘部形成有向外侧鼓出的第4圆弧面335。第4圆弧面335设于从内侧的端部336至背面334和侧面339的分界部之间。内侧的端部336例如为与第1圆弧面212的内侧的端部216对应的位置。在此,与第1圆弧面212的内侧的端部216对应的位置是指,例如距前部面板29的最外周部的距离相等的位置,或者在y轴方向上相等的位置。此外,第1圆弧面212的内侧的端部216和第4圆弧面335的内侧的端部336也可以是在y轴方向上彼此不同的位置。后部面板33例如由合金材料形成。后部面板33例如由镁合金材料或铝合金形成。后部面板33例如也可以由树脂材料形成。
在后部面板33设有侧面部331、主体部332以及突起部333。侧面部331设于后部面板33的外周缘部,从主体部332朝向正面侧延伸。侧面部331例如具有沿着前表面板21的外周缘部延伸的四棱柱状的形状。侧面部331的正面侧的端部利用粘接层31与设于前部面板29的支承部297的背面295接合。侧面部331的侧面339与前部面板29的内侧的侧面293相对。主体部332设于后部面板33的背面侧,具有大致平板状的形状。在主体部332的背面334中的外周缘部形成有第4圆弧面335。突起部333设于后部面板33的内侧,从主体部332朝向正面侧延伸。突起部333例如具有从主体部332朝向正面侧延伸的圆柱或多棱柱状的形状。突起部333支承设于壳体28内的光学部件35。
这样,作为壳体28的侧面侧部件的前部面板29利用支承部297的正面294从背面侧支承接合有元件25的前表面板21。换言之,壳体28从背面侧支承前表面板21和元件25。另外,前部面板29沿着前表面板21的外周缘部设置为,形成于主体部296的向外侧鼓出的第2圆弧面291构成壳体28的侧面部分。换言之,在壳体28的侧面侧形成有向外侧鼓出的第2圆弧面291。
另外,在车载显示装置2中,前部面板29的正面侧的顶端部298a比前表面板21的背面213向正面侧突出,而与前表面板21的外周缘部相对。另外,在前部面板29的正面侧的顶端部298a形成有向外侧鼓出的第3圆弧面299a。换言之,壳体28的侧面侧的局部比前表面板21的背面213向正面侧突出,而与前表面板21的外周缘部相对。另外,在该局部的靠前表面板21的正面侧的位置形成有向外侧鼓出的第3圆弧面299a。
另外,作为壳体28的背面侧部件的后部面板33在壳体28中设于背面侧,以使形成于背面334的外周缘部的向外侧鼓出的第4圆弧面335构成壳体28的背面的外周缘部分。换言之,在壳体28的外周缘部的背面侧形成有向外侧鼓出的第4圆弧面335。
此外,在侧面339设有双面胶等粘接层的情况下,在组装时利用上表面的粘接层31将前部面板29和后部面板33接合之前,前部面板29有可能与后部面板33的侧面339接合。即,在侧面339设有双面胶等粘接层的情况下,有可能无法将前部面板29和后部面板33在标准的位置粘接。因此,在实施方式的车载显示装置2中,在侧面部331的侧面339与前部面板29的内侧的侧面293之间未设置粘接层。
此外,在组装车载显示装置2时,将TFT基板等基板设置于光学部件35的背面侧。另外,在设于光学部件35的背面侧的基板连接来自元件25的布线、光学部件35的布线。因此,在前部面板29和后部面板33一体地形成的部件的情况下,组装性降低,有可能对量产的周期时间产生影响。因此,在实施方式的车载显示装置2中,前部面板29和后部面板33分别形成为不同的部件。另外,通过使前部面板29和后部面板33形成为不同的部件,例如从设计的观点来看,在前部面板29与后部面板33之间以不同的颜色进行涂装较容易。同样地,在前部面板29与后部面板33之间容易改变散热性、强度、表面性状。这样,通过使前部面板29和后部面板33形成为不同的部件,能够提高设计的自由度。
当然,前部面板29和后部面板33也可以一体地形成。在该情况下,与形成为不同的部件的情况相比,虽然设计的自由度降低,但能够减少部件数量,或者抑制组装时产生偏差。
在实施方式的车载显示装置2中,设于前表面板21的第1圆弧面212和设于壳体28的前部面板29的第2圆弧面291分别为共同的圆弧面的局部。另外,设于前部面板29的第2圆弧面291和设于后部面板33的第4圆弧面335分别为共同的圆弧面的局部。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载显示装置2中,第1圆弧面212、第2圆弧面291以及第4圆弧面335为共同的圆弧面的局部。在此,共同的圆弧面是指,例如圆弧的中心C和圆弧的半径R是共同的。或者,第1圆弧面212、第2圆弧面291以及第4圆弧面335设定为切线连续。即,实施方式的车载显示装置2整体上具有对外周缘部进行了圆角倒角加工这样的形状。
第1圆弧面212、第2圆弧面291以及第4圆弧面335依据法规上的要求任意地设定曲率即可。第1圆弧面212、第2圆弧面291以及第4圆弧面335例如具有半径R为5mm以上即R5以上的圆弧形状。优选的是,第1圆弧面212、第2圆弧面291以及第4圆弧面335例如具有半径R为5.5mm的圆弧形状。
此外,第1圆弧面212、第2圆弧面291以及第4圆弧面335也可以不是共同的圆弧面的局部。例如也可以是,第1圆弧面212的曲率与第2圆弧面291的曲率不同。在该情况下,对于第1圆弧面212和第2圆弧面291所内切的圆弧,与上述的共同的圆弧面同样地依据法规上的要求任意地设定曲率即可。例如也可以是,第2圆弧面291的曲率与第4圆弧面335的曲率不同。在该情况下,对于第2圆弧面291和第4圆弧面335所内切的圆弧,与上述的共同的圆弧面同样地依据法规上的要求任意地设定曲率即可。
此外,例如在第1圆弧面212和第2圆弧面291为共同的圆弧的局部时,该共同的圆弧与第1圆弧面212和第2圆弧面291所内切的圆弧一致。同样地,例如在第2圆弧面291和第4圆弧面335为共同的圆弧的局部时,该共同的圆弧与第2圆弧面291和第4圆弧面335所内切的圆弧一致。
在车载显示装置2中,基于来自元件25和光学部件35的光在前表面板21的中央部分显示图像、影像。因此,从前表面板21的影像显示范围的端部215到壳体28的外周缘部之间为不显示图像、影像的被称作边框的区域。如图4所示,边框宽度W由宽度W1、宽度W2、宽度W3以及宽度W4的和限定。宽度W1为前部面板29的距侧面292的宽度。宽度W2为前表面板21的端面214与前部面板29的侧面292之间的宽度。宽度W3为前表面板21的端面214与元件25的侧面侧的端面之间的宽度。宽度W4为从元件25的端面至影像显示范围的端部215的宽度。
面向后座乘员的车载显示装置2需要依照法规的要求在车载显示装置2的外形设置R5以上的圆弧形状。另外,为了抑制追尾时等前表面板21破裂,有时以保护前表面板21的端面214为目的,将壳体28的局部例如前部面板29的正面侧的顶端部298a设于比前表面板21靠外侧的位置。
假设在希望仅通过在前部面板29等的壳体28设置圆弧形状来实现将车载显示装置2的整体的外形设为R5以上的情况下,前部面板29的宽度W1为5mm以上。因此,在仅通过在前部面板29等的壳体28设置圆弧形状来将车载显示装置2的整体的外形设为R5以上的情况下,边框宽度W与宽度W1相应地变大,因此窄边框化较为困难。
另一方面,在希望仅通过在前表面板21的外周缘部设置圆弧形状来实现将车载显示装置2的整体的外形设为R5以上的情况下,前部面板29的正面侧的顶端部298a等的壳体28的局部不会设于前表面板21的端面214的外侧。因此难以降低追尾时等前表面板21破裂的可能性。
其中,在实施方式的车载显示装置2中,如图4所示,在前表面板21的外周缘部与壳体28之间切线连续地设有具有相同半径的圆弧形状。由此,与仅在前表面板21和前部面板29中的一者设有圆弧形状的情况相比,通过减小前部面板29的宽度W1,能够减小边框宽度W。
图5和图6分别为用于对实施方式的车载显示装置2所具有的圆弧形状进行说明的图。
例如在图4的结构中,即使在设置R5.5的圆弧形状的情况下,也能够将边框宽度W抑制为6mm左右。此外,在图4的结构中,在前表面板21的第1圆弧面212的内侧的端部216与影像显示范围的端部215一致时,设置圆弧形状不会对影像显示产生影响,能够得到最高的窄边框化的效果。即,越使前表面板21的圆弧形状的开始位置向前表面板21的正面211的内侧移动,越能够减小边框宽度W。
另一方面,越使前表面板21的圆弧形状的开始位置向前表面板21的正面211的内侧移动,前表面板21的端面214的厚度L越小。当前表面板21的端面214的厚度L变小时,前表面板21容易破裂。例如在图4的结构中,前表面板21的端面214的厚度L为0.6mm左右。
因此,例如,如图5例示的那样,前表面板21的第1圆弧面212的内侧的端部218能够设于比图4的结构中的端部216靠外侧的位置。在该情况下,后部面板33的第4圆弧面335的内侧的端部337也能够设于比图4的结构中的端部336靠外侧的位置。由此,即使在与图4的结构同样地设置R5.5的圆弧形状的情况下,也能够将前表面板21的端面214的厚度L设为大于图4的结构的厚度。例如在图5的结构中,前表面板21的端面214的厚度L能够设为0.75mm左右。
另外,例如,如图6例示的那样,前表面板21的第1圆弧面212的内侧的端部219能够设于比图4和图5的结构中的端部216和端部218靠外侧的位置。在该情况下,后部面板33的第4圆弧面335的内侧的端部338也能够设于比图4和图5的结构中的端部336和端部337靠外侧的位置。由此,即使在与图4和图5的结构同样地设置R5.5的圆弧形状的情况下,也能够将前表面板21的端面214的厚度L设为大于图4和图5的结构的厚度。例如在图6的结构中,前表面板21的端面214的厚度L能够设为0.9mm左右。
不过,在图5和图6的结构中,前表面板21的圆弧形状的开始位置与图4的结构相比向外侧进行了移动,由此使前部面板29的宽度W1大于图4的结构的宽度。即,图5和图6的结构中的边框宽度W分别大于图4的结构中的边框宽度W。例如在图5的结构中,边框宽度W为6.9mm左右。例如在图6的结构中,边框宽度W为7.9mm左右。
这样,前表面板21的端面214的强度的维持与窄边框化存在折中的关系。因此,在实施方式的车载显示装置2中,如图4~图6例示的那样,实现了在能够维持前表面板21的端面214的强度的范围内的窄边框化。此外,对于图4~图6,上述的半径R、边框宽度W以及厚度L的各值为一例,并不限定于这些数值。
另外,在车载显示装置2中,例如因前部面板29的部件尺寸的偏差、车载显示装置2组装时的偏差,有时会导致前部面板29的正面侧的顶端部298a向前表面板21的正面侧突出。同样地,有时会导致前部面板29的背面侧的顶端部298b向后部面板33的背面侧突出。因此,在实施方式的车载显示装置2中,如图4~图6例示的那样,在前部面板29的正面侧的顶端部298a形成有向外侧鼓出的第3圆弧面299a。同样地,在前部面板29的背面侧的顶端部298b形成有向外侧鼓出的第5圆弧面299b。第3圆弧面299a和第5圆弧面299b例如分别为半径0.25mm以上的圆弧形状。优选的是,第3圆弧面299a和第5圆弧面299b例如分别为半径0.3mm的圆弧形状。由此,即使在前部面板29的正面侧的顶端部298a和背面侧的顶端部298b中的至少一者因部件尺寸、组装时的偏差等导致从车载显示装置2的R5以上的外形突出的情况下,在部件间的间隙为10mm以下时,也能够满足将该部位设为R0.25以上这样的法规的要求。
(第1变形例)
壳体28在与前表面板21之间具有切线连续的圆弧形状即可,车载显示装置2的结构并不限于图4等中例示的结构。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的车载显示装置2的结构的另一例的局部剖视图。
如图7所示,后部面板33也可以延伸至车载显示装置2的侧面侧。即,图7的后部面板33具有包含图4的前部面板29的局部的形状。换言之,在图7的后部面板33中,第4圆弧面335设于后部面板33的侧面339。
另外,如图7所示,在前部面板29中,主体部296的背面为与支承部297的背面295共同的面。因此,与图4的主体部296不同,在图7的主体部296未设置背面侧的顶端部298b。
此外,在图7的结构中,主体部296的第2圆弧面291的端部与后部面板33的第4圆弧面335的端部也可以接触。或者也可以在主体部296的第2圆弧面291的端部和后部面板33的第4圆弧面335的端部分别设有R0.25以上例如R0.3的向外侧鼓出的圆弧面。
通过该结构也能够得到与上述的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实施方式的车载显示装置2中,在前表面板21的外周缘部的正面侧设有第1圆弧面212。另外,在从背面侧支承前表面板21的壳体28的侧面设有第2圆弧面291。
根据该结构,能够满足关于搭载于车辆的显示装置的外形的法规的要求,同时能够实现窄边框化。因此,能够满足关于搭载于车辆的显示装置的外形的法规的要求,同时能够提高设计的自由度。
另外,壳体28的局部即前部面板29的正面侧的顶端部298a比前表面板21的背面向正面侧突出,并与前表面板21的端面214相对。根据该结构,能够利用壳体28保护前表面板21中的强度较低的端面214。因此,能够提高搭载于车辆的显示装置的例如追尾时的安全性。
另外,在壳体28的比前表面板21的背面向正面侧突出的局部即前部面板29的正面侧的顶端部298a设有第3圆弧面299a。同样地,在背面侧的顶端部298b设有第5圆弧面299b。根据该结构,即使在因部件偏差、组装偏差导致前部面板29的正面侧的顶端部298a或背面侧的顶端部298b从外形的圆弧形状突出的情况下,也能够满足法规的要求。
以上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实施方式,但这些实施方式是作为例子提出的,并没有限定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意图。这些实施方式能够以其它各种方式实施,在不脱离实用新型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其变形包含于实用新型的范围、主旨内,同样地也包含于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实用新型以及与之等同的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车载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车载显示装置具备:
前表面板,在该前表面板的外周缘部的正面侧形成有向外侧鼓出的第1圆弧面;以及
壳体,该壳体从背面侧支承所述前表面板,并且在该壳体的侧面侧形成有向外侧鼓出的第2圆弧面,所述壳体的所述侧面侧的局部比所述前表面板的背面向正面侧突出而与所述前表面板的外周缘部相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表面板的外周缘部设于所述前表面板的比影像显示范围靠侧面侧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载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圆弧面和所述第2圆弧面分别为共同的圆弧面的局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载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表面板的外周缘部和所述壳体的侧面侧的局部分离地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载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壳体的侧面侧的局部的靠所述前表面板的正面侧的位置形成有向外侧鼓出的第3圆弧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载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具有:
前部面板,该前部面板具有:主体部,在该主体部形成有所述第2圆弧面;以及支承部,该支承部从该主体部向与所述第2圆弧面相反的一侧延伸,并且在该支承部的正面侧从所述前表面板的背面侧支承所述前表面板;以及
后部面板,该后部面板从背面侧支承所述支承部,并且在该后部面板的外周缘部的背面侧形成有向外侧鼓出的第4圆弧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载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圆弧面和所述第4圆弧面分别为共同的圆弧面的局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载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部的背面侧的端部和所述后部面板的外周缘部分离地配置。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载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主体部的靠所述后部面板的背面侧的端部形成有向外侧鼓出的第5圆弧面。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载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圆弧面和所述第4圆弧面所内切的圆弧的半径为5mm以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载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圆弧面和所述第2圆弧面所内切的圆弧的半径为5mm以上。
CN202220278114.2U 2021-03-30 2022-02-11 车载显示装置 Active CN217227430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56579 2021-03-30
JP2021056579A JP2022153843A (ja) 2021-03-30 2021-03-30 車載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227430U true CN217227430U (zh) 2022-08-19

Family

ID=828346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278114.2U Active CN217227430U (zh) 2021-03-30 2022-02-11 车载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314795A1 (zh)
JP (1) JP2022153843A (zh)
CN (1) CN217227430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2153843A (ja) 2022-10-13
US20220314795A1 (en) 2022-10-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7114410A (ja) 車両用ピラー構造
US11932107B2 (en) Display apparatus comprising a self-illuminated screen element, motor vehicle comprising a display apparatus, and associated operating method
US9075229B2 (en) Cover of head up display and housing including the cover
EP2441620A1 (en) Device for viewing front-lateral area of vehicle
EP2565083B1 (en) Rear under mirror
US20180022275A1 (en) Vehicle interior component
US7001032B2 (en) Automotive rear view mirror
EP1743803B1 (en) Mirror
US8439510B2 (en) Apparatus for viewing oblique forward area of vehicle
CN217227430U (zh) 车载显示装置
US20230271553A1 (en) Rear-view mirror device mounted in a vehicle, vehicle-mounted display device, vehicle-mounted display system
CN107407811B (zh) 平视显示器
JP5039749B2 (ja) 車両の前側方視認装置
JP5022455B2 (ja) ミラー装置
JP3234820U (ja) リアビューミラー装置、車載表示装置、車載表示システム
JP7067005B2 (ja) 車両前部構造
JP4832556B2 (ja) 車両の視認装置
CN220076266U (zh) 罩体组件、透光组件及车辆
JP2021131454A (ja) 表示装置
WO2017138074A1 (ja) ヘッドアップディスプレイ
KR100552436B1 (ko) 자동차용 뒷유리의 후방시야 확보구조
JP2010179855A (ja) 自動車用防犯ボード
JP2014012423A (ja) ヘッドレストの取付構造
JP2013028214A (ja) 車両用サイドミラー
Platzer An FMVSS 111 Compliant Driver's Side Mirror Incorporating a Blind Zone Viewing Sec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326

Address after: Kanagawa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after: Panasonic Automotive Electronic Systems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Ri Ben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Patentee befor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Ri Ben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