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23243U - 模具 - Google Patents

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223243U
CN217223243U CN202220722404.1U CN202220722404U CN217223243U CN 217223243 U CN217223243 U CN 217223243U CN 202220722404 U CN202220722404 U CN 202220722404U CN 217223243 U CN217223243 U CN 2172232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e
bending
swing block
fixed seat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72240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卢楚鹏
戴书专
李志能
李先福
张静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Vanward New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Vanward New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Vanward New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Vanward New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72240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2232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2232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2232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ending Of Plates, Rods, And Pip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冲压技术领域,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模具及燃具制造设备。上述模具中,该模具至少包括上模座和下模座,上模座和下模座的其中之一上设置有凸模,上模座和下模座的其中另一上设置有凹模组件,凹模组件包括固定座和摆块,摆块可转动设置于固定座,由于第一间隙形成于摆块面向固定座的一侧,折弯凹部形成于摆块背离固定座的一侧,第一间隙和折弯凹部相对设置,使得合模时,摆块的摆动可以补偿零件折弯所产生的回弹。

Description

模具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冲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模具。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由于一些工件的材料特性,在其折弯后会产生折弯回弹的现象,导致折弯角度无法满足使用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模具,以满足零件的折弯角度要求。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模具,包括彼此相对设置的上模座和下模座;
所述上模座和所述下模座的其中之一上设置有凸模;所述上模座和所述下模座的其中另一上设置有与所述凸模相适配的凹模组件;
其中,所述凹模组件包括固定于该其中另一的固定座,以及与所述固定座转动连接的摆块;
所述摆块背离所述固定座的一侧设有相连的折弯凹部和压边部,所述凸模上设有能与所述折弯凹部配合的折弯凸部,所述折弯凸部在合模时能够与所述折弯凹部限定出折弯成型位置;
在所述凸模和所述凹模组件合模以加工待加工件过程中,所述折弯凸部能够与所述折弯凹部配合,以将待加工件折弯成型出翻边,且所述压边部朝向所述凸模摆动,以压制该翻边。
上述模具中,该模具至少包括上模座和下模座,上模座和下模座的其中之一上设置有凸模,上模座和下模座的其中另一上设置有凹模组件,凹模组件包括固定座和摆块,摆块可转动设置于固定座,通过在摆块上设置相连的折弯凹部和压边部,使得合模时,折弯凹部与折弯凸部限定出折弯成型位置得到待加工件成型的翻边,在摆块的摆动下,压边部朝向凸模摆动,压边部对形成的翻边进行压制,从而可以补偿零件折弯所产生的回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摆块面向所述固定座的一侧与所述固定座之间具有第一间隙,在所述凸模和所述凹模组件合模过程中,所述折弯凸部能够与所述折弯凹部配合,以借助于所述第一间隙提供的避让空间使所述摆块;
所述摆块包括与所述固定座转动连接的转动部,以及面向所述固定座的第一表面、第二表面;所述转动部衔接于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之间,所述第二表面比所述第一表面更靠近该其中另一;
其中,所述摆块转动过程中具有第一极限位置和第二极限位置;
所述摆块处于所述第一极限位置,所述摆块借助于所述第一表面抵接于所述固定座,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固定座之间界定出所述第一间隙;
所述摆块处于所述第二极限位置,所述摆块借助于所述第二表面抵接于所述固定座,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固定座之间界定出所述第一间隙。由于第一间隙形成于摆块面向固定座的一侧,折弯凹部形成于摆块背离固定座的一侧,第一间隙和折弯凹部相对设置,通过在摆块的转动部的两侧设置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在转动过程中可以分别借助于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实现对应位置的面抵接限位。而在此过程中,由于第一间隙的存在以及其位置也随之变化,为摆块的转动提供了空间。如此,通过第一间隙与面抵接的方式实现了摆块的转动与限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模具还包括设于该其中另一的第一驱动件;
所述第一驱动件传动连接所述摆块,用以在所述凸模和所述凹模组件脱模过程中驱动所述摆块运动至所述第一极限位置。如此,通过设置第一驱动件,便于摆块复位至第一极限位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件包括设于该其中另一的第一弹性件和与所述第一弹性件连接的连接件;
所述连接件借助于所述第一弹性件抵接于所述摆块面向该其中另一的一侧。如此,通过第一弹性件的弹力便于将摆块复位至第一极限位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模具还包括设于该其中另一的脱模组件;
所述脱模组件包括设于该其中另一的第二驱动件和与所述第二驱动件传动连接的脱模件,所述第二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脱模件作升降运动;
其中,所述脱模件与所述摆块之间具有第二间隙,所述第二间隙用以避让所述摆块的摆动。如此,通过设置脱模件,方便退料,通过设置第二间隙,避免脱模件与摆块之间产生干涉。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摆块面向所述脱模件的一侧设有凸出部,所述脱模件上设有与所述凸出部相适配的凹陷部;
在所述合模过程中,所述凹陷部能够与所述凸出部抵接,以产生使所述摆块朝向所述凸模摆动的作用力。如此,通过配合使用凸出部和凹陷部,使得合模过程更加稳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凹陷部与所述凸出部抵接时,所述摆块面向该其中另一的表面比所述脱模件面向该其中另一的表面更靠近该其中另一。如此,可以留有合模过程中脱模件的运动余量,凹陷部与凸出部可以在一定时间内持续抵接,便于摆块摆动的进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驱动件包括第二弹性件。如此,通过第二弹性件的弹力便于将脱模件复位至初始位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其中另一上面向所述摆块的一侧表面还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用以避让所述摆块的摆动。如此,利用凹槽提供了便于摆块进行摆动的空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模具还包括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
所述第一限位件设于该其中之一,所述第二限位件设于该其中另一,以在所述合模过程中,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配合形成限位。如此,通过设置不同的限位件组件,可以调整上模座和下模座之间的最小距离,进而实现对于摆块的摆动角度的调控。
本申请实施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实施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为相关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相关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凹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图3的A处局部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图4的B处局部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凹模组件中摆块处于第一极限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凹模组件中摆块处于第二极限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凹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元件符号简单说明:
工件1;
上模10、凸模11;
下模20、凹模21;
上模座100;
下模座200;
凸模300、折弯凸部301;
凹模组件400、折弯凹部401、压边部402、固定座410、摆块420、转动部421、第一表面422、第二表面423、凸出部424;
第一驱动件500、第一弹性件510、连接件520;
脱模组件600、第二弹性件610、脱模件620、凹陷部621;
限位组件700、第一限位件710、第二限位件720;
第一间隙g1、第二间隙g2;
凹槽f。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实施例。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本申请实施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可以理解,本申请所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可在本文中用于描述各种专业名词,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但除非特别说明,这些专业名词不受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专业名词与另一个专业名词区分。举例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的情况下,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为不同的表面,第一限位件与第二限位件为不同的限位件。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若干”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水平高度。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水平高度。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申请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申请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
图1示出了相关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相关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凹模21的结构示意图;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相关技术实施例相关的部分。
请参照图1和图2,相关技术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模具,该包括上模10和下模20,上模10上设置有凸模11,下模20上设置有凹模21。通过在凸模11和凹模21上对应设置弯折成直角的表面,实现对工件1的直接折弯。例如,图1中示出了工件1在水平位置以及折弯位置的两个位置(图示未标示),图2中示出了凹模21上设置有90°折弯的表面。
本申请发明人注意到,在此过程中,由于不同材料的硬度不同,有些材料在折弯后会发生回弹的问题,导致工件1在折弯后角度达不到折弯角度要求,进而对于折弯精度要求高的工件1在折弯后无法满足使用需求。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依据材料容易回弹的特性,将工件1在折弯时多折弯一个回弹角度,在折弯过程中预先对折弯角度进行补偿,以满足所需的折弯角度的要求。
下面结合一些实施例的相关描述,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模具进行相关说明。
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图3的A处局部放大的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图4的B处局部放大的结构示意图;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申请实施例相关的部分。
请参照图3至图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模具,该模具包括彼此相对设置的上模座100和下模座200。上模座100和下模座200的其中之一上设置有凸模300。上模座100和下模座200的其中另一上设置有与凸模300相适配的凹模组件400。凹模组件400包括固定于该其中另一的固定座410,以及与固定座410转动连接的摆块420。摆块420背离固定座410的一侧设有相连的折弯凹部401和压边部402,凸模300上设有能与折弯凹部401配合的折弯凸部301,折弯凸部301在合模时能够与折弯凹部401限定出折弯成型位置。在凸模300和凹模组件400合模以加工待加工件过程中,折弯凸部301能够与折弯凹部401配合,以将待加工件折弯成型出翻边,且压边部402朝向凸模300摆动,以压制该翻边。
需要说明的是,“上模座100和下模座200的其中之一”、“上模座100和下模座200的其中另一”指的是:1)当其中之一是上模座100时,其中另一是下模座200;2)当其中之一是下模座200时,其中另一是上模座100。也就是说,可以在上模座100上设置凸模300,在下模座200上设置凹模组件400,也可以在上模座100上设置凹模组件400,在下模座200上设置凸模300。例如,图3示出在上模座100上设置凸模300,在下模座200上设置凹模组件400的情形。而凹模组件400的数量以及设置的位置可以根据实际工件1进行设置。举例来说,当需要折弯的工件1只有一侧需要折弯时,则需在一侧对应设置互相配合的凸模300和凹模组件400,当需要折弯的工件1两侧需要折弯时,则需在这两侧对应设置互相配合的凸模300和凹模组件400。也就说,根据需要折弯的工件1需要折弯的侧对应设置互相配合的凸模300和凹模组件400。图3示意出工件1相对的两侧需要折弯,在相对的两侧设置有互相配合的凸模300和凹模组件400的情形。对于一侧的互相配合的凸模300和凹模组件400来说,可以根据工件1该侧的长度间隔设置多组凸模300和凹模组件400,也可以将凸模300和凹模组件400沿该侧的延伸方向的长度设置得更长一点,这样设置一组凸模300和凹模组件400即可。当然,也可以设置一个大的凸模300,凸模300四周根据使用情况对应设置一个或者多个凹模组件400即可。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设置,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以图3为例,上模座100设有凸模300,下模座200设置有凹模组件400,凹模组件400包括固定座410和摆块420,摆块420可转动设置于固定座410。通过在摆块420上设置相连的折弯凹部401和压边部402,使得合模时,折弯凹部401与折弯凸部301限定出折弯成型位置得到工件1成型的翻边,在摆块420的摆动下,压边部402朝向凸模300摆动,压边部402对形成的翻边进行压制,从而可以补偿零件折弯所产生的回弹。也就是说,随着摆块420的转动过一定的角度,导致工件1的翻边的折弯角度也产生变化。由此,摆块420的摆动可以补偿零件折弯所产生的回弹。
为便于描述,下面以图3示例出的上模座100设有凸模300,下模座200设置有凹模组件400为例进行对模具各部分结构进行进一步地说明。也就是,其中之一为上模座100,其中另一为下模座200。
图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凹模组件400中摆块420处于第一极限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图7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凹模组件400中摆块420处于第二极限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申请实施例相关的部分。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照图6和图7,摆块420面向固定座410的一侧与固定座410之间具有第一间隙g1,在凸模300和凹模组件400合模过程中,折弯凸部301能够与折弯凹部401配合,以借助于第一间隙g1提供的避让空间使摆块420。摆块420包括与固定座410转动连接的转动部421,以及面向固定座410的第一表面422、第二表面423。转动部421衔接于第一表面422和第二表面423之间,第二表面423比第一表面422更靠近下模座200。如图3所示,可以看到第二表面423位于第一表面422的下方,也即是,第二表面423比第一表面422更靠近下模座200。其中,摆块420转动过程中具有第一极限位置和第二极限位置。如图6所示,摆块420处于第一极限位置,摆块420借助于第一表面422抵接于固定座410,第二表面423与固定座410之间界定出第一间隙g1。如图7所示,摆块420处于第二极限位置,摆块420借助于第二表面423抵接于固定座410,第一表面422与固定座410之间界定出第一间隙g1。
由于第一间隙g1形成于摆块420面向固定座410的一侧,在摆块420的转动过程中,摆块420面向固定座410的一侧与固定座410之间形成的第一间隙g1也随之变化。可以理解的是,摆块420可以转动的角度是由第一间隙g1所确定的。由此,通过在摆块420的转动部421的两侧设置第一表面422和第二表面423,在转动过程中可以分别借助于第一表面422和第二表面423实现对应位置的面抵接限位。而在此过程中,由于第一间隙g1的存在以及其位置也随之变化,为摆块420的转动提供了空间。如此,通过第一间隙g1与面抵接的方式实现了摆块420的转动与限位。
可以理解的是,在模具的初始状态下以及脱模后,摆块420是处于第一极限位置的。而在合模的过程中,摆块420是朝着从第一极限位置至第二极限位置变化的,摆块420是否可以处于第二极限位置,根据所需要补偿的折弯角度来决定。如若需要补偿的折弯角度越大,则摆块420越靠近第二极限位置。如前所述,摆块420可以转动的角度是由第一间隙g1所确定的。由此,可以根据所需要的折弯角度,对应设置摆块420的第一极限位置和第二极限位置。
请继续参照图4,并结合参照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模具还包括设于下模座200的第一驱动件500。第一驱动件500传动连接摆块420,用以在凸模300和凹模组件400脱模过程中驱动摆块420运动至第一极限位置。具体至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驱动件500包括设于下模座200的第一弹性件510和与第一弹性件510连接的连接件520。连接件520可以为顶钉、销钉、杆件等,只要便于顶出摆块420即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连接件520借助于第一弹性件510抵接于摆块420面向该其中另一的一侧。如此,可以利用第一弹性件510的弹力将摆块420复位至第一极限位置。当然,还可以设置例如直线气缸、丝杠螺母等驱动件,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制。由此,通过设置第一驱动件500,便于摆块420复位至第一极限位置。
请参照图5,并结合参照图3和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模具还包括设于下模座200的脱模组件600。脱模组件600包括设于下模座200的第二驱动件和与第二驱动件传动连接的脱模件620。第二驱动件用于驱动脱模件620作升降运动。其中,脱模件620与摆块420之间具有第二间隙g2,第二间隙g2用以避让摆块420的摆动。如此,通过设置脱模件620,方便退料,通过设置第二间隙g2,避免脱模件620与摆块420之间产生干涉。具体至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驱动件包括第二弹性件610。如此,通过第二弹性件610的弹力便于将脱模件620复位至初始位置。当然,也可以使用例如直线气缸、丝杠螺母等驱动件,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图8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凹模组件400的结构示意图;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申请实施例相关的部分。
而为了使得合模过程中更加稳定,请参照图8,并结合图4和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摆块420面向脱模件620的一侧设有凸出部424,脱模件620上设有与凸出部424相适配的凹陷部621。在合模过程中,凹陷部621能够与凸出部424抵接,以产生使摆块420朝向凸模300摆动的作用力。如此,通过配合使用凸出部424和凹陷部621,使得合模过程更加稳定,得到更好的折弯效果。具体至一些实施例中,请继续参照图5,凹陷部621与凸出部424抵接时,摆块420面向下模座200的表面比脱模件620面向下模座200的表面更靠近下模座200。也就是说,在合模的初始阶段,脱模件620的下表面与下模座200之间具有间隙(图示未标示)。如此,可以留有合模过程中脱模件620的运动余量,凹陷部621与凸出部424可以在一定时间内持续抵接,便于摆块420摆动的进行。
请继续参照图5,并结合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下模座200面向摆块420的一侧表面还设有凹槽f,凹槽f用以避让摆块420的摆动。如此,利用凹槽f提供了便于摆块420进行摆动的空间。同时,在下模座200上设置凹槽f,可以有效利用空间。此时,具体至一些实施例中,请继续参照图5,可以将第一驱动件500设置在凹槽f下方,并在凹槽f内设置供连接件520和第一弹性件510运动的通道,连接件520可以通过弹力伸出于凹槽f外,以便于脱模过程中摆块420的复位,在此基础上,更加有效的利用了空间。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凹槽f,而将摆块420的下表面与下模座200之间的距离设置的更大一些,来得到便于摆块420进行摆动的空间。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设置,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请继续参照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模具还包括限位组件700,限位组件700包括第一限位件710和第二限位件720。第一限位件710设于上模座100,第二限位件720设于下模座200,以在合模过程中,第一限位件710和第二限位件720配合形成限位。具体至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限位件710和第二限位件720可以通过可拆卸的方式设置于对应的模座上。如此,通过设置不同的限位件组件,可以调整上模座100和下模座200之间的最小距离,进而实现对于摆块420的摆动角度更为准确的调控。
下面结合上述实施例中的一些内容,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模具的使用过程进行说明。
请参照图3至图5,将工件1放置于下模座200的模面上,位于上模座100的凸模300下行,与脱模件620夹紧工件1并下行。凸模300与摆块420之间接触,使得工件1开始发生折弯。继续下行,脱模件620压至摆块420的凸出部424上,摆块420旋转摆动,工件1的折弯边角度随之变化,直至达到所需的折弯角度要求。下行完成后,上模座100回程上行,在连接件520以及第一弹性件510的作用下,摆块420复位。同时,脱模件620也在第二弹性件610的弹力作用下复位至模面水平面,完成一个循环动作。需要说明的是,图3示意出工件1在折弯过程中的位置变化。
在此过程中,可以对应调整第二限位件720的高度,来更进一步更准确的实现摆块420旋转角度的控制。例如,可以在模具调整好测量折弯角度大小是否符合要求来调整限位高度来达到折弯角度尺寸要求。又例如,当工件1的硬度高时,可以把第二限位件720适当降低到合理高度。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模具中,通过各部件之间的相互配合,不仅可以对折弯不同角度要求的工件1进行生产,而且模具调整方便,可以结合冲压设备的行程进行调整来达到折弯角度更为准确的调节。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彼此相对设置的上模座(100)和下模座(200);
所述上模座(100)和所述下模座(200)的其中之一上设置有凸模(300);所述上模座(100)和所述下模座(200)的其中另一上设置有与所述凸模(300)相适配的凹模组件(400);
其中,所述凹模组件(400)包括固定于该其中另一的固定座(410),以及与所述固定座(410)转动连接的摆块(420);
所述摆块(420)背离所述固定座(410)的一侧设有相连的折弯凹部(401)和压边部(402),所述凸模(300)上设有能与所述折弯凹部(401)配合的折弯凸部(301),所述折弯凸部(301)在合模时能够与所述折弯凹部(401)限定出折弯成型位置;
在所述凸模(300)和所述凹模组件(400)合模以加工待加工件过程中,所述折弯凸部(301)能够与所述折弯凹部(401)配合,以将待加工件折弯成型出翻边,且所述压边部(402)朝向所述凸模(300)摆动,以压制该翻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块(420)面向所述固定座(410)的一侧与所述固定座(410)之间具有第一间隙(g1),在所述凸模(300)和所述凹模组件(400)合模过程中,所述折弯凸部(301)能够与所述折弯凹部(401)配合,以借助于所述第一间隙(g1)提供的避让空间使所述摆块(420);
所述摆块(420)包括与所述固定座(410)转动连接的转动部(421),以及面向所述固定座(410)的第一表面(422)、第二表面(423);所述转动部(421)衔接于所述第一表面(422)和所述第二表面(423)之间,所述第二表面(423)比所述第一表面(422)更靠近该其中另一;
其中,所述摆块(420)转动过程中具有第一极限位置和第二极限位置;
所述摆块(420)处于所述第一极限位置,所述摆块(420)借助于所述第一表面(422)抵接于所述固定座(410),所述第二表面(423)与所述固定座(410)之间界定出所述第一间隙(g1);
所述摆块(420)处于所述第二极限位置,所述摆块(420)借助于所述第二表面(423)抵接于所述固定座(410),所述第一表面(422)与所述固定座(410)之间界定出所述第一间隙(g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还包括设于该其中另一的第一驱动件(500);
所述第一驱动件(500)传动连接所述摆块(420),用以在所述凸模(300)和所述凹模组件(400)脱模过程中驱动所述摆块(420)运动至所述第一极限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件(500)包括设于该其中另一的第一弹性件(510)和与所述第一弹性件(510)连接的连接件(520);
所述连接件(520)借助于所述第一弹性件(510)抵接于所述摆块(420)面向该其中另一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还包括设于该其中另一的脱模组件(600);
所述脱模组件(600)包括设于该其中另一的第二驱动件和与所述第二驱动件传动连接的脱模件(620),所述第二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脱模件(620)作升降运动;
其中,所述脱模件(620)与所述摆块(420)之间具有第二间隙(g2),所述第二间隙(g2)用以避让所述摆块(420)的摆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块(420)面向所述脱模件(620)的一侧设有凸出部(424),所述脱模件(620)上设有与所述凸出部(424)相适配的凹陷部(621);
在所述合模过程中,所述凹陷部(621)能够与所述凸出部(424)抵接,以产生使所述摆块(420)朝向所述凸模(300)摆动的作用力。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621)与所述凸出部(424)抵接时,所述摆块(420)面向该其中另一的表面比所述脱模件(620)面向该其中另一的表面更靠近该其中另一。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件包括第二弹性件(610)。
9.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该其中另一上面向所述摆块(420)的一侧表面还设有凹槽(f),所述凹槽(f)用以避让所述摆块(420)的摆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还包括限位组件(700),所述限位组件(700)包括第一限位件(710)和第二限位件(720);
所述第一限位件(710)设于该其中之一,所述第二限位件(720)设于该其中另一,以在所述合模过程中,所述第一限位件(710)和所述第二限位件(720)配合形成限位。
CN202220722404.1U 2022-03-30 2022-03-30 模具 Active CN2172232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22404.1U CN217223243U (zh) 2022-03-30 2022-03-30 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22404.1U CN217223243U (zh) 2022-03-30 2022-03-30 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223243U true CN217223243U (zh) 2022-08-19

Family

ID=828430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722404.1U Active CN217223243U (zh) 2022-03-30 2022-03-30 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22324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06320941A (ja) プレス方法およびプレス型
KR100667196B1 (ko) 부각 성형 다이
CN217223243U (zh) 模具
CN218656309U (zh) 冲压模具
CN110314982A (zh) 一种电器开关接触片多工位级进模具
CN110434227A (zh) 一种电器开关接触件排样方法
CN110538920A (zh) 一种冲压件折弯整形装置及方法
KR20130043719A (ko) 열교환핀 제조용 프레스 금형 장치
CN212703844U (zh) 一次折负角装置
CN113198914B (zh) 带负角零件冲压方法及翻边负角一体成型模具
CN210023493U (zh) 一种弯曲压凸模具
KR200448723Y1 (ko) 프로그레시브 금형
CN215315068U (zh) 一种侧冲限位结构
JPH0515381Y2 (zh)
KR102038651B1 (ko) 성형 장치
CN110238282A (zh) 一种多角度导向的冲压模具及成型方法
JP4207319B2 (ja) 金属板材への溝形成方法
CN214417472U (zh) 一种折弯模具
CN218744510U (zh) 一种防擦伤调节式折弯模具结构
CN213052372U (zh) 一种金属加工件卷圆成型装置
CN220942828U (zh) 兼具铆接与折弯的模具结构及铆接折弯模具
CN211360345U (zh) 一种基于u型钣金件的二次折弯模
JP6706276B2 (ja) 鍛造用の金型
CN211386557U (zh) 一种无擦痕折弯模具
CN216729110U (zh) 一种成型段薄片改进型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