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20829U - 一种基于污泥基生物炭应用技术的二氧化碳捕捉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污泥基生物炭应用技术的二氧化碳捕捉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220829U
CN217220829U CN202220237693.6U CN202220237693U CN217220829U CN 217220829 U CN217220829 U CN 217220829U CN 202220237693 U CN202220237693 U CN 202220237693U CN 217220829 U CN217220829 U CN 2172208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x
charging
carbon dioxide
sludge
air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23769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志远
张力琳
王许涛
周恒涛
鞠睿
饶培军
朱焕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ragon Totem Technology Hefei Co ltd
Liaoning Jiese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nan University of Urban Constructio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an University of Urban Construction filed Critical Henan University of Urban Construction
Priority to CN20222023769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2208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2208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2208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50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the production of bulk chemicals
    • Y02P20/59Biological synthesis;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Landscapes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基于污泥基生物炭应用技术的二氧化碳捕捉装置,包括捕捉箱,捕捉箱顶端和底端均连通有进气管,捕捉箱侧壁中心连通有出气管;捕捉部,设置在捕捉箱内,捕捉部包括若干由上到下依次设置的装料架,装料架上设置有生物碳,装料架靠近出气管的一端与捕捉箱内侧壁铰接,进气管气体通过装料架后由出气管排出;驱动部,设置在装料架远离出气管的一端,驱动部与若干装料架铰接,驱动部与捕捉箱顶端滑动连接;输料件,包括若干输料箱,任一装料架上方均对应设置有一输料箱,输料箱向装料架提供生物碳;储料件,设置在捕捉箱外,且储料件与装料架连通。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便于对污泥基生物碳进行更换,同时提高对二氧化碳的捕捉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污泥基生物炭应用技术的二氧化碳捕捉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污泥基生物炭应用技术的二氧化碳捕捉装置。
背景技术
二氧化碳气体是大气组成的一部分,近年来,由于燃烧矿物质排放的二氧化碳日益增多,二氧化碳大量排入大气内造成温室效应,对人类生活造成影响,因此现有技术中,通常将燃烧矿物质产生的废气进行净化,捕捉废气中含有的二氧化碳,从而降低向大气排入二氧化碳量。
而污泥基生物碳对二氧化碳具有较好的捕捉效果,因此通常将废气通入污泥基生物碳内,通过生物碳对二氧化碳进行捕捉,以降低排放废气的二氧化碳量,但是现有装置不易对污泥基生物碳进行更换,同时对二氧化碳的捕捉效果较差,因此亟待一种基于污泥基生物炭应用技术的二氧化碳捕捉装置,以便于对污泥基生物碳更换,同时提高对二氧化碳的捕捉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污泥基生物炭应用技术的二氧化碳捕捉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能够实现便于对污泥基生物碳进行更换,同时提高对二氧化碳的捕捉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污泥基生物炭应用技术的二氧化碳捕捉装置,包括捕捉箱,所述捕捉箱顶端和底端均连通有进气管,所述捕捉箱侧壁中心连通有出气管;
捕捉部,设置在所述捕捉箱内,所述捕捉部包括若干由上到下依次设置的装料架,所述装料架上设置有生物碳,所述装料架靠近所述出气管的一端与所述捕捉箱内侧壁铰接,所述进气管气体通过所述装料架后由所述出气管排出;
驱动部,设置在所述装料架远离所述出气管的一端,所述驱动部与若干所述装料架铰接,所述驱动部与所述捕捉箱顶端滑动连接;
输料件,包括若干输料箱,任一所述装料架上方均对应设置有一输料箱,所述输料箱向所述装料架提供所述生物碳;
储料件,设置在所述捕捉箱外,且所述储料件与所述装料架连通。
优选的,所述装料架包括与所述捕捉箱内侧壁铰接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顶端开设有通口,所述通口内设置有连通网,所述连通网与所述安装板固接,所述安装板顶端固接有若干隔板,所述生物碳位于相邻两所述隔板的间隙内。
优选的,所述驱动部包括两相对设置的驱动板,所述安装板位于两所述驱动板之间,所述安装板顶端穿过所述捕捉箱顶端并与所述捕捉箱滑动连接,所述安装板侧壁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设置有移动杆,所述移动杆两端分别与两所述驱动板固接,所述捕捉箱外壁固接有驱动气缸,所述驱动气缸活动端与所述驱动板固接。
优选的,所述通孔为长条孔型,所述移动杆与所述通孔相适配。
优选的,所述输料箱上穿设有滑杆,所述滑杆与所述安装板平行设置,且所述滑杆两端分别与所述捕捉箱内壁固接,所述捕捉箱外壁固接有移动气缸,所述移动气缸活动端穿过所述捕捉箱并与所述输料箱固接,所述输料箱连通有外料进管,所述输料箱底端开设有若干供料口,所述供料口与两所述隔板之间的间隙对应设置。
优选的,所述捕捉箱远离所述出气管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位于所述安装板下方,且所述出料口与所述安装板对应设置,所述储料件包括与所述出料口固接的料漏斗,所述出料漏斗出料端连通有存储箱。
优选的,所述出料漏斗内设置有倾斜面,所述生物碳通过所述倾斜面进入所述存储箱内。
优选的,所述进气管倾斜设置,且所述进气管出气端与所述出气管对应。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1.装料架设置有多个,在装料架上放置生物碳,废气通过多层生物碳后,其内含有的二氧化碳被捕捉,随后由出气管排出,进而提高了二氧化碳的捕捉效果。
2.当需要更换生物碳时,仅需要通过驱动部转动装料架,使得装料架上的生物碳通过储料件排出捕捉箱外,随后输料件向装料件重新输送生物碳,使得生物碳更换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二氧化碳捕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更换生物碳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安装架的俯视图;
其中,1-捕捉箱,2-进气管,3-出气管,4-输料箱,5-安装板,6-连通网,7-隔板,8-驱动板,9-通孔,10-移动杆,11-驱动气缸,12-滑杆,13-移动气缸,14-外料进管,15-供料口,16-出料口,17-出料漏斗,18-存储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污泥基生物炭应用技术的二氧化碳捕捉装置,包括捕捉箱1,捕捉箱1顶端和底端均连通有进气管2,捕捉箱1侧壁中心连通有出气管3;捕捉部,设置在捕捉箱1内,捕捉部包括若干由上到下依次设置的装料架,装料架上设置有生物碳,装料架靠近出气管3的一端与捕捉箱1内侧壁铰接,进气管2气体通过装料架后由出气管3排出;驱动部,设置在装料架远离出气管3的一端,驱动部与若干装料架铰接,驱动部与捕捉箱1顶端滑动连接;输料件,包括若干输料箱4,任一装料架上方均对应设置有一输料箱4,输料箱4向装料架提供生物碳;储料件,设置在捕捉箱1外,且储料件与装料架连通。
通过两进气管2向捕捉箱1内通入废气,废气经过多层生物碳后由出气管3排出,装料架的作用是对生物碳进行支撑,以使得生物碳形成生物碳层,对二氧化碳进行捕捉,当需要更换生物碳时,驱动部工作,使得装料架倾斜,装料架上的生物碳通过储料件排出捕捉箱1外并被收集,随后驱动部带动装料架运动使得装料架水平设置,输料件工作,向装料架上较为均匀的装填生物碳,以完成对生物碳的更换。
进一步优化方案,装料架包括与捕捉箱1内侧壁铰接的安装板5,安装板5顶端开设有通口,通口内设置有连通网6,连通网6与安装板5固接,安装板5顶端固接有若干隔板7,生物碳位于相邻两隔板7的间隙内。安装板5的一端与捕捉箱1铰接,使得安装板5可以倾斜转动,而连通网6用来盛装生物碳,使得废气通过生物碳以及连通网6的网孔移动,两个最外侧的隔板7使得生物碳不易脱离安装板5,另一方面,隔板7的存在使得生物碳可以快速升高形成生物碳层,以便于对二氧化碳的捕捉。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连通网6的网孔直径应当小于生物碳的直径。
进一步优化方案,驱动部包括两相对设置的驱动板8,安装板5位于两驱动板8之间,安装板5顶端穿过捕捉箱1顶端并与捕捉箱1滑动连接,安装板5侧壁开设有通孔9,通孔9内设置有移动杆10,移动杆10两端分别与两驱动板8固接,捕捉箱1外壁固接有驱动气缸11,驱动气缸11活动端与驱动板8固接。驱动气缸11工作,带动驱动板8运动,而驱动板8带动移动杆10运动,使得安装板5的一端上升或者下降,进而使得安装板5根据实际需要倾斜设置或者水平设置。
进一步优化方案,通孔9为长条孔型,移动杆10与通孔9相适配。通过安装板5需要倾斜,而驱动板8带动移动杆10只能上下运动,因此通孔9需要较长,以使得安装板5正常倾斜。
进一步优化方案,输料箱4上穿设有滑杆12,滑杆12与安装板5平行设置,且滑杆12两端分别与捕捉箱1内壁固接,捕捉箱1外壁固接有移动气缸13,移动气缸13活动端穿过捕捉箱1并与输料箱4固接,输料箱4连通有外料进管14,输料箱4底端开设有若干供料口15,供料口15与两隔板7之间的间隙对应设置。滑杆12用来对输料箱4进行支撑,在移动气缸13的作用下,输料箱4可以水平移动,当需要向安装板5上填充生物碳时,启动移动气缸13,并通过外料进管14向输料箱4内输入生物碳,随后生物碳由供料口15导至连通网6上。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外料进管14为软管,以使得输料箱4正常移动。
进一步优化方案,捕捉箱1远离出气管3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出料口16,出料口16位于安装板5下方,且出料口16与安装板5对应设置,储料件包括与出料口16固接的出料漏斗17,出料漏斗17出料端连通有存储箱18。出料口16用来排料,当安装板5倾斜时,其底端应当与出料漏斗17顶端接触,一方面出料漏斗17对安装板5进行支撑,另一方面,使得安装板5上的生物碳可以顺利进入出料漏斗17内并在存储箱18内存储。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出料口16上设置有挡门(图中为示出)。挡门用来封堵出料口16,当不需要换料时,由于挡门的存在,气体不能由出料口16和出料漏斗17排出。
进一步优化方案,出料漏斗17内设置有倾斜面,生物碳通过倾斜面进入存储箱18内。倾斜面的设置使得生物碳容易导入存储箱18内。
进一步优化方案,进气管2倾斜设置,且进气管2出气端与出气管3对应。废气由进气管2的出气端向出气管3吹气,以使得废气被净化后由出气管3快速排出。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出气管3上应当设置有抽气泵(图中未示出),以对捕捉箱1内的气体进行抽气。
工作过程:
通过两进气管2向捕捉箱1内通入废气,废气经过安装板5上的多层生物碳后,废气中的二氧化碳被生物碳捕捉,随后废气由出气管3排出进入下一工序,当需要对生物碳进行更换时,驱动气缸11运动,带动移动杆10向下运动,安装板5倾斜,生物碳由出料漏斗17排入存储箱18内,待生物碳排出完毕后,移动杆10向上运动,带动安装板5恢复水平状态,随后移动气缸13工作,并由外料进管14向输料箱4内通入新的生物碳,移动气缸13带动输料箱4移动,并将生物碳填充至两隔板7的间隙。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基于污泥基生物炭应用技术的二氧化碳捕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捕捉箱(1),所述捕捉箱(1)顶端和底端均连通有进气管(2),所述捕捉箱(1)侧壁中心连通有出气管(3);
捕捉部,设置在所述捕捉箱(1)内,所述捕捉部包括若干由上到下依次设置的装料架,所述装料架上设置有生物碳,所述装料架靠近所述出气管(3)的一端与所述捕捉箱(1)内侧壁铰接,所述进气管(2)气体通过所述装料架后由所述出气管(3)排出;
驱动部,设置在所述装料架远离所述出气管(3)的一端,所述驱动部与若干所述装料架铰接,所述驱动部与所述捕捉箱(1)顶端滑动连接;
输料件,包括若干输料箱(4),任一所述装料架上方均对应设置有一输料箱(4),所述输料箱(4)向所述装料架提供所述生物碳;
储料件,设置在所述捕捉箱(1)外,且所述储料件与所述装料架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污泥基生物炭应用技术的二氧化碳捕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料架包括与所述捕捉箱(1)内侧壁铰接的安装板(5),所述安装板(5)顶端开设有通口,所述通口内设置有连通网(6),所述连通网(6)与所述安装板(5)固接,所述安装板(5)顶端固接有若干隔板(7),所述生物碳位于相邻两所述隔板(7)的间隙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污泥基生物炭应用技术的二氧化碳捕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包括两相对设置的驱动板(8),所述安装板(5)位于两所述驱动板(8)之间,所述安装板(5)顶端穿过所述捕捉箱(1)顶端并与所述捕捉箱(1)滑动连接,所述安装板(5)侧壁开设有通孔(9),所述通孔(9)内设置有移动杆(10),所述移动杆(10)两端分别与两所述驱动板(8)固接,所述捕捉箱(1)外壁固接有驱动气缸(11),所述驱动气缸(11)活动端与所述驱动板(8)固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污泥基生物炭应用技术的二氧化碳捕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9)为长条孔型,所述移动杆(10)与所述通孔(9)相适配。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污泥基生物炭应用技术的二氧化碳捕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料箱(4)上穿设有滑杆(12),所述滑杆(12)与所述安装板(5)平行设置,且所述滑杆(12)两端分别与所述捕捉箱(1)内壁固接,所述捕捉箱(1)外壁固接有移动气缸(13),所述移动气缸(13)活动端穿过所述捕捉箱(1)并与所述输料箱(4)固接,所述输料箱(4)连通有外料进管(14),所述输料箱(4)底端开设有若干供料口(15),所述供料口(15)与两所述隔板(7)之间的间隙对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污泥基生物炭应用技术的二氧化碳捕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捕捉箱(1)远离所述出气管(3)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出料口(16),所述出料口(16)位于所述安装板(5)下方,且所述出料口(16)与所述安装板(5)对应设置,所述储料件包括与所述出料口(16)固接的出料漏斗(17),所述出料漏斗(17)出料端连通有存储箱(18)。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污泥基生物炭应用技术的二氧化碳捕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漏斗(17)内设置有倾斜面,所述生物碳通过所述倾斜面进入所述存储箱(18)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污泥基生物炭应用技术的二氧化碳捕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2)倾斜设置,且所述进气管(2)出气端与所述出气管(3)对应。
CN202220237693.6U 2022-01-28 2022-01-28 一种基于污泥基生物炭应用技术的二氧化碳捕捉装置 Active CN2172208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37693.6U CN217220829U (zh) 2022-01-28 2022-01-28 一种基于污泥基生物炭应用技术的二氧化碳捕捉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37693.6U CN217220829U (zh) 2022-01-28 2022-01-28 一种基于污泥基生物炭应用技术的二氧化碳捕捉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220829U true CN217220829U (zh) 2022-08-19

Family

ID=828332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237693.6U Active CN217220829U (zh) 2022-01-28 2022-01-28 一种基于污泥基生物炭应用技术的二氧化碳捕捉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22082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711287U (zh) 一种除尘滤网的净化装置
CN201756978U (zh) 矿用防爆式除尘器
CN103657274B (zh) 一种烟气输灰与过滤相结合的除尘系统
CN217220829U (zh) 一种基于污泥基生物炭应用技术的二氧化碳捕捉装置
CN214921387U (zh) 一种屏体激光切割烟尘和废料清理组件及清理装置
CN203620413U (zh) 一种烟气输灰与过滤相结合的除尘系统
CN202436081U (zh) 一种吹吸式葡萄干脱梗去渣机
CN219238229U (zh) 一种用于陶瓷加工的输料装置
CN210585838U (zh) 一种快速筛选中药材的装置
JP4115235B2 (ja) コークス炉の窯口集塵装置
CN110022962A (zh) 一种高效自动化粉尘治理装置
CN213727719U (zh) 直线筛和筛分设备
CN111716541B (zh) 一种混凝土搅拌站料仓收尘装置
CN204502632U (zh) 螺旋负压除尘器
CN216426102U (zh) 一种防扬尘的垂直螺旋卸车机
CN205346040U (zh) 导轨式单链刮板输送机
CN216825484U (zh) 除尘设备
CN218902665U (zh) 催化剂回收装置
CN108686436A (zh) 一种除尘滤网的净化装置及其净化滤网的方法
CN213109361U (zh) 一种矿山开采用具有分选功能的运输装置
CN220758529U (zh) 一种移动式粉尘净化装置
CN113636372A (zh) 一种防扬尘的垂直螺旋卸车机
CN218024345U (zh) 带有除尘功能的粉体物料下料机构
CN219744210U (zh) 一种除尘系统的辅助排灰组件
CN217349914U (zh) 除尘组件以及集装箱拆箱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828

Address after: Room 606, No. 39-1, Chuangxin Second Road, Shenyang area, China (Liaoning) pilot Free Trade Zone, Shenyang, Liaoni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Liaoning Jiese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30000 floor 1, building 2, phase I, e-commerce Park, Jinggang Road, Shushan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Hefei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Dragon totem Technology (Hefei) Co.,Ltd.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828

Address after: 230000 floor 1, building 2, phase I, e-commerce Park, Jinggang Road, Shushan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Hefei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Dragon totem Technology (Hefei) Co.,Ltd.

Address before: 467036 Henan province Pingdingshan city new city Longxiang Road

Patentee before: Henan University of Urban Construction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