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17244U - 一种散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散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217244U
CN217217244U CN202123386908.5U CN202123386908U CN217217244U CN 217217244 U CN217217244 U CN 217217244U CN 202123386908 U CN202123386908 U CN 202123386908U CN 217217244 U CN217217244 U CN 2172172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straight line
air
fin
heat dissip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38690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尹亚锋
姚树楠
曹东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cang Xinhuaying 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icang Xinhuaying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cang Xinhuaying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icang Xinhuaying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38690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2172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2172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2172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散热装置,包括散热器及设于该散热器侧端的散热风扇,散热器包括若干间隔并排组构而成的散热鳍片,相邻两鳍片间形成供气流通过的通道;散热风扇包括一框座及叶轮,且散热风扇的出风口处具有强风区及弱风区;框座包括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该第一侧壁于出风口处的端部的切线的垂直方向延伸定义有一直线X,此外定义有一直线Y与直线X平行,直线X较直线Y更临近出风口处,直线X与直线Y切割功能区中的所有散热鳍片且间隔距离t。本实用新型采用在距离t上,令功能区内的相邻两鳍片在直线Y上的跨度大于在直线X上的跨度,使得散热风扇吹出的气流通过气流通道对电子组件进行散热,气流强度不会受到影响,散热效果较佳。

Description

一种散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散热装置,特别是一种适用于发热电子元件的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发展越来越快,使得电子产品的使用日趋普及且应用更加广泛,电子组件的运行速度也不断提升,运行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使其本身及系统的温度升高,继而影响系统的稳定性,为了确保电子组件能正常运行,通常在其上安装一散热装置,从而排出其产生的热量。
现有的散热装置通常包括一散热器及一散热风扇,散热器包括散热鳍片和热管等,通过散热风扇由外界吸入气流并吹向散热器,从而将热量带走。但是现有的散热风扇吹出的气流方向与散热鳍片的方向不一致,使得气流在进入散热器时受到散热鳍片的阻挡,令气流的强度减小,风量会产生损耗,从而使得散热装置的散热效果变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散热装置中散热风扇吹出的气流遭散热鳍片阻挡,从而使得散热性能变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散热装置,包括散热器及设于该散热器侧端的散热风扇,所述散热器包括若干间隔并排组构而成的散热鳍片,相邻两散热鳍片间形成供气流通过的通道,且所述通道的一端形成鳍片入风口,另一端形成鳍片出风口;所述散热鳍片定义有功能区,用于减少气流流经通道时的损耗,所述散热风扇形成有入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与鳍片入风口对应,所述散热风扇的出风口形成有强风区和相比所述强风区的风量较弱的弱风区,至少所述弱风区的出风口与所述功能区的鳍片入风口对应;所述散热风扇包括一框座及叶轮,所述叶轮旋转置于所述框座中,所述框座包括位于强风区一侧的第一侧壁和位于弱风区一侧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于出风口处的端部的切线的垂直方向延伸定义有一直线X,此外定义有一直线Y与所述直线X平行,所述直线X较直线Y更临近出风口处,所述直线X与直线Y切割所述功能区中的所有散热鳍片且间隔距离t,所述功能区中的相邻两散热鳍片在直线Y上的跨度L2大于在直线X上的跨度L1。所述功能区由第一侧壁位置至第二侧壁位置遍及整个出风口。
进一步地,每一所述散热鳍片包括一本体及由本体的相对两侧弯折形成的第一折边与第二折边,所述第一、第二折边与其相邻的本体相抵靠。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壁呈直线状,散热鳍片的第一片散热鳍片本体与所述散热风扇框座的第一侧壁平齐。
进一步地,在鳍片入风口处,所述最后一片散热鳍片本体与直线X形成一夹角,且所述夹角不大于55度。
进一步地,所述鳍片入风口邻近且面向于所述散热风扇,用于所述散热风扇直接对鳍片入风口散热。
进一步地,相邻两所述散热鳍片在直线X上的跨度都相等。
进一步地,相邻两所述散热鳍片在直线Y上的跨度都相等。
进一步地,在功能区内,相邻两所述散热鳍片在直线Y上的跨度由邻近第一侧壁的一端向远离第一侧壁的一端递增。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侧壁上还设有一向内突出的舌部。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装置还包括CPU散热片及连接CPU散热片与散热器的热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设置在框座的第一侧壁于出风口处的端部的切线的垂直方向延伸定义有一直线X,此外定义有一直线Y与直线X平行,直线X较直线Y更临近出风口处,直线X与直线Y切割功能区中的所有散热鳍片且间隔距离t,在距离t上,功能区中的相邻两散热鳍片在直线Y上的跨度大于在直线X上的跨度,使得散热鳍片陆续产生倾斜,散热风扇产生的气流会与散热鳍片倾斜方向一致,气流的强度增大,令散热装置的散热效果变好,提升电子组件的散热性能。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视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散热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散热鳍片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散热装置去除CPU散热片、热管及上盖后的流场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散热鳍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说明。
参照图1、2及3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中,一种散热装置包括散热器及设于该散热器侧端的散热风扇20,所述散热器包括若干间隔并排组构而成的散热鳍片10,相邻两散热鳍片10间形成供气流通过的流道,且所述通道11的一端形成鳍片入风口12,另一端形成一鳍片出风口13;所述散热鳍片10定义有功能区,用于减少气流流经通道11时的损耗,所述散热风扇20形成有入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与鳍片入风口12对应,所述散热风扇20的出风口形成有强风区50和相比所述强风区50的风量较弱的弱风区51,至少所述弱风区51的出风口与所述功能区的鳍片入风口12对应所述散热风扇20包括一框座21及叶轮22,所述叶轮22旋转置于所述框座21中,用于对散热器进行散热;所述框座21包括位于强风区50一侧的第一侧壁211和位于弱风区51一侧的第二侧壁222,所述第一侧壁211于出风口处的端部的切线的垂直方向延伸定义有一直线X,此外定义有一直线Y与所述直线X平行,所述直线X较直线Y更临近出风口处,所述直线X与直线Y切割所述功能区中的所有散热鳍片10且间隔距离t,所述功能区中的相邻两散热鳍片10在直线Y上的跨度L2大于在直线X上的跨度L1。所述功能区由第一侧壁211位置至第二侧壁222位置遍及整个出风口。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每一散热鳍片10都包括本体14及由本体14的相对两侧弯折形成的第一折边11与第二折边142,且每一第一、第二折边142都与其相邻的本体14相抵靠,从而形成一散热鳍片组,用于对电子元件进行散热。散热鳍片10的第一片散热鳍片本体14与散热风扇20框座21的第一侧壁211平齐,且第一侧壁211呈直线状,在鳍片入风口12处,所述最后一片散热鳍片本体14与直线X形成一夹角ɑ,所述夹角ɑ不大于55度,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夹角ɑ为45度,使得既能达到散热效果的前提下,又能节约材料,节省成本。
具体地,所述鳍片入风口12邻近且面向于所述散热风扇20的出风口,使得气流直接从散热风扇20出风口出来吹向散热鳍片10的入风口,从而令散热效果更佳。
具体地,由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相邻两散热鳍片在直线X上的跨度L1都相等,在直线Y上的跨度L2都相等,鳍片入风口12对气流有一个导引作用,气流从散热风扇20的出风口出来后,从鳍片入风口12进入,随着气流通道11从鳍片出风口13吹出。从而防止气流的强度减小,散热效果较佳,提高了散热性能。
具体地,所述散热风扇20为一离心风扇,其包括一框座21、收容于所述框座21的叶轮22及盖设于所述框座21的一上盖,所述上盖上设一入风口,框座21对应散热鳍片10的鳍片入风口12的一侧设一出风口,所述框座21包括一底板及由底板周缘向上延伸形成的第一侧壁211和第二侧壁222,所述第二侧壁22上还设有一向内突出的舌部2222,所述舌部2222可以适当增加气流的强度。由图3所示,使用时,外界气流进入入风口,由叶轮22旋转带动,从而从出风口吹出。吹出的气流在框座21的第一侧壁211处形成一强风区50,在框座21的第二侧壁222处形成一弱风区51。由于在距离t内,相邻两散热鳍片10在直线X上的跨度L1都相等,功能区中的相邻两散热鳍片10在直线Y上的跨度L2大于在直线X上的跨度L1,且相邻两散热鳍片10在直线Y上的跨度L2都相等,使得气流沿着鳍片入风口12的方向流动,从鳍片出风口13流出,令风量几乎不产生损耗。
具体地,所述散热装置还包括CPU散热片30及连接CPU散热片30与散热器的热管40,所述CPU散热片30与热管40可通过焊接或胶粘的方式相互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CPU散热片30通过焊接附在热管40的头端,散热鳍片10同样通过焊接附在热管40的尾端。CPU散热片30和热管40均由铜等导热性能良好的金属制成,CPU散热片30的表面用于与电子组件连接,吸收电子组件所产生的热量,然后通过热管40将热量传递至散热鳍片10上,再通过散热鳍片10向外散发,由此来完成对电子组件的散热。
请参照图4,是第二实施方式的散热装置的散热鳍片10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相同的组件以相同的标号表示,并省略其详细说明。本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差异在于,在功能区内,相邻两所述散热鳍片10在直线Y上的跨度L2由邻近第一侧壁211的一端向远离第一侧壁211的一端递增。在本实施方式中,相邻两散热鳍片10在直线Y上的跨度L2呈单倍的增加,使得散热鳍片10越来越倾斜,在鳍片入风口处,最后一片散热鳍片10与直线X的夹角ɑ为35度,气流通过散热鳍片10的导引通过气流通道11,从而达到对电子组件的散热。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例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例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10)

1.一种散热装置,包括散热器及设于该散热器侧端的散热风扇(20),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包括若干间隔并排组构而成的散热鳍片(10),相邻两散热鳍片(10)间形成供气流通过的通道(11),且各所述通道(11)的一端形成鳍片入风口(12),另一端形成鳍片出风口(13);
所述散热鳍片(10)定义有功能区,用于减少气流流经通道(11)时的损耗,所述散热风扇(20)形成有入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与鳍片入风口(12)对应,所述散热风扇(20)的出风口形成有强风区(50)和相比所述强风区(50)的风量较弱的弱风区(51),至少所述弱风区(51)的出风口与所述功能区的鳍片入风口(12)对应;
所述散热风扇(20)包括一框座(21)及叶轮(22),所述叶轮(22)旋转置于所述框座(21)中,所述框座(21)包括位于强风区(50)一侧的第一侧壁(211)和位于弱风区(51)一侧的第二侧壁(222),所述第一侧壁(211)于出风口处的端部的切线的垂直方向延伸定义有一直线X,此外定义有一直线Y与所述直线X平行,所述直线X较直线Y更临近出风口处,所述直线X与直线Y切割所述功能区中的所有散热鳍片(10)且间隔距离t,所述功能区中的相邻两散热鳍片(10)在直线Y上的跨度(L2)大于在直线X上的跨度(L1);
所述功能区由第一侧壁(211)位置至第二侧壁(222)位置遍及整个出风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散热鳍片(10)包括一本体(14)及由本体(14)的相对两侧弯折形成的第一折边(141)与第二折边(142),所述第一折边(141)、第二折边(142)与其相邻的本体(14)相抵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211)呈直线状,散热鳍片(10)的第一片散热鳍片本体(14)与所述散热风扇(20)框座(21)的第一侧壁(211)平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鳍片入风口(12)处,所述散热鳍片本体(14)与直线X形成一夹角(ɑ),且所述夹角(ɑ)不大于55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鳍片入风口(12)邻近且面向于所述散热风扇(20),用于所述散热风扇(20)直接对鳍片入风口(12)散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所述散热鳍片(10)在直线X上的跨度(L1)都相等。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所述散热鳍片(10)在直线Y上的跨度(L2)都相等。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功能区内,相邻两所述散热鳍片(10)在直线Y上的跨度(L2)由邻近第一侧壁(211)的一端向远离第一侧壁(211)的一端递增。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壁(222)上还设有一向内突出的舌部(2222)。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项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置还包括CPU散热片(30)及连接CPU散热片(30)与散热器的热管(40)。
CN202123386908.5U 2021-12-30 2021-12-30 一种散热装置 Active CN2172172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386908.5U CN217217244U (zh) 2021-12-30 2021-12-30 一种散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386908.5U CN217217244U (zh) 2021-12-30 2021-12-30 一种散热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217244U true CN217217244U (zh) 2022-08-16

Family

ID=827881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386908.5U Active CN217217244U (zh) 2021-12-30 2021-12-30 一种散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21724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44714C (zh) 散热器
US5706169A (en) Cooling apparatus for a compute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US6333852B1 (en) CPU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with special fins
JP4989574B2 (ja) 半導体素子冷却用ヒートシンク
US6711016B2 (en) Side exhaust heat dissipation module
TWI513400B (zh) 散熱裝置
KR19990013502A (ko) 방열판
US20030024687A1 (en) Radiation fin set for heat sink
JP2874470B2 (ja) 強制空冷式インバータ装置
TWM248226U (en) Heat dissipating device
TWI510896B (zh) 散熱裝置
US20070240868A1 (en) Air-guiding structure for heat-dissipating fin
JP3099275U (ja) ヒートシンク用導風装置
CN217217244U (zh) 一种散热装置
CN100531538C (zh) 散热装置
CN218514208U (zh) 散热壳体结构、电动机和汽车
JP4462877B2 (ja) ルーバー付きヒートシンク
JP4875452B2 (ja) 発熱素子放熱用の遠心ファン付ヒートシンク
JP2001203485A (ja) パーソナルコンピュータ用cpuの放熱器
US20060102325A1 (en) Guiding fin heat sink
JP2006294784A (ja) 放熱フィン
JP2001111276A (ja) ヒートシンクおよびヒートシンク用フード
CN214542918U (zh) 一种带散热结构的蝶形半导体激光器
TWI326199B (en) Heat dissipating device
CN111741647B (zh) 旁路侧风散热器及装置、车载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