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09470U - 一种燃气灶 - Google Patents

一种燃气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209470U
CN217209470U CN202221099501.6U CN202221099501U CN217209470U CN 217209470 U CN217209470 U CN 217209470U CN 202221099501 U CN202221099501 U CN 202221099501U CN 217209470 U CN217209470 U CN 2172094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ng
fire
air inlet
inlet cavity
oxygen increa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09950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怿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unde Guangdong Happy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unde Guangdong Happy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unde Guangdong Happy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unde Guangdong Happy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09950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2094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2094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2094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40/00Technologies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home appliances, e.g. induction cooking or efficient technologies for refrigerators, freezers or dish washers

Landscapes

  • Frying-Pans Or Fry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燃气灶,包括:底架;炉头组件,其设置在底架上,炉头组件由外向内依次包括第一进气腔、第二进气腔和第三进气腔;燃烧器,其设置在炉头组件上,燃烧器包括内环火盖和外环火盖,内环火盖包括阶梯式分布的爆炒火环和内火环,爆炒火环设置在内火环上,外环火盖外火环;外火环与第一进气腔单独连通,内火环与第二进气腔单独连通,爆炒火环与第三进气腔单独连通。在本实用新型中,在内火环和外火环保持原有的负荷情况下,可以增大燃气灶的火力,瞬时提供爆炒所需要的猛火,另外经爆炒火环产生的火焰与经内火环产生的火焰集中到一起,使得内环的火焰变得更加旺盛,更好地满足用户爆炒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燃气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气灶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燃气灶。
背景技术
爆炒是中国美食中重要的烹饪方式,爆炒时需要灶具提供瞬时的猛火,然而现市场上家用燃气灶火力较小,其燃烧器一般具有外火环和内火环,当需要爆炒烹饪的时候,又因爆炒气路与其他燃烧气路混合共用一个进气腔,使得燃气灶负荷偏低,火力增大有延迟,不能满足用户在需要爆炒时立刻产生大火的需求,大大降低了用户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燃气灶,旨在解决现有燃气灶不能满足用户爆炒时立刻产生大火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有: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燃气灶,包括:底架;炉头组件,其设置在所述底架上,所述炉头组件由外向内依次包括第一进气腔、第二进气腔和第三进气腔;燃烧器,其设置在所述炉头组件上,所述燃烧器包括内环火盖和外环火盖,所述内环火盖包括阶梯式分布的爆炒火环和内火环,所述爆炒火环设置在所述内火环上,所述外环火盖外火环;所述外火环与所述第一进气腔单独连通,所述内火环与所述第二进气腔单独连通,所述爆炒火环与所述第三进气腔单独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至第三进气腔分别单独与外火环、内火环以及爆炒火环单独连通,第三进气腔不会影响到第一进气腔和第二进气腔的引射和燃烧,在内火环和外火环保持原有的燃气供给的负荷情况下,可以增大燃气灶的火力,瞬时提供爆炒所需要的猛火,另外爆炒火环和内火环阶梯式设置在内环火盖上,经爆炒火环产生的火焰与经内火环产生的火焰集中到一起,使得内环的火焰变得更加旺盛,更好地满足用户爆炒需求。
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外环火盖包括环形挡圈,所述环形挡圈设置在所述外火环上。
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环形挡圈设有多个通孔,多个所述通孔环绕所述环形挡圈表面间隔排列分布。
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外环火盖上还包括引火槽,所述环形挡圈设有间隔口;所述间隔口与所述引火槽对应设置。
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燃烧器还包括点火针,所述外环火盖上设有凸起;所述凸起与所述点火针正对设置,所述凸起与点火针正对的表面上设有多个点火孔。
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燃气灶还包括燃气管路,所述燃气管路包括总燃气控制阀、第一喷射管、第二喷射管以及爆炒管路;所述总燃气控制阀与所述第一喷射管、所述第二喷射管以及所述爆炒管路相连通;所述第一喷射管与所述第一进气腔相连通,所述第二喷射管与所述第二进气腔相连通,所述爆炒管路与所述第三进气腔相连通。
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爆炒管路与所述总燃气控制阀之间的连接管路设有分控制阀。
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炉头组件还包括增氧管,所述增氧管顶部与所述第三进气腔连接,所述增氧管与所述第三进气腔相连通,所述增氧管顶部以下的管体与所述第三进气腔之间设有间隙,所述增氧管底部设有喷气嘴,所述喷气嘴与所述爆炒管路相连通;所述增氧管设有多个增氧孔。
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增氧孔斜向上设置。
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增氧管包括第一增氧管体和第二增氧管体,所述第一增氧管体靠近所述增氧管底部设置,所述第二增氧管体设置在所述第一增氧管体上方,所述第二增氧管体的内径大于第一增氧管体的内径。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图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燃气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的剖面示意图(省略部分零件);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燃烧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增氧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的半剖面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内环火盖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底架、200—炉头组件、210—第一进气腔、220—第二进气腔、230—第三进气腔、250—增氧管、251—增氧孔、252—喷气嘴、253—第一增氧管体、254—第二增氧管体、300—燃烧器、310—内环火盖、311—爆炒火环、312—内火环、320—外环火盖、321—外火环、322—环形挡圈、3221—通孔、3222—间隔口、323—引火槽、324—凸起、330—点火针、400—燃气管路、410—总燃气控制阀、420—第一喷射管、430—第二喷射管、440—爆炒管路、450—分控制阀、500—爆炒控制器、610—第一燃烧单元、620—第二燃烧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阐述本实用新型,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具体来说,结合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燃气灶,包括:底架100;炉头组件200,其设置在所述底架100上,所述炉头组件200由外向内依次包括第一进气腔210、第二进气腔220和第三进气腔230;燃烧器300,其设置在所述炉头组件200上,所述燃烧器300包括内环火盖310和外环火盖320,所述内环火盖310包括阶梯式分布的爆炒火环311和内火环312,所述爆炒火环311设置在所述内火环312上,所述外环火盖320外火环321;所述外火环321与所述第一进气腔210单独连通,所述内火环312与所述第二进气腔220单独连通,所述爆炒火环311与所述第三进气腔230单独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至第三进气腔分别单独与外火环321、内火环312以及爆炒火环311单独连通,第三进气腔230不会影响到第一进气腔210和第二进气腔200的引射和燃烧,在内火环312和外火环321保持原有的燃气供给的负荷情况下,可以增大燃气灶的火力,瞬时提供爆炒所需要的猛火,另外爆炒火环311和内火环312阶梯式设置在内环火盖310上,经爆炒火环311产生的火焰与经内火环312产生的火焰集中到一起,使得内环的火焰变得更加旺盛,更好地满足用户爆炒需求。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外火环、内火环、爆炒火环上设有多个出气孔(未示出),以供燃气排到内环火盖和外环火盖外进行燃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环火盖320包括环形挡圈322,所述环形挡圈322设置在所述外火环321上。当燃气灶处于爆炒状态时,处于内环的火焰与外环的火焰发生干涉,使得火焰变成黄色火焰,而黄色火焰软弱无力,温度低,浪费燃气,容易生成黑烟。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外火环321上设置所述环形挡圈322,有效地将内环的火焰与外环的火焰隔开,避免生成黄色火焰,且环形挡圈322同时起到聚能的作用,提高燃气灶的燃烧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环形挡圈322设有多个通孔3221,多个所述通孔3221环绕所述环形挡圈322表面间隔排列分布,以使空气经多个通孔3221进入内环,增加氧气,提高燃气灶的燃烧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外环火盖320上还包括引火槽323,所述环形挡圈322设有间隔口3222;所述间隔口3222与所述引火槽323对应设置。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环形挡圈322上设置间隔口3222,使内环火焰能够经所述引火槽323传导到所述外火环321上。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燃烧器300还包括点火针330,所述外环火盖320上设有凸起324;所述凸起324与所述点火针330正对设置,所述凸起324与点火针330正对的表面上设有多个点火孔(未示出),使得点火孔与点火针330正对设置,用户在点火时,燃气一经点火孔逸出就能快速飘散到点火针330的点火区域,如此更容易地点火成功。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燃气灶还包括燃气管路400,所述燃气管路400包括总燃气控制阀410、第一喷射管420、第二喷射管430以及爆炒管路440;所述总燃气控制阀410与所述第一喷射管420、所述第二喷射管430以及所述爆炒管路440相连通;所述第一喷射管420与所述第一进气腔210相连通,所述第二喷射管430与所述第二进气腔220相连通,所述爆炒管路440与所述第三进气腔230相连通。在本实用新型中,经总燃气控制阀410同时控制第一喷射管420、第二喷射管430以及爆炒管路440的总开关,同时第一喷射管420、第二喷射管430、爆炒管路440相互独立,使得正常使用的燃气灶在转换成爆炒状态时,不会影响到原来供给第一进气腔210和第二进气腔220的燃气负荷,使得火力的增大不会出现延迟,燃气灶能够快速进入爆炒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爆炒管路440与所述总燃气控制阀410之间的连接管路设有分控制阀450,以单独控制爆炒管路440的打开与关闭,使用户可选择性地使用燃气灶的爆炒功能,方便用户使用。
进一步地,所述燃气灶还包括爆炒控制器500,所述爆炒控制器500设置在所述底架100上,所述爆炒控制器500与所述分控制阀450电性连接,以控制分控制阀450的开关和流量。
进一步地,所述炉头组件200还包括增氧管250,所述增氧管250顶部与所述第三进气腔230连接,所述增氧管250与所述第三进气腔230相连通,所述增氧管250顶部以下的管体与所述第三进气腔230之间设有间隙,所述增氧管250底部设有喷气嘴252,所述喷气嘴252与所述爆炒管路440相连通,燃气经所述喷气嘴252喷射到爆炸火环;所述增氧管250设有多个增氧孔251。在本实用新型中,空气能够经所述增氧管250上的多个增氧孔251进入第三进气腔230内,为燃气灶的爆炒提供更多的氧气,提高爆炒的效果。燃气灶在爆炒状态时一直消耗燃气,因此所述炉头组件200底部的压力要大于第三进气腔230内的压力,燃气会朝向相对压力小的第三进气腔230流动,不会经所述增氧孔251逸出到所述炉头组件200外。
进一步地,多个所述增氧孔251斜向上设置。在本实用新型中,空气经多个增氧孔251进入增氧管250内时,顺着增氧孔251斜向上流动,以减少气流的阻碍,更好地引导空气进入第三进气腔230内。
进一步地,所述增氧管250包括第一增氧管体253和第二增氧管体254,所述第一增氧管体253靠近所述增氧管250底部设置,所述第二增氧管体254设置在所述第一增氧管体253上方,所述第二增氧管体254的内径D大于第一增氧管体253的内径d,使得增氧管250能够容纳更多的空气,从而为第三进气腔230输送更多的氧气,提高燃气灶爆炒的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燃气灶包括设置在底架上的第一燃烧单元610和第二燃烧单元620,其中第一燃烧单元610包括如上所述的炉头组件200、燃烧器300以及燃气管路400,所述第一燃烧单元610具有爆炒功能,所述第二燃烧单元620不具有爆炒功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竖向”、“横向”、“前”、“后”、“左”、“右”、“垂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为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内容的限制。
如果本文中使用了“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的话,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晓:“第一”、“第二”的使用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如没有另外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如果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改动或变形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倘若这些改动和变形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等同技术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形。

Claims (10)

1.一种燃气灶,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架;
炉头组件,其设置在所述底架上,所述炉头组件由外向内依次包括第一进气腔、第二进气腔和第三进气腔;
燃烧器,其设置在所述炉头组件上,所述燃烧器包括内环火盖和外环火盖,所述内环火盖包括阶梯式分布的爆炒火环和内火环,所述爆炒火环设置在所述内火环上,所述外环火盖具有外火环;所述外火环与所述第一进气腔单独连通,所述内火环与所述第二进气腔单独连通,所述爆炒火环与所述第三进气腔单独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灶,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环火盖包括环形挡圈,所述环形挡圈设置在所述外火环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气灶,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形挡圈设有多个通孔,
多个所述通孔环绕所述环形挡圈表面间隔排列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气灶,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环火盖上还包括引火槽,所述环形挡圈设有间隔口;
所述间隔口与所述引火槽对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灶,其特征在于:
所述燃烧器还包括点火针,所述外环火盖上设有凸起;
所述凸起与所述点火针正对设置,所述凸起与点火针正对的表面上设有多个点火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燃气管路,其包括总燃气控制阀、第一喷射管、第二喷射管以及爆炒管路;所述总燃气控制阀与所述第一喷射管、所述第二喷射管以及所述爆炒管路相连通;所述第一喷射管与所述第一进气腔相连通,所述第二喷射管与所述第二进气腔相连通,所述爆炒管路与所述第三进气腔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燃气灶,其特征在于:
所述爆炒管路与所述总燃气控制阀之间的连接管路设有分控制阀。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燃气灶,其特征在于:
所述炉头组件还包括增氧管,所述增氧管顶部与所述第三进气腔连接,所述增氧管与所述第三进气腔相连通,所述增氧管顶部以下的管体与所述第三进气腔之间设有间隙,所述增氧管底部设有喷气嘴,所述喷气嘴与所述爆炒管路相连通;所述增氧管设有多个增氧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燃气灶,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增氧孔斜向上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燃气灶,其特征在于:
所述增氧管包括第一增氧管体和第二增氧管体,所述第一增氧管体靠近所述增氧管底部设置,所述第二增氧管体设置在所述第一增氧管体上方,所述第二增氧管体的内径大于第一增氧管体的内径。
CN202221099501.6U 2022-05-09 2022-05-09 一种燃气灶 Active CN2172094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99501.6U CN217209470U (zh) 2022-05-09 2022-05-09 一种燃气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99501.6U CN217209470U (zh) 2022-05-09 2022-05-09 一种燃气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209470U true CN217209470U (zh) 2022-08-16

Family

ID=827780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099501.6U Active CN217209470U (zh) 2022-05-09 2022-05-09 一种燃气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20947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39809B (zh) 一种上进风三环火大功率燃烧器
CN110088529A (zh) 燃气燃烧器以及包括燃气燃烧器的灶具
CN109000230B (zh) 燃烧器
CN217209470U (zh) 一种燃气灶
CN215723201U (zh) 一种燃烧器以及灶具
CN210921388U (zh) 一种燃烧器及灶具
CN210398910U (zh)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CN110906330A (zh) 一种燃气燃烧器、灶具及点火方法
CN218096054U (zh) 具有提升负荷功能的灶具
TWM592061U (zh) 小型化雙環爐頭
CN211119339U (zh)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CN213713056U (zh) 一种燃烧器和燃气灶
CN216114030U (zh) 燃烧器及燃气灶
CN211781069U (zh) 一种燃气燃烧器及灶具
CN216047653U (zh) 燃烧器以及燃气灶
CN213713057U (zh) 一种燃烧器和燃气灶
CN216203553U (zh) 一种燃烧效果好的新型燃气喷嘴及其燃烧器
CN219913047U (zh) 燃气灶用燃烧器的炉头、燃烧器以及燃气灶
CN218237449U (zh) 一种齿槽式上进风燃烧器
CN214581083U (zh) 一种直喷式燃烧器
CN219713347U (zh) 一种完全上进风灶具
CN213019631U (zh) 一种外火稳定的火盖及炉头
CN219889593U (zh) 炉头结构
CN216744470U (zh) 一种燃气灶具燃烧结构
CN213119061U (zh) 一种火盖组件、燃烧器及燃气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