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03762U - 用于市政道路的防护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市政道路的防护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203762U
CN217203762U CN202220173343.8U CN202220173343U CN217203762U CN 217203762 U CN217203762 U CN 217203762U CN 202220173343 U CN202220173343 U CN 202220173343U CN 217203762 U CN217203762 U CN 2172037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vehicle
chain
connecting rods
air ba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17334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奈翔宇
卢晓军
王新磊
张法东
席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yuan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Veterans Shandong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yuan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Veterans Shandong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yuan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Veterans Shandong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yuan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17334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2037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2037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20376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fuge Islands, Traffic Blockers, Or Guard Fen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公开一种用于市政道路的防护装置,包括:主体、支撑立柱、第一连接机构、连接链条和撞击传感器。第一连接机构包括多个首尾相连的连接杆,且连接杆之间活动连接,连接杆内部的上侧设置有第一空腔,下侧设置有第二空腔,第一空腔内设置有第一气囊,第一气囊的一侧连接有气体发生器;连接链条连接多个连接杆。本申请中多个连接杆之间为活动连接,当多个连接杆之间因车辆撞击断开后,能够再将连接杆首尾相连,使第一连接机构恢复原貌,继续提供缓冲和防护作用,从而有利于该装置进行循环使用,节省经济成本。

Description

用于市政道路的防护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建筑技术领域,例如涉及一种用于市政道路的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市政道路即城市道路,是指通达城市的各地区,供城市内交通运输及行人使用,便于居民生活、工作及文化娱乐活动,并与市外道路连接负担着对外交通的道路,而在城市道路施工过程中或者施工完毕后,需要在城市道路上安装防护栏,对道路上的行人、非机动车辆以及机动车辆进行隔挡。
在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种市政道路分隔用防护栏,包括固定护杆、活动护杆,固定护杆和活动护杆的外部均设置有转动环柱,转动环柱的两端滑动连接有限位块,限位块固定安装在固定护杆和活动护杆的外壁上,固定护杆和活动护杆的外壁均开设有环形滑动槽,该市政道路分隔用防护栏,通过在固定护杆和活动护杆的外部设置转动环柱,在车辆撞击到转动环柱的表面时,转动环柱快速转动带动车辆向转动环柱转动的一侧滑动,改变了车辆的撞击方向,多个相邻的转动环柱共同作用增加了该防护栏对车辆的阻拦作用力,提高了该防护栏的防护作用,同时配合保护气囊的作用,提高了该防护栏对车辆的保护,即在现有技术中,通过改变车辆的撞击方向,然后再通过多个转动环柱阻挡车辆继续前行,起到防护作用,但是车辆需要撞击到转动环柱上才能改变撞击方向,如果撞击到其他位置则缓冲效果会降低,防护效果较差,并且车辆在改变方向时也会对路边的绿化带或行人造成威胁,同时防护栏被撞击损坏后也会造成经济损失。
因此,如何既能够提高缓冲和防护效果,又能够进行循环使用,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市政道路的防护装置,以解决如何既能够提高缓冲和防护效果,又能够进行循环使用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用于市政道路的防护装置,包括:主体、支撑立柱、第一连接机构、第一连接链条和撞击传感器。所述主体的两侧设置有缓冲结构,且缓冲结构凸出主体的侧面设置;所述支撑立柱设置于主体上,包括第一支撑立柱和第二支撑立柱;所述第一连接机构包括多个首尾相连的连接杆,且连接杆之间活动连接,所述连接杆内部的上侧设置有第一空腔,下侧设置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内设置有第一气囊,第一气囊的一侧连接有气体发生器;第一连接链条连接多个连接杆;所述撞击传感器设置于主体内,并位于缓冲结构的一侧,且撞击传感器与气体发生器连接,在撞击传感器感应到缓冲结构发生振动的情况下,控制气体发生器发生气体。
可选地,所述缓冲结构为缓冲垫,且缓冲结构远离主体的一侧具有弧形面。这样,将缓冲结构设置为缓冲垫,当车辆撞击到缓冲结构上时,缓冲结构能够对撞击的车辆进行缓冲,有效地减缓车辆的行驶速度,降低车辆的冲击力,同时缓冲结构的一侧具有弧形面,能够对撞击的车辆提供缓冲作用,降低车辆对缓冲结构的硬性冲击,防止缓冲结构对车辆造成擦伤损坏,从而对车辆形成有效地防护。
可选地,所述缓冲结构为长条状结构。这样,能够有效地提高缓冲结构与撞击车辆的接触面,提高对撞击车辆的缓冲和防护效果。
可选地,所述气体发生器设置于第一空腔内的中间位置,且气体发生器的两侧均连接有第一气囊。这样,当车辆撞击到该装置上时,气体发生器能够同时对其两侧的第一气囊进行充气,使第一气囊从连接杆的两侧同时弹出,对车辆形成阻挡和防护,降低车辆的冲击力,进而对行人或绿化带形成防护,避免撞击的车辆对行人或绿化带造成威胁,有利于提高防护效果。
可选地,所述连接杆的两侧具有开口,开口与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相连通。这样,开口与第一空腔相连通,有利于第一空腔内的第一气囊通过开口快速地弹出,从而在第一连接链条处形成防护结构,提高防护效果,同时开口与第二空腔相连通,便于第一连接链条穿过第二空腔将多个连接杆串联,从而使多个连接杆首尾相连,提高连接杆的整体阻挡强度,进而提高防护效果。
可选地,所述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之间具有隔板,且隔板的两侧与连接杆为一体成型结构。这样,能够通过隔板将第一空腔与第二空腔分隔,使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形成独立的空间,避免第二空腔内第一连接链条对第一空腔内的第一气囊的弹出造成阻碍,从而既能够使第一气囊平稳地弹出第一空腔,又能够通过第二空腔对第一连接链条进行收纳,便于多个连接杆相互之间进行首尾相连。
可选地,所述隔板的长度与连接杆的长度相同。这样,能够将第一空腔与第二空腔完全分隔,使两者形成相对独立的空间,从而有利于第一空腔内的第一气囊在隔板的上侧,平稳地弹出,对车辆形成有效地缓冲和防护。
可选地,所述开口处设置有连接组件,多个连接杆相互之间通过连接组件连接固定。这样,在开口处设置有连接组件,便于通过连接组件将多个连接杆首尾相连,提高连接杆的阻挡强度,提高防护效果,同时还能够在车辆撞击连接杆,使连接杆断开后,可通过更换新的连接组件再次将多个连接杆连接固定,从而使多个连接杆恢复原貌,有利于连接杆循环使用,节省经济成本。
可选地,所述连接杆的首端设置有第一弧形面,尾端设置有第二弧形面,且第一弧形面与第二弧形面相契合。这样,能够将多个连接杆中的一个连接杆的首端与另一个连接杆的尾端相契合连接,在车辆撞击到连接杆时,首尾相连的两个连接杆中的一个连接杆的首端会滑出另一个连接杆的尾端,有利于降低滑出阻力,从而使首尾相连的多个连接杆能够更好地断开,便于连接杆内的第一气囊弹出和第一连接链条展开伸出,对车辆形成有效地阻挡和防护,提高防护效果。
可选地,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固定卡环、卡扣和卡孔。固定卡环上具有开口,且开口的一侧设置有卡扣,另一侧设置有卡孔,卡扣卡接在卡孔内。这样,通过连接组件既能够将多个连接杆首尾相连接,又能够在车辆撞击连接杆后,便于连接组件脱离连接杆,从而使多个连接杆之间断开,有利于多个连接杆之间的第一连接链条展开伸出第二空腔以及第一气囊弹出第一空腔,从而对撞击的车辆形成阻挡和防护,提高缓冲和防护的效果。
可选地,所述卡扣与卡孔相抵接的一侧具有弧形面。这样,当车辆撞击连接杆后,卡扣能够在撞击力的作用下,脱离卡孔,有利于减小卡扣脱离卡孔的滑动阻力,从而使连接组件的整体结构在车辆撞击力的作用下,更好地脱离连接杆,便于连接杆内的第一气囊弹出以及多个连接杆之间的第一连接链条展开伸出,对撞击车辆形成有效地阻挡缓冲和防护,提高防护效果。
结合图-所示,可选地,所述第二空腔的中间位置设置有连接块,连接块与第二空腔的内侧壁为一体成型结构,且连接块的两侧均与第一连接链条固定连接。这样,在第二空腔的中间位置设置有连接块,且连接块的两侧均与第一连接链条固定连接,能够通过第一连接链条将多个连接杆首尾相连,形成阻挡防护结构,提高防护效果,并且连接块与第二空腔的内侧壁为一体成型结构,能够有效地提高连接块的整体结构的稳固性,进而提高第一连接链条的连接稳固性,防止因车辆撞击造成第一连接链条发生脱落,有利于提高第一连接链条的阻挡防护效果,同时当多个连接杆进行首尾相连时,还能够将第一连接链条收纳在第二空腔内,从而有利于多个连接杆进行首尾连接固定。
在一些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链条穿过多个连接杆中的第二空腔,第一连接链条的一端与第一支撑立柱连接固定,另一端与第二支撑立柱连接固定,且第一连接链条的长度大于多个连接杆的总长度。这样,能够通过第一连接链条将多个连接杆串联,使多个连接杆首尾相连,能够形成防护阻挡结构,从而对撞击车辆提供阻挡缓冲和防护,同时第一连接链条的长度大于多个连接杆的总长度,能够在多个连接杆因车辆撞击断开后,第一连接链条位于连接杆内的部分会展开伸出,形成缓冲距离,对撞击车辆提供缓冲阻挡和防护,减缓撞击车辆的行驶速度,提高防护效果,并且多个连接杆断开后,还能够在第一连接链条的作用下,继续串联在第一连接链条上,便于连接杆内的第一气囊弹出,与第一连接链条相互配合,形成双重阻挡缓冲和防护结构,从而对撞击车辆提供缓冲防护,提高防护效果,而多个连接杆在车辆撞击后,在第一连接链条的作用下,还继续串联在第一连接链条上,有利于将多个连接杆再次首尾对接,便于对多个连接杆进行循环使用,节省经济成本。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链条的一端通过第一连接座与第一支撑立柱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座与第二支撑立柱连接,且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上均设置有连接孔,第一连接链条的两端穿设在连接孔内。这样,能够通过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将第一连接链条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支撑立柱和第二支撑立柱上,有利于提高第一连接链条的连接稳固性,使第一连接链条能够对撞击车辆形成有效地阻挡缓冲和防护。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座与第一支撑立柱及第二连接座与第二支撑立柱均为一体成型结构。这样,有利于提高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的连接支撑稳固性,避免第一连接链条的两端在车辆的撞击下断开,从而提高第一连接链条的阻挡缓冲和防护的稳定性。
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立柱和第二支撑立柱内均设置有第三空腔,第三空腔内设置有第二气囊,第二气囊设置于远离第一连接机构的一侧,且第二气囊的一侧设置有气体发生器。这样,当车辆从侧面撞向第一支撑立柱或第二支撑立柱时,第三空腔内的气体发生器会发生气体,向第二气囊内进行充气,从而使第二气囊弹出第三空腔,对车辆形成阻挡防护,避免车辆继续行驶对行人或绿化带造成威胁,有利于提高防护效果。
可选地,所述第三空腔位于第一支撑立柱和第二支撑立柱内部的中间位置。这样,将第三空腔设置在第一支撑立柱和第二支撑立柱内部的中间位置,有利于在车辆撞击到第一支撑立柱或第二支撑立柱时,第三空腔内的第二气囊能够从中间位置弹出,与撞击的车辆充分接触,对车辆提供有效地缓冲和防护,避免第二气囊弹出后落在车辆的上侧或下侧,从而提高缓冲和防护效果。
可选地,所述第三空腔的长度小于第一支撑立柱和第二支撑立柱的长度。这样,能够将第三空腔的长度设置在较为合理的范围内,避免第三空腔的设置长度过大,影响第一支撑立柱和第二支撑立柱的整体结构的抗撞击强度,从而提高第一支撑立柱和第二支撑立柱的整体结构的抗撞击强度,进而对撞击车辆提供缓冲和防护,提高缓冲和防护效果。
可选地,所述第三空腔的长度为第一支撑立柱的长度的二分之一。这样,能够将第三空腔的长度设置在较佳的范围内,既不会对第三空腔内的第二气囊的弹出造成阻碍,又不会影响第一支撑立柱和第二支撑立柱的整体结构的抗撞击强度,从而对车辆形成有效地缓冲和防护作用。
可选地,所述第三空腔内设置有撞击传感器,且撞击传感器与气体发生器相连接。这样,当车辆撞击到第一支撑立柱和第二支撑立柱上时,第三空腔内的撞击传感器能够感应到撞击震荡,进而控制气体发生器对第二气囊进行充气,使第二气囊弹出第三空腔,对撞击车辆提供缓冲和防护,从而实现通过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相互配合对车辆和行人提供防护,有利于提高防护覆盖范围,避免车辆对行人造成威胁或对绿化带造成破坏,提高缓冲和防护效果。
可选地,所述第三空腔内的撞击传感器、气体发生器和第二气囊在第三空腔内自下而上依次排布。这样,既能够使撞击传感器感应到因车辆撞击产生的撞击震荡,进而控制气体发生器对第二气囊进行充气,又不会使撞击传感器和气体发生器对第二气囊的弹出造成阻碍,从而使第二气囊平稳地弹出,对撞击车辆提供缓冲和防护。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机构设置有多个,多个第一连接机构平行设置,且相互之间具有间隔。这样,通过在第一支撑立柱与第二支撑立柱之间设置有多个第一连接机构,能够通过多个第一连接机构对撞击的车辆,形成阻挡防护作用,有效地降低车辆的行驶速度,提高缓冲和防护效果。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机构的两侧分别与第一支撑立柱和第二支撑立柱卡扣连接。这样,便于对第一连接机构进行安装固定和拆卸维护,实现第一连接机构的组合式安装和拆卸,有利于实现对第一连接机构的循环使用,节省经济成本。
可选地,所述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上均设置有泄气阀。这样,当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充气弹出使用后,可通过泄气阀将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内的气体放出,然后再将第一气囊放入第一空腔内,第二气囊放入第三空腔内,从而有利于对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进行循环使用,节省成本。
可选地,所述第一气囊上的泄气阀设置于远离气体发生器的一侧,第二气囊上的泄气阀设置于其侧部位置。这样,第一气囊上的泄气阀设置于远离气体发生器的一侧,能够在第一气囊弹出第一空腔,与撞击车辆接触时,避免撞击车辆撞击到泄气阀,对泄气阀的结构造成撞击破坏,从而能够通过泄气阀对第一气囊进行泄气处理,然后再将泄气完毕后的第一气囊放入到第一空腔内,有利于实现对第一气囊进行循环使用;第二气囊上的泄气阀设置于其侧部位置,能够在第二气囊弹出第三空腔,与撞击车辆接触时,避免撞击车辆撞击到泄气阀,对泄气阀的结构造成撞击破坏,提高泄气阀的使用寿命,节省经济成本。
用于市政道路的防护装置还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设置于间隔内,其两端均通过第二连接链条与第一连接机构连接固定,且支撑杆与第一连接机构垂直设置。这样,当车辆撞击第一连接机构时,也会撞击支撑杆,使支撑杆的两侧断开,而在第二连接链条的连接作用下,支撑杆的两侧能够继续与第一连接机构相连接,从而使支撑杆的两侧具有缓冲距离,有利于形成阻挡防护结构,能够有效地降低车辆的行驶速度,提高缓冲和防护效果,并且第一连接机构与支撑杆垂直设置,有利于在第一支撑立柱与第二支撑立柱之间形成更加稳固的防护结构,提高该装置整体结构的抗撞击强度,提高缓冲和防护效果。
可选地,所述支撑杆的两侧与第一连接机构之间为卡扣连接。这样,便于支撑杆与第一连接机构之间进行连接固定,可方便快捷地对支撑杆进行更换和维护。
可选地,所述支撑杆的内部上侧和下侧均设置有连接空腔,连接空腔的内侧壁通过第二连接链条与第一连接机构连接固定。这样,支撑杆的两侧与第一连接机构连接固定时,能够将第二连接链条收纳在支撑杆的内部上侧和下侧的连接空腔内,有利于将支撑杆与第一连接机构进行连接固定,可避免第二连接链条对支撑杆和第一连接机构造成连接阻碍,提高支撑杆与第一连接机构之间的连接稳固性,并且当车辆撞击支撑杆时,会使支撑杆的两侧与第一连接机构断开,第二连接链条的部分会脱离出连接空腔,而在第二连接链条的连接作用下,能够使支撑杆的两侧与第一连接机构继续连接固定,从而使支撑杆的两侧具有缓冲距离,有利于形成阻挡防护结构,提高对车辆的阻挡和防护效果。
可选地,所述连接空腔的内侧壁上设置有一体成型的第一固定圆环,第一连接机构上靠近连接杆的一侧设置有一体成型的第二固定圆环,且第二连接链条的一端与第一固定圆环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固定圆环连接。这样,第二连接链条能够通过第一固定圆环和第二固定圆环,将支撑杆与第一连接机构进行连接固定,便于对支撑杆和第一连接机构进行拆卸和安装修护,提高支撑杆和第一连接机构的使用寿命,节省经济成本。
可选地,所述第二连接链条与第一固定圆环、第二固定圆环之间为可拆卸连接。这样,能够方便快捷地将第二连接链条的两端安装固定在第一固定圆环和第二固定圆环上,实现支撑杆与第一连接机构的连接固定,同时还能够通过可拆卸的方式对第二连接链条进行拆卸安装和维护,从而提高第二连接链条的整体结构的使用寿命,有利于对第二连接链条进行循环使用,节省经济成本。
可选地,所述连接空腔与第一连接机构之间的第二连接链条的长度大于支撑杆的长度。这样,当车辆撞击支撑杆使其与第一连接机构断开时,第二连接链条能够伸出连接空腔,从而使支撑杆的两侧具有缓冲距离,能够对撞击的车辆形成阻挡和防护,避免车辆继续行驶,提高缓冲和防护效果。
可选地,所述支撑杆的外侧均匀排布有半球状凸块。这样,半球状凸块能够对撞击的车辆提供缓冲作用,降低车辆的撞击力度,从而防止因车辆撞击对支撑杆的结构造成损坏,有利于对支撑杆进行循环使用,节省经济成本,半球状凸块为球体的一半的结构。
可选地,所述半球状凸块为橡胶材料制作而成。这样,橡胶材料是具有可逆形变的高弹性聚合物材料,在室温下富有弹性,在很小的外力作用下能产生较大形变,除去外力后能恢复原状,将半球状凸块设置为由橡胶材料制成的结构,能够有效地利用橡胶材料的特性,对撞击车辆形成缓冲和阻挡,提高防护效果,并且还能够避免半球状凸块被撞击损坏,有利于对半球状凸块进行循环利用。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市政道路的防护装置,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能够先通过缓冲结构对车辆提供缓冲作用,减缓车辆的行驶速度,降低车辆对该装置的撞击力度,同时当车辆撞击到第一连接机构上时,会对第一连接机构施加冲击力,此时通过连接链条连接固定的多个连接杆会因冲击力而断开,使多个连接杆之间具有缓冲距离,而连接链条会对车辆形成阻挡作用,能够有效地减缓车辆的行驶速度,降低车辆的撞击力度,并且车辆会先通过缓冲结构,然后再撞击第一连接机构,撞击传感器会感应到车辆撞击缓冲结构后所产生的震荡,进而在多个连接杆断开时,控制气体发生器产生气体,对第一气囊进行充气,使第一气囊弹出第一空腔,进而在连接链条处形成缓冲阻挡结构,可减缓车辆继续行驶,从而实现通过第一气囊对车辆提供防护作用,避免车辆因撞击发生损坏,又能够对行人或绿化带形成防护作用,避免车辆撞击该装置后对行人或绿化带造成威胁,有利于提高缓冲和防护效果;
2.本实用新型同时多个连接杆之间为活动连接,当多个连接杆之间因车辆撞击断开后,能够再将连接杆首尾相连,使第一连接机构恢复原貌,继续提供缓冲和防护作用,从而有利于该装置进行循环使用,节省经济成本。
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示为类似的元件,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并且其中: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用于市政道路的防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用于市政道路的防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撞击传感器与气体发生器的结构框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连接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支撑立柱和第二支撑立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用于市政道路的防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气囊上的泄气阀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10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气囊上的泄气阀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1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支撑杆与第一连接机构的连接示意图;
图1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支撑杆的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半球状凸块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主体;101、缓冲结构;200、支撑立柱;201、第一支撑立柱;202、第二支撑立柱;203、第三空腔;204、第二气囊;300、第一连接机构;301、连接杆;302、第一空腔;303、第二空腔;304、第一气囊;305、气体发生器;306、隔板;307、连接组件;308、第一弧形面;309、第二弧形面;310、固定卡环;311、卡扣;312、卡孔;313、连接块;400、第一连接链条;401、第一连接座;402、第二连接座;403、连接孔;500、撞击传感器;600、泄气阀;700、支撑杆;701、第二连接链条;702、连接空腔;703、第一固定圆环;704、第二固定圆环;705、半球状凸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公开实施例。在以下的技术描述中,为方便解释起见,通过多个细节以提供对所披露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仍然可以实施。在其它情况下,为简化附图,熟知的结构和装置可以简化展示。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市政道路的防护装置,包括:主体100、支撑立柱200、第一连接机构300、第一连接链条400和撞击传感器500。
主体100的两侧设置有缓冲结构101,且缓冲结构101凸出主体100的侧面设置;缓冲结构101为缓冲垫,且缓冲结构101远离主体100的一侧具有弧形面,将缓冲结构101设置为缓冲垫,当车辆撞击到缓冲结构101上时,缓冲结构101能够对撞击的车辆进行缓冲,有效地减缓车辆的行驶速度,降低车辆的冲击力,同时缓冲结构101的一侧具有弧形面,能够对撞击的车辆提供缓冲作用,降低车辆对缓冲结构101的硬性冲击,防止缓冲结构101对车辆造成擦伤损坏,从而对车辆形成有效地防护,并且缓冲结构101为长条状结构,能够有效地提高缓冲结构101与撞击车辆的接触面,提高对撞击车辆的缓冲和防护效果。
支撑立柱200设置于主体100上,包括第一支撑立柱201和第二支撑立柱202;第一支撑立柱201和第二支撑立柱202内均设置有第三空腔203,第三空腔203内设置有第二气囊204,第二气囊204设置于远离第一连接机构300的一侧,且第二气囊204的一侧设置有气体发生器305。这样,当车辆从侧面撞向第一支撑立柱201或第二支撑立柱202时,第三空腔203内的气体发生器305会发生气体,向第二气囊204内进行充气,从而使第二气囊204弹出第三空腔203,对车辆形成阻挡防护,避免车辆继续行驶对行人或绿化带造成威胁,有利于提高防护效果,第三空腔203位于第一支撑立柱201和第二支撑立柱202内部的中间位置。这样,将第三空腔203设置在第一支撑立柱201和第二支撑立柱202内部的中间位置,有利于在车辆撞击到第一支撑立柱201或第二支撑立柱202时,第三空腔203内的第二气囊204能够从中间位置弹出,与撞击的车辆充分接触,对车辆提供有效地缓冲和防护,避免第二气囊204弹出后落在车辆的上侧或下侧,从而提高缓冲和防护效果。
第三空腔203的长度小于第一支撑立柱201和第二支撑立柱202的长度。这样,能够将第三空腔203的长度设置在较为合理的范围内,避免第三空腔203的设置长度过大,影响第一支撑立柱201和第二支撑立柱202的整体结构的抗撞击强度,从而提高第一支撑立柱201和第二支撑立柱202的整体结构的抗撞击强度,进而对撞击车辆提供缓冲和防护,提高缓冲和防护效果,第三空腔203的长度为第一支撑立柱201的长度的二分之一。这样,能够将第三空腔203的长度设置在较佳的范围内,既不会对第三空腔203内的第二气囊204的弹出造成阻碍,又不会影响第一支撑立柱201和第二支撑立柱202的整体结构的抗撞击强度,从而对车辆形成有效地缓冲和防护作用。
第一连接机构300包括多个首尾相连的连接杆301,且连接杆301之间活动连接,连接杆301内部的上侧设置有第一空腔302,下侧设置有第二空腔303,第一空腔302内设置有第一气囊304,第一气囊304的一侧连接有气体发生器305;气体发生器305设置于第一空腔302内的中间位置,且气体发生器305的两侧均连接有第一气囊304,当车辆撞击到该装置上时,气体发生器305能够同时对其两侧的第一气囊304进行充气,使第一气囊304从连接杆301的两侧同时弹出,对车辆形成阻挡和防护,降低车辆的冲击力,进而对行人或绿化带形成防护,避免撞击的车辆对行人或绿化带造成威胁,有利于提高防护效果,第一连接机构300设置有多个,多个第一连接机构300平行设置,且相互之间具有间隔,通过在第一支撑立柱201与第二支撑立柱202之间设置有多个第一连接机构300,能够通过多个第一连接机构300对撞击的车辆,形成阻挡防护作用,有效地降低车辆的行驶速度,提高缓冲和防护效果。
第一连接机构300的两侧分别与第一支撑立柱201和第二支撑立柱202卡扣连接,便于对第一连接机构300进行安装固定和拆卸维护,实现第一连接机构300的组合式安装和拆卸,有利于实现对第一连接机构300的循环使用,节省经济成本。
连接杆301的两侧具有开口,开口与第一空腔302和第二空腔303相连通,开口与第一空腔302相连通,有利于第一空腔302内的第一气囊304通过开口快速地弹出,从而在第一连接链条400处形成防护结构,提高防护效果,同时开口与第二空腔303相连通,便于第一连接链条400穿过第二空腔303将多个连接杆301串联,从而使多个连接杆301首尾相连,提高连接杆301的整体阻挡强度,进而提高防护效果。
在第一空腔302和第二空腔303之间具有隔板306,且隔板306的两侧与连接杆301为一体成型结构。这样,能够通过隔板306将第一空腔302与第二空腔303分隔,使第一空腔302和第二空腔303形成独立的空间,避免第二空腔303内第一连接链条400对第一空腔302内的第一气囊304的弹出造成阻碍,从而既能够使第一气囊304平稳地弹出第一空腔302,又能够通过第二空腔303对第一连接链条400进行收纳,便于多个连接杆301相互之间进行首尾相连,隔板306的长度与连接杆301的长度相同。这样,能够将第一空腔302与第二空腔303完全分隔,使两者形成相对独立的空间,从而有利于第一空腔302内的第一气囊304在隔板306的上侧,平稳地弹出,对车辆形成有效地缓冲和防护。
在连接杆301两侧开口处设置有连接组件307,多个连接杆301相互之间通过连接组件307连接固定,在开口处设置有连接组件307,便于通过连接组件307将多个连接杆301首尾相连,提高连接杆301的阻挡强度,提高防护效果,同时还能够在车辆撞击连接杆301,使连接杆301断开后,可通过更换新的连接组件307再次将多个连接杆301连接固定,从而使多个连接杆301恢复原貌,有利于连接杆301循环使用,节省经济成本,连接杆301的首端设置有第一弧形面308,尾端设置有第二弧形面309,且第一弧形面308与第二弧形面309相契合。这样,能够将多个连接杆301中的一个连接杆301的首端与另一个连接杆301的尾端相契合连接,在车辆撞击到连接杆301时,首尾相连的两个连接杆301中的一个连接杆301的首端会滑出另一个连接杆301的尾端,有利于降低滑出阻力,从而使首尾相连的多个连接杆301能够更好地断开,便于连接杆301内的第一气囊304弹出和第一连接链条400展开伸出,对车辆形成有效地阻挡和防护,提高防护效果。
其中,连接组件307包括:固定卡环310、卡扣311和卡孔312。固定卡环310上具有开口,且开口的一侧设置有卡扣311,另一侧设置有卡孔312,卡扣311卡接在卡孔312内,通过连接组件307既能够将多个连接杆301首尾相连接,又能够在车辆撞击连接杆301后,便于连接组件307脱离连接杆301,从而使多个连接杆301之间断开,有利于多个连接杆301之间的第一连接链条400展开伸出第二空腔303以及第一气囊304弹出第一空腔302,从而对撞击的车辆形成阻挡和防护,提高缓冲和防护的效果,卡扣311与卡孔312相抵接的一侧具有弧形面。这样,当车辆撞击连接杆301后,卡扣311能够在撞击力的作用下,脱离卡孔312,有利于减小卡扣311脱离卡孔312的滑动阻力,从而使连接组件307的整体结构在车辆撞击力的作用下,更好地脱离连接杆301,便于连接杆301内的第一气囊304弹出以及多个连接杆301之间的第一连接链条400展开伸出,对撞击车辆形成有效地阻挡缓冲和防护,提高防护效果,第一连接链条400连接多个连接杆301。
结合图7-8所示,第二空腔303的中间位置设置有连接块313,连接块313与第二空腔303的内侧壁为一体成型结构,且连接块313的两侧均与第一连接链条400固定连接。这样,在第二空腔303的中间位置设置有连接块313,且连接块313的两侧均与第一连接链条400固定连接,能够通过第一连接链条400将多个连接杆301首尾相连,形成阻挡防护结构,提高防护效果,并且连接块313与第二空腔303的内侧壁为一体成型结构,能够有效地提高连接块313的整体结构的稳固性,进而提高第一连接链条400的连接稳固性,防止因车辆撞击造成第一连接链条400发生脱落,有利于提高第一连接链条400的阻挡防护效果,同时当多个连接杆301进行首尾相连时,还能够将第一连接链条400收纳在第二空腔303内,从而有利于多个连接杆301进行首尾连接固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链条400穿过多个连接杆301中的第二空腔303,第一连接链条400的一端与第一支撑立柱201连接固定,另一端与第二支撑立柱202连接固定,且第一连接链条400的长度大于多个连接杆301的总长度。这样,能够通过第一连接链条400将多个连接杆301串联,使多个连接杆301首尾相连,能够形成防护阻挡结构,从而对撞击车辆提供阻挡缓冲和防护,同时第一连接链条400的长度大于多个连接杆301的总长度,能够在多个连接杆301因车辆撞击断开后,第一连接链条400位于连接杆301内的部分会展开伸出,形成缓冲距离,对撞击车辆提供缓冲阻挡和防护,减缓撞击车辆的行驶速度,提高防护效果,并且多个连接杆301断开后,还能够在第一连接链条400的作用下,继续串联在第一连接链条400上,便于连接杆301内的第一气囊304弹出,与第一连接链条400相互配合,形成双重阻挡缓冲和防护结构,从而对撞击车辆提供缓冲防护,提高防护效果,而多个连接杆301在车辆撞击后,在第一连接链条400的作用下,还继续串联在第一连接链条400上,有利于将多个连接杆301再次首尾对接,便于对多个连接杆301进行循环使用,节省经济成本,第一连接链条400的一端通过第一连接座401与第一支撑立柱201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座402与第二支撑立柱202连接,且第一连接座401和第二连接座402上均设置有连接孔403,第一连接链条400的两端穿设在连接孔403内。这样,能够通过第一连接座401和第二连接座402将第一连接链条400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支撑立柱201和第二支撑立柱202上,有利于提高第一连接链条400的连接稳固性,使第一连接链条400能够对撞击车辆形成有效地阻挡缓冲和防护。
其中第一连接座401与第一支撑立柱201及第二连接座402与第二支撑立柱202均为一体成型结构,有利于提高第一连接座401和第二连接座402的连接支撑稳固性,避免第一连接链条400的两端在车辆的撞击下断开,从而提高第一连接链条400的阻挡缓冲和防护的稳定性。
撞击传感器500设置于主体100内,并位于缓冲结构101的一侧,且撞击传感器500与气体发生器305连接,在撞击传感器500感应到缓冲结构101发生振动的情况下,控制气体发生器305发生气体,撞击传感器500进一步地设置在第三空腔203内,且撞击传感器500与气体发生器305相连接,当车辆撞击到第一支撑立柱201和第二支撑立柱202上时,第三空腔203内的撞击传感器500能够感应到撞击震荡,进而控制气体发生器305对第二气囊204进行充气,使第二气囊204弹出第三空腔203,对撞击车辆提供缓冲和防护,从而实现通过第一气囊304和第二气囊204相互配合对车辆和行人提供防护,有利于提高防护覆盖范围,避免车辆对行人造成威胁或对绿化带造成破坏,提高缓冲和防护效果。
第三空腔203内的撞击传感器500、气体发生器305和第二气囊204在第三空腔203内自下而上依次排布,既能够使撞击传感器500感应到因车辆撞击产生的撞击震荡,进而控制气体发生器305对第二气囊204进行充气,又不会使撞击传感器500和气体发生器305对第二气囊204的弹出造成阻碍,从而使第二气囊204平稳地弹出,对撞击车辆提供缓冲和防护。
结合图9-10所示,第一气囊304和第二气囊204上均设置有泄气阀600。这样,当第一气囊304和第二气囊204充气弹出使用后,可通过泄气阀600将第一气囊304和第二气囊204内的气体放出,然后再将第一气囊304放入第一空腔302内,第二气囊204放入第三空腔203内,从而有利于对第一气囊304和第二气囊204进行循环使用,节省成本,第一气囊304上的泄气阀600设置于远离气体发生器305的一侧,第二气囊204上的泄气阀600设置于其侧部位置。这样,第一气囊304上的泄气阀600设置于远离气体发生器305的一侧,能够在第一气囊304弹出第一空腔302,与撞击车辆接触时,避免撞击车辆撞击到泄气阀600,对泄气阀600的结构造成撞击破坏,从而能够通过泄气阀600对第一气囊304进行泄气处理,然后再将泄气完毕后的第一气囊304放入到第一空腔302内,有利于实现对第一气囊304进行循环使用;第二气囊204上的泄气阀600设置于其侧部位置,能够在第二气囊204弹出第三空腔203,与撞击车辆接触时,避免撞击车辆撞击到泄气阀600,对泄气阀600的结构造成撞击破坏,提高泄气阀600的使用寿命,节省经济成本。
结合图11-13所示,用于市政道路的防护装置还包括:支撑杆700,支撑杆700设置于间隔内,其两端均通过第二连接链条701与第一连接机构300连接固定,且支撑杆700与第一连接机构300垂直设置。这样,当车辆撞击第一连接机构300时,也会撞击支撑杆700,使支撑杆700的两侧断开,而在第二连接链条701的连接作用下,支撑杆700的两侧能够继续与第一连接机构300相连接,从而使支撑杆700的两侧具有缓冲距离,有利于形成阻挡防护结构,能够有效地降低车辆的行驶速度,提高缓冲和防护效果,并且第一连接机构300与支撑杆700垂直设置,有利于在第一支撑立柱201与第二支撑立柱202之间形成更加稳固的防护结构,提高该装置整体结构的抗撞击强度,提高缓冲和防护效果,支撑杆700的两侧与第一连接机构300之间为卡扣连接。这样,便于支撑杆700与第一连接机构300之间进行连接固定,可方便快捷地对支撑杆700进行更换和维护。
支撑杆700的内部上侧和下侧均设置有连接空腔702,连接空腔702的内侧壁通过第二连接链条701与第一连接机构300连接固定。这样,支撑杆700的两侧与第一连接机构300连接固定时,能够将第二连接链条701收纳在支撑杆700的内部上侧和下侧的连接空腔702内,有利于将支撑杆700与第一连接机构300进行连接固定,可避免第二连接链条701对支撑杆700和第一连接机构300造成连接阻碍,提高支撑杆700与第一连接机构300之间的连接稳固性,并且当车辆撞击支撑杆700时,会使支撑杆700的两侧与第一连接机构300断开,第二连接链条701的部分会脱离出连接空腔702,而在第二连接链条701的连接作用下,能够使支撑杆700的两侧与第一连接机构300继续连接固定,从而使支撑杆700的两侧具有缓冲距离,有利于形成阻挡防护结构,提高对车辆的阻挡和防护效果。
连接空腔702的内侧壁上设置有一体成型的第一固定圆环703,第一连接机构300上靠近连接杆301的一侧设置有一体成型的第二固定圆环704,且第二连接链条701的一端与第一固定圆环703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固定圆环704连接。这样,第二连接链条701能够通过第一固定圆环703和第二固定圆环704,将支撑杆700与第一连接机构300进行连接固定,便于对支撑杆700和第一连接机构300进行拆卸和安装修护,提高支撑杆700和第一连接机构300的使用寿命,节省经济成本。
第二连接链条701与第一固定圆环703、第二固定圆环704之间为可拆卸连接。这样,能够方便快捷地将第二连接链条701的两端安装固定在第一固定圆环703和第二固定圆环704上,实现支撑杆700与第一连接机构300的连接固定,同时还能够通过可拆卸的方式对第二连接链条701进行拆卸安装和维护,从而提高第二连接链条701的整体结构的使用寿命,有利于对第二连接链条701进行循环使用,节省经济成本。
连接空腔702与第一连接机构300之间的第二连接链条701的长度大于支撑杆700的长度。这样,当车辆撞击支撑杆700使其与第一连接机构300断开时,第二连接链条701能够伸出连接空腔702,从而使支撑杆700的两侧具有缓冲距离,能够对撞击的车辆形成阻挡和防护,避免车辆继续行驶,提高缓冲和防护效果,支撑杆700的外侧均匀排布有半球状凸块705。这样,半球状凸块705能够对撞击的车辆提供缓冲作用,降低车辆的撞击力度,从而防止因车辆撞击对支撑杆700的结构造成损坏,有利于对支撑杆700进行循环使用,节省经济成本,半球状凸块705为球体的一半的结构,半球状凸块705为橡胶材料制作而成,橡胶材料是具有可逆形变的高弹性聚合物材料,在室温下富有弹性,在很小的外力作用下能产生较大形变,除去外力后能恢复原状,将半球状凸块705设置为由橡胶材料制成的结构,能够有效地利用橡胶材料的特性,对撞击车辆形成缓冲和阻挡,提高防护效果,并且还能够避免半球状凸块705被撞击损坏,有利于对半球状凸块705进行循环利用。
采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市政道路的防护装置,能够先通过缓冲结构101对车辆提供缓冲作用,减缓车辆的行驶速度,降低车辆对该装置的撞击力度,同时当车辆撞击到第一连接机构300上时,会对第一连接机构300施加冲击力,此时通过第一连接链条400连接固定的多个连接杆301会因冲击力而断开,使多个连接杆301之间具有缓冲距离,而第一连接链条400会对车辆形成阻挡作用,能够有效地减缓车辆的行驶速度,降低车辆的撞击力度,并且车辆会先通过缓冲结构101,然后再撞击第一连接机构300,撞击传感器500会感应到车辆撞击缓冲结构101后所产生的震荡,进而在多个连接杆301断开时,控制气体发生器305产生气体,对第一气囊304进行充气,使第一气囊304弹出第一空腔302,进而在第一连接链条400处形成缓冲阻挡结构,可减缓车辆继续行驶,从而实现通过第一气囊304对车辆提供防护作用,避免车辆因撞击发生损坏,又能够对行人或绿化带形成防护作用,避免车辆撞击该装置后对行人或绿化带造成威胁,有利于提高缓冲和防护效果;同时多个连接杆301之间为活动连接,当多个连接杆301之间因车辆撞击断开后,能够再将连接杆301首尾相连,使第一连接机构300恢复原貌,继续提供缓冲和防护作用,从而有利于该装置循环使用,节省经济成本。
以上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其他实施例可以包括结构的以及其他的改变。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市政道路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100),其两侧设置有缓冲结构(101),且所述缓冲结构(101)凸出所述主体(100)的侧面设置;
支撑立柱(200),设置于所述主体(100)上,包括第一支撑立柱(201)和第二支撑立柱(202);
第一连接机构(300),包括多个首尾相连的连接杆(301),且所述连接杆(301)之间活动连接,所述连接杆(301)内部的上侧设置有第一空腔(302),下侧设置有第二空腔(303),所述第一空腔(302)内设置有第一气囊(304),所述第一气囊(304)的一侧连接有气体发生器(305);
第一连接链条(400),连接多个所述连接杆(301);
撞击传感器(500),设置于所述主体(100)内,并位于所述缓冲结构(101)的一侧,且所述撞击传感器(500)与所述气体发生器(305)连接,在所述撞击传感器(500)感应到所述缓冲结构(101)发生振动的情况下,控制所述气体发生器(305)发生气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301)的两侧具有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第一空腔(302)和所述第二空腔(303)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处设置有连接组件(307),多个所述连接杆(301)相互之间通过所述连接组件(307)连接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空腔(303)的中间位置设置有连接块(313),所述连接块(313)与所述第二空腔(303)的内侧壁为一体成型结构,且所述连接块(313)的两侧均与所述第一连接链条(400)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立柱(201)和所述第二支撑立柱(202)内均设置有第三空腔(203),所述第三空腔(203)内设置有第二气囊(204),所述第二气囊(204)设置于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机构(300)的一侧,且所述第二气囊(204)的一侧设置有所述气体发生器(30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机构(300)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连接机构(300)平行设置,且相互之间具有间隔。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囊(304)和所述第二气囊(204)上均设置有泄气阀(600)。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支撑杆(700),设置于间隔内,其两端均通过第二连接链条(701)与所述第一连接机构(300)连接固定,且所述支撑杆(700)与所述第一连接机构(300)垂直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700)的内部上侧和下侧均设置有连接空腔(702),所述连接空腔(702)的内侧壁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链条(701)与所述第一连接机构(300)连接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700)的外侧均匀排布有半球状凸块(705)。
CN202220173343.8U 2022-01-22 2022-01-22 用于市政道路的防护装置 Active CN2172037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73343.8U CN217203762U (zh) 2022-01-22 2022-01-22 用于市政道路的防护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73343.8U CN217203762U (zh) 2022-01-22 2022-01-22 用于市政道路的防护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203762U true CN217203762U (zh) 2022-08-16

Family

ID=827941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173343.8U Active CN217203762U (zh) 2022-01-22 2022-01-22 用于市政道路的防护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20376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76435C (zh) 用于保护机动车外部的人员的装置
CN109024381B (zh) 一种吸能型高速公路安全防撞护栏
KR20150128051A (ko) 에어백 모듈
KR200465781Y1 (ko) 안전벨트를 구비한 도로변 차량 충격 흡수 장치
WO2003053748A8 (en) External air bag occupant protection system
JP2012229014A (ja) 外部エアバッグ
US6702513B1 (en) Impact barrier
CN111691336A (zh) 一种道路防撞缓冲装置
CN217203762U (zh) 用于市政道路的防护装置
CN1958351B (zh) 安装在下门槛饰板的侧面撞击安全气囊系统
US20050110257A1 (en) Air bags
US6554530B2 (en) Energy absorbing system and method
CN113911014A (zh) 抗冲击耐用型防撞装置及防撞缓冲车
CN113389160A (zh) 一种道路交通安全气囊防护栏
KR200412263Y1 (ko) 차량 충돌 충격흡수장치
US7588267B2 (en) Active vehicle impact dampening system
CN216551714U (zh) 一种旋转换能的道路防撞护栏装置
CN215407842U (zh) 一种水利工程安全防护栏
CN114263140A (zh) 一种旋转换能的道路防撞护栏装置
EP3003795B1 (en) Pedestrian protection system and airbag
CN112519658A (zh) 可翻转组合式防撞装置及防撞缓冲车
KR100773333B1 (ko) 가드레일용 차량충격 완충장치
JP2004082804A (ja) 衝突物保護装置
CN216947824U (zh) 一种公路桥梁用的防护桥墩
CN212426898U (zh) 山区公路防坠崖交通保护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