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197889U - 基于输出中压大功率的电源半挂车装置 - Google Patents

基于输出中压大功率的电源半挂车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197889U
CN217197889U CN202123411345.0U CN202123411345U CN217197889U CN 217197889 U CN217197889 U CN 217197889U CN 202123411345 U CN202123411345 U CN 202123411345U CN 217197889 U CN217197889 U CN 2171978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iler
power supply
semi
power
gener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41134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东攀
张连振
安国祥
苏华君
李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Taikai Heavy Industry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Taikai Heavy Industry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Taikai Heavy Industry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Taikai Heavy Industry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41134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1978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1978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1978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mergency Protection Circuit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基于输出中压大功率的电源半挂车装置,包含有用于与牵引车进行连接的半挂车本体(1)、设置在半挂车本体(1)上的供电组件(4),通过供电组件(4),实现了进行中压大功率输送电,通过半挂车本体(1),实现了对供电组件(4)进行拖挂车式集成安装,因此满足了对功率一般为1800kW‑2400kW的重要保电负载的安装需求。

Description

基于输出中压大功率的电源半挂车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源半挂车装置,尤其是一种基于输出中压大功率的电源半挂车装置。
背景技术
电源半挂车作为应急供电装备,在应急救援场所中被广泛地应用,因此电源半挂车装置是一种重要的电源车,在现有的电源半挂车装置中,还没有一种基于输出中压大功率的电源半挂车装置,现有的低压发电车由于功率密度的局限性,只能进行小范围的应急供电,已不能满足用电设备的需求,随着矿厂厂区、核电站厂区和大型用电设备需求电量的提高,现在往往需要采用大功率中压发电车对整条线路进行保电,受到GB 1589-2016《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要求中对车辆外形尺寸、重量的限制,采用二类底盘改装的电源车不是小功率低压电源车就是小功率中压电源车,功率一般为100kW~1200kW,针对重要负载进行保电已经无法满足需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客体是一种基于输出中压大功率的电源半挂车装置。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输出中压大功率的电源半挂车装置,因此满足了对功率一般为1800kW-2400kW的重要保电负载的安装需求。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包含有用于与牵引车进行连接的半挂车本体、设置在半挂车本体上的供电组件。
由于设计了半挂车本体和供电组件,通过供电组件,实现了进行中压大功率输送电,通过半挂车本体,实现了对供电组件进行拖挂车式集成安装,因此满足了对功率一般为1800kW-2400kW的重要保电负载的安装需求。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按照进行拖挂车式集成安装的方式把半挂车本体和供电组件相互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按照至少三轴系挂车实现进行拖挂车式集成安装的方式把半挂车本体与供电组件联接。
以上三个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由半挂车本体为供电组件提供了扩展的安装平面,满足了对中压大功率的发电设备的安装需要。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在半挂车本体上,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罩壳。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二附件装置并且第二附件装置分别设置在半挂车本体和第一附件装置上,第二附件装置设置为发电机附件。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三附件装置并且第三附件装置设置在半挂车本体上,第三附件装置设置为配电组件。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还包含有第四附件装置并且第四附件装置设置在半挂车本体上,第四附件装置设置为调平支腿。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五附件装置并且第五附件装置设置在供电组件、第二附件装置和第三附件装置与半挂车本体之间,第五附件装置设置为减震垫。
以上五个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对其它部件的集成安装,扩展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在半挂车本体上分别设置有罩壳、调平支腿、供电组件和配电组件,在罩壳与半挂车本体之间设置有发电机附件。
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通过半挂车本体、罩壳、调平支腿、供电组件、发电机附件和配电组件,组成了本实用新型的基础技术方案,解决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半挂车本体设置为包含有挂车部、支撑腿部、箱壳部和备胎部并且挂车部的侧面前段部设置为与支撑腿部联接,挂车部的侧面中间部设置为与箱壳部联接并且挂车部的下端端面中间部设置为与备胎部联接,挂车部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调平支腿联接并且挂车部的上端端面边缘部设置为与罩壳联接,挂车部的上端端面中间部设置为与供电组件联接并且挂车部的上端端面前部设置为与发电机附件联接,挂车部的上端端面后部设置为与配电组件联接并且挂车部设置为鹅颈式半挂车,支撑腿部设置为半挂车支腿并且箱壳部设置为具有上翻门的盒状体,备胎部设置为悬挂备胎。
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对增长车架设置,增加了安装区间。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供电组件设置为包含有发电机组、蓄电池组和配电柜并且发电机组的下端端面部、蓄电池组下端端面部和配电柜下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半挂车本体联接,发电机组的输出端口部设置为通过配电柜分别设置为与蓄电池组的输入端口部和配电组件联接并且蓄电池组的输出端口部设置为与配电组件联接,发电机组设置为与发电机附件联接并且发电机组设置为柴油发电机,蓄电池组设置为磷酸铁锂蓄电池的集成部件并且配电柜设置为具有位于发电机组的输出端口部与蓄电池组的输入端口部的通断开关的电气组件。
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对交流电和直流电输出设置。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罩壳设置为包含有罩部、第一隔离板部、第二隔离板部和排风机部并且罩部的内壁前端部设置为与第一隔离板部联接,罩部的内壁后端部设置为与第二隔离板部联接并且第一隔离板部与罩部的前端敞口部设置为组成第一区间体,第一隔离板部与第二隔离板部设置为组成第二区间体并且第二隔离板部与罩部的后端部设置为组成第三区间体,在第一区间体的顶板上设置有第一窗体并且在第二区间体的侧板前部上端设置有第二窗体,在第二区间体的侧板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门体、第二门体和第三门体并且在第三区间体的侧板上部设置有第三窗体,在第三区间体的侧板下部设置有第四门体并且在第三区间体的后板上部设置有第四窗体,在第三区间体的后板下部设置有第五门体并且排风机部设置为与第二区间体的侧板前部上端联接,排风机部设置为与第二窗体相对应分布并且第一区间体设置为与发电机附件容纳式联接,第二区间体设置为与供电组件容纳式联接并且第三区间体设置为与配电组件容纳式联接,罩部设置为具有下敞口部的箱状体并且罩部的下敞口部设置为与半挂车本体联接,第一隔离板部和第二隔离板部分别设置为矩形片状体,排风机部设置为排气扇并且排风机部的电源接口设置为与配电组件联接,第一窗体、第二窗体、第三窗体和第四窗体分别设置为百叶窗,第一门体和第二门体分别设置为右翻转门并且第三门体设置为上翻转门,第四门体和第五门体分别设置为对开门并且第一区间体、第二区间体和第三区间体分别设置为矩形腔体。
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具有窗和门的强制排气罩设置,实现了对第二区间体和第三区间体中的温度进行调节。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发电机附件设置为包含有燃油箱、散热器、风冷扇、支架,消音器和排水管并且支架的竖杆端头设置为与半挂车本体联接,燃油箱设置为通过竖座与半挂车本体联接并且支架设置为与燃油箱罩装式联接,支架的中间部设置为与散热器联接并且支架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风冷扇联接,消音器和排水管分别设置为与罩壳挂接式联接并且消音器的排水端口设置为与排水管联接,燃油箱、散热器和消音器分别设置为与供电组件联接并且风冷扇的电源接口设置为与配电组件联接,燃油箱设置为梯形盒状体并且散热器设置为卧式散热器,风冷扇设置为风冷扇并且支架设置为塔架,消音器设置为消声器并且排水管设置为圆形筒状体。
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对发电机组的柴油机的配件设置,保证了发电机组的工作性能。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配电组件设置为包含有变压器、防护壳、开关柜、线缆绞盘和接线端子并且变压器的下端端面部、防护壳的下端端面部、开关柜的下端端面部和线缆绞盘的下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半挂车本体的上端端面部联接,防护壳设置为与变压器罩装式联接并且接线端子的内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半挂车本体的尾部联接,变压器的输入接口和开关柜的输入接口分别设置为与供电组件联接并且变压器的输出接口和开关柜的输出接口分别设置为与线缆绞盘的输入接口联接,开关柜的输出接口分别设置为与接线端子、罩壳、调平支腿和发电机附件联接并且变压器设置为干式变压器,防护壳设置为矩形箱状体并且开关柜设置为高压开关柜。
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输送电进行配置设置,提高了输送电的性能。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调平支腿设置为包含有第一支腿组、第二支腿组和第三支腿组并且第一支腿组设置在半挂车本体的前端部,第二支腿组设置在半挂车本体的中间部并且第三支腿组设置在半挂车本体的后端部,第一支腿组、第二支腿组和第三支腿组分别设置为具有两个电机驱动伸缩腿的集成部件并且第一支腿组的支腿壳体、第二支腿组的支腿壳体和第三支腿组的支腿壳体分别设置为与半挂车本体联接,第一支腿组的支腿电源接口、第二支腿组的支腿电源接口和第三支腿组的支腿电源接口分别设置为与配电组件联接。
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对半挂车本体进行稳定支撑设置。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半挂车本体与供电组件、发电机附件和配电组件设置为按照输送电的方式分布并且半挂车本体、供电组件、发电机附件和配电组件与罩壳设置为按照罩扣密封的方式分布,半挂车本体、供电组件、发电机附件和配电组件与调平支腿设置为按照支撑平衡的方式分布,半挂车本体的中心线、罩壳的中心线、供电组件的中心线和发电机附件的中心线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开关柜的输出接口分别设置为与第一支腿组的支腿电源接口、第二支腿组的支腿电源接口、第三支腿组的支腿电源接口、排风机部的电源接口和风冷扇的电源接口联接,燃油箱设置为与发电机组的供油接口联接,散热器设置为与发电机组的热交换接口联接,消音器设置为与发电机组的排烟接口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减震垫分别设置在变压器与挂车部之间、开关柜与挂车部之间、燃油箱与挂车部之间、支架与挂车部之间、发电机组与挂车部之间、蓄电池组与挂车部之间和配电柜与挂车部之间,减震垫设置为锥形台状体。
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弹性缓冲支撑,实现了对发电机组、蓄电池组、配电柜、燃油箱、散热器、风冷扇、变压器和开关柜进行保护支撑。
在本技术方案中,半挂车本体和供电组件是基础部件,也是本实用新型的必要技术特征,罩壳、调平支腿、发电机附件和配电组件是功能部件,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技术效果的特征,挂车部、支撑腿部、箱壳部、备胎部、第一支腿组、第二支腿组、第三支腿组、罩部、第一隔离板部、第二隔离板部、排风机部、第一窗体、第二窗体、第一门体、第二门体、第三门体、第三窗体、第四门体、第五门体、第四窗体、第一区间体、第二区间体、第三区间体、发电机组、蓄电池组、配电柜、燃油箱、散热器、风冷扇、支架、消音器、排水管、变压器、防护壳、开关柜、线缆绞盘和接线端子这些技术特征的设计,是符合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技术特征。
在本技术方案中,进行拖挂车式集成安装的半挂车本体和供电组件为重要技术特征,在基于输出中压大功率的电源半挂车装置的技术领域中,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在本技术方案中的术语都是可以用本技术领域中的专利文献进行解释和理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之一的示意图,
图2为半挂车本体1、罩壳2和调平支腿3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图4为图1的右视图,
图5为半挂车本体1、罩壳2和发电机附件5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6为图1的左视图,
半挂车本体-1、罩壳-2、调平支腿-3、供电组件-4、发电机附件-5、配电组件-6、挂车部-11、支撑腿部-12、箱壳部-13、备胎部-14、第一支腿组-31、第二支腿组-32、第三支腿组-33、罩部-21、第一隔离板部-22、第二隔离板部-23、排风机部-20、第一窗体-24、第二窗体-25、第一门体-26、第二门体-27、第三门体-28、第三窗体-29、第四门体-210、第五门体-211、第四窗体-212、
第一区间体-201、第二区间体-202、第三区间体-203、发电机组-41、蓄电池组-42、配电柜-43、燃油箱-51、散热器-52、风冷扇-53、支架-54、消音器-55、排水管-56、变压器-61、防护壳-62、开关柜-63、线缆绞盘-64、接线端子-65。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审查指南,对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应当理解为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另外,除非特别说明,在下面的实施例中所采用的设备和材料均是市售可得的,如没有明确说明处理条件,请参考购买的产品说明书或者按照本领域常规方法进。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之一,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包含有半挂车本体1、罩壳2、调平支腿3、供电组件4、发电机附件5和配电组件6并且在半挂车本体1上分别设置有罩壳2、调平支腿3、供电组件4和配电组件6,在罩壳2与半挂车本体1之间设置有发电机附件5。
在本实施例中,半挂车本体1设置为包含有挂车部11、支撑腿部12、箱壳部13和备胎部14并且挂车部11的侧面前段部设置为与支撑腿部12联接,挂车部11的侧面中间部设置为与箱壳部13联接并且挂车部11的下端端面中间部设置为与备胎部14联接,挂车部11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调平支腿3联接并且挂车部11的上端端面边缘部设置为与罩壳2联接,挂车部11的上端端面中间部设置为与供电组件4联接并且挂车部11的上端端面前部设置为与发电机附件5联接,挂车部11的上端端面后部设置为与配电组件6联接并且挂车部11设置为鹅颈式半挂车,支撑腿部12设置为半挂车支腿并且箱壳部13设置为具有上翻门的盒状体,备胎部14设置为悬挂备胎。
通过半挂车本体1,形成了对罩壳2、调平支腿3、供电组件4、发电机附件5和配电组件6的支撑连接点,由挂车部11,实现了与罩壳2的连接,实现了与调平支腿3的连接,实现了与供电组件4的连接,实现了与发电机附件5的连接,实现了与配电组件6的连接,由支撑腿部12,实现了对挂车部11平衡支撑处理,由箱壳部13,实现了对附件和维修工具进行储存处理,由备胎部14,实现了对挂车部11进行备用轮胎放置处理,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对罩壳2、供电组件4、发电机附件5和配电组件6的支撑载体。
在本实施例中,调平支腿3设置为包含有第一支腿组31、第二支腿组32和第三支腿组33并且第一支腿组31设置在半挂车本体1的前端部,第二支腿组32设置在半挂车本体1的中间部并且第三支腿组33设置在半挂车本体1的后端部,第一支腿组31、第二支腿组32和第三支腿组33分别设置为具有两个电机驱动伸缩腿的集成部件并且第一支腿组31的支腿壳体、第二支腿组32的支腿壳体和第三支腿组33的支腿壳体分别设置为与半挂车本体1联接,第一支腿组31的支腿电源接口、第二支腿组32的支腿电源接口和第三支腿组33的支腿电源接口分别设置为与配电组件6联接。
通过调平支腿3,形成了对半挂车本体1和配电组件6的支撑连接点,由第一支腿组31、第二支腿组32和第三支腿组33,实现了与半挂车本体1的连接,实现了与配电组件6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对半挂车本体1进行离地平衡支撑的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罩壳2设置为包含有罩部21、第一隔离板部22、第二隔离板部23和排风机部20并且罩部21的内壁前端部设置为与第一隔离板部22联接,罩部21的内壁后端部设置为与第二隔离板部23联接并且第一隔离板部22与罩部21的前端敞口部设置为组成第一区间体201,第一隔离板部22与第二隔离板部23设置为组成第二区间体202并且第二隔离板部23与罩部21的后端部设置为组成第三区间体203,在第一区间体201的顶板上设置有第一窗体24并且在第二区间体202的侧板前部上端设置有第二窗体25,在第二区间体202的侧板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门体26、第二门体27和第三门体28并且在第三区间体203的侧板上部设置有第三窗体29,在第三区间体203的侧板下部设置有第四门体210并且在第三区间体203的后板上部设置有第四窗体212,在第三区间体203的后板下部设置有第五门体211并且排风机部20设置为与第二区间体202的侧板前部上端联接,排风机部20设置为与第二窗体25相对应分布并且第一区间体201设置为与发电机附件5容纳式联接,第二区间体202设置为与供电组件4容纳式联接并且第三区间体203设置为与配电组件6容纳式联接,罩部21设置为具有下敞口部的箱状体并且罩部21的下敞口部设置为与半挂车本体1联接,第一隔离板部22和第二隔离板部23分别设置为矩形片状体,排风机部20设置为排气扇并且排风机部20的电源接口设置为与配电组件6联接,第一窗体24、第二窗体25、第三窗体29和第四窗体212分别设置为百叶窗,第一门体26和第二门体27分别设置为右翻转门并且第三门体28设置为上翻转门,第四门体210和第五门体211分别设置为对开门并且第一区间体201、第二区间体202和第三区间体203分别设置为矩形腔体。
通过罩壳2,形成了对半挂车本体1、供电组件4、发电机附件5和配电组件6的支撑连接点,由罩部21,实现了与半挂车本体1的连接,由第二区间体202,实现了与供电组件4的连接,由第一区间体201,实现了与发电机附件5的连接,由第三区间体203,实现了与配电组件6的连接,由第一隔离板部22和第二隔离板部23,实现了对罩部21进行隔断处理,由排风机部20,实现了对第二区间体202进行排气处理,由第一窗体24、第二窗体25、第三窗体29和第四窗体212,实现了对罩部21进行窗体设置处理,由第一门体26、第二门体27和第三门体28,实现了对供电组件4进行操作维修的通道处理,由第四门体210和第五门体211,实现了对配电组件6进行操作维修的通道处理,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对供电组件4、发电机附件5和配电组件6进行罩装处理的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供电组件4设置为包含有发电机组41、蓄电池组42和配电柜43并且发电机组41的下端端面部、蓄电池组42下端端面部和配电柜43下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半挂车本体1联接,发电机组41的输出端口部设置为通过配电柜43分别设置为与蓄电池组42的输入端口部和配电组件6联接并且蓄电池组42的输出端口部设置为与配电组件6联接,发电机组41设置为与发电机附件5联接并且发电机组41设置为柴油发电机,蓄电池组42设置为磷酸铁锂蓄电池的集成部件并且配电柜43设置为具有位于发电机组41的输出端口部与蓄电池组42的输入端口部的通断开关的电气组件。
通过供电组件4,形成了对半挂车本体1、发电机附件5和配电组件6的支撑连接点,由发电机组41、蓄电池组42和配电柜43,实现了与半挂车本体1的连接,由发电机组41,实现了与发电机附件5的连接,由发电机组41和蓄电池组42,实现了与配电组件6的连接,由配电柜43,实现了由发电机组41对蓄电池组42进行充电处理,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对外进行供电的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发电机附件5设置为包含有燃油箱51、散热器52、风冷扇53、支架54,消音器55和排水管56并且支架54的竖杆端头设置为与半挂车本体1联接,燃油箱51设置为通过竖座与半挂车本体1联接并且支架54设置为与燃油箱51罩装式联接,支架54的中间部设置为与散热器52联接并且支架54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风冷扇53联接,消音器55和排水管56分别设置为与罩壳2挂接式联接并且消音器55的排水端口设置为与排水管56联接,燃油箱51、散热器52和消音器55分别设置为与供电组件4联接并且风冷扇53的电源接口设置为与配电组件6联接,燃油箱51设置为梯形盒状体并且散热器52设置为卧式散热器,风冷扇53设置为风冷扇并且支架54设置为塔架,消音器55设置为消声器并且排水管56设置为圆形筒状体。
通过发电机附件5,形成了对半挂车本体1、供电组件4和配电组件6的支撑连接点,由燃油箱51、支架54和消音器55,实现了与半挂车本体1的连接,由燃油箱51、散热器52和消音器55,实现了与供电组件4的连接,由风冷扇53,实现了与配电组件6的连接,由支架54,实现了对燃油箱51和散热器52进行支撑固定处理,由排水管56,实现了对消音器55进行排水处理,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对供电组件4进行供油、散热和消声的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配电组件6设置为包含有变压器61、防护壳62、开关柜63、线缆绞盘64和接线端子65并且变压器61的下端端面部、防护壳62的下端端面部、开关柜63的下端端面部和线缆绞盘64的下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半挂车本体1的上端端面部联接,防护壳62设置为与变压器61罩装式联接并且接线端子65的内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半挂车本体1的尾部联接,变压器61的输入接口和开关柜63的输入接口分别设置为与供电组件4联接并且变压器61的输出接口和开关柜63的输出接口分别设置为与线缆绞盘64的输入接口联接,开关柜63的输出接口分别设置为与接线端子65、罩壳2、调平支腿3和发电机附件5联接并且变压器61设置为干式变压器,防护壳62设置为矩形箱状体并且开关柜63设置为高压开关柜。
通过配电组件6,形成了对半挂车本体1、罩壳2和发电机附件5的支撑连接点,由变压器61、防护壳62、开关柜63、线缆绞盘64和接线端子65,实现了与半挂车本体1的连接,由开关柜63,实现了与罩壳2的连接,实现了与发电机附件5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对外进行供电的配电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半挂车本体1与供电组件4、发电机附件5和配电组件6设置为按照输送电的方式分布并且半挂车本体1、供电组件4、发电机附件5和配电组件6与罩壳2设置为按照罩扣密封的方式分布,半挂车本体1、供电组件4、发电机附件5和配电组件6与调平支腿3设置为按照支撑平衡的方式分布,半挂车本体1的中心线、罩壳2的中心线、供电组件4的中心线和发电机附件5的中心线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开关柜63的输出接口分别设置为与第一支腿组31的支腿电源接口、第二支腿组32的支腿电源接口、第三支腿组33的支腿电源接口、排风机部20的电源接口和风冷扇53的电源接口联接,燃油箱51设置为与发电机组41的供油接口联接,散热器52设置为与发电机组41的热交换接口联接,消音器55设置为与发电机组41的排烟接口联接。
把挂车部11与牵引车连接,由牵引车把半挂车本体1牵引到应急现场,使挂车部11与牵引车分开,由支撑腿部12,对挂车部11进行支撑,通过开关柜63,使第一支腿组31的支腿、第二支腿组32的支腿和第三支腿组33的支腿处于工作状态,由第一支腿组31的支腿、第二支腿组32的支腿和第三支腿组33的支腿把挂车部11进行离地支撑,通过第一支腿组31的支腿、第二支腿组32的支腿和第三支腿组33的支腿的伸缩长度,保持挂车部11处于平衡状态,再使支撑腿部12作用在地面上,当需要使用直流供电时,通过开关柜63,使线缆绞盘64和接线端子65与蓄电池组42连通,当需要使用交流供电时,使发电机组41处于工作状态,通过开关柜63,使线缆绞盘64和接线端子65与变压器61连通,使排风机部20和风冷扇53处于工作状态,由排风机部20对第二区间体202进行降温处理,由风冷扇53对散热器52进行降温处理,由消音器55对发电机组41进行消声处理,由排水管56对消音器55进行排水处理,当需要对蓄电池组42进行充电,通过配电柜43,把发电机组41与蓄电池组42连通,当完成对蓄电池组42进行充电后,把发电机组41与蓄电池组42断开。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之二,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包含有减震垫并且减震垫分别设置在变压器61与挂车部11之间、开关柜63与挂车部11之间、燃油箱51与挂车部11之间、支架54与挂车部11之间、发电机组41与挂车部11之间、蓄电池组42与挂车部11之间和配电柜43与挂车部11之间,减震垫设置为锥形台状体。
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对发电机组41、蓄电池组42、配电柜43、燃油箱51、散热器52、风冷扇53、变压器61和开关柜63进行缓冲支撑的部件。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按照进行拖挂车式集成安装的方式把半挂车本体1和供电组件4相互联接。
在本实施例中,按照至少三轴系挂车实现进行拖挂车式集成安装的方式把半挂车本体1与供电组件4联接。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含有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在半挂车本体1上,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罩壳2。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含有第二附件装置并且第二附件装置分别设置在半挂车本体1和第一附件装置上,第二附件装置设置为发电机附件5。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含有第三附件装置并且第三附件装置设置在半挂车本体1上,第三附件装置设置为配电组件6。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含有第四附件装置并且第四附件装置设置在半挂车本体1上,第四附件装置设置为调平支腿3。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含有第五附件装置并且第五附件装置设置在供电组件4、第二附件装置和第三附件装置与半挂车本体1之间,第五附件装置设置为减震垫。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是以第一个实施例为基础。
本实用新型具有下特点:
1、由于设计了半挂车本体1和供电组件4,通过供电组件4,实现了进行中压大功率输送电,通过半挂车本体1,实现了对供电组件4进行拖挂车式集成安装,因此满足了对功率一般为1800kW-2400kW的重要保电负载的安装需求。
2、由于设计了罩壳2,实现了对半挂车本体1进行罩装密封。
3、由于设计了发电机附件5,实现了对发电机组41的配件设置,提高了发电机组41的工作可靠性能。
4、由于设计了配电组件6,实现了对外输送电进行变压处理设置。
5、由于设计了调平支腿3,实现了对半挂车本体1进行稳定支撑设置。
6、由于设计了减震垫,实现了对发电机组41、蓄电池组42、配电柜43、燃油箱51、散热器52、风冷扇53、变压器61和开关柜63的缓冲支撑,提高了发电机组41、蓄电池组42、配电柜43、燃油箱51、散热器52、风冷扇53、变压器61和开关柜63的稳定性能。
7、由于设计了对结构形状进行了数值范围的限定,使数值范围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的技术特征,不是通过公式计算或通过有限次试验得出的技术特征,试验表明该数值范围的技术特征取得了很好的技术效果。
8、由于设计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在技术特征的单独和相互之间的集合的作用,通过试验表明,本实用新型的各项性能指标为现有的各项性能指标的至少为1.7倍,通过评估具有很好的市场价值。
还有其它的与进行拖挂车式集成安装的半挂车本体1和供电组件4联接的技术特征都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之一,并且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满足专利法、专利实施细则和审查指南的要求,不再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的实施例都进行描述。
因此在基于输出中压大功率的电源半挂车装置技术领域内,凡是包含有用于与牵引车进行连接的半挂车本体1、设置在半挂车本体1上的供电组件4的技术内容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基于输出中压大功率的电源半挂车装置,其特征是:包含有用于与牵引车进行连接的半挂车本体(1)、设置在半挂车本体(1)上的供电组件(4),
按照进行拖挂车式集成安装的方式把半挂车本体(1)和供电组件(4)相互联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输出中压大功率的电源半挂车装置,其特征是:按照至少三轴系挂车实现进行拖挂车式集成安装的方式把半挂车本体(1)与供电组件(4)联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输出中压大功率的电源半挂车装置,其特征是:还包含有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在半挂车本体(1)上,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罩壳(2),
或,还包含有第二附件装置并且第二附件装置分别设置在半挂车本体(1)和第一附件装置上,第二附件装置设置为发电机附件(5),
或,还包含有第三附件装置并且第三附件装置设置在半挂车本体(1)上,第三附件装置设置为配电组件(6),
或,还包含有第四附件装置并且第四附件装置设置在半挂车本体(1)上,第四附件装置设置为调平支腿(3),
或,还包含有第五附件装置并且第五附件装置设置在供电组件(4)、第二附件装置和第三附件装置与半挂车本体(1)之间,第五附件装置设置为减震垫。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输出中压大功率的电源半挂车装置,其特征是:在半挂车本体(1)上分别设置有罩壳(2)、调平支腿(3)、供电组件(4)和配电组件(6),在罩壳(2)与半挂车本体(1)之间设置有发电机附件(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输出中压大功率的电源半挂车装置,其特征是:半挂车本体(1)设置为包含有挂车部(11)、支撑腿部(12)、箱壳部(13)和备胎部(14)并且挂车部(11)的侧面前段部设置为与支撑腿部(12)联接,挂车部(11)的侧面中间部设置为与箱壳部(13)联接并且挂车部(11)的下端端面中间部设置为与备胎部(14)联接,挂车部(11)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调平支腿(3)联接并且挂车部(11)的上端端面边缘部设置为与罩壳(2)联接,挂车部(11)的上端端面中间部设置为与供电组件(4)联接并且挂车部(11)的上端端面前部设置为与发电机附件(5)联接,挂车部(11)的上端端面后部设置为与配电组件(6)联接并且挂车部(11)设置为鹅颈式半挂车,支撑腿部(12)设置为半挂车支腿并且箱壳部(13)设置为具有上翻门的盒状体,备胎部(14)设置为悬挂备胎。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输出中压大功率的电源半挂车装置,其特征是:供电组件(4)设置为包含有发电机组(41)、蓄电池组(42)和配电柜(43)并且发电机组(41)的下端端面部、蓄电池组(42)下端端面部和配电柜(43)下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半挂车本体(1)联接,发电机组(41)的输出端口部设置为通过配电柜(43)分别设置为与蓄电池组(42)的输入端口部和配电组件(6)联接并且蓄电池组(42)的输出端口部设置为与配电组件(6)联接,发电机组(41)设置为与发电机附件(5)联接并且发电机组(41)设置为柴油发电机,蓄电池组(42)设置为磷酸铁锂蓄电池的集成部件并且配电柜(43)设置为具有位于发电机组(41)的输出端口部与蓄电池组(42)的输入端口部的通断开关的电气组件。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输出中压大功率的电源半挂车装置,其特征是:罩壳(2)设置为包含有罩部(21)、第一隔离板部(22)、第二隔离板部(23)和排风机部(20)并且罩部(21)的内壁前端部设置为与第一隔离板部(22)联接,罩部(21)的内壁后端部设置为与第二隔离板部(23)联接并且第一隔离板部(22)与罩部(21)的前端敞口部设置为组成第一区间体(201),第一隔离板部(22)与第二隔离板部(23)设置为组成第二区间体(202)并且第二隔离板部(23)与罩部(21)的后端部设置为组成第三区间体(203),在第一区间体(201)的顶板上设置有第一窗体(24)并且在第二区间体(202)的侧板前部上端设置有第二窗体(25),在第二区间体(202)的侧板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门体(26)、第二门体(27)和第三门体(28)并且在第三区间体(203)的侧板上部设置有第三窗体(29),在第三区间体(203)的侧板下部设置有第四门体(210)并且在第三区间体(203)的后板上部设置有第四窗体(212),在第三区间体(203)的后板下部设置有第五门体(211)并且排风机部(20)设置为与第二区间体(202)的侧板前部上端联接,排风机部(20)设置为与第二窗体(25)相对应分布并且第一区间体(201)设置为与发电机附件(5)容纳式联接,第二区间体(202)设置为与供电组件(4)容纳式联接并且第三区间体(203)设置为与配电组件(6)容纳式联接,罩部(21)设置为具有下敞口部的箱状体并且罩部(21)的下敞口部设置为与半挂车本体(1)联接,第一隔离板部(22)和第二隔离板部(23)分别设置为矩形片状体,排风机部(20)设置为排气扇并且排风机部(20)的电源接口设置为与配电组件(6)联接,第一窗体(24)、第二窗体(25)、第三窗体(29)和第四窗体(212)分别设置为百叶窗,第一门体(26)和第二门体(27)分别设置为右翻转门并且第三门体(28)设置为上翻转门,第四门体(210)和第五门体(211)分别设置为对开门并且第一区间体(201)、第二区间体(202)和第三区间体(203)分别设置为矩形腔体,
或,发电机附件(5)设置为包含有燃油箱(51)、散热器(52)、风冷扇(53)、支架(54),消音器(55)和排水管(56)并且支架(54)的竖杆端头设置为与半挂车本体(1)联接,燃油箱(51)设置为通过竖座与半挂车本体(1)联接并且支架(54)设置为与燃油箱(51)罩装式联接,支架(54)的中间部设置为与散热器(52)联接并且支架(54)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风冷扇(53)联接,消音器(55)和排水管(56)分别设置为与罩壳(2)挂接式联接并且消音器(55)的排水端口设置为与排水管(56)联接,燃油箱(51)、散热器(52)和消音器(55)分别设置为与供电组件(4)联接并且风冷扇(53)的电源接口设置为与配电组件(6)联接,燃油箱(51)设置为梯形盒状体并且散热器(52)设置为卧式散热器,风冷扇(53)设置为风冷扇并且支架(54)设置为塔架,消音器(55)设置为消声器并且排水管(56)设置为圆形筒状体,
或,配电组件(6)设置为包含有变压器(61)、防护壳(62)、开关柜(63)、线缆绞盘(64)和接线端子(65)并且变压器(61)的下端端面部、防护壳(62)的下端端面部、开关柜(63)的下端端面部和线缆绞盘(64)的下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半挂车本体(1)的上端端面部联接,防护壳(62)设置为与变压器(61)罩装式联接并且接线端子(65)的内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半挂车本体(1)的尾部联接,变压器(61)的输入接口和开关柜(63)的输入接口分别设置为与供电组件(4)联接并且变压器(61)的输出接口和开关柜(63)的输出接口分别设置为与线缆绞盘(64)的输入接口联接,开关柜(63)的输出接口分别设置为与接线端子(65)、罩壳(2)、调平支腿(3)和发电机附件(5)联接并且变压器(61)设置为干式变压器,防护壳(62)设置为矩形箱状体并且开关柜(63)设置为高压开关柜,
或,调平支腿(3)设置为包含有第一支腿组(31)、第二支腿组(32)和第三支腿组(33)并且第一支腿组(31)设置在半挂车本体(1)的前端部,第二支腿组(32)设置在半挂车本体(1)的中间部并且第三支腿组(33)设置在半挂车本体(1)的后端部,第一支腿组(31)、第二支腿组(32)和第三支腿组(33)分别设置为具有两个电机驱动伸缩腿的集成部件并且第一支腿组(31)的支腿壳体、第二支腿组(32)的支腿壳体和第三支腿组(33)的支腿壳体分别设置为与半挂车本体(1)联接,第一支腿组(31)的支腿电源接口、第二支腿组(32)的支腿电源接口和第三支腿组(33)的支腿电源接口分别设置为与配电组件(6)联接。
8.根据权利要求 1 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基于输出中压大功率的电源半挂车装置,其特征是:半挂车本体(1)与供电组件(4)、发电机附件(5)和配电组件(6)设置为按照输送电的方式分布并且半挂车本体(1)、供电组件(4)、发电机附件(5)和配电组件(6)与罩壳(2)设置为按照罩扣密封的方式分布,半挂车本体(1)、供电组件(4)、发电机附件(5)和配电组件(6)与调平支腿(3)设置为按照支撑平衡的方式分布,半挂车本体(1)的中心线、罩壳(2)的中心线、供电组件(4)的中心线和发电机附件(5)的中心线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开关柜(63)的输出接口分别设置为与第一支腿组(31)的支腿电源接口、第二支腿组(32)的支腿电源接口、第三支腿组(33)的支腿电源接口、排风机部(20)的电源接口和风冷扇(53)的电源接口联接,燃油箱(51)设置为与发电机组(41)的供油接口联接,散热器(52)设置为与发电机组(41)的热交换接口联接,消音器(55)设置为与发电机组(41)的排烟接口联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输出中压大功率的电源半挂车装置,其特征是:减震垫分别设置在变压器(61)与挂车部(11)之间、开关柜(63)与挂车部(11)之间、燃油箱(51)与挂车部(11)之间、支架(54)与挂车部(11)之间、发电机组(41)与挂车部(11)之间、蓄电池组(42)与挂车部(11)之间和配电柜(43)与挂车部(11)之间,减震垫设置为锥形台状体。
CN202123411345.0U 2021-12-31 2021-12-31 基于输出中压大功率的电源半挂车装置 Active CN2171978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411345.0U CN217197889U (zh) 2021-12-31 2021-12-31 基于输出中压大功率的电源半挂车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411345.0U CN217197889U (zh) 2021-12-31 2021-12-31 基于输出中压大功率的电源半挂车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197889U true CN217197889U (zh) 2022-08-16

Family

ID=827876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411345.0U Active CN217197889U (zh) 2021-12-31 2021-12-31 基于输出中压大功率的电源半挂车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19788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008877B2 (en) Electrically-driven dump truck
WO2018071840A1 (en) Battery junction box housing configured to direct crash forces in an electric vehicle
JP2017143709A (ja) ケーブル構造及び車両
BRPI0721818A2 (pt) trator para um combinaÇço de trator-trailer
CN217197889U (zh) 基于输出中压大功率的电源半挂车装置
WO2020134237A1 (zh) 驱动机构
CN208616050U (zh) 纯电动汽车前机舱
CN106183951B (zh) 救灾发电平台车
CN206644712U (zh) 一种无人机系统多功能保障车
CN205489211U (zh) 20kV中压应急发电车
CN213472731U (zh) 一种新风滤毒装置
CN204947661U (zh) 一种无人机用电池组件及具有其的无人机
CN112713748A (zh) 一种外走廊式内燃机车用牵引变流器
CN210062972U (zh) 一种井下防爆电池机车
CN109050226B (zh) 一种纯电动汽车全整合型控制系统
CN113572240A (zh) 一种移动式飞机启动电源及其管理系统
CN210007416U (zh) 充电柜
CN208069496U (zh) 一种燃气轮机发电车
CN206086490U (zh) 救灾发电平台车
CN206186771U (zh)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系统
CN204652146U (zh) 一种环保低负载的紧凑型直流无刷电机系统
CN201769729U (zh) 移动式发电车
CN217198451U (zh) 基于应急电源的电站挂车装置
CN211166399U (zh) 一种纯电动客车的整车布置结构
CN217847595U (zh) 一种多功能变压器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