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66399U - 一种纯电动客车的整车布置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纯电动客车的整车布置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166399U
CN211166399U CN201921639759.9U CN201921639759U CN211166399U CN 211166399 U CN211166399 U CN 211166399U CN 201921639759 U CN201921639759 U CN 201921639759U CN 211166399 U CN211166399 U CN 2111663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in
whole
arrangement structure
rear vehicle
c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63975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海云
蒿茂
王满光
谢佳
王振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zhi Yike Chengdu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zhi Yike Chengdu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zhi Yike Chengdu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zhi Yike Chengdu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63975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1663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1663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1663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纯电动客车的整车布置结构,其包括:整车车身,所述整车车身上布置有乘客仓和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的后车仓A、后车仓B、后车仓C,乘客仓通过隔断墙与后车仓A、后车仓B和后车仓C三者隔离开;后车仓A内固定设置有动力电池组;后车仓B侧壁设置有充电插座,后车仓B内固定设置有多合一控制器和电池管理系统BMS;后车仓C内设置有散热器,后车仓C的侧壁上开设有供散热器排热的第一通风格栅结构。本实用新型将电池全部布置于整车车身后部偏上的位置,电动客车整体的重心位置能够满足行驶的要求,轴荷分配更合理,电动客车整体的侧倾稳定性能优异,散热性良好,减少了安装、维护等成本,电动客车整体运作稳定、安全。

Description

一种纯电动客车的整车布置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动客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纯电动客车的整车布置结构。
背景技术
电动客车是一种较大型的新能源汽车,其一般是全部使用电能来驱动汽车行驶,噪音小,行驶稳定性高,并且实现零排放,在各大城市中已经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目前,电动客车一般会在车顶设置动力电池,而将动力电池设置在车顶会改变客车的重心位置,这样会影响电动客车整车在行驶过程中的侧倾稳定性,留下较大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纯电动客车的整车布置结构,其能够解决目前电动客车将动力电池设置在车顶,影响电动客车整车在行驶过程中的侧倾稳定性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纯电动客车的整车布置结构,其包括:整车车身,所述整车车身上布置有乘客仓和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的后车仓A、后车仓B、后车仓C,所述乘客仓通过隔断墙与所述后车仓A、所述后车仓B和所述后车仓C三者隔离开;
所述后车仓A内固定设置有动力电池组;
所述后车仓B侧壁设置有充电插座,所述后车仓B内固定设置有多合一控制器和电池管理系统BMS,所述多合一控制器与所述电池管理系统BMS 电性连接;所述电池管理系统BMS与所述动力电池组电性连接,所述电池管理系统BMS还与所述充电插座电连接;
所述后车仓C内设置有散热器,所述后车仓C的侧壁上开设有供散热器排热的第一通风格栅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将电池全部布置于整车车身后部偏上的位置,电动客车整体的重心位置能够满足行驶的要求,轴荷分配更合理,电动客车整体的侧倾稳定性能优异,特别适合10米段内的电动客车使用;
(2)本实用新型将动力电池组、多合一控制器、电池管理系统BMS和散热器均布置在整车车身后部,有利于电器部件的集中检查和维修;
(3)本实用新型通过隔断墙将乘客区与高压电器区隔开,提高电动客车的舒适度;
(4)本实用新型散热性良好,减少了安装、维护等成本,电动客车整体运作稳定、安全。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后车仓A相对的两侧壁上设有供动力电池组排热的第二通风格栅结构。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第二通风格栅能够及时排出后车仓A的热量。
进一步,所述第二通风格栅结构具有二个以上第二通风格栅,每个所述第二通风格栅上方设置有防水挡板,所述防水挡板与所述第二通风格栅支架设有预定夹角,且所述防水挡板朝向所述整车车身的底部。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防水挡板能够防止后车仓A 进水,影响动力电池组的正常工作。
进一步,所述第二通风格栅的通风面积大于0.03m2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经测试,该通风面积的第二通风格栅使后车仓A内的温度能够维持在0℃-45℃,完全可以满足电池自然散热需求。
进一步,所述整车车身的底部设置有电机;所述后车仓B内还设置有电机控制器,所述电机控制器与所述多合一控制器与电性连接,所述电机控制器还与所述电机电性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多合一控制器、电机控制器和电池管理系统BMS能够更有效地管理动力电池组和电机,体积小,重量轻,便于布置使用。
进一步,所述后车仓B内还设置有膨胀水箱。
进一步,所述后车仓A与所述后车仓B之间设置有第一隔热封板;所述后车仓B与所述后车仓C之间设置有第二隔热封板。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第一隔热封板和第二隔热封板能够起到防尘、防水、局部隔热的作用,并确保电器部件的工作环境不受外部影响。
进一步,所述隔断墙为内部填充隔热棉的隔断墙。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内部填充隔热棉的隔断墙可有效防止电池仓意外失火情况下火势进入乘客区,为紧急逃生争取更多的时间。
进一步,所述动力电池组包括至少两个串连的动力电池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车布置结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车布置结构沿A-A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整车布置结构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充电插座、动力电池组、多合一控制器、电机控制器、电机和电池管理系统BMS的控制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整车布置结构的第二通风格栅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2、整车车身,4、乘客仓,6、后车仓A,8、后车仓B,10、后车仓C, 12、动力电池组,13、动力电池箱,18、电机控制器,20、电机,24、电池管理系统BMS,25、充电插座,26、多合一控制器,28、膨胀水箱,30、隔断墙,32、第一隔热封板,34、第二隔热封板,40、散热器,46、第一通风格栅结构,48、第二通风格栅结构,50、第二通风格栅,52、防水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创造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创造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创造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创造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创造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创造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是结合附图1-5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方式一
本方式提供一种纯电动客车的整车布置结构,结合图1至图4所示,其包括:整车车身2,所述整车车身2上布置有乘客仓4和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的后车仓A 6、后车仓B 8、后车仓C 10,所述乘客仓4通过隔断墙30与所述后车仓A 6、所述后车仓B 8和所述后车仓C 10三者隔离开;结合图1 至图4所示,所述后车仓B 8侧壁设置有充电插座25,所述后车仓B 8内固定设置有多合一控制器26和电池管理系统BMS 24,所述多合一控制器26 与所述电池管理系统BMS 24电性连接;所述电池管理系统BMS 24与所述动力电池组12电性连接,所述电池管理系统BMS 24还与所述充电插座25电连接;如图2所示,所述后车仓C 10内设置有散热器40,所述后车仓C 10 的侧壁上开设有供散热器40排热的第一通风格栅结构46。
本方式能够解决目前电动客车将动力电池箱13设置在车顶,影响电动客车整车在行驶过程中的侧倾稳定性的技术问题。
本方式将电池全部布置于整车车身2后部偏上的位置,电动客车整体的重心位置能够满足行驶的要求,轴荷分配更合理,电动客车整体的侧倾稳定性能优异,特别适合10米段内的电动客车使用;本实用新型将动力电池组 12、多合一控制器26、电池管理系统BMS24和散热器40均布置在整车车身 2后部,有利于电器部件的集中检查和维修;电动客车整体通过隔断墙30 将乘客区与高压电器区隔开,提高电动客车的舒适度,且电动客车整体散热性良好,减少了安装、维护等成本,电动客车整体运作稳定、安全。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多合一控制器26是用来驱动电动汽车上的主控制器,一般是接收整车控制器的信号,控制汽车主电机的启动、运行、调速、停止,它和整车控制器一起就像是电动车的大脑,是电动车上的重要部件。多合一控制器主要功能模块包括主电机驱动、转向油泵DC/AC、打气泵DC/AC、 DC/DC、高压配电盒以及绝缘检测仪等等。
还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后车仓B 8内还可以设置低压蓄电池,低压蓄电池可以用于给低电压部件进行供电,也可以用于辅助启动高压设备。
为了确保后车仓A 6的正常工作,所述后车仓A 6相对的两侧壁上设有供动力电池组12排热的第二通风格栅结构48。这样,通过第二通风格栅50 能够及时排出后车仓A 6的热量。
为了达到防水效果,如图5所示,所述第二通风格栅结构48具有二个以上第二通风格栅50,每个所述第二通风格栅50上方设置有防水挡板52,所述防水挡板52与所述第二通风格栅50支架设有预定夹角,且所述防水挡板52朝向所述整车车身2的底部。这样,通过设置防水挡板52能够防止后车仓A 6进水,影响动力电池组12的正常工作。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通风格栅50的通风面积大于0.03m2。经测试,该通风面积的第二通风格栅50使后车仓A 6内的温度能够维持在0℃-45℃,完全可以满足电池自然散热需求。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通风格栅结构46可以采用与第二通风格栅结构48相同的结构。
为了实现更多的功能,所述整车车身2的底部设置有电机20;所述后车仓B 8内还设置有电机控制器18,所述电机控制器18与所述多合一控制器 26与电性连接,所述电机控制器18还与所述电机20电性连接。
这样,通过多合一控制器26、电机控制器18和电池管理系统BMS 24 能够更有效地管理动力电池组12和电机20,体积小,重量轻,便于布置使用。
作为优选,所述后车仓B 8内还设置有膨胀水箱28。
作为优选,所述动力电池组12包括至少两个串连的动力电池箱13。本方式中,所述动力电池组12包括四个串连的动力电池箱13。
方式二
本方式与方式一的区别在于,如图3所示,所述后车仓A 6与所述后车仓B 8之间设置有第一隔热封板32;所述后车仓B 8与所述后车仓C 10之间设置有第二隔热封板34。
这样,第一隔热封板32和第二隔热封板34能够起到防尘、防水、局部隔热的作用,并确保电器部件的工作环境不受外部影响。
方式三
本方式与方式一的区别在于,所述隔断墙30为内部填充隔热棉的隔断墙30。
这样,内部填充隔热棉的隔断墙30可有效防止后车仓意外失火情况下火势快速窜入乘客区,能够为紧急逃生争取更多的时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纯电动客车的整车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整车车身(2),所述整车车身(2)上布置有乘客仓(4)和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的后车仓A(6)、后车仓B(8)、后车仓C(10),所述乘客仓(4)通过隔断墙(30)与所述后车仓A(6)、所述后车仓B(8)和所述后车仓C(10)三者隔离开;
所述后车仓A(6)内固定设置有动力电池组(12);
所述后车仓B(8)侧壁设置有充电插座(25),所述后车仓B(8)内固定设置有多合一控制器(26)和电池管理系统BMS(24),所述多合一控制器(26)与所述电池管理系统BMS(24)电性连接;所述电池管理系统BMS(24)与所述动力电池组(12)电性连接,所述电池管理系统BMS(24)还与所述充电插座(25)电连接;
所述后车仓C(10)内设置有散热器(40),所述后车仓C(10)的侧壁上开设有供散热器(40)排热的第一通风格栅结构(4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纯电动客车的整车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车仓A(6)相对的两侧壁上设有供动力电池组(12)排热的第二通风格栅(50)结构(4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纯电动客车的整车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风格栅(50)结构(48)具有二个以上第二通风格栅(50),每个所述第二通风格栅(50)上方设置有防水挡板(52),所述防水挡板(52)与所述第二通风格栅(50)支架设有预定夹角,且所述防水挡板(52)朝向所述整车车身(2)的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纯电动客车的整车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风格栅(50)的通风面积大于0.03m2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纯电动客车的整车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整车车身(2)的底部设置有电机(20);所述后车仓B(8)内还设置有电机控制器(18),所述电机控制器(18)与所述多合一控制器(26)与电性连接,所述电机控制器(18)还与所述电机(20)电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纯电动客车的整车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车仓B(8)内还设置有膨胀水箱(28)。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纯电动客车的整车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车仓A(6)与所述后车仓B(8)之间设置有第一隔热封板(32);所述后车仓B(8)与所述后车仓C(10)之间设置有第二隔热封板(34)。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纯电动客车的整车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断墙(30)为内部填充隔热棉的隔断墙(30)。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纯电动客车的整车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电池组(12)包括至少两个串连的动力电池箱(13)。
CN201921639759.9U 2019-09-27 2019-09-27 一种纯电动客车的整车布置结构 Active CN2111663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39759.9U CN211166399U (zh) 2019-09-27 2019-09-27 一种纯电动客车的整车布置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39759.9U CN211166399U (zh) 2019-09-27 2019-09-27 一种纯电动客车的整车布置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166399U true CN211166399U (zh) 2020-08-04

Family

ID=718204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639759.9U Active CN211166399U (zh) 2019-09-27 2019-09-27 一种纯电动客车的整车布置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16639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526068B1 (en) Battery junction box housing configured to direct crash forces in an electric vehicle
US20220123397A1 (en) Electric vehicle battery enclosure
CN104040785B (zh) 电动汽车的蓄电池组温度调节构造
CN104126246B (zh) 电动汽车的蓄电池组温度调节构造
US7661370B2 (en) Design of a large low maintenance battery pack for a hybrid locomotive
TW201726466A (zh) 具最佳化結構之電動公共運輸陸上車輛
CN102903875B (zh) 一种增程型电动汽车电池组
JP2004127747A (ja) 燃料電池搭載車両
JP2008265470A (ja) 車両に搭載された電気機器の冷却装置
JP2018043584A (ja) 電力機器ユニット及び車両
US11465515B2 (en) Vehicle comprising an electricity supply system
CZ21755U1 (cs) Elektrobus
JP2011230530A (ja) 電動車両
CN106314451B (zh) 车用动力单元
CN115107494A (zh) 底盘及车辆
JP6834744B2 (ja) 燃料電池ユニット
CN211166399U (zh) 一种纯电动客车的整车布置结构
CN110112933B (zh) 辅助逆变装置
CN206589877U (zh) 车用动力单元
JP6855901B2 (ja) 高電圧ユニット
CN215621950U (zh) 牵引辅助箱及列车
CN112331936A (zh) 一种电池系统以及汽车
CN206301915U (zh) 一种电动赛车动力电池箱
CN112702885A (zh) 散热装置及充电机
CN218005095U (zh) 电池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