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169605U - 一种车椅注塑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椅注塑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169605U
CN217169605U CN202220340309.5U CN202220340309U CN217169605U CN 217169605 U CN217169605 U CN 217169605U CN 202220340309 U CN202220340309 U CN 202220340309U CN 217169605 U CN217169605 U CN 2171696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ld
mould
base
injection molding
inj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34030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晓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Shenghongxi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Shenghongx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Shenghongxi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Shenghongx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34030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1696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1696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1696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车椅注塑模具,包括顶座、底座、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和下模位于顶座和底座之间,所述上模位于靠近顶座的一侧,所述下模位于靠近底座的一侧,上模远离顶座的一侧设置有注塑凹槽,下模远离底座的一侧设置有注塑凸起,所述注塑凹槽的尺寸大于注塑凸起的尺寸,当上模与下模相贴合后,所述注塑凸起插接在注塑凹槽内,所述顶座上设置有注塑孔,所述注塑孔与注塑凹槽相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脱模气缸,所述脱模气缸的伸缩杆上设置有托杆,所述托杆与脱模气缸的伸缩杆相互垂直并固定连接,所述托杆插设于车椅的底端。本申请的优点在于该车椅注塑模具能够自动脱模,无需手动操作。

Description

一种车椅注塑模具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模具注塑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椅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注塑模具是一种生产塑胶制品的工具,也是赋予塑胶制品完整结构和精确尺寸的工具。注塑成型是批量生产某些形状复杂部件时用到的一种加工方法,具体指将受热融化的塑料由注塑机高压射入模腔,经冷却固化后,得到成形品。
目前的车椅注塑模具包括顶座、底座、上模和下模,其中上模和下模位于顶座和底座之间,上模和下模之间带有供车椅形成的容纳腔,在注塑完成后,需要人工手动对车椅进行脱模,脱模较为困难并且效率低,需对此做出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椅注塑模具,其优点在于该车椅注塑模具能够自动脱模,无需手动操作。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车椅注塑模具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车椅注塑模具,包括顶座、底座、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和下模位于顶座和底座之间,所述上模位于靠近顶座的一侧,所述下模位于靠近底座的一侧,上模远离顶座的一侧设置有注塑凹槽,下模远离底座的一侧设置有注塑凸起,所述注塑凹槽的尺寸大于注塑凸起的尺寸,当上模与下模相贴合后,所述注塑凸起插接在注塑凹槽内,所述顶座上设置有注塑孔,所述注塑孔与注塑凹槽相通,还包括脱模气缸,所述脱模气缸的伸缩杆上设置有托杆,所述托杆与脱模气缸的伸缩杆相互垂直并固定连接,所述托杆插设于车椅的底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使用该注塑模具进行车椅生产时,顶端的外力装置将顶座和上模向下压直至上模和下模相互贴合,使得下模的注塑凸起插接在上模的注塑凹槽内,注塑凸起的外表面与注塑凹槽的内表面之间保持一定的缝隙,热熔后的注塑材料从顶座的注塑孔进入,最终传输到上模的注塑凹槽内,由此在注塑凹槽内形成车椅,注塑成的车椅卡嵌在上模和下模之间,随后顶端的外力装置驱动上模升起,车椅形成后脱模气缸的伸缩杆开始收缩,由此通过托杆带动车椅升起,从而完成对车椅的脱模;通过脱模气缸对车椅进行脱模,不仅提高了脱模效率,并且节省了人工成本。
优选的,所述底座上设置有若干模型杆,所述模型杆竖直设置在底座上,所述模型杆穿过下模与下模的注塑凸起顶端平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热熔后的注塑材料从顶座的注塑孔进入到上模的注塑凹槽中,热熔材料铺设在注塑凸起和模型杆的上表面,待注塑成型的车椅冷却后由此在车椅上形成供车椅安装的安装槽。
优选的,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有若干支撑柱,所述下模上设置有若干与支撑柱相匹配的支撑孔,所述支撑柱的外表面套设有弹簧,所述支撑柱插接在支撑孔内,所述弹簧与下模相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对上模的注塑凹槽注塑完毕后,顶座与上模在顶端的外力装置作用下向远离下模的方向移动,由此下模与上模之间逐渐分离,下模在弹簧弹力的作用下与底座相分离,使得底座上的模型杆从车椅的安装槽内滑移出,弹簧的设置使得模型杆与车椅之间自动分离,高效方便。
优选的,所述顶座与底座之间设置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位于顶座与底座的四个端角,所述导向杆可伸缩,所述上模的四个端角设置有与导向杆相匹配的第一导向孔,所述下模的四个端角设置有与导向杆相匹配的第二导向孔,所导向杆依次穿设过第一导向孔和第二导向孔后两端分别与底座和顶座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通过该车椅注塑模具完成车椅注塑后,顶座和上模在顶端的外力装置作用下沿着导向杆向远离下模的方向移动,上模和下模在移动的同时导向杆伸长,为上模和下模提供足够的移动路径,导向杆的设置为上模和下模的移动提供了移动轨道,尽量避免上模和下模在移动的过程中出现位置偏移。
优选的,所述下模的四个端角上设置有限位柱,所述上模的四个端角上设置有若干与限位柱相匹配的限位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顶座和上模在顶端的外力装置作用下向靠近下模的方向移动,直至上模和下模相互抵接,在抵接的过程中下模四个端角上的限位柱插接进上模四个端角的限位槽内,由此使得上模和下模之间在水平方向保持位置稳固,尽量避免上模和下模之间在水平方向出现位置偏移,从而影响车椅的注塑。
优选的,所述上模内和下模内设置有若干冷却杆,所述上模内的冷却杆沿着注塑凹槽靠近顶座的一侧均匀分布,所述下模内的冷却杆沿着注塑凸起靠近底座的一侧均匀分布,所述冷却杆水平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待热熔后的注塑材料从顶座的注塑孔进入注塑凹槽内完成车椅注塑后,冷却杆内的冷却液将将注塑完成的车椅冷却凝固,冷却杆的设置加快了对注塑完成的车椅冷却,冷却杆的均匀分布使得对注塑完成的车椅冷却均匀,为注塑完成的车椅脱模做准备。
优选的,所述上模和下模的两侧设置有若干通孔,所述冷却杆的两端从通孔中穿出,所述冷却杆的两端设置快接接头,所述快接接头的大小大于通孔的大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使用冷却液加快车椅的冷却,将冷却液的输入管与冷却杆其中一端的快速接头对接,将冷却液的输出管与冷却杆另一端的快速接头对接,冷却液通过输入管进入冷却杆内对注塑完成的车椅进行冷却,冷却后通过输出管排出,冷却杆两端的看,快速接头的设置方便了冷却杆与冷却液的输入管和输出管对接;另外快速接头的大小设置成大于通孔的大小,尽量避免冷却杆从通孔内滑移出。
优选的,所述上模的底端设置有透气槽,所述透气槽沿注塑凹槽周侧分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热熔后的注塑材料从顶座的注塑孔进入注塑凹槽内完成车椅注塑后,注塑凹槽内的气体可通过透气槽从注塑凹槽内排出,尽量避免气体在注塑槽内堆积从而影响到车椅的注塑效果;透气槽沿注塑凹槽周侧分布使得对注塑凹槽内的气体排出充分。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热熔后的注塑材料从顶座的注塑孔进入注塑凹槽内,注塑形成车椅,顶端的外力装置驱动上模升起,脱模气缸的伸缩杆开始收缩,由此通过托杆带动车椅升起,从而完成对车椅的脱模;通过脱模气缸对车椅进行脱模,不仅提高了脱模效率,并且节省了人工成本。
2.上模和下模相互贴合,通过下模四个端角上的限位柱插接进上模四个端角的限位槽内,由此尽量避免上模和下模之间在水平方向出现位置偏移,从而影响车椅的注塑。
3.在进行车椅注塑时,注塑凹槽内的气体通过透气槽从注塑凹槽内排出,尽量避免气体在注塑槽内堆积从而影响到车椅的注塑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种车椅注塑模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上模和冷却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下模和脱模气缸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弹簧和支撑柱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顶座;11、注塑孔;2、底座;21、模型杆;22、支撑柱;23、弹簧;3、上模;31、第一导向孔;32、注塑凹槽;33、限位槽;34、支撑孔;4、下模;41、第二导向孔;42、注塑凸起;43、限位柱;44、通孔;5、导向杆;6、冷却杆;61、快速接头;7、透气槽;8、脱模气缸;81、托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和图2,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车椅注塑模具,包括顶座1、底座2、上模3和下模4,其中上模3和下模4位于顶座1和底座2的之间,上模3位于靠近顶座1的一侧,下模4位于靠近底座2的一侧,顶座1、底座2、上模3和下模4之间均相互平行,顶座1和底座2之间设置有四根导向杆5,导向杆5设置在顶座1和底座2的四个端角上并与顶座1和底座2均保持相互垂直,导向杆5分别与顶座1和底座2固定安装;为了使上模3和下模4在升降过程中保持位置稳定,在上模3的四个端角上设置有与导向杆5相匹配的第一导向孔31,在下模4的四个端角上设置有与导向杆5相匹配的第二导向孔41,导向杆5穿设过上模3的第一导向孔31和下模4的第二导向孔41后其两端分别与顶座1和底座2相固定,由于导向杆5是可伸缩的,在完成车椅注塑后,顶端的外力装置驱动顶座1和上模3升起,与此同时导向杆5伸长,以适应顶座1升起后顶座1与底座2之间的间距;另外导向杆5的设置对上模3和下模4之间的位置移动提供移动轨道,尽量避免上模3和下模4之间发生相对位置移动时出现偏移的情况。
参照图2和图3,为了成功注塑成车椅,在上模3上设置有车椅状的注塑凹槽32,与之相对应的在下模4上设置有车椅状的注塑凸起42,注塑凸起42的大小略小于注塑凹槽32的大小,当需要使用该车椅注塑模具进行车椅注塑时,顶座1顶端的外力装置驱动顶座1和上模3向靠近下模4的方向移动,直至上模3与下模4相互贴合,此时下模4中的注塑凸起42插接在上模3中的注塑凹槽32内,并且注塑凸起42的外表面与注塑凹槽32的内表面之间保持一定的间距,以此形成供车椅注塑的容纳腔。另外在顶座1上设置有注塑孔11,注塑孔11用于热熔后的注塑材料输入,注塑孔11与上模3的注塑凹槽32管道连接,热熔后的注塑材料从注塑孔11进入后传输到注塑凹槽32内,经过冷却后形成车椅。
为了加快注塑成型的车椅冷却,在上模3和下模4中设置有若干冷却杆6,上模3中的冷却杆6沿注塑凹槽32靠近顶座1的一侧均匀分布,下模4中的冷却杆6沿注塑凸起42靠近底座2的一侧均匀分布,由此使得冷却杆6将注塑凹槽32与注塑凸起42之间的容纳腔围绕,上模3和下模4上的两侧设置有通孔44,冷却杆6的两端从通孔44伸出以便于冷却液的输入和输出;将冷却液的输入管通过快速接头61与冷却杆6的其中一端相连,随后将冷却液的输出管通过快速接头61与冷却杆6的另一端相连,待车椅注塑成型后,输入管向冷却液内输入冷却液,通过冷却液加速车椅的降温,随后冷却液又从输出管输出,冷却杆6两端快速接头61的设置,方便了将冷却管的两端分别与输入管和输出管相连接;另外将快速接头61设置成比通孔44大,使得冷却杆6在上模3和下模4中安装稳固,尽量避免冷却杆6从通孔44内滑移出。
在注塑凹槽32内进行车椅注塑时,为了将注塑凹槽32内的气体能够及时排出,在上模3的底端设置有透气槽7,透气槽7与注塑凹槽32相通,并且注塑凹槽32沿注塑凹槽32周侧均匀分布,在对车椅注塑时,注塑凹槽32内的气体通过透气槽7排出,尽量避免气体在注塑凹槽32内堆积而车椅的注塑效果。
参照图1,为了尽量避免上模3和下模4在贴合后出现位置偏移,在上模3的四个端角上设置有限位槽33,与之对应的在下模4的四个端角上设置有限位柱43,待上模3和顶座1在外力装置的驱动下向靠近下模4的方向移动,使得上模3和下模4相互贴合后,由此下模4的限位柱43插接在上模3的限位槽33内,从而使得上模3和下模4之间在水平方向上保持位置稳定。
参照图2,为了在注塑后车椅能够直接形成安装槽,在底座2上设置有若干模型杆21,模型杆21垂直设置在底座2上,模型杆21穿过下模4后其远离底座2的一端与注塑凸起42的上表面相平齐,待热熔后的注塑材料由注塑孔11进入注塑凹槽32内后,注塑材料铺设在注塑凸起42和模型杆21的表面,由此形成带有安装槽的车椅。
参照图4,为了使车椅的与模型杆21之间便于脱模,在底座2上还设置有若干支撑柱22,支撑柱22垂直设置在底座2上,另外在支撑柱22外表面还套设有弹簧23,与之相对应的在下模4上设置有支撑孔34,支撑孔34的直径尺寸大于支撑柱22的直径尺寸,并且支撑孔34的直径尺寸小于弹簧23的直径尺寸,支撑柱22插接在支撑孔34内后弹簧23与下模4的下表面相抵接,待注塑凹槽32内车椅注塑成型后,顶座1顶端的外力装置驱动顶座1与上模3向远离下模4的方向移动,上模3和下模4相分离后,由于下模4不再与上模3相抵靠,下模4在其底端弹簧23的作用下向远离底座2的方向移动,由此带动模型杆21与车椅之间相脱离。
参照图3,为了便于注塑后的车椅脱模,在上模3的一侧设置有脱模气缸8,脱模气缸8的伸缩杆上设置有托杆81,托杆81与脱模气缸8的伸缩杆相互垂直,托杆81插接在注塑凸起42一侧的上表面,待车椅注塑成型后,托杆81位于车椅一侧的下端,待注塑成型的车椅经过冷却后,脱模气缸8的伸缩杆收回驱动托杆81将车椅托起,以此实现车椅脱模。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车椅注塑模具的实施原理为:当需要使用该注塑模具进行车椅生产时,顶端的外力装置将顶座1和上模3向靠近下模4的方向压动,直至上模3和下模4相互贴合,使得下模4的注塑凸起42插接在上模3的注塑凹槽32内,注塑凸起42的外表面与注塑凹槽32的内表面之间保持一定的缝隙以形成容纳腔,热熔后的注塑材料从顶座1的注塑孔11进入,最终传输到上模3的注塑凹槽32内,由此在注塑凹槽32内形成车椅,随后冷却液通过输入管进入冷却杆6中,由此对成型的车椅进行冷却,随后顶端的外力装置驱动顶座1和上模3升起,下模4在弹簧23的作用下与底座2相脱离,由此使得模型杆21从车椅的安装槽内移出,随后脱模气缸8的伸缩杆开始收缩,由此通过托杆81带动车椅升起,从而完成对车椅的脱模。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车椅注塑模具,包括顶座(1)、底座(2)、上模(3)和下模(4),所述上模(3)和下模(4)位于顶座(1)和底座(2)之间,所述上模(3)位于靠近顶座(1)的一侧,所述下模(4)位于靠近底座(2)的一侧,上模(3)远离顶座(1)的一侧设置有注塑凹槽(32),下模(4)远离底座(2)的一侧设置有注塑凸起(42),所述注塑凹槽(32)的尺寸大于注塑凸起(42)的尺寸,当上模(3)与下模(4)相贴合后,所述注塑凸起(42)插接在注塑凹槽(32)内,所述顶座(1)上设置有注塑孔(11),所述注塑孔(11)与注塑凹槽(32)相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脱模气缸(8),所述脱模气缸(8)的伸缩杆上设置有托杆(81),所述托杆(81)与脱模气缸(8)的伸缩杆相互垂直并固定连接,所述托杆(81)插设于车椅的底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椅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上设置有若干模型杆(21),所述模型杆(21)竖直设置在底座(2)上,所述模型杆(21)穿过下模(4)与下模(4)的注塑凸起(42)顶端平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椅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上还设置有若干支撑柱(22),所述下模(4)上设置有若干与支撑柱(22)相匹配的支撑孔(34),所述支撑柱(22)的外表面套设有弹簧(23),所述支撑柱(22)插接在支撑孔(34)内,所述弹簧(23)与下模(4)相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椅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座(1)与底座(2)之间设置有导向杆(5),所述导向杆(5)位于顶座(1)与底座(2)的四个端角,所述导向杆(5)可伸缩,所述上模(3)的四个端角设置有与导向杆(5)相匹配的第一导向孔(31),所述下模(4)的四个端角设置有与导向杆(5)相匹配的第二导向孔(41),所导向杆(5)依次穿设过第一导向孔(31)和第二导向孔(41)后两端分别与底座(2)和顶座(1)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椅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4)的四个端角上设置有限位柱(43),所述上模(3)的四个端角上设置有若干与限位柱(43)相匹配的限位槽(3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椅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3)内和下模(4)内设置有若干冷却杆(6),所述上模(3)内的冷却杆(6)沿着注塑凹槽(32)靠近顶座(1)的一侧均匀分布,所述下模(4)内的冷却杆(6)沿着注塑凸起(42)靠近底座(2)的一侧均匀分布,所述冷却杆(6)水平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车椅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3)和下模(4)的两侧设置有若干通孔(44),所述冷却杆(6)的两端从通孔(44)中穿出,所述冷却杆(6)的两端设置快接接头,所述快接接头的大小大于通孔(44)的大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椅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3)的底端设置有透气槽(7),所述透气槽(7)沿注塑凹槽(32)周侧分布。
CN202220340309.5U 2022-02-21 2022-02-21 一种车椅注塑模具 Active CN2171696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40309.5U CN217169605U (zh) 2022-02-21 2022-02-21 一种车椅注塑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40309.5U CN217169605U (zh) 2022-02-21 2022-02-21 一种车椅注塑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169605U true CN217169605U (zh) 2022-08-12

Family

ID=827399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340309.5U Active CN217169605U (zh) 2022-02-21 2022-02-21 一种车椅注塑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16960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020655U (zh) 带凹槽塑件的侧向抽芯注塑模具
CN105397989A (zh) 一种电脑机箱脚垫注塑模具
CN217169605U (zh) 一种车椅注塑模具
CN212860322U (zh) 一种注塑成型模具
CN207206925U (zh) 注塑模具
CN215039944U (zh) 一种用于注塑机的注塑模具
CN214324070U (zh) 一种注塑产品脱模用的定向脱模装置
CN202388722U (zh) 一种自动去除水口的注塑模具
CN114474631A (zh) 一种具有任意角度脱模结构的注塑模具
CN213947319U (zh) 一种锂电池支架生产用注塑模具
CN211891734U (zh) 一种高精密插件注塑模具
CN114131846A (zh) 一种注塑组合模具及其注塑方法
CN207290762U (zh) 一种斜向推料的注塑模具
CN216068495U (zh) 吸尘器把手模具
CN212554810U (zh) 一种便于脱料的注塑模具
CN211591124U (zh) 汽车led灯支架模具
CN214605722U (zh) 一种遮水板的注塑模具
CN219820508U (zh) 一种塑料制品加工用注塑机
CN219044083U (zh) 一种多注塑模具加工装置
CN216832010U (zh) 一种便于脱模的注塑模具
CN219855732U (zh) 一种组合式锂电池外壳加工用注塑模具
CN220464543U (zh) 一种插头注塑模具
CN219076410U (zh) 一种可拼接式的尘杯用模具
CN220447032U (zh) 一种真空采血管安全帽用注塑模具
CN213321460U (zh) 用于注塑模具的斜顶脱料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