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159440U - 一种空空冷却电机本体内外冷却风路的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空冷却电机本体内外冷却风路的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159440U
CN217159440U CN202220123487.2U CN202220123487U CN217159440U CN 217159440 U CN217159440 U CN 217159440U CN 202220123487 U CN202220123487 U CN 202220123487U CN 217159440 U CN217159440 U CN 2171594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ooling
cooler
motor
motor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12348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第海鹏
伍华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2012348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1594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1594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1594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tor Or Generator Cooling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散热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空空冷却电机本体内外冷却风路的结构,包括机壳,机壳的内底部固定连接有机座,机座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转子,转子的外部设置有定子,转子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转轴,转轴的内部于机座的上方设置有空空冷却器,空空冷却器的内部开设有空冷器冷却风管,机壳的一侧靠近转轴的位置处设置有冷风入口,机壳的另一侧偏上位置处设置有出风罩口。该空空冷却电机本体内外冷却风路的结构,具备减少电机的电气故障点、降低功耗、降低多种制造成本和工艺难度、减小了电机体积和重量、提到电机使用效率及寿命等优点,解决了传统空空冷却结构在电机中使用时存在的耗材多、功耗高、制造麻烦等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空空冷却电机本体内外冷却风路的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散热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空空冷却电机本体内外冷却风路的结构。
背景技术
电机外部温度较低的空气冷却电机运行时内部温度较高的空气,这种电机结构为空空冷却的电机结构,传统空空冷却结构为空冷器,空冷器由单独风机提供外部冷却风流入冷却器通风管的一端,再从通风管另一端流出,电机内部产生的热循环风通过定转子铁心径向循环或者径向与轴向混合循环,与外部冷却风进行热交换使电机内部的温度降至电机绝缘等级要求的标准。
上述空空冷却电机的通风和冷却结构具有如下缺点:电机外部冷却风由单独风机提供,增加了电气故障点和风机增加了系统的功率消耗,降低了电机本体的效率;电子定转子铁心径向通风道较长,从而导致定转子铁心长度和相应导线长度均需增量,从而增加工艺难度以及制造成本,增加电机体积和重量;导线增长增加了功率损耗,难以提升电机工作效率,因此,亟需一种空空冷却电机本体内外冷却风路的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空冷却电机本体内外冷却风路的结构,具备减少电机的电气故障点、降低功耗、降低多种制造成本和工艺难度、减小了电机体积和重量、提到电机使用效率及寿命等优点,解决了传统空空冷却结构在电机中使用时存在的耗材多、功耗高、制造麻烦等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空空冷却电机本体内外冷却风路的结构,包括机壳,所述机壳的内底部固定连接有机座,所述机座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转子,所述转子的外部设置有定子,所述转子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转轴;
所述转轴的内部于机座的上方设置有空空冷却器,所述转轴的外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外风路风扇,所述机座的内部开设有机座冷却风管,所述空空冷却器的内部开设有空冷器冷却风管,所述机壳的一侧靠近转轴的位置处设置有冷风入口,所述机壳的另一侧偏上位置处设置有出风罩口。
外风路风扇旋转后提供外部冷却风,外部冷却风由前端盖上的冷风入口进入,一路冷却风经过空空冷却器内的空冷器冷却风管,再由空空冷却器右侧的出风罩口流出,另一路冷却风经过机座的机座冷却风管,再由空空冷却器右侧的出风罩口流出,这两路外部冷却风分别与空冷器冷却风管和机座冷却风管内壁接触,电机本体内部循环的热风与空冷器冷却风管和机座冷却风管的外壁接触,形成热交换的效果,降低内部风的温度。
优选的,所述机壳的外侧壁上靠近转轴的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前端盖,所述冷风入口开设于前端盖的外侧壁上。
优选的,所述转轴的一端延伸于机壳的外部,所述外风路风扇位于机壳的内部,所述外风路风扇与冷风入口相对设置。
由于将外风路风扇直接设置在转轴的外侧壁上,使得转轴在转动时能够同轴直接驱动外风路风扇,取消了传统电机冷却器必备的提供风路的单独风机。
优选的,所述出风罩口的高度高于冷风入口的高度,所述出风罩口与空空冷却器的一侧相对设置。
优选的,所述冷风入口与空冷器冷却风管以及出风罩口相通。
一路冷却风经过空空冷却器内的空冷器冷却风管,再由空空冷却器右侧的出风罩口流出,将这一股冷风记为A,电机本体内部循环热风由转轴及转子的铁心径向通风道产生,内循环热风分为两路记为①,从空空冷却器中间将两路热风隔开,循环热风①上以环形路径穿过转子的铁心及空空冷却器内的空冷器冷却风管,与空冷器冷却风管外壁接触,将定子和转子产生的热量带走。
优选的,所述冷风入口与机座冷却风管以及出风罩口相通。
一路冷却风经过机座内的机座冷却风管,再由空空冷却器右侧的出风罩口流出,将这一股冷风记为B,电机本体内部循环热风由转轴及转子的铁心径向通风道产生,内循环热风分为两路记为①,从空空冷却器中间将两路热风隔开,循环热风①下回路以环形路径穿过转子的铁心及机座内的机座冷却风管,与机座冷却风管外壁接触,将定子和转子产生的热量带走。
优选的,所述空冷器冷却风管和机座冷却风管的一端指向冷风入口,所述空冷器冷却风管和机座冷却风管的另一端指向出风罩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空冷却电机本体内外冷却风路的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空空冷却电机本体内外冷却风路的结构,通过将外风路风扇直接设置在转轴的外侧壁上,使得转轴在转动时能够同轴直接驱动外风路风扇,取消了传统电机冷却器必备的提供风路的单独风机,大大减少电机的电气故障点,减少因风机驱动电动机运行消耗的功率,提升了电机整体的运行效率。
2、该空空冷却电机本体内外冷却风路的结构,通过两股冷却风与循环热风交互流通的方式进行散热,大大减少了定转子铁心径向通风道,大大缩短了电机铁心长度,降低了多种制造成本和工艺难度,减小了电机体积和重量。
3、该空空冷却电机本体内外冷却风路的结构,通过冷热风流通散热方式,使得电机前后端轴承始终处于冷却风低温情况下,有效降低了电机轴承温度,提升电机轴承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冷却管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机本体风路路径流通示意图。
其中:1、转轴;2、前端盖;3、外风路风扇;4、机座;5、空空冷却器;6、定子;7、转子;8、冷风入口;9、出风罩口;10、机壳;11、空冷器冷却风管;12、机座冷却风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一种空空冷却电机本体内外冷却风路的结构,包括机壳10,机壳10的内底部固定连接有机座4,机座4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转子7,转子7的外部设置有定子6,转子7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转轴1;
转轴1的内部于机座4的上方设置有空空冷却器5,转轴1的外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外风路风扇3,机座4的内部开设有机座冷却风管12,空空冷却器5的内部开设有空冷器冷却风管11,机壳10的一侧靠近转轴1的位置处设置有冷风入口8,机壳10的另一侧偏上位置处设置有出风罩口9。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外风路风扇3旋转后提供外部冷却风,外部冷却风由前端盖2上的冷风入口8进入,一路冷却风经过空空冷却器5内的空冷器冷却风管11,再由空空冷却器5右侧的出风罩口9流出,另一路冷却风经过机座4的机座冷却风管12,再由空空冷却器5右侧的出风罩口9流出,这两路外部冷却风分别与空冷器冷却风管11和机座冷却风管12内壁接触,电机本体内部循环的热风与空冷器冷却风管11和机座冷却风管12的外壁接触,形成热交换的效果,降低内部风的温度。
具体的,机壳10的外侧壁上靠近转轴1的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前端盖2,冷风入口8开设于前端盖2的外侧壁上。
具体的,转轴1的一端延伸于机壳10的外部,外风路风扇3位于机壳10的内部,外风路风扇3与冷风入口8相对设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将外风路风扇3直接设置在转轴1的外侧壁上,使得转轴1在转动时能够同轴直接驱动外风路风扇3,取消了传统电机冷却器必备的提供风路的单独风机,大大减少电机的电气故障点,减少因风机驱动电动机运行消耗的功率,提升了电机整体的运行效率。
具体的,出风罩口9的高度高于冷风入口8的高度,出风罩口9与空空冷却器5的一侧相对设置。
具体的,冷风入口8与空冷器冷却风管11以及出风罩口9相通。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一路冷却风经过空空冷却器5内的空冷器冷却风管11,再由空空冷却器5右侧的出风罩口9流出,将这一股冷风记为A,电机本体内部循环热风由转轴1及转子7的铁心径向通风道产生,内循环热风分为两路记为①,从空空冷却器5中间将两路热风隔开,循环热风①上以环形路径穿过转子7的铁心及空空冷却器5内的空冷器冷却风管11,与空冷器冷却风管11外壁接触,将定子6和转子7产生的热量带走。
具体的,冷风入口8与机座冷却风管12以及出风罩口9相通。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一路冷却风经过机座4内的机座冷却风管12,再由空空冷却器5右侧的出风罩口9流出,将这一股冷风记为B,电机本体内部循环热风由转轴1及转子7的铁心径向通风道产生,内循环热风分为两路记为①,从空空冷却器5中间将两路热风隔开,循环热风①下回路以环形路径穿过转子7的铁心及机座4内的机座冷却风管12,与机座冷却风管12外壁接触,将定子6和转子7产生的热量带走,电机本体内外风路的设计为径向通风结构,但通过两股冷却风与循环热风交互流通的方式进行散热,大大减少了定转子铁心径向通风道,大大缩短了电机铁心长度,降低了多种制造成本和工艺难度,减小了电机体积和重量。
具体的,空冷器冷却风管11和机座冷却风管12的一端指向冷风入口8,空冷器冷却风管11和机座冷却风管12的另一端指向出风罩口9。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以上所指的两股冷却风路A与B以及循环热风①的交互流通路径如图4所示,通过此种冷热风流通散热方式,使得电机前后端轴承始终处于冷却风低温情况下,有效降低了电机轴承温度,提升电机轴承的使用寿命。
在使用时,外风路风扇3旋转后提供外部冷却风,外部冷却风由前端盖2上的冷风入口8进入,一路冷却风经过空空冷却器5内的空冷器冷却风管11,再由空空冷却器5右侧的出风罩口9流出,另一路冷却风经过机座4的机座冷却风管12,再由空空冷却器5右侧的出风罩口9流出,这两路外部冷却风分别与空冷器冷却风管11和机座冷却风管12内壁接触,电机本体内部循环的热风与空冷器冷却风管11和机座冷却风管12的外壁接触,形成热交换的效果,降低内部风的温度。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7)

1.一种空空冷却电机本体内外冷却风路的结构,包括机壳(10),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10)的内底部固定连接有机座(4),所述机座(4)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转子(7),所述转子(7)的外部设置有定子(6),所述转子(7)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转轴(1);
所述转轴(1)的内部于机座(4)的上方设置有空空冷却器(5),所述转轴(1)的外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外风路风扇(3),所述机座(4)的内部开设有机座冷却风管(12),所述空空冷却器(5)的内部开设有空冷器冷却风管(11),所述机壳(10)的一侧靠近转轴(1)的位置处设置有冷风入口(8),所述机壳(10)的另一侧偏上位置处设置有出风罩口(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空冷却电机本体内外冷却风路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10)的外侧壁上靠近转轴(1)的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前端盖(2),所述冷风入口(8)开设于前端盖(2)的外侧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空空冷却电机本体内外冷却风路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1)的一端延伸于机壳(10)的外部,所述外风路风扇(3)位于机壳(10)的内部,所述外风路风扇(3)与冷风入口(8)相对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空空冷却电机本体内外冷却风路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罩口(9)的高度高于冷风入口(8)的高度,所述出风罩口(9)与空空冷却器(5)的一侧相对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空冷却电机本体内外冷却风路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风入口(8)与空冷器冷却风管(11)以及出风罩口(9)相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空冷却电机本体内外冷却风路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风入口(8)与机座冷却风管(12)以及出风罩口(9)相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空冷却电机本体内外冷却风路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冷器冷却风管(11)和机座冷却风管(12)的一端指向冷风入口(8),所述空冷器冷却风管(11)和机座冷却风管(12)的另一端指向出风罩口(9)。
CN202220123487.2U 2022-01-18 2022-01-18 一种空空冷却电机本体内外冷却风路的结构 Active CN2171594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23487.2U CN217159440U (zh) 2022-01-18 2022-01-18 一种空空冷却电机本体内外冷却风路的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23487.2U CN217159440U (zh) 2022-01-18 2022-01-18 一种空空冷却电机本体内外冷却风路的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159440U true CN217159440U (zh) 2022-08-09

Family

ID=826892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123487.2U Active CN217159440U (zh) 2022-01-18 2022-01-18 一种空空冷却电机本体内外冷却风路的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15944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039662U (zh) 一种冷却方式为ic611的电动机的风路结构
CN207939353U (zh) 一种电机和车辆
CN211981664U (zh) 一种空空冷却电机本体内外风路对称结构
CN2894049Y (zh) 双冷却风扇电动机
CN207982925U (zh) 一种高速电主轴冷却装置
CN211908568U (zh) 一种电机本体内外风路和滑环冷却风路的组合结构
CN110768414A (zh) 一种永磁电机的冷却结构
CN217159440U (zh) 一种空空冷却电机本体内外冷却风路的结构
CN210693690U (zh) 一种电机内部风路及水路双循环冷却结构
CN219420500U (zh) 一种电机内循环风冷散热的结构
CN213585315U (zh) 一种轻型高速大容量空水冷同步发电机
CN218276240U (zh) 一种油冷电机
CN215934547U (zh) 电机和电器设备
CN212033849U (zh) 电机风水混合高效冷却装置
CN206775327U (zh) 一种电动车用自然冷却散热电机
CN210958009U (zh) 混合冷却电机
CN205846983U (zh) 电机冷却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08241524U (zh) 一种电机及电机转子
CN2620944Y (zh) 双重散热电动机
CN218633599U (zh) 一种外置热交换器的电机散热结构
CN211018492U (zh) 一种快速散热马达
CN217643050U (zh) 带有环形鳍片的盘式电机
CN219304636U (zh) 一种用于电机的多冷却路及电机
CN211606224U (zh) 一种电机转子散热结构
CN214101128U (zh) 一种混合通风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