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06224U - 一种电机转子散热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机转子散热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606224U
CN211606224U CN202020614520.2U CN202020614520U CN211606224U CN 211606224 U CN211606224 U CN 211606224U CN 202020614520 U CN202020614520 U CN 202020614520U CN 211606224 U CN211606224 U CN 2116062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heat dissipation
motor rotor
auxiliary rib
auxilia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61452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传梅
姜占光
孙贤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CCS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CCS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CCS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Qingdao CCS Electric Corp
Priority to CN20202061452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6062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6062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60622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机转子散热结构包括机壳,其设有出风口和多个进风口;辅筋轴,其各个辅筋之间形成通风道;循环风扇,其位于所述辅筋轴后端;还包括导风套筒,其位于所述辅筋和所述循环风扇之间。一、本实用新型中设计了导风套筒,将其一端安装在辅筋轴上,另一端安装在循环风扇内部。导风套筒能够彻底切断形成的自循环通道,且起到导风的作用,将通风道内的空气全部导入循环风扇中,使理想循环风系统更加通畅;同时采用风冷和水冷的散热方式;其中水冷散热摒弃复杂的水冷管道,而是焊接与机壳形状相似的壳体形成夹层水道,用于散热,极大地提高了散热的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电机转子散热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机转子散热结构。
背景技术
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领域里,电机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电机的寿命及使用可靠性也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影响电机寿命的主要因素是绝缘的老化,一部分是绝缘材料的选用,另一部分是改善电机的散热。为了改善电机的散热,我们电机内部散热采用水冷加风冷组合,降低电机的温升,提高电机的散热效率。
现有技术CN210074912U公开了一种散热型电机转子,包括转轴、固定板、转子和换向器,所述转轴的外侧套接有转子,所述转轴的外侧位于转子的一端套接有垫块,所述垫块背离转子的一侧设有固定板,所述转轴位于转子背离垫块的一侧设有换向器,所述转子上设有限位板,所述转子上贯穿开设有固定孔和散热孔,所述固定板上贯穿开设有通风口,所述固定板的表面设有扇叶。该实用新型利用扇叶来散热。现有技术CN209982198U公开了一种电机转子,包括壳体,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转子铁芯,所述转子铁芯中心设置有轴孔,所述转子铁芯端面外围设置有若干铁槽,所述轴孔与所述铁槽中间设置有散热区,所述散热区由轴向设置于所述转子铁芯上的若干通孔形成,所述散热区距所述轴孔的最小距离为5mm-10mm。
综上,现有技术一般是采用增加散热孔或风扇来增大散热效率。为了实现电机内理想风向内循环,急需设计一种电机转子散热机构。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散热率低的缺陷,现重新设计出新的一种电机转子散热结构。
本实用新型具体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机转子散热结构,包括:
机壳,其设有出风口和多个进风口;
辅筋轴,其各个辅筋之间形成通风道;
循环风扇,其位于所述辅筋轴后端;
还包括导风套筒,其位于所述辅筋和所述循环风扇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风套筒包括细筒部和粗筒部,其细筒部和粗筒部为一体成型,其中所述细筒部的直径小于所述粗筒部的直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细筒部套接在所述循环风扇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粗筒部套接在所述辅筋外并通过螺栓与所述辅筋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机壳的端盖处设有对称的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所述机壳的底部前端设有第三进风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机壳的底部后端设有出风口,该出风口位于所述循环风扇的下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机壳内设有夹层水道,用于对机身进行水冷散热。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辅筋轴设于电机的中间位置,各个辅筋的一端连接转轴,另一端固定在转子上,因此各个辅筋与转子间就形成了通风道;转轴后端设有循环风扇,在机壳的前端端盖上设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这两个进风口相对于辅筋轴对称分布,同时在机壳的底部前端也设有进风口,在其后端的相应位置设有出风口,该出风口具体是位于所述循环风扇的下方;因此在电机工作过程中,在循环风扇的带动下空气由机壳前端的各个进风口进入通风道,由于导风套筒的设置,其粗筒端固定在各个辅筋的端部,细筒端套接在所述循环风扇的内部,所以通风道里的空气经导风套筒后直接进入循环风扇,最后再由出风口排出,完成对电机转子的散热。该导风套筒的设置避免了辅筋间的漏风造成的通风道内的空气形成自循环风向,影响电机转子的散热。
另一方面,在所述机壳的内壁上焊接有一层与机壳形状相似的壳体,两个壳体间充入冷却液形成夹层水道,可以对整个机身起到水冷散热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相对现有技术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一、本实用新型中设计了导风套筒,将其一端安装在辅筋轴上,另一端安装在循环风扇内部。导风套筒能够彻底切断形成的自循环通道,且起到导风的作用,将通风道内的空气全部导入循环风扇中,使理想循环风系统更加通畅。
二、本实用新型中同时采用风冷和水冷的散热方式;其中水冷散热摒弃复杂的水冷管道,而是焊接与机壳形状相似的壳体形成夹层水道,用于散热,极大地提高了散热的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种电机转子散热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导风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B-B向的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种电机转子散热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1-机壳;11-第一进风口;12-第二进风口;13-第三进风口;14-出风口;2-夹层水道;3-辅筋轴;31-转轴;32-辅筋;4-通风道;5-导风套筒;51-细筒部;52-粗筒部;53-螺栓孔;6-循环风扇;7-转子;8-定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电机转子散热结构包括:机壳1、夹层水道2、辅筋轴3、通风道4、导风套筒5、循环风扇6、转子7和定子8。其中,辅筋轴3设于机壳1的中间位置,辅筋轴外侧固定有转子7,转子7外侧设有定子8。循环风扇6置于辅筋轴3的后方。
对于辅筋轴3,如图4所示,辅筋轴3包括转轴31和6个辅筋32,辅筋32 的内端固定连接在转轴31上,其外端与转子7固定连接;各个辅筋32与转子7之间形成了通风道4,用于风冷散热。在各个辅筋32外端的端面上设有固定孔;这些固定孔是与导风套筒5上的螺栓孔53对应设置的,如图2所示。
对于导风套筒5,如图2-图3所示,包括细筒部51和粗筒部52,其中细筒部51和粗筒部52为一体成型,细筒部51的直径小于粗筒部52的直径。如图1所示,该导风套筒5位于辅筋32和循环风扇6之间的;细筒部51套接在循环风扇6内;粗筒部52套接在所述辅筋32外;利用各个螺栓孔与辅筋32上相应的固定孔,通过螺栓进行固定;能够保证通风道4内的空气全部导入到循环风扇6内。导风套筒5能够彻底切断形成的自循环通道,且起到导风的作用,将通风道4内的空气全部导入循环风扇6中,使理想循环风系统更加通畅。
对于机壳1,前端设有端盖,该端盖上设置有第一进风口11和第二进风口12;该第一进风口11和第二进风口12相对辅筋轴3对称分布;在机壳1的底部,其前端设有第三进风口13;在机壳1底部后端的位置设有出风口14;该出风口14位于所述循环风扇6的下方,便于形成理想风循环。机壳1内设有夹层水道2,用于对机身进行水冷散热。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辅筋轴3设于电机的中间位置,各个辅筋32的一端连接转轴31,另一端固定在转子7上,因此各个辅筋32与转子7间就形成了通风道4;转轴31后端设有循环风扇6,在机壳1的前端端盖上设有第一进风口11和第二进风口12,这两个进风口相对于辅筋轴3对称分布,同时在机壳1的底部前端设有第三进风口13,在其后端的相应位置设有出风口14,该出风口14具体是位于所述循环风扇6的下方;因此在电机工作过程中,在循环风扇6的带动下空气由机壳前端的各个进风口进入通风道4,由于导风套筒5的设置,其粗筒端52固定在各个辅筋32的端部,细筒端51套接在所述循环风扇6的内部,所以通风道4里的空气经导风套筒5后直接进入循环风扇6,最后再由出风口14排出,完成对电机转子7的散热。该导风套筒5的设置避免了由于辅筋32间的漏风造成通风道4内的空气形成自循环风向,影响电机转子7的散热。
另一方面,在所述机壳1的内壁上焊接有一层与机壳1形状相似的壳体,两个壳体间充入冷却液形成夹层水道2,可以对整个机身起到水冷散热的效果,极大地提高了散热的效率。而不是像其他一些通过铺设蛇形管道来进行水冷散热的结构,不仅消耗了大量的管材同时也需要额外对管材进行固定。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7)

1.一种电机转子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其设有出风口和多个进风口;
辅筋轴,其各个辅筋之间形成通风道;
循环风扇,其位于所述辅筋轴后端;
还包括导风套筒,其位于所述辅筋和所述循环风扇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转子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套筒包括细筒部和粗筒部,其细筒部和粗筒部为一体成型,其中所述细筒部的直径小于所述粗筒部的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机转子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细筒部套接在所述循环风扇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机转子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粗筒部套接在所述辅筋外并通过螺栓与所述辅筋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转子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的端盖处设有对称的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所述机壳的底部前端设有第三进风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转子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的底部后端设有出风口,该出风口位于所述循环风扇的下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转子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内设有夹层水道,用于对机身进行水冷散热。
CN202020614520.2U 2020-04-22 2020-04-22 一种电机转子散热结构 Active CN2116062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14520.2U CN211606224U (zh) 2020-04-22 2020-04-22 一种电机转子散热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14520.2U CN211606224U (zh) 2020-04-22 2020-04-22 一种电机转子散热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606224U true CN211606224U (zh) 2020-09-29

Family

ID=725841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614520.2U Active CN211606224U (zh) 2020-04-22 2020-04-22 一种电机转子散热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60622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935839B2 (ja) モータのハウジング構造
CN210327287U (zh) 一种电机及车辆
CN110768414A (zh) 一种永磁电机的冷却结构
CN208128070U (zh) 电机冷却结构
CN210693690U (zh) 一种电机内部风路及水路双循环冷却结构
CN211606224U (zh) 一种电机转子散热结构
CN219643715U (zh) 发电机双风道散热结构
CN210404939U (zh) 电机以及车辆
CN219420500U (zh) 一种电机内循环风冷散热的结构
CN111614184A (zh) 一种带风机的发电机
CN110957826A (zh) 一种冷却结构、油冷电机及车辆
CN218276240U (zh) 一种油冷电机
CN208062914U (zh) 空心转子结构
CN213585315U (zh) 一种轻型高速大容量空水冷同步发电机
CN215378647U (zh) 一种永磁同步电机冷却结构
CN211908568U (zh) 一种电机本体内外风路和滑环冷却风路的组合结构
JP4640681B2 (ja) 回転電機
CN211183621U (zh) 一种电机外壳的降噪散热结构
CN211146594U (zh) 微波烹饪设备
CN206775327U (zh) 一种电动车用自然冷却散热电机
CN108347135A (zh) 电机冷却结构
CN219627495U (zh) 一种变频一体机
CN217159440U (zh) 一种空空冷却电机本体内外冷却风路的结构
CN220527749U (zh) 一种油冷电机
CN220754513U (zh) 油冷异步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