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934547U - 电机和电器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机和电器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934547U CN215934547U CN202122534714.9U CN202122534714U CN215934547U CN 215934547 U CN215934547 U CN 215934547U CN 202122534714 U CN202122534714 U CN 202122534714U CN 215934547 U CN215934547 U CN 21593454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conduction
- heat
- yoke
- motor
- sta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0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29910000838 Al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JRBRVDCKNXZZGH-UHFFFAOYSA-N alumane;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AlH3].[Cu] JRBRVDCKNXZZGH-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956 alloy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253 clad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group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Motor Or Generator Cooling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机和电器设备,电机包括外壳和位于外壳内的定子;定子包括:定子铁芯,定子铁芯包括轭部、多个齿部和多个极靴部,轭部呈环状,多个齿部沿着轭部的周向间隔布置,齿部沿着轭部的径向延伸,极靴部连接在齿部的端部;定子绕组,定子绕组包括多个绕组线圈,绕组线圈与齿部一一对应设置,绕组线圈绕制在对应的齿部上;电机还包括多个导热通管,导热通管沿着轭部的轴向延伸,导热通管设置于相邻两个绕组线圈之间,导热通管沿轴向贯穿地设置有通风孔,导热通管的两端均外露于外壳。该电机可以有效将定子绕组中最热中心的温度导到外部,同时在满足散热的前提下,且没有增大体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电机和电器设备。
背景技术
电机行业中,电机发热问题一直是每一个设计者关注的问题,一般电机发热最严重的部件为绕组,传统散热方式散热路径为:绕组上的热量传递到骨架、铁芯,再传递到机壳,最后由机壳与空气进行热交换,这种自然散热的方式散热效率低,导致电机性能受限。还有一些散热方式通过在机壳上增加散热器达到散热目的,但这样做会增加电机体积、导致成本变高,随着电机小型化、高功率密度的需求,这样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使用要求。
现有一种电机的定子内设置有散热件,散热件与定子绕组接触,从而对其进行散热,散热件为中空结构,但是其两端未延伸至电机外部,不能与外部空气进行良好的热交换,因此其散热效果仍然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有效将定子绕组中最热中心的温度导到外部,同时在满足散热的前提下,并没有增大体积的电机。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上述电机的电器设备。
为实现上述第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机,包括外壳和位于外壳内的定子;定子包括:定子铁芯,定子铁芯包括轭部、多个齿部和多个极靴部,轭部呈环状,多个齿部沿着轭部的周向间隔布置,齿部沿着轭部的径向延伸,极靴部连接在齿部的端部;定子绕组,定子绕组包括多个绕组线圈,绕组线圈与齿部一一对应设置,绕组线圈绕制在对应的齿部上;电机还包括多个导热通管,导热通管沿着轭部的轴向延伸,导热通管设置于相邻两个绕组线圈之间,导热通管沿轴向贯穿地设置有通风孔,导热通管的两端均外露于外壳。
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设置导热通管将定子绕组发热的产生的热量导出,同时由于导热通管的两端均外露于电机外面,空气可从导热通管流过整个电机,从而通过导热通管能够将电机内部的热量与外部环境进行良好的热交换,达到良好的散热效果。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导热通管包括第一导热部,第一导热部沿着轭部的径向延伸且位于相邻的两个绕组线圈之间,第一导热部与相邻的两个绕组线圈接触。
由此可见,相邻两个绕组线圈的沿轴向延伸的外周面通过第一导热部向外传导热量。
进一步的方案是,导热通管还包括第二导热部,第二导热部沿着轭部的周向延伸且位于绕组线圈与轭部之间,第二导热部与对应的绕组线圈接触。
由此可见,第二导热部沿着轭部的周向伸入绕组线圈与轭部之间,绕组线圈的靠近轭部的第一端面通过第二导热部向外传导热量。
再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导热部连接在第二导热部沿着轭部的周向延伸方向的中部,第二导热部在轭部的周向延伸方向的两端分别伸入相邻两个绕组线圈与轭部之间,第二导热部与相邻的两个绕组线圈朝向轭部的侧壁接触。
由此可见,每个第二导热部与相邻两个绕组线圈的靠近轭部的第一端面接触,从而进一步提高导热效率。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导热通管还包括第三导热部,第三导热部沿着轭部的周向延伸且位于绕组线圈与极靴部之间,第三导热部与对应的绕组线圈朝向极靴部的侧壁接触。
由此可见,第三导热部沿着轭部的周向伸入绕组线圈与极靴部之间,绕组线圈的靠近极靴部的第一端面通过第三导热部向外传导热量。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通风孔包括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第一延伸部位于第一导热部内,第二延伸部位于第二导热部内。
由此可见,保证绕组线圈的周壁和轴向端面均能够实现更好的导热效果。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第一导热部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导热壁和第二导热壁,第一导热壁和第二导热壁分别与相邻两个绕组线圈接触;沿着轭部的径向,自靠近轭部的一端至远离轭部的一端,第一导热壁和第二导热壁逐渐靠近。
由此可见,其形成贴合绕组线圈与绕组线圈之间的空隙,从而使导热通管与定子绕组充分接触,以保证定子绕组部分产生的热量能够直接通过导热通管向外传导。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导热通管的两端均与外壳的端面平齐。
由此可见,导热通管不会占用电机外的空间,从而减小电机整体尺寸。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导热通管的至少一端自外壳的端面沿电机的轴向向外凸出。
由此可见,在导热通管不与外部部件干涉的前提下,也可以自外壳端面向外凸出。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导热通管由铝、铜或铜铝合金材料制成。
由此可见,由铝、铜或铜铝合金材料制成的导热通管具有更好的导热性能,从而进一步提高换热效果。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通风孔的截面的形状与导热通管的截面的外轮廓的形状相同。
由此可见,可以使得导热通管具有均匀的壁厚,从而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定子还包括绝缘骨架,绝缘骨架包覆在定子铁芯上,定子绕组与定子铁芯通过绝缘骨架分隔开,导热通管与定子铁芯也通过绝缘骨架分隔开。
为实现上述第二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器设备,包括上述的电机。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电器设备还包括风叶,风叶与电机的驱动轴连接。
由此可见,风叶可以带动电机周身的空气流动,导热通管将内部的热量与外部环境进行良好的交换,达到良好的散热效果,风叶的设置进一步提高了空气循环效率,也进一步提高了换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机实施例与风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机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机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电机实施例中的定子和导热通管装配后的主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电机实施例中定子的立体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电机实施例中定子的主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电机实施例中导热通管的立体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电机实施例中导热通管的主视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的电器设备可以为空调器、风扇、冰箱等设备。参见图1,电器设备包括电机11和风叶10,风叶10与电机上转子6的驱动轴61连接。
参见图2至图5,电机包括外壳1、位于外壳1内的定子2以及位于定子2径向内侧的转子6。定子2包括定子铁芯3、定子绕组4、绝缘骨架7和多个导热通管5,定子铁芯3包括轭部31、多个齿部32和多个极靴部33,轭部31呈环状,多个齿部32沿着轭部31的周向间隔布置,齿部32设置在轭部31的径向内侧并沿着轭部31的径向延伸,极靴部33连接在齿部32的端部。
定子绕组4包括多个绕组线圈41,绕组线圈41与齿部32一一对应设置,绕组线圈41绕制在对应的齿部32上。绝缘骨架7包覆在定子铁芯3上,定子绕组4与定子铁芯3通过绝缘骨架7分隔开,导热通管5与定子铁芯3也通过绝缘骨架7分隔开。
导热通管5由铝、铜或铜铝合金等导热性能好的材料制成。导热通管5沿着轭部31的轴向延伸,相邻两个绕组线圈41均通过导热通管5间隔开,导热通管5沿轴向贯穿地设置有通风孔50,导热通管5的两端均外露于外壳1,且导热通管5的两端分别自外壳1的两端面沿电机的轴向向外凸出,从而保证通风孔50能够在轴向上完全贯通电机,从而使得电机周边的空气能够从导热通管5的通风孔50中流通。通风孔50的截面的形状与导热通管5的截面的外轮廓的形状相同。
参见图4至图8,导热通管5大致呈T型,导热通管5包括第一导热部51和第二导热部52,第一导热部51沿着轭部31的径向延伸且位于相邻的两个绕组线圈41之间的第一间隙42内。第二导热部52沿着轭部31的周向延伸且位于绕组线圈41与轭部31之间的第二间隙43内。第一导热部51连接在第二导热部52沿着轭部31的周向延伸方向的中部,第二导热部52在轭部31的周向延伸方向的两端分别伸入相邻两个绕组线圈41与轭部31之间的两个第二间隙43内。第二导热部52具有朝向轭部31中心的第三导热壁521和第四导热壁522,第三导热壁521和第四导热壁522分别与相邻两个绕组线圈41朝向轭部31的侧壁412接触。通风孔50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延伸部501和第二延伸部502,第一延伸部501位于第一导热部51内,第二延伸部502位于第二导热部52内。
第一导热部51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导热壁511和第二导热壁512,第一导热壁511和第二导热壁512分别与相邻两个绕组线圈41位于第一间隙42内的侧壁411接触。沿着轭部31的径向,自靠近轭部31的一端至远离轭部31的一端,第一导热壁511和第二导热壁512逐渐靠近。导热通道的形状使得其能够贴合相邻两个绕组线圈41之间的空隙,从而使导热通管5与定子绕组4充分接触,以保证定子绕组4部分产生的热量能够直接通过导热通管5向外传导。
制作本实用新型的定子2时,在齿部32上绕制绕组线圈41时,保留绕组线圈41与轭部31的第二间隙43,使每个绕组线圈41都与轭部31留有一段距离,当所有定子绕组4绕制完毕后,相邻两个绕组线圈41之间形成第一间隙42,绕组线圈41与轭部31之间形成第二间隙43。然后将导热通管5插入相邻两个绕组线圈41之间,第一导热部51的第一导热壁511和第二导热壁512分别与相邻两个绕组线圈41的侧壁411接触,第二导热部52的第三导热壁521和第四导热壁522分别与相邻两个绕组线圈41在电机的径向一端上的侧壁412接触。然后通过注塑模具在定子2外注塑成型外壳1,导热通管5的两端均位于电机外,使得通风孔50与大气连通。当该电机带动风叶10旋转时,随着风叶10的转动,带动电机周围的气流,气流穿过通风孔50,带走导热通管5上的热量,从而实现对电机内部的降温。
由上可见,通过设置导热通管将定子绕组发热的产生的热量导出,同时由于导热通管的两端均外露于电机外面,空气可从导热通管流过整个电机,从而通过导热通管能够将电机内部的热量与外部环境进行良好的热交换,达到良好的散热效果。风叶可以带动电机周身的空气流动,导热通管将内部的热量与外部环境进行良好的交换,达到良好的散热效果,风叶的设置进一步提高了空气循环效率,也进一步提高了换热效率。
此外,导热通管的两端也可以均与外壳的端面平齐,或者导热通管的其中一端与外壳的端面平齐。导热通管还可以包括第三导热部,第三导热部沿着轭部的周向延伸,且延伸方向的两端均伸入绕组线圈与极靴部之间的第三间隙内,第三导热部与对应的绕组线圈朝向极靴部的侧壁接触。导热通道也可以仅包括第一导热部,或者仅包括第一导热部和第三导热部等。导热通管的截面形状和通风孔的截面形状可以根据第一间隙、第二间隙和第三间隙的形状进行适应性调整,从而保证导热通管的外壁面能够与绕组线圈紧密接触,从而实现更好的导热效果。导热通管的长度、数量和材料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改变。齿部也可以设置在轭部的径向外侧。上述改变也能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变化和更改,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电机,包括外壳和位于所述外壳内的定子;
所述定子包括:
定子铁芯,所述定子铁芯包括轭部、多个齿部和多个极靴部,所述轭部呈环状,多个所述齿部沿着所述轭部的周向间隔布置,所述齿部沿着所述轭部的径向延伸,所述极靴部连接在所述齿部的端部;
定子绕组,所述定子绕组包括多个绕组线圈,所述绕组线圈与所述齿部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绕组线圈绕制在对应的所述齿部上;
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机还包括多个导热通管,所述导热通管沿着所述轭部的轴向延伸,所述导热通管设置于相邻两个所述绕组线圈之间,所述导热通管沿轴向贯穿地设置有通风孔,所述导热通管的两端均外露于所述外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热通管包括第一导热部,所述第一导热部沿着所述轭部的径向延伸且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绕组线圈之间,所述第一导热部与相邻的两个所述绕组线圈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热通管还包括第二导热部,所述第二导热部沿着所述轭部的周向延伸且位于所述绕组线圈与所述轭部之间,所述第二导热部与对应的所述绕组线圈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热部连接在所述第二导热部沿着所述轭部的周向延伸方向的中部,所述第二导热部在所述轭部的周向延伸方向的两端分别伸入相邻两个所述绕组线圈与所述轭部之间,所述第二导热部与相邻的两个所述绕组线圈朝向所述轭部的侧壁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热通管还包括第三导热部,所述第三导热部沿着所述轭部的周向延伸且位于所述绕组线圈与所述极靴部之间,所述第三导热部与对应的绕组线圈朝向所述极靴部的侧壁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风孔包括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位于所述第一导热部内,所述第二延伸部位于所述第二导热部内。
7.根据权利要求2至5任一项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热部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导热壁和第二导热壁,所述第一导热壁和所述第二导热壁分别与相邻两个所述绕组线圈接触;
沿着所述轭部的径向,自靠近所述轭部的一端至远离所述轭部的一端,所述第一导热壁和所述第二导热壁逐渐靠近。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热通管的两端均与所述外壳的端面平齐。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热通管的至少一端自所述外壳的端面沿所述电机的轴向向外凸出。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热通管由铝、铜或铜铝合金材料制成。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风孔的截面的形状与所述导热通管的截面的外轮廓的形状相同。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子还包括绝缘骨架,所述绝缘骨架包覆在所述定子铁芯上,所述定子绕组与所述定子铁芯通过所述绝缘骨架分隔开,所述导热通管与所述定子铁芯也通过所述绝缘骨架分隔开。
13.电器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2任一项所述的电机。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器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器设备还包括风叶,所述风叶与所述电机的驱动轴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534714.9U CN215934547U (zh) | 2021-10-20 | 2021-10-20 | 电机和电器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534714.9U CN215934547U (zh) | 2021-10-20 | 2021-10-20 | 电机和电器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934547U true CN215934547U (zh) | 2022-03-01 |
Family
ID=804058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2534714.9U Active CN215934547U (zh) | 2021-10-20 | 2021-10-20 | 电机和电器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934547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118156A (zh) * | 2023-08-29 | 2023-11-24 | 深圳山河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三相六线直流无刷电机 |
-
2021
- 2021-10-20 CN CN202122534714.9U patent/CN215934547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118156A (zh) * | 2023-08-29 | 2023-11-24 | 深圳山河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三相六线直流无刷电机 |
CN117118156B (zh) * | 2023-08-29 | 2024-05-14 | 深圳山河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三相六线直流无刷电机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880104B (zh) | 轨道车辆用永磁电机冷却系统 | |
CN109617319B (zh) | 一种扁线电机槽内油冷结构 | |
CN103636103B (zh) | 旋转电机 | |
JP6059906B2 (ja) | アキシャルギャップ型回転電機 | |
CN109450151B (zh) | 内置散热风道的永磁伺服电机 | |
CN112491197B (zh) | 一种带内置轴流风机的油冷轴向磁通电机 | |
CN113241900A (zh) | 一种高可靠性的一体式电机 | |
CN112383191B (zh) | 一种带外置离心风机的自扇冷轴向磁通电机 | |
CN215934547U (zh) | 电机和电器设备 | |
CN112491206A (zh) | 一种电机冷媒冷却结构 | |
CN110768414A (zh) | 一种永磁电机的冷却结构 | |
CN108347135A (zh) | 电机冷却结构 | |
CN218301101U (zh) | 一种基于散热铜管技术的周向风冷永磁电机 | |
CN117578808A (zh) | 一种电机散热结构及轴向磁通电机 | |
CN114665684B (zh) | 一种直驱永磁电机 | |
CN117040193A (zh) | 一种采用多介质冷却的大功率潜水永磁电机 | |
CN104753206A (zh) | 永磁同步电机及配备有该永磁同步电机的螺杆压缩机 | |
CN211183564U (zh) | 一种一体化的电机冷却结构及电机 | |
CN213585315U (zh) | 一种轻型高速大容量空水冷同步发电机 | |
CN211908486U (zh) | 一种冷却结构、油冷电机及车辆 | |
CN222735883U (zh) | 一种永磁同步电机定子的风冷散热结构 | |
CN111106682A (zh) | 一种一体化的电机冷却结构及电机 | |
CN220822771U (zh) | 一种塑封电机 | |
CN108631492B (zh) | 具有冷却功能的电机 | |
CN112383173B (zh) | 一种设有转子冷却结构的永磁同步电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