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150372U - 一种底板后浇带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底板后浇带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150372U
CN217150372U CN202220706835.9U CN202220706835U CN217150372U CN 217150372 U CN217150372 U CN 217150372U CN 202220706835 U CN202220706835 U CN 202220706835U CN 217150372 U CN217150372 U CN 2171503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steel
structures
channel
po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70683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邱璟
吴伟锴
潘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AN THIRD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AN THIRD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AN THIRD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AN THIRD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70683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1503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1503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1503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底板后浇带结构,涉及后浇带的技术领域,改善了搭建底板后浇带结构成本较高的问题,其搭建于垫层混凝土上的后浇带位置,包括四个第一结构体、两个第二结构体以及一个盖板,两所述第二结构体竖直竖直且分别沿后浇带位置的两长度边设置,四所述第一结构体分别与两第二结构体的两端连接,相邻所述第一结构体与所述第二结构体之间设置有止水板,所述第二结构体通过第一结构体与垫层混凝土连接,所述盖板的两端与两远离垫层混凝土的第一结构体连接,所述第一结构体、第二结构体以及盖板均由槽钢、工字钢或板钢制成。本申请能够在不影响底板后浇带结构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底板后浇带结构的搭建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底板后浇带结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后浇带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底板后浇带结构。
背景技术
后浇带是在建筑施工中为防止出现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自身收缩不均或沉降不均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按照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在基础底板、墙、梁相应位置留设的混凝土带。后浇带将结构暂时划分为若干部分,经过构件内部收缩,在若干时间后再浇捣该施工缝混凝土,将结构连成整体的地带。
后浇带需要通过搭建后浇带结构将整体浇注结构划分成先浇注区域以及后浇注区域,在搭建底板后浇带结构时,为防止新老混凝土之间出现裂缝,避免造成薄弱部位,同时为避免底板后浇带结构密封性不足,因此工作人员往往需要搭建较为复杂的底板后浇带结构,这无疑会增加底板后浇带结构的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改善搭建底板后浇带结构成本较高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底板后浇带结构。
本申请提供一种底板后浇带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底板后浇带结构,搭建于垫层混凝土上的后浇带位置,包括四个第一结构体、两个第二结构体以及一个盖板,两所述第二结构体竖直竖直且分别沿后浇带位置的两长度边设置,四所述第一结构体分别与两第二结构体的两端连接,相邻所述第一结构体与所述第二结构体之间设置有止水板,所述第二结构体通过第一结构体与垫层混凝土连接,所述盖板的两端与两远离垫层混凝土的第一结构体连接,所述第一结构体、第二结构体以及盖板均由槽钢、工字钢或板钢制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在保证后浇带结构效果的同时利用施工现场常见的槽钢、工字钢以及板钢组合搭建出后浇带成型所需的结构,大大降低后浇带施工过程中的成本。
可选的,所述第一结构体包括:
第一槽钢,所述第一槽钢上具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槽钢远离第一凹槽的一端面与第二结构体通过止水板连接;
第二槽钢,所述第二槽钢上具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槽钢位于第一凹槽中,且所述第二凹槽与第一凹槽相通;
其中,所述第一槽钢的两侧开设有若干供钢筋穿过的第一让位槽,所述第二槽钢的两侧开设有若干供钢筋穿过的第二让位槽,所述第一让位槽、第二让位槽、第一凹槽以及第二凹槽均相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方便顶层钢筋以及底层钢筋穿过第一结构体进行铺设,同时方便第一结构体的组合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让位槽沿第一凹槽的开口朝向贯穿第一槽钢,所述第二让位槽沿第二凹槽的开口朝向贯穿第二槽钢,所述第一让位槽以及第二让位槽的槽底均为弧形面,所述钢筋穿过第一让位槽以及第二让位槽后,所述钢筋与第一让位槽的槽底以及第二让位槽的槽底相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进一步方便顶层钢筋以及底层钢筋穿过第一结构体进行铺设,提高顶层钢筋以及底层钢筋的位置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第二槽钢的两侧端面与第一凹槽的两侧槽壁相抵,所述第二槽钢远离第二凹槽的端面与第一槽钢上第一凹槽开口所在的端面齐平,所述第二槽钢上第二凹槽开口所在的端面与第一凹槽的槽底相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进一步方便第一结构体的组合连接,同时能够提高第一结构体组合连接后的密封性。
可选的,所述第一结构体于第二凹槽中填充有弹性封堵件,所述弹性封堵件上开设有供钢筋穿过的让位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进一步提高第一结构体组合连接后的密封性。
可选的,所述第二结构体包括工字钢,所述工字钢两端的端面尺寸与第一槽钢远离第一凹槽一端的端面尺寸相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方便第一结构体与第二结构体连接,同时进一步降低后浇带结构的搭建成本。
可选的,所述工字钢的两侧均具有第三凹槽,所述工字钢的两侧均设置有钢丝网,所述钢丝网位于第三凹槽的开口位置且覆盖第三凹槽的开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提高混凝土靠近第二结构体一端面的粗糙程度,从而增强新老混凝土之间的连接强度。
可选的,所述工字钢于第三凹槽的槽底具有若干凸起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凸起部能够提高混凝土与第二结构体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进一步增强新老混凝土之间的连接强度。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
1.利用施工场地常见的槽钢、工字钢以及板钢即可搭建后浇带结构,同时能够保证后浇带结构的密封性等效果;
2.能够提高先浇注区域与后浇带结构之间的摩擦力,从而提高新老混凝土之间的连接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未浇灌混凝土时底板后浇带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先浇注区域浇灌混凝土后底板后浇带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结构体的爆炸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先浇注区域浇灌混凝土后底板后浇带结构的剖视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完全浇灌混凝土后底板后浇带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垫层混凝土;2、钢筋;21、顶层钢筋;22、底层钢筋;3、第一结构体;31、第一槽钢;311、第一凹槽;312、第一让位槽;32、第二槽钢;321、第二凹槽;322、第二让位槽;4、第二结构体;41、工字钢;411、第三凹槽;412、凸起部;5、止水板;6、弹性封堵件;61、让位孔;7、钢丝网;8、盖板;81、把手;82、限位件;9、混凝土;101、先浇注区域;102、后浇注区域;103、螺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底板后浇带结构,搭建于垫层混凝土1上,在搭建底板后浇带结构之前,首先需要在地基上浇灌一层混凝土9形成垫层混凝土1,接着在垫层混凝土1上测量放线,确定后浇带位置并作出相应标记方便后续底板后浇带结构的搭建。
参照图1和图2,底板后浇带结构搭建后,底板后浇带结构将垫层混凝土1上方的区域划分成两侧的先浇注区域101以及中间的后浇注区域102。底板后浇带结构包括第一结构体3、第二结构体4、止水板5以及盖板8,其中,第一结构体3、第二结构体4以及止水板5组合将后浇注区域102与先浇注区域101隔开,盖板8用于将后浇注区域102的上方密封。施工人员将底板后浇带结构搭建完毕后,先对先浇注区域101进行浇注混凝土9,然后用盖板8将后浇注区域102密封,减少杂质落入,待先浇注区域101的混凝土9凝固后,再取下盖板8对后浇注区域102进行浇注,待后浇注区域102凝固后底板成型。
参照图1和图3,第一结构体3整体为长方体结构,共有四个。通常后浇带区域也为长方体结构,其中两第一结构体3沿后浇带位置的两长度边于垫层混凝土1上安装。第一结构体3包括一个第一槽钢31以及一个第二槽钢32,第一槽钢31的规格略大于第二槽钢32,第一槽钢31的长度与第二槽钢32的长度相等。
参照图3和图4,第一槽钢31上具有第一凹槽311,第一槽钢31上远离第一凹槽311的一端面与垫层混凝土1相抵,第一槽钢31上通过若干螺杆103与垫层混凝土1螺纹连接固定,螺杆103贯穿第一凹槽311的槽底穿入垫层混凝土1中,若干螺杆103沿第一槽钢31的长度方向等间距分布。第二槽钢32上具有第二凹槽321,第一槽钢31于垫层混凝土1上安装后第一凹槽311的开口朝上,第二槽钢32以第二凹槽321开口朝下的状态安装于第一凹槽311中。第二槽钢32于第一凹槽311中安装后,第二槽钢32靠近第二凹槽321开口的一端面与第一凹槽311的槽底相抵,第二槽钢32的两侧端面与第一凹槽311的两侧槽壁贴合,且第二槽钢32远离第二凹槽321的一端面与第一槽钢31靠近第一凹槽311开口的一端面齐平。
参照图1和图4,为提高底板成型后的结构强度,通常在浇注之间会铺设有钢筋2,本实施例中优选铺设有两层钢筋2,分别为底层钢筋22以及顶层钢筋21,底层钢筋22以及顶层钢筋21均与垫层混凝土1平行。
参照图3和图4,第一槽钢31的两侧均开设有若干供钢筋2穿过的第一让位槽312,第二槽钢32的两侧也均开设有若干供钢筋2穿过的第二让位槽322,若干第一让位槽312沿第一槽钢31的长度方向等间距分布,若干第二让位槽322沿第二槽钢32的长度方向等间距分布。第一让位槽312与第一凹槽311相通,第二让位槽322与第二凹槽321相通,第一让位槽312以及第二让位槽322的槽底均为圆弧面。第一让位槽312沿第一凹槽311的开口朝向贯穿第一槽钢31,第二让位槽322沿第二凹槽321的开口朝向贯穿第二槽钢32。当第二槽钢32于第一凹槽311中安装时,第一让位槽312的槽底以及第二让位槽322的槽底沿水平方向上的投影形成一个圆,且圆的径向尺寸与钢筋2的径向尺寸适配,钢筋2通过第一让位槽312以及第二让位槽322穿过第一结构体3,钢筋2的周侧面同时与第一让位槽312的槽底以及第二让位槽322的槽底相抵。
第一结构体3还包括用于提高自身密封性的弹性封堵件6,弹性封堵件6安装于第二凹槽321中,即第一槽钢31与第二槽钢32围合的空间中。为便于钢筋2穿过,弹性封堵件6上也开设有供钢筋2穿过的让位孔61,让位孔61与第二让位槽322相通。
当第一槽钢31、第二槽钢32以及弹性封堵件6均安装完毕且将钢筋2穿过第一结构体3后,施工人员将第一槽钢31与第二槽钢32之间的缝隙焊接,提高第一结构体3的密封性。
参照图1和图4,第二结构体4也为长方体结构,共有两个。两第二结构体4分别位于两靠近垫层混凝土1第一结构体3的上方,第二结构体4的两端均安装有用于避免第一结构体3与第二结构体4之间存在缝隙渗水的止水板5,且第二结构体4的两端均通过止水板5分别与两第一结构体3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一结构体3、止水板5以及第二结构体4之间均优选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
其中,底层钢筋22穿过靠近垫层混凝土1一侧的两第一结构体3铺设安装,顶层钢筋21穿过远离垫层混凝土1一侧的两第一结构体3铺设安装。
参照图2和图4,止水板5也为长方体结构,止水板5于水平方向上的尺寸与第一结构体3于水平方向上的尺寸相同。
第二结构体4包括工字钢41,工字钢41两端的端面与第一结构体3靠近第二结构体4一端端面相贴且尺寸相同。工字钢41的两侧均具有第三凹槽411,工字钢41于第三凹槽411的开口位置安装有钢丝网7,钢丝网7具有若干层,混凝土9中的砂浆能够轻松通过钢丝网7进入第三凹槽411中,使得混凝土9与第二结构体4之间相贴的表面粗糙度增加,进而提高混凝土9与第二结构体4之间的连接强度。
为进一步提高混凝土9与第二结构体4之间的连接强度,工字钢41于第三凹槽411的槽底上分布有若干凸起部412,从而提高第三凹槽411槽底的表面粗糙度,原理与上述相同。
参照图2和图4,盖板8由板钢制成,盖板8的一端面上具有便于施工人员取放的把手81,盖板8上远离把手81的一端面具有两限位件82,限位件82垂直于所在端面向外延伸,当盖板8安装后覆盖后浇注区域102时,两限位件82分别与两侧远离垫层混凝土1一端第一结构体3远离先浇注区域101的一侧面相贴合。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底板后浇带结构的实施原理为:
首先在地基上浇灌形成垫层混凝土1,然后在垫层混凝土1上测量放线确定后浇带位置,将第一结构体3沿后浇带区域于垫层混凝土1上安装,通过螺杆103螺纹连接固定,然后穿过第一结构体3铺设安装底层钢筋22,再将止水板5、第二结构体4、另一止水板5以及另一第一结构体3先后于第一结构体3的上方安装连接,然后穿过另一第一结构体3铺设安装顶层钢筋21,待底板后浇带结构初步搭建完成后,对先浇注区域101浇注混凝土9,浇注后盖上盖体将后浇注区域102覆盖,待先浇注区域101中混凝土9凝固后,取下盖体,对后浇注区域102浇注混凝土9,待后浇注区域102中混凝土9凝固后底板即可成型。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底板后浇带结构,搭建于垫层混凝土(1)上的后浇带位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四个第一结构体(3)、两个第二结构体(4)以及一个盖板(8),两所述第二结构体(4)竖直竖直且分别沿后浇带位置的两长度边设置,四所述第一结构体(3)分别与两第二结构体(4)的两端连接,相邻所述第一结构体(3)与所述第二结构体(4)之间设置有止水板(5),所述第二结构体(4)通过第一结构体(3)与垫层混凝土(1)连接,所述盖板(8)的两端与两远离垫层混凝土(1)的第一结构体(3)连接,所述第一结构体(3)、第二结构体(4)以及盖板(8)均由槽钢、工字钢(41)或板钢制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底板后浇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结构体(3)包括:
第一槽钢(31),所述第一槽钢(31)上具有第一凹槽(311),所述第一槽钢(31)远离第一凹槽(311)的一端面与第二结构体(4)通过止水板(5)连接;
第二槽钢(32),所述第二槽钢(32)上具有第二凹槽(321),所述第二槽钢(32)位于第一凹槽(311)中,且所述第二凹槽(321)与第一凹槽(311)相通;
其中,所述第一槽钢(31)的两侧开设有若干供钢筋(2)穿过的第一让位槽(312),所述第二槽钢(32)的两侧开设有若干供钢筋(2)穿过的第二让位槽(322),所述第一让位槽(312)、第二让位槽(322)、第一凹槽(311)以及第二凹槽(321)均相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底板后浇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让位槽(312)沿第一凹槽(311)的开口朝向贯穿第一槽钢(31),所述第二让位槽(322)沿第二凹槽(321)的开口朝向贯穿第二槽钢(32),所述第一让位槽(312)以及第二让位槽(322)的槽底均为弧形面,所述钢筋(2)穿过第一让位槽(312)以及第二让位槽(322)后,所述钢筋(2)与第一让位槽(312)的槽底以及第二让位槽(322)的槽底相抵。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底板后浇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槽钢(32)的两侧端面与第一凹槽(311)的两侧槽壁相抵,所述第二槽钢(32)远离第二凹槽(321)的端面与第一槽钢(31)上第一凹槽(311)开口所在的端面齐平,所述第二槽钢(32)上第二凹槽(321)开口所在的端面与第一凹槽(311)的槽底相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底板后浇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结构体(3)于第二凹槽(321)中填充有弹性封堵件(6),所述弹性封堵件(6)上开设有供钢筋(2)穿过的让位孔(61)。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底板后浇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结构体(4)包括工字钢(41),所述工字钢(41)两端的端面尺寸与第一槽钢(31)远离第一凹槽(311)一端的端面尺寸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底板后浇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字钢(41)的两侧均具有第三凹槽(411),所述工字钢(41)的两侧均设置有钢丝网(7),所述钢丝网(7)位于第三凹槽(411)的开口位置且覆盖第三凹槽(411)的开口。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底板后浇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字钢(41)于第三凹槽(411)的槽底具有若干凸起部(412)。
CN202220706835.9U 2022-03-29 2022-03-29 一种底板后浇带结构 Active CN2171503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06835.9U CN217150372U (zh) 2022-03-29 2022-03-29 一种底板后浇带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06835.9U CN217150372U (zh) 2022-03-29 2022-03-29 一种底板后浇带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150372U true CN217150372U (zh) 2022-08-09

Family

ID=826978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706835.9U Active CN217150372U (zh) 2022-03-29 2022-03-29 一种底板后浇带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15037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26940B (zh) 一种地下室超前止水后浇带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8797638A (zh) 基于复合底板的一体化装配式管廊及其施工方法
CN110761322A (zh) 一种现浇管廊侧墙水平施工缝处加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2726866B (zh) 一种装配式剪力墙建筑上下连接结构及其施工工艺
CN217150372U (zh) 一种底板后浇带结构
CN210288465U (zh) 装配式挡土墙后浇带封堵构件
KR101826094B1 (ko) 트랜스퍼 매트의 시공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하여 시공된 트랜스퍼 매트
CN111424699A (zh) 一种桩基承台alc板胎模的施工方法
CN216921191U (zh) 一种装配式电梯井的底筒结构
CN213572424U (zh) 一种底板环槽式后浇带结构
CN212452765U (zh) 一种二墙合一式地下管廊结构
CN214364434U (zh) 一种适用于框架结构预制墙板的装配式构造柱
CN113958088A (zh) 一种装配式电梯井
CN208650446U (zh) 一种清水混凝土二层外挂墙与标准外挂墙连接节点构造
CN111894294A (zh) 一种地下室外墙后浇带的保护结构
CN217150373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底板后浇带模板
JPH0724483Y2 (ja) 土間コンクリートひび割れ防止装置
CN219281266U (zh) 地下室外墙后浇带用预制模板
CN218643577U (zh) 一种后浇带防水结构
CN217204295U (zh) 地下室挡墙后浇带围护结构
CN215630818U (zh) 一种ptw墙板与基础的连接节点结构
CN219909046U (zh) 一种装配式挡土墙后浇带封堵构件
CN217480231U (zh) 与筏板相结合的板式塔吊基础施工结构
CN216974064U (zh) 一种装配式电梯井的井道单元及井道
CN215630964U (zh) 一种混凝土预制叠合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