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147471U - 旋转输送装置和输送线 - Google Patents
旋转输送装置和输送线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147471U CN217147471U CN202221073878.4U CN202221073878U CN217147471U CN 217147471 U CN217147471 U CN 217147471U CN 202221073878 U CN202221073878 U CN 202221073878U CN 217147471 U CN217147471 U CN 21714747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veying
- layer
- rotary
- rollers
- tra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llers For Roller Conveyors For Transf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旋转输送装置和输送线,旋转输送装置包括固定架、旋转架以及旋转驱动件,固定架具有容纳空间,旋转架设于容纳空间内,并与固定架转动连接,旋转架上由上往下间隔设有第一转接层和第二转接层,第一转接层与第二转接层的输送方向相反,第一转接层用于与输送线的第一传送层对接,第二转接层用于与输送线的第一传送层对接,旋转驱动件设于固定架上,旋转驱动件用于驱动旋转架转动,以使第一转接层与第一传送层反向对接,以及使第二转接层与第二传送层反向对接。本实用新型的旋转输送装置可将工件拿取侧转换至作业者侧,从而使得作业者无需到输送线对面侧拿取工件,降低组装时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旋转输送装置和输送线。
背景技术
产线上的输送线可通过输送承托工件的托盘,使得工件从一处输送至另一处,而针对需要从一侧才能拿取并组装的工件,目前的方式是,输送线两侧均站有作业者,输送线一侧的作业者拿取工件组装完,输送线另一侧的作业者需绕到输送对面侧拿取工件,并对工件组装,然而这种组装方式使得组装时间长。
鉴于上述的缺陷,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旋转输送装置和输送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旋转输送装置和输送线,旨在解决作业者需到输送线对面侧拿取工件并进行组装而导致组装时间长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旋转输送装置用于输送线,所述输送线包括由上往下间隔设置且传送方向相反的第一传送层和第二传送层,所述第一传送层和所述第二传送层均用于传送托盘,所述托盘用于承托工件,所述旋转输送装置包括固定架、旋转架以及旋转驱动件,所述固定架具有容纳空间,所述旋转架设于所述容纳空间内,并与所述固定架转动连接,所述旋转架上由上往下间隔设有第一转接层和第二转接层,所述第一转接层与所述第二转接层的输送方向相反,所述第一转接层用于与所述第一传送层对接,所述第二转接层用于与所述第一传送层对接,所述旋转驱动件设于所述固定架上,所述旋转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旋转架转动,以使所述第一转接层与所述第一传送层反向对接,以及使所述第二转接层与所述第二传送层反向对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转接层和所述第二转接层均包括设置在所述旋转架上的多个第一辊轴和多个第一传送驱动件,多个所述第一辊轴均用于承托所述托盘,所述第一传送驱动件的数量与所述第一辊轴的数量一致且一一对应,各所述第一传送驱动件用于驱动对应的所述第一辊轴滚动,并传送所述托盘。
优选地,所述托盘具有侧边,所述侧边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辊轴的排列方向一致,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辊轴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侧边的边长。
优选地,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辊轴之间均间隔设有多个的滚轮,多个所述滚轮排成两排,两排所述滚轮分别一一对应靠近所述第一辊轴的两端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辊轴上设有多个弹性圈,所述第一辊轴的外周内凹形成多个环形固定槽,多个所述环形固定槽间隔布置,所述弹性圈的数量与所述环形固定槽的数量一致且一一对应,各所述弹性圈的内圈均固定于对应的所述环形固定槽内。
优选地,所述第一转接层和所述第二转接层的两侧沿所述托盘的传送方向均间隔设有多个导向轮,且各所述导向轮的旋转表面内凹形成环形导向槽,所述环形导向槽用于与所述托盘的边缘抵接。
优选地,所述旋转架的底部间隔设有多个转动轮,多个所述转动轮围绕所述旋转驱动件均匀设置。
优选地,所述旋转架的底部设有转轴,所述固定架上设有旋转孔,所述转轴插入所述旋转孔,所述转轴的外周壁与所述旋转孔的孔壁转动配合。
优选地,所述旋转输送装置还包括两个分别设于所述固定架两侧的防护组件,所述防护组件包括第一防护栏和两个对应间隔设置的第二防护栏,所述第一防护栏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防护栏对应连接,两个所述第二防护栏远离所述第一防护栏的一端均与所述固定架的同一侧连接。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输送线,所述输送线包括所述第一传送层、所述第二传送层以及如上所述的旋转输送装置,所述第一传送层和所述第二传送层均包括多个第二辊轴和多个第二传送驱动件,多个所述第二辊轴均用于承托所述托盘,所述第二传送驱动件的数量与所述第二辊轴的数量一致且一一对应,各所述第二传送驱动件用于驱动对应的所述第二辊轴滚动,并传送所述托盘。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旋转输送装置用于输送线,输送线包括由上往下间隔设置且传送方向相反的第一传送层和第二传送层,旋转输送装置包括固定架、旋转架以及旋转驱动件,固定架具有容纳空间,旋转架设于容纳空间内,并与固定架转动连接,旋转架上由上往下间隔设有第一转接层和第二转接层,当需要传送工件时,工件置于托盘上,第一传送层传送承托工件的托盘,并传送托盘至与第一传送层对接的第一转接层上,第二转接层与第一转接层的输送方向相反,第二转接层上的空载托盘可传送至与第二转接层对接的第二传送层上,设于固定架上的旋转驱动件驱动旋转架转动,以使第一转接层与第一传送层反向对接,此时,托盘上的工件的操作侧与作业者所在侧对应,同时,第二转接层与第二传送层反向对接。本实用新型的旋转输送装置可将工件拿取侧转换至作业者侧,从而使得作业者无需到输送线对面侧拿取工件,降低组装时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旋转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旋转输送装置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旋转输送装置的应用于输送线上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旋转输送装置和输送线,旨在解决作业者需到输送线对面侧拿取工件并进行组装而导致组装时间长的问题。
请参照图1至图3,旋转输送装置10用于输送线100,输送线100包括由上往下间隔设置且传送方向相反的第一传送层20和第二传送层30,第一传送层20和第二传送层30均用于传送托盘40,托盘40用于承托工件,旋转输送装置10包括固定架1、旋转架2以及旋转驱动件3,固定架1具有容纳空间11,旋转架2设于容纳空间11内,并与固定架1转动连接,旋转架2上由上往下间隔设有第一转接层21和第二转接层22,第一转接层21与第二转接层22的输送方向相反,第一转接层21用于与第一传送层20对接,第二转接层22用于与第一传送层20对接,旋转驱动件3设于固定架1上,旋转驱动件3用于驱动旋转架2转动,以使第一转接层21与第一传送层20反向对接,以及使第二转接层22与第二传送层30反向对接。
本实用新型的旋转输送装置10用于输送线100,输送线100包括由上往下间隔设置且传送方向相反的第一传送层20和第二传送层30,旋转输送装置10包括固定架1、旋转架2以及旋转驱动件3,固定架1具有容纳空间11,旋转架2设于容纳空间11内,并与固定架1转动连接,旋转架2上由上往下间隔设有第一转接层21和第二转接层22,当需要传送工件时,工件置于托盘40上,第一传送层20传送承托工件的托盘40,并传送托盘40至与第一传送层20对接的第一转接层21上,第二转接层22与第一转接层21的输送方向相反,第二转接层22上的空载托盘40可传送至与第二转接层22对接的第二传送层30上,设于固定架1上的旋转驱动件3驱动旋转架2转动,以使第一转接层21与第一传送层20反向对接,此时,托盘40上的工件的操作侧与作业者所在侧对应,同时,第二转接层22与第二传送层30反向对接。本实用新型的旋转输送装置10可将工件拿取侧转换至作业者侧,从而使得作业者无需到输送线100对面侧拿取工件,降低组装时长。
其中,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转接层21和第二转接层22均包括设置在旋转架2上的多个第一辊轴211和多个第一传送驱动件,多个第一辊轴211均用于承托托盘40,第一传送驱动件的数量与第一辊轴211的数量一致且一一对应,各第一传送驱动件用于驱动对应的第一辊轴211滚动,并传送托盘40。第一转接层21和第二转接层22均包括设置在旋转架2上的多个第一辊轴211和多个第一传送驱动件,第一传送驱动件的数量与第一辊轴211的数量一致,当需要传送托盘40时,将托盘40置于第一辊轴211上,第一传送驱动件驱动对应的第一辊轴211滚动,并传送托盘40到下一第一辊轴211上,与下一第一辊轴211对应的第一传送驱动件驱动下一第一辊轴211滚动,并传送托盘40。
进一步地,托盘40具有侧边401,侧边401的延伸方向与第一辊轴211的排列方向一致,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一辊轴211之间的距离小于侧边401的边长。托盘40侧边401的延伸方向与第一辊轴211的排列方向一致,为了节约能源,在满足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一辊轴211之间的距离小于侧边401的边长的情况下,可将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一辊轴211之间的距离设置得更大些,从而减小第一传送驱动件,减少用电设备,降低输送成本。
另外,在一实施例中,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一辊轴211之间均间隔设有多个的滚轮212,多个滚轮212排成两排,两排滚轮212分别一一对应靠近第一辊轴211的两端设置。为了使得托盘40能够从一第一辊轴211上顺利到达另一第一辊轴211上,可在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一辊轴211之间均间隔设置多个的滚轮212,多个滚轮212排成两排,两排滚轮212分别一一对应靠近第一辊轴211的两端设置,相邻的两个第一辊轴211之间的滚轮212可托住托盘40,可助于托盘40从一第一辊轴211到达另一第一辊轴211,而且,滚轮212与托盘40之间的摩擦为滚动摩擦,对托盘40的传送影响小。
其中,第一辊轴211上设有多个弹性圈,第一辊轴211的外周内凹形成多个环形固定槽,多个环形固定槽间隔布置,弹性圈的数量与环形固定槽的数量一致且一一对应,各弹性圈的内圈均固定于对应的环形固定槽内。本实施例中,为了防止托盘40在第一辊轴211上打滑,第一辊轴211上设有多个弹性圈,弹性圈和采用橡胶圈,第一辊轴211的外周内凹形成多个环形固定槽,多个环形固定槽间隔布置,弹性圈的数量与环形固定槽的数量一致且一一对应,各弹性圈的内圈均固定于对应的环形固定槽内,托盘40与第一辊轴211上的弹性圈抵接,从而可增加托盘40与第一辊轴211的摩擦力,有效防止托盘40在第一辊轴211上打滑,利于托盘40的传送。
进一步地,为了实现多种功能,第一转接层21和第二转接层22的两侧沿托盘40的传送方向均间隔设有多个导向轮,且各导向轮的旋转表面内凹形成环形导向槽,环形导向槽用于与托盘40的边缘抵接。本实施例中,为了使得托盘40能够在旋转架2上沿传送方向顺利传送,第一转接层21和第二转接层22的两侧沿托盘40的传送方向均间隔设有多个导向轮,且各导向轮的旋转表面内凹形成环形导向槽,环形导向槽用于与托盘40的边缘抵接,托盘40在环形导向槽的导向作用下,沿第一转接层21或第二转接层22的传送方向顺利传送。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例中,旋转架2的底部间隔设有多个转动轮23,多个转动轮23围绕旋转驱动件3均匀设置。为了使得旋转架2能够承受托盘40及工件的重量的同时,可顺利相对固定架1转动,旋转架2的底部间隔设有多个转动轮23,多个转动轮23围绕旋转驱动件3均匀设置,多个转动轮23可将旋转架2支撑在地面上,并可使旋转架2能够顺畅相对地面转动。
在一实施例中,旋转架2的底部设有转轴24,固定架1上设有旋转孔,转轴24插入旋转孔,转轴24的外周壁与旋转孔的孔壁转动配合。旋转架2的底部设有转轴24,固定架1上设有旋转孔,转轴24插入旋转孔,当旋转驱动件3驱动旋转架2相对固定架1转动时,转轴24的外周壁与旋转孔的孔壁转动配合。
进一步地,旋转输送装置10还包括两个分别设于固定架1两侧的防护组件4,防护组件4包括第一防护栏41和两个对应间隔设置的第二防护栏42,第一防护栏4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二防护栏42对应连接,两个第二防护栏42远离第一防护栏41的一端均与固定架1的同一侧连接。为了保护现场安全,可在旋转架2的外周设置防护组件4,即固定架1两侧分别设有防护组件4,防护组件4包括第一防护栏41和两个对应间隔设置的第二防护栏42,第一防护栏4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二防护栏42对应连接,两个第二防护栏42远离第一防护栏41的一端均与固定架1的同一侧连接,固定架1两侧的防护组件4与固定架1上端容纳空间11围成供旋转架2转动的安全空间。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输送线100,输送线100包括第一传送层、第二传送层以及如上所述的旋转输送装置10,第一传送层和第二传送层均包括多个第二辊轴和多个第二传送驱动件,多个第二辊轴均用于承托托盘,第二传送驱动件的数量与第二辊轴的数量一致且一一对应,各第二传送驱动件用于驱动对应的第二辊轴滚动,并传送托盘。该输送线100中旋转输送装置1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输送线100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旋转输送装置,用于输送线,所述输送线包括由上往下间隔设置且传送方向相反的第一传送层和第二传送层,所述第一传送层和所述第二传送层均用于传送托盘,所述托盘用于承托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输送装置包括:
固定架,具有容纳空间;
旋转架,设于所述容纳空间内,并与所述固定架转动连接,所述旋转架上由上往下间隔设有第一转接层和第二转接层,所述第一转接层与所述第二转接层的输送方向相反,所述第一转接层用于与所述第一传送层对接,所述第二转接层用于与所述第一传送层对接;
旋转驱动件,设于所述固定架上,所述旋转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旋转架转动,以使所述第一转接层与所述第一传送层反向对接,以及使所述第二转接层与所述第二传送层反向对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接层和所述第二转接层均包括设置在所述旋转架上的多个第一辊轴和多个第一传送驱动件,多个所述第一辊轴均用于承托所述托盘,所述第一传送驱动件的数量与所述第一辊轴的数量一致且一一对应,各所述第一传送驱动件用于驱动对应的所述第一辊轴滚动,并传送所述托盘。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具有侧边,所述侧边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辊轴的排列方向一致,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辊轴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侧边的边长。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辊轴之间均间隔设有多个的滚轮,多个所述滚轮排成两排,两排所述滚轮分别一一对应靠近所述第一辊轴的两端设置。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辊轴上设有多个弹性圈,所述第一辊轴的外周内凹形成多个环形固定槽,多个所述环形固定槽间隔布置,所述弹性圈的数量与所述环形固定槽的数量一致且一一对应,各所述弹性圈的内圈均固定于对应的所述环形固定槽内。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接层和所述第二转接层的两侧沿所述托盘的传送方向均间隔设有多个导向轮,且各所述导向轮的旋转表面内凹形成环形导向槽,所述环形导向槽用于与所述托盘的边缘抵接。
7.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架的底部间隔设有多个转动轮,多个所述转动轮围绕所述旋转驱动件均匀设置。
8.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架的底部设有转轴,所述固定架上设有旋转孔,所述转轴插入所述旋转孔,所述转轴的外周壁与所述旋转孔的孔壁转动配合。
9.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输送装置还包括两个分别设于所述固定架两侧的防护组件,所述防护组件包括第一防护栏和两个对应间隔设置的第二防护栏,所述第一防护栏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防护栏对应连接,两个所述第二防护栏远离所述第一防护栏的一端均与所述固定架的同一侧连接。
10.一种输送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线包括所述第一传送层、所述第二传送层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输送装置,所述第一传送层和所述第二传送层均包括多个第二辊轴和多个第二传送驱动件,多个所述第二辊轴均用于承托所述托盘,所述第二传送驱动件的数量与所述第二辊轴的数量一致且一一对应,各所述第二传送驱动件用于驱动对应的所述第二辊轴滚动,并传送所述托盘。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073878.4U CN217147471U (zh) | 2022-05-05 | 2022-05-05 | 旋转输送装置和输送线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073878.4U CN217147471U (zh) | 2022-05-05 | 2022-05-05 | 旋转输送装置和输送线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147471U true CN217147471U (zh) | 2022-08-09 |
Family
ID=826659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1073878.4U Active CN217147471U (zh) | 2022-05-05 | 2022-05-05 | 旋转输送装置和输送线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147471U (zh) |
-
2022
- 2022-05-05 CN CN202221073878.4U patent/CN21714747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0973130U (zh) | 一种瓦楞纸运输用旋转平台 | |
CN105645043A (zh) | 带有传送滚轮和同步滚轮的滚轮模块 | |
CN108891859B (zh) | 一种链式重载输送装置 | |
CN217147471U (zh) | 旋转输送装置和输送线 | |
CN211711751U (zh) | 一种输送装置 | |
CN104269778A (zh) | 适用于岸桥的电缆扭转调整装置 | |
CN215324897U (zh) | 一种仓储系统 | |
CN201857080U (zh) | 支撑式输送链条 | |
CN207536611U (zh) | 一种轮胎下线输送辊道 | |
CN112744566A (zh) | 一种辊道输送机带链条翻转机构 | |
CN101992930A (zh) | 支撑式输送链条 | |
CN215794633U (zh) | 一种电缆打包装置 | |
CN213010150U (zh) | 一种带防护机构的送料机 | |
CN101811612A (zh) | 十字链以及十字链驱动结构 | |
CN112374008B (zh) | 立式储纸机 | |
CN208948163U (zh) | 一种两链输送机 | |
CN104495663A (zh) | 一种适用于人造板生产线中的上垫板机用提升装置 | |
CN210734635U (zh) | 一种覆铜板生产线送纸机构 | |
CN107161615A (zh) | 一种用于搬运涂料袋的移动皮带输送机的皮带牵引装置 | |
CN209592866U (zh) | 一种新型采煤机拖缆保护装置 | |
CN207174998U (zh) | 一种松布机 | |
CN113428548A (zh) | 一种仓储系统 | |
US20050061630A1 (en) | Device and system for conveying goods | |
CN209834741U (zh) | 一种牢固性好的fv系列输送链 | |
CN104858086A (zh) | 重型转台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