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146262U - 车架结构及电动车 - Google Patents

车架结构及电动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146262U
CN217146262U CN202220951316.9U CN202220951316U CN217146262U CN 217146262 U CN217146262 U CN 217146262U CN 202220951316 U CN202220951316 U CN 202220951316U CN 217146262 U CN217146262 U CN 2171462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wer fork
mounting groove
frame structure
pipe
w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95131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启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Qishe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Qish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Qishe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Qish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95131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1462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1462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14626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车架结构及电动车。该车架结构包括:车架组件,包括立管、五通以及下叉组,所述立管的底部连接所述下叉组的一端,所述下叉组的另一端朝向远离所述立管的方向延伸,所述下叉组靠近所述立管的端部具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用于安装五通;以及座桶组件,设置于所述五通,并连接两个所述下叉,所述座桶组件用于承载电动车的电池,所述座桶组件的顶部用于安装所述电动车的坐垫,在立管的底部增加下叉组,并在下叉组上开设安装槽以安装五通,并且,将座桶组件设置在下叉组处,能够实现电动车的电池放置在座椅下方,同时,通过下叉组支撑座桶组件,并连接到立管,能够保证车架结构的强度,以保证车架结构以及电动车的使用性能。

Description

车架结构及电动车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出行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架结构及电动车。
背景技术
随着电池技术的突飞猛进以及社会对于环境安全的日益关注,电动车辆,尤其是电动自行车或者两轮电动车辆,逐渐成为人们日常出行的主流通行工具。电动车的外侧通常包裹壳体,即电动车为全包结构。电动车整车采用塑件全包,在防护电动车内部结构的同时,起到抗冲击作用。
对于电动车而言,电动车的车架为其主体结构,通过车架支撑电动车的各个零部件。但是,一般电动两轮车的架结构无法满足类似全包车(电池放置在坐垫下方位置)。这是因为常规的电动车车架,其五通是与中管(立管)做焊接,后平叉(下叉)与五通连接处做焊接处理,形成整体的车架,电池放置在立管的后方,对车架的强度要求相对较低,无法实现电池放置在坐垫下方的车型中。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目前的车架与全包电动车不适配以及强度低的问题,提供一种提高强度且能应用于全包电动车的车架结构,以及具有该车架结构的电动车。
一种车架结构,包括:
车架组件,包括立管、五通以及下叉组,所述立管的底部连接所述下叉组的一端,所述下叉组的另一端朝向远离所述立管的方向延伸,所述下叉组靠近所述立管的端部具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用于安装五通;以及
座桶组件,设置于所述五通,并连接两个所述下叉,所述座桶组件用于承载电动车的电池,所述座桶组件的顶部用于安装所述电动车的坐垫。
在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下叉组包括第一下叉和第二下叉,所述第一下叉及所述第二下叉的一端同时连接所述立管的底部,所述第一下叉及所述第二下叉从连接所述立管的一端至远离所述立管的一端逐渐远离;
所述安装槽分别为第一安装槽与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设置于所述第一下叉,所述第二安装槽设置于所述第二下叉,所述五通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并朝向所述第二安装槽延伸。
在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下叉组还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一下叉及所述第二下叉的端部,所述连接板固定与所述立管的底部。
在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立管包括第一管段、第二管段以及第三管段,所述第一管段倾斜设置,所述第二管段呈弧形设置,所述第三管段沿水平方向延伸,所述第二管段连接所述第一管段与所述第三管段,所述第三管段的端部连接所述连接板,所述第三管段的另一端延穿过所述连接板伸入所述第一下叉与所述第二下叉之间;
所述安装槽还包括第三安装槽,所述第三安装槽设置于所述第三管段,并与所述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三安装槽及所述第二安装槽共线。
在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车架结构还包括补强组件,所述补强组件置于所述车架组件及所述座桶组件,用于增强所述车架结构的强度。
在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补强组件包括第一补强件与第二补强件,所述第一补强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槽中,所述第二补强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槽中。
在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补强组件还包括第三补强件,所述第三补强件设置于所述第三管段的连接所述第二管段的端部,并位于所述第三管段的底部。
在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座桶组件包括支撑底座、支撑杆以及支撑围管,所述支撑底座设置于所述第一下叉及所述第二下叉,所述支撑杆设置于所述第三管段,并抵接所述五通,所述支撑杆还连接所述支撑底座,所述支撑围管设置于所述支撑底座的上方,并连接所述支撑杆。
在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补强组件还包括第四补强件,所述第四补强件连接所述第三管段与所述支撑杆,并抵接所述五通。
一种电动车,包括车头、电池、坐垫、外包壳以及如上述任一技术特征所述的车架结构,所述车架结构的前端连接所述车头,所述电池设置于所述车架结构的座桶组件中,所述坐垫设置于所述座桶组件的顶部,所述外包壳包裹所述车架结构、所述电池及所述车头。
本公开的车架结构及电动车,在该车架结构的车架组件中,立管连接下叉组,下叉组具有安装槽,用于安装五通,并且,座桶组件设置在下叉组,并靠近立管设置,通过座桶组件承载电动车的电池,并且,电动车的坐垫设置在座桶组件的顶部。该车架结构的结构进行全新设计,在立管的底部增加下叉组,并在下叉组上开设安装槽以安装五通,并且,将座桶组件设置在下叉组处,能够实现电动车的电池放置在座椅下方,同时,通过下叉组支撑座桶组件,并连接到立管,能够保证车架结构的强度,以保证车架结构的使用可靠性,进而保证电动车的使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公开一实施例的车架结构从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2为图1所示的车架结构从另一角度看的立体图;
图3为图2所示的车架结构的爆炸图。
其中:100、车架结构;110、车架组件;111、立管;1111、第一管段;1112、第二管段;1113、第三管段;11131、第三安装槽;1114、连接管;1115、安装座;112、下叉组;1121、第一下叉;11211、第一安装槽;1122、第二下叉;11221、第二安装槽;1123、连接板;113、五通;114、后架;120、座桶组件;121、支撑底座;122、支撑杆;123、支撑围管;130、补强组件;131、第一补强件;132、第二补强件;133、第三补强件;134、第四补强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公开。但是本公开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公开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公开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公开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公开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公开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公开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参见图1至图3,本公开提供一种车架结构100。该车架结构100应用于电动车中,为电动车的主体结构,以支撑电动车的各个零部件。并且,该车架结构100所应用的电动车为全包电动车;当然,也可以应用于半包电动车或者其他类型的电动车中。而且,该车架结构100所应用的电动车可以为私人电动车或者共享电动车。本公开中,以车架结构100所应用的电动车为全包、共享但动车为例进行说明。
目前,一般电动两轮车的架结构无法满足类似全包车(电池放置在坐垫下方的位置)。这是因为常规的电动车车架,其五通是与中管(立管)做焊接,后平叉(下叉)与五通连接处做焊接处理,形成整体的车架。此时,电池放置在立管的后方,对车架的强度要求相对较低,无法实现电池放置在坐垫下方的车型中。
为此,本公开提供一种新型的车架结构100,该车架结构100能够满足全包的电动车的使用需求,将电池放置在坐垫的下方,同时,还能够保证车架结构100的整体结构强度,以保证车架结构100的可靠性,进而保证电动车的使用性能。以下介绍车架结构100在一实施例的具体结构。
在一实施例中,车架结构100包括车架组件110以及座桶组件120。车架组件110包括立管111、五通113以及下叉组112,所述立管111的底部连接所述下叉组112的一端,所述下叉组112的另一端朝向远离所述立管111的方向延伸,所述下叉组112靠近所述立管111的端部具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用于安装五通113。座桶组件120设置于所述五通113,并连接两个所述下叉,所述座桶组件120用于承载电动车的电池,所述座桶组件120的顶部用于安装所述电动车的坐垫。
车架组件110为车架结构100的主体结构,该车架组件110从前方延伸至后方,并且,车架组件110在前端的位置向上翘起延伸,以连接电动车的车头与车筐。值得说明的是,本公开中,以电动车的行驶方向为基准描述电动车各个部件的结构方向,电动车的车头所在的方向为前方,电动车的车尾所在的方向为后方。用户骑行在电动车后,用户的左手侧为左侧,右手侧为右侧,并且,电动车靠近地面的部位为下方,相应的,电动车的顶部为上方。
车架组件110从电动车的前方延伸至后方,以连接电动车的各个零部件,起到支撑作用。座桶组件120设置在车架组件110上,座桶组件120中用于安装电动车的电池,座桶组件120的顶部安装坐垫。通过该车架组件110与座桶组件120的布局,使得电池位于坐垫的下方。
具体的,车架组件110包括立管111、下叉组112以及五通113,立管111位于下叉组112的前端,立管111的后部分连接下叉组112的前端,下叉组112的后端朝向电动车的后方延伸。立管111的前端向上翘起,以连接车头与车筐,立管111的下方逐渐圆滑过渡呈水平状。下叉组112与水平状的立管111处连接。
下叉组112靠近立管111的表面具有安装槽,该安装槽中安装五通113,并且,五通113的顶部露出安装槽。座桶组件120设置在下叉组112后,并与五通113抵接。五通113为标准件,通过五通113安装中轴碗组,进而实现脚踏部件的安装。关于五通113及其所安装的部件在此不一一赘述,本公开中引入五通113为了说明车架组件110与座桶组件120的设置位置。
座桶组件120连接五通113,并设置在下叉组112上,以改变五通113及座桶组件120的位置,使得五通113及座桶组件120不在位于立管111,而是位于下叉组112,通过下叉组112承载五通113及座桶组件120,一方面,能够改变电池的安装位置,将电池的安装位置后移,使得座桶组件120能够位于坐垫的下方,以适应全包结构的电动车;另一方面,还能够改变车架组件110的受力位置,将受力位置从立管111转移到下叉组112,通过下叉组112承载座桶组件120,保证立管111的使用性能,进而保证车架结构100的整体结构强度。
参见图1至图3,上述实施例的车架结构100进行全新的设计,在立管111的底部增加下叉组112,并在下叉组112上开设安装槽以安装五通113,并且,将座桶组件120设置在下叉组112处,能够实现电动车的电池放置在坐垫下方,同时,通过下叉组112支撑座桶组件120,并连接到立管111,能够保证车架结构100的强度,以保证车架结构100的使用可靠性,进而保证电动车的使用性能。
参见图1至图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下叉组112包括第一下叉1121和第二下叉1122,所述第一下叉1121及所述第二下叉1122的一端同时连接所述立管111的底部,所述第一下叉1121及所述第二下叉1122从连接所述立管111的一端至远离所述立管111的一端逐渐远离。
下叉组112包括两个下叉,这里为了便于描述,记为第一下叉1121与第二下叉1122。第一下叉1121位于左侧,第二下叉1122位于右侧,在图1中,第二下叉1122朝向外侧设置,第一下叉1121设置在第二下叉1122的内侧。第一下叉1121与第二下叉1122的一端连接在立管111,第一下叉1121与第二下叉1122的另一端朝向电动车的后侧延伸,并且,第一下叉1121与第二下叉1122之间存在一定的间距。
而且,第一下叉1121与第二下叉1122之间的间距从前向后是逐渐增加的。也就是说,第一下叉1121与第二下叉1122形成扩口结构,第一下叉1121与第二下叉1122在后端的开口尺寸大于第一下叉1121与第二下叉1122在前端的开口尺寸。这样,第一下叉1121与第二下叉1122之间设置电动车的其他零部件。
可选地,第一下叉1121与第二下叉1122为管状结构,当然,在本公开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下叉1121与第二下叉1122还可为杆状等等。可选地,车架组件110还包括后架114,后架114设置在下叉组112的后端,并且,后架114分别连接第一下叉1121与第二下叉1122,后架114朝向上方延伸,该后架114在后方连接座桶组件120,用于支撑座桶组件120。
参见图1至图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槽分别为第一安装槽11211与第二安装槽11221,所述第一安装槽11211设置于所述第一下叉1121,所述第二安装槽11221设置于所述第二下叉1122,所述五通113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槽11211,并朝向所述第二安装槽11221延伸。
在第一下叉1121与第二下叉1122靠近立管111的端部分别设置安装槽,为了便于描述,在第一下叉1121靠近立管111的表面设置第一安装槽11211,在第二下叉1122靠近立管111的表面设置第二安装槽11221。并且,第一安装槽11211与第二安装槽11221的轴线共线。五通113安装在第一安装槽11211中,并朝向第二安装槽11221延伸。也就是说,五通113部分位于第一安装槽11211中,并且,五通113的另一部分位于第一下叉1121与第二下叉1122之间,但是不位于第二安装槽11221中。
第一安装槽11211用于安装五通113,第二安装槽11221用于对五通113进行避让,以便于与五通113配合的部件安装到五通113。可选地,第一安装槽11211的形状与五通113的形状相适配,这样能够保证五通113的外部贴合第一安装槽11211的内壁,使得五通113能够与第一安装槽11211的内壁均匀接触。
可选地,第一安装槽11211的圆心角小于等于180°。也就是说,第一安装槽11211至多半包围五通113。五通113可以仅仅底部较小的弧面抵接在第一安装槽11211中,当然,第一安装槽11211也可半包围五通113。当然,在本公开的其他实施方式中,五通113与第一安装槽11211配合的形式还可为其他。可选地,第一安装槽11211与第二安装槽11221的形状相同,以起到避让作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下叉组112还包括连接板1123,所述连接板1123连接所述第一下叉1121及所述第二下叉1122的端部,所述连接板1123固定与所述立管111的底部。连接板1123用于连接第一下叉1121与第二下叉1122,进而使得连接板1123、第一下叉1121及第二下叉1122固定到立管111的底部。
第一下叉1121与第二下叉1122朝向立管111的端部相互靠近,并且连接板1123在第一下叉1121与第二下叉1122的上方连接第一下叉1121与第二下叉1122。此时,第一下叉1121的端部、第二下叉1122的端部以及连接板1123围设成下方开口的空间,第一下叉1121、第二下叉1122以及连接板1123安装到立管111后,该空间正好卡在立管111上,通过焊接方式或者固定件方式实现第一下叉1121、第二下叉1122以及连接板1123与立管111固定连接。
可选地,第一下叉1121与第二下叉1122的顶部具有安装位,该安装位用于安装连接板1123。连接板1123通过安装位分别连接第一下叉1121与第二下叉1122。可选地,安装位为安装缺口,连接板1123通过焊接方式或螺纹连接方式固定在安装位。
参见图1至图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立管111包括第一管段1111、第二管段1112以及第三管段1113,所述第一管段1111倾斜设置,所述第二管段1112呈弧形设置,所述第三管段1113沿水平方向延伸,所述第二管段1112连接所述第一管段1111与所述第三管段1113,所述第三管段1113的端部连接所述连接板1123,所述第三管段1113的另一端延穿过所述连接板1123伸入所述第一下叉1121与所述第二下叉1122之间。
第三管段1113沿水平方向设置,第二管段1112呈圆弧形设,第一管段1111沿竖直方向倾斜设置,并朝向前方伸出。第二管段1112的一端连接第一管段1111,第二管段1112的另一端连接第三管段1113,此时,第一管段1111通过第二管段1112向上倾斜翘起。这样,第一管段1111远离第二管段1112的端部能够朝向前侧延伸,并位于上方,以连接车头以及车筐。
参见图1至图3,可选地,立管111还包括连接件,连接件设置在第一管段1111远离第二管段1112的端部,该连接件倾斜设置在第一管段1111,用于连接车头与车筐。可选地,连接件为连接管1114以及安装座1115,连接管1114设置在第一管段1111的端部,并与第一管段1111的倾斜方向相反,安装座1115设置在连接管1114。连接管1114用于连接车头,安装座1115用于安装车筐。
连接管1114卡设在第三管段1113与第二管段1112连接处的端部,并且,第三管段1113的剩余部分位于第一下叉1121与第二下叉1122之间。也就是说,本公开中,立管111的长度较长,从右至左分别设置三个管,分别为第一下叉1121、立管111的第三管段1113以及第二下叉1122,通过立管111配合第一下叉1121与第二下叉1122支撑座桶组件120,提高车架结构100的整体结构强度。
参见图1至图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槽还包括第三安装槽11131,所述第三安装槽11131设置于所述第三管段1113,并与所述第一安装槽11211、所述第二安装槽11221,所述第一安装槽11211、所述第三安装槽11131及所述第二安装槽11221共线。
第三安装槽11131的轴线与第一安装槽11211的轴线共线,第三安装槽11131中安装五通113。也就是说,从右至左分别为第一下叉1121、第三管段1113以及第二下叉1122,相应的,从右至左分别为第一安装槽11211、第三安装槽11131以及第二安装槽11221。第一安装槽11211与第三安装槽11131安装五通113,第二安装槽11221不安装五通113。第三安装槽11131的结构形式与第一安装槽11211相同。
参见图1至图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座桶组件120包括支撑底座121、支撑杆122以及支撑围管123,所述支撑底座121设置于所述第一下叉1121及所述第二下叉1122,所述支撑杆122设置于所述第三管段1113,并抵接所述五通113,所述支撑杆122还连接所述支撑底座121,所述支撑围管123设置于所述支撑底座121的上方,并连接所述支撑杆122。
支撑底座121通过支架设置在第一下叉1121及第二下叉1122,通过第一下叉1121与第二下叉1122承载座桶组件120。支撑杆122设置在立管111的第三管段1113,并在五通113的前侧抵接五通113。支撑杆122通过焊接方式固定在五通113上,并且,支撑杆122还连接支撑底座121的侧边,二者相互支撑。支撑底座121的上方设置支撑围管123,支撑围管123与支撑底座121之间存在一定的间距,支撑围管123的前端连接支撑杆122,支撑围管123的后端连接后架114,实现支撑围管123的支撑。
座桶组件120用于安装承载电池的座桶,座桶穿过支撑围管123安装到支撑底座121,并与支撑底座121连接,此时,支撑围管123围设在座桶的外周,限制座桶的位移,避免座桶倾斜,保证座桶安装后的稳定性,进而保证安装电池的稳定性。
参见图1至图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车架结构100还包括补强组件130,所述补强组件130置于所述车架组件110及所述座桶组件120,用于增强所述车架结构100的强度。补强组件130设置在车架组件110及座桶组件120,通过补强组件130提高车架结构100的整体强度。
参见图1至图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补强组件130包括第一补强件131与第二补强件132,所述第一补强件131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槽11211中,所述第二补强件132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槽11221中。第一补强件131与第二补强件132呈弧形设置,第一补强件131设置在第一安装槽11211的内壁,第二补强件132设置在第二安装槽11221的内壁,五通113安装到第一安装槽11211后,直接与第一补强件131接触。
可以理解的,在第一下叉1121与第二下叉1122开设安装槽后,会影响第一下叉1121与爹下叉的结构强度,为此,本公开在第一安装槽11211中设置第一补强件131,在第二安装槽11221中设置第二补强件132,通过第一补强件131与第二补强件132对安装槽的作用能够对第一下叉1121与第二下叉1122补强,提高第一下叉1121与第二下叉1122的结构强度,进而保证车架结构100的整体结构强度。
可选地,第一补强件131与第二补强件132为补强片。当然,在本公开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补强件131与第二补强件132还可以为加强筋条,加强筋条沿安装槽的内壁设置;或者,第一补强件131与第二补强件132为其他能够起到补强作用的结构形式。
参见图1至图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补强组件130还包括第三补强件133,所述第三补强件133设置于所述第三管段1113的连接所述第二管段1112的端部,并位于所述第三管段1113的底部。第三补强件133用于对立管111进行补强,在立管111上开设第三安装槽11131后,会降低立管111的结构强度。在立管111的第三管段1113的底部设置第三补强件133,并且,第三补强件133靠近第二管段1112设置。
可选地,第三补强件133为补强片。当然,在本公开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三补强件133也可为加强筋条等等。可选地,第三补强件133的边缘具有凸出部,以增加第三补强片与立管111的接触面积。
参见图1至图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补强组件130还包括第四补强件134,所述第四补强件134连接所述第三管段1113与所述支撑杆122,并抵接所述五通113。第四补强件134用于保证支撑杆122的结构强度。第四补强件134的一端连接支撑管,另一端连接第三管段1113,并且,第四补强件134还贴在五通113上,以增强支撑杆122的结构强度,进而保证车架结构100的整体结构强度。可选地,第四补强件134为支撑筋,当然,在本公开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第四补强件134也可为加强板等。
参见图1至图3,上述的车架结构,通过第一下叉1121以及第二下叉1122承载五通113及座桶组件120,一方面,能够改变电池的安装位置,将电池的安装位置后移,使得座桶组件120能够位于坐垫的下方,以适应全包结构的电动车;另一方面,还能够改变车架组件110的受力位置,将受力位置从立管111转移到下叉组112,通过下叉组112承载座桶组件120,保证立管111的使用性能,进而保证车架结构100的整体结构强度。
参见图1至图3,本公开对车架结构100进行全新的设置,将立管111延长穿过下叉组112的连接板1123,并将五通113后移至下叉,并在第一下叉1121与第二下叉1122开设安装槽,将五通113与第一安装槽11211焊接连接。将中轴碗组安装到五通113,并设置第二安装槽11221避位。在第一安装槽11211中设置第一补强件131,第二安装槽11221中设置第二补强件132,第三补强件133设置在第三管墩的底部,第四补强件134连接第三管段1113与支撑杆122,以保证车架结构100的整体结构强度。
本公开还提供一种电动车,包括车头、电池、坐垫、外包壳以及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车架结构100,所述车架结构100的前端连接所述车头,所述电池设置于所述车架结构100的座桶组件120中,所述坐垫设置于所述座桶组件120的顶部,所述外包壳包裹所述车架结构100、所述电池及所述车头。本公开的电动车采用上述实施例的车架结构100后,能够适应全包的电动车车型,同时还能保证整体结构强度。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公开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公开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公开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公开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架组件,包括立管、五通以及下叉组,所述立管的底部连接所述下叉组的一端,所述下叉组的另一端朝向远离所述立管的方向延伸,所述下叉组靠近所述立管的端部具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用于安装五通;以及
座桶组件,设置于所述五通,并连接两个所述下叉,所述座桶组件用于承载电动车的电池,所述座桶组件的顶部用于安装所述电动车的坐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叉组包括第一下叉和第二下叉,所述第一下叉及所述第二下叉的一端同时连接所述立管的底部,所述第一下叉及所述第二下叉从连接所述立管的一端至远离所述立管的一端逐渐远离;
所述安装槽分别为第一安装槽与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设置于所述第一下叉,所述第二安装槽设置于所述第二下叉,所述五通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并朝向所述第二安装槽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叉组还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一下叉及所述第二下叉的端部,所述连接板固定于所述立管的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立管包括第一管段、第二管段以及第三管段,所述第一管段倾斜设置,所述第二管段呈弧形设置,所述第三管段沿水平方向延伸,所述第二管段连接所述第一管段与所述第三管段,所述第三管段的端部连接所述连接板,所述第三管段的另一端延穿过所述连接板伸入所述第一下叉与所述第二下叉之间;
所述安装槽还包括第三安装槽,所述第三安装槽设置于所述第三管段,并与所述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三安装槽及所述第二安装槽共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结构还包括补强组件,所述补强组件置于所述车架组件及所述座桶组件,用于增强所述车架结构的强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强组件包括第一补强件与第二补强件,所述第一补强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槽中,所述第二补强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槽中。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强组件还包括第三补强件,所述第三补强件设置于所述第三管段的连接所述第二管段的端部,并位于所述第三管段的底部。
8.根据权利要求5至7任一项所述的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桶组件包括支撑底座、支撑杆以及支撑围管,所述支撑底座设置于所述第一下叉及所述第二下叉,所述支撑杆设置于所述第三管段,并抵接所述五通,所述支撑杆还连接所述支撑底座,所述支撑围管设置于所述支撑底座的上方,并连接所述支撑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强组件还包括第四补强件,所述第四补强件连接所述第三管段与所述支撑杆,并抵接所述五通。
10.一种电动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头、电池、坐垫、外包壳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车架结构,所述车架结构的前端连接所述车头,所述电池设置于所述车架结构的座桶组件中,所述坐垫设置于所述座桶组件的顶部,所述外包壳包裹所述车架结构、所述电池及所述车头。
CN202220951316.9U 2022-04-24 2022-04-24 车架结构及电动车 Active CN2171462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951316.9U CN217146262U (zh) 2022-04-24 2022-04-24 车架结构及电动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951316.9U CN217146262U (zh) 2022-04-24 2022-04-24 车架结构及电动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146262U true CN217146262U (zh) 2022-08-09

Family

ID=826613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951316.9U Active CN217146262U (zh) 2022-04-24 2022-04-24 车架结构及电动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14626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61567B2 (en) Electric bicycle
JP5169593B2 (ja) 自動二輪車の操向装置
AU2005205848B2 (en) Seat mount structure for saddle ride vehicle
US8037962B2 (en) Motorcycle
JP4383294B2 (ja) 鞍乗型車両
EP3187400B1 (en) Straddled vehicle
KR20040016390A (ko) 전동차량
JP2006315504A (ja) 自動二輪車の排気装置
CN217146262U (zh) 车架结构及电动车
EP2871121A1 (en) Saddle riding type vehicle
JP4986684B2 (ja) 鞍乗り型4輪車
JP2008222010A (ja) 車両
JP4685527B2 (ja) 自動二輪車の排気装置
US7114588B2 (en) Vehicle body frame structure of two-wheeler
CN210822592U (zh) 自行车及其车架结构
JP4464589B2 (ja) 自動2輪車の車体フレーム構造
JP2005119392A (ja) 操向ハンドルのハンドルカバー構造
CN110217296B (zh) 汽车侧围后部的加强连接结构及汽车
CN217496376U (zh) 车架和代步车
JPH11129966A (ja) 自動二輪車用車体フレーム
CN217706110U (zh) 车架和代步车
CN220054031U (zh) 车架及自行车
JP4153120B2 (ja) 二輪車のフレーム構造
JPH10310090A (ja) 自動二輪車のフレーム構造
CN217864536U (zh) 车架及电动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