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146137U - 基于复合工程上装的车架装置 - Google Patents

基于复合工程上装的车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146137U
CN217146137U CN202123166209.XU CN202123166209U CN217146137U CN 217146137 U CN217146137 U CN 217146137U CN 202123166209 U CN202123166209 U CN 202123166209U CN 217146137 U CN217146137 U CN 2171461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seat portion
seat
lug seat
guide ra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16620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沈典诰
姚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an Shanli Mechanical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ian Shanli Mechan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an Shanli Mechanical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ian Shanli Mechan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16620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1461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1461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1461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种基于复合工程上装的车架装置,包含有用于作为机动底盘机架的中间架(2)、设置在中间架(2)上并且用于对中间架(2)进行离地支撑的支腿(4)、设置在中间架(2)上并且用于安装其中一个工程上装的前架(1)、设置在中间架(2)上并且用于安装其中另一个工程上装的后架(3),通过中间架(2),实现了对支腿(4)、前架(1)和后架(3)进行支撑,通过支腿(4),实现了对中间架(2)的稳定支撑,通过前架(1)和后架(3),实现了对两种工程上装的复合式安装,因此扩展了工程机械的使用范围。

Description

基于复合工程上装的车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架装置,尤其是一种基于复合工程上装的车架装置。
背景技术
车架是跨接在汽车前后车桥上的框架式结构,俗称大梁,是汽车的基体,一般由两根纵梁和几根横梁组成,经由悬挂装置﹑前桥﹑后桥支承在车轮上,车架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承受汽车的载荷和从车轮传来的冲击,车架的功用是支撑、连接汽车的各总成,使各总成保持相对正确的位置,并承受汽车内外的各种载荷,在工程机械中也需要使用车架,因此车架装置是一种重要的工程机械部件,在现有的车架装置中,还都是适合单一工程类上装例如装载机上装、挖掘机上装,还没有一种基于复合工程上装的车架装置,从而满足装载机上装和挖掘机上装进行复合安装,实现了一机多个用途,扩展了工程机械的使用范围,
基于申请人于2021年9月28日提供的具有工作过程中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技术交底书、通过检索得到相近的专利文献和背景技术中现有的技术问题、技术特征和技术效果,做出本发明的申请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客体是一种基于复合工程上装的车架装置。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复合工程上装的车架装置,因此扩展了工程机械的使用范围。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包含有用于作为机动底盘机架的中间架、设置在中间架上并且用于对中间架进行离地支撑的支腿、设置在中间架上并且用于安装其中一个工程上装的前架、设置在中间架上并且用于安装其中另一个工程上装的后架。
由于设计了中间架、支腿、前架和后架,通过中间架,实现了对支腿、前架和后架进行支撑,通过支腿,实现了对中间架的稳定支撑,通过前架和后架,实现了对两种工程上装的复合式安装,因此扩展了工程机械的使用范围。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按照对两种工程上装的进行复合式安装的方式把中间架、支腿、前架和后架相互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按照设置前后程上装的安装接口的方式把前架和后架与中间架和支腿联接。
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三机架关联连接设置。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在中间架上分别设置有前架、后架和支腿,在前架和中间架之间设置有销轴。
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通过前架、中间架、后架和支腿,组成了本实用新型的基础技术方案,解决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前架设置为包含有第一架部、第一后耳座部、第二后耳座部、第一上耳座部和第二上耳座部并且第一架部的后端端面上部设置为与第一后耳座部联接,第一架部的后端端面下部设置为与第二后耳座部联接并且第一架部的上端端面前部分别设置为与第一上耳座部和第二上耳座部联接,第一后耳座部和第二后耳座部分别设置为通过销轴与中间架联接并且第一上耳座部和第二上耳座部分别设置为与装载机上装联接,第一架部设置为梯形结构架并且第一后耳座部、第二后耳座部、第一上耳座部和第二上耳座部分别设置为单板座状体。
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对例如装载机上装进行安装的设置。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中间架设置为包含有第二架部、第一前耳座部、第二前耳座部、第一支撑梁部和第二支撑梁部并且第二架部的前端端面上部设置为与第一前耳座部联接,第二架部的前端端面下部设置为与第二前耳座部联接并且第二架部的上端端面前部分别设置为与第一支撑梁部和第二支撑梁部联接,第一前耳座部和第二前耳座部分别设置为通过销轴与前架联接并且第一支撑梁部和第二支撑梁部分别设置为与操纵系统联接,第二架部的后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后架联接并且第二架部的侧面后部设置为与支腿联接,第二架部设置为矩形结构架并且第一前耳座部和第二前耳座部分别设置为双板座状体,第一支撑梁部和第二支撑梁部设置为矩形条状体。
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对主机上装的安装设置。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后架设置为包含有导轨架部、滑动架部和转向座部并且导轨架部设置为与滑动架部滑动式联接,滑动架部设置为通过销轴与转向座部联接并且导轨架部设置为与中间架联接,转向座部设置为与挖掘机上装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导轨架部设置为包含有第一封头板体、第二封头板体、第一导轨体和第二导轨体并且第一导轨体的其中一个端头和第二导轨体的其中一个端头分别设置为与第一封头板体联接,第一导轨体的其中另一个端头和第二导轨体的其中另一个端头分别设置为与第二封头板体联接并且第一导轨体和第二导轨体分别设置为与滑动架部贯串式联接,第一封头板体和第二封头板体分别设置为与中间架联接并且第一封头板体和第二封头板体分别设置为矩形片状体,第一导轨体和第二导轨体分别设置为棒状体。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滑动架部设置为包含有第三架部、第一套管部、第二套管部、第一连接耳座部、第二连接耳座部和第三连接耳座部并且第三架部的后端端面上部设置为与第一套管部联接,第三架部的后端端面下部设置为与第二套管部联接并且第三架部的前端端面上部设置为与第一连接耳座部联接,第三架部的前端端面中间部设置为与第二连接耳座部联接并且第三架部的前端端面下部设置为与第三连接耳座部联接,第一套管部和第二套管部分别设置为与导轨架部套装式联接并且第一连接耳座部和第二连接耳座部分别设置为通过销轴与转向座部联接,第三连接耳座部设置为通过销轴与转向伸缩缸联接并且第三架部设置为梯形结构架,第一套管部和第二套管部分别设置为筒状体并且第一连接耳座部、第二连接耳座部和第三连接耳座部分别设置为单板座状体。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转向座部设置为包含有座部、第四连接耳座部、第五连接耳座部、第六连接耳座部、第三套管部和第七连接耳座部并且座部的后端端面上部设置为与第四连接耳座部联接,座部的后端端面中间部设置为与第五连接耳座部联接并且座部的后端端面下部设置为与第六连接耳座部联接,座部的前端端面上部设置为与第三套管部联接并且座部的前端端面下部设置为与第七连接耳座部联接,第四连接耳座部和第五连接耳座部设置为通过销轴与滑动架部联接并且第六连接耳座部设置为通过销轴与转向伸缩缸联接,第三套管部和第七连接耳座部分别设置为与挖掘机上装联接并且座部设置为H字形结构架,第四连接耳座部、第五连接耳座部、第六连接耳座部和第七连接耳座部分别设置为双板座状体并且第三套管部设置为筒状体。
以上四个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对例如挖掘机上装进行安装的设置。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支腿设置为包含有外套筒部、支腿伸缩缸部和支撑盘部并且外套筒部设置为与支腿伸缩缸部和支撑盘部套装式联接,支腿伸缩缸部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为与外套筒部的腔体底壁联接并且支腿伸缩缸部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通过销轴与支撑盘部联接,外套筒部的内侧面部设置为与中间架联接并且外套筒部设置为矩形箱状体,支腿伸缩缸部设置为两节式伸缩缸并且支撑盘部设置为上端端面部具有连接孔体的座状体。
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对中间架的离地支撑。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中间架和支腿与前架和后架设置为按照前后安装接口的方式分布并且前架的中心线、中间架的中心线和后架的中心线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两个支腿设置在中间架上,外套筒部、第一封头板体和第二封头板体分别设置为与第二架部联接,第一前耳座部设置为与第一后耳座部联接,第二前耳座部设置为与第二后耳座部联接,第四连接耳座部设置为与第一连接耳座部联接,第五连接耳座部设置为与第二连接耳座部联接,第一套管部设置为与第一导轨体联接,第二套管部设置为与第二导轨体联接。
在本技术方案中,对两种工程上装的进行复合式安装的中间架、支腿、前架和后架为重要技术特征,在基于复合工程上装的车架装置的技术领域中,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在本技术方案中的术语都是可以用本技术领域中的专利文献进行解释和理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为中间架2、后架3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右视图,
图4为图2的俯视图,
前架-1、中间架-2、后架-3、支腿-4、第一架部-11、第一后耳座部-12、第二后耳座部-13、第一上耳座部-14、第二上耳座部-15、第二架部-21、第一前耳座部-22、第二前耳座部-23、第一支撑梁部-24、第二支撑梁部-25、导轨架部-31、滑动架部-32、转向座部-33、第一封头板体-311、第二封头板体-312、第一导轨体-313、第二导轨体-314、第三架部-321、第一套管部-322、第二套管部-323、第一连接耳座部-324、第二连接耳座部-325、第三连接耳座部-326、
座部-331、第四连接耳座部-332、第五连接耳座部-333、第六连接耳座部-334、第三套管部-335、第七连接耳座部-336、外套筒部-41、支腿伸缩缸部-42、支撑盘部-43。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审查指南,对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应当理解为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另外,除非特别说明,在下面的实施例中所采用的设备和材料均是市售可得的,如没有明确说明处理条件,请参考购买的产品说明书或者按照本领域常规方法进。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包含有前架1、中间架2、后架3和支腿4并且在中间架2上分别设置有前架1、后架3和支腿4,在前架1和中间架2之间设置有销轴。
在本实施例中,前架1设置为包含有第一架部11、第一后耳座部12、第二后耳座部13、第一上耳座部14和第二上耳座部15并且第一架部11的后端端面上部设置为与第一后耳座部12联接,第一架部11的后端端面下部设置为与第二后耳座部13联接并且第一架部11的上端端面前部分别设置为与第一上耳座部14和第二上耳座部15联接,第一后耳座部12和第二后耳座部13分别设置为通过销轴与中间架2联接并且第一上耳座部14和第二上耳座部15分别设置为与装载机上装联接,第一架部11设置为梯形结构架并且第一后耳座部12、第二后耳座部13、第一上耳座部14和第二上耳座部15分别设置为单板座状体。
通过前架1,形成了对中间架2的支撑连接点,由第一后耳座部12和第二后耳座部13,实现了与中间架2的连接,由第一上耳座部14和第二上耳座部15,实现了与装载机上装的连接处理,由第一架部11,实现了对第一后耳座部12、第二后耳座部13、第一上耳座部14和第二上耳座部15进行支撑处理,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其中一个工程上装的支撑载体。
在本实施例中,中间架2设置为包含有第二架部21、第一前耳座部22、第二前耳座部23、第一支撑梁部24和第二支撑梁部25并且第二架部21的前端端面上部设置为与第一前耳座部22联接,第二架部21的前端端面下部设置为与第二前耳座部23联接并且第二架部21的上端端面前部分别设置为与第一支撑梁部24和第二支撑梁部25联接,第一前耳座部22和第二前耳座部23分别设置为通过销轴与前架1联接并且第一支撑梁部24和第二支撑梁部25分别设置为与操纵系统联接,第二架部21的后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后架3联接并且第二架部21的侧面后部设置为与支腿4联接,第二架部21设置为矩形结构架并且第一前耳座部22和第二前耳座部23分别设置为双板座状体,第一支撑梁部24和第二支撑梁部25设置为矩形条状体。
通过中间架2,形成了对前架1、后架3和支腿4的支撑连接点,由第一前耳座部22和第二前耳座部23,实现了与前架1的连接,由第二架部21,实现了与后架3的连接,实现了与支腿4的连接,由第一支撑梁部24和第二支撑梁部25,实现了与操纵系统的连接处理,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前架1、后架3和支腿4的支撑载体。
在本实施例中,后架3设置为包含有导轨架部31、滑动架部32和转向座部33并且导轨架部31设置为与滑动架部32滑动式联接,滑动架部32设置为通过销轴与转向座部33联接并且导轨架部31设置为与中间架2联接,转向座部33设置为与挖掘机上装联接。
通过后架3,形成了对中间架2的支撑连接点,由导轨架部31,实现了与中间架2的连接,由滑动架部32,实现了与导轨架部31之间进行滑动运动处理,由转向座部33,实现了与滑动架部32之间进行摆动运动处理,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其中另一个工程上装的支撑载体。
在本实施例中,导轨架部31设置为包含有第一封头板体311、第二封头板体312、第一导轨体313和第二导轨体314并且第一导轨体313的其中一个端头和第二导轨体314的其中一个端头分别设置为与第一封头板体311联接,第一导轨体313的其中另一个端头和第二导轨体314的其中另一个端头分别设置为与第二封头板体312联接并且第一导轨体313和第二导轨体314分别设置为与滑动架部32贯串式联接,第一封头板体311和第二封头板体312分别设置为与中间架2联接并且第一封头板体311和第二封头板体312分别设置为矩形片状体,第一导轨体313和第二导轨体314分别设置为棒状体。
通过导轨架部31,形成了对中间架2和滑动架部32的支撑连接点,由第一封头板体311和第二封头板体312,实现了与中间架2的连接,由第一导轨体313和第二导轨体314,实现了与滑动架部32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滑动架部32的支撑载体。
在本实施例中,滑动架部32设置为包含有第三架部321、第一套管部322、第二套管部323、第一连接耳座部324、第二连接耳座部325和第三连接耳座部326并且第三架部321的后端端面上部设置为与第一套管部322联接,第三架部321的后端端面下部设置为与第二套管部323联接并且第三架部321的前端端面上部设置为与第一连接耳座部324联接,第三架部321的前端端面中间部设置为与第二连接耳座部325联接并且第三架部321的前端端面下部设置为与第三连接耳座部326联接,第一套管部322和第二套管部323分别设置为与导轨架部31套装式联接并且第一连接耳座部324和第二连接耳座部325分别设置为通过销轴与转向座部33联接,第三连接耳座部326设置为通过销轴与转向伸缩缸联接并且第三架部321设置为梯形结构架,第一套管部322和第二套管部323分别设置为筒状体并且第一连接耳座部324、第二连接耳座部325和第三连接耳座部326分别设置为单板座状体。
通过滑动架部32,形成了对导轨架部31和转向座部33的支撑连接点,由第一套管部322和第二套管部323,实现了与导轨架部31的连接,由第一连接耳座部324和第二连接耳座部325,实现了与转向座部33的连接,由第三连接耳座部326,实现了与转向伸缩缸的连接,由第三架部321,实现了对第一套管部322、第二套管部323、第一连接耳座部324、第二连接耳座部325和第三连接耳座部326进行连接支撑处理,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转向座部33与导轨架部31之间进行连接的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转向座部33设置为包含有座部331、第四连接耳座部332、第五连接耳座部333、第六连接耳座部334、第三套管部335和第七连接耳座部336并且座部331的后端端面上部设置为与第四连接耳座部332联接,座部331的后端端面中间部设置为与第五连接耳座部333联接并且座部331的后端端面下部设置为与第六连接耳座部334联接,座部331的前端端面上部设置为与第三套管部335联接并且座部331的前端端面下部设置为与第七连接耳座部336联接,第四连接耳座部332和第五连接耳座部333设置为通过销轴与滑动架部32联接并且第六连接耳座部334设置为通过销轴与转向伸缩缸联接,第三套管部335和第七连接耳座部336分别设置为与挖掘机上装联接并且座部331设置为H字形结构架,第四连接耳座部332、第五连接耳座部333、第六连接耳座部334和第七连接耳座部336分别设置为双板座状体并且第三套管部335设置为筒状体。
通过转向座部33,形成了对滑动架部32的支撑连接点,由第四连接耳座部332和第五连接耳座部333,实现了与滑动架部32的连接,由第六连接耳座部334,实现了与转向伸缩缸的连接,由第三套管部335和第七连接耳座部336,实现了与挖掘机上装进行连接支撑处理,由座部331,实现了对第四连接耳座部332、第五连接耳座部333、第六连接耳座部334、第三套管部335和第七连接耳座部336进行连接支撑处理,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挖掘机上装的支撑载体。
在本实施例中,支腿4设置为包含有外套筒部41、支腿伸缩缸部42和支撑盘部43并且外套筒部41设置为与支腿伸缩缸部42和支撑盘部43套装式联接,支腿伸缩缸部42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为与外套筒部41的腔体底壁联接并且支腿伸缩缸部42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通过销轴与支撑盘部43联接,外套筒部41的内侧面部设置为与中间架2联接并且外套筒部41设置为矩形箱状体,支腿伸缩缸部42设置为两节式伸缩缸并且支撑盘部43设置为上端端面部具有连接孔体的座状体。
通过支腿4,形成了对中间架2的支撑连接点,由外套筒部41,实现了与中间架2的连接,由支腿伸缩缸部42和支撑盘部43,实现了对外套筒部41进行抬升处理,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对中间架2进行离地支撑的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中间架2和支腿4与前架1和后架3设置为按照前后安装接口的方式分布并且前架1的中心线、中间架2的中心线和后架3的中心线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两个支腿4设置在中间架2上,外套筒部41、第一封头板体311和第二封头板体312分别设置为与第二架部21联接,第一前耳座部22设置为与第一后耳座部12联接,第二前耳座部23设置为与第二后耳座部13联接,第四连接耳座部332设置为与第一连接耳座部324联接,第五连接耳座部333设置为与第二连接耳座部325联接,第一套管部322设置为与第一导轨体313联接,第二套管部323设置为与第二导轨体314联接。
把第一封头板体311和第二封头板体312与第二架部21连接,把导轨架部31和滑动架部32安装在中间架2上,再把外套筒部41与第二架部21连接,把支腿4安装在中间架2上,把销轴分别安装在第一前耳座部22与第一后耳座部12之间、第二前耳座部23与第二后耳座部13之间,把前架1安装在中间架2上,把销轴分别安装在第四连接耳座部332与第一连接耳座部324之间、第五连接耳座部333与第二连接耳座部325之间,把转向座部33安装在滑动架部32上,在对工程机械进行安装时,把转向伸缩缸通过销轴分别安装在第三连接耳座部326和第六连接耳座部334之间,在前架1和中间架2上安装机动底盘的其它部件,把装载机上装安装在第一上耳座部14和第二上耳座部15上,把挖掘机上装安装在第三套管部335和第七连接耳座部336上。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按照对两种工程上装的进行复合式安装的方式把中间架2、支腿4、前架1和后架3相互联接。
在本实施例中,按照设置前后程上装的安装接口的方式把前架1和后架3与中间架2和支腿4联接。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是以第一个实施例为基础。
本实用新型具有下特点:
1、由于设计了中间架2、支腿4、前架1和后架3,通过中间架2,实现了对支腿4、前架1和后架3进行支撑,通过支腿4,实现了对中间架2的稳定支撑,通过前架1和后架3,实现了对两种工程上装的复合式安装,因此扩展了工程机械的使用范围。
2、由于设计了前架1,实现了固定安装接口设置。
3、由于设计了后架3,实现了具有移动和摆动安装接口设置。
4、由于设计了对结构形状进行了数值范围的限定,使数值范围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的技术特征,不是通过公式计算或通过有限次试验得出的技术特征,试验表明该数值范围的技术特征取得了很好的技术效果。
5、由于设计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在技术特征的单独和相互之间的集合的作用,通过试验表明,本实用新型的各项性能指标为现有的各项性能指标的至少为1.7倍,通过评估具有很好的市场价值。
还有其它的与对两种工程上装的进行复合式安装的中间架2、支腿4、前架1和后架3联接的技术特征都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之一,并且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满足专利法、专利实施细则和审查指南的要求,不再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的实施例都进行描述。
因此在基于复合工程上装的车架装置技术领域内,凡是包含有用于作为机动底盘机架的中间架2、设置在中间架2上并且用于对中间架2进行离地支撑的支腿4、设置在中间架2上并且用于安装其中一个工程上装的前架1、设置在中间架2上并且用于安装其中另一个工程上装的后架3的技术内容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基于复合工程上装的车架装置,其特征是:包含有用于作为机动底盘机架的中间架(2)、设置在中间架(2)上并且用于对中间架(2)进行离地支撑的支腿(4)、设置在中间架(2)上并且用于安装其中一个工程上装的前架(1)、设置在中间架(2)上并且用于安装其中另一个工程上装的后架(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复合工程上装的车架装置,其特征是:在中间架(2)上分别设置有前架(1)、后架(3)和支腿(4),在前架(1)和中间架(2)之间设置有销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复合工程上装的车架装置,其特征是:前架(1)设置为包含有第一架部(11)、第一后耳座部(12)、第二后耳座部(13)、第一上耳座部(14)和第二上耳座部(15)并且第一架部(11)的后端端面上部设置为与第一后耳座部(12)联接,第一架部(11)的后端端面下部设置为与第二后耳座部(13)联接并且第一架部(11)的上端端面前部分别设置为与第一上耳座部(14)和第二上耳座部(15)联接,第一后耳座部(12)和第二后耳座部(13)分别设置为通过销轴与中间架(2)联接并且第一上耳座部(14)和第二上耳座部(15)分别设置为与装载机上装联接,第一架部(11)设置为梯形结构架并且第一后耳座部(12)、第二后耳座部(13)、第一上耳座部(14)和第二上耳座部(15)分别设置为单板座状体。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复合工程上装的车架装置,其特征是:中间架(2)设置为包含有第二架部(21)、第一前耳座部(22)、第二前耳座部(23)、第一支撑梁部(24)和第二支撑梁部(25)并且第二架部(21)的前端端面上部设置为与第一前耳座部(22)联接,第二架部(21)的前端端面下部设置为与第二前耳座部(23)联接并且第二架部(21)的上端端面前部分别设置为与第一支撑梁部(24)和第二支撑梁部(25)联接,第一前耳座部(22)和第二前耳座部(23)分别设置为通过销轴与前架(1)联接并且第一支撑梁部(24)和第二支撑梁部(25)分别设置为与操纵系统联接,第二架部(21)的后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后架(3)联接并且第二架部(21)的侧面后部设置为与支腿(4)联接,第二架部(21)设置为矩形结构架并且第一前耳座部(22)和第二前耳座部(23)分别设置为双板座状体,第一支撑梁部(24)和第二支撑梁部(25)设置为矩形条状体。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复合工程上装的车架装置,其特征是:后架(3)设置为包含有导轨架部(31)、滑动架部(32)和转向座部(33)并且导轨架部(31)设置为与滑动架部(32)滑动式联接,滑动架部(32)设置为通过销轴与转向座部(33)联接并且导轨架部(31)设置为与中间架(2)联接,转向座部(33)设置为与挖掘机上装联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复合工程上装的车架装置,其特征是:导轨架部(31)设置为包含有第一封头板体(311)、第二封头板体(312)、第一导轨体(313)和第二导轨体(314)并且第一导轨体(313)的其中一个端头和第二导轨体(314)的其中一个端头分别设置为与第一封头板体(311)联接,第一导轨体(313)的其中另一个端头和第二导轨体(314)的其中另一个端头分别设置为与第二封头板体(312)联接并且第一导轨体(313)和第二导轨体(314)分别设置为与滑动架部(32)贯串式联接,第一封头板体(311)和第二封头板体(312)分别设置为与中间架(2)联接并且第一封头板体(311)和第二封头板体(312)分别设置为矩形片状体,第一导轨体(313)和第二导轨体(314)分别设置为棒状体,
或,滑动架部(32)设置为包含有第三架部(321)、第一套管部(322)、第二套管部(323)、第一连接耳座部(324)、第二连接耳座部(325)和第三连接耳座部(326)并且第三架部(321)的后端端面上部设置为与第一套管部(322)联接,第三架部(321)的后端端面下部设置为与第二套管部(323)联接并且第三架部(321)的前端端面上部设置为与第一连接耳座部(324)联接,第三架部(321)的前端端面中间部设置为与第二连接耳座部(325)联接并且第三架部(321)的前端端面下部设置为与第三连接耳座部(326)联接,第一套管部(322)和第二套管部(323)分别设置为与导轨架部(31)套装式联接并且第一连接耳座部(324)和第二连接耳座部(325)分别设置为通过销轴与转向座部(33)联接,第三连接耳座部(326)设置为通过销轴与转向伸缩缸联接并且第三架部(321)设置为梯形结构架,第一套管部(322)和第二套管部(323)分别设置为筒状体并且第一连接耳座部(324)、第二连接耳座部(325)和第三连接耳座部(326)分别设置为单板座状体,
或,转向座部(33)设置为包含有座部(331)、第四连接耳座部(332)、第五连接耳座部(333)、第六连接耳座部(334)、第三套管部(335)和第七连接耳座部(336)并且座部(331)的后端端面上部设置为与第四连接耳座部(332)联接,座部(331)的后端端面中间部设置为与第五连接耳座部(333)联接并且座部(331)的后端端面下部设置为与第六连接耳座部(334)联接,座部(331)的前端端面上部设置为与第三套管部(335)联接并且座部(331)的前端端面下部设置为与第七连接耳座部(336)联接,第四连接耳座部(332)和第五连接耳座部(333)设置为通过销轴与滑动架部(32)联接并且第六连接耳座部(334)设置为通过销轴与转向伸缩缸联接,第三套管部(335)和第七连接耳座部(336)分别设置为与挖掘机上装联接并且座部(331)设置为H字形结构架,第四连接耳座部(332)、第五连接耳座部(333)、第六连接耳座部(334)和第七连接耳座部(336)分别设置为双板座状体并且第三套管部(335)设置为筒状体。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复合工程上装的车架装置,其特征是:支腿(4)设置为包含有外套筒部(41)、支腿伸缩缸部(42)和支撑盘部(43)并且外套筒部(41)设置为与支腿伸缩缸部(42)和支撑盘部(43)套装式联接,支腿伸缩缸部(42)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为与外套筒部(41)的腔体底壁联接并且支腿伸缩缸部(42)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通过销轴与支撑盘部(43)联接,外套筒部(41)的内侧面部设置为与中间架(2)联接并且外套筒部(41)设置为矩形箱状体,支腿伸缩缸部(42)设置为两节式伸缩缸并且支撑盘部(43)设置为上端端面部具有连接孔体的座状体。
8.根据权利要求 1 至 7中任一项所述的基于复合工程上装的车架装置,其特征是:前架(1)的中心线、中间架(2)的中心线和后架(3)的中心线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两个支腿(4)设置在中间架(2)上,外套筒部(41)、第一封头板体(311)和第二封头板体(312)分别设置为与第二架部(21)联接,第一前耳座部(22)设置为与第一后耳座部(12)联接,第二前耳座部(23)设置为与第二后耳座部(13)联接,第四连接耳座部(332)设置为与第一连接耳座部(324)联接,第五连接耳座部(333)设置为与第二连接耳座部(325)联接,第一套管部(322)设置为与第一导轨体(313)联接,第二套管部(323)设置为与第二导轨体(314)联接。
CN202123166209.XU 2021-12-16 2021-12-16 基于复合工程上装的车架装置 Active CN2171461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166209.XU CN217146137U (zh) 2021-12-16 2021-12-16 基于复合工程上装的车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166209.XU CN217146137U (zh) 2021-12-16 2021-12-16 基于复合工程上装的车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146137U true CN217146137U (zh) 2022-08-09

Family

ID=826842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166209.XU Active CN217146137U (zh) 2021-12-16 2021-12-16 基于复合工程上装的车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1461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60249922A1 (en) Vehicle suspension with lift axle and pivotal lift spring
CN103052554A (zh) 铁道车辆用转向架
CN105163961A (zh) 轮内电动机驱动车轮用悬架装置
CN106061767A (zh) 机动车的底盘组件
EP0055761B1 (en) Railway truck adaptable to receive a common primary suspension and variable journal bearings
CN100455453C (zh) 悬架和轴组件
CN217146137U (zh) 基于复合工程上装的车架装置
JP2002154787A (ja) 再構成可能なクレーンキャリア
US6322090B1 (en) Suspension system with an oscillating, rigid axle, particularly for tractors
US2835507A (en) Axle mounting for a vehicle
EP2990239A1 (en) Independent wheel suspension comprising pneumatic spring for a semi-trailer and semi-trailer equipped therewith
US2323817A (en) Mining machine carrier
EP1241077A1 (en) Lorry with a lowered, plane floor cab
EP1231083B1 (de) Achsaufhängung für Starrachsen von Nutzfahrzeugen
CN112172428A (zh) 一种非公路矿用自卸汽车的双叉臂式前悬架
CN210591822U (zh) 一种可伸缩汽车底盘及使用该底盘的汽车
CN108482046B (zh) 一种限位支架及钢板弹簧悬架系统
US7665745B2 (en) Device for connecting a wheel axle housing with the chassis of a vehicle
EP0287094A2 (en) Automobile rear suspension structure
CN113716494A (zh) 行走机构及运输车
CN220500395U (zh) 一种平板车前桥装置
CN103072629B (zh) 车载金属油罐与底盘减扭连接装置
CN204998611U (zh) 一种宽体自卸车的车桥
CN219821278U (zh) 一种新型半挂车车厢
CN217124935U (zh) 一种无人车升降系统及无人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