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134715U - 板对板连接器及电路板组件 - Google Patents

板对板连接器及电路板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134715U
CN217134715U CN202221040500.4U CN202221040500U CN217134715U CN 217134715 U CN217134715 U CN 217134715U CN 202221040500 U CN202221040500 U CN 202221040500U CN 217134715 U CN217134715 U CN 2171347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ard
deformation
circuit board
conductive
su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04050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越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Yundian Technology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Yundian Technology 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Yundian Technology 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Yundian Technology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04050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1347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1347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1347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板对板连接器及电路板组件,板对板连接器包括:导电件,导电件包括相对的第一连接端与第二连接端;形变件,形变件包括相互电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变形部,变形部远离第一连接部的一端设有导电引脚,第一连接部与第一连接端固定连接,第一连接部与第一连接端导通,本申请利用导电件和形变件组合形成软硬结合的板对板连接器,可减小板对板连接器在电路板之间占据的空间,当将电路板到电路板之间预先设定的距离存在一定的公差,或在沿着电路板的板面方向,板对板连接器在两电路板上的安装位在实际安装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错位时,在应力的作用下形变件发生形变,以抵消由于尺寸存在偏差导致的应力。

Description

板对板连接器及电路板组件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板对板连接器及电路板组件。
背景技术
目前常利用连接器进行板对板间功率的传输,当前的连接器在安装的过程中,由于板到板之间预先设定的距离会存在一定的公差,并且在沿着板面方向,连接器在两板上的安装位在实际安装的过程中往往存在一定的错位,导致此时的连接器在安装的过程中会对与其连接的电路板造成应力损伤,影响功率的传输,在以上多种因素的影响下,目前急需一种低应力的板对板连接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板对板连接器及电路板组件,旨在解决目前的板对板连接器对电路板造成应力损伤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板对板连接器,包括:
导电件,所述导电件包括相对的第一连接端与第二连接端;
形变件,所述形变件包括相互电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变形部,所述变形部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设有导电引脚,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端电连接。
可选地,至少部分所述变形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连接端至所述第二连接端的方向呈夹角。
可选地,所述变形部包括沿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一子形变部和第二子形变部,所述第一子形变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连接端至所述第二连接端的方向呈夹角,所述导电引脚与所述第二子形变部远离所述第一子形变部的方向连接;
所述第二子形变部沿所述第一连接端至所述第二连接端的方向延伸;或者,所述第二子形变部沿所述第二连接端至所述第一连接端的方向延伸。
可选地,所述变形部沿着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周向设置。
可选地,所述形变件包括一个所述变形部,所述变形部沿着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周向设置;或者,
所述形变件包括至少两个所述变形部,所述至少两个所述变形部沿着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周向设置。
可选地,所述板对板连接器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夹持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导电件的第一连接端具有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端连接,以使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夹持所述第一连接部。
可选地,所述第二连接部呈杆状设置,所述第一连接端开设有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部上开设有贯穿孔,所述第二连接部穿过所述贯穿孔并插入所述连接孔内,以使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端连接;所述连接件的材料为导电材料。
可选地,所述贯穿孔的直径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直径,所述贯穿孔的直径小于所述导电件的直径。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路板组件,包括:
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
及上述实施例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所述导电件的第二连接端连接于所述第二电路板,且所述导电件的第二连接端与所述第二电路板电连接,所述板对板连接器中形变件的导电引脚连接于所述第一电路板,且所述导电件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形变件连接于所述第一电路板背离所述第二电路板的一侧;所述第一电路板对应所述形变件的位置开设有贯穿口,所述导电件的第一连接端穿过所述贯穿口与所述形变件的第一连接部连接;
或者,所述形变件连接于所述第一电路板朝向所述第二电路板的一侧;所述导电件的第一连接端与所述形变件的第一连接部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板对板连接器及电路板组件,利用导电件和形变件组合以形成软硬结合的板对板连接器,可减小板对板连接器在电路板之间占据的空间,当将电路板到电路板之间预先设定的距离存在一定的公差,或者在沿着电路板的板面方向,板对板连接器在两电路板上的安装位在实际安装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错位时,在应力的作用下形变件发生形变,以抵消由于尺寸存在偏差导致的应力。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板对板连接器及对应电路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板对板连接器及对应电路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板对板连接器100;导电件1;第一连接端11;第二连接端12;形变件2;第一连接部21;变形部22;第一子形变部221;第二子形变部222;连接件3;第一夹持部31;第二连接部32;连接孔4;贯穿孔5;电路板组件200;第一电路板6;第二电路板7;贯穿口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申请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申请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申请。此外,本申请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申请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板对板连接器100及电路板组件200。以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板对板连接器及对应电路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板对板连接器及对应电路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首先,如图1及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板对板连接器100,通过板对板连接器100可导通不同的电路板,以实现电路板对电路板之间功率的传输,本申请提供的板对板连接器100包括:
导电件1,导电件1包括相对的第一连接端11与第二连接端12,第一连接端11与第二连接端12可通过导电件1本体实现电连接;
板对板连接器100还包括形变件2,形变件2包括相互电连接的第一连接部21和变形部22,变形部22可在外力的作用下发生相应的变形,变形部22远离第一连接部21的一端设有导电引脚,导电引脚与变形部22电连接,第一连接部21与第一连接端11连接,第一连接部21与第一连接端11电连接。
其中,导电件1的材料可为导电材料;变形部22的材料可为导电形变材料,即,易发生形变的导电材料,同时,第一连接部21的材料也可为导电形变材料,或者普通的导电材料。
具体的,导电件1可为导电金属柱,例如铜柱等,铜柱的截面可不局限为圆形,还可以为正方形,六边形等多种形式;导电形变材料可为薄的易变形的金属,例如薄铜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板对板连接器100,利用导电件1和形变件2组合以形成软硬结合的板对板连接器100,当将电路板到电路板之间预先设定的距离存在一定的公差,或者在沿着电路板的板面方向,板对板连接器100在两电路板上的安装位在实际安装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错位时,在应力的作用下形变件2发生形变,以抵消由于尺寸存在偏差导致的应力。同时,由于导电件1和形变件2组合可减小板对板连接器100在电路板之间占据的空间。
可选地,至少部分变形部22的延伸方向与第一连接端11至第二连接端12的方向呈夹角,便于在应力的作用下,与第一连接端11至第二连接端12的方向呈夹角的部分变形部22发生形变,以抵消应力。
其中,变形部22可包括弯折结构;或者,变形部22整体的延伸方向与第一连接端11至第二连接端12的方向呈夹角。
具体的,变形部22可为具有弯折结构的“L”型结构,其中弯折过度区域可为平滑的曲面;或者,变形部22整体不具有弯折结构,变形部22与第一连接部21可组成“V”型结构,此时全部变形部22的延伸方向与第一连接端11至第二连接端12的方向呈夹角。
可选地,变形部22包括沿远离第一连接部21的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一子形变部221和第二子形变部222,第一子形变部221和第二子形变部222电连接,第一子形变部221的延伸方向与第一连接端11至第二连接端12的方向呈夹角,第一子形变部221在受到应力时易发生形变,导电引脚与第二子形变部222远离第一子形变部221的方向连接,导电引脚的一端与第二子形变部222电连接,导电引脚的另一端用于和电路板上导电区域电连接。
其中,当板对板连接器100用于连接不同电路板时,电流的导通方向可为其中一块电路板至导电件1,导电件1至第一连接部21,第一连接部21至第一子形变部221,第一子形变部221至第二子形变部222,第二子形变部222至另一块电路板。
具体的,导电引脚可通过锡焊以焊接在电路板上的导电区域。
可选地,第二子形变部222沿第一连接端11至第二连接端12的方向延伸,便于在两块电路板的外侧设置形变部,此时设置板对板连接器100比较方便;或者,第二子形变部222沿第二连接端12至第一连接端11的方向延伸,便于在两块电路板的内侧设置形变部,此时可缩减导电件1的长度,减少成本。
其中,第二子形变部222的延伸方向与第一子形变部221的延伸方向呈夹角设置。
具体的,当第二子形变部222沿第一连接端11至第二连接端12的方向延伸时,需要在形变部连接的电路板对应位置设置贯穿口8,以使导电件1通过;当第二子形变部222沿第二连接端12至第一连接端11的方向延伸时,形变部连接的电路板对应位置可不用设置贯穿口8,此时可简化安装板对板连接器100的安装流程。
可选地,变形部22沿着第一连接部21的周向设置,以使第一连接部21所受的应力可均匀传导至变形部22。
其中,变形部22的数量大于或者等于一个;当变形部22的数量为多个时,变形部22可沿着第一连接部21的周向依次设置,多个变形部22可分布于第一连接部21的一侧或者两侧。
具体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变形部22的数量可为一个或者多个,当变形部22的数量为一个时,此时变形部22可分布在第一连接部21的一侧,由于在收到外力时,单侧的变形部22受力发生形变,此时单侧的变形部22相较于双侧的变形部22更易发生形变,当生产加工形变件2时采用该方案时,变形部22设置在第一连接部21的一侧可便于对形变件2的加工,使得形变件2的结构更加简单,同时,相较于双侧设置变形部22,单侧设置变形部22更节省原料,因此,单侧设置变形部22可降低形变件2的生产加工成本。
可选地,形变件2包括一个变形部22,变形部22沿着第一连接部21的周向设置。
其中,变形部22可与第一连接部21的外边缘电连接。
具体的,变形部22可与第一连接部21一体成型。
可选地,形变件2包括至少两个变形部22,至少两个变形部22沿着第一连接部21的周向设置,通过在第一连接部21的周向设置至少两个变形部22可实现利用变形部22抵消更多的压力。
其中,形变件2的变形部22可分布在第一连接部21的一侧或两侧,或围绕着第一连接部21的外边缘依次分布。
在一些实施例中,形变件2的变形部22均可通过锡焊焊接在电路板上,此时多个变形部22同时传输电流可达到并联降阻抗的效果,有助于功率的传输。当形变件2的变形部22为两个时,两个变形部22可分布在第一连接部21的两侧,两个变形部22可对称设置,以分散应力,或者两个变形部22可分布在第一连接部21的一侧,以使变形部22较易变形。
在其它的一些实施例中,形变件2的变形部22为两个,两个变形部22中任意一个变形部22可沿着背离电路板一侧方向上弯折设置,余下的一个变形部22可通过锡焊焊接在电路板上,此时由于单侧的变形部22更易发生形变,更易抵消由于尺寸存在偏差导致的应力。
具体的,变形部22的数量为两个时,两个变形部22可对称设置,以分散应力。
可选地,第二子形变部222呈板状设置,第二子形变部222的一侧边缘与第一子形变部221连接,第二子形变部222的边缘连接有多个导电引脚,多个导电引脚可电连接不同的导电区域,可实现电路板上多线路功率传输至另一电路板,或者,将一电路板上的功率传输至另一多线路电路板上。
其中,多个导电引脚凸设于第二子形变部222。
具体的,多个导电引脚可自第二子形变部222的延伸方向延伸,可将第二子形变部222的边缘部分间隔开设多个开口,相邻两个开口之间的凸出部分形成导电引脚。
可选地,多个导电引脚沿第二子形变部222远离第一子形变部221边缘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分布,以电连接间隔分布在电路板上不同的导电区域。
其中,多个导电引脚的间隔分布可预先根据电路板上导电区域的间距来确定。
具体的,多个导电引脚沿第二子形变部222远离第一子形变部221边缘的长度方向可依次等间距分布。
可选地,板对板连接器100还包括连接件3,连接件3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夹持部31和第二连接部32,导电件1的第一连接端11具有第二夹持部,第二连接部32与第一连接端11连接,以使第一夹持部31和第二夹持部夹持第一连接部21,通过第一夹持部31和第二夹持部夹持第一连接部21可实现导电件1与第一连接部21的电连接。
其中,第二连接部32可与第一连接端11可拆卸连接,以方便板对板连接器100的安装与拆卸。
具体的,第二连接部32可与第一连接端11通过螺纹连接或者卡接等方式可拆卸连接。
可选地,连接件3的第二连接部32呈杆状设置,第一连接端11开设有连接孔4,第一连接部21上开设有贯穿孔5,第二连接部32穿过贯穿孔5并插入连接孔4内,以使第二连接部32与第一连接端11连接,第一连接部21与第一连接端11相互接触以实现导电件1和形变件2电路的导通。
其中,连接件3可为螺栓。
具体的,连接孔4壁可设置有螺纹,第二连接部32可设置有与连接孔4内螺纹相匹配的螺纹,两者可通过螺纹连接。
可选地,连接件3的材料为导电材料,以实现导电件1中电流可同时流入连接件3和形变件2,而流入连接件3和形变件2的电流可流入相同的电路板,通过连接件3和形变件2两条电流通路的并联可降低板对板连接器100的阻抗。
其中,连接件3可为金属导电材质。
具体的,连接件3可为铜栓或者铁栓。
可选地,贯穿孔5的直径大于或者等于第二连接部32的直径,贯穿孔5的直径小于导电件1的直径,通过控制贯穿孔5的直径,可控制形变件2与导电件1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控制板对板连接器100设置在电路板中的阻抗。
其中,贯穿孔5的直径越大,形变件2与导电件1之间的接触面积越小,此时,板对板连接器100设置在电路板中的阻抗越大。
具体的,当板对板连接器100设置在电路板中的阻抗较小时,贯穿孔5的直径应该稍大于第二连接部32的直径。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出一种电路板组件200,该电路板组件200包括板对板连接器100,该板对板连接器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电路板组件200中板对板连接器100采用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如图1及图2所示,一种电路板组件200,包括:
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一电路板6和第二电路板7;
及上述实施例中任意一项的板对板连接器100,导电件1的第二连接端12连接于第二电路板7,且导电件1的第二连接端12与第二电路板7电连接,板对板连接器100中形变件2的导电引脚连接于第一电路板6,且导电件1与第一电路板6电连接,通过板对板连接器100可消除第一电路板6和第二电路板7由于尺寸的公差引起的应力损伤。
其中,当第一电路板6和第二电路板7由于尺寸的公差导致板对板连接器100和电路板间应力过强时,可通过形变件2发生形变来抵消应力。
具体的,形变件2可发生沿着第一电路板6和第二电路板7距离方向上的形变,或者发生沿着电路板的板面延伸方向的形变。
如图1所示。可选地,形变件2连接于第一电路板6背离第二电路板7的一侧;第一电路板6对应形变件2的位置开设有贯穿口8,导电件1的第一连接端11穿过贯穿口8与形变件2的第一连接部21连接,此时安装板对板连接器100较方便;
或者,如图2所示,形变件2连接于第一电路板6朝向第二电路板7的一侧;导电件1的第一连接端11与形变件2的第一连接部21连接,此时可缩短导电件1的长度以节省成本。
其中,可根据电路板间的间距和导电件1的长度来选择形变件2设置的位置。当形变件2连接于第一电路板6朝向第二电路板7的一侧时,第一电路板6对应形变件2的位置可开设有贯穿口8,此时便于导电件1从贯穿口8进入两块电路板之间进行安装;或者,第一电路板6对应形变件2的位置可不开设有贯穿口8,导电件1可从两块电路板之间的间隙进入,以实现导电件1的安装。
具体的,当导电件1的长度稍小于电路板间的间距时,可选择将形变件2连接于第一电路板6朝向第二电路板7的一侧,导电件1的第一连接端11与形变件2的第一连接部21连接。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板对板连接器及电路板组件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核心思想;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导电件,所述导电件包括相对的第一连接端与第二连接端;
形变件,所述形变件包括相互电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变形部,所述变形部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设有导电引脚,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端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所述变形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连接端至所述第二连接端的方向呈夹角。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部包括沿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一子形变部和第二子形变部,所述第一子形变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连接端至所述第二连接端的方向呈夹角,所述导电引脚与所述第二子形变部远离所述第一子形变部的方向连接;
所述第二子形变部沿所述第一连接端至所述第二连接端的方向延伸;或者,所述第二子形变部沿所述第二连接端至所述第一连接端的方向延伸。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部沿着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周向设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形变件包括一个所述变形部,所述变形部沿着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周向设置;或者,
所述形变件包括至少两个所述变形部,所述至少两个所述变形部沿着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周向设置。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对板连接器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夹持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导电件的第一连接端具有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端连接,以使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夹持所述第一连接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呈杆状设置,所述第一连接端开设有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部上开设有贯穿孔,所述第二连接部穿过所述贯穿孔并插入所述连接孔内,以使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端连接;所述连接件的材料为导电材料。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贯穿孔的直径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直径,所述贯穿孔的直径小于所述导电件的直径。
9.一种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
及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所述导电件的第二连接端连接于所述第二电路板,且所述导电件的第二连接端与所述第二电路板电连接,所述板对板连接器中形变件的导电引脚连接于所述第一电路板,且所述导电件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电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形变件连接于所述第一电路板背离所述第二电路板的一侧;所述第一电路板对应所述形变件的位置开设有贯穿口,所述导电件的第一连接端穿过所述贯穿口与所述形变件的第一连接部连接;
或者,所述形变件连接于所述第一电路板朝向所述第二电路板的一侧;所述导电件的第一连接端与所述形变件的第一连接部连接。
CN202221040500.4U 2022-04-28 2022-04-28 板对板连接器及电路板组件 Active CN2171347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40500.4U CN217134715U (zh) 2022-04-28 2022-04-28 板对板连接器及电路板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40500.4U CN217134715U (zh) 2022-04-28 2022-04-28 板对板连接器及电路板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134715U true CN217134715U (zh) 2022-08-05

Family

ID=826511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040500.4U Active CN217134715U (zh) 2022-04-28 2022-04-28 板对板连接器及电路板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13471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129C (zh) 具有带改进的固定装置的端子的电连接器
US10361525B2 (en) Connector, cable harness assembly, vehicle can bus connector and connection terminal
CN100362698C (zh) 压配合端子、连接构造及电子设备
CN217134715U (zh) 板对板连接器及电路板组件
EP3323161B1 (en) Connector for power batteries, power battery module, power battery pack and vehicle
CN201004491Y (zh) 一种直角弯式印制板圆形电连接器插座
CN102780101A (zh) 电子部件
EP2317607B1 (en) Connector comprising a reinforcing plate to be soldered to a substrate
CN213072427U (zh) 电流传输组件和直流转换器
CN208078242U (zh) 端子连接组件及扬声器
CN203351793U (zh) 线缆连接器组合
CN215933875U (zh) 稳定型连接端子及连接器
CN216288842U (zh) 焊接端子、bms保护板及电子产品
CN209948123U (zh) 连接端子及连接器
CN220122150U (zh) 一种快插母端及快插装置
CN220544416U (zh) 一种rf同轴线缆连接器
CN219267941U (zh) 端子及应用其的连接器
CN216413313U (zh) 一种电连接器、电路板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18632489U (zh) 一种接线端子排
CN219419540U (zh) 一种电连接件
CN215579092U (zh) 一体式接线端子
CN217306885U (zh) 防止金属屑产生的连接器卡扣硬干涉装配结构
CN219163720U (zh) 一种新型主线接电端子
CN217691813U (zh) 一种新型的小尺寸连接器
CN208189826U (zh) 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