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072427U - 电流传输组件和直流转换器 - Google Patents
电流传输组件和直流转换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072427U CN213072427U CN202021863102.3U CN202021863102U CN213072427U CN 213072427 U CN213072427 U CN 213072427U CN 202021863102 U CN202021863102 U CN 202021863102U CN 213072427 U CN213072427 U CN 21307242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unting structure
- current
- circuit board
- current output
- connecting por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流传输组件和具有该电流传输组件的直流转换器,电流传输组件包括共模电感、电连接件和电路板,所述共模电感包括电流输出部,所述电连接件包括相互连接的安装部和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电流输出部连接,所述安装部自远离所述连接部的第一端面与所述电路板连接,电流自所述电流输出部经所述电连接件传输至所述电路板。通过设置相互连接的安装部和连接部,连接部与电流输出部连接,安装部的第一端面与电路板连接,不需要使用铜排或线缆进行转接,结构简单,且电连接件与共模电感的电流输出部之间,以及电连接件和电路板之间的安装方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领域属于电气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流传输组件以及包括该电流传输组件的直流转换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电气技术的发展,燃料电池大功率DCDC(直流-直流转换器)高压配电部分需要满足结构简单、易安装的特点。其中,共模电感(Common mode Choke,CMC),也叫共模扼流圈,用于过滤共模的电磁干扰信号,电流经共模电感传输至电路板以对其他插件进行高压配电。
目前,共模电感和电路板之间通常使用铜排或线缆进行转接以实现电流的传输,然而,使用铜排或线缆进行连接时,其与共模电感和电路板之间需采用额外安装结构进行安装,结构复杂且安装难度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流传输组件和直流转换器,其中共模电感和电路板之间的电连接件结构简单且易于安装。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流传输组件,电流传输组件包括共模电感、电连接件和电路板,所述共模电感包括电流输出部,所述电连接件包括相互连接的安装部和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电流输出部连接,所述安装部自远离所述连接部的第一端面与所述电路板连接,电流自所述电流输出部经所述电连接件传输至所述电路板。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部的横截面的形状为以下任意一种:N边形,N为大于等于3的正整数;椭圆形;梅花形。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端面上设有第一安装结构,所述电路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结构对应的第二安装结构,所述第一安装结构和所述第二安装结构直接固定连接;或,所述第一安装结构和所述第二安装结构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安装结构为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安装结构为与所述第一凹槽对应的第一凸起;或,所述第一安装结构为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安装结构为与所述第二凸起对应的第二凹槽。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安装结构为第一螺孔,所述第二安装结构为第一通孔,所述紧固件为螺钉。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部包括螺杆结构,所述电流输出部上设有第二螺孔,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螺孔相配合,以使所述电连接件固定至所述电流输出部。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共模电感固定在壳体上,所述电流输出部设有第二通孔,所述壳体上设有第三安装结构,所述连接部通过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三安装结构固定连接,所述安装部包括与所述第一端面相背的第二端面,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二端面连接,所述电流输出部与所述第二端面连接。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均设有导电胶。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流输出部包括正极输出部和负极输出部,所述电连接件包括正极电连接件和负极电连接件,所述正极电连接件的连接部与所述正极输出部电连接,所述正极电连接件的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所述负极电连接件的连接部与所述负极输出部电连接,所述负极电连接件的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直流转换器,所述直流转换器包括第一方面任一项实施方式所述的电流传输组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流传输组件中,通过设置相互连接的安装部和连接部,连接部与电流输出部连接,安装部的第一端面与电路板连接,不需要使用铜排或线缆进行转接,结构简单,且电连接件与共模电感的电流输出部之间,以及电连接件和电路板之间的安装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一种实施例的直流转换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直流转换器的俯视图;
图3是一种实施例的电流传输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电流传输组件的俯视图;
图5是图3所示电流传输组件的侧视图;
图6是一种实施例的电连接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图1是一种实施例的直流转换器100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直流转换器1000的俯视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直流转换器1000,该直流转换器1000包括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流传输组件100。可以理解的是,直流转换器1000还包括壳体200,电流传输组件100安装固定在壳体200上。由于电流传输组件100的电连接件20的结构简单,且与共模电感10和电路板30之间的安装较为方便,从而简化了直流转换器1000的整体组装结构,缩短了电流传输路径,以使电流在传输过程中的损耗降低,进而更加高效的实现电流传输功能。
请一并参阅图3、图4和图5,图3是一种实施例的电流传输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所示电流传输组件100的俯视图。图5是图3所示电流传输组件100的侧视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流传输组件100,该电流传输组件100包括共模电感10、电连接件20和电路板30。共模电感10包括电流输出部11,电连接件20包括相互连接的安装部21和连接部22。连接部22与电流输出部11连接,安装部21远离连接部22的第一端面211与电路板30连接,电流自电流输出部11经电连接件20传输至电路板30。
其中,电流输出部11用于输出电流,电连接件20用于与电流输出部11和电路板30之间电连接,以使电流经电流输出部11传输至电路板30。电连接件20包括互相连接的安装部21和连接部22,在安装过程中,安装部21用于与安装工具(如扳手、套筒等)相配合,从而受力使连接部22与电流输出部11之间固定连接,使得两者之间的安装固定更加方便,同时,安装部21自远离连接部22的第一端面211与电路板30之间固定连接,进而使得电流输出部11与电路板30之间通过电连接件20固定在一起,从而有效实现电流传输功能。
其中,电连接件20为铜制结构,具有较好的导电性能,能够有效实现电流的传输,且铜制结构的结构强度大,能够有效固定并支撑电路板30,使得电流传输组件100的整体结构稳定性高。可以理解的是,电连接件20包括但不限于由铜制材料制成,还可以由其他任意满足相应功能的材料制成,在此不进行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流传输组件100中,由于电连接件20包括相互连接的安装部21和连接部22,连接部22与电流输出部11连接,安装部21的第一端面211与电路板30连接,不需要使用铜排或线缆进行转接,结构简单,且电连接件20与共模电感10的电流输出部11之间,以及电连接件20和电路板30之间的安装方便。
一种实施例中,电流输出部11包括正极输出部101和负极输出部102,相对应的,电连接件20有两个,分别与正极输出部101和负极输出部102连接,与正极输出部101连接的电连接件20称为正极电连接件201,与负极输出部102连接的电连接件20称为负极电连接件202。正极电连接件201的连接部22与正极输出部101连接,正极电连接件201的第一端面211与电路板30连接,以使与电路板30相连接的相关插件的正极和正极输出部101之间实现电连接;负极电连接件202的连接部22与负极输出部102连接,负极电连接件202的第一端面211与电路板30连接,以使与电路板30相连接的相关插件的负极和负极输出部102之间实现电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电路板30上可设置导线,导线的一端与正极电连接件201连接,另一端与相关插件的正极连接,以使正极电流通过导线传输至相关插件,并使得正极电流和负极电流不会因同时在电路板30上传输而造成电流串流的情况。
请一并参阅图6,图6是一种实施例的电连接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一种实施例中,安装部21的横截面的形状为以下任意一种:N边形,N为大于等于3的正整数;椭圆形;梅花形。即,安装部21的横截面的形状为非圆形。当安装部21的横截面为上述形状,安装部21在与安装工具相配合时,安装部21能够更好的受力,从而带动连接部22进行转动或移动,以使连接部22与电流输出部11之间的固定安装更加的方便。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工艺生产中,套筒内部配合结构的横截面通常为六边形,因此,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安装部21的横截面的形状同样为六边形,从而能够更好的与套筒相配合,无需再设计加工与安装部21相对应的套筒结构,从而降低了工艺成本。可以理解的是,N边形不仅限于六边形,还可以为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八边形、十六边形、十八边形等任意多边形,在此不进行一一赘述。
一种实施例中,安装部21背离连接部22的一端可设计为圆台结构213,以避免六棱柱状的安装部21在与电路板30连接时,棱角位置对电路板30造成应力损伤。
本实施例中,电连接件20的安装部21远离连接部22的第一端面211与电路板30连接,两者之间的连接方式有多种,可以通过导电胶进行连接,也可以通过安装结构进行配合连接,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端面211与电路板30之间通过导电胶进行连接时,两者之间的连接较为稳固,稳定性高,然而电路板30和电连接件20之间难以拆卸,结构灵活性较差,且不利于后期维修作业的进行。而当第一端面211与电路板30之间通过安装结构进行配合连接时,两者之间同样可以进行稳固的连接,且电连接件20和电路板30之间的安装和拆卸过程均较为方便,灵活性较强。
请一并参阅图4和图6,一种实施例中,第一端面211上设有第一安装结构41,电路板30上设有与第一安装结构41对应的第二安装结构42,第一安装结构41和第二安装结构42之间直接固定连接。通过第一安装结构41和第二安装结构42之间的配合,即可实现第一端面211和电路板30之间的固定连接,从而使得电连接件20和电路板30之间的安装固定较为方便,有利于更加高效的实现电流传输功能。
一种实施例中,第一安装结构41为第一凹槽(图未示),第二安装结构42为与第一凹槽对应的第一凸起(图未示)。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安装结构41和第二安装结构42分别为凹槽结构和凸起结构时,第一凹槽与第一凸起之间可相互配合,以实现电连接件20和电路板30之间的固定连接。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凹槽的横截面尺寸可略小于第一凸起的横截面尺寸,当第一凸起卡接在第一凹槽内时,第一凹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弹性形变,通过第一凹槽的弹性夹紧力,使得第一凸起与第一凹槽之间的配合连接更加稳固。
一种实施例中,第一安装结构41为第二凸起(图未示),第二安装结构42为与第二凸起对应的第二凹槽(图未示)。当第一安装结构41和第二安装结构42分别为凸起结构和凹槽结构时,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是,第二凹槽和第二凸起之间可相互配合,以实现电连接件20和电路板30之间的固定连接。同时,第二凹槽的横截面尺寸可略小于第二凸起的横截面尺寸,以使第二凹槽和第二凸起之间的配合连接更加稳固。
如图4所示,一种实施例中,第一端面211上设有第一安装结构41,电路板30上设有与第一安装结构41对应的第二安装结构42,第一安装结构41和第二安装结构42通过紧固件40固定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一些在工作过程中受到的振动和碰撞较多的产品,为保证电流传输组件100的功能正常,电连接件20和电路板30之间的固定连接需要有极高的稳定性,在此情况下,第一安装结构41和第二安装结构42通过紧固件40进行固定连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安装结构41为第一螺孔,第二安装结构42为第一通孔,紧固件40为螺钉。通过上述结构使得电连接件20和电路板30之间的固定连接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且上述结构较为简单,同时使得电连接件20和电路板30之间的安装固定较为方便。
一种实施例中,连接部22包括螺杆结构,电流输出部11上设有第二螺孔111,连接部22与第二螺孔111相配合,以使电连接件20固定至电流输出部11。其中,连接部22与电流输出部11之间通过螺杆和螺孔配合连接,使得电连接件20与电流输出部11之间固定连接,以实现电流传输功能,同时上述连接结构较为简单,并使得电连接件20和电流输出部11之间的安装较为方便。
一种实施例中,共模电感10固定在壳体200上,电流输出部11设有第二通孔(图未示),壳体200上设有第三安装结构(图未示),连接部22通过第二通孔与第三安装结构固定连接,安装部21包括与第一端面211相背的第二端面212,连接部22与第二端面212连接,电流输出部11与第二端面212连接。可以理解的是,当电流输出部11的结构厚度较小的情况下,电流输出部11上无法设置相应的螺孔,在此情况下,由于共模电感10固定在直流转换器1000的壳体200上,电流输出部11同样与壳体200相连接,可仅在电流输出部11上设置第二通孔,连接部22穿过第二通孔与壳体200上的第三安装部21相配合,以实现电连接件20与电流输出部11之间的固定,同时,电连接件20的第二端面212与电流输出部11相贴合,以实现电连接件20与电流输出部11之间电连接,从而保证电流传输功能正常。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包括但不限于螺杆结构,第三安装结构包括但不限于螺孔结构,连接件和第三安装结构相配合的结构可以为多种,只需满足相应固定连接功能即可,在此不进行一一赘述。
一种实施例中,第一端面211和第二端面212均设有导电胶。导电胶的存在,使得第一端面211和电路板30之间,以及第二端面212与电流输出部11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提高了电流传输组件100的整体结构稳定性。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流传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共模电感、电连接件和电路板,所述共模电感包括电流输出部,所述电连接件包括相互连接的安装部和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电流输出部连接,所述安装部远离所述连接部的第一端面与所述电路板连接,电流自所述电流输出部经所述电连接件传输至所述电路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流传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的横截面的形状为以下任意一种:N边形,N为大于等于3的正整数;椭圆形;梅花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流传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面上设有第一安装结构,所述电路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结构对应的第二安装结构,所述第一安装结构和所述第二安装结构直接固定连接;或,所述第一安装结构和所述第二安装结构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流传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结构为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安装结构为与所述第一凹槽对应的第一凸起;或,所述第一安装结构为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安装结构为与所述第二凸起对应的第二凹槽。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流传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结构为第一螺孔,所述第二安装结构为第一通孔,所述紧固件为螺钉。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电流传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包括螺杆结构,所述电流输出部上设有第二螺孔,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螺孔相配合,以使所述电连接件固定至所述电流输出部。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电流传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共模电感固定在壳体上,所述电流输出部设有第二通孔,所述壳体上设有第三安装结构,所述连接部通过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三安装结构固定连接,所述安装部包括与所述第一端面相背的第二端面,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二端面连接,所述电流输出部与所述第二端面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流传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均设有导电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流传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输出部包括正极输出部和负极输出部,所述电连接件包括正极电连接件和负极电连接件,所述正极电连接件的连接部与所述正极输出部电连接,所述正极电连接件的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所述负极电连接件的连接部与所述负极输出部电连接,所述负极电连接件的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
10.一种直流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转换器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电流传输组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863102.3U CN213072427U (zh) | 2020-08-28 | 2020-08-28 | 电流传输组件和直流转换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863102.3U CN213072427U (zh) | 2020-08-28 | 2020-08-28 | 电流传输组件和直流转换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072427U true CN213072427U (zh) | 2021-04-27 |
Family
ID=755555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863102.3U Active CN213072427U (zh) | 2020-08-28 | 2020-08-28 | 电流传输组件和直流转换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072427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8098781A (zh) * | 2024-04-23 | 2024-05-28 | 深圳市德兰明海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电感模组及逆变器 |
-
2020
- 2020-08-28 CN CN202021863102.3U patent/CN213072427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8098781A (zh) * | 2024-04-23 | 2024-05-28 | 深圳市德兰明海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电感模组及逆变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3072427U (zh) | 电流传输组件和直流转换器 | |
CN201054455Y (zh) | 插脚 | |
CN217983766U (zh) | 一种换电连接器 | |
CN211981070U (zh) | 一种sata板对板连接器组合装置 | |
CN110401080B (zh) | 一种三通连接端子 | |
CN221614234U (zh) | 一种高稳定性电连接器 | |
CN220421059U (zh) | 一种软性铜排 | |
CN221079895U (zh) | 一种用于交流接触器的外置式电路模块 | |
CN219696746U (zh) | 连接器组件及电子设备 | |
CN218770174U (zh) | 一种大电流输出铜排的防摆动组件 | |
CN221201637U (zh) | 电机连接器及电机 | |
CN220021729U (zh) | 一种组合式pdu排插 | |
CN219696759U (zh) | 母端连接器及包含该连接器的电子设备 | |
CN116014484B (zh) | 连接器组件及电子设备 | |
CN207217923U (zh) | 一种插pin式蛇形弹簧端子 | |
CN221747513U (zh) | 一种插座结构 | |
CN219107101U (zh) | 充电装置及充电系统 | |
CN217388161U (zh) | 一种母线槽用低接触电阻的触头 | |
CN216251502U (zh) | 一种具有连接扩充功能的主机电源 | |
CN221176793U (zh) | 带有斜边槽的稳固型连接器 | |
CN212659699U (zh) | 一种新型插接件 | |
CN219937393U (zh) | 一种可快速安装g形导轨的电连接器 | |
CN218975860U (zh) | 网络模块 | |
CN218300489U (zh) | 一种固定连接插头的电机接线板及车用电机 | |
CN216980958U (zh) | 一种扁平型连接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