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131940U - 一种具有密封边框的热交换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密封边框的热交换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131940U
CN217131940U CN202220974147.0U CN202220974147U CN217131940U CN 217131940 U CN217131940 U CN 217131940U CN 202220974147 U CN202220974147 U CN 202220974147U CN 217131940 U CN217131940 U CN 2171319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sealing
sealed
heat exchanger
stri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97414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德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Aer Ventilat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enthalpy Membrane Shangha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enthalpy Membrane Shangha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enthalpy Membrane Shangha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97414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1319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1319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1319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密封边框的热交换器,包括换热芯体(16)和外包件,换热芯体(16)包括:多个热传导片(11);多层支撑单元;以及至少一个密封边框(12),每个密封边框(12)设置在相邻的两个热传导片(11)之间,每个密封边框(12)的内部具有容纳空间,且在该容纳空间内放置支撑单元,每个密封边框(12)包括用于密封的密封框条(121)和用于透气的透气框条(122);换热芯体(16)呈具有至少四个棱的棱柱体状,换热芯体(16)的外围中不被用作透气的部分被外包件覆盖或部分覆盖。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密封边框的热交换器提高了气密性,避免了不同气流方向的气流发生掺混,使得新风系统的供气品质和节能性能都更优异。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密封边框的热交换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交换器技术领域,尤其是用于新风系统的热交换器,具体地,涉及一种具有密封边框的热交换器。
背景技术
为降低新风系统的能耗,新风系统中设置有热交换系统,用于在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之间进行换热。热交换系统的一种常见形式是如下设计的热交换器:多个换热片和多个瓦楞板层叠地、交替地设置,使得换热片的上下表面分别具有瓦楞板,形成换热机芯,瓦楞板与换热片之间形成气流通道,并且相邻的瓦楞板的延伸方向彼此交叉,由此,相邻层的气流通道彼此交叉,待换热的气流分别通过相邻层的气流通道通入,通过换热片进行热交换。瓦楞板一方面起到支撑换热片的作用,另一方面能够形成气流通道引导气流行进。
保持瓦楞板与换热片之间的相接处的密封性是重要的,特别是在换热机芯的边缘处,当二者在换热机芯的边缘处密封不严时,两个不同方向的气流会相互掺混,使得新风系统的新鲜空气与混浊空气掺混,影响新风系统的供气品质,而且进气的掺混意味着能量的损失。对于采用注塑板支撑换热片的情况也是一样。
对于现有的瓦楞板或注塑板,由于在制作过程中无法保障每一片的平整度,使得它们与换热片结合时,在部分位置处存在贴合不紧密而漏气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至少部分地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具有密封边框的热交换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密封边框的热交换器,能够改善换热芯体边缘处的密封性,避免不同气流方向的气流发生掺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密封边框的热交换器,降低换热芯体的漏风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密封边框的热交换器,提高新风系统的供气品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密封边框的热交换器,提高新风系统的节能性能。
为达到上述目的或目的之一,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一种具有密封边框的热交换器,包括换热芯体和外包件,所述换热芯体包括:
多个热传导片;
多层支撑单元,所述多层支撑单元与多个热传导片交替地叠加设置;以及
至少一个密封边框,每个密封边框设置在相邻的两个热传导片之间,每个密封边框的内部具有容纳空间,且在该容纳空间内放置支撑单元,
其中,每个密封边框包括用于密封的密封框条和用于透气的透气框条;
其中,所述换热芯体呈具有至少四个棱的棱柱体状,所述换热芯体的外围中不被用作透气的部分被所述外包件覆盖或部分覆盖。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至少一个密封边框为多个密封边框,多个密封边框与多个热传导片交替地叠加设置,一个密封边框的透气框条与相邻的密封边框的密封框条相对应,而不与相邻的密封边框的透气框条相对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热传导片呈四边形,并且所述密封边框呈四边形;
所述密封边框的四边形的两个相对边构成透气框条,所述密封边框的四边形的另两个相对边构成密封框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热传导片呈边数大于六的多边形,并且所述密封边框呈边数大于六的多边形;
所述密封边框的多边形的两个非相邻边构成透气框条,所述密封边框的多边形的其余边构成密封框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支撑单元与相邻的热传导片形成气流通道,该气流通道引导从该气流通道所在层的密封边框的一个透气框条进入的气流流向该气流通道所在层的密封边框的另一个透气框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相邻层的支撑单元所形成的气流通道的气流方向不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相邻层的支撑单元的结构和形状完全相同;并且
相邻层的支撑单元的布置角度相同或不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热传导片呈六边形,并且所述密封边框呈六边形;
所述密封边框的六边形的两个非相邻边构成透气框条,所述密封边框的六边形的另四个边构成密封框条;
所述相邻层的支撑单元所形成的气流通道的气流方向相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透气框条包括:
多个间隔元件,相邻的间隔元件之间形成透气通道;和
连接元件,连接多个间隔元件,并连接与该透气框条相邻的密封框条,
其中,所述透气框条的连接元件相对于相邻的密封框条的表面突出;并且该透气框条所在的密封边框的密封框条上设置有与该连接元件匹配的凹部;
其中,所述密封框条的一个表面上设置有突起,并且该密封框条的与该表面相反的表面上设置有与该突起匹配的凹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多个间隔元件中的至少一个间隔元件朝向密封边框的内部延伸形成延伸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透气框条包括上面板、下面板和位于上面板和下面板之间的多个间隔开的通气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至少一个透气框条和/或至少一个密封框条的面向密封边框的内侧上设有至少一个延伸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密封边框的内部设有与密封边框所在层的气流流向相交的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与密封边框相互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密封边框中的一个透气框条被去除,去除透气框条所对应的位置形成开口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密封边框为中空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支撑单元为瓦楞板或注塑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每层支撑单元包括多根杆,并且所述多根杆以预定间距排列;
所述杆为圆柱或棱柱。
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密封边框的热交换器将常规的换热芯体中的支撑件(如瓦楞板)独立为支撑单元和密封边框,使密封边框来主要承担密封作用,而内部的支撑单元只负责支撑,两种零件各尽其责,又互为补充,提高了气密性,特别是换热芯体边缘处的密封性,密封边框的密封框条阻挡待进入或已进入该密封框条相邻层的气流通道的气流进入该密封框条所在层的气流通道,由于相邻层的气流通道内分别是沿第一气流方向的气流和沿第二气流方向的气流,因此,密封边框避免了不同气流方向的气流发生掺混,降低了换热芯体的漏风率。同时,具有密封边框的热交换器又使得新风系统的供气品质和节能性能都更优异。
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密封边框的热交换器的密封边框自成一体,可以独立地被制作,然后组装在换热芯体中即可,对于密封边框上部分需要透气的部分,可以设置透气通道,例如通过间隔元件形成所述透气通道,或通过通气孔来实现。特别有利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密封边框可以利用中空板方便、简单地获得,仅需利用中空板冲切出需要的形状即可,对于冲切出的密封边框可能存在需要密封的边,也可以简单地通过工艺密封或通过外包件实现,因此,获得其的制作方法也是简单的。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具有密封边框的热交换器的分解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具有密封边框的热交换器的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具有密封边框的热交换器的密封边框的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具有密封边框的热交换器的密封边框的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的具有密封边框的热交换器的密封边框的示意图;
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支撑单元;
图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支撑单元;
图8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支撑单元;
图9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的支撑单元;
图10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附加实施例的具有密封边框的热交换器的密封边框的示意图;
图1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附加实施例的具有密封边框的热交换器的密封边框的示意图;
图1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附加实施例的具有密封边框的热交换器的密封边框的示意图;
图1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附加实施例的具有密封边框的热交换器的密封边框的示意图;
图1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附加实施例的具有密封边框的热交换器的密封边框的示意图;
图1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附加实施例的具有密封边框的热交换器的密封边框的示意图;
图1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附加实施例的具有密封边框的热交换器的密封边框的示意图;
图17为采用中空板正切法获得的密封边框的示意图;
图18为利用图17中获得的密封边框制作换热芯体的一个示例;
图19为利用图17中获得的密封边框制作换热芯体的另一个示例;
图20为采用中空板斜切法获得的密封边框的示意图;以及
图21为利用图20中获得的密封边框制作换热芯体的一个示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的实施例,其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另外,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为便于解释,阐述了许多具体的细节以提供对本披露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明显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被实施。在其他情况下,公知的结构和装置以图示的方式体现以简化附图。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通过将支撑单元的边缘部分密封,来增强密封性,而采用的是将密封边框包围在支撑单元外周,而获得一种具有密封边框的热交换器。图1以一个实施例的方式提供了这样的一种具有密封边框的热交换器,主要包括换热芯体16和外包件(未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改进在于换热芯体,因此着重说明换热芯体的结构变化。
换热芯体16包括多个热传导片11、多层瓦楞板13和多个密封边框12,多层瓦楞板13与多个热传导片11交替地叠加设置,而每个密封边框12包围在与之对应的一个瓦楞板13的外周,一个密封边框12和一个瓦楞板13构成一组中间元件,设置在相邻的热传导片11之间。热传导片11可以为柔性的膜片,厚度很薄,具有高导热系数。每个密封边框12的内部具有容纳空间,瓦楞板13放在该容纳空间内。在图1的实施例中,以瓦楞板13作为支撑单元的一个示例,然而,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瓦楞板13也可以由其它支撑元件替换,例如注塑板等,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而且,图1的实施例是以六边形的热传导片、六边形的密封边框为例的,但是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同样适用于其他形状的热传导片和换热芯体,例如四边形、八边形等等。
换热芯体16是通过将多个热传导片11与由密封边框12和瓦楞板13构成的中间元件交替地叠加而获得,如图2所示,虽然图中仅示出了两层,但是应当知道,作为换热芯体16,通常是由更多层的热传导片11与中间元件叠加而成的。对于实现热交换功能,必要的是,每组或层的中间元件形成气流通道,该气流通道是由该中间元件与相邻的两个热传导片11形成的,并且相邻层的气流通道的气流方向不同,可以交叉、可以相反,如图2所示,相邻层的气流通道分别流过气体,从而通过它们之间的热传导片11进行换热。图2是气流方向和气流通道的一个示例,气流出口位于气流入口的对向,需要说明的是,换热芯体也可以具有其它的气流通道形式。
以图2为例,位于下层的气流通道是从左下角流向右上角,那么在该层的密封边框12的左下角和右上角的框条应当是透气的,而其它框条应当密封住该层,并且在该层中的瓦楞板13可以被配置为引导气流形成这样的气流方向;位于上层的气流通道是从右下角流向左上角,那么在该层的密封边框12的右下角和左上角的框条应当是透气的,而其它框条应当密封住该层,并且在该层中的瓦楞板13可以被配置为引导气流形成这样的气流方向。密封边框12的一部分框条是透气的,而另一部分框条应当是密封的,这是重要的,假设图2中的下层的密封边框的右下角的框条不是密封的、而是漏气的,那么将发生如下情况,即来自第一气流方向的气流会与下层的第二气流方向的气流在下层中发生掺混,从而影响供气品质和带来能量损失。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换热芯体16的外围中不被用作透气的部分被密封住即可,这种密封可以是由于密封框条自身就是密闭的,或者被所述外包件覆盖而实现的。
以图3为例,本实用新型的密封边框12包括用于密封的密封框条121和用于透气的透气框条122,密封框条121和透气框条122的位置和布局是由该层的气流通道和气流方向决定的。在图3的实施例中,两个密封框条121占据了六边形的四条边,其中密封框条121形成折线形状,两个密封框条121与两个透气框条122交替设置。
当图3的密封边框12被用于构造换热芯体,那么需要使这样的多个密封边框12与多个热传导片11交替地叠加设置,并且一个密封边框12的透气框条122与相邻的密封边框12的密封框条121相对应,而不与相邻的密封边框12的透气框条122相对应。
显而易见地,换热芯体16可以呈具有至少四个棱的棱柱体状,相应地,热传导片11和密封边框12呈具有至少四个边的四边形形状,密封边框12中的两条边为透气框条122,其余边形成密封框条121。
如果换热芯体16是六面体,即具有四个棱的棱柱体,那么,热传导片11呈四边形,并且密封边框12呈四边形;所述密封边框12的四边形的两个相对边构成透气框条122,所述密封边框12的四边形的另两个相对边构成密封框条121。
如果换热芯体16呈具有至少六个棱的棱柱体状,那么,热传导片11呈边数大于六的多边形,并且密封边框12呈边数大于六的多边形;所述密封边框12的多边形的两个非相邻边构成透气框条122(可以是相对的边,也可以是中间间隔开一个边的两条边),所述密封边框12的多边形的其余边构成密封框条121。
与本实用新型的密封边框12配合的瓦楞板13可以具有多种形式,只要保证相邻层的瓦楞板13所形成的气流通道的气流方向不同即可,并且相邻层的瓦楞板13的结构和形状可以完全相同,甚至也可以不同;在相邻层的瓦楞板13的结构和形状相同的情况下,相邻层的瓦楞板13的布置角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图1的六棱柱体的换热芯体,它可以采用如图1所示的四边形轮廓的瓦楞板,它能够实现瓦楞板与相邻的热传导片11形成气流通道,该气流通道引导从该气流通道所在层的密封边框12的一个透气框条122进入的气流流向该气流通道所在层的密封边框12的另一个透气框条122;替代地,瓦楞板也可以是轮廓为六边形的,其中单独的瓦楞的延伸方向形成双折线,其同样能够引导气流从一个透气框条122到另一个透气框条122。
具体地,所述透气框条122可以包括:多个间隔元件124,相邻的间隔元件124之间形成透气通道125;和连接元件123,连接多个间隔元件124,并连接与该透气框条122相邻的密封框条121,其中,所述透气框条122的连接元件123相对于相邻的密封框条121的表面突出;并且该透气框条122所在的密封边框12的密封框条121上设置有与该连接元件123匹配的凹部127;其中,所述密封框条121的一个表面上设置有突起126,并且该密封框条121的与该表面相反的表面上设置有与该突起126匹配的凹槽。
由于密封框条121的突起126和凹槽的设置以及连接元件123的突起设计和凹部127的设置,使得相邻的密封边框12可以相互嵌合而定位和固定,由于热传导片11为薄膜且易受外界压力变形,其可以被嵌压在凸起部和凹槽部之中,因此是一种很好的连接方法。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多种密封边框12的变形实施例,参见图4,所述多个间隔元件124朝向密封边框12的内部延伸形成延伸筋,两个透气框条122均具有向密封边框12的内部延伸的延伸筋。如图4所示,这样可以利用延伸筋抵靠规则形状的支撑单元,使其相对稳定,例如图4的实施例可以在密封边框12中放置四边形的瓦楞板。图5是一个变形例,其中,两个透气框条122均由多个间隔元件124和连接元件123形成,但是仅一个透气框条122的间隔元件124向密封边框12的内部延伸形成延伸筋。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同样适用于除瓦楞板之外的其他形式的支撑单元,图6示出的是瓦楞板的结构,从侧面观察,瓦楞板具有周期性地上折和下折的结构,形成波峰和波谷。替代性地,支撑单元19可以为多根杆,所述多根杆以预定间距排列,它们彼此平行。图7-9为杆的形式的支撑单元19的示例,其中图7中的杆为圆柱形,图8中的杆为四棱柱,图9中的杆为三棱柱,杆还可以具有其它截面形状,只要它们沿纵向延伸、通过与热传导片11结合形成具有一定延伸方向的气流通道即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密封边框12可以用中空板冲切而成,中空板是在上下两层板之间具有多条连接肋的复合板,一般地,多条连接肋彼此平行地沿纵向延伸,它们之间以预定间隔隔开,形成条形孔。利用中空板制作密封边框12可以比较方便地形成透气框边122和密封框边121,如图10所示,它就是由中空板形成的密封边框12,冲切过程中,与连接肋平行的边是自然地密封的,因此可以作为密封框边121,而与连接肋形成夹角的边自然地形成有通气孔,因此可以作为透气框条122。当然,可能存在冲切后的透气框条122的数量多于所实际需要的数量,那么只需对多余的透气框条进行工艺密封即可,也可以利用外包件将它封闭。
以如上方法形成的透气框条122包括上面板128、下面板129和位于上面板128和下面板129之间的多个间隔开的通气孔130。
相应地,也可以衍生出多种变形例,例如,透气框条122(或密封框条121)的面向密封边框12的内侧上设有多个延伸筋131,如图11、12所示,图11和图12所示的实施例的差别在于:图11的实施例中,对向的两个透气框条122上都设置有延伸筋131,而在图12的实施例中,仅一个透气框条122上设置有延伸筋131。再例如,所述密封边框12中的一个透气框条122被去除,去除透气框条122所对应的位置形成开口状,如图13、14所示,图13和图14所示的实施例的差别在于:图13的实施例中,透气框条122上没有设置延伸筋131,而在图14的实施例中,一个透气框条122上设置有延伸筋131。
进一步地,在图15、16的实施例中,所述密封边框12的内部设有与密封边框12所在层的气流流向相交的加强筋133,所述加强筋133与密封边框12相互连接。图15和图16所示的实施例的差别在于:图15的实施例中,对向的两个透气框条122上的延伸筋131都连接有加强筋133,而在图16的实施例中,仅一个透气框条122上的延伸筋131连接有加强筋133。
下面结合图17-21着重说明通过中空板制作换热芯体的多种可能方式。如图17所示,平行的水平线示意性地表示了中空板,水平线代表中空板内部的连接肋(连接上下板面),图17示出的是中空板正切法获得的六边形的密封边框,容易知道,这里A、B、C、D四条边均具有透气孔,而其余两条边是密封的,采用这种冲切方法获得多个密封边框。
如图18所示,采用图17的方式获得的密封边框,将A边和B边做工艺密闭处理获得第一密封边框,将C边和D边做工艺密闭处理获得第二密封边框,然后将它们与热传导片交错叠加,那么获得的换热芯体如图18所示,与B边对应的为第一气流入口21,与A边对应的是第一气流出口22,与D边对应的为第二气流入口23,与C边对应的是第二气流出口24。这里,工艺密闭处理可以在叠加前完成,也可以在叠加后完成,也可以不进行工艺密闭处理,而是采用外包件或外包框架封堵住相应的边,并且对于同一批密封边框可以都是对A、B边进行工艺密闭处理,只需将获得的密封边框旋转180度后就可获得第二密封边框。
如图19所示,采用图17的方式获得的密封边框,将A边和C边做工艺密闭处理获得第一密封边框,将B边和D边做工艺密闭处理获得第二密封边框,然后将它们与热传导片交错叠加,那么获得的换热芯体如图19所示,与D边对应的为第一气流入口21,与B边对应的是第一气流出口22,与C边对应的为第二气流入口23,与A边对应的是第二气流出口24。同样,工艺密闭处理可以在叠加前完成,也可以在叠加后完成,也可以不进行工艺密闭处理,而是采用外包件或外包框架封堵住相应的边,并且对于同一批密封边框可以都是对A、C边进行工艺密闭处理,只需将获得的密封边框旋转180度后就可获得第二密封边框。
如图20所示,平行的水平线示意性地表示了中空板,水平线代表中空板内部的连接肋(连接上下板面),图20示出的是中空板斜切法获得的六边形的密封边框,容易知道,这里B、D、E、F四条边均具有透气孔,而其余两条边是密封的,采用这种冲切方法获得多个密封边框。
如图21所示,采用图20的方式获得的密封边框,将E边和F边做工艺密闭处理或者不先密封而是在叠加好后由外包框架堵住,获得第一密封边框,将如上的密封边框翻转后获得第二密封边框,然后将它们与热传导片交错叠加,那么获得的换热芯体如图21所示。
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密封边框的热交换器将常规的换热芯体中的支撑件(如瓦楞板)独立为支撑单元和密封边框,使密封边框来主要承担密封作用,而内部的支撑单元只负责支撑,两种零件各尽其责,又互为补充,提高了气密性,特别是换热芯体边缘处的密封性,密封边框的密封框条阻挡待进入或已进入该密封框条相邻层的气流通道的气流进入该密封框条所在层的气流通道,由于相邻层的气流通道内分别是沿第一气流方向的气流和沿第二气流方向的气流,因此,密封边框避免了不同气流方向的气流发生掺混,降低了换热芯体的漏风率。同时,具有密封边框的热交换器又使得新风系统的供气品质和节能性能都更优异。
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密封边框的热交换器的密封边框自成一体,可以独立地被制作,然后组装在换热芯体中即可,对于密封边框上部分需要透气的部分,可以设置透气通道,例如通过间隔元件形成所述透气通道,或通过通气孔来实现。特别有利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密封边框可以利用中空板方便、简单地获得,仅需利用中空板冲切出需要的形状即可,对于冲切出的密封边框可能存在需要密封的边,也可以简单地通过工艺密封或通过外包件实现,因此,获得其的制作方法也是简单的。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变化。本实用新型的适用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附图标记列表:
11 热传导片
12 密封边框
121 密封框条
122 透气框条
123 连接元件
124 间隔元件
125 透气通道
126 突起
127 凹部
128 上面板
129 下面板
130 通气孔
131 延伸筋
132 开放部
133 加强筋
13 瓦楞板
16 换热芯体
19 支撑单元
21 第一气流入口
22 第一气流出口
23 第二气流入口
24 第二气流出口。

Claims (17)

1.一种具有密封边框的热交换器,包括换热芯体(16)和外包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芯体(16)包括:
多个热传导片(11);
多层支撑单元,所述多层支撑单元与多个热传导片(11)交替地叠加设置;以及
至少一个密封边框(12),每个密封边框(12)设置在相邻的两个热传导片(11)之间,每个密封边框(12)的内部具有容纳空间,且在该容纳空间内放置支撑单元,
其中,每个密封边框(12)包括用于密封的密封框条(121)和用于透气的透气框条(122);
其中,所述换热芯体(16)呈具有至少四个棱的棱柱体状,所述换热芯体(16)的外围中不被用作透气的部分被所述外包件覆盖或部分覆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密封边框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至少一个密封边框(12)为多个密封边框(12),多个密封边框(12)与多个热传导片(11)交替地叠加设置,一个密封边框(12)的透气框条(122)与相邻的密封边框(12)的密封框条(121)相对应,而不与相邻的密封边框(12)的透气框条(122)相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密封边框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传导片(11)呈四边形,并且所述密封边框(12)呈四边形;
所述密封边框(12)的四边形的两个相对边构成透气框条(122),所述密封边框(12)的四边形的另两个相对边构成密封框条(12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密封边框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传导片(11)呈边数大于六的多边形,并且所述密封边框(12)呈边数大于六的多边形;
所述密封边框(12)的多边形的两个非相邻边构成透气框条(122),所述密封边框(12)的多边形的其余边构成密封框条(121)。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密封边框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单元与相邻的热传导片(11)形成气流通道,该气流通道引导从该气流通道所在层的密封边框(12)的一个透气框条(122)进入的气流流向该气流通道所在层的密封边框(12)的另一个透气框条(12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密封边框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相邻层的支撑单元所形成的气流通道的气流方向不同。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密封边框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相邻层的支撑单元的结构和形状完全相同;并且
相邻层的支撑单元的布置角度相同或不同。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密封边框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传导片(11)呈六边形,并且所述密封边框(12)呈六边形;
所述密封边框(12)的六边形的两个非相邻边构成透气框条(122),所述密封边框(12)的六边形的另四个边构成密封框条(121);
所述相邻层的支撑单元所形成的气流通道的气流方向相反。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具有密封边框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框条(122)包括:
多个间隔元件(124),相邻的间隔元件(124)之间形成透气通道(125);和
连接元件(123),连接多个间隔元件(124),并连接与该透气框条(122)相邻的密封框条(121),
其中,所述透气框条(122)的连接元件(123)相对于相邻的密封框条(121)的表面突出;并且该透气框条(122)所在的密封边框(12)的密封框条(121)上设置有与该连接元件(123)匹配的凹部(127);
其中,所述密封框条(121)的一个表面上设置有突起(126),并且该密封框条(121)的与该表面相反的表面上设置有与该突起(126)匹配的凹槽。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具有密封边框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间隔元件(124)中的至少一个间隔元件朝向密封边框(12)的内部延伸形成延伸筋。
11.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具有密封边框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气框条(122)包括上面板(128)、下面板(129)和位于上面板(128)和下面板(129)之间的多个间隔开的通气孔(130)。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具有密封边框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至少一个透气框条(122)和/或至少一个密封框条(121)的面向密封边框(12)的内侧上设有至少一个延伸筋。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具有密封边框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边框(12)的内部设有与密封边框(12)所在层的气流流向相交的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与密封边框(12)相互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具有密封边框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边框(12)中的一个透气框条(122)被去除,去除透气框条(122)所对应的位置形成开口状。
15.根据权利要求12-14中任一项所述的具有密封边框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边框(12)为中空板。
16.根据权利要求1-8、10、12-14中任一项所述的具有密封边框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单元为瓦楞板(13)或注塑板。
17.根据权利要求1-8、10、12-14中任一项所述的具有密封边框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每层支撑单元包括多根杆,并且所述多根杆以预定间距排列;
所述杆为圆柱或棱柱。
CN202220974147.0U 2022-04-24 2022-04-24 一种具有密封边框的热交换器 Active CN2171319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974147.0U CN217131940U (zh) 2022-04-24 2022-04-24 一种具有密封边框的热交换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974147.0U CN217131940U (zh) 2022-04-24 2022-04-24 一种具有密封边框的热交换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131940U true CN217131940U (zh) 2022-08-05

Family

ID=826507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974147.0U Active CN217131940U (zh) 2022-04-24 2022-04-24 一种具有密封边框的热交换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13194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590606B2 (en) Heat exchange element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heat exchanger, and heat exchange ventilator
JP5110641B2 (ja) 全熱交換器
US7331376B2 (en) Stackable energy transfer core spacer
US20080085437A1 (en) Pleated heat and humidity exchanger with flow field elements
WO2011085609A1 (zh) 新风换气机用逆流式换热芯体
CN217131940U (zh) 一种具有密封边框的热交换器
JP7333875B2 (ja) 全熱交換素子および換気装置
JPH0842988A (ja) 熱交換エレメント
CN107429940B (zh) 用于空气处理单元的面板、用于组装这种面板的方法以及包括这种面板的空气处理单元
US9863710B2 (en) Laminated total heat exchange element
JP2021026851A (ja) 加湿器
US20220316807A1 (en) Air-to-air heat recovery core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the same
JP2000111279A (ja) 全熱交換器用枠体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全熱交換器
JP6537760B1 (ja) 熱交換素子及び熱交換換気装置
JP5818749B2 (ja) 全熱交換素子および全熱交換装置
JP2003139481A (ja) 熱交換器及び熱交換器の製造方法
CN218154735U (zh) 一种加强支撑的热交换芯体
KR101276562B1 (ko) 전열 교환기 및 그 제조법
CN114738882A (zh) 一种增强密封的热交换芯体
WO2014109184A1 (ja) 全熱交換器
JPH07234087A (ja) 熱交換エレメント
KR20070026815A (ko) 열교환기
JP6994775B2 (ja) 熱交換素子
CN216815131U (zh) 一种用于全热交换器的换热芯体
CN216868769U (zh) 一种应用瓦楞板结构的全热交换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515

Address after: No.2 Yunhe Yan Road, Mushan Town, Yuyao City, Ningbo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Ningbo aer ventilation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201913 No. 1800, Panyuan Road, Changxing Town, Chongming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before: Zhongenthalpy membrane (Shanghai)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