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129258U - 一种汽车行李箱盖手动和电动一体式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行李箱盖手动和电动一体式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129258U
CN217129258U CN202122633470.XU CN202122633470U CN217129258U CN 217129258 U CN217129258 U CN 217129258U CN 202122633470 U CN202122633470 U CN 202122633470U CN 217129258 U CN217129258 U CN 2171292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unk lid
gooseneck
tension spring
hinge
electr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63347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Yingsaixu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Evi Hongy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Evi Hongy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Evi Hongy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63347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1292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1292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1292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perstructure Of Vehicl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行李箱盖手动和电动一体式结构,包括行李箱盖驱动机构,行李箱盖驱动机构由鹅颈式铰链、机械开启拉簧、电动撑杆、电动开启拉簧和车身固定板组成,鹅颈式铰链分设有两组且对称安装于行李箱盖内侧,机械开启拉簧位于鹅颈式铰链的一侧且两端分别与车身和行李箱盖相连接,电动撑杆位于鹅颈式铰链内且动力输出端设置有连接板,鹅颈式铰链开设有安装口,连接板安装于安装口内,连接板上开设有两组挂点。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手动和电动一体式的汽车行李箱盖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具备电动和机械开启两种功能,可以实现统一驱动机构两种布置方式的目的,方便使用者根据自身需要进行选用。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行李箱盖手动和电动一体式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行李箱盖启闭机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汽车行李箱盖手动和电动一体式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市场三厢车中低端车型多用二连杆机构驱动行李箱盖,部分中端及高端车型选用拉簧机构驱动行李箱盖,使其自动打开,极少车型采用电动机构开启行李箱盖。
然而,现有的汽车行李箱盖驱动的方式存在以下的问题:(1)汽车行李箱盖驱动的方式较为简单,缺乏具备电动和机械一体式开启的行李箱盖;(2) 现有的汽车行李箱盖的驱动机构布置存在不合理的情况,影响驱动机构的驱动效果。为此,需要设计相应的技术方案解决存在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行李箱盖手动和电动一体式结构,解决了汽车行李箱盖驱动的方式较为简单,缺乏具备电动和机械一体式开启的行李箱盖,这一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行李箱盖手动和电动一体式结构,包括行李箱盖驱动机构,所述行李箱盖驱动机构由鹅颈式铰链、机械开启拉簧、电动撑杆、电动开启拉簧和车身固定板组成,所述鹅颈式铰链分设有两组且对称安装于行李箱盖内侧,所述机械开启拉簧位于鹅颈式铰链的一侧且两端分别与车身和行李箱盖相连接,所述电动撑杆位于鹅颈式铰链内且动力输出端设置有连接板,所述鹅颈式铰链开设有安装口,所述连接板安装于安装口内,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两组挂点,所述电动开启拉簧套嵌于电动撑杆上且外端与挂点相连接,所述车身固定板分设有两组且活动安装于鹅颈式铰链的两端,两组所述车身固定板对称分布且通过螺栓分别与车身和行李箱盖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鹅颈式铰链呈鹅颈式结构且外围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通过若干组金属板与鹅颈式铰链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鹅颈式铰链的中部形成有拐角且内侧呈曲面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机械开启拉簧和电动开启拉簧的两端均延伸有挂钩。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车身固定板的外表面呈平面状结构且一侧形成有叶片,所述叶片上开设有螺纹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方案设计了一种手动和电动一体式的汽车行李箱盖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具备电动和机械开启两种功能,可以实现统一驱动机构两种布置方式的目的,方便使用者根据自身需要进行选用。
2.本方案优化了行李箱盖的驱动机构的布置方式,提高了驱动机构的功能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机械开启拉簧和电动开启拉簧分布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电动撑杆安装示意图。
图中:1、鹅颈式铰链;2、机械开启拉簧;3、电动撑杆;4、电动开启拉簧;5、车身固定板;6、连接板;7、安装口;8、挂点;9、加强筋;10、挂钩;11、叶片;12、螺纹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汽车行李箱盖手动和电动一体式结构,包括行李箱盖驱动机构,行李箱盖驱动机构由鹅颈式铰链1、机械开启拉簧2、电动撑杆3、电动开启拉簧4和车身固定板5组成,鹅颈式铰链1分设有两组且对称安装于行李箱盖内侧,机械开启拉簧2位于鹅颈式铰链1的一侧且两端分别与车身和行李箱盖相连接,电动撑杆3位于鹅颈式铰链1内且动力输出端设置有连接板6,鹅颈式铰链1开设有安装口7,连接板6安装于安装口7内,连接板6上开设有两组挂点8,电动开启拉簧4套嵌于电动撑杆3上且外端与挂点8相连接,车身固定板5分设有两组且活动安装于鹅颈式铰链1的两端,两组车身固定板5对称分布且通过螺栓分别与车身和行李箱盖相连接。
进一步改进地,如图1所示:鹅颈式铰链1呈鹅颈式结构且外围设置有加强筋9,加强筋9通过若干组金属板与鹅颈式铰链1相连接,可以提高鹅颈式铰链1的抗压强度。
进一步改进地,如图1所示:鹅颈式铰链1的中部形成有拐角且内侧呈曲面结构。
进一步改进地,如图1所示:机械开启拉簧2和电动开启拉簧4的两端均延伸有挂钩10,这样的设计方式便于机械开启拉簧2和电动开启拉簧4的两端与挂点连接。
具体地,车身固定板5的外表面呈平面状结构且一侧形成有叶片11,叶片11上开设有螺纹孔12,便于对车身固定板5进行安装处理。
附注:鹅颈式铰链1连接车身和行李箱盖,使其能够正常开启,同时提供拉簧和电撑杆的挂点8,车身固定板5提供拉簧和电撑杆另一端挂点8。由于机械开启拉簧2需要带动行李箱盖开启到最大高度,故该拉簧提供的力矩大于重力矩,而电动开启的行李箱盖在电撑杆的作用下缓慢开启,且过程中保证能够悬停,因此机械开启拉簧2拉力大于电动开启拉簧4,也就是说布置过程中先考虑机械开启拉簧2,然后考虑电动开启拉簧4和电动撑杆3的布置。根据行李箱盖系统的重量,选用合适规格的拉簧线径、线圈以及外径,通过系统平衡计算,确定布置点,使行李箱盖能够自动弹起,并且具有足够的保持力,当左右机械开启拉簧的布置点确定后,电撑杆根据输出力大小以及力矩平衡,确定满足要求的挂点,电动开启拉簧根据力矩平衡,选用合适规格的线径和线圈数(线径通常比机械开启拉簧小),鹅颈式铰链1侧的拉簧挂点和电撑杆挂点同支架,但是要避免运动过程中的干涉问题,同一个车身固定板既可以提供拉簧固定点,也可以保证电撑杆固定点布置需求,但是同样要考虑电撑杆与固定板之间的安全距离。
在使用时:本实用新型通过电动撑杆3驱动鹅颈式铰链1转动,从而达到对行李箱盖自动开启的目的,可以采用提拉的方式,通过内置的机械开启拉簧2顶开。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汽车行李箱盖手动和电动一体式结构,包括行李箱盖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李箱盖驱动机构由鹅颈式铰链(1)、机械开启拉簧(2)、电动撑杆(3)、电动开启拉簧(4)和车身固定板(5)组成,所述鹅颈式铰链(1)分设有两组且对称安装于行李箱盖内侧,所述机械开启拉簧(2)位于鹅颈式铰链(1)的一侧且两端分别与车身和行李箱盖相连接,所述电动撑杆(3)位于鹅颈式铰链(1)内且动力输出端设置有连接板(6),所述鹅颈式铰链(1)开设有安装口(7),所述连接板(6)安装于安装口(7)内,所述连接板(6)上开设有两组挂点(8),所述电动开启拉簧(4)套嵌于电动撑杆(3)上且外端与挂点(8)相连接,所述车身固定板(5)分设有两组且活动安装于鹅颈式铰链(1)的两端,两组所述车身固定板(5)对称分布且通过螺栓分别与车身和行李箱盖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行李箱盖手动和电动一体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鹅颈式铰链(1)呈鹅颈式结构且外围设置有加强筋(9),所述加强筋(9)通过若干组金属板与鹅颈式铰链(1)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行李箱盖手动和电动一体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鹅颈式铰链(1)的中部形成有拐角且内侧呈曲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行李箱盖手动和电动一体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开启拉簧(2)和电动开启拉簧(4)的两端均延伸有挂钩(1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行李箱盖手动和电动一体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固定板(5)的外表面呈平面状结构且一侧形成有叶片(11),所述叶片(11)上开设有螺纹孔(12)。
CN202122633470.XU 2021-10-31 2021-10-31 一种汽车行李箱盖手动和电动一体式结构 Active CN2171292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633470.XU CN217129258U (zh) 2021-10-31 2021-10-31 一种汽车行李箱盖手动和电动一体式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633470.XU CN217129258U (zh) 2021-10-31 2021-10-31 一种汽车行李箱盖手动和电动一体式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129258U true CN217129258U (zh) 2022-08-05

Family

ID=826146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633470.XU Active CN217129258U (zh) 2021-10-31 2021-10-31 一种汽车行李箱盖手动和电动一体式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12925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303556U (zh) 一种电动车锂电池盒安装结构
CN207265128U (zh) 一种前围板可翻转式蓄电池固定结构
CN200955313Y (zh) 乘用车行李箱铰链机构
CN104134762B (zh) 电池箱
CN217129258U (zh) 一种汽车行李箱盖手动和电动一体式结构
CN206022451U (zh) 一种电池箱
CN201124905Y (zh) 上管电池隐藏式电动自行车
CN208180971U (zh) 一种牵引车蓄电池固定装置
CN206480679U (zh) 门板支撑式动车蓄电池箱
CN201323504Y (zh) 自带电源的电机
CN209553085U (zh) 一种车顶箱打开结构
CN217788647U (zh) 储能装置和具有其的储能装置控制系统
CN109774446A (zh) 一种新型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安装结构
CN215321926U (zh) 一种新能源玻璃升降器安装结构
CN208272470U (zh) 一种抗变形低压分支箱体结构
CN209904510U (zh) 一种电动车电池包安装支架
CN220842772U (zh) 一种座桶结构及具有该座桶结构的电动自行车
CN208158494U (zh) 一种太阳能光伏板支撑固定结构
CN207753077U (zh) 一种加强型的太阳能蓄电池箱
CN210734314U (zh) 车辆的充电装置以及车辆
CN213142544U (zh) 自动晾衣架的金属壳体
CN214728129U (zh) 一种机械驱动压路机用电瓶安装装置
CN217205951U (zh) 一种汽车前舱盖铰链加强板结构
CN216740855U (zh) 一种敞开嵌入式的集装箱塔房一体化基站
CN220129973U (zh) 一种交流充电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Floor 1-2, building 22, 1288 Zhongchun Road, Minhang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Yingsaixu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Floor 1-2, building 22, 1288 Zhongchun Road, Minhang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evi Hongyi Technology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