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96923U - 一种棒料输送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棒料输送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096923U
CN217096923U CN202123238809.2U CN202123238809U CN217096923U CN 217096923 U CN217096923 U CN 217096923U CN 202123238809 U CN202123238809 U CN 202123238809U CN 217096923 U CN217096923 U CN 2170969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r
seat
driving mechanism
detection device
jac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23880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冯龙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ji Zhongchuang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ji Zhongchuang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ji Zhongchuang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ji Zhongchuang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23880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0969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0969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0969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ccessories And Tools For Shear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棒料输送检测装置,属于棒料加工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棒料输送检测效果不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分别用于支撑棒料的支撑座和用于移动输送棒料的移动座,移动座一侧设有可驱动移动座向靠近或远离支撑座方向移动的驱动装置,支撑座上设有头料检测装置,所述的头料检测装置包括第一顶压件,第一顶压件可朝棒料放置位置伸出或缩回以检测是否存在棒料。本实用新型通过头料检测装置的机械顶压反馈来判断支撑座上是否有棒料,判断及时并且精准,检测效率高;通过在第一驱动机构与第一顶压件之间增设弹性件,第一驱动机构无需持续工作,更加节能;通过设置第一顶紧装置将棒料顶紧,当棒料顶紧时切割,可保证成品的平整度。

Description

一种棒料输送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棒料加工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棒料输送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棒材一般指横截面形状为圆形、方形、六角形、八角形等简单图形、长度相对横截面尺寸来说比较大并且通常都是以直条状提供的一种材料产品。棒状物料一般都可进行机械加工。能制成棒材的材料非常多,如钢棒、铝棒、铜棒、木棒、橡胶棒、塑料棒、玻璃棒。
棒状物料在加工中常常需要进行精确输送,而现有技术的棒料输送过程中往往采用光电信号来检测与判断送料,容易造成误判、漏判,无法保证棒料高精度切削,导致每段棒料的长短不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检测效果好的棒料输送检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棒料输送检测装置,包括分别用于支撑棒料的支撑座和用于移动输送棒料的移动座,所述的移动座一侧设有可驱动移动座向靠近或远离支撑座方向移动的驱动装置,所述的支撑座上设有头料检测装置,所述的头料检测装置包括第一顶压件,所述的第一顶压件可朝棒料放置位置伸出或缩回以检测是否存在棒料。
支撑座用于支撑棒料并配合进行后续的切割工序,移动座配合支撑座共同支撑棒料,其中移动座还可以移动并输送棒料,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移动座将棒料往支撑座的方向输送,头料检测装置通过机械顶压的方式来判断支撑座上是否有棒料,判断及时并且精准,间接提升了后续工序的切割效率。
在上述的棒料输送检测装置中,所述的支撑座上设有可限制棒料被顶离支撑座的第一限位座,所述的头料检测装置包括设置于支撑座上的第一驱动机构和设置于第一驱动机构上的第一顶压件,所述的第一驱动机构可驱动第一顶压件向靠近或远离第一限位座的方向运动。
由于棒料放置于第一限位座附近,因此第一驱动机构驱动第一顶压件向靠近第一限位座的方向运动可顶触到棒料,第一顶压件顶触到棒料后受到作用力反馈,即可判定棒料存在,若不存在作用力反馈,即可判定棒料不存在,第一驱动机构驱动第一顶压件缩回后重新伸出检测。
在上述的棒料输送检测装置中,所述的第一驱动机构与第一顶压件之间还设有弹性件,所述的弹性件可使得第一顶压件始终具有靠近棒料放置位置的趋势。
第一驱动机构可为气缸,当第一顶压件检测到棒料存在后,气缸可停止工作依靠弹性件支撑,无需再驱动第一顶压件缩回伸出,更加节能,且当棒料切割至最后一节时,棒料不存在,弹性件可继续带动第一顶压件伸出,以此开始下一轮检测,第一驱动机构可继续工作。
在上述的棒料输送检测装置中,所述的支撑座上设有第一顶紧装置,所述的第一顶紧装置可顶压棒料使得棒料与第一限位座紧贴,所述的第一顶紧装置包括设置于支撑座上的第二驱动机构、设置于第二驱动机构上的第二顶压件,所述的第二驱动机构可驱动第二顶压件朝棒料放置位置伸出或缩回。
通过设置第一顶紧装置将棒料顶紧,当棒料顶紧时切割,可保证成品的平整度。第二驱动机构不同于第一驱动机构,第一驱动机构仅用于检测支撑座上是否存在棒料,无需顶紧,而第二驱动机构需驱动第二顶压件将棒料顶紧。
在上述的棒料输送检测装置中,所述的第二驱动机构上设有可检测棒料是否与第一限位座紧贴的第一检测装置,所述的第二驱动机构为气缸,所述的第一检测装置包括设置于第二驱动机构上可检测其气压值的气压检测表,当气压检测表检测的气压值为设定值时,可确定棒料与第一限位座紧贴。
通过设置第一检测装置来检测棒料是否与第一限位座紧贴,若棒料与第一限位座紧贴,则可进行切割,若棒料尚未与第一限位座紧贴,则第二驱动机构继续顶压棒料直至与第一限位座紧贴。预先设定夹紧所需气压值,再利用气压检测表检测气缸是否达到设定的气压值进行判断,第二驱动机构优选双倍力气缸,在检测到棒料处于尾料检测位置时,移动座上的第四气缸可能无法夹紧,此时可开启第二驱动机构的第二缸体,实现更大的压紧力,保证支撑座上的棒料被有效夹紧。
在上述的棒料输送检测装置中,所述的移动座上设有尾料检测装置、可限制棒料被顶离移动座的第二限位座、可顶压棒料使得棒料与第二限位座紧贴的第二顶紧装置,所述的尾料检测装置包括第三顶压件,所述的第三顶压件可朝棒料放置位置伸出或缩回以检测是否存在棒料。尾料检测装置同样是通过机械顶压的方式来判断移动座上是否存在棒料。
在上述的棒料输送检测装置中,所述的尾料检测装置包括设置于移动座上的第三驱动机构、设置于第三驱动机构上的第三顶压件,所述的第二限位座一侧设有可供第三顶压件检测棒料的让位口,所述的第三驱动机构可驱动第三顶压件向靠近或远离让位口的方向运动。
第三驱动机构可为气缸或液压缸或电缸,第三驱动机构驱动第三顶压件向靠近让位口的方向运动可顶触到棒料,第三顶压件顶触到棒料后受到作用力反馈,即可判定棒料存在,若不存在作用力反馈,即可判定棒料不存在,第三驱动机构驱动第三顶压件缩回后重新伸出检测。
在上述的棒料输送检测装置中,所述的第二顶紧装置包括设置于移动座上的第四驱动机构、设置于第四驱动机构上的第四顶压件,所述的第四驱动机构可驱动第四顶压件朝棒料放置位置伸出或缩回。第四驱动机构为两个且相互平行放置,避免棒料弯曲导致夹紧不牢固。
在上述的棒料输送检测装置中,所述的第四驱动机构上设有可检测棒料是否与第二限位座紧贴的第二检测装置,所述的第四驱动机构为气缸,所述的第二检测装置包括设置于第四驱动机构上可检测其气压值的气压检测表,当气压检测表检测的气压值为设定值时,可确定棒料与第二限位座紧贴。
通过设置第二检测装置来检测棒料是否与第二限位座紧贴,若棒料与第二限位座紧贴,则可向支撑座的方向输送,若棒料尚未与第二限位座紧贴,则第二驱动机构继续顶压棒料直至与第二限位座紧贴。同样预先设定夹紧所需气压值,再利用气压检测表检测气缸是否达到设定的气压值进行判断。
在上述的棒料输送检测装置中,所述的移动座一侧设有可感应棒料的行程开关,所述的驱动装置包括设置于移动座一侧可驱动其靠近或远离支撑座方向运动的伺服电缸,所述的伺服电缸的丝杆两侧设有可对移动座运动导向的导向杆。
上一工序的棒料向下输送至移动座和支撑座时,可下压到行程开关被其感应。所述的丝杆上可套设保护套,防止棒料切割后的粉末粘附在丝杆上,保证移动座的移动精度;所述的导向杆上可设置缓冲垫进行缓冲,防止移动座快速冲撞而损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头料检测装置的机械顶压反馈来判断支撑座上是否有棒料,判断及时并且精准,检测效率高;通过在第一驱动机构与第一顶压件之间增设弹性件,第一驱动机构无需持续工作,更加节能;通过设置第一顶紧装置将棒料顶紧,当棒料顶紧时切割,可保证成品的平整度;通过设置第一检测装置来检测棒料是否与第一限位座紧贴,保证有效夹紧;通过设置尾料检测装置来判断棒料尾料是否存在;通过设置第二顶紧装置以避免棒料弯曲导致夹紧不牢固,保证棒料输送的稳定性;通过设置第二检测装置来检测是否与第二限位座紧贴,保证有效夹紧;通过设置行程开关来感应是否有上一工序的棒料输送至本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放置棒料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3是本实用新型放置棒料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中,1、支撑座;2、移动座;3、驱动装置;31、伺服电缸;32、导向杆;33、丝杆;4、头料检测装置;41、第一驱动机构;42、第一顶压件;5、第一限位座;6、第一顶紧装置;61、第二驱动机构;62、第二顶压件;7、第一检测装置;8、尾料检测装置;81、第三驱动机构;82、第三顶压件;9、第二限位座;10、第二顶紧装置;101、第四驱动机构;102、第四顶压件;11、让位口;12、第二检测装置;13、行程开关;14、棒料。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分别用于支撑棒料14的支撑座1和用于移动输送棒料14的移动座2,所述的移动座2一侧设有可驱动移动座2向靠近或远离支撑座1方向移动的驱动装置3,所述的支撑座1上设有头料检测装置4,所述的头料检测装置4包括第一顶压件42,所述的第一顶压件42可朝棒料14放置位置伸出或缩回以检测是否存在棒料14。支撑座1用于支撑棒料14并配合进行后续的切割工序,移动座2配合支撑座1共同支撑棒料14,其中移动座2还可以移动并输送棒料14,驱动装置3用于驱动移动座2将棒料14往支撑座1的方向输送,头料检测装置4通过机械顶压的方式来判断支撑座1上是否有棒料14,判断及时并且精准,间接提升了后续工序的切割效率。
所述的支撑座1上设有可限制棒料14被顶离支撑座1的第一限位座5,所述的头料检测装置4包括设置于支撑座1上的第一驱动机构41和设置于第一驱动机构41上的第一顶压件42,所述的第一驱动机构41可驱动第一顶压件42向靠近或远离第一限位座5的方向运动。由于棒料14放置于第一限位座5附近,因此第一驱动机构41驱动第一顶压件42向靠近第一限位座5的方向运动可顶触到棒料14,第一顶压件42顶触到棒料14后受到作用力反馈,即可判定棒料14存在,若不存在作用力反馈,即可判定棒料14不存在,第一驱动机构41驱动第一顶压件42缩回后重新伸出检测。
所述的第一驱动机构41与第一顶压件42之间还设有弹性件(图中未示出),所述的弹性件可使得第一顶压件42始终具有靠近棒料14放置位置的趋势。第一驱动机构41为气缸,当第一顶压件42检测到棒料14存在后,气缸可停止工作依靠弹性件支撑,无需再驱动第一顶压件42缩回伸出,更加节能,且当棒料14切割至最后一节时,棒料14不存在,弹性件可继续带动第一顶压件42伸出,以此开始下一轮检测,第一驱动机构41可继续工作。
所述的支撑座1上设有第一顶紧装置6,所述的第一顶紧装置6可顶压棒料14使得棒料14与第一限位座5紧贴。通过设置第一顶紧装置6将棒料14顶紧,当棒料14顶紧时切割,可保证成品的平整度。
所述的第一顶紧装置6包括设置于支撑座1上的第二驱动机构61、设置于第二驱动机构61上的第二顶压件62,所述的第二驱动机构61可驱动第二顶压件62朝棒料14放置位置伸出或缩回。第二驱动机构61不同于第一驱动机构41,第一驱动机构41仅用于检测支撑座1上是否存在棒料14,无需顶紧,而第二驱动机构61需驱动第二顶压件62将棒料14顶紧。
所述的第二驱动机构61上设有可检测棒料14是否与第一限位座5紧贴的第一检测装置7。通过设置第一检测装置7来检测棒料14是否与第一限位座5紧贴,若棒料14与第一限位座5紧贴,则可进行切割,若棒料14尚未与第一限位座5紧贴,则第二驱动机构61继续顶压棒料14直至与第一限位座5紧贴。
所述的第二驱动机构61为气缸,所述的第一检测装置7包括设置于第二驱动机构61上可检测其气压值的气压检测表,当气压检测表检测的气压值为设定值时,可确定棒料14与第一限位座5紧贴。预先设定夹紧所需气压值,再利用气压检测表检测气缸是否达到设定的气压值进行判断,第二驱动机构61优选双倍力气缸,在检测到棒料14处于尾料位置时,移动座2上的第四气缸可能无法夹紧,此时可开启第二驱动机构61的第二缸体,实现更大的压紧力,保证支撑座1上的棒料14被有效夹紧。
所述的移动座2上设有尾料检测装置8、可限制棒料14被顶离移动座2的第二限位座9、可顶压棒料14使得棒料14与第二限位座9紧贴的第二顶紧装置10,所述的尾料检测装置8包括第三顶压件82,所述的第三顶压件82可朝棒料14放置位置伸出或缩回以检测是否存在棒料14。尾料检测装置8同样是通过机械顶压的方式来判断移动座2上是否存在棒料14。
所述的尾料检测装置8包括设置于移动座2上的第三驱动机构81、设置于第三驱动机构81上的第三顶压件82,所述的第二限位座9一侧设有可供第三顶压件82检测棒料14的让位口11,所述的第三驱动机构81可驱动第三顶压件82向靠近或远离让位口11的方向运动。第三驱动机构81为气缸,第三驱动机构81驱动第三顶压件82向靠近让位口11的方向运动可顶触到棒料14,第三顶压件82顶触到棒料14后受到作用力反馈,即可判定棒料14存在,若不存在作用力反馈,即可判定棒料14不存在,第三驱动机构81驱动第三顶压件82缩回后重新伸出检测。
所述的第二顶紧装置10包括设置于移动座2上的第四驱动机构101、设置于第四驱动机构101上的第四顶压件102,所述的第四驱动机构101可驱动第四顶压件102朝棒料14放置位置伸出或缩回。第四驱动机构101为两个且相互平行放置,避免棒料14弯曲导致夹紧不牢固。所述的第四驱动机构101上设有可检测棒料14是否与第二限位座9紧贴的第二检测装置12。通过设置第二检测装置12来检测棒料14是否与第二限位座9紧贴,若棒料14与第二限位座9紧贴,则可向支撑座1的方向输送,若棒料14尚未与第二限位座9紧贴,则第二驱动机构61继续顶压棒料14直至与第二限位座9紧贴。
所述的第四驱动机构101为气缸,所述的第二检测装置12包括设置于第四驱动机构101上可检测其气压值的气压检测表,当气压检测表检测的气压值为设定值时,可确定棒料14与第二限位座9紧贴。同样预先设定夹紧所需气压值,再利用气压检测表检测气缸是否达到设定的气压值进行判断。
所述的移动座2一侧设有可感应棒料14的行程开关13。上一工序的棒料14向下输送至移动座2和支撑座1时,可下压到行程开关13被其感应。
所述的驱动装置3包括设置于移动座2一侧可驱动其靠近或远离支撑座1方向运动的伺服电缸31,所述的伺服电缸31的丝杆33两侧设有可对移动座2运动导向的导向杆32。所述的丝杆33上可套设保护套,防止棒料14切割后的粉末粘附在丝杆33上,保证移动座2的移动精度;所述的导向杆32上可设置缓冲垫进行缓冲,防止移动座2快速冲撞而损坏。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首先,上一工序的棒料14下压至行程开关13被其感应,第一驱动机构41驱动第一顶压件42伸向棒料14位置,若第一顶压件42顶触到棒料14,则第二驱动机构61驱动第二顶压件62向靠近第二限位座9的方向运动,第二顶压件62顶压棒料14,第二驱动机构61上的气压检测表检测其气压达到设定值,可确定为第二顶压件62已与第二限位座9紧贴,配合后续切割工序将棒料14头料切割,并记为零位,同时,移动座2上的第三驱动机构81驱动第三顶压件82向靠近让位口11的方向运动,第三顶压件82检测到棒料14存在,第四驱动机构101驱动第四顶压件102向第二限位座9运动,第四驱动机构101上的气压检测表检测其气压达到设定值,可确定棒料14与第二限位座9紧贴,此时,伺服电缸31驱动移动座2向远离支撑座1的方向回退一段行程后重新驱动移动座2向靠近支撑座1的方向输送棒料14,棒料14可正常切割;当第三顶压件82未检测到棒料14存在,第一顶压件42尚可检测到棒料14存在时,可确定棒料14余料不足,准备下一根棒料14,此时第三驱动机构81反复驱动第三顶压件82向让位口11检测棒料14是否存在,待第一顶压件42检测不到棒料14存在后,开始下一根棒料14的夹紧、检测和输送,第二根棒料14可将前一根棒料14的余料顶落,然后重新确定第二根棒料14头料的零位进行切割。
第三压力传感器向让位口11处运动,若检测顶压到棒料14,则第三驱动机构81驱动顶紧件顶压棒料14至第二限位座9,棒料14被顶紧后,伺服电缸31驱动移动座2沿着导向杆32向靠近支撑座1的方向移动,支撑座1上的第一驱动机构41驱动头料顶压件向第一顶压面和第二顶压面所在方向顶压,若此时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检测不到棒料14顶压,则伺服电缸31驱动移动座2往回退一段距离,然后再次向前驱动移动座2向前运动,若此时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检测到棒料14顶压,则将该点位记为零位,伺服电缸31再次驱动移动座2往回退,然后再次向前驱动移动座2向前,此时可切断棒料14的头料,移动座2进行有序输送,棒料14可进行正常分段切割。
本实用新型通过头料检测装置4的机械顶压反馈来判断支撑座1上是否有棒料14,判断及时并且精准,检测效率高;通过在第一驱动机构41与第一顶压件42之间增设弹性件,第一驱动机构41无需持续工作,更加节能;通过设置第一顶紧装置6将棒料14顶紧,当棒料14顶紧时切割,可保证成品的平整度;通过设置第一检测装置7来检测棒料14是否与第一限位座5紧贴,保证有效夹紧;通过设置尾料检测装置8来判断棒料14尾料是否存在;通过设置第二顶紧装置10以避免棒料14弯曲导致夹紧不牢固,保证棒料14输送的稳定性;通过设置第二检测装置12来检测是否与第二限位座9紧贴,保证有效夹紧;通过设置行程开关13来感应是否有上一工序的棒料14输送至本装置。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棒料输送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别用于支撑棒料(14)的支撑座(1)和用于移动输送棒料(14)的移动座(2),所述的移动座(2)一侧设有可驱动移动座(2)向靠近或远离支撑座(1)方向移动的驱动装置(3),所述的支撑座(1)上设有头料检测装置(4),所述的头料检测装置(4)包括第一顶压件(42),所述的第一顶压件(42)可朝棒料(14)放置位置伸出或缩回以检测是否存在棒料(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棒料输送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座(1)上设有可限制棒料(14)被顶离支撑座(1)的第一限位座(5),所述的头料检测装置(4)包括设置于支撑座(1)上的第一驱动机构(41)和设置于第一驱动机构(41)上的第一顶压件(42),所述的第一驱动机构(41)可驱动第一顶压件(42)向靠近或远离第一限位座(5)的方向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棒料输送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驱动机构(41)与第一顶压件(42)之间还设有弹性件,所述的弹性件可使得第一顶压件(42)始终具有靠近棒料(14)放置位置的趋势。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棒料输送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座(1)上设有第一顶紧装置(6),所述的第一顶紧装置(6)可顶压棒料(14)使得棒料(14)与第一限位座(5)紧贴,所述的第一顶紧装置(6)包括设置于支撑座(1)上的第二驱动机构(61)、设置于第二驱动机构(61)上的第二顶压件(62),所述的第二驱动机构(61)可驱动第二顶压件(62)朝棒料(14)放置位置伸出或缩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棒料输送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驱动机构(61)上设有可检测棒料(14)是否与第一限位座(5)紧贴的第一检测装置(7),所述的第二驱动机构(61)为气缸,所述的第一检测装置(7)包括设置于第二驱动机构(61)上可检测其气压值的气压检测表,当气压检测表检测的气压值为设定值时,可确定棒料(14)与第一限位座(5)紧贴。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棒料输送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移动座(2)上设有尾料检测装置(8)、可限制棒料(14)被顶离移动座(2)的第二限位座(9)、可顶压棒料(14)使得棒料(14)与第二限位座(9)紧贴的第二顶紧装置(10),所述的尾料检测装置(8)包括第三顶压件(82),所述的第三顶压件(82)可朝棒料(14)放置位置伸出或缩回以检测是否存在棒料(1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棒料输送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尾料检测装置(8)包括设置于移动座(2)上的第三驱动机构(81)、设置于第三驱动机构(81)上的第三顶压件(82),所述的第二限位座(9)一侧设有可供第三顶压件(82)检测棒料(14)的让位口(11),所述的第三驱动机构(81)可驱动第三顶压件(82)向靠近或远离让位口(11)的方向运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棒料输送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顶紧装置(10)包括设置于移动座(2)上的第四驱动机构(101)、设置于第四驱动机构(101)上的第四顶压件(102),所述的第四驱动机构(101)可驱动第四顶压件(102)朝棒料(14)放置位置伸出或缩回。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棒料输送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四驱动机构(101)上设有可检测棒料(14)是否与第二限位座(9)紧贴的第二检测装置(12),所述的第四驱动机构(101)为气缸,所述的第二检测装置(12)包括设置于第四驱动机构(101)上可检测其气压值的气压检测表,当气压检测表检测的气压值为设定值时,可确定棒料(14)与第二限位座(9)紧贴。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棒料输送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移动座(2)一侧设有可感应棒料(14)的行程开关(13),所述的驱动装置(3)包括设置于移动座(2)一侧可驱动其靠近或远离支撑座(1)方向运动的伺服电缸(31),所述的伺服电缸(31)的丝杆(33)两侧设有可对移动座(2)运动导向的导向杆(32)。
CN202123238809.2U 2021-12-20 2021-12-20 一种棒料输送检测装置 Active CN2170969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38809.2U CN217096923U (zh) 2021-12-20 2021-12-20 一种棒料输送检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38809.2U CN217096923U (zh) 2021-12-20 2021-12-20 一种棒料输送检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096923U true CN217096923U (zh) 2022-08-02

Family

ID=825904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238809.2U Active CN217096923U (zh) 2021-12-20 2021-12-20 一种棒料输送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09692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79302A (zh) 一种自动分料取料机构
KR20120114144A (ko) 둥근톱 절단기
CN102407266B (zh) 高速精密冲床自动送料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US7530162B1 (en) T-bracket and spring plate riveting machine
CN203865545U (zh) 一种自动分料取料机构
CN112247372A (zh) 一种连续加工的金属管材激光切割用空心卡盘
ITMI20080839A1 (it) Dispositivo di alimentazione per pezzi a forma di piastra e macchina utensile con un tale dispositivo di alimentazione
CN111515414A (zh) 机器视觉辅助的无人化数控车削机床
CN217096923U (zh) 一种棒料输送检测装置
CN211727770U (zh) 用于加工齿轮的卧式车床
CN219729725U (zh) 上料端输送线系统
CN110666516B (zh) 一种杆件铣缺口的自动化加工装置
CN210587187U (zh) 一种cnc车床的自动上下料装置
CN102873399B (zh) 卧式拉床自动送刀装置
CN219488857U (zh) 一种检测机的上下料机械手
CN219210724U (zh) 合金件自动检测装置
CN209935707U (zh) 一种铆接件装配检测装置
CN202356535U (zh) 一种高速精密冲床自动送料装置
CN112518578B (zh) 一种机器人打磨自动导料浮动定位机构
CN212469994U (zh) 自动送剪的剪板机
CN212526794U (zh) 一种螺杆自动铣平、倒角印字一体化工装
CN210854690U (zh) 一种柔性载体进线机构
CN216226219U (zh) 一种用于检测冲孔机夹钳打滑的检测装置
CN208103497U (zh) 一种绒条输送装置
CN216262765U (zh) 一种自动上料拉伸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