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727770U - 用于加工齿轮的卧式车床 - Google Patents

用于加工齿轮的卧式车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727770U
CN211727770U CN201922456006.0U CN201922456006U CN211727770U CN 211727770 U CN211727770 U CN 211727770U CN 201922456006 U CN201922456006 U CN 201922456006U CN 211727770 U CN211727770 U CN 2117277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ilstock body
tailstock
rod
lathe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45600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任强
吴小龙
毛忠林
张兆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Pingshuang Plastic Machine Gear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Pingshuang Plastic Machine Gear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Pingshuang Plastic Machine Gear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Pingshuang Plastic Machine Gear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45600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7277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7277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7277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加工齿轮的卧式车床,属于机械加工的车床技术领域,其包括车床主体和尾座体,所述车床主体上设置有供尾座体滑移的滑轨,所述尾座体内设置有用于控制尾座体滑动和停止的控制组件,所述尾座体朝向车床主体的一侧开设有杆槽,所述杆槽内设置有用于顶紧工件的尾杆,所述尾座体内设置有用于控制尾杆顶出的顶出组件。本实用新型具有在使用尾座对工件进行定位时,不易出现与工件撞击,从而使工件端部不易出现损坏的效果。

Description

用于加工齿轮的卧式车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的车床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加工齿轮的卧式车床。
背景技术
数控车床,是一种高精度、高效率的自动化机床;配备多工位刀塔或动力刀塔,机床就具有广泛的加工艺性能,可加工直线圆柱、斜线圆柱、圆弧和各种螺纹、槽、蜗杆等复杂工件,具有直线插补、圆弧插补各种补偿功能,并在复杂零件的批量生产中发挥了良好的经济效果。
现有公告号为:CN201632655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车床尾座定位装置,包括固定块、螺栓、压力表、液压压紧装置、复位压缩弹簧、手柄和机床尾座和减压螺栓,其特征在于:机床尾座和固定块之间由螺栓连接,螺栓端部固定有液压压紧装置,液压压紧装置和机床尾座之间装有复位压缩弹簧,液压压紧装置上装有压力表、手柄和减压螺栓。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在尾座朝向工件靠近时,不能良好的控制工件与尾座之间的距离,导致会与工件的端部产生撞击,对共建造成损伤。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加工齿轮的卧式车床,其具有在使用尾座对工件进行定位时,不易出现与工件撞击,从而使工件端部不易出现损坏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用于加工齿轮的卧式车床,包括车床主体和尾座体,所述车床主体上设置有供尾座体滑移的滑轨,所述尾座体内设置有用于控制尾座体滑动和停止的控制组件,所述尾座体朝向车床主体的一侧开设有杆槽,所述杆槽内设置有用于顶紧工件的尾杆,所述尾座体内设置有用于控制尾杆顶出的顶出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工件端部进行顶紧定位时,在控制组件的作用下,实现工件端部在靠近尾座体的时候停止尾座体继续移动,以至于工件不易与尾座体出现撞击,并且在顶出组件的作用下,方便将尾杆从尾座体内顶出,从而对工件的端部进行顶紧定位,达到在对工件端部进行定位的同时不易出现工件与尾座体撞击损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控制电机、导向丝杠和多个检测压球,所述导向丝杠设置在滑轨的一侧,所述导向丝杠穿设在尾座体内并与尾座体螺纹连接,所述导向丝杠从尾座体穿出的一端与控制电机连接,所述杆槽的两侧均开设有检测槽,所述检测压球位于检测槽内,所述检测槽背离尾座体的一侧设置有封堵检测槽的压片,所述检测槽底壁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尾座体内设置有控制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控制电机电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尾座体在控制电机带导向动丝的作用下带动尾座体移动,在尾座体移动至工件与位于检测槽内的检测压球接触时,工件对检测压球施压,以至于压力传感器感受到压力信号,并将信号传输给控制器,以至于控制电机停止运动,减小工件与尾座体形成撞击的可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检测槽的底壁还设置有防护垫,所述压力传感器嵌设在防护垫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检测槽内的防护垫起到缓冲减压的作用,从而减小压力传感器出现误判的可能,使压力传感器在受工件对检测压球的按压时做出准确判断。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尾座体内设置有支架,所述顶出组件包括顶出气缸和控位压块,所述控位压块一侧与支架铰接,所述控位压块与支架铰接处设置有扭簧,所述支架朝向尾杆的一侧对称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尾杆与复位弹簧一端连接,所述尾杆朝向控位压块的端开设有控位弧槽,所述顶出气缸与尾座体背离滑轨的一侧连接,所述顶出气缸的活塞杆穿设进尾座体内并与控位压块背离支架的一侧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方便的将尾杆从尾座体内顶出,实现对工件端部进行顶紧定位的效果;在顶出气缸对控位压块进行按压时,控位压块与控位弧槽抵触,从而推动尾杆顶出,实现尾杆与工件端部顶紧定位;在顶出气缸回缩时,控位压块在扭簧的作用下复位,解除对尾杆的顶推,尾杆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回复原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尾杆朝向支架的一端连接有尾钩,所述复位弹簧远离支架的一端钩套在尾钩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复位弹簧一端钩套在尾钩上,以至于复位弹簧不易与尾杆脱离,从而能够平稳的拉动尾杆进行复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尾座体背离控制电机的一侧还连接有用于夹紧工件的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包括若干夹爪、调节螺杆和定位块,若干所述定位块与尾座体外壁圆周阵列,所述尾座体背离控制电机的一侧开设有滑道,所述夹爪朝向滑道的一侧固设有滑块,所述调节螺杆穿设在定位块内并与定位块螺纹连接,所述调节螺杆一端与夹爪朝向定位块的一侧连接,所述夹爪背离定位块的一侧嵌设有滚珠。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夹爪对工件的夹紧进一步加强对工夹的定位稳定性;在需要对工件定位时,通过转动调节螺杆带动夹爪移动至靠近定位块的位置,在尾杆顶紧工件后,转动调节螺杆使夹爪与工件接触,加紧对工件的定位稳定性,并且在滚珠的作用下不易对工件的转动造成阻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尾座体朝向夹爪的一侧沿夹爪移动方向设置有刻度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工件进行定位之前,根据工件的直径对应刻度条进行初步调节夹爪的位置,以至于在对工夹内进行夹紧定位时,不易出现工件与夹爪碰撞。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尾座体背离控制电机的一侧粘附有缓冲垫,所述检测压球的顶点穿出缓冲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缓冲垫的作用下,进一步的减小工件与尾座体之间出现撞击损坏的可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通过控制组件控制尾座体沿滑轨进行移动,并且能够控制尾座体的及时停止,使工件不易与尾座体之间出现撞击损坏,在顶出组件的作用下,方便将尾杆顶出对工件进行顶紧定位;
2.通过对夹爪的调节,实现对工件进一步的定位,以至于工件能够进行稳定的加工。
附图说明
图1是体现车床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体现夹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体现尾座体内部的剖视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3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车床主体;11、滑轨;12、控制开关;2、尾座体;21、杆槽;22、检测槽;23、防护垫;24、支架;25、滑道;26、刻度条;27、缓冲垫;28、导向条;3、控制组件;31、控制电机;32、导向丝杠;33、检测压球;4、顶出组件;41、顶出气缸;42、控位压块;43、扭簧;44、复位弹簧;5、尾杆;51、控位弧槽;52、尾钩;53、导向槽;6、压片;7、压力传感器;8、夹持组件;81、夹爪;82、调节螺杆;83、定位块;84、滑块;85、滚珠。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考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用于加工齿轮的卧式车床,包括车床主体1和与车床主体1滑移连接的尾座体2,车床主体1为现有的卧式车床,车床主体1上设置有供尾座体2滑移的滑轨11,尾座体2中设置有用于控制尾座体2位置的控制组件3,尾座体2的一侧开设有贯穿尾座体2的杆槽21,杆槽21开设方向与滑轨11的长度方向一致,杆槽21内设有用于对工件端部进行夹紧定位的尾杆5,尾座体2内还设置有用于控制尾杆5顶出的顶出组件4。
参考图2,尾座体2一侧还设置有用于对工件进行夹持定位的夹持组件8,夹持组件8包括若干夹爪81、调节螺杆82和定位块83,若干定位块83沿尾座体2朝向车床主体1的一侧外壁圆周整列,定位块83一共设置有三个,调节螺杆82穿设在定位块83中并与定位块83螺纹连接,尾座体2朝向车床主体1(参见图1)的一侧开设有滑道25,滑道25位置与定位块83对应,夹爪81朝向滑道25的一侧固设有与滑道25滑移连接的滑块84,调节螺杆82一端与夹爪81的一侧转动连接,以至于在转动调节螺杆82的时候带动夹爪81沿滑道25进行滑移。
参考图2,夹爪81背离与调节螺杆82连接的一侧嵌设有滚珠85,以至于在夹爪81对工件进行夹持时,夹爪81嵌设滚珠85的一侧与工件外壁接触,不易对工件的转动造成影响,并能实现对工件的夹持定位,尾座体2开设滑道25的一侧沿夹爪81的移动方向还开设有刻度条26,以至于能够方便根据工件的尺寸对应刻度条26进行调节,使得工件不易与夹爪81出现撞击。
参考图3,控制组件3包括控制电机31、导向丝杠32,导向丝杠32穿设在尾座体2内并与尾座体2螺纹连接,导向丝杠32位于滑道25的一侧,并与滑道25长度方向平行,控制电机31与尾座体2背离开设滑道25的一侧连接,控制电机31为中空电机,使得导向丝杠32一端与控制电机31同轴连接,实现在控制电机31带动导向丝杠32的转动带动尾座体2沿滑轨11滑移,车床主体1上设置有控制控制电机31正反转的控制开关12(参见图1)。
参考图3和图4,控制组件3还包括多个检测压球33,本实施例中检测压球33采用两个,杆槽21的两侧均开设有用于放置检测压球33的检测槽22,检测槽22的内设置有压力传感器7,压力传感器7背离检测槽22底壁的一侧设置有防护垫23,并且压力传感器7嵌设在防护垫23内,检测槽22处还设置有用于封堵检测槽22的压片6,在压片6的封堵下使得检测压球33不易从检测槽22中滑出,尾座体2开设检测槽22的一侧还设置有缓冲垫27,检测压球33的顶点从缓冲垫27中穿出,以至于在尾座体2靠近工件时,工件首先会于检测压球33接触,并对检测压球33施压,以至于压力传感器7感受都压力信号,杆槽21内还设有控制器(图中未示出),控制器与控制电机31电连接,以至于在压力传感器7将压力信号穿设给控制器后,控制电机31停止转动,使得尾座体2与工件之间不易出现撞击损坏,并且检测压球33能够套检测槽22进行转动,不易阻碍工件的转动。
参考图3和图5,顶出组件4包括顶出气缸41和控位压块42,杆槽21远离检测槽22的一端内设置有支架24,支架24通过螺钉与尾座体2背离检测槽22的一侧连接,支架24内壁相向的两侧上均设置有导向条28,尾杆5对应导向条28位置开设有与导向条28滑移的导向槽53,尾杆5靠近支架24的一端开设有控位弧槽51,控位压块42一侧与支架24的底侧内壁铰接,控位压块42与支架24铰接处连接扭簧43,以至于控位压块42在不受外力时与铰接处呈锐角,顶出气缸41与尾座体2背离车床主体1的一侧连接,顶出气缸41的活塞杆穿设进杆槽21内,并位于控位压块42的一侧;
当需要顶出尾杆5时,通过顶出气缸41对控位压块42进行按压,以至于在按压控位压块42绕铰接处转动至水平时将尾杆5顶出。
参考图3和图5,尾杆5朝向支架24的一端设置有尾钩52,支架24中穿设有复位弹簧44,复位弹簧44的一端与支架24连接固定,另一端与尾钩52钩合,以至于在尾杆5顶出时,复位弹簧44处于拉伸状态;当顶出气缸41回缩时解除对控位压块42的按压,控位压块42在扭簧43的作用下复位,解除对尾杆5的顶出,此时尾杆5在复位弹簧44的作用下回缩至杆槽21内。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通过控制组件3控制尾座体2沿滑轨11进行移动,并在工件与检测压球33接触时,压力传感器7接收到压力信号,在控制器的作用下控制尾座体2的及时停止,使工件不易与尾座体2之间出现撞击损坏,在顶出组件4的作用下,方便将尾杆5顶出对工件进行顶紧定位,并且能够方便实现对尾杆5的收回,在夹持组件8的作用下进一步的提高对工件的定位稳定性。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用于加工齿轮的卧式车床,包括车床主体(1)和尾座体(2),所述车床主体(1)上设置有供尾座体(2)滑移的滑轨(11),其特征在于:所述尾座体(2)内设置有用于控制尾座体(2)滑动和停止的控制组件(3),所述尾座体(2)朝向车床主体(1)的一侧开设有杆槽(21),所述杆槽(21)内设置有用于顶紧工件的尾杆(5),所述尾座体(2)内设置有用于控制尾杆(5)顶出的顶出组件(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加工齿轮的卧式车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3)包括控制电机(31)、导向丝杠(32)和多个检测压球(33),所述导向丝杠(32)设置在滑轨(11)的一侧,所述导向丝杠(32)穿设在尾座体(2)内并与尾座体(2)螺纹连接,所述导向丝杠(32)从尾座体(2)穿出的一端与控制电机(31)连接,所述杆槽(21)的两侧均开设有检测槽(22),所述检测压球(33)位于检测槽(22)内,所述检测槽(22)背离尾座体(2)的一侧设置有封堵检测槽(22)的压片(6),所述检测槽(22)底壁设置有压力传感器(7),所述尾座体(2)内设置有控制器,所述压力传感器(7)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控制电机(31)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加工齿轮的卧式车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槽(22)的底壁还设置有防护垫(23),所述压力传感器(7)嵌设在防护垫(23)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加工齿轮的卧式车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尾座体(2)内设置有支架(24),所述顶出组件(4)包括顶出气缸(41)和控位压块(42),所述控位压块(42)一侧与支架(24)铰接,所述控位压块(42)与支架(24)铰接处设置有扭簧(43),所述支架(24)朝向尾杆(5)的一侧对称设置有复位弹簧(44),所述尾杆(5)与复位弹簧(44)一端连接,所述尾杆(5)朝向控位压块(42)的端开设有控位弧槽(51),所述顶出气缸(41)与尾座体(2)背离滑轨(11)的一侧连接,所述顶出气缸(41)的活塞杆穿设进尾座体(2)内并与控位压块(42)背离支架(24)的一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加工齿轮的卧式车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杆(5)朝向支架(24)的一端连接有尾钩(52),所述复位弹簧(44)远离支架(24)的一端钩套在尾钩(52)上。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加工齿轮的卧式车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尾座体(2)背离控制电机(31)的一侧还连接有用于夹紧工件的夹持组件(8),所述夹持组件(8)包括若干夹爪(81)、调节螺杆(82)和定位块(83),若干所述定位块(83)与尾座体(2)外壁圆周阵列,所述尾座体(2)背离控制电机(31)的一侧开设有滑道(25),所述夹爪(81)朝向滑道(25)的一侧固设有滑块(84),所述调节螺杆(82)穿设在定位块(83)内并与定位块(83)螺纹连接,所述调节螺杆(82)一端与夹爪(81)朝向定位块(83)的一侧连接,所述夹爪(81)背离定位块(83)的一侧嵌设有滚珠(8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加工齿轮的卧式车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尾座体(2)朝向夹爪(81)的一侧沿夹爪(81)移动方向设置有刻度条(26)。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加工齿轮的卧式车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尾座体(2)背离控制电机(31)的一侧粘附有缓冲垫(27),所述检测压球(33)的顶点穿出缓冲垫(27)。
CN201922456006.0U 2019-12-30 2019-12-30 用于加工齿轮的卧式车床 Active CN2117277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56006.0U CN211727770U (zh) 2019-12-30 2019-12-30 用于加工齿轮的卧式车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56006.0U CN211727770U (zh) 2019-12-30 2019-12-30 用于加工齿轮的卧式车床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727770U true CN211727770U (zh) 2020-10-23

Family

ID=728685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456006.0U Active CN211727770U (zh) 2019-12-30 2019-12-30 用于加工齿轮的卧式车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72777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33792A (zh) * 2021-04-25 2021-09-03 上海新力动力设备研究所 一种大长径比旋压壳体自动内撑工装
CN114433891A (zh) * 2022-03-17 2022-05-06 海德曼(上海)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机床的伺服尾座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33792A (zh) * 2021-04-25 2021-09-03 上海新力动力设备研究所 一种大长径比旋压壳体自动内撑工装
CN114433891A (zh) * 2022-03-17 2022-05-06 海德曼(上海)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机床的伺服尾座
CN114433891B (zh) * 2022-03-17 2023-06-23 海德曼(上海)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机床的伺服尾座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727770U (zh) 用于加工齿轮的卧式车床
CN108274089B (zh) 一种铣床加工用的倒角夹具
CN111299871B (zh) 具有管材长度测量装置的切管机以及管材长度测量方法
CN201446271U (zh) 一种仿形铣床
CN103317408A (zh) 金刚石刀头棱角磨削装置
CN219131575U (zh) 一种万能升降台铣床用加持机构
JP2747715B2 (ja) 把握装置
CN110153748B (zh) 一种机械加工用辅助定位装置
CN207564297U (zh) 用于薄壁气缸套自动精珩磨加工的珩磨夹具
CN216463152U (zh) 一种用于数控机床的防呆校正装置
CN101579824A (zh) 自动定位夹压机构
CN210998372U (zh) 一种开关防水在线测试用夹具
CN210818459U (zh) 一种数控车床用的装夹装置
CN217096923U (zh) 一种棒料输送检测装置
CN210172615U (zh) 卧式铣孔机床
CN109226785B (zh) 一种滚轮体工件方腔端端面的加工装置
CN217195659U (zh) 一种切割机的进料装置
CN201023191Y (zh) 数控车轴车床三孔拨盘
CN218696412U (zh) 一种侧挂式工件抚平装置
CN212240590U (zh) 一种磨床的双驱动回转装置
CN113385698B (zh) 一种高安全性的工件加工用车床
CN220093904U (zh) 一种卧式钻攻主轴机构
CN213437423U (zh) 倒角动力头跟踪装置
CN219966662U (zh) 一种棒材剥皮机
CN204639404U (zh) 球扁钢切割机生产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