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89860U - 一种风道组件及电吹风 - Google Patents
一种风道组件及电吹风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089860U CN217089860U CN202220066345.7U CN202220066345U CN217089860U CN 217089860 U CN217089860 U CN 217089860U CN 202220066345 U CN202220066345 U CN 202220066345U CN 217089860 U CN217089860 U CN 21708986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shell
- casing
- housing
- air inl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公开了一种风道组件及电吹风,包括:出风壳体,所述出风壳体设有安装腔,所述出风壳体上设有出风口和安装开口,所述出风口和所述安装开口与所述安装腔连通,所述出风口和所述安装开口位于所述出风壳体相对的两侧;进风壳体,所述进风壳体设置在所述出风壳体上,所述进风壳体设置在所述安装开口处,所述进风壳体上设有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与所述安装腔连通;导风壳体,所述导风壳体设置在所述出风壳体上,所述导风壳体与所述出风壳体的内壁之间形成导风通道;电机组件,所述电机组件设置在所述进风壳体上,所述第一进风口经所述电机组件、所述导风通道与所述出风口连通。风在风道组件内进行运动,形成高压气流,可持续供应。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风道组件及电吹风。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普通的电吹风产品大部分都是低速吹风进行干发,而且风速风压小,吹干头发速度慢,马达转速低;即由直流低速马达和普通风叶组成,无法形成整体的出风风道;另外目前市场上又出现了部分高速电吹风产品,其马达转速可达11万转,风速在20m/s以上,干发速度极快,适用的范围更广;但其产品装配复杂成本本高,推广难。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干发速度慢,风速风压小,无法满足消费者的快速干发需求等多种使用的缺陷,提供了一种风道组件及电吹风。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公开了一种风道组件,包括:出风壳体,所述出风壳体设有安装腔,所述出风壳体上设有出风口和安装开口,所述出风口和所述安装开口与所述安装腔连通,所述出风口和所述安装开口位于所述出风壳体相对的两侧;进风壳体,所述进风壳体设置在所述出风壳体上,所述进风壳体设置在所述安装开口处,所述进风壳体上设有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与所述安装腔连通;导风壳体,所述导风壳体设置在所述出风壳体上,所述导风壳体与所述出风壳体的内壁之间形成导风通道;电机组件,所述电机组件设置在所述进风壳体上,所述第一进风口经所述电机组件、所述导风通道与所述出风口连通。
本实用新型方案申请了一种风道组件,外界的空气通过进风壳体的第一进风口到达安装腔内,再流经到导风壳体与出风壳体的内壁之间形成的导风通道里,再通过与电机组件的共同作用挤压空气,形成强力风压,气流通过出风口的吹出,以及通过导风通道吹出的风在风道组件内部进行周向的运动,同时不断的送风和吸风,形成不间断高压气流,进行持续的供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风壳体包括导风壳和加压壳,所述加压壳与所述导风壳连接,所述导风壳与所述电机组件相对设置,所述加压壳与所述出风壳体连接,所述加压壳沿着远离所述导风壳的方向直径逐步增加。由于加压壳沿着远离导风壳的方向直径逐渐增加,再通过与电机组件的共同作用,流经的空气逐渐的被挤压,形成强力风压,气流再通过出风壳体的出风口的吹出,形成不间断高压气流,进行持续的供应。
可选的,所述导风壳体还包括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件设置在所述加压壳上,所述第二限位件与所述出风壳体适配安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风壳体包括第一底壳和进风管,所述进风管设置在所述第一底壳,所述进风壳体设有第一贯通孔,所述第一贯通孔贯通所述进风管和第一底壳,所述第一贯通孔一端为所述第一进风口。进风管设置在第一底壳上,是为了更好的安装进风管,简化安装结构,第一贯通孔一端为第一进风口,气流通过第一进风口进入到进风壳体,且第一贯通孔贯通进风管和第一底壳,可有利于气流的流通,减小对气流的阻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限位壳体组件,所述限位壳体组件位于所述出风壳体和所述进风壳体围合形成的空间内,所述限位壳体组件与所述进风壳体连接,所述电机组件设置在所述限位壳体组件和所述进风壳体之间。通过设置限位壳体组件,使其不仅能与进风壳体连接,同时限位壳体组件与进风壳体的连接还能实现对电机组件的安装,可以给到电机组件的安装稳定的支撑。
可选的,所述进风壳体上设有限位凹槽,所述出风壳体和所述限位壳体组件插设在所述限位凹槽内。
可选的,限位壳体组件与进风壳体安装时,可通过设在限位壳体或进风壳体上的卡接部与设在限位壳体或进风壳体上的卡合部连接安装。
可选的,限位壳体组件与进风壳体安装时,可通过紧固件来进行连接,可选的,紧固件可以为螺钉、紧固销钉等,可以在限位壳体组件上分别设置至少一个第一连接块,同时在第一连接块上设置螺钉孔。对应地,在进风壳体设置对应的第二连接块,在第二连接块上设置与紧固件相适配的内螺纹孔,使紧固件穿过螺钉孔与内螺纹孔螺纹连接即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壳体组件包括第一限位壳体组件和密封件,所述密封件一端与所述第一限位壳体组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进风壳体连接,所述第一限位壳体组件与所述导风壳体相对设置,所述导风壳体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壳体组件上。通过设置密封件与第一限位壳体组件安装,是为了更好的将第一限位壳体组件与导风壳体安装在一起,更好的防止使用过程中出现第一限位壳体组件与导风壳体连接松脱等情况,同时导风壳体至少部分可设置在第一限位壳体组件上,是为了更好的使结构更紧凑,充分利用安装空间。进一步的,进风壳体上设置有多个第一通孔,电吹风内的电源线通过进风壳体的通孔后,再穿设进去密封件上的多个第二通孔后,再进一步的穿设进去第一限位壳体组件上的多个第三通孔,可实现电源线的收纳功能,免去电源线缠绕、凌乱及占用空间的烦恼。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壳体组件包括第二底壳和支撑壳体,所述支撑壳体设置在所述第二底壳上,所述第二底壳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一底壳连接,所述支撑壳体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进风管内,所述电机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底壳和所述第一底壳之间。支撑壳体设置在第二底壳上,是为了更好的安装支撑壳体,第二底壳与第一壳体至少部分的连接,支撑壳体至少部分设置在进风管内,是为了更好的能将气流通过进风管输送到限位壳体位于出风壳体和进风壳体围合形成的空间内,继而进一步的输送到导风通道内,再通过与电机组件的共同作用挤压空气,形成强力风压,气流通过出风口的吹出,以及通过导风通道吹出的风在风道组件内部进行周向的运动,同时不断的送风和吸风,形成不间断高压气流,进行持续的供应。
可选的,第二底壳和支撑壳体上分别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一贯通孔连通,所述第一贯通孔一端的第一进风口与所述通孔相对设置。
可选的,所述支撑壳体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一贯通孔连通,所述第一贯通孔一端的第一进风口与所述通孔相对设置。
可选的,所述支撑壳体上设有进风缺口,所述进风缺口与所述第二进风口相对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加热件,所述加热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导风通道内,所述加热件一端与所述导风壳体相抵,另一端夹设在与所述第二底壳和所述导风壳体之间。设置了加热件至少部分位于导风导通内,同时设置在第二底壳和导风壳体之间,对加热件起到散热降温的作用,有效的缓解了热量的聚齐,进而提高了加热件的使用寿命。加热件一端与导风壳体相抵,是为了更好安装固定加热件,防止使用过程中出现松脱等情况。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风壳体包括第一壳体本体、内壳和连接件,所述内壳位于所述第一壳体本体内侧,所述内壳与所述第一壳体本体之间通过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一壳体本体和所述内壳之间形成安装间隙,所述导风壳体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安装间隙内,所述安装间隙与所述导风通道连通,所述内壳与所述第一壳体本体通过所述连接件的连接处形成所述出风口,所述第一壳体本体远离所述出风口的一侧形成所述安装开口,所述限位壳体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安装开口处,与所述第一壳体本体相适配安装。通过第一壳体本体、内壳和连接件的配合可以实现对空气的引导,当电机组件开始工作后将在风道组件内产生负压,由于负压的产生空气将由进风壳体和/或导风壳体进入到导风通道内,再进入安装腔内,可以使导风更加顺畅,由于在第一壳体本体和内壳之间形成安装间隙,导风壳体至少部分位于安装间隙内,安装间隙与导风通道连通,气流可以更好的进入到安装腔内,提高散热效果,设置了限位壳体安装在安装开口处,不仅可以更好的安装固定出风壳体,同时也提高了散热效果。
可选的,所述内壳上设有凹槽,所述导风壳体套设在所述内壳外侧。
可选的,所述出风壳体还包括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本体上,所述导风壳体与所述第一限位件相适配。
可选的,所述第一限位件与所述第二限位件相适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机组件包括安装壳和电机,所述安装壳设有第二贯通孔,所述电机设置在所述安装壳上,所述电机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贯通孔内。通过将电机设置在安装壳上的第二贯通孔内,更好安装电机,进一步的简化结构,降低了成本。
可选的,第二贯通孔与第一进风口连通。
可选的,电机为高速风机,可以理解的,电机上设有扇叶。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吹风包括:上述风道组件,外壳组件,所述外壳组件设有第三进风口,所述风道组件设置在所述外壳组件内,所述风道组件与所述第三进风口连通;手柄,所述手柄设置在所述外壳组件上;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设置在安装腔内,所述控制装置与电机组件电连接;和/或电源开关,所述电源开关设置在手柄上和/或外壳组件上,所述电源开口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吹风包括:风道组件、外壳组件和手柄,外壳组件设有第三进风口,第三进风口与风道组件连通,形成气流流通的通道。手柄设置在外壳组件上,可以更好通过把手更好的拿取使用。通过设置控制装置与电机组件电连接,可以更好的实现使用自动化,提高了效率及便捷性,手柄上或外壳组件上设置有电源开关,电源开关与控制装置电连接可以更好的的实现自动化,方便使用。
可选的,电源开关可以是按键式。
附图说明
图1为风道组件整体示意图;
图2为第一限位壳体组件示意图;
图3为出风壳体结构示意图1;
图4为出风壳体剖视结构示意图1;
图5为进风壳体部分结构示意图1;
图6为进风壳体部分结构示意图2;
图7为导风壳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部分结构分解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出风壳体,11第一壳体本体,12内壳,13连接件,14第一限位件,15出风口,16凹槽,17安装间隙,18安装开口;
2进风壳体,21第一底壳,22进风管,23第一进风口,24第二进风口,25限位凹槽,26第一贯通孔;
3导风壳体,31导风壳,32加压壳,33第二限位件;
4电机组件,41安装壳,42电机;
5限位壳体组件,51第一限位壳体组件,52密封件,511第二底壳,512支撑壳体;
6加热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附图1~图8描述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说明一种风道组件及电吹风。
如图1~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风道组件,包括:出风壳体1,出风壳体1设有安装腔,出风壳体1上设有出风口15和安装开口18,出风口15和安装开口18与安装腔连通,出风口15和安装开口18位于出风壳体1相对的两侧;进风壳体2,进风壳体2设置在出风壳体1上,进风壳体2设置在安装开口18处,进风壳体2上设有第一进风口23,第一进风口23与安装腔连通;导风壳体3,导风壳体3设置在出风壳体1上,导风壳体3与出风壳体1的内壁之间形成导风通道;电机组件4,电机组件4设置在进风壳体2上,第一进风口23经电机组件4、导风通道与出风口15连通。
如图2~图4和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方案申请了一种风道组件,外界的空气通过进风壳体2的第一进风口到达安装腔内,再流经到导风壳体3与出风壳体1的内壁之间形成的导风通道里,再通过与电机组件4的共同作用挤压空气,形成强力风压,气流通过出风口15的吹出,以及通过导风通道吹出的风在风道组件内部进行周向的运动,同时不断的送风和吸风,形成不间断高压气流,进行持续的供应。
如图7~图8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导风壳体3包括导风壳31和加压壳32,加压壳32与导风壳31连接,导风壳31与电机组件4相对设置,加压壳32与出风壳体1连接,加压壳32沿着远离导风壳31的方向直径逐步增加。由于加压壳32沿着远离导风壳31的方向直径逐渐增加,再通过与电机组件4的共同作用,流经的空气逐渐的被挤压,形成强力风压,气流再通过出风壳体31的出风口的吹出,形成不间断高压气流,进行持续的供应。
可选的,导风壳体3还包括第二限位件33,第二限位件33设置在加压壳32上,第二限位件33与出风壳体1适配安装。
如图2、图6和图6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进风壳体2包括第一底壳21和进风管22,进风管22设置在第一底壳21,进风壳体2设有第一贯通孔26,第一贯通孔26贯通进风管22和第一底壳21,第一贯通孔26一端为第一进风口23。进风管22设置在第一底壳21上,是为了更好的安装进风管22,简化安装结构,第一贯通孔26一端为第一进风口,气流通过第一进风口进入到进风壳体,且第一贯通孔25贯通进风管22和第一底壳21,可有利于气流的流通,减小对气流的阻力。
如图2和图8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还包括限位壳体组件5,限位壳体组件5位于出风壳体1和进风壳体2围合形成的空间内,限位壳体组件5与进风壳体2连接,电机组件4设置在限位壳体组件5和进风壳体2之间。通过设置限位壳体组件5,使其不仅能与进风壳体2连接,同时限位壳体组件5与进风壳体2的连接还能实现对电机组件4的安装,可以给到电机组件4的安装稳定的支撑。
可选的,进风壳体2上设有限位凹槽25,出风壳体1和限位壳体组件5插设在限位凹槽25内。
可选的,限位壳体组件5与进风壳体2安装时,可通过设在限位壳体组件5或进风壳体2上的卡接部与设在限位壳体组件5或进风壳体2上的卡合部连接安装。
可选的,限位壳体组件5与进风壳体2安装时,可通过紧固件来进行连接,可选的,紧固件可以为螺钉、紧固销钉等,可以在限位壳体组件5上分别设置至少一个第一连接块,同时在第一连接块上设置螺钉孔。对应地,在进风壳体2设置对应的第二连接块,在第二连接块上设置与紧固件相适配的内螺纹孔,使紧固件穿过螺钉孔与内螺纹孔螺纹连接即可。
如图2和图8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限位壳体组件5包括第一限位壳体组件51和密封件52,密封件52一端与第一限位壳体组件51连接,另一端与进风壳体2连接,第一限位壳体组件51与导风壳体3相对设置,导风壳体3至少部分设置在第一限位壳体组件51上。通过设置密封件52与第一限位壳体组件51安装,是为了更好的将第一限位壳体组件51与导风壳体3安装在一起,更好的防止使用过程中出现第一限位壳体组件51与导风壳体3连接松脱等情况,同时导风壳体3至少部分可设置在第一限位壳体组件51上,是为了更好的使结构更紧凑,充分利用安装空间。进一步的,进风壳体2上设置有多个第一通孔,电吹风内的电源线通过进风壳体2的通孔后,再穿设进去密封件52上的多个第二通孔后,再进一步的穿设进去第一限位壳体组件51上的多个第三通孔,可实现电源线的收纳功能,免去电源线缠绕、凌乱及占用空间的烦恼。
如图2和图8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第一限位壳体组件51包括第二底壳511和支撑壳体512,支撑壳体512设置在第二底壳511上,第二底壳511至少部分与第一底壳21连接,支撑壳体512至少部分设置在进风管22内,电机组件4设置在第二底壳511和第一底壳21之间。支撑壳体512设置在第二壳体511上,是为了更好的安装支撑壳体512,第二底壳511与第一壳体21至少部分的连接,支撑壳体512至少部分设置在进风管22内,是为了更好的能将气流通过进风管22输送到限位壳体5位于出风壳体1和进风壳体2围合形成的空间内,继而进一步的输送到导风通道内,再通过与电机组件4的共同作用挤压空气,形成强力风压,气流通过出风口15的吹出,以及通过导风通道吹出的风在风道组件内部进行周向的运动,同时不断的送风和吸风,形成不间断高压气流,进行持续的供应。
可选的,第二底壳511和支撑壳体512上分别设置有通孔,通孔与第一贯通孔26连通,第一贯通孔26一端的第一进风口与通孔相对设置。
可选的,支撑壳体512上设置有通孔,通孔与第一贯通孔26连通,第一贯通孔26一端的第一进风口与通孔相对设置。
如图2和图8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还包括加热件6,加热件6至少部分位于导风通道内,加热件6一端与导风壳体3相抵,另一端夹设在与第二底壳511和导风壳体3之间。设置了加热件6至少部分位于导风导通内,同时设置在第二底壳511和导风壳体3之间,对加热件6起到散热降温的作用,有效的缓解了热量的聚齐,进而提高了加热件6的使用寿命。加热件6一端与导风壳体相抵,是为了更好安装固定加热件6,防止使用过程中出现松脱等情况。
如图1~图8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出风壳体1包括第一壳体本体11、内壳12和连接件13,内壳12位于第一壳体本体11内侧,内壳12与第一壳体本体11之间通过连接件13连接,第一壳体本体11和内壳12之间形成安装间隙17,导风壳体3至少部分位于安装间隙17内,安装间隙17与导风通道连通,内壳12与第一壳体本体11通过连接件13的连接处形成出风口15,第一壳体本体11远离出风口15的一侧形成安装开口18,限位壳体5至少部分设置在安装开口18处,与第一壳体本体11相适配安装。通过第一壳体本体11、内壳12和连接件13的配合可以实现对空气的引导,当电机组件4开始工作后将在风道组件内产生负压,由于负压的产生空气将由进风壳体和/或导风壳体进入到导风通道内,再进入安装腔内,可以使导风更加顺畅,由于在第一壳体本体11和内壳之间形成安装间隙17,导风壳体3至少部分位于安装间隙17内,安装间隙17与导风通道连通,气流可以更好的进入到安装腔内,提高散热效果,设置了限位壳体5安装在安装开口18处,不仅可以更好的安装固定出风壳体1,同时也提高了散热效果。
可选的,内壳12上设有凹槽16,导风壳体3套设在内壳12外侧。
可选的,出风壳体1还包括第一限位件14,第一限位件14设置在第一壳体本体11上,导风壳体3与第一限位件14相适配。
可选的,第一限位件14与第二限位件33相适配。
如图8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电机组件4包括安装壳41和电机42,安装壳41设有第二贯通孔,电机42设置在安装壳41上,电机42至少部分位于第二贯通孔内。通过将电机42设置在安装壳41上的第二贯通孔内,更好安装电机42,进一步的简化结构,降低了成本。
可选的,第二贯通孔与第一进风口23连通。
可选的,电机42为高速风机,可以理解的,电机42上设有扇叶。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吹风包括:上述风道组件,外壳组件,外壳组件设有第三进风口,风道组件设置在外壳组件内,风道组件与第三进风口连通;手柄,手柄设置在外壳组件上。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吹风包括:风道组件、外壳组件和手柄,外壳组件设有第三进风口,第三进风口与风道组件连通,形成气流流通的通道。手柄设置在外壳组件上,可以更好通过把手更好的拿取使用。通过设置控制装置与电机组件4电连接,可以更好的实现使用自动化,提高了效率及便捷性,手柄上或外壳组件上设置有电源开关,电源开关与控制装置电连接可以更好的的实现自动化,方便使用。
可选的,电源开关可以是按键式。
可选的,电源开关可以是触摸式。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出风壳体(1),所述出风壳体(1)设有安装腔,所述出风壳体(1)上设有出风口(15)和安装开口(18),所述出风口(15)和所述安装开口(18)与所述安装腔连通,所述出风口(15)和所述安装开口(18)位于所述出风壳体(1)相对的两侧;
进风壳体(2),所述进风壳体(2)设置在所述出风壳体(1)上,所述进风壳体(2)设置在所述安装开口(18)处,所述进风壳体(2)上设有第一进风口(23),所述第一进风口(23)与所述安装腔连通;
导风壳体(3),所述导风壳体(3)设置在所述出风壳体(1)上,所述导风壳体(3)与所述出风壳体(1)的内壁之间形成导风通道;
电机组件(4),所述电机组件(4)设置在所述进风壳体(2)上,所述第一进风口(23)经所述电机组件(4)、所述导风通道与所述出风口(15)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壳体(3)包括导风壳(31)和加压壳(32),所述加压壳(32)与所述导风壳(31)连接,所述导风壳(31)与所述电机组件(4)相对设置,所述加压壳(32)与所述出风壳体(1)连接,所述加压壳(32)沿着远离所述导风壳(31)的方向直径逐步增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壳体(2)包括第一底壳(21)和进风管(22),所述进风管(22)设置在所述第一底壳(21),所述进风壳体(2)设有第一贯通孔(26),所述第一贯通孔(26)贯通所述进风管(22)和第一底壳(21),所述第一贯通孔(26)一端为所述第一进风口(2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位壳体组件(5),所述限位壳体组件(5)位于所述出风壳体(1)和所述进风壳体(2)围合形成的空间内,所述限位壳体组件(5)与所述进风壳体(2)连接,所述电机组件(4)设置在所述限位壳体组件(5)和所述进风壳体(2)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壳体组件(5)包括第一限位壳体组件(51)和密封件(52),所述密封件(52)一端与所述第一限位壳体组件(5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进风壳体(2)连接,所述第一限位壳体组件(51)与所述导风壳体(3)相对设置,所述导风壳体(3)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壳体组件(51)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壳体组件(51)包括第二底壳(511)和支撑壳体(512),所述支撑壳体(512)设置在所述第二底壳(511)上,所述第二底壳(511)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一底壳(21)连接,所述支撑壳体(512)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进风管(22)内,所述电机组件(4)设置在所述第二底壳(511)和所述第一底壳(21)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热件(6),所述加热件(6)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导风通道内,所述加热件(6)一端与所述导风壳体(3)相抵,另一端夹设在与所述第二底壳(511)和所述导风壳体(3)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壳体(1)包括第一壳体本体(11)、内壳(12)和连接件(13),所述内壳(12)位于所述第一壳体本体(11)内侧,所述内壳(12)与所述第一壳体本体(11)之间通过所述连接件(13)连接,所述第一壳体本体(11)和所述内壳(12)之间形成安装间隙(17),所述导风壳体(3)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安装间隙(17)内,所述安装间隙(17)与所述导风通道连通,所述内壳(12)与所述第一壳体本体(11)通过所述连接件(13)的连接处形成所述出风口(15),所述第一壳体本体(11)远离所述出风口(15)的一侧形成所述安装开口(18),所述限位壳体组件(5)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安装开口(18)处,与所述第一壳体本体(11)相适配安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组件(4)包括安装壳(41)和电机(42),所述安装壳(41)设有第二贯通孔,所述电机(42)设置在所述安装壳(41)上,所述电机(42)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贯通孔内。
10.一种电吹风,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风道组件;
外壳组件,所述外壳组件设有第三进风口,所述风道组件设置在所述外壳组件内,所述风道组件与所述第三进风口连通;
手柄,所述手柄设置在所述外壳组件上;
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设置在安装腔内,所述控制装置与电机组件(4)电连接;和/或
电源开关,所述电源开关设置在手柄上和/或外壳组件上,所述电源开口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066345.7U CN217089860U (zh) | 2022-01-11 | 2022-01-11 | 一种风道组件及电吹风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066345.7U CN217089860U (zh) | 2022-01-11 | 2022-01-11 | 一种风道组件及电吹风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089860U true CN217089860U (zh) | 2022-08-02 |
Family
ID=825966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0066345.7U Active CN217089860U (zh) | 2022-01-11 | 2022-01-11 | 一种风道组件及电吹风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089860U (zh) |
-
2022
- 2022-01-11 CN CN202220066345.7U patent/CN21708986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749375A (zh) | 一种风道组件及电吹风 | |
CN217089860U (zh) | 一种风道组件及电吹风 | |
CN111418984A (zh) | 一种双驱动电吹风 | |
CN211354206U (zh) | 一种吹风机 | |
CN220308606U (zh) | 一种多功能高速吹风机 | |
CN209750149U (zh) | 一种双驱动电吹风 | |
CN108713844B (zh) | 一种智能梳子 | |
CN213487439U (zh) | 一种吹风机 | |
CN215603719U (zh) | 一种风道组件及电吹风 | |
CN205212646U (zh) | 一种一体化节能工业缝纫机电机 | |
CN216822138U (zh) | 一种电吹风 | |
CN220937105U (zh) | 一种吹风模块及吹风机 | |
US20240115026A1 (en) | Air outlet assembly and electric hair drier | |
CN219396540U (zh) | 一种吹风机的排线结构 | |
CN220631355U (zh) | 一种手柄走线结构 | |
CN217986901U (zh) | 吹风壳体组件及吹风设备 | |
CN211290541U (zh) | 一种热风组件 | |
CN219438416U (zh) | 电吹风 | |
CN221265462U (zh) | 风道组件及吹风机 | |
CN218217958U (zh) | 一种设有防潮功能的电器柜 | |
CN220236268U (zh) | 一种无叶吹风机 | |
CN219206152U (zh) | 电吹风手柄组件的安装结构及其电吹风 | |
CN210867417U (zh) | 一种电吹风用电机结构 | |
CN218682641U (zh) | 多用途吹风装置 | |
CN221813432U (zh) | 电吹风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