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79852U - 一种从连续梁顶板进入腹腔的稳固爬梯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从连续梁顶板进入腹腔的稳固爬梯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079852U
CN217079852U CN202220449873.0U CN202220449873U CN217079852U CN 217079852 U CN217079852 U CN 217079852U CN 202220449873 U CN202220449873 U CN 202220449873U CN 217079852 U CN217079852 U CN 2170798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ladder
supporting
continuous beam
abdominal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44987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翟浩淋
杨立
黄帅帅
张健新
刘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onstruction Civil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Construction Civi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Construction Civil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Construction Civi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44987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0798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0798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07985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add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从连续梁顶板进入腹腔的稳固爬梯结构,包括斜向爬梯、顶部支撑单元、第一连续梁、第二连续梁和模板顶板;斜向爬梯设置在第一连续梁和第二连续梁之间,其顶部搭设在模板顶板上,并且斜向爬梯与模板顶板之间设置有一对顶部支撑单元;斜向爬梯与模板顶板之间的夹角为30°~60°;斜向爬梯包括支撑梯梁、连接踏板和边部扶手单元;一对支撑梯梁之间设置有多个连接踏板,支撑梯梁上设置有边部扶手单元;本实用新型使得相邻连续梁的连接施工更加便利,无需搭设脚手架,节省了脚手架的安拆时间;其中的斜向爬梯可多次周转使用,提高了相邻连续梁连接的施工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从连续梁顶板进入腹腔的稳固爬梯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从连续梁顶板进入腹腔的稳固爬梯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铁路工程迅速发展,工程数量越来越多,同时对工程质量要求高,对施工效率要求也高;在铁路线路交叉位置,需设计连续梁来跨越既有线路施工,在连续梁两种常用的施工方法是悬臂浇筑法和支架法;其中支架法因其工序少、施工进度快等优点被作为常用施工方法。
在进行支架法进行施工时,由于涉及诸多大节段整体施工,所以需要工人频繁的从连续梁顶板下到腹腔位置在腹腔内进行施工作业;又因施工人员数量多、施工场地、高度等方面的限制,进入腹腔的方法一直是困扰工人的一大问题,脚手架的搭设和拆除耗费较大的人工,并且安全性差,运输物料不便;因此,如何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使工人可以快速、大量的进入腹腔是现阶段的主要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从连续梁顶板进入腹腔的稳固爬梯结构,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无需搭设脚手架即可使得工人从连续梁顶板进入腹腔,节省了脚手架的安拆时间;其中的主要进出装置或工具可多次周转使用,提高施工效率,减少安全隐患。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从连续梁顶板进入腹腔的稳固爬梯结构,包括斜向爬梯、顶部支撑单元、第一连续梁、第二连续梁和模板顶板;斜向爬梯设置在第一连续梁和第二连续梁之间,其顶部搭设在模板顶板上,并且斜向爬梯与模板顶板之间设置有一对顶部支撑单元;斜向爬梯与模板顶板之间的夹角为30°~60°。
斜向爬梯包括支撑梯梁、连接踏板和边部扶手单元;一对支撑梯梁之间设置有多个连接踏板,支撑梯梁上设置有边部扶手单元。
顶部支撑单元包括斜向连接板、L形支撑板、连接耳板和固定螺杆;L形支撑板两端与斜向连接板固定连接呈直角三角形,L形支撑板远离斜向连接板的一侧底部设置有连接耳板,连接耳板的下端面与L形支撑板的下端面共面;固定螺杆穿过连接耳板,将顶部支撑单元固定在模板顶板上;斜向连接板与支撑梯梁可拆卸连接。
边部扶手单元包括第一斜向连杆、第二斜向连杆和连接杆;第一斜向连杆和第二斜向连杆平行设置,并通过连接杆连接,连接杆另一端与支撑梯梁连接。
进一步,还包括斜向支撑板和横向连接板,均设置在斜向连接板与L形支撑板之间。
进一步,L形支撑板由横向板和竖向板垂直连接而成。
进一步,横向连接板设置在斜向连接板与竖向板之间,斜向支撑板设置在L形支撑板的角点与斜向连接板之间,并且斜向支撑板与横向连接板连接。
进一步,斜向连接板与支撑梯梁通过螺栓连接。
进一步,斜向连接板的横截面呈U形,斜向连接板与支撑梯梁卡设连接,并通过螺栓固定。
进一步,第一斜向连杆、第二斜向连杆和连接杆均由直径为10mm的钢筋制成。
进一步,支撑梯梁由槽钢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从连续梁顶板进入腹腔的稳固爬梯结构,利用斜向爬梯使得工人从连续梁顶板进入腹腔进行施工作业,无需搭设脚手架即可进入施工位置,节省了脚手架的安拆时间;其中斜向爬梯可多次周转使用,提高施工效率,减少安全隐患。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从连续梁顶板进入腹腔的稳固爬梯结构,顶部支撑单元设置在斜向爬梯与模板顶板之间,使得斜向爬梯的固定更加稳固,防止人员进出连续梁腹腔过程中斜向爬梯晃动,提高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从连续梁顶板进入腹腔的稳固爬梯结构,本实用新型结构不仅安全性高,而且稳固,提高了施工效率和周转效率;当相邻两个连续梁之间连接作业完成后,取出斜向爬梯移动至下一施工处即可,无需工人搭设脚手架或者绕道梯笼进入连续梁的腹腔。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和其它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中所特别指出的方案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竖向剖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纵向剖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斜向爬梯的正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斜向爬梯的侧视示意图。
图5是是本实用新型中顶部支撑单元的侧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1-斜向爬梯、2-支撑梯梁、3-连接踏板、4-边部扶手单元、5-顶部支撑单元、6-斜向连接板、7-L形支撑板、8-连接耳板、9-固定螺杆、10-斜向支撑板、11-横向连接板、12-第一连续梁、13-第二连续梁、14-模板顶板、15-第一斜向连杆、16-第二斜向连杆、17-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以下的实施例仅仅是示例性的,仅能用来解释和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从连续梁顶板进入腹腔的稳固爬梯结构,包括斜向爬梯1、顶部支撑单元5、第一连续梁12、第二连续梁13和模板顶板14;斜向爬梯1设置在第一连续梁12和第二连续梁13之间,其顶部搭设在模板顶板14上,并且斜向爬梯1与模板顶板14之间设置有一对顶部支撑单元5;斜向爬梯1与模板顶板14之间的夹角为30°~60°。
斜向爬梯1包括支撑梯梁2、连接踏板3和边部扶手单元4;一对支撑梯梁2之间设置有多个连接踏板3,支撑梯梁2上设置有边部扶手单元4。
利用斜向爬梯1使得工人从连续梁顶板进入腹腔进行施工作业,无需搭设脚手架即可进入施工位置,节省了脚手架的安拆时间;其中斜向爬梯1可多次周转使用,提高施工效率,减少安全隐患。
顶部支撑单元5包括斜向连接板6、L形支撑板7、连接耳板8和固定螺杆9;L形支撑板7两端与斜向连接板6固定连接呈直角三角形,L形支撑板7远离斜向连接板6的一侧底部设置有连接耳板8,连接耳板8的下端面与L形支撑板7的下端面共面;固定螺杆9穿过连接耳板8,将顶部支撑单元5固定在模板顶板14上;斜向连接板6与支撑梯梁2可拆卸连接。顶部支撑单元5设置在斜向爬梯1与模板顶板14之间,使得斜向爬梯1的固定更加稳固,防止人员进出连续梁腹腔过程中斜向爬梯1晃动,提高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
边部扶手单元4包括第一斜向连杆15、第二斜向连杆16和连接杆17;第一斜向连杆15和第二斜向连杆16平行设置,并通过连接杆17连接,连接杆17另一端与支撑梯梁2连接。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斜向支撑板10和横向连接板11,均设置在斜向连接板6与L形支撑板7之间。
本实施例中,L形支撑板7由横向板和竖向板垂直连接而成。
本实施例中,横向连接板11设置在斜向连接板6与竖向板之间,斜向支撑板10设置在L形支撑板7的角点与斜向连接板6之间,并且斜向支撑板10与横向连接板11连接。
本实施例中,斜向连接板6与支撑梯梁2通过螺栓连接。
本实施例中,斜向连接板6的横截面呈U形,斜向连接板6与支撑梯梁2卡设连接,并通过螺栓固定。
本实施例中,第一斜向连杆15、第二斜向连杆16和连接杆17均由直径为10mm的钢筋制成。
本实施例中,支撑梯梁2由槽钢制成。
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结构不仅安全性高,而且稳固,提高了施工效率和周转效率;当相邻两个连续梁之间连接作业完成后,取出斜向爬梯1移动至下一施工处即可,无需工人搭设脚手架或者绕道梯笼进入连续梁的腹腔。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所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从连续梁顶板进入腹腔的稳固爬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斜向爬梯(1)、顶部支撑单元(5)、第一连续梁(12)、第二连续梁(13)和模板顶板(14);斜向爬梯(1)设置在第一连续梁(12)和第二连续梁(13)之间,其顶部搭设在模板顶板(14)上,并且斜向爬梯(1)与模板顶板(14)之间设置有一对顶部支撑单元(5);斜向爬梯(1)与模板顶板(14)之间的夹角为30°~60°;
斜向爬梯(1)包括支撑梯梁(2)、连接踏板(3)和边部扶手单元(4);一对支撑梯梁(2)之间设置有多个连接踏板(3),支撑梯梁(2)上设置有边部扶手单元(4);
顶部支撑单元(5)包括斜向连接板(6)、L形支撑板(7)、连接耳板(8)和固定螺杆(9);L形支撑板(7)两端与斜向连接板(6)固定连接呈直角三角形,L形支撑板(7)远离斜向连接板(6)的一侧底部设置有连接耳板(8),连接耳板(8)的下端面与L形支撑板(7)的下端面共面;固定螺杆(9)穿过连接耳板(8),将顶部支撑单元(5)固定在模板顶板(14)上;斜向连接板(6)与支撑梯梁(2)可拆卸连接;
边部扶手单元(4)包括第一斜向连杆(15)、第二斜向连杆(16)和连接杆(17);第一斜向连杆(15)和第二斜向连杆(16)平行设置,并通过连接杆(17)连接,连接杆(17)另一端与支撑梯梁(2)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从连续梁顶板进入腹腔的稳固爬梯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斜向支撑板(10)和横向连接板(11),均设置在斜向连接板(6)与L形支撑板(7)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从连续梁顶板进入腹腔的稳固爬梯结构,其特征在于,L形支撑板(7)由横向板和竖向板垂直连接而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从连续梁顶板进入腹腔的稳固爬梯结构,其特征在于,横向连接板(11)设置在斜向连接板(6)与竖向板之间,斜向支撑板(10)设置在L形支撑板(7)的角点与斜向连接板(6)之间,并且斜向支撑板(10)与横向连接板(11)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从连续梁顶板进入腹腔的稳固爬梯结构,其特征在于,斜向连接板(6)与支撑梯梁(2)通过螺栓连接。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从连续梁顶板进入腹腔的稳固爬梯结构,其特征在于,斜向连接板(6)的横截面呈U形,斜向连接板(6)与支撑梯梁(2)卡设连接,并通过螺栓固定。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一种从连续梁顶板进入腹腔的稳固爬梯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斜向连杆(15)、第二斜向连杆(16)和连接杆(17)均由直径为10mm的钢筋制成。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从连续梁顶板进入腹腔的稳固爬梯结构,其特征在于,支撑梯梁(2)由槽钢制成。
CN202220449873.0U 2022-03-03 2022-03-03 一种从连续梁顶板进入腹腔的稳固爬梯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70798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449873.0U CN217079852U (zh) 2022-03-03 2022-03-03 一种从连续梁顶板进入腹腔的稳固爬梯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449873.0U CN217079852U (zh) 2022-03-03 2022-03-03 一种从连续梁顶板进入腹腔的稳固爬梯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079852U true CN217079852U (zh) 2022-07-29

Family

ID=825477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449873.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7079852U (zh) 2022-03-03 2022-03-03 一种从连续梁顶板进入腹腔的稳固爬梯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07985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684658U (zh) 一种防摔板早拆模板体系
CN110512517B (zh) 一种桥梁工程施工平台
CN217079852U (zh) 一种从连续梁顶板进入腹腔的稳固爬梯结构
CN219666973U (zh) 装配式高速铁路预制箱梁模板
CN202220434U (zh) 铝合金建筑模板组件
CN218061492U (zh) 一种在钢结构框架上浇筑砼平台的装置
CN214785958U (zh) 一种现浇结构板后浇带可周转侧模结构
CN213597029U (zh) 一种可移动式早拆系统模板
CN212294367U (zh) 用于现浇梁施工的装配式钢管支架
CN113684766A (zh) 一种用于桥梁主塔牛腿的施工平台及其施工方法
CN207003765U (zh) 装配式钢结构建筑自承式钢桁架楼板支撑体系
CN112681732A (zh) 装配式复合膜壳梁的支撑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CN201560582U (zh) 建筑工程墙、柱、梁用支撑件
CN218467099U (zh) 一种后浇带模板支撑体系用顶托装置
CN209760444U (zh) 一种稳固型滑移支架
CN221031430U (zh) 一种小空间悬挑板精致建造辅助装置
CN205224571U (zh) 一种悬挑脚手架的锚固装置
CN219430532U (zh) 一种桥梁混凝土箱梁现浇支撑结构
CN215484814U (zh) 一种组装式钢平台防护栏
CN214939173U (zh) 一种可周转的装配式临时施工过道
CN215669062U (zh) 一种用于桥梁主塔牛腿的施工平台
CN212801953U (zh) 一种钢结构拼装受力转换胎架装置
CN219973898U (zh) 一种悬挑平台工具式支撑体系设备
CN214062991U (zh) 一种车站侧墙顶板整体浇筑台车
CN211775723U (zh) 一种剪力墙加固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72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