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77825U - 用于太阳能电池片电连接的导电毛刷及电镀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太阳能电池片电连接的导电毛刷及电镀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077825U
CN217077825U CN202220064762.8U CN202220064762U CN217077825U CN 217077825 U CN217077825 U CN 217077825U CN 202220064762 U CN202220064762 U CN 202220064762U CN 217077825 U CN217077825 U CN 2170778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ve
head
tow
solar cells
main gr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06476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凡银生
李兴儒
薛朝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Longi Sola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 Longi Sola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Longi Sola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 Longi Sola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06476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0778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0778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0778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太阳能电池片电连接的导电毛刷及电镀装置,导电毛刷包括:导电头,以及设置于所述导电头上的多排丝束组;每排所述丝束组包括至少一个导电丝束,每个所述导电丝束包括多根导电丝,每个所述导电丝束包括连接部和接触部,所述接触部远离所述导电头,至少部分所述接触部的导电丝的硬度小于连接部的导电丝的硬度。这样,不仅可以避免接触部划伤太阳能电池片,从而提高太阳能电池片的良率,还可以使连接部便于固定于导电头上,从而节省固定时间,减小成本。

Description

用于太阳能电池片电连接的导电毛刷及电镀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镀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太阳能电池片电连接的导电毛刷及电镀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太阳能电池片的电极通常采用挂镀方式制作,由于挂镀生产过程复杂而导致太阳能电池片在上下料装卸过程中容易造成碎片,及由于挂镀夹具在电镀过程中需要浸入电镀液而需要退镀,使得夹具的寿命过短,影响太阳能电池片的产量,因此,水平镀应运而生。
在太阳能电池片金属化过程中,对于水平镀,阴极通常通过导电毛刷上的导电丝连接,通常将导电毛刷固定,让太阳能电池片滑过导电丝远离导电板的一端,对太阳能电池片进行电镀。
然而,现有的导电丝可能会划伤太阳能电池片而影响太阳能电池片的质量,并且,现有的导电丝不容易固定在导电毛刷中的导电头上,固定花费的时间较长,使得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太阳能电池片电连接的导电毛刷及电镀装置,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导电毛刷的导电丝可能会划伤太阳能电池片而影响太阳能电池片的质量,以及,现有的导电丝不容易固定在导电头上而使得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太阳能电池片电连接的导电毛刷,所述导电毛刷包括:导电头,以及设置于所述导电头上的多排丝束组;
每排所述丝束组包括至少一个导电丝束,每个所述导电丝束包括多根导电丝,每个所述导电丝束包括连接部和接触部,所述接触部远离所述导电头,至少部分所述接触部的导电丝的硬度小于所述连接部的导电丝的硬度。
进一步地,所述接触部的导电丝的横截面积比连接部的导电丝的横截面积小,且两根以上的所述接触部的导电丝连接在所述连接部的一根导电丝上。
进一步地,所述接触部的导电丝的材质比所述连接部的导电丝的材质软。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的导电丝被束缚在管状件中或通过电连接介质成一体,从而形成柱状导电连接条,且其中的导电丝彼此之间形成横向的电连接路径。
进一步地,设置于所述导电头上的多排所述丝束组与太阳能电池片的主栅线位置对应,每排所述丝束组的排列方向与所述太阳能电池片的主栅线的延伸方向相同;
每个所述导电丝束在所述主栅线位置进行集中,形成细长的排布,所述导电丝束的正投影呈细长形,且其正投影的宽度大于所述主栅线的宽度。
进一步地,所述导电头上设有多个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从所述导电头的底面向顶面延伸;
一个所述导电丝束对应一个所述安装孔,各所述导电丝束的部分分别安装于对应的安装孔内,另一部分凸出所述导电头的底面。
进一步地,每排所述丝束组中相邻的两个所述导电丝束之间存在间隙。
进一步地,沿每排所述丝束组的排列方向,至少一个以上的所述导电丝束远离所述导电头的一端呈阶梯状排布。
进一步地,所述接触部的导电丝为椭圆柱状、矩形柱状任意一种,其中椭圆柱状的导电丝的椭圆截面的短轴方向与所述太阳能电池片的主栅线方向平行,或矩形柱状的导电丝的矩形截面的宽度方向与所述太阳能电池片的主栅线方向平行。
进一步地,在所述导电头的厚度方向上,所述导电丝束的长度范围为[5mm,50mm],所述接触部的长度范围为[0.5mm,5mm]。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太阳能电池片电连接的导电毛刷具有以下优点: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导电毛刷包括导电头,以及设置于导电头上的多排丝束组;每排丝束组包括至少一个导电丝束,每个导电丝束包括多根导电丝,每个导电丝束包括连接部和接触部,接触部远离导电头,也就是说,导电头用于与太阳能电池片上的主栅线接触,由于至少部分接触部的导电丝的硬度小于连接部的导电丝的硬度,这样,不仅可以避免接触部划伤太阳能电池片,从而提高太阳能电池片的良率,还可以使连接部便于固定于导电头上,从而节省固定时间,减小成本。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镀装置,包括上述用于太阳能电池片电连接的导电毛刷。
所述电镀装置所具有的优点与上述导电毛刷所具有的优点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电毛刷与太阳能电池片一个视角的示意图;
图2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电毛刷另一个视角的示意图;
图3表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电毛刷的一个导电丝束的三维示意图;
图5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电毛刷的一根导电丝的三维示意图;
图6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电毛刷与太阳能电池片另一个视角的示意图;
图7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电毛刷的一个导电丝束另一个视角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导电头,11-安装孔,2-丝束组,20-导电丝束,201-导电丝,202-连接部,2021-管状件,2022-电连接介质,203-接触部,21-间隙,3-太阳能电池片,31-主栅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用于太阳能电池片电连接的导电毛刷,参照图1至图7,导电毛刷包括导电头1,以及设置于导电头1上的多排丝束组2;每排丝束组2包括至少一个导电丝束20,每个导电丝束20包括多根导电丝201,每个导电丝束20包括连接部202和接触部203,接触部203远离导电头1,也就是说,导电头1用于与太阳能电池片3上的主栅线接触,由于至少部分接触部203的导电丝201的硬度小于连接部202的导电丝201的硬度,这样,不仅可以避免接触部203划伤待镀件,从而提高太阳能电池片3的良率,还可以使连接部202便于固定于导电头1上,从而节省固定时间,减小成本。
实际中,导电头1与电源负极连接,其具有导电作用。由于金属钛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本实施例的导电头1的材质优选金属钛,当然也可以选择钛合金、铂、钛钌、石墨和金中的任一种,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本实施例对此可以不做限定。
具体而言,导电头1可以为长方形、圆形、椭圆形等形状,本实施例对于导电头1的具体形状可以不做限定,具体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本实施例图1中示出的导电头1以长方形为例。
具体而言,如图1至图3所示,导电头1上设有多排丝束组2,如图2所示,每排丝束组2包括至少一个导电丝束20,每个导电丝束20包括多根导电丝201,导电丝束20可以为2个、3个或预设数目个,具体需要根据实际导电丝束20的横截面积及对应的主栅线的面积大小进行设定。其中,如图1所示,多排丝束组2的排布与太阳能电池片3的主栅线31的排布一致,一个丝束组2对应一个主栅线31,这样,可以使所有导电丝201与对应的主栅线31接触,从而减小接触电阻,提高镀层质量。
具体而言,如图4所示,每个导电丝束20包括连接部202和接触部203,接触部203远离导电头1,图示中,接触部203位于导电丝束20的下部,用于与对应的主栅线31接触,连接部202位于导电丝束20的上部,用于与导电头1连接。至少部分接触部203的导电丝201的硬度小于连接部202的导电丝201的硬度,可以理解为,每个导电丝束20的接触部203中所有导电丝201的硬度小于连接部202的导电丝201的硬度,或者,接触部203与主栅线接触部分的导电丝201的硬度小于连接部202的导电丝201的硬度。这样,与主栅线31接触的导电丝201较软,当太阳能电池片3滑过导电丝201远离导电板的一端对太阳能电池片3进行电镀时,可以减少对太阳能电池片的摩擦,以避免导电丝201由于较硬而划伤太阳能电池片3,从而提高太阳能电池片3的良率。另外,连接部202较硬,便于将导电丝201连接于导电头1上,从而节省时间,减少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接触部203的导电丝201的横截面积比连接部202的导电丝201的横截面积小,且两根以上的接触部203的导电丝201连接在连接部202的一根导电丝201上。
具体而言,所述两根以上的接触部203的导电丝,如图5所示,优选是以连接部202的一根导电丝201分裂形成,即接触部203的导电丝201和连接部202的导电丝201是同一根导电丝201的不同部分,导电丝201的接触部203为细分的横截面更小的导电丝。
另外,接触部203的导电丝201与连接部202的导电丝201也可以采用常规的导电胶粘、焊接的方式进行连接,在此不进行赘述。在实际应用中,更细的导电丝201可以在太阳能电池片3电连接划过时减少对太阳能电池片3的划伤,从而进一步提高太阳能电池片的良率。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接触部203的导电丝201的材质比连接部202的导电丝201的材质软。
具体而言,接触部203的导电丝201的材质比连接部202的导电丝201的材质软,指的是,接触部203的导电丝201本身的材质比连接部202的导电丝201本身的材质软,不受横截面积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其中,接触部203的导电丝201的材质可以选用碳纤维或者有机导电纤维等较软的导电材质,在电镀时,上镀后退镀不损失导电丝201,便于退镀。连接部202的导电丝201可以选用硬性的不锈钢等金属,以便连接于导电头1上,进一步提高导电丝201连接的稳固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连接部202的导电丝201被束缚在管状件2021中或通过电连接介质2022成一体,从而形成柱状导电连接条,且其中的导电丝201彼此之间形成横向的电连接路径。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的每排丝束组2包括至少一个导电丝束20,示例性地,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以5个导电丝束20为例。一个导电丝束20中的连接部202的导电丝201可以被束缚在一个管状件2021中,也即,将一个导电丝束20中的连接部202的导电丝201通过一个管状件2021规制于一起。所述管状件2021优选为导电的金属管套,以将导电丝束20上端的连接部202束缚住,以减少其变形位移,并增强导电性;另外也可以选择绝缘套管,此时可以使连接部202外的绝缘性增强。最优选的是以金属套管外包覆绝缘套管的形式,以增强导电的同时,得到更优的外部绝缘性能。或者,一个导电丝束20中的连接部202的导电丝201通过电连接介质2022成一起。对于电连接介质2022,可以采用常规的导电胶,或者以焊接,比如常规的锡焊接,连接部202的导电丝201被束缚住,减少变形位移,并增强导电性。同时,如图3所示,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在将连接部202的导电丝201通过电连接介质2022束缚成一体的基础上,加以管状件2021的束缚,以增强其结构性能、及导电性或必要的绝缘性。在施加束缚之前,导电丝201彼此之间仅仅可能在安装孔内形成电接触,在连接部201是没有固定的横向电接触的,当其中某些接触部203的导电丝201形成了有效电接触的时候,仅仅部分连接部202的导电丝201可以起到导通作用;而当通过束缚,连接部202的导电丝201横向之间产生了电接触时,整个连接部202的所有导电丝201形成了柱状导电连接条,从而可以大大降低导电丝束20的串联电阻,并且可以使导电丝束20整体的导电电阻更加稳定,减少由于接触部203的导电丝201连接的不确定性导致的电阻变化量,以提高镀层质量。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设置于导电头1上的多排丝束组2与太阳能电池片3的主栅线位置对应,每排丝束组2的排列方向与太阳能电池片3的主栅线31的延伸方向相同;每个导电丝束20在主栅线位置进行集中,形成细长的排布,导电丝束20的正投影呈细长形,且其正投影的宽度大于主栅线的宽度。
具体而言,导电头1上的多排丝束组2与太阳能电池片3的主栅线位置对应,主栅线位置不仅包括太阳能电池片3上形成的主栅线31,还包括将要电镀或部分上镀、部分沉积的主栅线的位置,每排丝束组2的排列方向与太阳能电池片3的主栅线31的延伸方向相同;并且,根据太阳能电池片3上的主栅线31的实际排布,在多排丝束组2中,相邻的两排丝束组2在导电头1上间隔(以预设的距离)排布,各排丝束组2的结构与对应的主栅线31的结构相匹配,这样,每排丝束组2的导电丝201可以更加准确地与对应的主栅线31接触,从而提高镀层质量。其中,预设的距离需要根据实际中太阳能电池片的相邻两个主栅线31之间的具体距离进行排布。
具体而言,每个导电丝束20在主栅线位置进行集中,形成细长的排布,导电丝束20的正投影呈细长形,且其正投影的宽度大于主栅线31的宽度,这样,每个导电丝束20的导电丝201均可以与对应的主栅线31接触,从而提高镀层质量。
需要说明的是,实际应用中,导电丝束20的接触部203的远离连接部202的一端(简称末端)要对应有一个长度的变化,一是对应上凸的主栅线位置形貌,接触部203末端投影位置最靠近主栅线的位置应当更短一些,从主栅线延伸方向观察,其形成拱门状的截面,以更好地与主栅线的凸出基底接触;二是对应下凹(通常为凹槽)的主栅线位置形貌,接触部203末端投影位置最靠近主栅线的位置应当是更长一些,以便进入凹槽中与主栅线的凹槽槽底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导电头1上设有多个安装孔11,安装孔11从导电头1的底面向顶面延伸;一个导电丝束20对应一个安装孔11,各导电丝束20的部分分别安装于对应的安装孔11内,另一部分凸出导电头1的底面。
具体而言,安装孔11优选通孔,该种情况下,安装孔11从导电头1的底面贯穿顶面,当然,也可以为盲孔,该种情况下,安装孔11从导电板的底面向顶面延伸至目标深度,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定。如图4和图5所示,安装孔11的截面形状可以为圆形,当然,也可以为正方形、长方形或者其他形状,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定,本实施例对此可以不做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上文所述的安装孔11的形成还可以通过带槽的夹板,带槽的夹板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夹板,两个夹板的内侧面(一个夹板朝向另一个夹板的侧面)相对位置设有半圆形、半椭圆形、弧形或U字形的槽,夹在一起形成半封闭式安装夹槽,两夹板中间有狭缝,以将导电丝束20夹设于其中。安装孔11可以为任意可以将导电丝束20规制于其中的安装孔、安装槽等结构,具体结构本实施例可以不做限定,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定。
具体而言,一个导电丝束20对应一个安装孔11,各导电丝束20的部分(例如可以是连接部202)分别安装于对应的安装孔11内,另一部分(例如可以使接触部203)凸出导电头1的底面。
一种可选实施例中,各导电丝束20的部分可以通过粘接、焊接等方式固定于对应的安装孔11内,以提高各导电丝束20的安装稳定性,进而确保各导电丝束20的导电丝201可以有效地将导电头1传递的电流传递给太阳能电池片3的主栅线上。
另一种可选实施例中,导电头1上还设有至少一个旋钮;一个旋钮对应一个导电丝束20,各旋钮用于分别调节对应的导电丝束20在竖直方向上的角度。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根据安装孔11的结构,在导电头1上设置至少一个旋钮,一个旋钮对应一个导电丝束20和一个安装孔11,若安装孔11为通孔,各旋钮可以安装于导电头1的顶面与对应安装孔11对应的位置,并分别与对应的导电丝束20连接;若安装孔11为盲孔,各旋钮的部分可以位于安装孔11,部分凸出导电头1的顶面,这样,通过旋转旋钮,可以调节导电丝束20在竖直方向上的角度,以对导电丝束20的导电丝201进行微调节,进一步使各导电丝201与太阳能电池片3的主栅线31接触,电流可以更加顺利地传递到主栅线31上,从而提高镀层质量。
具体而言,为了使导电丝束20的安装更加简单、可靠,安装孔11可以设置为阶梯孔,安装孔11可以包括第一安装孔11和第二安装孔11,第一安装孔11为孔径较大的孔,第二安装孔11为孔径较小的孔,第一安装孔11位于第二安装孔11的上方,也即,第一安装孔11远离太阳能电池片3,若安装孔11为盲孔,调节按钮可以部分安装于第一安装孔11内。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6所示,每排丝束组2中相邻的两个导电丝束20之间存在间隙21。这样设置,当太阳能电池片3滑过导电丝束20的底端时,可以防止各导电丝束20接触后形变过渡挤压其相邻的导电丝束20,而导致的接触导电劣化。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7所示,沿每排丝束组2的排列方向,至少一个以上的导电丝束20远离导电头1的一端呈阶梯状排布。
示例性地,结合如图1和图6,沿每排丝束组2的排列方向,可以理解为,图中X轴方向,也即,在导电头1的宽度方向上,从导电头1的一端至另一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从导电头1的一端至另一端,5个导电丝束20呈阶梯状排布,且每个导电丝束20中的导电丝201的长度逐渐增大,也就是说,多根导电丝201的长短不一致,可以避免导电丝201出现团簇的现象。从导电头1的一端至另一端的方向与太阳能电池片3的移动方向一致,这样,若确定导电丝201最短的一根与太阳能电池片3表面的主栅线31接触,其他的导电丝201也都可以与太阳能电池片3表面的主栅线31接触,以使所有导电丝201可以有效地与太阳能电池片3的主栅线31接触;并且,在太阳能电池片3移动的过程中,其他的导电丝201还会发生形变,增大与太阳能电池片3的主栅线31的接触面积,根据物理学中的“导体的横截面积越大,导体的电阻越小”可知,可以减小导电毛刷与太阳能电池片3表面的主栅线31的接触电阻,从而进一步提高镀层质量。
如图6所示,各导电丝201远离导电头1的一端形成一条斜线,斜线与水平线呈预设夹角。
在实际中,制作导电毛刷的步骤可以为:将每个导电丝束20安装于导电头1上,此时,各导电丝201凸出导电头1的底面的长度一致;使用工具对导电丝201进行切口处理,此时,各导电丝201远离导电头1的一端形成一条斜线,也即,各导电丝201的底端形成一条斜线。预设夹角优选45°,当然,也可以为其他角度,例如60°、40°等,具体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可优选实施例中,每个导电丝束20呈阶梯状排布,如图7所示,从导电丝束20的一侧向另一侧,先逐渐增长,在逐渐变短,也即,中间的一根导电丝201比其两侧的导电丝201长。这样设置可以对太阳能电池片3滑过导电头1的方向不做限定,使用比较灵活,无论从哪个方向滑过,都可以保证至少有部分导电丝束20的导电丝201与对应的主栅线31接触,可以提高镀层的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接触部203的导电丝201为椭圆柱状、矩形柱状任意一种,其中椭圆柱状的导电丝201的椭圆截面的短轴方向与太阳能电池片3的主栅线31方向平行,或矩形柱状的导电丝201的矩形截面的宽度方向与太阳能电池片3的主栅线31方向平行。
实际中,由于太阳能电池片3较轻,当太阳能电池片3在通过导电毛刷电镀时,导电丝201可能会存在细微的偏移。接触部203的导电丝201可以为椭圆柱状,椭圆柱状的导电丝201的短轴方向与太阳能电池片3的主栅线31方向平行,或者,接触部203的导电丝201为矩形柱状,矩形柱状的导电丝201的矩形截面的宽度(即为矩形的短边)方向与太阳能电池片3的主栅线方向平行,这样,可以减少导电丝201的偏移,使其对准对应的主栅线31的位置,从而使导电头1上的电流通过各导电丝201可以更加顺利地传递到对应的主栅线上,以提高镀层质量。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导电头1的厚度方向上,导电丝束20的长度范围为[5mm,50mm];接触部203的长度范围为[0.5mm,5mm]。
具体而言,在导电头1的厚度方向上,也即,竖直方向上,导电丝束20的长度范围为[5mm,50mm],该范围包括5mm、5mm至50mm之间和50mm,其中,接触部203的长度范围可以为[0.5mm,5mm],也即,该范围包括0.5mm、0.5mm至5mm之间和5mm,这样设置不仅利于连接部202连接于导电头1上,还利于接触部203与对应的主栅线31接触。其中,对于导电丝束20的具体长度和接触部203的具体长度,需要根据实际太阳能电池片的主栅线结构进行设定,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太阳能电池片电连接的导电毛刷具有以下优点: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导电毛刷包括导电头,以及设置于导电头上的多排丝束组;每排丝束组包括至少一个导电丝束,每个导电丝束包括多根导电丝,每个导电丝束包括连接部和接触部,接触部远离导电头,也就是说,导电头用于与太阳能电池片上的主栅线接触,由于至少部分接触部的导电丝的硬度小于连接部的导电丝的硬度,这样,不仅可以避免接触部划伤太阳能电池片,从而提高太阳能电池片的良率,还可以使连接部便于固定于导电头上,从而节省固定时间,减小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电镀装置,包括上述导电毛刷。
具体而言,电镀装置包括上述导电毛刷,导电毛刷的具体结构和工作原理上文已经详述,此处不再赘述。
所述电镀装置所具有的优点与上文导电毛刷所具有的优点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尽管已描述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可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与另一个实体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现方式,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1)

1.一种用于太阳能电池片电连接的导电毛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毛刷包括:导电头,以及设置于所述导电头上的多排丝束组;
每排所述丝束组包括至少一个导电丝束,每个所述导电丝束包括多根导电丝,每个所述导电丝束包括连接部和接触部,所述接触部远离所述导电头,至少部分所述接触部的导电丝的硬度小于所述连接部的导电丝的硬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太阳能电池片电连接的导电毛刷,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的导电丝的横截面积比所述连接部的导电丝的横截面积小,且两根以上的所述接触部的导电丝连接在所述连接部的一根导电丝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太阳能电池片电连接的导电毛刷,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的导电丝的材质比所述连接部的导电丝的材质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太阳能电池片电连接的导电毛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的导电丝被束缚在管状件中或通过电连接介质成一体,从而形成柱状导电连接条,且其中的导电丝彼此之间形成横向的电连接路径。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太阳能电池片电连接的导电毛刷,其特征在于,设置于所述导电头上的多排所述丝束组与太阳能电池片的主栅线位置对应,每排所述丝束组的排列方向与所述太阳能电池片的主栅线的延伸方向相同;
每个所述导电丝束在所述主栅线位置进行集中,形成细长的排布,所述导电丝束的正投影呈细长形,且其正投影的宽度大于所述主栅线的宽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太阳能电池片电连接的导电毛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头上设有多个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从所述导电头的底面向顶面延伸;
一个所述导电丝束对应一个所述安装孔,各所述导电丝束的部分分别安装于对应的安装孔内,另一部分凸出所述导电头的底面。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太阳能电池片电连接的导电毛刷,其特征在于,每排所述丝束组中相邻的两个所述导电丝束之间存在间隙。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太阳能电池片电连接的导电毛刷,其特征在于,沿每排所述丝束组的排列方向,至少一个以上的所述导电丝束远离所述导电头的一端呈阶梯状排布。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太阳能电池片电连接的导电毛刷,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的导电丝为椭圆柱状、矩形柱状任意一种,其中椭圆柱状的导电丝的椭圆截面的短轴方向与所述太阳能电池片的主栅线方向平行,或矩形柱状的导电丝的矩形截面的宽度方向与所述太阳能电池片的主栅线方向平行。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太阳能电池片电连接的导电毛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电头的厚度方向上,所述导电丝束的长度范围为5mm-50mm,所述接触部的长度范围为0.5mm-5mm。
11.一种电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导电毛刷。
CN202220064762.8U 2022-01-11 2022-01-11 用于太阳能电池片电连接的导电毛刷及电镀装置 Active CN2170778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64762.8U CN217077825U (zh) 2022-01-11 2022-01-11 用于太阳能电池片电连接的导电毛刷及电镀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64762.8U CN217077825U (zh) 2022-01-11 2022-01-11 用于太阳能电池片电连接的导电毛刷及电镀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077825U true CN217077825U (zh) 2022-07-29

Family

ID=825424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064762.8U Active CN217077825U (zh) 2022-01-11 2022-01-11 用于太阳能电池片电连接的导电毛刷及电镀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07782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00181670A1 (en) Contact structure for a semiconductor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CN101542842A (zh) 用于将导电构件连接到设备的方法
CN110829080B (zh) 导电端子
CN217077825U (zh) 用于太阳能电池片电连接的导电毛刷及电镀装置
US4631118A (en) Low resistance collector frame for electroconductive organic, carbon and graphitic materials
CN109778289B (zh) 一种电镀夹具和使用电镀夹具的电路板电镀方法
US3042605A (en) Electroplating racks
CN216891264U (zh) 电镀毛刷及电镀装置
US11926912B2 (en) Electrode assembly for electrochemical processes
CN215734352U (zh) 一种手机主板上盖导电金箔
CN215856412U (zh) 一种电镀夹持装置及电镀装置
CN213424670U (zh) 一种漆包线
CN213142262U (zh) 一种实现不同厚度金层同时镀覆的双路电镀挂具
CN212451715U (zh) 用于石油采油管表面处理的电极
CN215856416U (zh) 一种电镀夹具和太阳能电池片电镀装置
CN215856421U (zh) 一种电镀夹具和太阳能电池片电镀装置
CN215404616U (zh) 一种用于具有“工”字型结构滑轨的电镀工装
CN217086161U (zh) 一种稳定性能好的导电布
KR200390935Y1 (ko) 도금랙용 클립
CN211404083U (zh) 一种镀锌多孔铍青铜棒
CN210367974U (zh) 线材电镀导电接入装置
CN218101284U (zh) 一种大规格电池片用分段镀锡焊带
CN215911616U (zh) 导电端子
CN216120309U (zh) 一种汇流条和光伏组件
CN213388955U (zh) Pcb板电镀挂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