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74354U - 轨道交通用客室可折叠座椅 - Google Patents

轨道交通用客室可折叠座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074354U
CN217074354U CN202220911004.5U CN202220911004U CN217074354U CN 217074354 U CN217074354 U CN 217074354U CN 202220911004 U CN202220911004 U CN 202220911004U CN 217074354 U CN217074354 U CN 2170743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seat body
supporting mechanism
supporting
track traff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91100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蒋建峰
施竹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zha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zha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zha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zha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91100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0743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0743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0743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轨道交通用客室可折叠座椅,涉及到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包括座椅本体,所述座椅本体的表面固定安装有海绵垫,且座椅本体的底端铰接有四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底端固定安装有第一转轴,且第一转轴的两端活动插设在支撑机构上,所述支撑机构的底端固定安装有第二转轴,且第二转轴的两端活动插设在固定杆上,所述固定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横杆,且横杆上固定安装有把手。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实现了能够对座椅进行折叠放置,便于一些站票乘客进行使用,当乘客不在使用的时候,直接可以将座椅折叠起来进行放置,从而增加了车厢内部的空间,便于一些需要的乘客进行使用。

Description

轨道交通用客室可折叠座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特别涉及轨道交通用客室可折叠座椅。
背景技术
轨道交通是指运营车辆需要在特定轨道上行驶的一类交通工具或运输系统,最典型的轨道交通就是由传统火车和标准铁路所组成的铁路系统。随着火车和铁路技术的多元化发展,轨道交通呈现出越来越多的类型,不仅遍布于长距离的陆地运输,也广泛运用于中短距离的城市公共交通中,随着经济的发展,建造轨道交通车辆的城市越来越多,客室座椅是每个车辆内部很重要的一个部件,既要承载旅客乘坐的重量还有承受车辆运行带来的冲击和震动,座椅部件的重量控制,阻燃防火及有毒气体排放等要求。
然而现有的轨道交通上都设置有座位,由于一些站票的乘客都是之间站立在车厢内,当遇到刹车或者加速的时候,站票乘客都是非常的危险,所以在一些老式车厢内都放置有座椅,但是现有的座椅体积比较的大,无法放置过多的座椅,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本申请提供了轨道交通用客室可折叠座椅来满足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轨道交通用客室可折叠座椅,实现了能够对座椅进行折叠放置,便于一些站票乘客进行使用,当乘客不在使用的时候,直接可以将座椅折叠起来进行放置,从而增加了车厢内部的空间,便于一些需要的乘客进行使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轨道交通用客室可折叠座椅,包括座椅本体,所述座椅本体的表面固定安装有海绵垫,且座椅本体的底端铰接有四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底端固定安装有第一转轴,且第一转轴的两端活动插设在支撑机构上,所述支撑机构的底端固定安装有第二转轴,且第二转轴的两端活动插设在固定杆上,所述固定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横杆,且横杆上固定安装有把手,所述固定杆设置有两组,且两组固定杆之间固定连接有加强架,所述固定杆上固定连接有固定块,且固定块上铰接安装有卡扣,所述卡扣的长度尺寸等于座椅本体与固定杆之间的距离。
优选的,所述支撑机构上开设有腰形孔,且腰形孔内部滑动安装有滑块,所述滑块上固定安装有限位杆,且滑块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腰形孔的内壁上。
优选的,所述固定杆凹槽的宽度尺寸大于支撑机构的宽度尺寸。
优选的,所述支撑架的底端开设有弧形槽,且限位杆贴合在弧形槽的内部。
优选的,两组所述支撑机构的长度尺寸小于固定杆的长度尺寸。
优选的,两组所述固定杆的底端等距固定安装有橡胶垫。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当需要对座椅本体进行使用的时候,对座椅本体向上拉动,在座椅本体的底端铰接有支撑架,且支撑架的底端设置有支撑机构,通过座椅本体向上移动,支撑机构与支撑架进行移动,当支撑架与支撑机构要移动到同一直线位置的时候,对支撑机构上的限位杆向下拉动,滑块会对弹簧进行挤压,然后再将支撑架与支撑机构移动到同一直线上时,对限位杆进行松开,在滑块上固定安装有限位杆,通过弹簧的弹力使限位杆卡设在支撑架的弧形槽内,从而便于对支撑架的位置进行固定,便于座椅本体进行使用;
2、本实用新型中,当需要对座椅本体整体进行折叠收纳的时候,直接对支撑机构上的限位杆进行向下拉动,便于支撑架与支撑机构之间进行折叠,当支撑机构移动到固定杆凹槽内部时,在固定杆上固定安装有固定块,且固定块上铰接安装有卡扣,对卡扣进行移动,使卡扣卡设在座椅本体的表面,从而对座椅本体整体进行收纳,便于后期对座椅本体整体进行集中放置,节省车厢内部的空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座椅本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固定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支撑机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座椅本体;101、海绵垫;102、支撑架;103、第一转轴;104、支撑机构;105、第二转轴;106、固定杆;107、横杆;108、把手;109、加强架;2、固定块;201、卡扣;202、橡胶垫;203、腰形孔;204、滑块;205、限位杆;206、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参考图1-4所示的轨道交通用客室可折叠座椅,包括座椅本体1,座椅本体1的表面固定安装有海绵垫101,且座椅本体1的底端铰接有四组支撑架102,支撑架102的底端固定安装有第一转轴103,且第一转轴103的两端活动插设在支撑机构104上,支撑机构104的底端固定安装有第二转轴105,且第二转轴105的两端活动插设在固定杆106上,当需要通过支撑机构104与第一转轴103对座椅本体1进行支撑的时候,将支撑机构104与第一转轴103移动到保持一条直线的时候,在支撑机构104上开设有腰形孔203,且腰形孔203内部滑动安装有滑块204,通过弹簧206的弹力使滑块204上的限位杆205卡设在第一转轴103的弧形槽内,从而便于对支撑架102的位置进行固定,防止支撑架102在使用的过程中发生移动;
固定杆10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横杆107,且横杆107上固定安装有把手108,固定杆106设置有两组,且两组固定杆106之间固定连接有加强架109,固定杆106上固定连接有固定块2,且固定块2上铰接安装有卡扣201,卡扣201的长度尺寸等于座椅本体1与固定杆106之间的距离,当对座椅本体1进行收缩的时候支撑架102与支撑机构104进行回缩折叠,支撑机构104会移动到固定杆106的内部,且座椅本体1会贴合在支撑机构104上,然后再对卡扣201进行转动卡设在座椅本体1的表面,从而便于对座椅本体1的位置进行固定。
作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支撑机构104上开设有腰形孔203,且腰形孔203内部滑动安装有滑块204,滑块204上固定安装有限位杆205,且滑块204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弹簧206,弹簧206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腰形孔203的内壁上,当支撑架102与支撑机构104要移动到同一直线时,对滑块204上的限位杆205进行向下拉动,滑块204会对弹簧206进行挤压,当支撑架102与支撑机构104移动到一条直线的位置时,对限位杆205进行松开,在支撑架102的底端开设有弧形槽,滑块204上的限位杆205会通过弹簧206的弹力卡设在支撑架102的弧形槽内,从而便于对支撑架102的位置进行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杆106凹槽的宽度尺寸大于支撑机构104的宽度尺寸,便于对座椅本体1进行收缩的时候,第一转轴103会移动到支撑机构104内,且支撑机构104慢慢向固定杆106内进行回缩,当回缩的一定程度时,支撑机构104会移动到固定杆106内,便于对座椅本体1进行折叠收起,从而便于后期进行集中放置。
作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实施方式,支撑架102的底端开设有弧形槽,且限位杆205贴合在弧形槽的内部,通过弹簧206的弹力推动滑块204进行移动,滑块204的移动使限位杆205贴合在支撑架102的弧形槽内,从而便于对支撑架102的位置进行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两组支撑机构104的长度尺寸小于固定杆106的长度尺寸,防止在对支撑架102与支撑机构104进行收起的时候,两组支撑机构104不会抵触在一起,避免支撑机构104在收缩的时候发生接触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两组固定杆106的底端等距固定安装有橡胶垫202,便于座椅本体1在进行使用的时候,橡胶垫202贴合在地面,保持座椅本体1整体的实用性。
本实用工作原理:
当需要对座椅本体1进行使用的时候,对座椅本体1向上拉动,在座椅本体1的底端铰接有支撑架102,且支撑架102的底端设置有支撑机构104,通过座椅本体1向上移动,支撑机构104与支撑架102进行移动,当支撑架102与支撑机构104要移动到同一直线位置的时候,对支撑机构104上的限位杆205向下拉动,滑块204会对弹簧206进行挤压,然后再将支撑架102与支撑机构104移动到同一直线上时,对限位杆205进行松开,在滑块204上固定安装有限位杆205,通过弹簧206的弹力使限位杆205卡设在支撑架102的弧形槽内,从而便于对支撑架102的位置进行固定,便于座椅本体1进行使用;
当需要对座椅本体1整体进行折叠收纳的时候,直接对支撑机构104上的限位杆205进行向下拉动,便于支撑架102与支撑机构104之间进行折叠,当支撑机构104移动到固定杆106凹槽内部时,在固定杆106上固定安装有固定块2,且固定块2上铰接安装有卡扣201,对卡扣201进行移动,使卡扣201卡设在座椅本体1的表面,从而对座椅本体1整体进行收纳,便于后期对座椅本体1整体进行集中放置,节省车厢内部的空间。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轨道交通用客室可折叠座椅,包括座椅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本体(1)的表面固定安装有海绵垫(101),且座椅本体(1)的底端铰接有四组支撑架(102),所述支撑架(102)的底端固定安装有第一转轴(103),且第一转轴(103)的两端活动插设在支撑机构(104)上,所述支撑机构(104)的底端固定安装有第二转轴(105),且第二转轴(105)的两端活动插设在固定杆(106)上,所述固定杆(10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横杆(107),且横杆(107)上固定安装有把手(108),所述固定杆(106)设置有两组,且两组固定杆(106)之间固定连接有加强架(109),所述固定杆(106)上固定连接有固定块(2),且固定块(2)上铰接安装有卡扣(201),所述卡扣(201)的长度尺寸等于座椅本体(1)与固定杆(106)之间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交通用客室可折叠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104)上开设有腰形孔(203),且腰形孔(203)内部滑动安装有滑块(204),所述滑块(204)上固定安装有限位杆(205),且滑块(204)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弹簧(206),所述弹簧(206)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腰形孔(203)的内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交通用客室可折叠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106)凹槽的宽度尺寸大于支撑机构(104)的宽度尺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交通用客室可折叠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102)的底端开设有弧形槽,且限位杆(205)贴合在弧形槽的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交通用客室可折叠座椅,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支撑机构(104)的长度尺寸小于固定杆(106)的长度尺寸。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交通用客室可折叠座椅,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固定杆(106)的底端等距固定安装有橡胶垫(202)。
CN202220911004.5U 2022-04-20 2022-04-20 轨道交通用客室可折叠座椅 Active CN2170743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911004.5U CN217074354U (zh) 2022-04-20 2022-04-20 轨道交通用客室可折叠座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911004.5U CN217074354U (zh) 2022-04-20 2022-04-20 轨道交通用客室可折叠座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074354U true CN217074354U (zh) 2022-07-29

Family

ID=824986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911004.5U Active CN217074354U (zh) 2022-04-20 2022-04-20 轨道交通用客室可折叠座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07435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606863B (zh) 一种轨道交通缓冲装置
CN217074354U (zh) 轨道交通用客室可折叠座椅
US6679184B1 (en) Suspended coach transportation system
CN207987636U (zh) 一种悬挂式单轨道岔补偿轨旋降装置
CN114802313A (zh) 一种轨道交通站台安全踏板锁定结构
CN205930733U (zh) 一种三片搭接式顶护板装置
CN214986151U (zh) 两级伸缩登机梯及登机车
CN109501826A (zh) 一种轨道交通车辆用脚蹬
CN210027399U (zh) 一种空地两用悬挂式空轨交通系统
CN212056586U (zh) 一种轨道交通信息展示装置
CN213948427U (zh) 一种地铁区间疏散辅助梯
CN2353619Y (zh) 槽式轨道游览车
CN218265533U (zh) 应用于淋浴房的侧滑移动门组
CN216472015U (zh) 一种地铁空调机组试验台
CN212195288U (zh) 宿营车抽拉梯
CN217496135U (zh) 一种可调节型轨道车厢连接件
CN220973998U (zh) 一种折叠卧铺床架
CN213534687U (zh) 一种地铁交通轨道工程缓冲装置
CN113232684B (zh) 一种旋转式渡板组成
CN212401215U (zh) 一种新型高跨有轨电车结构
CN216697625U (zh) 一种地铁列车仿真教学模型
CN214271651U (zh) 便于货物运输具有电梯的过街天桥
CN216508009U (zh) 一种汽车车载座椅轨道组件
CN220615821U (zh) 一种轨道交通用玻璃钢翻转座椅
CN214084372U (zh) 应用于地铁车门门皮的固定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