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74321U - 一种折叠式裙板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折叠式裙板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074321U
CN217074321U CN202220752656.9U CN202220752656U CN217074321U CN 217074321 U CN217074321 U CN 217074321U CN 202220752656 U CN202220752656 U CN 202220752656U CN 217074321 U CN217074321 U CN 2170743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kirt
apron board
hinge
skirtboard
apr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75265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谈源
解恩泽
王小清
周敏杰
汤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New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zhou New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zhou New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zhou New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75265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0743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0743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0743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裙板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折叠式裙板结构,包括:第一裙板和第二裙板;所述第一裙板与车体底架铰接设置,所述第二裙板设置在所述第一裙板下方;在所述第一裙板向外翻转时,设置在所述第一裙板和所述第二裙板连接处的内铰链,使所述第二裙板朝向车体内折叠。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裙板和第二裙板的设置,其第一裙板通过与车体底架铰接点向外翻转,同时带动第二裙板通过内铰链向内翻转,使裙板能够以折叠形式全部开启,保证车下空间满足维修空间需求,提高了设备检修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折叠式裙板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裙板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折叠式裙板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轨道车辆,如机车、动车组、城际列车、城市轻轨等,为节省车内空间和便于安装、配置设备的管路和线路,通常将相关设备集中设置于车体底架下方,在车体两侧下方安装罩板进行保护,此罩板通常称裙板,裙板属于非承载构件,其作用是减少列车运行中的空气阻力,加强对车下设备的保护,使其免受车辆运行过程中的石击等伤害,同时还对车体外形起装饰作用,使之更加美观。
相关技术中,裙板采用整体结构形式,裙板的上端铰接在车体底架边梁下部的安装板上或车体底架边梁下部,通过气弹簧驱动裙板向外翻转开启,由于车体外部空间有限,裙板向外开启时并不能完全打开,难以满足车下所需维修空间,严重影响设备检修效率。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实用新型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折叠式裙板结构,保证检修所需空间,提高设备检修效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折叠式裙板结构,包括:第一裙板和第二裙板;
所述第一裙板与车体底架铰接设置,所述第二裙板设置在所述第一裙板下方;
在所述第一裙板向外翻转时,设置在所述第一裙板和所述第二裙板连接处的内铰链,使所述第二裙板朝向车体内折叠。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裙板外侧面设有内凹拉手。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裙板通过异型铰链与所述车体底架连接;
所述异型铰链包括与所述车体底架连接的平面折页,及与所述第一裙板连接的L型折页。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裙板与所述车体底架位于设备舱内部设有气弹簧,所述气弹簧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一裙板内表面,另一端铰接在所述车体底架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裙板和所述第二裙板位于铰接处设有折叠边,两个所述折叠边朝向车体内部扩散形成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内铰链包括两个折页边,两个所述折页边位于铰接点的一端嵌入所述凹槽内,且与对应的所述折叠边平行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裙板远离铰接点的一端设有导向柱,与所述第一裙板和所述第二裙板相邻的两侧壁上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贴合车体外形呈弧形结构;
所述第二裙板相对所述第一裙板折叠时,所述导向柱沿所述导向槽的轨迹滑动。
进一步地,位于所述导向槽的顶端朝向车体内部向下倾斜延伸出定位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裙板在所述车体底架铰接点与所述内铰链的两端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二裙板的所述导向柱与所述内铰链的两端之间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裙板和第二裙板的设置,使第一裙板通过与车体底架铰接点向外翻转,同时带动第二裙板通过内铰链向内翻转,使裙板能够以折叠形式全部开启,保证车下空间满足维修空间需求,提高了设备检修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折叠式裙板结构的整体安装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折叠式裙板结构的关闭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折叠式裙板结构的开启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折叠式裙板结构的全开启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折叠式裙板结构的开启定位示意图;
图6为图5的A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10、第一裙板;20、第二裙板;21、导向柱;30、内铰链;40、内凹拉手;50、异型铰链;60、气弹簧;70、导向槽;80、定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至图6所示的折叠式裙板结构,包括:第一裙板10和第二裙板20;第一裙板10与车体底架铰接设置,第二裙板20设置在第一裙板10下方;在所述第一裙板10向外翻转时,设置在第一裙板10和第二裙板20连接处的内铰链30,使第二裙板20朝向车体内折叠。
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通过第一裙板10和第二裙板20的设置,使第一裙板10通过与车体底架铰接点向外翻转,同时带动第二裙板20通过内铰链30向内翻转,使裙板能够以折叠形式全部开启,保证车下空间满足维修空间需求,提高了设备检修效率。
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第二裙板20外侧面设有内凹拉手40,通过内凹拉手40的设置,在裙板开启时,对下裙板向内折叠起到辅助作用,能够快速开启,并减少了对气弹簧60驱动力的要求,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开门效率。
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第一裙板10通过异型铰链50与车体底架连接;异型铰链50包括与车体底架连接的平面折页,及与第一裙板10连接的L型折页。
具体地,通过异型铰链50的设置,平面折页安装在车体底架下方, L型折页的开口朝向车体外部,其水平折边与平面折页平行设置,水平折边与竖直折边分别固定在第一裙板10的顶面与内表面,当裙板开启时,L型折页带动第一裙板10向外翻转,提高了第一裙板10连接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第一裙板10与车体底架位于设备舱内部设有气弹簧60,气弹簧60一端铰接在第一裙板10内表面,另一端铰接在车体底架下方。
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第一裙板10和第二裙板20位于铰接处设有折叠边,两个折叠边朝向车体内部扩散形成凹槽。
具体地,通过折叠边的设置,减小了第一裙板10和第二裙板20之间拼接间隙,增加了裙板外边面承受气动载荷的能力,且两个折叠边形成的凹槽,有效保证了第一裙板10和第二裙板20折叠的可实施性,提高了连接处的可靠性。
为了保证裙板能够折叠至最大开合角,内铰链30包括两个折页边,两个折页边位于铰接点的一端嵌入凹槽内,且与对应的折叠边平行设置。通过内铰链30嵌入凹槽,并使两折页边平行于折叠边的设置,增加连接强度同时保证了第二裙板20与第一裙板10之间折叠角度,保证了维修空间,提高了维修的便捷性。
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第二裙板20远离铰接点的一端设有导向柱21,与第一裙板10和第二裙板20相邻的两侧壁上设有导向槽70,导向槽70贴合车体外形呈弧形结构;第二裙板20相对第一裙板10折叠时,导向柱21沿导向槽70的轨迹滑动。
具体地,通过导向槽70和导向柱21的设置,增加了第一裙板10和第二裙板20折叠开合的稳定性,保证了裙板开启时的整体受力方向,避免了裙板在折叠开启过程中发生变形现象,有效保证了裙板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上,如图6所示,位于导向槽70的顶端朝向车体内部向下倾斜延伸出定位槽80。当第二裙板20折叠至设定位置后,导向柱21滑入定位槽80中,能够有效保持裙板处于开启状态,避免了第二裙板20滑落造成的安全隐患,保证了维修时的安全性。
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上,第一裙板10在车体底架铰接点与内铰链30的两端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二裙板20的导向柱21与内铰链30的两端之间的距离,有效保证了折叠的可实施性,提高了开门的便捷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过程,手动通过内凹拉手40将第二裙板20朝着斜向上方向拉起,气弹簧60驱动第一裙板10向外翻转,带动第二裙板20向内翻转,使第二裙板20上的导向柱21沿着导向槽70向上滑动,当导向柱21滑动至导向槽70的顶端时,朝向车体内部推动第二裙板20,使导向柱21滑入定位槽80内,从而完成裙板折叠开合。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第一裙板10和第二裙板20的设置,使第一裙板10通过与车体底架铰接点向外翻转,同时带动第二裙板20通过内铰链30向内翻转,使裙板能够以折叠形式全部开启,保证车下空间满足维修空间需求,提高了设备检修效率。
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9)

1.一种折叠式裙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裙板(10)和第二裙板(20);
所述第一裙板(10)与车体底架铰接设置,所述第二裙板(20)设置在所述第一裙板(10)下方;
在所述第一裙板(10)向外翻转时,设置在所述第一裙板(10)和所述第二裙板(20)连接处的内铰链(30),使所述第二裙板(20)朝向车体内折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裙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裙板(20)外侧面设有内凹拉手(4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裙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裙板(10)通过异型铰链(50)与所述车体底架连接;
所述异型铰链(50)包括与所述车体底架连接的平面折页,及与所述第一裙板(10)连接的L型折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裙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裙板(10)与所述车体底架位于设备舱内部设有气弹簧(60),所述气弹簧(60)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一裙板(10)内表面,另一端铰接在所述车体底架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裙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裙板(10)和所述第二裙板(20)位于铰接处设有折叠边,两个所述折叠边朝向车体内部扩散形成凹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折叠式裙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铰链(30)包括两个折页边,两个所述折页边位于铰接点的一端嵌入所述凹槽内,且与对应的所述折叠边平行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裙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裙板(20)远离铰接点的一端设有导向柱(21);
与所述第一裙板(10)和所述第二裙板(20)的两端面贴合的侧壁上设有导向槽(70),所述导向槽(70)贴合车体外形呈弧形结构;
所述第二裙板(20)相对所述第一裙板(10)折叠时,所述导向柱(21)沿所述导向槽(70)的轨迹滑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折叠式裙板结构,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导向槽(70)的顶端朝向车体内部向下倾斜延伸出定位槽(80)。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折叠式裙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裙板(10)在所述车体底架的铰接点与所述内铰链(30)的两端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二裙板(20)的所述导向柱(21)与所述内铰链(30)的两端之间的距离。
CN202220752656.9U 2022-03-31 2022-03-31 一种折叠式裙板结构 Active CN2170743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52656.9U CN217074321U (zh) 2022-03-31 2022-03-31 一种折叠式裙板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52656.9U CN217074321U (zh) 2022-03-31 2022-03-31 一种折叠式裙板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074321U true CN217074321U (zh) 2022-07-29

Family

ID=825532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752656.9U Active CN217074321U (zh) 2022-03-31 2022-03-31 一种折叠式裙板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07432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82519C (zh) 车辆的开闭部结构
US20100295337A1 (en) Simultaneous single rail movement system for a vehicle door ii
CN113291330B (zh) 一种轨道列车车体前端结构
CN217074321U (zh) 一种折叠式裙板结构
US4265183A (en) Upper closure for an end door of a rail car
CN217598419U (zh) 一种具有硬墙折叠功能的房车厢体
CN216709458U (zh) 一种翼开启厢式车用铝合金顶梁
CN217074335U (zh) 一种模块化裙板的翻转开门机构
CN209888613U (zh) 一种轻量化车门框架组件和车门总成
CN113752796A (zh) 一种用于车门立柱区域的平齐车门结构
CN216034683U (zh) 汽车前舱盖四连杆式铰链结构
CN208306405U (zh) 一种座椅横梁加强结构
JP2006117041A (ja) 鉄道車両の連結部用外幌
CN217022494U (zh) 一种车下设备舱的裙板双向开门结构
CN2413955Y (zh) 带检修门的客车前围
CN218716018U (zh) 一种背门铰链安装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8234901U (zh) 拐角门结构及具有其的站台门
CN216833930U (zh) 车身侧部结构及汽车车身
CN218986319U (zh) 车辆及其零面差车门组件
CN111959542B (zh) 一种折线型大开度滑动侧门
CN214823278U (zh) 一种三片式贯通道顶板装置
CN221188518U (zh) 一种裙板结构及轨道车辆
CN209739162U (zh) 一种客车侧舱门
CN220220929U (zh) 一种防护结构、车身钣金总成及车辆
CN217532832U (zh) 一种设备舱抽拉式底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