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63368U - 一种冗余电源电路、电路板、电子控制单元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冗余电源电路、电路板、电子控制单元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063368U
CN217063368U CN202220726338.5U CN202220726338U CN217063368U CN 217063368 U CN217063368 U CN 217063368U CN 202220726338 U CN202220726338 U CN 202220726338U CN 217063368 U CN217063368 U CN 2170633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switch
power supply
sub
field effe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72633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汪冬亮
王志伟
张�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utomotive Innov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utomotive Innov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utomotive Innov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Automotive Innov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72633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0633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0633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0633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nic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冗余电源电路、电路板、电子控制单元及车辆,涉及电源设计技术领域,能够对冗余电源电路中的故障电路进行故障诊断,且能够在某一电源电路短路时避免整个电源电路被烧毁。包括:至少两个电源电路,每个电源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电路和钳位识别电路,钳位识别电路与第一开关电路连接,钳位识别电路与第一开关电路连接,钳位识别电路与第一开关电路连接,用于当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电压为零,且第二端电压大于零时,控制第一开关电路关断;至少一个第二开关电路,每个第二开关电路与一个第一开关电路连接,还与另一个第一开关电路连接;控制电路,分别与第一开关电路和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三端连接。

Description

一种冗余电源电路、电路板、电子控制单元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冗余电源电路、电路板、电子控制单元及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的电子控制单元(Electronic Control Unit,ECU)是汽车很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不断发展,ECU中的电路架构需要进行冗余设计,其中,电源电路的冗余设计尤为重要。电源电路的冗余设计是指使多个电源电路同时给同一或多个设备供电,当其中一个电源电路出现故障时,其他电源电路可以不受其影响,从而不中断设备的正常运行。
现有技术中,当冗余电源电路中的一个电源电路出现故障时,无法识别该故障是短路还是断路。当多个电源电路中的任一电源电路出现短路时,会导致整个电源电路被烧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冗余电源电路、电路板、电子控制单元及车辆,能够对冗余电源电路中的故障电路进行故障诊断,且能够在某一电源电路短路时避免整个电源电路被烧毁,从而提高了冗余电源电路的安全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冗余电源电路,该冗余电源电路包括:
至少两个电源电路,每个电源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电路和钳位识别电路,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用于连接电源端,第二端用于连接用电设备,钳位识别电路的第一端与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连接,钳位识别电路的第二端与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二端的连接,钳位识别电路的第三端与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三端连接,钳位识别电路用于当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电压为零,且第二端电压大于零时,控制第一开关电路关断;
至少一个第二开关电路,每个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一端与一个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二端连接,第二端与另一个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二端连接;
控制电路,控制电路分别与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三端、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三端连接,用于控制第一开关电路和第二开关电路导通或关断。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初始状态下,控制电路控制两个电源电路和第二开关电路均关断。在正常情况下,控制电路控制两个电源电路导通,且控制第二开关电路关断,使两个电源电路分别向对应的用电设备供电。通过检测每个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的电压,可以确定对应的电源电路处于短路还是断路。具体的,当检测到一个电源电路中的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的电压均为0时,可以确定该电源电路中的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未与电源端连接,即该电源电路的故障为断路故障;当检测到一个电源电路中的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的电压为0,且第二端的电压大于0时,可以确定该电源电路中的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未与电源端连接,而与接地端连接,即该电源电路的故障为短路故障。当确定了一个电源电路出现故障时,控制电路控制第二开关电路导通,那么第二开关电路连接的另一个电源电路,会通过第二开关电路向与出现故障的电源电路连接的用电设备供电。且,当确定处于故障的电源电路短路时,钳位识别电路会控制第一开关电路关断,这样可以避免另一个电源电路连接的电源端通过第二开关电路和该电源电路的第一开关电路直接与接地端连通,导致电流过大,从而导致两个电源电路被烧毁。由上述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冗余电源电路能够通过第一开关电路两端的电压,对冗余电源电路中的故障电路进行故障诊断,且能够在某一电源电路短路时避免电源电路被烧毁,从而提高了冗余电源电路的安全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一开关电路包括第一开关子电路和第二开关子电路;第一开关子电路的第一端和第二开关子电路的第一端连接,第一开关子电路的第二端为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第二开关子电路的第二端为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二端,第二开关子电路的第三端与钳位识别电路的第三端连接;
控制电路分别与第一开关子电路的第三端和第二开关子电路电的第三端连接,用于控制第一开关子电路和第二开关子电路导通或关断。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一开关子电路包括第一场效应管,第二开关子电路包括第二场效应管;
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为第一开关子电路的第一端,漏极为第一开关子电路的第二端,栅极为第一开关子电路的第三端;
第二场效应管的源极为第二开关子电路的第一端,漏极为第二开关子电路的第二端,栅极为第二开关子电路的第三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钳位识别电路包括第三开关电路、第四开关电路和第五开关电路;
第三开关电路的第一端用于与电源端连接,第二端为钳位识别电路的第一端;
第四开关电路的第一端用于与接地端连接,第二端与第三开关电路的第三端连接,第三端与第二开关子电路的第三端连接,且第三端为钳位识别电路的第三端;
第五开关电路的第一端用于与电源端连接,第二端与第四开关电路的第三端电连接,第三端为钳位识别电路的第二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三开关电路包括第一三极管、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为第三开关电路的第一端,基极与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为第三开关电路的第二端,集电极为第三开关电路的第三端,第二电阻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三极管的基极和发射极连接;
上述第四开关电路包括第二三极管、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为第四开关电路的第一端,基极与第三电阻的第一端连接,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为第四开关电路的第二端,集电极为第四开关电路的第三端,第四电阻的两端分别与第二三极管的基极和发射极连接;
上述第五开关电路包括第三三极管、第五电阻、第六电阻和第七电阻,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为第五开关电路的第一端,基极与第五电阻的第一端连接,第五电阻的第二端为第五开关电路的第二端,集电极与第六电阻的第一端连接,第六电阻的第二端为第五开关电路的第三端,第七电阻的两端分别与第三三极管的基极和发射极连接;
上述第一三极管和上述第三三极管为PNP型三极管,且上述第二三极管为NPN型三极管。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二开关电路包括第三开关子电路和第四开关子电路;
第三开关子电路的第一端和第四开关子电路的第一端连接,第三开关子电路的第二端为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一端,第四开关子电路的第二端为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二端;
控制电路分别与第三开关子电路的第三端和第四开关子电路的第三端连接,用于控制第三开关子电路和第四开关子电路导通或关断。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三开关子电路包括第三场效应管,上述第四开关子电路包括第四场效应管;
第三场效应管的源极为第三开关子电路的第一端,漏极为第三开关子电路的第二端,栅极为第三开关子电路的第三端;
第四场效应管的源极为第四开关子电路的第一端,漏极为第四开关子电路的第二端,栅极为第四开关子电路的第三端。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路板,电路板包括上述第一方面及第一方面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冗余电源电路。
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控制单元,该电子控制单元包括上述第二方面所述的电路板。
第四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上述第三方面所述的电子控制单元。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冗余电源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冗余电源电路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冗余电源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以下,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公开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另外,“基于”或“根据”的使用意味着开放和包容性,因为“基于”或“根据”一个或多个所述条件或值的过程、步骤、计算或其他动作在实践中可以基于额外条件或超出所述的值。
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冗余电源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的冗余电源电路包括至少两个电源电路,每个电源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电路,现有技术中的冗余电源电路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开关电路,以及控制电路、第一滤波电路和第二滤波电路。其中,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用于连接电源端,第二端用于连接用电设备;第一滤波电路的第一端与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端用于连接接地端;第二滤波电路的第一端与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二端连接,第二端用于连接接地端;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一端与一个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二端连接,第二端与另一个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二端连接;控制电路分别与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三端、所述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三端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开关电路和所述第二开关电路导通或关断。
具体的,如图1所示,冗余电源电路包括两个电源电路和一个第二开关电路。其中,一个电源电路中的第一开关电路包括第一场效应管Q1和第二场效应管Q2,第一滤波电路包括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第二滤波电路包括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和第五电容C5。另一个电源电路中的第一开关电路包括第三场效应管Q3和第四场效应管Q4,第一滤波电路包括第六电容C6和第七电容C7,第二滤波电路包括第八电容C8、第九电容C9和第十电容C10。上述第二开关电路包括第五场效应管Q5和第六场效应管Q6。
如图1所示,第一场效应管Q1的漏极用于与电源端连接,第一场效应管Q1的源极与第二场效应管Q2的源极连接,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与第一场效应管Q1的漏极连接,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用于与接地端连接。第二场效应管Q2的漏极分别与第三电容C3~第五电容C5的第一端、第五场效应管Q5的漏极,以及用电设备1连接,第三电容C3~第五电容C5的第二端用于与接地端连接。第三场效应管Q3的漏极用于与电源端连接,第三场效应管Q3的源极与第四场效应管Q4的源极连接,第六电容C6和第七电容C7的第一端与第三场效应管Q3的漏极连接,第六电容C6和第七电容C7的第二端用于与接地端连接。第四场效应管Q4的漏极分别与第八电容C8~第十电容C10、第六场效应管Q5的漏极,以及用电设备2连接,第八电容C8~第十电容C10的第二端用于与接地端连接。第五场效应管Q5的源极与第六场效应管Q6的源极连接。控制电路分别与第一场效应管Q1~第六场效应管Q6的栅极连接,用于控制第一场效应管Q1~第六场效应管Q6的导通和关断。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以第一场效应管Q1~第六场效应管Q6为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N-Metal-Oxide-Semiconductor,NMOS)晶体管为例。当两个电源电路均正常的情况下,控制电路向第一场效应管Q1~第四场效应管Q4输出高电平,使第一场效应管Q1~第四场效应管Q4均导通,且控制电路向第五场效应管Q5和第六场效应管Q6输出低电平,使第五场效应管Q5和第六场效应管Q6关断。当第一场效应管Q1的漏极与电源端的连接处出现故障时,控制电路向第五场效应管Q5和第六场效应管Q6输出高电平,使第五场效应管Q5和第六场效应管Q6导通,从而使两个电源电路导通。但是,当第一场效应管Q1的漏极直接与接地端连接时,会导致第三场效应管Q3的漏极连接的电源端直接与接地端连接,导致电流过大,严重时可能会烧毁第一场效应管Q1~第六场效应管Q6。且,出现故障时,由于第一场效应管Q1的漏极电压和第二场效应管Q2的漏极电压均为0,导致无法判断出第一场效应管Q1的漏极与电源端连接处的故障为短路还是断路。
为了解决能够对冗余电源电路中的故障电路进行故障诊断,且能够在某一电源电路短路时避免整个电源电路被烧毁,从而提高冗余电源电路的安全性,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冗余电源电路、电路板、电子控制单元及车辆。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冗余电源电路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冗余电源电路1000包括:至少两个电源电路100、至少一个第二开关电路200,以及控制电路300。其中,每个电源电路100包括第一开关电路110和钳位识别电路120,第一开关电路110的第一端用于连接电源端,第二端用于连接用电设备,钳位识别电路120的第一端与第一开关电路110的第一端连接,钳位识别电路120的第二端与第一开关电路110的第二端的连接,钳位识别电路120的第三端与第一开关电路110的第三端连接,钳位识别电路120用于当第一开关电路110的第一端电压为零,且第二端电压大于零时,控制第一开关电路110关断。每个第二开关电路200的第一端与一个第一开关电路110的第二端连接,第二端与另一个第一开关电路110的第二端连接。控制电路300分别与第一开关电路110的第三端、第二开关电路200的第三端连接,用于控制第一开关电路110和第二开关电路200导通或关断。图2中以冗余电源电路包括三个电源电路100、三个第二开关电路200为例示出。
示例性的,现以冗余电源电路中的两个电源电路,以及设置在这两个电源电路之间的第二开关电路为例进行说明。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初始状态下,控制电路控制两个电源电路和第二开关电路均关断。在正常情况下,控制电路控制两个电源电路导通,且控制第二开关电路关断,使两个电源电路分别向对应的用电设备供电。通过检测每个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的电压,可以确定对应的电源电路处于短路还是断路。具体的,当检测到一个电源电路中的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的电压均为0时,可以确定该电源电路中的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未与电源端连接,即该电源电路的故障为断路故障;当检测到一个电源电路中的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的电压为0,且第二端的电压不为0时,可以确定该电源电路中的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未与电源端连接,而与接地端连接,即该电源电路的故障为短路故障。当确定了一个电源电路出现故障时,控制电路控制第二开关电路导通,那么第二开关电路连接的另一个电源电路,会通过第二开关电路向与出现断路故障的电源电路连接的用电设备供电。且,当确定处于故障的电源电路短路时,钳位识别电路会控制第一开关电路关断,这样可以避免另一个电源电路连接的电源端通过第二开关电路和该电源电路的第一开关电路直接与接地端连通,导致电流过大,从而导致两个电源电源电路被烧毁。由上述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冗余电源电路能够通过第一开关电路两端的电压,对冗余电源电路中的故障电路进行故障诊断,且能够在某一电源电路短路时避免整个电源电路被烧毁,从而提高了冗余电源电路的安全性。冗余电源电路中的其他电源电路,以及设置在其他任意两个电源电路之间的第二开关电路的工作原理均与上述原理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的,上述控制电路可以是能够输出高低电平的控制芯片。至于对控制芯片的控制,可以采用单片机及对应的控制程序来实现。同时,对于每个第一开关电路的两端的电压也可以通过单片机进行测量。电源端可以为车辆的供电系统的电源。
可选的,上述第一开关电路110可以包括第一开关子电路和第二开关子电路。其中,第一开关子电路的第一端和第二开关子电路的第一端连接,第一开关子电路的第二端为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第二开关子电路的第二端为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二端,第二开关子电路的第三端与钳位识别电路的第三端连接。控制电路300分别与第一开关子电路的第三端和第二开关子电路电的第三端连接,用于控制第一开关子电路和第二开关子电路导通或关断。
可选的,上述第二开关电路200包括第三开关子电路和第四开关子电路。第三开关子电路的第一端和第四开关子电路的第一端连接,第三开关子电路的第二端为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一端,第四开关子电路的第二端为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二端。控制电路300分别与第三开关子电路的第三端和第四开关子电路的第三端连接,用于控制第三开关子电路和第四开关子电路导通或关断。
可选的,上述钳位识别电路120包括第三开关电路、第四开关电路和第五开关电路。第三开关电路的第一端用于与电源端连接,第二端为钳位识别电路120的第一端。第四开关电路的第一端用于与接地端连接,第二端与所述第三开关电路的第三端连接,第三端与第二开关子电路的第三端连接,且第三端为钳位识别电路120的第三端。第五开关电路的第一端用于与电源端连接,第二端与第四开关电路的第三端电连接,第三端为钳位识别电路120的第二端。
需要理解的是,第三开关电路的第一端和第五开关电路的第一端,分别通过降压电路与电源端连接。也就是说,第三开关电路的第一端和第五开关电路的第一端的电压均小于电源端的电压。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现以冗余电源电路的具体电路结构为例对冗余电源电路进行介绍。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冗余电源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冗余电源电路包括控制电路300、两个电源电路,以及设置在这两个电源电路之间的一个第二开关电路。其中,控制电路300为一控制芯片。两个电源电路中的其中一个电源电路中的第一开关电路包括第一开关子电路和第二开关子电路,钳位识别电路包括的第三开关电路、第四开关电路和第五开关电路分别包括一个三极管。第二开关电路包括第三开关子电路和第四开关子电路。第一开关子电路、第二开关子电路、第三开关子电路和第四开关子电路分别包括一个场效应管。
示例性的,如图3所示,上述第一开关子电路包括第一场效应管Q1,第二开关子电路包括第二场效应管Q2。第一场效应管Q1的源极为第一开关子电路的第一端,漏极为第一开关子电路的第二端,栅极为第一开关子电路的第三端。第二场效应管Q2的源极为第二开关子电路的第一端,漏极为第二开关子电路的第二端,栅极为第二开关子电路的第三端。上述第三开关子电路包括第三场效应管Q3,第四开关子电路包括第四场效应管Q4。第三场效应管Q3的源极为第三开关子电路的第一端,漏极为第三开关子电路的第二端,栅极为第三开关子电路的第三端。第四场效应管Q4的源极为第四开关子电路的第一端,漏极为第四开关子电路的第二端,栅极为第四开关子电路的第三端。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场效应管Q1~第四场效应管Q4均为NMOS管。
示例性的,如图3所示,上述第三开关电路包括第一三极管Q7、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1,第一三极管Q7的发射极为第三开关电路的第一端,基极与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为第三开关电路的第二端,集电极为第三开关电路的第三端,第二电阻R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三极管Q7的基极和发射极连接。第四开关电路包括第二三极管Q8、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第二三极管Q8的发射极为第四开关电路的第一端,基极与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连接,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为第四开关电路的第二端,集电极为第四开关电路的第三端,第四电阻R4的两端分别与第二三极管Q8的基极和发射极连接。第五开关电路包括第三三极管Q9、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和第七电阻R7,第三三极管Q9的发射极为第五开关电路的第一端,基极与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连接,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为第五开关电路的第二端,集电极与第六电阻R6的第一端连接,第六电阻R6的第二端为第五开关电路的第三端,第七电阻R7的两端分别与第三三极管Q9的基极和发射极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三极管Q7和第三三极管Q9为PNP型三极管,且第二三极管Q8为NPN型三极管。
结合图3所示的冗余电源电路,以及上述描述,下面介绍冗余电源电路的具体工作过程:
1、初始状态:
控制电路输出低电平,即第一场效应管Q1~第六场效应管Q6的栅极均为低电平,则第一场效应管Q1~第六场效应管Q6均处于关断状态,且第一三极管Q7~第六三极管Q12也处于关断状态。即两个电源电路均处于关断状态。
2、正常模式:
两个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的电压正常,控制电路向第一场效应管Q1、第二场效应管Q2、第五场效应管Q5和第五场效应管Q6的栅极提供高电平,此时由于第一场效应管Q1、第二场效应管Q2、第五场效应管Q5和第五场效应管Q6的源极的低电平,因此,第一场效应管Q1、第二场效应管Q2、第五场效应管Q5和第五场效应管Q6处于导通状态。此时,第三场效应管Q3和第四场效应管Q4仍处于关断状态,那么两个电源电路分别向对应的用电设备供电。且第一场效应管Q1的漏极的电压与第二场效应管Q2的漏极的电压均为电源端电压。
3、断路模式:
如果单片机检测出第一场效应管Q1的漏极的电压为0,第二场效应管Q2的漏极的电压也为0,且第五场效应管Q5和第六场效应管Q6的漏极的电压正常,则单片机识别出第一场效应管Q1的漏极未与电源端连接,而第五场效应管Q5的漏极与电源端连接。此时,控制电路向第三场效应管Q3和第四场效应管Q4的栅极提供高电平,而第三场效应管Q3和第四场效应管Q4的源极为低电平,从而使第三场效应管Q3和第四场效应管Q4处于导通状态,则第一场效应管Q1所在的电源电路通过第三场效应管Q3和第四场效应管Q4,向与第二场效应管Q2连接的用电设备供电。
需要理解的是,当第一场效应管Q1的漏极既未与电源端连接,也未与接地端连接时,第一三极管Q7的基极悬空,且第一三极管Q7为PNP型三极管,使得第一三极管Q7~第三三极管Q9均关断,从而使得第二场效应管Q2的漏极电压为0。
同理,如果第五场效应管Q5的漏极的电压为0,第六场效应管Q6的漏极的电压也为0,且第一场效应管Q1和第二场效应管Q2的漏极的电压正常时,冗余电源电路的工作原理与上述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4、短路模式:
如果单片机检测出第一场效应管Q1的漏极的电压为0,第二场效应管Q2的漏极的电压大于0,且第五场效应管Q5和第六场效应管Q6的漏极的电压正常,则单片机识别出第一场效应管Q1的漏极与地连通。具体的,由于第一三极管Q7为PNP型三极管,且第一三极管Q7的基极电压为0,那么第一三极管Q7导通,使第一三极管Q7的发射极电压为Vcc,从而使第一三极管Q7的集电极电压为Vcc。由于第二三极管Q8为NPN型三极管,且第一三极管Q7的基极电压为Vcc,那么第二三极管Q8导通,使第二三极管Q8的集电极电压为0。由于第三三极管Q9为PNP型三极管,且第三三极管Q9的基极电压为0,那么第三三极管Q9导通,使第三三极管Q9的集电极电压为Vcc。第三三极管Q9的集电极通过第七电阻R7与第二场效应管Q2的漏极连接,那么第二场效应管Q2的漏极电压大于0而小于Vcc。同时,第二三极管Q8的集电极电压为0,对于第二场效应管而言,栅极电压与源极电压均为0,那么可以使第二场效应管Q2关断,从而可以防止电源端依次通过第五场效应管Q5、第六场效应管Q6、第四场效应管Q4、第三场效应管Q3、第二场效应管Q2和第一场效应管Q1直接与地接通,避免由于电流过大,而使两个电源电路被烧毁。
同理,如果单片机检测出第五场效应管Q5的漏极的电压为0,第六场效应管Q6的漏极的电压大于0,且第一场效应管Q1和第二场效应管Q2的漏极的电压正常,则单片机识别出第五场效应管Q5的漏极与地连通时,冗余电源电路的工作原理与上述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的,冗余电源电路中的每个电源电路还可以包括第一滤波电路和第二滤波电路。第一滤波电路的第一端与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端用于与接地端连接;第二滤波电路的第一端与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二端连接,第二端用于与接地端连接。
示例性的,如图3所示,第一滤波电路包括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第二滤波电路包括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和第五电容C5。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与第一场效应管Q1的漏极连接,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用于与接地端连接。第二滤波电路包括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和第五电容C5。第三电容C3~第五电容C5的第一端与第二场效应管Q2的漏极连接,第三电容C3~第五电容C5的第二端用于与接地端连接。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路板,电路板可以包括上述图2或图3的冗余电源电路。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控制单元,该电子控制单元包括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电路板。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电子控制单元。
电路板、电子控制单元,以及车辆的有益效果与冗余电源电路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冗余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两个电源电路,每个电源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电路和钳位识别电路,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用于连接电源端,第二端用于连接用电设备,所述钳位识别电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钳位识别电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二端连接,所述钳位识别电路的第三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三端连接,所述钳位识别电路,用于当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电压为零,且第二端电压大于零时,控制所述第一开关电路关断;
至少一个第二开关电路,每个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一端与一个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二端连接,第二端与另一个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二端连接;
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分别与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三端、所述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三端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开关电路和所述第二开关电路导通或关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冗余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电路包括第一开关子电路和第二开关子电路;
所述第一开关子电路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开关子电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子电路的第二端为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开关子电路的第二端为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开关子电路的第三端与所述钳位识别电路的第三端连接;
所述控制电路分别与所述第一开关子电路的第三端和所述第二开关子电路电的第三端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子电路和所述第二开关子电路导通或关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冗余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子电路包括第一场效应管,所述第二开关子电路包括第二场效应管;
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为所述第一开关子电路的第一端,漏极为所述第一开关子电路的第二端,栅极为所述第一开关子电路的第三端;
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源极为所述第二开关子电路的第一端,漏极为所述第二开关子电路的第二端,栅极为所述第二开关子电路的第三端。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冗余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钳位识别电路包括第三开关电路、第四开关电路和第五开关电路;
所述第三开关电路的第一端用于与所述电源端连接,第二端为所述钳位识别电路的第一端;
所述第四开关电路的第一端用于与接地端连接,第二端与所述第三开关电路的第三端连接,第三端与所述第二开关子电路的第三端连接,且第三端为所述钳位识别电路的第三端;
所述第五开关电路的第一端用于与所述电源端连接,第二端与所述第四开关电路的第三端电连接,第三端为所述钳位识别电路的第二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冗余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开关电路包括第一三极管、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为所述第三开关电路的第一端,基极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为所述第三开关电路的第二端,集电极为所述第三开关电路的第三端,所述第二电阻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和发射极连接;
所述第四开关电路包括第二三极管、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为所述第四开关电路的第一端,基极与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为所述第四开关电路的第二端,集电极为所述第四开关电路的第三端,所述第四电阻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和发射极连接;
所述第五开关电路包括第三三极管、第五电阻、第六电阻和第七电阻,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为所述第五开关电路的第一端,基极与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为所述第五开关电路的第二端,集电极与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为所述第五开关电路的第三端,所述第七电阻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基极和发射极连接;
所述第一三极管和所述第三三极管为PNP型三极管,且所述第二三极管为NPN型三极管。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冗余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关电路包括第三开关子电路和第四开关子电路;
所述第三开关子电路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四开关子电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开关子电路的第二端为所述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一端,所述第四开关子电路的第二端为所述第二开关电路的第二端;
所述控制电路分别与所述第三开关子电路的第三端和所述第四开关子电路的第三端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三开关子电路和所述第四开关子电路导通或关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冗余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开关子电路包括第三场效应管,所述第四开关子电路包括第四场效应管;
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源极为所述第三开关子电路的第一端,漏极为所述第三开关子电路的第二端,栅极为所述第三开关子电路的第三端;
所述第四场效应管的源极为所述第四开关子电路的第一端,漏极为所述第四开关子电路的第二端,栅极为所述第四开关子电路的第三端。
8.一种电路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冗余电源电路。
9.一种电子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路板。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控制单元。
CN202220726338.5U 2022-03-30 2022-03-30 一种冗余电源电路、电路板、电子控制单元及车辆 Active CN2170633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26338.5U CN217063368U (zh) 2022-03-30 2022-03-30 一种冗余电源电路、电路板、电子控制单元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26338.5U CN217063368U (zh) 2022-03-30 2022-03-30 一种冗余电源电路、电路板、电子控制单元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063368U true CN217063368U (zh) 2022-07-26

Family

ID=824664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726338.5U Active CN217063368U (zh) 2022-03-30 2022-03-30 一种冗余电源电路、电路板、电子控制单元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06336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484755B2 (en) In-vehicle charging control device, vehicle charging system and vehicle
CN100549703C (zh) 检验功率开关的功率开关与外部节点之间电接触的方法
CN217063368U (zh) 一种冗余电源电路、电路板、电子控制单元及车辆
JPH04114221A (ja) コンピュータに於けるキースイツチ入力部の異常検出方法
CN111739458A (zh) 驱动电路和显示驱动芯片
CN108528240B (zh) 一种电能转换系统及电动汽车
JP3087839B2 (ja) 半導体装置、そのテスト方法
CN112562564B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114347790B (zh) 一种高压互锁检测电路及电子设备
CN212410835U (zh) 交流输入线的检测电路及具有其的插座
CN112669739B (zh) 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JP3649118B2 (ja) マイコンの入力回路
CN114142842A (zh) 正负压双向开关电路
JPH05206748A (ja) 電界効果トランジスタのための保護回路
CN111812553A (zh) 交流输入线的检测电路及具有其的插座
CN220628872U (zh) 电源芯片保护电路及车载t-box
CN213027530U (zh) 一种双电源供电电路及一种双电源供电装置
CN216851750U (zh) 一种并联供电保护电路和电子设备
CN219960880U (zh) 基于分立器件的使能控制电路
CN109004922A (zh) 复位电路
CN217305234U (zh) 一种验证led灯的夹具
CN221042653U (zh) 隔离驱动电路及开关电源
CN115021537B (zh) 一种预驱动电路
CN112636409B (zh) 电池充电电路及电子设备
CN220291869U (zh) 一种驱动电路、电池管理系统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