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027530U - 一种双电源供电电路及一种双电源供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电源供电电路及一种双电源供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027530U
CN213027530U CN202021726773.5U CN202021726773U CN213027530U CN 213027530 U CN213027530 U CN 213027530U CN 202021726773 U CN202021726773 U CN 202021726773U CN 213027530 U CN213027530 U CN 2130275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supply
type
power
module
tube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72677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育辉
岳亮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ngzhou Guoru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ngzhou Kux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ngzhou Kux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ngzhou Kux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72677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0275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0275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0275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and-By Power Supply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电源供电电路及一种双电源供电装置,双电源供电电路包括第一电源正极输入端、第二电源正极输入端、电源输出端、第一P型功率管模块、第二P型功率管模块、第三P型功率管模块、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第一电源正极输入端通过第一P型功率管模块连接电源输出端,第二电源正极输入端通过第二P型功率管模块连接电源输出端,第一P型功率管模块、第二P型功率管模块、第三P型功率管模块、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之间通过相关的电路进行连接,能够实现当第一电源没有接入时,由第二电源提供电能,当第一电源接入时,由第一电源提供电能,保证可靠供电,而且,即便第二电源反接,不管第一电源是否接入,都不会损坏双电源供电电路。

Description

一种双电源供电电路及一种双电源供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电源供电电路及一种双电源供电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为了保证设备的可靠供电,很多设备均配设有双电源供电电路,双电源供电电路涉及到两个电源,这两个电源的具体类型由实际情况进行设置,比如一个电源为电池,另一个电源为外部电源,而外部电源可以是电池,也可以为外部供电线路。通过该双电源供电电路实现设备的可靠供电,保证设备可靠稳定运行。但是,目前的双电源供电电路的可靠性较低,无法保证可靠供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电源供电电路及一种双电源供电装置,用于解决现有的双电源供电电路的可靠性较低,无法保证可靠供电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电源供电电路,包括:
第一电源正极输入端;
第二电源正极输入端;
电源输出端;
第一P型功率管模块;
第二P型功率管模块;
第三P型功率管模块;
第一电阻;以及
第二电阻;
所述第一电源正极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一P型功率管模块的输入端、所述第二P型功率管模块的控制端和所述第三P型功率管模块的控制端,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用于接地,所述第一P型功率管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源输出端和所述第二P型功率管模块的输出端,所述第一P型功率管模块的控制端和所述第三P型功率管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用于接地,所述第二P型功率管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电源正极输入端,所述第二P型功率管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P型功率管模块的输入端。
可选地,所述双电源供电电路还包括降压模块,所述第一电源正极输入端连接所述降压模块的输入端,所述降压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P型功率管模块的输入端。
可选地,所述第一P型功率管模块包括第一P型MOS管和第二P型MOS管,所述第一P型MOS管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P型MOS管的输入端,所述第一P型功率管模块的输入端为所述第一P型MOS管的输入端,所述第一P型功率管模块的输出端为所述第二P型MOS管的输出端,所述第一P型功率管模块的控制端为所述第一P型MOS管和第二P型MOS管的控制端;
所述第二P型功率管模块包括第三P型MOS管和第四P型MOS管,所述第四P型MOS管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P型MOS管的输入端,所述第二P型功率管模块的输入端为所述第四P型MOS管的输入端,所述第二P型功率管模块的输出端为所述第三P型MOS管的输出端,所述第二P型功率管模块的控制端为所述第三P型MOS管和第四P型MOS管的控制端;
所述第三P型功率管模块为第五P型MOS管。
一种双电源供电装置,包括:
电池;以及
如上述的双电源供电电路;
所述电池的正极端连接所述双电源供电电路的第二电源正极输入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当第一电源正极输入端没有接入第一电源,且第二电源正极输入端接入第二电源时,第二P型功率管模块和第三P型功率管模块的控制端均为低电平,第二P型功率管模块和第三P型功率管模块导通,第二电源通过第二P型功率管模块向电源输出端输出电能,第二电源的电能通过第三P型功率管模块输出给第一P型功率管模块的控制端,第一P型功率管模块的控制端为高电平,第一P型功率管模块关断,第一电源正极输入端与电源输出端之间处于断开状态;当第一电源正极输入端接入第一电源时,且第二电源正极输入端接入第二电源时,第二P型功率管模块和第三P型功率管模块的控制端均为高电平,第二P型功率管模块和第三P型功率管模块关断,第二电源正极输入端与电源输出端之间处于断开状态,第一P型功率管模块的控制端为低电平,第一P型功率管模块导通,第一电源正极输入端与电源输出端之间处于导通状态,第一电源通过第一P型功率管模块向电源输出端输出电能。因此,该双电源供电电路能够实现当第一电源没有接入时,由第二电源提供电能,当第一电源接入时,由第一电源提供电能,该双电源供电电路的可靠性较高,保证可靠供电。而且,即便第二电源反接,即第二电源的负极连接第二电源正极输入端,不管第一电源是否接入,都不会损坏该双电源供电电路。
附图说明
图1是双电源供电电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双电源供电电路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双电源供电电路,包括:第一电源正极输入端(图1中的输入端P1)、第二电源正极输入端(图1中的输入端P2)、电源输出端(图1中的输出端P3)、第一P型功率管模块、第二P型功率管模块、第三P型功率管模块、第一电阻(图1中的电阻R36)和第二电阻(图1中的电阻R37)。
第一电源正极输入端用于接入第一电源,第二电源正极输入端用于接入第二电源。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不唯一,具体类型由实际情况进行设置,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均可以为供电线路或者电池。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源为外部电源(比如外部直流供电线路),第二电源为电池(电池可以为蓄电池,也可以为干电池)。
第一P型功率管模块、第二P型功率管模块和第三P型功率管模块均具有P型功率管的特性。对于第一P型功率管模块、第二P型功率管模块和第三P型功率管模块中的任意一个P型功率管模块,可以只为一个P型功率管,也可以包括至少两个P型功率管,该至少两个P型功率管具有相应的连接关系,比如串联连接。其中,P型功率管可以为P型MOS管,也可以为P型三极管等其他类型的功率管。本实施例中,第一P型功率管模块包括第一P型MOS管(图1中的MOS管Q30)和第二P型MOS管(图1中的MOS管Q31),MOS管Q30的输出端连接MOS管Q31的输入端,第一P型功率管模块的输入端为MOS管Q30的输入端,第一P型功率管模块的输出端为MOS管Q31的输出端,第一P型功率管模块的控制端为MOS管Q30和MOS管Q31的控制端。第二P型功率管模块包括第三P型MOS管(图1中的MOS管Q32)和第四P型MOS管(图1中的MOS管Q33),MOS管Q33的输出端连接MOS管Q32的输入端,第二P型功率管模块的输入端为MOS管Q33的输入端,第二P型功率管模块的输出端为MOS管Q32的输出端,第二P型功率管模块的控制端为MOS管Q32和MOS管Q33的控制端。第三P型功率管模块为第五P型MOS管(图1中的MOS管Q4)。
输入端P1连接电阻R36的一端、MOS管Q30的输入端、MOS管Q32的控制端、MOS管Q33的控制端和MOS管Q4的控制端,电阻R36的另一端用于接地,MOS管Q31的输出端连接输出端P3和MOS管Q32的输出端。MOS管Q30和MOS管Q31的控制端以及MOS管Q4的输出端连接电阻R37的一端,电阻R37的另一端用于接地。MOS管Q33的输入端连接输入端P2,MOS管Q32的输出端连接MOS管Q4的输入端。
本实施例中,为了按照保证适配,双电源供电电路还包括降压模块(图1中的DC/DC模块),输入端P1连接DC/DC模块的输入端,DC/DC模块的输出端连接MOS管Q30的输入端。
应当理解,本实施例提供的双电源供电电路中的各电气元件的电气参数由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本实施例中,默认初始情况下,输入端P2是接入电池的。那么,当输入端P1没有接入外部电源,且输入端P2接入电池时,MOS管Q32、MOS管Q33和MOS管Q4的控制端均为低电平,MOS管Q32、MOS管Q33和MOS管Q4均导通,电池通过MOS管Q32和MOS管Q33向输出端P3输出电能。电池的电能通过MOS管Q4输出给MOS管Q30和MOS管Q31的控制端,MOS管Q30和MOS管Q31的控制端为高电平,MOS管Q30和MOS管Q31关断,输入端P1与输出端P3之间处于断开状态。
当输入端P1接入外部电源,且输入端P2接入电池时,MOS管Q32、MOS管Q33和MOS管Q4的控制端均为高电平,MOS管Q32、MOS管Q33和MOS管Q4关断,输入端P2与输出端P3之间处于断开状态。MOS管Q30和MOS管Q31的控制端为低电平,MOS管Q30和MOS管Q31导通,输入端P1与输出端P3之间处于导通状态,外部电源通过MOS管Q30和MOS管Q31向输出端P3输出电能。
该双电源供电电路能够实现当外部电源没有接入时,由电池提供电能,当外部电源接入时,由外部电源提供电能。而且,即便电池反接,即电池的负极连接输入端P1,不管外部电源是否接入,都不会损坏该双电源供电电路。
双电源供电装置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双电源供电装置,包括电池和双电源供电电路,电池的正极端连接双电源供电电路中的第二电源正极输入端。由于双电源供电电路在上述双电源供电电路实施例中已给出了详细地描述,本实施例不再赘述。
上述实施例仅以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任何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的等同替换及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修改或局部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4)

1.一种双电源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电源正极输入端;
第二电源正极输入端;
电源输出端;
第一P型功率管模块;
第二P型功率管模块;
第三P型功率管模块;
第一电阻;以及
第二电阻;
所述第一电源正极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一P型功率管模块的输入端、所述第二P型功率管模块的控制端和所述第三P型功率管模块的控制端,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用于接地,所述第一P型功率管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源输出端和所述第二P型功率管模块的输出端,所述第一P型功率管模块的控制端和所述第三P型功率管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用于接地,所述第二P型功率管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电源正极输入端,所述第二P型功率管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P型功率管模块的输入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电源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电源供电电路还包括降压模块,所述第一电源正极输入端连接所述降压模块的输入端,所述降压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P型功率管模块的输入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电源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P型功率管模块包括第一P型MOS管和第二P型MOS管,所述第一P型MOS管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P型MOS管的输入端,所述第一P型功率管模块的输入端为所述第一P型MOS管的输入端,所述第一P型功率管模块的输出端为所述第二P型MOS管的输出端,所述第一P型功率管模块的控制端为所述第一P型MOS管和第二P型MOS管的控制端;
所述第二P型功率管模块包括第三P型MOS管和第四P型MOS管,所述第四P型MOS管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P型MOS管的输入端,所述第二P型功率管模块的输入端为所述第四P型MOS管的输入端,所述第二P型功率管模块的输出端为所述第三P型MOS管的输出端,所述第二P型功率管模块的控制端为所述第三P型MOS管和第四P型MOS管的控制端;
所述第三P型功率管模块为第五P型MOS管。
4.一种双电源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池;以及如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双电源供电电路;
所述电池的正极端连接所述双电源供电电路的第二电源正极输入端。
CN202021726773.5U 2020-08-18 2020-08-18 一种双电源供电电路及一种双电源供电装置 Active CN2130275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26773.5U CN213027530U (zh) 2020-08-18 2020-08-18 一种双电源供电电路及一种双电源供电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26773.5U CN213027530U (zh) 2020-08-18 2020-08-18 一种双电源供电电路及一种双电源供电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027530U true CN213027530U (zh) 2021-04-20

Family

ID=754670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726773.5U Active CN213027530U (zh) 2020-08-18 2020-08-18 一种双电源供电电路及一种双电源供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02753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12147B (zh) 电池充电控制系统
CN113741261B (zh) 一种上下电控制电路及信号输出装置
CN101976823B (zh) 电池欠压保护电路
CN213027530U (zh) 一种双电源供电电路及一种双电源供电装置
CN216904676U (zh) 一种电源切换电路和电子设备
CN208691000U (zh) 一种用于带电池功能设备的切换电路
CN108767837B (zh) 电源连接方法及电源接头防打火电路及带该电路的电源
CN103107577B (zh) 电池管理电路及终端
CN216625708U (zh) 一种负载开关电路
CN215681904U (zh) 电源切换电路及医疗设备
CN201025484Y (zh) 电压突波测试装置
CN114977396A (zh) 一种电池包的充电器以及充电方法
CN212435364U (zh) 一种光伏逆变器的系统电源供电装置及光伏逆变器
CN207766009U (zh) 直流充电桩功率分配电路及充电桩
CN111463853A (zh) 电源电路和机器人设备
CN219304507U (zh) 一种简化防误充电路
CN216649315U (zh) 一种供电电路
CN219960206U (zh) 一种电源应急切换电路
CN218099412U (zh) 插入检测电路以及储能逆变器
CN204131110U (zh) 基于离散元件的电池系统防浪涌电路
CN211405534U (zh) 一种可移动设备的供电电路
CN217363048U (zh) 单向导通电路
CN216751224U (zh) 备用储能供电电路和车载设备
CN220964370U (zh) 一种电池的供电电路及电源系统
CN219351310U (zh) 一种储能电源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450000 No. 652, 6th floor, incubator 2, Xinm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complex, southwest corner of the intersection of Miqi road and Renhe Road, Quliang Town, Xinmi City, Zhengzhou City, Hen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engzhou Guoru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452370 No. 652, 6th floor, incubator 2, Xinm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complex, southwest corner of the intersection of Miqi road and Renhe Road, Quliang Town, Xinmi City, Zhengzhou City, Hen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engzhou Kuxi Technology Co.,Ltd.